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丑男哀骀它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2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鲁哀公有一天对孔子说:卫国有个相貌奇丑无比的人叫哀骀它,男子与他相处就离不开他,女子见了他后,就会向自己的父母请求:我要做他的妻子,就是做他的小妾也愿意。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十几个女子都这么干了,而且没有停止的趋势,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女子要争着做他的小妾呢。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鲁哀公继续说,我做过了解,哀骀它与人相处也没有什么高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他有什么高深的论调,就是你好我好,哼哼哈哈的。他既没有君王的职位用来免人死刑,也没有许多存款让跟他的人可以吃饱肚子,还长得那么丑陋,对身边的人只是应和而不表白自己的观点,他知道的似乎也就是人间的那些知识,但男男女女都围着他转,他必定是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吧。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我把哀骀它请到王宫来,一见面就吓了我一跳,他长得实在是太丑了,简直是天下难找。但他在我那住了还不到一个月,我对他的一举一动就特别喜欢了,好像是在与一个美男子相处似的;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完全被他所折服,几乎是他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不会产生一点点的怀疑。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当时国内没有宰相,我就对他说,请你做宰相怎么样?他好半天没做声,我以为他答应了,但他又支支唔唔,好像是在推辞。这就像是一个人对他的一个亿万富翁的朋友说:我支助你100元怎么样?而话一出口,就觉得100元对于一个亿万富翁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于是我顿时感到自己的丑陋和渺小,背上都冒出了汗珠,赶快改口说:让您做宰相太委屈您了,我现在要把整个国家都交给您。但没过多久,他竟然离开我而去向了他地,他放下我的一个国家就像放下一块臭抹布一样。哀骀它走后,我比失恋还难受,心无宁日,怅然若失,整个国家似乎再也找不到任何快乐了。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刚才鲁哀公讲述了他与丑男哀骀它的交往后的感慨,他希望从孔子那里更多地得到对得道人的理解。所以孔子解释说:我曾经去过楚国,见到过这样的情景,有刚出生的小猪,围着老母猪吃奶,吃了一会发现不对劲,原来母亲已经死了,于是一溜烟地都跑掉了,因为母亲死了就是一堆臭肉,不再是自己的同类了。可见,它们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母亲的外形。

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

孔子说,战场上死亡了的那些人,在埋葬的时候是不需要那么多的陪葬品的;被砍去脚的人也不再需要鞋子。可惜现在还有不少人犯着颠倒的错误,认为“我”就是“我”的身体。其实“我”的身体只是“我”的存在形式,“我”没了,“我”的那个形式也就立即失去了意义。修行就是修“我”,“我”才是重要的,一切外在的表象,包括“我”的身体都只是“我”的借用。这里庄子告诉我们,“我”的德性充满了,“我”的身体是个什么样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过去为天子选嫔妃,必须要没有剪过指甲,没有打过耳孔的;做过别人妻子的女人,再美貌也不得选用。这都是对人的外形要求完整,不能有瑕疵。孔子说,人们对那个并不重要的外形还如此地追求完美,又何况是更加重要的内在的德性呢。哀骀它没有说话就赢得了信赖,没有功绩却受人亲敬,甚至把一个国家送给他还生怕他不要,我想,他必定是一个胸纳百川,无所不知,并且一点也不彰显的人吧。

哀公曰:“何谓才全?”

鲁哀公急切地问:什么叫胸纳百川,无所不知呢?世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孔子回答说,人有生老病死,贫富好坏;物有成住坏空,天有四季寒暑。这些变化都有它们的规律,不是乱来的。

中国老百姓讲究命,命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东西为什么成为那个东西的无数个因素。比如一个人,你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是一个民工?为什么是一个博士?这都是一个人的命决定的。命包括你的父母,你的出生地点,你的家庭环境,你的伙伴构成,你的受教育程度等等,这里包括一百万个因素,也许是一千万个因素。我们是“我”的主体,但“我”能左右“我”的地方并不多。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什么是知足呢?知足就是就是接受自己,接受你自己所拥有和所面对的一切。你接受得越多,你的内心就越平静。

能够认命,这是人生的很高修行。不认命的人往往会滋生出太多的妄想、贪着,这是苦的源头。消除苦,不是对外境的索取越来越多,而是内心的希求越来越少。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孔子说,世间的各种变化相互交替,日夜不停,我们的能力是不可能左右的。你如果不能包容这一切,你就不能到达圆融无碍的境地。你如果包容了这一切,你就可以通达,你就可以无所不能;这样一来,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所有的变化都不会破坏你的心境,因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心里很有数。这就叫“才全”。

“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鲁哀公越听越有兴趣,又问道:什么是德不形?

孔子说,一个容器,把水倒到与它的最上端平齐是最好的,这样的话,装水到了极限,又不至于外溢,是最理想的状态。德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圆满,圆满了的德性还不外显,那可是百鸟来歌,百兽来舞的胜景。哀骀它是个德性圆满的人,万物都愿意亲近他,君王也不例外。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鲁哀公听了孔子的一番解释,很受启发,有一次对孔子的学生闵子骞说,过去我以为做个君王,严明法纪,关心老百姓的死活就是通达了;后来接触到哀骀它这样得道了的人,又听了你老师对得道情景的描述,原来我连“道”的边都没挨着,我在糟蹋自己和自己的国家啊。从此以后,我再不能和孔子保持君臣的关系了,我要和他多探讨修道方面的事,做个同修道友了。

鲁哀公是个君王,而且应该是个不错的明君。他闻听道法后尚能如此虔诚地亲近,可见修行之殊胜。

标签:佛教|道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