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的本质特性及其社会职能新论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玉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的本质特性及其社会职能新论

  杨玉辉

  此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号

  宗教本质及社会职能问题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亟需加以解决。尤其是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宗教问题的凸显,使得这一问题解决的意义就显得更为突出。事实上近来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讨论的加强,也反映了人们对它的日益重视。本人长期从事有关宗教的研究,对宗教的本质特征和社会职能有颇多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此我将它提出来以供大家讨论,并希望它有助于对宗教本质及其社会职能的真正把握。

  一、宗教的本质特性

  什么是宗教?我的定义是:宗教是人试图通过对绝对无限的信仰和崇拜以便从根本上克服和超越自身有限性的精神生活方式。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宗教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本质特性:

  第一,任何宗教都是以人的有限性的确认为基础,并以从根本上克服和超越这种有限性为目标。

  提到宗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上帝、神仙、佛等超自然、超现实的东西。但如果以为宗教只是与这些超自然、超现实的东西有关,那可就太简单了。宗教是由人创造的,不能设想人会无缘无故地去创造宗教而且这么长时间去信奉宗教。质言之,宗教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并被人们长期信仰,是因为它能满足人类生活的某种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上帝和神的存在无非映照着现实的人的存在,现实人的有限性决定了它必然渴望超越这种有限性而趋向无限,从而也就决定了它必然产生对上帝和神这种无限存在的追求和信仰。在实质上,宗教就是人类超越自我的有限性而追求一种特殊的无限性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宗教都起源于人类对其自身有限性的确认以及对这种有限性超越的愿望。所以作为一种理论,任何宗教都必须首先确立一个前提,这就是对人类自身有限性的揭示,可以说,阐明人类存在的有限性是各种宗教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所以在基督教的学说中,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人的原罪说;在佛教理论中,首先阐述的也是人生“苦”的理论。正因为人是有限的,所以才有了对这种有限性的超越;虽然各种宗教提出的超越方式是不同的,但其目标却是一致的。在宗教看来,人首先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他只有有限的形体,有限的能力,只能占有限的财富,只能享有有限的寿命;然而人与其他事物不同,人不仅能够意识到这种有限性,而且还努力去超越这种有限性,他总是希望有无限的形体,有无限的能力,占有无限的财富,享有无限的寿命。正是这种人自身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潜伏着人生的巨大危机。一方面,以自身有限的能力去实现无限欲望的满足这本身就是不可能达到的;另一方面,人又只能以有限的能力去追求有限的事物,而对有限事物的追求也只能获得有限的满足,试图通过有限的追求获得无限的满足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人自我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始终是人生无法克服的矛盾,它又是人生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处于无尽的痛苦和苦难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总是执着于自我和周围世界这些有限的东西,不能从现实的有限性中超越出来;殊不知对有限的追求获得的快乐是暂时的,最终是无尽的痛苦。看一看现实世界吧:人们总是热衷于追求金钱、地位、权势、财富、美女,沉迷于感官的快乐和现时的满足。然而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有限的东西,犹如过眼云烟,总是要失去的,把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作为人生的根本追求,也许能够带来暂时的幸福和快乐,但最终带来的则是无限的痛苦。而且对这种有限的东西,你获得越多,最终失去的也越多;在这过程中,你付出得越多,获得的暂时快乐越多,最终带来的痛苦也越大。令人遗憾的是,人自身的有限性不仅限制了他对人与世界终极本质的认识,反而使他把有限的东西看成是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看成是获得真正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而看不到它正是导致无尽痛苦的根源。这就是我们从各种宗教理论获得的对人生的根本性认识。

  人类自然不会甘心受有限性的折磨,宗教也不会仅停留于对人生痛苦的本质揭示,它必然要进一步寻求解脱这种痛苦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克服人生的有限性从而摆脱人的痛苦呢?在宗教看来,唯一的方法就是从现实的有限性中超越出来,把对有限的执着转向对无限的追求。对有限性的执着和追求之所以会产生痛苦,是因为它是刹那生灭必然要失去的东西,正是这种失去导致了人的痛苦。无限性的东西则不同,无限性的东西之所以是无限的就在于它是永恒的,是不会消失的,所以对它的追求不会有失去的痛苦。同时,无限性的东西又是完美无缺、尽善尽美的,对它的追求可以实现人性的完满,人的一切需要都可以在它身上得到满足,人的一切追求也可以在它身上得到体现,它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也是完满人性的标志,所以对它的追求既是摆脱人类痛苦也是走向完满人生的根本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由此可见,正是人对自身有限性的意识及超越自身有限性的欲望,导致了宗教的产生。

