信仰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信仰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文:张志鹏 来源:《中国民族报》
大学生一直被看做是“社会的栋梁”,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也是因为他们较好地具备了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接受大学教育后,年轻学子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从而增加了对新工作的适应性和在工作中发挥专门才能的可能性,这可以被称之为“知识效应”。同时,大学生接受教育后,可以确立或改变自己的价值判断,提高纪律性,加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参加经济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积极性,这则可以被称之为“非知识效应”。及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仰是大学生有效地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基础。11月17日是国际大学生节,在这一纪念日,深入思考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国际大学生节是在1946年由世界各国学生代表所设立的。1939年11月17日,德国法西斯侵入捷克斯洛伐克屠杀了布拉格大学9名学生和2名教授,同时,其他各校的学生也遭到了机枪扫射、殴打和监禁,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激励全世界大学生为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进步的社会而努力,世界各国学生代表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国际大学生节。
大学生节在赋予大学生光荣而重大的职责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真正的挑战。虽然大学生拥有很多优势条件,如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等等,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缺乏社会人生经验、就业压力大等。除了具备客观的社会条件外,大学生要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只有在正确信仰和价值观的支持下,他们才能够在面对苦难和强权时,敢于坚持和平、民主、进步的社会诉求。
从中国社会的现实来看,目前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多个新特点。一是大学生具有了更为宽松、包容与和谐的思想环境。二是大学生面对着更为多样化的信仰资源,他们可以从中加以选择。他们既读中国的传统书籍,也读西方的宗教经典,既有机会了解儒家传统,也有机会了解基督宗教信仰、佛学思想以及其他信仰或文化。三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逐步确立自己的信仰的。
虽然影响大学生信仰的因素有很多,但宗教仍然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仰资源。无论是中国传统的道教,还是佛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这些宗教中都有许多有益的信仰资源值得大学生借鉴。特别是各宗教所提倡的各个国家、民族和平友好,反对暴力的思想;强调平等协商的理念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规则;注重创新变革、与时俱进的观念。这些都有助于今天的大学生筑牢反对强权、维护正义的思想基础,有助于他们勇于承担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针对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的现实情况,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增多,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有关大学生和青少年信仰问题的专题论文已有200多篇。虽然这些研究在研究范围、研究方式和规范性上还有待提升,但它们所揭示的大学生信仰现状、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等都有值得参考之处。例如一些研究报告指出,宗教信徒在大学生中呈现出增长趋势;另一些研究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中,信仰佛教的和对佛教感兴趣的人数较之其他宗教要多;还有研究者提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差异与地域差异相关。这些都显示,大学生在信仰和价值观层面上已经开始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