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构建和谐佛教的方法及目标检测因子——刘训华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会稽山区域佛教为个案

绍兴最早的僧人是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安清,“......遂达会稽。至便人市,正值市中又乱相打者,误著高头,应时殒命”。这段文字是佛教传人绍兴的最早记载。绍兴佛教在全国佛教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绍兴是天台宗、三论宗、净土宗和禅宗等佛教流派的重要活动区域,绍兴见证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会稽山佛教是绍兴佛教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绍兴会稽山佛教场所,主要指炉峰禅寺、法印寺以及鸟窠寺等会稽山区域一带的寺庙群,对其现状进行研究,因其规模的大、中、小型,又同属一个区域,但管辖等却不相同。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现实意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佛教起到一个教化世俗人心的作用,意义不可低估。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起,一些丑恶现象时有发生,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如何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教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除了对大部分人群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以外,佛教的哲学思想,无疑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绍兴和谐佛教建设,是构建和谐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佛教的管理与规范,总以经济挂帅,从而导致佛教逐步庸俗化为以钱为纲的现实。并逐渐的失去其本有的一定道德宣教功能,这是今天应该加以重视并趋需扭转的现象。

一、会稽山佛教的现状

l、宗教事务管理上,绍兴市佛教协会与越城区佛教协会权责混淆,管理职能混乱。据相关调查,绍兴市佛教协会原本只应该管理下级区、县佛教协会,但是现在的绍兴市佛教协会主管了原本应属于越城区管理的比如炉峰禅寺、法印寺、龙华寺等大寺庙。并且有外行领导内行的嫌疑,越城区佛教协会仅管理云栖寺、安隐寺、同庆寺、荷花庵、证果庵、鸟窠寺、永福寺、寿宁寺等几个小的寺庙。

两者权责不明确,根本原因,是因为大寺庙享有较多的政府资助和经济收人。经济利益在两者博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鸟窠寺,因为规模小,就没有多少经济援助。同样是会稽山区域不超过10平方公里的地方,炉峰禅寺、法印寺和鸟窠寺被分隔管理。

2、佛教地区的影响力上,会稽山区域佛教信众以50-70岁年纪的人群为主,稍微有些文化。群众信仰佛教的主要动机是求平安、保健康等功利性目的。真正宗教信仰的不多,求生西方的很少。

来佛教场所的主要是上年纪的老年人为主,他们晚年有一种精神寄托。在社会保障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寄托老年人精神心灵的场所,有利于促进人民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值得我们提倡并应该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目前这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持有一个任其放任自由的态度,没有从正面上积极引导,没有相应的政策与资金跟人。这就使得这种自发行为变得盲目和近养老化。

3、寺庙日常运作上,会稽山的大寺庙每个月有10天左右的念佛时间。每月的初一、十五、十六是固定的日子。逢到佛、菩萨的生日,比如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药师佛等圣诞日为基础打一个佛七。做佛事的人数在60到150人左右不等。

每月中等寺庙收入不等,炉峰禅寺有政府资助,显得实力雄厚。但其他中小寺庙就不一样了。中小型寺庙的佛事收人在2000元左右一次。支出主要有水、电等Et常性开支。这些收入可以基本维持每月的开销,但如遇到大的问题,比如房屋修缮、扩建工程或其他的大型公益事业。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4、政府行为上,政府对一般性寺庙没有资金资助,但对于炉峰禅寺、戒珠寺、龙华寺等重点寺庙有资金支持。人为划分重点,导致资源等的不平等性。资源的不平衡性,导致了个别大寺庙的虚假繁荣,而教化人心的作用被撇在一边。

政府职能部门在对于寺庙的支持力度上,应该改变传统的规模和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弘扬佛法和教化人心作为检测佛教场所是否敬业的标准。让那些有志于弘扬佛法、有志于从事社会道德教化的僧人脱颖而出。这也是对历史上绍兴地区具有的博大精深的佛教传统的继承与尊重。

5、寺庙的长远规划上,处于盲目状态,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此类文化高度重视。很多中小寺庙建设不够完善,破败、损毁的地方没有得到维修,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寺庙的长远规划,一切活动让位于经济和旅游效益,而忽视了佛教本身具有的弘扬佛法本能。

可以将会稽山寺庙群打造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拓展法印寺和鸟窠寺的生存空间。特别是鸟窠寺,鸟窠寺传说为唐代高僧鸟窠道林禅师的修道之处,同样有鸟窠寺的杭州,现在察出世界不和谐的根源,以“人世”的胸怀发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济世”之音,体现了佛教文化中“济世利人”的社会性和人本性,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的文化资源田。

二、会稽山和谐佛教构建设想

1、理顺市佛教协会与越城区佛教协会职能,严格按照佛教协会组织章程办事。

佛教事务坚持让佛教人士自己去自治,政府等行政部门只是给予其必要的指导,政府在管理上倡导以服务型政府为主。共同创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有一定思想需求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慰藉和心理治疗。

