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16个议题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龙泉之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法师谈修行

  佛教修学体系的建设与反思

  •缘起   修学体系是佛教徒修行的基础,也是僧制建设、僧伽教育及社会弘法的根本。祖师大德依据经论,结合心得,应时契机,建立宗派,形成不同的修学体系。今天,三大语系佛教传统交汇,各种修行法门盛行,大众在修学体系的选择上面临着种种困惑,需要对传统宗派进行反思,对各个修行法门进行探讨,从而建立契合时代环境与大众需要的修学体系,为僧众建设、僧伽教育及面向社会的弘法布教,提供坚实的基础。

  •论题

  1.佛教修学体系的基本要素、次第及操作方法

  2.不同宗教传统的修学体系

  3.解脱道与菩萨道

  4.皈依与信仰建设

  5.戒律与僧团建设

  6.菩提心与大乘佛教建设

  【二】僧伽教育论坛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缘起   在科技与信息跟进的新时代,自我觉醒与精神文明日益受到重视,这为当今的佛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继承佛教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能使佛教教育适应当代、开拓未来,为社会培养有学识、有能力、有信仰、有社会责任感、有国际视野的僧才,是佛教界与学术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论题

  1.佛教教育的核心:僧伽教育

  (1)现代僧伽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展望
  (2)落实僧伽教育的理念,契合当今时代之道
  (3)有效整合资源,化解“信仰与学术”、“出世与入世”、“内修与外弘”、“学院教育与丛林教育”、“通才与专才”等议题之对立与冲突之道
  (4)促进佛教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培养学修兼优的僧才之道

  2.佛教教育的社会性:生命教育

  (1)佛教教育与个人成长
  (2)佛教教育与素质教育
  (3)佛教教育与道德修养
  (4)佛教教育与心灵健康

  【三】 佛教的宗派融合

  当代多元文化处境下的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对话

  •缘起   2500多年来,佛教发展出两大主要传统,即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北传大乘佛教。此两大传统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思想和实践,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佛教文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的交流,促进互相了解和友好往来,是当今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本分论谈立足于当今多元文化的处境,增进南/北传佛教的对话与交流。

  •论题

   1.“社会参与佛教”与“人间佛教”
2.僧团制度与修行传统
3.文化背景与弘法模式

  【四】佛教大藏经论坛

  法宝之光——大藏经的整理、保护与研究

  •缘起   世界现存三大系佛教各有自己传承的典籍。汉传佛教传承汉文大藏经,藏传佛教传承甘珠尔、丹珠尔,南传佛教传承巴利三藏。三大佛教系统传承的典籍都以历代印度译典为核心,按照一定的结构规范组织。大藏经是佛教的圣典,是古代亚洲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今天研究东方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料。

  本分论坛旨在探讨各种文本大藏经的保护、整理、编纂、传承与发展。

  •论题

  1.传统大藏经的保护、整理与重印
2.新时代汉文大藏经的编纂
3.大藏经数码化
4.藏传甘珠尔、丹珠尔的保护、整理与编纂
5.南传巴利三藏的保护、整理与编纂

  【五】佛教的艺文事业

  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缘起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世界文明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金壁辉煌的佛塔,清幽朴实的古寺,令人惊叹的石窟,平淡玄妙的禅诗,禅机佛意的书画,无不显示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灿烂。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潮流相互激荡,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佛教文化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的需要,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对佛教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深入的反思,转变与增强佛教文化的创新能力,是佛教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论题

  1.佛教对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
  2.佛教文学、艺术、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3.佛教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4.佛教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5.佛教出版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六】佛教音乐论坛

  佛教音乐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创新发展

   •缘起  佛教音乐是世界宗教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洪亮悠远的钟声,绵密急促的法鼓,清脆悦耳的木鱼,波涛般的诵经,净化着众生的心境,庄严着大千世界。为防止佛教音乐文化的日渐失传,应对通俗音乐的动声,需要收集、梳理鸾桃衾掷?肺南祝?谰取⒈;し鸾桃衾治幕?挪???狗鸾桃衾治幕?芯浚?贫?鸾桃衾治幕?募坛杏氪葱隆?lt;/p>

