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一个法师的“禅·画”人生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朱宇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个法师的“禅·画”人生

  朱宇杰

  结识印严法师,是在云南省大姚县妙峰山德云寺3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中。他一袭粗布纳衣,隐没于活动现场来往的车辆和人群中,让初识他的人无法将“画僧印严”与之联系起来。其后,在德云寺的很多白璧上,看到了印严法师做的画。那些“脱俗超然,纯任天趣”的画作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先前听闻的关于画僧印严的传说——

  1. 由画家到画僧

  释印严,俗名钟义波,法号源静,1970年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2岁时与父母移居广东省惠州市。印严深受岭南文化熏陶,自幼喜欢书画艺术,16岁时,便拜岭南居派第二代传人、花鸟画家张剑萍为师。在先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教诲下,印严除了作画习诗写书法外,更讲求调养性情和德行。18岁时,印严又拜岭南著名书法篆刻家祝国沛先生门下,研习书法和篆刻,从临《曹全碑》、《张表碑》、《张迁碑》入手,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为其书法在后来的修养参悟中达到很高造诣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勤修苦练,印严24岁时即成为名动一时的青年画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广受赞誉。

  印严法师的画作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写意方式。他擅长运用对比、变化,结合书法、文学等艺术语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美、文学美、诗意美。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用笔、用墨、用色以及线条、块面、色彩的处理上,抑或工笔、写意枯、湿、浓、淡的运用上,都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用墨浓处厚重而不滞,淡处灵秀而不晦,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灵秀中见厚重,厚重中现灵秀,用墨之妙,恰恰体现出中国画的精神。

  在多年研习中国古典文化与国画艺术的过程中,印严逐渐感悟到佛学的博大精深,遂皈依佛门,致力于佛道精神的深悟与弘扬。1995年3月,印严初入广州光孝寺皈依三宝,礼本焕老和尚为师;1996年初登峨眉山,于报国寺得宽明大和尚缘住,在藏经阁作画四十余天;返粤后朝礼韶关南华寺、云门寺等祖庭;1997年云游至南京狮子岭兜率寺亲近著名画僧圆霖老和尚,住寺体验生活;是年9月,出家于湖北报恩寺,法名印严,法号源静。次年5月于深圳弘法寺受戒。从1997年剃发为僧至2001年间,印严潜心佛学,五年未操画笔,过着平静的寺院生活。参禅、行脚、云游、闭关、住山,青灯一盏,斋饭一钵,礼佛诵经,读书修行,隐于山野中修证其心。2002年,印严被恩师本焕老和尚命为广东省南雄市大雄禅寺监院,代为管理寺院建设和法务工作。

  2. “画·禅”相合

  印严的人生轨迹由作画转向参佛,从画家成为画僧;印严的画作则由“求艺术”转做“塑禅心”,禅心融于画作,画作彰显禅心,最终实现了“画·禅”的完美相合。

  佛法讲即心是佛。研习书画对于学佛参禅并不妨碍,反而是一种增长助缘。“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和佛家的禅境不无相通之处。印严法师出世之因源于多年来国画境界的熏习,故虽然心系佛门,但因缘际会,五年后又重拾画笔,以禅心入画作,以艺术弘佛法。历经多年的修习,印严画作勇猛精进,禅艺并举,悲智双运,道有所成,艺有所就。

  印严法师画风的形成,得益于禅境的修正领悟,又自然地把禅意融入作品。其作品大都飘逸出自然的禅意和出世的韵味,笔调高古,格高思远,清寂冷凝,意动神逸。有山水花鸟之诗意,有神仙游鱼之怡然,有荷香竹影之空灵,更有佛画祖像之静穆。他笔下的事物大都蕴含着勃勃生机,枯老的枝条上绽放着娇艳的红花,被戕伐后枯黑的树根上冒出点点的新芽。“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内心的宁静,让他更好地体察到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因此,无论花卉、山水还是虫鸟、人物,都给人一种吉祥如意、欣欣向荣之感。他笔下的僧人健硕且充满活力,常常精笔刻画头面,须眉毕现,身体部分则是简练豪放的大写意;面部着色其少如无,笔法既有离奇苍古,又有精工细润,墨色在变化与均齐中尽显其态,轻松灵活,干湿并见,写意传神,足见其观察表现事物之明敏精妙。

  以一支画笔心游天下,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印严法师的画浸润于名家传统技艺,游历于千山万水之间,律动于佛道禅风。奇峰险峻,敦实逸静;意蕴绵绵,缥缈无痕;以虚带实,化实为虚;英华外溢,尽力内含……淡泊、宁静、和谐、致远款款于笔端写意。2003年以来,印严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禅意丹青——释印严书画集》、《妙峰禅庐——释印严诗文书画选》等多本画册。面对随之而来的诸多荣誉和赞誉,印严这样说,“作为一名书画僧人,我一无所有,是名贫衲,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家给予,唯有的只是早期对艺术的辛勤耕耘和付出,而后是步入佛门得到佛法的部分利益,产生一点灵悟,融入书画作品中,逐渐被大家接受罢了。”

  3. 妙峰山的“画·禅·寺”

  2004年7月,云南省大姚县人民政府礼请印严法师住持大姚县妙峰山德云古寺。印严法师感恩衣胞地,囿于乡梓情,欣然来到妙峰山,开始护持这座群山环抱、松柏拥趸的滇西佛教圣地。

  妙峰山是云南边远一角的一座小山,自祖师彻庸起,高僧辈出,在诗书画领域成就显赫,声名远播。印严法师矢志托起彻庸祖师之衣钵,重振宗风,广弘正气,恢复祖庭清净道风。在精心整饬道场之时,讲经说法,内以安僧清修为主,回避迎合世俗的佛事活动,坚持早晚功课、搭衣过堂、半月诵戒,结夏安居等丛林仪轨,还古刹于清净,起檀越于正信;外以佛教文化交流为纽带,挖掘、整理、出版妙峰山文史资料,闲时以书画为方便法门交流结缘,道风蔚然,缁素潮涌。印严法师成立“大雄佛教诗书画院”,在精研佛艺之余,募化当代名流,共襄艺举,以艺弘法,利乐众生。虽然出家为僧,但印严法师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人性的承担,用佛法和人身体验给众人以引导,通过书画作品孜孜不倦地寻找艺术与佛相的契合点。

  法师曾做《妙峰山品茶图》:一僧静坐月下,身披袈裟,手执火扇,座前一火炉,炉上一茶壶,炉膛柴火燃烧。画中赋诗:

  云影待催开,

  中秋茶一杯。

  松柏清泉伴,

  明月照禅台。

  此情此景此境恰是印严恬然、淡泊心境的写照。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