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山五岩山之三:宗教神山
历史文化名山五岩山之三:宗教神山
五岩山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道教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座佛教灵山和道教神山。据现在已知资料,五岩山至少有两寺(寒山寺、五岩寺)、两观(栖霞观、葆光观)、三洞(孙登洞、药王洞、无忧洞)、一石窟。佛道融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特别是五岩山作为道教神山,在道教史上地位显赫,最早隐修于五岩山的孙登就是道教早起一著名道士,留下孙登洞遗迹。阮籍以孙登为原型创造了《大人先生传》,言其“应变顺和,天地为家”、“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显然是一个超然脱俗、具有仙风骨道的道人形象。而且《晋书阮籍传》亦言阮籍游苏门山遇隐者孙登,“与商古今及栖神导气之术”,更是证明。孙登隐居五岩山期间,做《老子注》二卷,并“托重玄以寄宗”,开创道教的“重玄学派”,而成为其开山鼻祖,五岩山以此成为祖庭。唐代,药王孙思邈既是一个大医学家,又是著名的道教学者。特别在养生学方面,发挥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强调养生可以延寿,延寿必须养生,关键是“屏外缘”。孙思邈还是一位炼丹家,这也是道教修炼的重心。元代全真教首丘处机之弟子李志方仰慕孙登隐居修行于五岩山栖霞谷无忧洞,曾经设蘸于葆光观,万鹤群集,蔚为奇观,至今尚有“万鹤台”遗迹。直至明、清栖霞、葆光二观香火颇盛。应当说栖霞、葆光二观是全真教较早建立的道观,其中葆光观较为著名,经明、清两朝的大规模修建,成为享誉豫北的著名道观。
五岩山还是一座佛教灵山。最早也最有名的是五岩寺,在东魏时已初具规模。世事变迁,五岩寺只留下了东魏石窟。石窟开凿于五岩山半山腰之峭壁上,由东向西分五区而镌,开凿年代为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542年)至武定七年(549年),共开凿佛龛41个,造像154尊、护法狮子24对、发愿题字铭文12则,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珍贵资料。1986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整修后,已正式对公众开放。
当地老百姓称五岩山为巫山,应当有原始土著宗教的文化遗存,为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