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丛林管理>>正文内容

佛教名山建设与管理——永兴法师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永兴法师

——弥勒思想与和谐社会

包容、承担、和谐、欢喜是弥勒信仰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药,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永恒定律,是传统佛教对现代社会的馈赠。本文通过对弥勒思想试述弥勒信仰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融入社会,与时俱进

弥勒,梵语Maitreya,弥勒是姓,名阿逸多,译为慈氏,义译无能胜。公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弥勒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常,具足转轮王相。弥勒学佛的历史,比释迦牟尼悠久。但他因重慧学,喜好交游,偏爱穿着,勇猛精进不及释迦牟尼,结果是释迦牟尼先成道了。有这么个故事可说明弥勒爱穿华丽衣裳:时有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此赐诸比丘。大家见此太过华丽,无人敢要,唯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引起大众议论纷纷,但弥勒听之任之、毫不在意。所以,未来弥勒下生阎浮提度化之际,树上都会长出华丽的衣裳。弥勒随释迦世尊出家时,常与大乘菩萨为伍,和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同事。在大乘法会上,弥勒菩萨都占有极其重要席位。

弥勒在佛教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不仅大乘佛教信仰他,小乘佛教也信仰他,藏传佛教更是将他视为未来佛来供奉,几乎每一所藏传佛教寺院都有一尊大型弥勒佛像作为主尊单独供奉,而每一所汉传佛教寺院都将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像供奉在山门殿,袒胸露乳,慈眉善目迎接每一位有缘人。显见,弥勒是佛教中唯一一位通大小乘,融罗汉、菩萨、佛陀于一身,独具特色的人间形象。现今中国的敦煌、云岗、龙门三大石窟遗存,都能看到数量众多的弥勒造像,且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盛唐时期雕凿的四川乐山大佛,不但是中国最大的弥勒石佛像,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北京雍和宫至今矗立着最大的木制弥勒佛像,该像原为清朝皇室所供奉,堪称顶天立地之室内木雕巨佛。2008年11月雪窦山开光落成的人间弥勒座像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尊露天化身铜像。

释迦牟尼在其众多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选择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件事曾引起一些佛弟子的不理解。如《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记载,优波离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释迦牟尼回答优波离说:“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不停地转大法轮,度诸天子”。由此可见,世人对弥勒的期待,弥勒对世人的承诺。因缘之深,愿力之广,弘法之殷,摄众之切。

弥勒求道、行道、得道都有其独特之处。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告诉弟子阿难:“弥勒菩萨求道时,不持耳鼻头目手足身命珍宝城邑妻子及国土布施于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得致无上正真之道。”弥勒菩萨行道的方法在于庄严国土,护法利生,宏扬释迦教法,拔苦施乐,开启众生智慧,弘播慈心。简而言之,释迦牟尼和大悲观音救度众生的方式是拔众生苦,而弥勒则是施众生乐。原始佛教把人生是苦作为全部教义的出发点,把铲除苦难的根源作为解脱的终极目标。如家家观世音的救苦救难形象,就深得历代民众的敬仰。 弥勒作为菩萨,与观音不同;作为佛,也与释迦有异。他不是舍身苦行,也不作种种呵斥,而是但行“善权方便安乐之行”:劝人归依佛教,行善持戒;劝人相信,依弥勒“本愿”建立的理想国土经过众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到来。但是,这个理想国的实现,要满足弥勒的十大愿望:比如,于“一切众生起柔软心”,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比如,令众“和合”,即善于调节人际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又比如“施人衣食,济人厄困,令其得乐”,其中“施乐”就是弥勒信仰的核心。《弥勒大成佛经》说,弥勒下生出世,全是为了“施乐”,他“本为菩萨时,常施一切乐,不杀不恼他,忍心如大地”。从弥勒的思想不难发现他是一位非常活跃,融入社会,方便示现,与时俱进的典范。永远以众生为本位,以善巧为方便,以慈心为法宝,以解脱为目的的终极关怀。

二、促进和谐,发展经济

弥勒的信仰比较特别,不但跨宗教,而且越国界。当今社会,一些企业、宾馆、公园,甚至商场都供奉不同形式的弥勒塑像,当然多以布袋和尚、大肚形象居多。寓意包容、承担、和谐、欢喜,突出弥勒思想人间形象、菩萨化身、佛陀本怀的特色;无远弗届、是法平等、海纳百川的胸襟。