2、以人为本,加强僧众素质建设。以会稽山区域内的所有寺庙为对象,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和谐归根结底是人的和谐,和谐佛教建设也是如是。以人为本,加强僧众素质建设。是和谐佛敦能否实现的关键。人的作用若是发挥得当,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强化出家人士的佛学造诣与修为,选拔一批真正能够体现佛学宗旨、为社会造福的人来主持各级寺庙。

在人的因素的基础上,对会稽山区域寺庙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原则是以宣扬佛法、造福社会为前提,社会和政府尽可能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重点建设一批佛教文化重地,对一些过小的寺庙进行优化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尊重宗教人士的信仰自由,只要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尽可以让他们放手去做。

3、重视对佛教的投资与管理教育。

政府可以委派专门力量,对佛教投资进行核算。因为佛教本身带有的社会公益性质,因此对佛教的投资,回报率很高。

佛教的“和谐”思想,首先表现在其基本教义的“缘起论”中。每一事物、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境界。佛教认为只有内在心灵的和谐,才有外在社会的和谐。很多人片面的认为佛教对于社会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其对于现实社会所具有的抚慰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现在的社会现状,单一思想已较难统筹全民,与其让一些有害于社会的负面存在,还不如培植佛教。

4、重建真正意义上的佛教文化,充分利用其道德宣教的公益性功能。

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已经事实上是多元化的趋势。历来佛教文化主旨是与政府合作的,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佛教的德育教化工作的实质是使社会人尽可能成为—个好人。这一点对当今社会的某些不良倾向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在多元化趋势的价值观当中,加人佛教文化,起码对物欲横流的某些庸俗的社会价值观起到缓冲作用,抵消社会上一部分过于浓烈的拜金主义倾向,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5、鼓励并支持一定区域内的佛教,建立统一的医疗和募捐慈善机构。

佛教强调的“同其心而和合为尚”的“价值关联模式”,能够为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宗教信徒,提供一个处理国家、社会、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基本思路。它能够从自心净化到心心相印,从心心相印到心系众生、回报社会。建立佛教的募捐慈善机构,主要功能如放生、募捐和救助等。全国各地类似的机构很多.惟绍兴没有。利用佛教力量组织捐款,是动员社会力量的有效途径。

6、重视佛教的精神教育功能,特别是对心理疾病患者、服刑人员的特殊教育功能。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社会贫富悬殊、阶层分化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一些像自杀等极端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除了正常的自我调节、医生治疗以外,应该利用好佛教思想抚慰心灵的作用。但这个是要有条件的和有一定度的。他所抚慰的对象一般是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人,而不是引导正常人走向消极。

德育工作应该是终身的,佛教本质上也属于精神教育,社会教育传输知识,人生社会道德素质终生教育。佛教还可以对于监狱服刑人员等特殊的社会对象进行感化教育,通过佛教加以引导,改变其道德修养,做个好人。在这一方面,我83们重视佛教对于监狱服刑人员的感化教育,可以先期做一些尝试。

三、构建和谐佛教的目标检测因子

构建和谐佛教,其检测的目标因子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寺庙建设的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无论大小寺庙,均应该具有一定的资质条件。大有大的标准,小有小的规模。那些无主经营或者荒野小寺庙,一般情况下,应该予以取缔。

2、寺庙主持及其他和尚必须具备的佛学修为和其他相关条件。现有的出家人经过甄选,按级别层次分别予以录用。强化佛教界的人才培养意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服务。

3、寺庙建设不以经济为目的,所得由普选产生的佛教协会进行统一再分配,禁止寺庙敛财。

4、有规范的藏经楼和定期的佛学交流活动。相互之问学习交流佛法,为社会主义建没服务。藏经楼的建设,是对佛教正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佛教迸一步走向深入的前提条件。

5、佛教法事要体现佛法教化人心作用,禁止搞封建迷信。

佛教活动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要能够为体现和谐博爱的佛教内涵,严厉打击借此进行的封建迷信活动。

6、佛教要坚决拥护政府和社会,对社会的一些过失作有效补充。这里特别是对社会本身的浮躁喧嚣等负面内容,起到安抚、排解的作用。

7、寺庙建立完善的慈善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西方国家的宗教往往和社会慈善事业紧密联系,中国自古以来宗教界也不乏常做慈善活动。各种类型的慈善组织,是和谐佛教对社会贡献的进一步体现。

8、以佛教伦理观念矫正社会现行伦理误区。当今社会由于网络等迅速传播,出现的负面效应对许多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这两代青少年影响尤深。当代相当部分年轻人对于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一种挑战和蔑视心态。

四、结语

和谐佛教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程,随着岁月更迭,它的内涵与外延都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佛教造福大众、服务社会的目的和宗旨。

会稽山佛教是当代中国不同类型佛教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会稽山区域佛教分析,找出了构建和谐佛教的目标检测因子。主要在于寺庙建设的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佛教僧众的佛学修为;佛教建设公益性与财权透明性;规范藏经楼和佛学交流活动;佛教法事教化人心作用和反封建迷信;拥护政府和社会并对社会的一些过失作有效补充;完善的慈善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以佛教伦理观念矫正社会误区等。

作者:刘训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