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易患“恐学症”——孩子心理问题莫忽视
一提上学就浑身不舒服,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新学期的来临,很多医院“恐学症”患者明显增多。专家认为,学习压力过大、学校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假期参加培训班过多等,都是引发“恐学症”的原因,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一听开学浑身不舒服
今年9岁的瑞瑞家住烟台,开学上小学三年级。最近,瑞瑞突然会莫名其妙地全身不舒服,父母以为她生病了,便将她送到医院诊治,但经检查身体并无异常,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带瑞瑞去看了心理医生,才得知患上了“恐学症”。
记者从烟台山医院心理咨询科获悉,最近,这家医院平均一天就得接诊十来个像瑞瑞这样的孩子。
“来就诊的多是小学生,大多数和瑞瑞一样,莫名其妙感觉全身不舒服,又查不出有什么病,原因就是害怕去学校,慢慢引发了情绪障碍,产生了浑身不舒服的躯体化症状。”烟台山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张杰敏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一些医院有不少患有“恐学症”的孩子前来就诊。
“其实不只是开学前,平时因‘恐学症’来医院就诊的孩子也不少。”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杨良政说,最近,他们每天接诊的“恐学症”患者在四五个左右,以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居多。
随父母前来就诊的小浩开学上初二了,他告诉记者,一想到开学,他就会感觉胃疼,想上厕所。“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最近突然不好好吃饭,待在自己房间里不出门,也不愿意和人说话。我们还以为是生病了,看了心理门诊才知道是‘恐学症’。”小浩的母亲说。
多种因素引发“恐学症”
“恐学症”也称为学校恐怖症,是一种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岁-12岁的小学生。表现为: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勉强孩子去上学,孩子通常会出现心神不宁、全身出冷汗、甚至腹痛、呕吐、尿频便急等焦虑症状,一旦父母同意暂不去上学,这些焦虑症状就会缓解。
心理专家认为,出现“恐学症”的原因很多,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教育不当、人际交往障碍等都会引发“恐学症”。
“‘恐学症’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出现得比较多,他们大多胆小、怯懦,或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在学校受过老师的批评,或是学习成绩不好、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所以害怕去学校。慢慢地,这种紧张情绪就会导致一些诸如呕吐、恶心等躯体化症状,从而演变成情绪障碍。”烟台山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张杰敏说。
齐鲁儿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杨良政告诉记者,在他接诊的患者中,除了新入学的孩子对环境不适应引发“恐学症”外,大多数是因为学习问题而引发的焦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和同学、老师关系紧张而不愿去学校。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权朝鲁认为,家长和学校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造成“恐学症”的内在原因。
“按理来说,假期应该是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不是放任自流就是送进各类补习班,很少有家长会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问题。新学期开始后,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健康教育课程,这样就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权朝鲁教授说。
孩子心理问题莫忽视
专家建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恐学症”的症状,应及时就诊,越早越好。
“如果就诊及时,通常只需要心理疏导就可以治愈,但等严重了再来矫治,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花费的时间也较长。”杨良政说,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恐学症”的严重性,通常认为孩子只是一时的情绪变化,带孩子看心理医生的就更少了。如果“恐学症”不及时治疗,对今后孩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并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为避免孩子出现“恐学症”等心理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找准定位,扮演好角色,正确指导。
张杰敏说,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不要把上学当成负担。同时,在假期中不要太强迫孩子学习,要劳逸结合,否则只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让他对抗学习,造成孩子和家长的关系紧张。提倡素质教育,父母不应把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应关注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鼓励孩子发展广泛的兴趣。
权朝鲁教授认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除了家长的努力,学校也应多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调整他们的心态。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