弥勒菩萨经释迦佛授记后,先于释迦佛涅盘上生兜率天,为天众说法,并等机缘成熟再下生阎浮提于龙华树下成佛,并在华林园举行龙华三会,度化释迦遗教弟子。据佛经记载,这期间,弥勒菩萨有两次从兜率天下凡人间,在浙江四明山一带,化身傅大士和布袋和尚,游戏人间,度化众生。

(一)南北朝时期的弥勒化身——傅大士

根据《大藏经》记载,南北朝时,弥勒菩萨在中国化身为傅大士,以传统佛教的度化方式度化众生。名傅翕(公元497~569年),字玄风,号善慧,人称傅大士或东阳大士,为在家居士。傅翕生来秉性端庄,神情安详,心境清纯,无所爱着。曾逢灾年,遭遇饥荒,傅翕舍宅卖妻,周济有缘,感动众人。自此声名远播,众皆效仿,各尽所能,共度时艰,同伸援手,救济大众,免遭饥馑。

傅大士也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倡导者,集中体现了弥勒的包容和谐思想。他曾头戴道冠,身着袈裟,脚穿儒靴去觐见梁武帝:“既至,大士星冠儒履,披法服以见。帝问,佛耶?大士默指冠。问,道耶?又默指履。又问,儒耶?又默指袈裟。”傅大士有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四月二十四日趺坐而终。临终前曾对弟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

(二)五代时期的弥勒化身——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明州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其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后梁僧人。布袋和尚身体胖硕,腹部肥大,出语无定,嘻嘻哈哈,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凡所供养悉皆放进布袋,可是布袋总是空着。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不止。此乃随缘度化,应机施教,遇缘则应,无感不通也。

布袋和尚应化事迹不胜枚举:若有人问他,和尚有法号否?布袋和尚就以偈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八时观自在。”若有人问大师有行李否?他又以偈答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曾有一居士恭请和尚再留斋宿,以尽弟子恭敬之意。可翌日一早,却见他复书一偈于居士之门上,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如此这般自在,岂非菩萨应现。

布袋和尚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奉化岳林寺石凳上,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后人有联云:“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又如“大肚饱容了却世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后人曾有赞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建阁时,将弥勒塑像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从此天下汉传佛教寺院就开始在山门供奉布袋和尚。

从弥勒化身游戏人间的事迹来看,他是最能体现不离人间,和谐自在的一位人间使者,传递佛法在世间,生活在当下的人生真谛。提得起,放得下;看得破,悟得透,人生如斯,和谐社会何老寻觅。有了和谐为社会基石,科学、进步、发展、自由的人间天堂还会远离人间吗?

三、打造名山,注重形象

雪窦山既为弥勒应化道场,如何打造名山——人间兜率,弥勒净土该是最好的素材,方能真正凸显弥勒信仰,把弥勒从天上请到人间。

弥勒信仰的经典依据为弥勒三经,可分为“上生”、“下生”、“本愿”三个系统。 依据“先上生”“后下生”的次序,《弥勒三经》的内容大致如下:

《弥勒上生经》记载,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为大众叙述兜率天上的种种庄严,当弥勒往生兜率天时,兜率天上有五百万亿天子,化作五百万亿宝宫。每一宝宫,有七重围墙,每一围墙,皆由七宝所成。一一七宝,放五百亿光明;一一光明,现五百亿莲花;每一莲花,现出五百亿七宝行树。并有五百亿天女,立于树下,手提璎珞,发出微妙音声,演说不退转地法轮。另有五百亿龙王,守护宫墙。不难看出,《弥勒上生经》把弥勒净土描述得惟妙惟肖,无比庄严。在我们这个世界也许永远无法寻觅,但弥勒净土的存在是真实不虚,毋庸置疑的,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石刻浮雕、变经彩绘、视频效果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切身领略弥勒净土的风景,真实感受兜率天宫的殊胜,深刻体会佛法的不可思议,充分展示龙华盛会的人间画面,启发有缘,建立信心、发愿修行、不断提升自己、净化心灵,迈向佛国的神圣殿堂。