  第二,任何宗教都必然要确立一种绝对无限的东西作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

  对宗教来说,要满足人们对无限性的追求的需要并不是简单地向人们指明一个无限的美好世界存在的地方并提出一种走向它的途径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美好世界,它只能在现实世界之外去寻找,或者说在现实世界之外去建造。然而现实世界之外建造的美好世界对人来说可能既显得空泛,不可理解,同时也使人对如何到达这个世界产生疑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不仅要向人们指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神圣世界,而且还要对它的存在及与人的关系作出理论的说明,以促使人们能够把它作为一个真正值得追求的世界接受下来。所以当宗教理论完成了对人的有限性的论证之后,它随之就转入了对无限性的确证。事实上,所有宗教的一个基本特征就表现为对各种形式的无限存在的确认并将其树立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的佛、道教的神仙,虽然它们形式各异,但都是作为无限性的东西确立起来的。每种宗教都必须有一种或多种无限性的形式,其中一神教是以一种形式来反映无限性,而多神教则是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反映无限性。人们通过对各种形式的无限性的信仰和追求以摆脱有限性的束缚,从有限中超越出来,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过渡。人类这种通过信仰和追求无限性以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实现与无限沟通,向无限靠拢,并以各种方式接近无限、走向无限的过程,就是人类宗教生活的实质。

  对于宗教来说,无限的存在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它不依赖于任何有限的存在而存在,相反,一切有限的存在都是由它所派生,由它所创造,也是它存在的体现;所以无限的存在也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它是终极的存在,永恒的存在。无限的存在不仅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永远存在的,而且在空间上也是无边无际、普遍存在的,易言之,无限的存在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哪里有事物,哪里就有它的存在。同时,无限的存在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它既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主宰者;万物无不来源于它,无不是其意志的体现。它创造的世界是那么真实,那么美丽,那么完善,所以它又是至真、至美、至善的统一。

  正因为在宗教眼里神圣世界是那么真实、那么完美,而反观人所处的现实世界又是那么的不足甚至丑陋,所以向神圣世界靠拢,与神圣世界沟通,并最终由凡人世界走向神圣世界才显示出它的绝对重要性和绝对价值。当然在这里一切前提都在于要让人们相信有这么一个完美的神圣世界存在,这也正是宗教必须要做的。

  第三,任何宗都必然是一种以对神圣世界的信仰和崇拜为特征的精神生活方式。

  正因为上帝和神等无限性的东西是无限的,所以人们以有限的形式和能力是根本无法对它作出完整的描述和证论的。人们可以对上帝的存在作出种种描述。但人们的任何描述都只能是对上帝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描述,不是也不可能是对上帝全部存在的完整描述。因为人们的任何描述都只能是以有限的形式所进行的有限描述,而上帝是无限的,无论你有多少种有限的形式终归还是有限的,不可能完整地反映无限的上帝。同样,人们也可以对上帝存在作出种种论证,正如人们过去所做的,然而人们的任何论证都是建立在有限的证据和有限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以对无限的有限认识和有限理解去论证无限的存在与否,就好像盲人摸象是不可能获得完整而真实的结论的,因而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实上,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无限存在,它在本质上是无法描述也是无法证明的。虽然各种宗教都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且自认为获得了成功,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当然也不可能成功。这样一种存在正像古人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们既无法完全证实它的存在,也无法完全否认它的存在。宗教学说的这一特点正好与科学理论形成鲜明对照。任何科学理论都要求一种确定性,对其研究的对象要有确定的描述和论证;作为一种科学陈述就是要能够给予证实或证伪,凡是不能证实或证伪的理论都是非科学的理论,宗教就是这样一种理论。

  既然宗教追求和崇拜的对象不能以确定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证明,那么宗教显然就不可能建立在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基础之上。其实,现实中的各种宗教也并不需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它们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宗教的基本特征就是对某种无限存在的信仰和崇拜。虽然人类一切知识在一种终极意义上都与信仰有着某种必然联系,但其他的知识在人类生活中总是更多地依赖于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而宗教则始终依赖于非理性的信仰。宗教正是通过促进人类对某种无限的信仰和崇拜,将人的有限自我与无限的终极目标沟通联系起来,促使人从有限走向无限,使有限的自我融合于无限的存在之中,从而达到忘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由有限向无限的转化。这也就决定了宗教必然是一种以对无限的神圣世界的信仰和崇拜为特征的精神生活方式。

