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生活艺术>> 品味生活>>正文内容

老人缺精神慰藉 专家吁设重阳节为假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新网10月16日电 今年十月,是中国第一个“敬老月”。被定为“老人节”的“重阳节”成为“敬老月”中一个有名称却也很平常的日子。从10月1日开始,全国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活动就陆续开展,老人成为重阳节的主角。

  从“节”到“月”的一字之变,老人是主角

  “敬老月”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要求开展的活动,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鼓励全国各地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老年维权、文化体育等各项关爱老年人的活动。

  对此,《解放军报》刊发评论说,此次从“节”到“月”的一字之变,不仅是我国传统敬老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更是增强全体国人敬老意识、营造尊老敬老社会氛围的有效举措。

  重阳节,这个延续了千年传统节日,在新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于15日晚向全社会发布敬老助老倡议书,呼吁除每年九九重阳节确定为中国“老人节”之外,还将每月9日约定为“关爱老人日”,促使老年服务活动社会化、经常化。

  日前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中国已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

  为应对老龄化的压力,老龄委要求,要积极引导各行各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行动,鼓励社区邻里与高龄、残疾、“空巢”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病残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防范、依法打击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老年人用品市场的监督。

  老人最需精神慰藉,“走婚”群体日益庞大

  在老人当中,“百岁老人”成为重阳节、敬老月关注的一个重点。据海南省民政厅最新统计,2010年海南省有百岁及以上长寿老人达1378人,百岁老人的密度排名居中国第一。海南各级政府对包括百岁老人在内的高龄老人发放补贴,其中,百岁老人每月可领取200元高龄补贴。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温饱问题已经是初级问题,精神慰藉才是深层次的需要。”北京市老龄协会一位负责人说。

  精神慰藉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如子女和伴侣,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的,如社会的关心和认同,自我价值的提升。而现在,人口流动、城市压力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子女和父母往往远隔一方,“蜗居”者、“蚁族”、“漂”在城市的打工者更不可能和父母一起住,只能期盼放大假回家看父母。

  一项重阳节问卷调查显示,8成以上的调查对象都“没有跟父母在一起住”,4成左右调查对象表示“基本上放大假就回家”,近7成的调查对象“没有在重阳节送父母礼物的习惯”,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重阳节“陪父母聊天、吃饭就行,不用搞什么形式”。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李晓童女士告诉记者,明年的市“两会”上,她准备提交一个呼吁政府在重阳节设置公共假日的提案。“在这特殊的一天,创造儿女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培育全社会的孝老传统美德。”

  除了子女的陪伴,就是伴侣。记者发现,许多老人的“黄昏恋”都面临着来自子女、社会的重重压力,造成不婚同居、“走婚”的群体日益庞大。

  “银发经济”只是口号?老年消费品仍匮乏

  对于商家来说,日益庞大的老龄化群体也成为目标买家,可是“银发经济”似乎仅仅是豆浆机、洗脚盆、按摩器之类,适合老年人日常消费物品仍不丰富。

  在老年人和子女的抱怨声中,“银发经济”好像很难跟“朝阳产业”划等号。媒体报道反映,大部分老人对目前的老人市场不太满意,觉得老年人是被遗忘的群体。市场上关于老人用品的品种实在太少,老人用品专卖店更是基本没有。就拿老人服装来说,很多老人总感觉买不到合适的衣服,认为花色太少,黑灰色似乎成了老头老太太们的“专用色”。 

  有导购介绍说,虽然老年人来逛超市的不少,但他们都是买平日消费的商品,很少为自己过节买什么商品,老年人的购买能力还不是很大。加之老年人非常节俭,一般不会盲目购物。有些子女为了表示孝心,会在节日到来之际,为父母买些吃的、用的,但没出现特别的销售高峰。

  据报道,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和路人,众多年轻人都表示,重阳节没打算买特别的礼物给家里的老人,重阳当天都要把老人接到家里,或者回家跟老人一起吃饭,跟老人共度一个团圆、热闹的老人节。他们认为,回家陪老人过节是对老人节日关爱的最好表达,不需要特别购买东西回家,表达孝心要在平常生活中,而不是一个节日、一件礼物就能表达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