佛陀告诉优波离说:如有比丘及一切大众,欲生天上,为弥勒弟子的,必须严持五戒、八斋戒、具足戒,修十善法,身心精进,一一思惟兜率天宫的妙乐。佛陀又说:我涅盘之后,我的许多弟子,应该勤修一切功德,读诵经典,称念弥勒名号,命终以后,上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将来随从弥勒下生人间,闻其说法。凡欲发大乘心者,应当念兜率、持禁戒、恭敬礼拜、称念名号、一旦因缘成熟,纵或不能生天,但在未来世中,也能值遇弥勒,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闻其说法,发菩提心,共襄盛举,利乐有情,同成正觉。

这就是《弥勒上生经》的大要。

《弥勒下生经》,应该称为《弥勒下生成佛经》,其内容大致如下:

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与大众比丘同住一起的时候,大智舍利弗,从座而起,向佛致敬,请问佛陀。世尊常说:弥勒将来由兜率天下生成佛,我们愿听世尊谈谈弥勒的功德神力,国土庄严,以及众生修何施何戒何慧,才能得见弥勒?

佛告舍利弗:弥勒降生之时,其时世间,唯有三病:即饮食、排泄、衰老。时有一城,美妙庄严,福德之人,率满其中。城近龙王宫殿,夜夜微雨,遍湿尘土。其国为转轮王所治,城中有婆罗门夫妇,男名妙梵,女名梵摩波提,弥勒托生其家,以为父母。弥勒成长之后,深感世间五欲之患,出家学道,于龙华树下,成等正觉。诸天龙神,香花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悉皆震动。

弥勒于龙华树下,金刚座上三会说法。教值来缘,或以衣服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幡盖华香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修习慈心,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持戒多闻,修习禅定,以此功德,来至我所。我当来此,度脱汝等。

弥勒。初会说法令九十六亿众生,得证阿罗汉果;二会说法令九十四亿众生,得阿罗汉果;三会说法令九十二亿众生,得阿罗汉果。

这是《弥勒下生经》的大要。

关于弥勒的本愿,据竺法护所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其内容大致如下:

佛陀在波罗捺国施鹿林中,与大众聚会一处,弥勒菩萨请问佛陀:菩萨应该成就几法,才能远离恶道及恶知识,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对弥勒提出的这一问题,非常称许,说他是为“欲哀愍一切,利益安乐天人世间,能问如来如是深义。”接着,佛陀告诉弥勒:“修习止观,成就大悲;修习空法,不生分别;安住净戒,离诸疑纲;起正见心,住于空法;不求他过,常自观察;爱乐正法,摄护于他;无有贪欲,不生瞋恚;不起愚凝,常离麤语;住于空性,心如虚空;住于正念,成就择法;发起精进,常生欢喜;身得轻安,住诸禅定,具足行舍等。”

佛说:菩萨有二种庄严,与二种摄取。所谓摄取众生,庄严众生;摄取佛国,庄严佛国。弥勒在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最后,佛陀又告诉阿难:弥勒过去修行菩萨道,曾经发过这样的愿言:如有众生对淫、怒、痴的意念淡薄,成就十善,那时我便成佛。依照弥勒的愿言,未来之世,众生成就十善,弥勒便在人间成佛。这是弥勒的本愿愿力。

这就是《弥勒本愿经》的大要,上述三部经奠定了弥勒信仰的法理基础。

四、弥勒信仰,深入人心

中国最早信奉弥勒的著名人物,为晋代的释道安(312~385)。道安是中国佛教史上早期的著名人物,对于中国佛教贡献甚大,被称为“东方圣人”。道安对于汉译佛经,其意不明之处,颇难解释,欲请弥勒为之决疑,因此,发愿往生兜率。中国弥勒信仰的起源,可说是由道安及其门下开始的。

中国另一位信奉弥勒的著名人物是法显。法显于公元399年至415年,西去印度求法,赴印求法途中亲见弥勒之像,亲闻传诵弥勒之经,其对弥勒之信奉,由此确立。弥勒的灵验,给与五世纪中国人的信仰,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弥勒信仰,经过道安与法显的传播,加上《弥勒经》的译出,知释迦的继承者,乃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因此,中国人纷纷皈依信奉弥勒菩萨,形成北魏时代佛教的信仰中心——中国弥勒信仰的兴盛。

