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和谐管理
1,道家和佛家
德克•布德教授(DerkBodde)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其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因此:
“佛教”与“佛学”的区别,前者是宗教,后者是哲学。佛教除了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还有它的哲学,即佛学。道教虽然一贯反对佛教,但是道家却以佛学为盟友。在出世方面,道家不及佛学。在神秘的形式上,二者很有相似之处。道家的“道”是不可名的;佛学的“真如”也是不可言说的。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支,它是佛学和道家哲学最精妙之处的结合。
“在中国的佛学”与“中国的佛学”的区别。前者只遵守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传统,而与中国的不发生接触;后者与中国的思想结合,联系着中国的哲学,例如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禅宗。禅宗虽是佛教,同时又是中国的。禅宗对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深远。
2,佛学的概念
“业”的学说。业,通常解释为行为,动作。但是业的实际含义更广,不只限于外部的行动而且包括一个有情物说的和想的。业是因,报是果。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连串的因果造成的。
一连串的因果报应,就是“生死轮回”。它是一切有情物的痛苦的主要来源。这一切痛苦,都起于个人对事物本性的根本无知,称作“无明”。要逃脱生死轮回,唯一的希望在于将“无明”换成觉悟,称作“菩提”。佛教一切不同的宗派的教义和修行,都是试图对菩提有所贡献。个人积累不再贪恋什么而能避开贪恋的业,其结果就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这种解脱叫做“涅盘。涅盘状态的意义是个人与宇宙的心的同一,或者所谓的佛性的同一;或者是了解了或自觉到个人与宇宙的心的固有的同一,自己就是宇宙的心。
3,和谐管理与佛学
将佛家思想称为“这一人生最高智慧”并且“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能将和谐管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实际上本身和谐管理就在这个高度,和谐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
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关于禅宗第一义,或“无”,不可以有任何言说,所以表示第一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静默。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修之修。因此照禅宗所说,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作任何修行,就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有为当然也能产生某种良好效果,但是不能长久。虽然佛学里也讲不是不作任何事,而是作事以无心,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以无心作事。所谓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禅师们所说的不修之修。而且佛学里也说在开始的时候,需要努力,但是其目的是无须努力;需要有心,但其目的是无心;后来时候一到,就必须抛弃努力,达到无须努力;抛弃有心,达到无心;正像终于忘记了记住必须忘记。
佛学讲究的真谛,不修之修本身就是一种修,正如不知之知本身也是一种知。正如和谐管理中追求的无为而治。但是目的是目的,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目的或许应该理解为通过管理达到不用管理。但是管理者面对的是复杂人性的各色人群,首先单纯把佛学提倡的智慧应用在不同的人上往往会产生偏差,我们的和谐管理就是从和则入手研究人的问题,因为在管理中人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此外通向罗马的道路有很多,谐则就是要寻找最好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目前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就是要迈向可操作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当年禅宗五祖弘忍从北宗神秀和南宗慧能二人中挑选六祖继承人时,后为六祖的慧能对的答案,而我们现在和谐管理所需要做的却是:
身如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