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托一只空碗
这样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那些乞丐托着空碗来村庄乞食。
当他们那特有的哀声响起时,母亲都会施出一碗米饭。久而久之,我们都会抢着去做这样的事情,每当我们眉开眼笑地将来者的空碗装满,马上就收获了满足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不是来了一个,而是一大家子,乞丐夫妇带着两个孩子,结果我们和邻居同时舀出了饭菜。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是同样的空碗,因为伸到不同的人家门口,结果得到了不同的食物。
空碗给了我一个启示,它教人懂得选择。a
成人后从书本上看到另一种乞食,那就是和尚的托钵化缘。
过去释迦牟尼在世时,教导弟子乞食时必须次第进行,不可弃富择穷。这是完全违背世俗之见的修行,它体现了佛门众生平等的原则,给所有的在家人一个培福的机会——供僧是做功德。因此僧人也必须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同时它也包含着一个训练,对食物好坏不产生分别之心,只要能养身济命就行。
从这样的一个了解中,我又得到了一个看似相反实为相通的启示,它教人不要攀缘。
后来又听说了一个禅的故事,一个年轻和尚向一个老和尚求法,和尚前辈便为和尚晚生倒茶,茶水溢出来还不停手,晚生提醒前辈茶满了,前辈借机说道,唯有空碗才能接受,你装满了自家的东西又怎能再受我的茶水?
这个故事再次给我启示,它教人不要自满。
而我们的现状往往是这样的:愿意要更好的,但又不愿放弃已有的。这就是我们的困境。我们看不到空碗的无限潜能,不敢轻易将碗洗刷干净,因此我们的碗里百味俱全,包括已变质的残羹剩饭,也因此我们永远难尝无上滋味。
世上美食甚多,然人胃口有限,既如此,何必嚼食劣质滋味?
我愿手托一只空碗,向高门上乞讨。我相信最善于施舍的必定备有妙食,也必定怀着怜悯之情,他们不会放出恶狗咬你,他们吃什么你也能吃到什么,这是多么方便的途径。
若共吃一锅美食,门里、门外有些什么区别?施主、受者又分什么贵贱?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