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搭一座桥梁
印象素描:
他的人生可谓出奇的顺利,让人艳羡。北京大学的天之骄子,毕业后被公派留学,之后在美国华尔街任职,2002年,又被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招募回国进行金融建设,委以重任。这样一位在人生、事业的道路上都一帆风顺的父亲,却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思考颇多。难道,不是沿着他自己的轨迹就可以把孩子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他正是因为认真回顾、总结了自己的经历,又能正面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才认为养育并没有那么简单,绝不可复制。
他的感悟和思考,正像给孩子们搭起了一座桥梁,可以将他们平稳地送上自己的旅程,却又不会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方向。
让我们分享一下这座桥梁上的6块重要基石。
1. 人生不是只有一场考试
1988 年,一位 18岁的少年走入高考考场,他刚刚做完阑尾炎的手术,线都没拆。此时,他不仅要忍受着身体上的疼痛,还承受着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从初中开始,他就全力在为这场考试作准备,每天回家除了看书就是去上各种补习班,因为那时候的他,认为人生就这一场重要的考试,考不好就什么都完了。
“我在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发现,实际上,人生还有很多场考试,其中有很多比高考重要得多。所以,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我的老路,认为生活的目标就是一次高考。其实,考试本身也并不重要,没有任何一场考试能决定你的命运,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压垮一个人,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对自己是否肯定,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如果你总在抱怨机会的不公平,那就永远不会正视自己的优势;如果能知道人生是一个长周期,并且做到不放弃,机会总会来的。”
2. 把选择权留给孩子自己
马上就5岁的想想,已经习惯了一种自己做决定的生活方式,因为无论什么事,爸爸妈妈总会给他多几种的选择,由他自己来决定怎么办。但是这些决定可能也需要他承担一些自己并不想要的后果,因此想想也会耍赖、反悔。有的时候,他的决定或判断是错的,完全不在情理之中,爸爸妈妈也不会生气,而是会在肯定他有勇气做出决定的基础上,提醒他再从别的角度想一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做法。
“对错都是相对的,只要不触犯法律,无论孩子的决定如何,都应该肯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也是让孩子越来越有自信的一种方式。在送不送孩子出国读书的事情上,我觉得那其实也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的,应该把选择权还给他们。很多人选择了很早就把孩子送出国,之后也希望孩子留在国外生活、工作,这实际上是家长在孩子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时候替孩子做出的决定,是限制了孩子的选择。因为孩子太早出国会失去‘根’,会迷失,他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国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别无选择地留在国外。所以,我会坚持让两个孩子在国内读完本科,至于他们要不要出国深造,今后打算在哪里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那都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和选择。”
3. 养育也需与时俱进
在不久的将来,想想和弟弟会成为两位持有基金的投资人。而且想想说不定会在小学之后,便可以开始自己打理这支基金。他需要不断地关注基金的走向、表现,然后自己决定是不是继续买入持有还是换另外一支。其实,他从很小开始,就经常会和爸爸一起看报纸上的股票和基金图表、示意图等等。
“中国人在很多年来羞于谈钱,但我自己是做金融工作的,觉得把钱当一件大事来对待没什么不好,所以我也希望孩子从小有理财意识,关注市场,有市场头脑,这也是未来社会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想想看,我看《星球大战》比美国人整整晚了10年,而我的孩子们看《星球大战》,和美国人是在同一天。这说明信息时代来了,我们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越来越接近,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也会趋同。我们小时候,只知道书本上、课堂上教的知识,而现在的孩子,有更多的渠道、窗口去了解世界、获取信息,比如网络。所以,我们也会在想想上学后给他配个电脑,教他使用网络。这些窗口、渠道,堵是堵不住的,只能引导孩子会用、用好。毕竟,这个时代和我们小时候已经不同,经济在转变,社会在转变,我们的养育方式也要跟着转变。”
4. 比聪明更重要的是能力
22岁,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一群天之骄子第一次来到美国,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以为就是来学习的,而实际上,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是自己把电线拉进宿舍。其中,一位漂亮、成绩又好的女生是最先到美国的,她被接到了住处之后,就再没人管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用双腿夹住行李箱,在可怕的黑暗中整整坐了一夜,这一晚让她永生难忘。
“虽然后来我们包括这位女同学都在美国适应得很好,但这毕竟是一种被动的适应。北大虽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但毕竟还是象牙塔,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我也是一直到大学毕业才开始面对这个社会。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从小就能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好准备,这样他们就能从容不迫地面对社会,甚至是主动地去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不会像我们那样是被迫适应。
其实,现在的教育正在陷入怪圈,很多父母不停地纠结在孩子的学习上、成绩上,而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将来要承受的最大压力并不是来自于学习,这个社会评判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依据他的学习成绩。我们在华尔街工作时,常听到一句俗语:‘再聪明,没人愿意把你当同事更悲哀。’我们中国的孩子,从来不乏聪明人,但现在是一个‘人’的社会,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如何处理问题,如何与人相处,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这可比聪明、知识或技能要重要得多!”
5. 帮孩子成长而不是帮他处理
想想是8月底的生日,在每一个小集体中总是年龄最小的,性格又有点儿内向,因此有时候从幼儿园回来,难免身上会带点儿小伤。不过,他不想说,爸爸妈妈从不会追问,更不会跑到幼儿园去向老师兴师问罪。他们做的,只是经常带想想出去跑跑跳跳,鼓励他锻炼身体,还准备在暑期的时候给他报个跆拳道班。
“幼儿园其实就是个小社会,虽然它没有那么复杂,但也有自己的规律。孩子在这个小社会里,会有自己的定位,会有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争端的方式。我们比较反对孩子一出现问题就赶紧帮着出面解决,但我们会给他更多的自信,让他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比如让他增强体质,去学跆拳道,这并不是让他去反击,而是给他一种自信,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我们不可能永远扶着孩子走,永远出面帮他,父母能做的,是让孩子有自信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境,有能力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6. 尊重不同而不是去改变
想想是个谨慎的孩子,1岁多的时候,他每次爬到大床边上总会停下来,从没让自己摔着过;而弟弟在和哥哥一样大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继续向前爬,当然,后果就是重重地摔在地上,可下一次依然如此“冒险”。想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不和小朋友玩,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而他的弟弟第一次和爸爸去幼儿园接哥哥,就和所有的小朋友打得火热,摸摸人家的脸、拉拉人家的手。同样的爸妈,同样的成长环境,小哥俩的性格截然不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不可能改变,只可以尊重和引导。让孩子们沿着自己的那种性格走下去,就会发挥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潜能。任何性格都可以很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多元,接纳性越来越强。其实,对于孩子来讲,重要的也是让他能够接纳自己,而不是只想着改变。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不在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就在于他对自己的接纳程度,这就叫做心态吧!”
编后
最后有一点小小的补充,王欧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可以顺理成章地要两个孩子。这其实也是他反思自己成长经历之后的决定,他觉得有很多重要的能力,比如分享、关心、宽容,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很难自然获得的。这也许是很多不能生两个孩子的父母不能效仿的地方。不过,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创造一些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机会,有意地去培养他的这些能力,也是一样的。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