  •论题

  1.梵呗的演变与传承
  2.佛教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3.现代音乐视野中的佛教音乐

  【七】从佛教看环保

  佛教与环境保护

  •缘起  人类所面对的地球,环境日趋恶化,资源日益匮乏。“境由心造”,人类所面对的依报世界,由人类的共业所造。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必须从改变我们的内心开始。佛教无疑能为当代环境哲学和环保事业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心净国土净”,如何在被消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迷失的当代人中,提升心灵境界和社会责任感,世界佛教徒和佛教学者责无旁贷。
本分论坛旨在讨论佛教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所能提供的思想资源与实际解决方案。

  •论题

  1.佛教思想与当代环境哲学
  2.佛教在环保思想上与其他宗教的异同
  3.佛教思想对当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对治
  4.佛教组织及佛教思想推动环保事业的经验分享

  【八】佛教的慈善关怀

  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

  •缘起   “慈悲者,佛道之根本”,与慈连悲、拔苦与乐,是佛教的根本要义,也是世界佛教徒念兹在兹、躬行实践的重要内容。面对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均衡、自然社会灾难频繁的世界性难题,佛教团体在社会公益、慈善救济等方面可以发挥哪些独特的作用?这些事业具有什么样的教义基础和宗教价值?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本分论坛旨在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共创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的未来。

  •论题

  1.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历史
  2.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的教义基础及宗教价值
  3.当代佛教团体从事慈善与公益事业的经验

  【九】大学校长谈佛教

  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互助发展

  •缘起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近800年高等教育的目标经历了由完善心性转化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历程,在平衡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大学拥有丰富的资源。面对多变而又富于创新的时代,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应是当务之急。佛教倡导身心和谐的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未来,具有借鉴作用;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佛教教育走入现世社会的重要参考坐标。

  本分论坛邀请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佛教院校的校长、院长及教育专家们与会交流意见,以推动社会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之间的互助发展,发扬“全人教育”的理念,共同培养新世纪所需的人才。

  •论题

  1.高等教育对佛教教育的借鉴作用
  2.大学佛学课程的设置
  3.佛教与综合素质教育
  4.佛学院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之探讨

  【十】科学家谈佛教

  佛教与科学

  •缘起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勃兴对传统宗教提出了挑战,同时科学技术滥用所造成的危害,又呼唤宗教在人生意义和伦理价值上的指导。佛教推崇理性,反对迷信,主张因果。佛教与科学技术的对话,将促进对科学技术的深刻反思,发掘佛教在科学技术时代的独特价值,推动佛教随顺时代因缘而弘法利生,为当代科学与宗教的和谐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论题

  1.佛教的因缘思想与科学理性
  2.佛教面对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态度与策略
  3.佛教价值观与科学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伦理
  4.佛教与现代前沿科学

  【十二】佛教的历史与现在

  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

  •缘起  从罗奈斯到科伦坡、长安、京都、拉萨、加州、伦敦……过去的二千年,佛教滋润着亚洲各民族的精神生活与文化传统,被誉为“亚洲之光”;19世纪以来,佛教还传到欧美国家,成为西方犹太——基督教文明的对话者,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宗教”。然而,跨文化、跨民族的佛教传播,始终面临着民族性的挑战。排斥与受容、冲突与融合,这样的互动超越民族意识,演绎出佛教的普世价值。鉴往知来,面对全球多元文化——宗教文化环境,佛教将是促进世界和谐的重要力量。

  本分论坛旨在讨论佛教在入乡随俗的传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论题

  1.佛教的根本思想与宗派的民族特点
  2.跨文化的佛教传播与佛教徒的文化认同
  3.全球化时代的佛教理念与传播模式

  【十三】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佛教

  佛教与现代性

  •缘起  在有佛教传统的亚洲国家的现代化的过程中,佛教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古老而多样的佛教传统面对现时性的压力,如何一方面调适自身,另一方面又开展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清教式佛教、人间佛教、入世佛教、佛教女性解放运动等一系列佛教革新运动的现代性意涵何在?传入西方社会的佛教传统如何在一种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重新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在全球化的时代,面对文明冲突、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现代性症候,佛教何为?

