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表达了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人民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和政府有责任,各单位和组织有责任,每个社会成员有责任,宗教界也有同样的责任,正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所明确指出的:“宗教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大有可为。”宗教作为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过去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声誉及地位日益坚定稳固,在国家稳定发展、物质文明繁荣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面临着解决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等诸多问题的严峻的考验:犯罪、社会暴力、民族、宗教矛盾日益严重恶化,失业下岗人数不断上升,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一切向钱看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行为准则,道德沧丧、偷、骗、抢及各种经济犯罪层出不穷,乃至全世界纷争不断,战争,暴力,自然環境越来越严重地遭受破坏,人口的急聚增加,由工业生产带来的高温、高压、高耗能引致的空气及水源污染,资源、能源短缺等诸多问题给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不安,任何一种矛盾的加剧恶化都可能引发社会不同程度的动荡,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所以不得不使我们深感忧患。
社会的和谐是以人为本,其稳定发展在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讲环境被污染,地球病了,根本在于人心的污染与败坏,相对地,污浊的环境也会腐蚀人心,破坏人的本质。如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的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竟争、对于物质无休止的追求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了社会矛盾重重及全球的危机四伏,这正是人们对自身的道德修养的忽视,对于物欲毫无节制的结果,人类的生存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道德的建立与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的基石,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进程表明,社会的进步与安定,首要在于教育,正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大教育,在如今这个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社会中,面临着价值观混乱,道德沦丧的危机,使得人们在做人处世上难以找到一个标准的生活、行为规范。正如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儒教的道德伦理与大乘佛法慈悲入世的精神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都将会起着非常积极的、深入的、长期的作用。
宗教是古圣先贤们针对不同种族、不同根基、不同文化背景的众生的教育,虽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实质上是相同的,无非是教人为善,诸恶莫做。譬如,佛陀教育就是教人要觉——觉而不迷,能清楚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知道人生的方向,了解生命的意义,教人去除贪嗔痴我慢疑,消除人的我执心,分别心,要正——正而不邪,思想纯正、观念纯正、心地纯正、行为纯正;要净——不染,能明辨是非,不迷惑颠倒,能约束自己,不被染着;基督教的精神就是“神爱世人”,不分族群,能相互包容、普爱世间一切人类,对他人不可有杀,盗,淫等行为;伊斯兰教的精神是“至仁、至慈、至恕、至睿”;儒教则是教人要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到
格物至知,即格杀物欲以达到明德至善;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宗教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皆倡导“爱与和平”。而这爱与和平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也是全人类所必须的,是维系人类社会安定进步的力量。神圣的教育,是值得学习的教育,是提升人性向善的教育。我们也知道由于各种原因,宗教教育往往被忽视或排斥。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深入地了解与学习,所以很容易人云亦云,产生了对宗教教育的严重误解。它绝不是个人盲目的迷信崇拜,也不是哲学思辨,更不是神教,它是圣贤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
如儒家所强调“入则孝,出则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君臣有义”五伦关系,认为这五伦关系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关系。佛教在经典《观无量寿佛经》里也讲到佛法修学的基本条件“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長,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犹太教与基督教也都讲到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在家里夫妻之间相敬互爱,父子之间仁慈孝顺,兄弟姐妹之间友爱恭敬,到了社会上就会很少有伤害他人及犯罪行为。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一切教育的根本,重视家庭的德行教育,相应的社会问题就会减少,如青少年犯罪,婚前性行为,墮胎、赌博,吸毒,迷恋网络,心理、精神疾病,婚外恋,自杀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都会得到缓解。尽管现代家庭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同居共处,但和睦温暖的家庭仍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起着极为重要的稳定作用。家庭和谐了,社会也就会和谐。
在美国,一些社会学者调查发现,一个有真正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他们所面临的这些生活问题比较小,都降低了。台弯也做过一项调查,其结果表明真正有佛教信仰的年轻人对婚前性行为,堕胎,赌博等不良行为持否定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对于人们主动地完善人格、规范行为的正确引导,可以降低各种由道德的缺失而引起的社会危机,缓和和化解各种矛盾,消除社会动乱的根源、建立良善的社会风气,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目前,全世界有九大宗教,而在中国便有其五。我们相信每个宗教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都会本着“和谐社会”这一精神,更好地团结起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平等友爱,各在其位,名司其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努力在宗教工作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上取得新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徐州“两个率先”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5年6月23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