七世纪中,玄奘赴印度求法,从戒贤论师学习瑜伽唯识,遍游全印度。印度的弥勒信仰,及其弥勒菩萨塑像,非常盛行。佛灭之后,弥勒曾受无著邀请,两次光临人间,解疑释惑,宣说瑜伽思想,建立唯识学派。玄奘受此影响,誓愿往生兜率天,觐见弥勒,也是一位弥勒菩萨的信奉者、实践者。

玄奘的门下——窥基,继承师志,虔信弥勒菩萨。《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说:“基生常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日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光瑞,烂然可观。” 窥基作《弥勒上生经疏》,是感梦而造的。他在作疏期间,感得许多舍利。这位玄奘门下号称“百部疏主”的慈恩大师,他从弥勒信仰中,获得不可思议的瑞相感应,可以知其对弥勒信仰之深了。

近代以降,坐阅五帝三朝,一代禅宗泰斗虚云和尚,生前曾于定中神游兜率,亲闻弥勒说法,坚定弥勒信仰,大力倡导往生弥勒净土。民国时期的佛教泰斗,人间佛教的旗手,五大名山的缔造者太虚大师,及其门生慈航菩萨、印顺导师等,都是虔信弥勒信仰者,皆愿往生兜率净土,预值当来,共结胜因。

弥勒信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上生信仰,即信仰现今于兜率天说法之弥勒菩萨,而欲往生兜率天;另一部分为下生信仰,相信弥勒菩萨将来下生此娑婆世界时,将于龙华树下成佛,于华林园三会说法,以救渡众生。上生信仰者,始有道安。据《梁高僧传?道安传》载,前秦苻坚遣使西域,携回弥勒像等,道安开席讲法时,常罗列尊像。继有戴颙,据法苑珠林卷十六记载,东晋戴颙依据梦告,造立弥勒像,后安置于会稽山龙华寺,这是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弥勒造像。

故此,弥勒净土也就分为了弥勒菩萨居住说法度化天众的兜率净土和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后度化的人间净土。

关于兜率天的具体状况,《弥勒上生经》已有详细的描述。 兜率天内外院是现在弥勒菩萨思维及说法的地方。根据佛经描述,兜率天无论内院、外院,都是清净庄严无与伦比的。在那里,触目所及无非宫殿楼阁、奇珍异卉。兜率天的殿宇亭台均以各种珍宝砌成,广大庄严,金碧辉煌。其次,八功德水从各色莲花流出,涌至宝宫。天人则个个身相庄严, 深结佛缘,都是最好的修行良伴。

关于弥勒下生成佛时的阎浮提,《弥勒下生经》也都有详细描绘。弥勒下生时的阎浮提人与人,人与环境都是非常和谐的,那时阎浮提的人民是无比快乐的,与西方极乐净土无异。

由于释迦世尊的预言:弥勒未来成佛的世界,国土异常清净,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宁幸福。并且在《弥勒菩萨本愿经》中记载了弥勒菩萨曾发三大誓愿:“使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在弥勒菩萨这种“众生不得度,我不取佛果”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的菩萨精神感召下,古今中外的高僧大德圣贤们,才发愿往生兜率天,受弥勒菩萨摄受教化,并追随弥勒下生阎浮提佛化净土。所谓大乘行者,不取正觉,与诸众生,同得解脱也。

通过对弥勒三经的学习,认识到弥勒信仰的核心及其弥勒净土的殊胜,雪窦山大慈佛国的建成,虽称不上理想兜率天宫的缩影,但却是现实人间弥勒的点缀,窥一斑而知全豹,令诸有缘亲近弥勒。不求尽善尽美,但愿广结善缘,祈求弥勒早日降生人间,大弘法化。秀甲四明,誉满九州的雪窦山,伴随着政府的支持,信众的拥戴,大佛的感召,声名的远播,以及每一位有心人愿力的凝聚。在和谐社会大环境中,重建人文精神;在经济建设大浪潮中,关注道德水准;在科学发展大形势下,加强生态平衡。在佛教名山建设与管理的今天,打造旅游品牌的同时,如何保持名山的名胜景观、名盛底蕴、名圣氛围?凡所来山者,是旅游,是探索,是朝拜,游览了名胜景观、感受了名盛底蕴、沐浴了名圣氛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融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宗教氛围三位一体的名山效应,当不可忽视名山的整体形象,巧夺天工、错落有致、善用资源的开发。协调、和谐、环保;人文、科学、特色,方能真正铸就菩萨道场,迎接弥勒再现人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