  本分论坛旨在探讨佛教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论题

  1.佛教传统与亚洲现代性
  2.佛教革新运动与现代性
  3.现代性:佛教立场的反省和批判
  4.现代性症候及佛教的医方

  【十四】佛教组织化的形成与丛林清规之研究

  佛教的组织管理

  •缘起  佛教传到中国,因受到气候文化的影响,改以十方丛林并制定清规,使僧人有一修行之聚所,并形成共住规约的戒律。面对时代变迁,当代僧侣的生活作息与清规的制定,是否需要因地制宜?数千年来,佛教虽走过灭佛的危机,所幸少许法脉的传承,及高僧大德的护持与宣扬,使佛教得以延续。尤其当代佛教团体成立各种组织机构,或以僧团、或以在家居士为组成对象,甚至创立宗派教团等,其形态有山林亦有都市寺院的不同,对于佛法修持的方式,对佛教基本精神的诠释,亦有其不同的见解。佛教人才的世代交替,亦具有研究的意义。

  •论题

  1.当代佛教教团的组织与管理
  2.当代佛教丛林清规的制定与研讨
  3.佛教僧团的世代交替与传承
  4.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兼论兰若比丘与人间比丘

  【十五】佛教多媒体传播之发展

  佛教的弘法传播

  •缘起  面对21世纪资讯时代,如何让信徒拥有更方便的学佛管道,如何使佛法的传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藉由网际网路的世界,如何掌握佛法浩瀚的知识的管理与传播?多媒体传播的利弊与影响,对于未来寺庙的功能,人与人群聚的关系,佛教共修的意义等,是否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冲突?或成为更广阔的弘扬与转机?

  •论题

  1.佛教弘法传播的演变与影响
  2.佛教多媒体的弘扬与传播
  3.佛教观点看网路无国界的发展趋势
  4.佛教知识管理的建构与传播

  【十六】走向佛教国际弘法新世纪

  佛教的国际交流

  •缘起  面对全球化的影响,佛教不再闭门造车,而是走向国际,与各宗教进行对话、交流、联谊,以开创宗教和谐的互动局面。佛教亦可与不同领域的社会团体,进行文化、艺术、慈善、生命教育等合作,使世界看到佛教,佛教不忘世界,加强与国际的脉动,使弘扬佛法的脚步,与时俱进。

  佛教走入国际,需要更多外语人才的培养,国际交流的对话,需要更多元的接纳与广阔的包容。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佛教如何因应现时代的需要,与世界接轨,建立对话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世界和平。

  •论题

  1.佛教国际三坛大戒的传承与意涵
  2.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与交流
  3.世界宗教的发展与交流平台的建构
  4.佛教走向本土化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与融和

相关文章:

· 高僧大德云集宗教文化盛典
· 和合需要众缘 众缘才能和合
· 第十一世班禅在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16个议题
· “菩提奖•莲花奖•精进奖”花落各家
· 千僧过堂体验佛门生活 感恩世人惜福当下
· 刘长乐:跨越文化、地域与民族的智慧传播
· 同结善缘、共生吉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今日盛大开幕
· 凤凰卫视第二届世界佛教大会电视论坛
· 《海之女》、《山林战鼓》将于欢迎晚宴上舞出台湾神韵
· “佛教的艺文事业”分论坛 华梵大学举行
· 万众瞩目中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
· 学诚法师接受《宗教周刊》记者专访
· 天花烂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教艺术珍品荟展

进入世界佛教论坛专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