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要慈悲心
我家邻居有一个读小学的儿子,这个小男孩很是讨人喜爱,既懂礼貌,又乐于助人,听说在学校成绩也很好,是邻居的骄傲。可有一天,却听到邻居很生气地训斥他,我忙去劝解。原来,他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老师处分了。面对邻居的教训,男孩显然很委屈,他倔强地辩解着:“他先骂我的,我没有错!”劝说了一会生气的邻居,我打算离开。不经意发现了男孩书桌前的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写了字的纸片,其中一张非常显眼,上面写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饶人。”
这样一件小事,我却一直不能平静,我在想,这个男孩到底做错了吗?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只不过向伤害了他的人实施了一点报复而已,或许这还是忍无可忍的报复。可是那张纸片又让我不能释然,它让我不由地疑问:“孩子,你哪来的那么强烈的报复心?”
复仇,是一个很神奇的字眼,它能抹去血淋淋的惨象,消减痛苦的声音;能让人们对残忍无端地生出许多宽容,对罪恶凭空给予大量怜悯;甚至,它还成了豪迈、侠义的同义词……可是,事实上,暴行就是暴行。
然而,如果不以牙还牙,以怨抱怨,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还是看看南朝慧成禅师的故事吧,惠成禅师是南岳慧思门下弟子,居住在禅慧寺。有天,有一位律学僧徒路过禅慧寺,与慧成禅师同室相寝。那位律僧也已经小有名气,人称“常律师”。常律师有点不注意卫生,身上的虱子太多。那天夜里,常律师就寝之后被虱子咬的睡不着,便干脆坐起身,抓起虱子来了。佛教戒杀,常律师不敢杀死虱子,抓到後便随手抛到地上。虱子抓完,常律师总算安稳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常律师仍要起身赶路,便向慧成禅师告别。慧成禅师微微一笑,说:“昨天晚上有几位檀越可惨了,被放到地上冻了一夜。”常律师一听,立即面红耳赤,惭愧万分。自此之後便以为永戒,再不将虱子从身上捉下来了。
佛教认为,人生苦恼源自于苦因(集),只有苦因灭,苦才能灭。什么是苦因呢?是贪、嗔、痴。因此,要从人生苦恼中解脱,必须灭除这三种苦因。嗔,即是嗔怒、嗔恚,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种苦因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金刚经》里也说到,昔我佛身体被割截时,怕的便是心中生起嗔恨。可见嗔毒的可怕。
贪欲易除,而嗔心难克,连一些持戒精严的僧人也有时会灭除不了自己的怒火,就像常律师,被虱子搅扰的不胜其烦,便顾不得慈悲心了。而我们这些平常人,就更是常常在嗔魔的驱使下,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平日里乖巧听话的邻居男孩,会和别人打架,不就是一个明证吗?小孩子的打架,这确实不是什么大事,而嗔心所引发的,却并不仅仅是小孩打架那么简单。看看周围的世界,嗔恚带来了多少危害,小则朋友断交,夫妻反目;大则威胁生命,造成社会不安定;甚至世界和平的大敌恐怖分子,也是嗔心太重的恶果。所以佛经云:“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相反则是:“一旦嗔心灭,一切善法生。”
让我们看另外一个例子,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占领四川,刀兵横起,杀人如麻,当时四川高僧破山禅师在其部下李立阳营中,他劝李不要杀人,李立阳云:“和尚吃肉,我即不杀人。”破山禅师为了回护群生,不惜破戒,吃肉数片,求免杀戮,他的举动,使很多百姓得以活下来。破山禅师为了救一城的百姓,而自己犯戒吃肉,这才是真正大慈悲心,真正的心中有佛在。他如此吃肉,非但没有毁戒,反而更积下无量的功德。而且,他用自己的慈悲化解了李立阳的嗔念,这就刚刚所说的“一切善法生”。
慧成禅师保护虱子,破山禅师的破戒吃肉,看起来非常矛盾的两件事,其实却不矛盾,他们的本心都是慈悲,是消除我执的菩萨行,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精神显现。佛陀的大弟子舍利佛涅磐前对众人最后的赠言是“不要为自己的名利生活打算,不想福利人群就不要出家。”佛家行慈悲,只有慈悲才能灭除嗔心,只有大勇才能行慈悲。
现今,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文明、安宁的社会,但仍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和不文明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人们的贪嗔痴,而嗔毒,则为其中的罪魁祸首。一个充满着怨恨的社会,又何谈和谐和文明呢?同时,又有许多人宁愿明哲保身,甚至信奉吃亏是福,一遇到事情就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使得许多坏人坏事趁机肆虐开来。看似善良,其实是一种胆小怯懦、麻木冷漠,同样对社会危害极大。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人们应该是平和而勇敢的,而做到这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发慈悲心,修菩萨行。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