  在这里,宗教一方面揭示了现实人生世界的有限性和不完善性,另一方面又说明了神圣世界的无限性和完美性,并强调人超越现实世界走向神圣世界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要向人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走向神圣世界的现实途径和方法又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某种宗教真的想这么做,而且也确实向人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走向天国的道路和方法的话,那最终结果必然是失败,甚至导致一系列人间悲剧的发生。最终,这种宗教也必然会被人们所抛弃。所以宗教唯一可以采取的方法就是诉诸对神圣世界的非理性的信仰和崇拜,并通过精神上对神圣世界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来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此时,宗教要想让人们接受,唯有让人们相信通过对神圣世界的信仰和崇拜活动,向神圣世界靠近,与神圣世界沟通,努力克服人的缺陷,不断消除人的有限性,逐步具备神圣世界所要求的性质,最终就可以成为神圣世界的一员,从而实现梦寐以求的完满人生,从根本上摆脱痛苦和烦恼,获得永恒的幸福和快乐。不过在宗教中,这种最终目标的实现都不是在现世而是在现世之外的某个时候。在这里,对于宗教徒来说,对于走向神圣世界的可能性和途径、方法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不能有丝毫的怀疑的,更不能用理性的方法来加以论证和说明,否则,宗教信仰的根基就会受到动摇,并最终失去宗教。因为很明显,一切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理性的怀疑和分析,最终都会产生对宗教的否定,尤其是对具体宗教活动是否能达到其终极目标的否定。所以,宗教的产生和存在也必然具有非理性的色彩。

  二、宗教的社会功能

  长期以来,关于宗教的作用和社会功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对此,马克思主要是看到宗教在社会中的消极作用,宗教信仰者则多半是站在某一宗教的立场上来肯定宗教的积极作用,然而至今仍没有人从一个真正客观的立场上来全面揭示宗教的社会功能。根据作者对人与社会的研究发现,宗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宗教的这种社会功能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诚然,宗教对社会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比较而言,宗教的积极作用远大于其消极作用,且它的消极作用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小的,而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则是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所不能取代的。宗教的社会功能有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它的思想价值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和生活充实功能三个方面,以下分别加以讨论。

  (一) 宗教的思想价值功能

  任何社会都是以人为主体构成的,而人则是一种精神意识主导下的生命存在,人的一切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对一个社会来说,它的产生和存在必然是建立在某种所有社会成员共同认同的思想意识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也必然是以某种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为基础的。那么,对一个社会来说,这种共同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准则从何而来呢?自然,它的来源不止一种,譬如哲学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文学艺术、教育思想、科学思想等都是它的来源,但人们不应忽视的是,宗教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而且对于一个健全的社会思想意识来说,宗教思想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维持一个正常社会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宗教在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作用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成社会思想意识的基本内容,二是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思想价值观。宗教这种在社会思想意识方面的作用就是宗教的思想价值功能。具体来说,宗教的思想价值功能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宗教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有关世界和人生的思想观念。任何宗教都有它独特的思想,这种思想构成了它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看法,在社会中它也构成了社会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熟的宗教来说,其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加上它几千年对人们的影响,使它实际上已成为一些社会思想意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使这些社会形成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社会形态。

  第二,宗教可以为社会提供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宗教因为具有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它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思想观念,然而对社会来说,宗教思想的最重要作用并不是它能提供对社会和人生现实的客观认识,而是它能为社会提供一种终极的思想价值观。所谓终极的思想价值观就是有关人们的终极关怀、终极追求和终极理想的思想观点。它体现的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最高理想、最高追求和最高价值,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指向。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都有他自身特定的具体生活目标,而且一个社会成员的目标与其他社会成员的目标往往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要克服这种矛盾和冲突除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忍让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把人们团结起来,使人们能自觉地求大同存小异,并为这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如果是这样,不仅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会减小,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为健康和有序。但对整个社会来说,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确立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目标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在现实之外去寻找这个目标,而宗教正好能提供这种目标。事实上,虽然人们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确立整个社会的追求目标, 但这样确立的目标往往比较现实而难以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因而其所确立的价值观也很难成为全社会都接受的价值观,而惟有宗教提供的价值观,因为它是超越现实的,是体现人们的终极追求的,也正因为它是超越现实的绝对理想性的东西,所以它才是能够被整个社会真正接受的思想价值观,其所确立的价值追求也才能成为整个社会的目标追求,同时它也才成为能够统一各种社会成员思想的共同意志,社会也才能够真正团结起来,实现长治久安。

  第三,宗教可以为人的生活指明根本的目标和方向。如果说宗教所提供的终极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