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风马旗文化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风马旗文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雪山,草原,漠野,峡谷,还有夕阳下的村寨,晨月中的帐篷……大自然似乎安静得憩息于梦之乡。但是,在辽阔无垠的天际下,第一个扑入你视野的,活泼泼地展示着生命激情的,不是习惯于沉默和冷静的雪山及其大地,而是这竖系于山口、河湾、桥头、宅后、帐旁、房顶、树梢……翻飞狂舞着的五色风马旗。它同银光闪闪的雪峰、绿毯茵茵的草甸、浩阔茫茫的漠野、金光灿灿的庙宇一样,成为藏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种独有而鲜明的象征。

  风马旗的释义和来历

  风马,藏语称为“隆达”,“隆”意为风,“达”意为马。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这种意识是用经幡上印有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以及印在经幡上的咒语、经文或祈愿文的图像来表达的。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一个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经,回来的路上过河时把经书弄湿了,他把经书全摊开凉晒,自己坐在一棵大树下打坐入定。突然间,天地响起法锣、法号,阵阵梵音回荡,微风拂面,天宇盘旋。僧人感觉浑身通泰,大彻大悟。他微微睁开眼睛,原来一阵风起,刮得经书满天满地满河面。据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僧人的顿悟和颂扬佛经,就把经书印在布上,直接挂于天地之间。

  故而风马旗成为藏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藏族苯教与藏传佛教互相融合后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征。但最初,它并不是寄托藏人祭祀神灵、祈祥祛难的心愿的,而是军队的标志。根据才情横溢的根敦群佩著作《白史》称:大部分臣民皆为游牧,每户门上都立一根旗矛,这是藏族独有的习俗。此亦最早是军户的标识,后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习俗行为。哪怕是一户也要在门上插经幡,一直保持到现在。(

  风马旗的形制及其象征意义

  风马旗的形制,一般是在一单色方形布片上,印刷上佛像、菩萨、护法、宝马驮经、宝塔、曼陀罗(坛城)、经文、六字真言、符咒等图画。其中“宝马驮经”属于最为普通的,其图象为:中心是一匹宝马,佩饰璎珞一应齐全,背上驮着象征财运兴旺的“喷焰末巴”。这匹马,在古印度的神话里是诸神之王帝释天的坐骑。四角上分饰“达”(猛虎)、“森”(雪狮)、“琼”(神鹏)、“珠”(祥龙)。一句佛教的六字真言或苯教咒语经文置于其间。它是用同一块版分别印在白、黄、红、蓝、绿各色布片上,按照顺序一组组一排排系挂于树枝或牵引于绳索上。色彩的象征意义又十分广博深沉,早期的解释是:白色为人之纯洁的心灵,黄色为大地,红色为火焰,蓝色为天空,绿色为江河。五色也与五行有联系,它解释为:绿主木、蓝主水、红主火、黄主土、白主铁即金。五色几乎囊括了整个宇宙的全部元素。

  因为色彩的象征涵义,故而农家过年在房顶换插五色经幡时,也有搞得十分简化的,仅在一根分叉很多的树枝上,从上到下分色系挂单色布片,布片上并不印上图像,一种色布横着排列系挂五片。故而五色风马经幡,是完全表征着天地万物众神。五色彩箭、五色空行母、五色毛线和四色护法神等,都与此种象征意义有关。

  风马旗的祭祀活动,与其图像象征内涵有关。经幡的中心是一匹骏马,骏马形象是神速的象征。祈愿受五种自然物制约的世间一切事物,由对立转向和睦,由坏转向好,由恶转向善,由凶兆转向吉兆,由厄运转向幸运。不仅能够转变,而且转变得迅速。经幡四角画的四兽图像,老虎栖息在森林中,老虎的形象象征着木或风;狮子居于山上,狮子的形象象征着土;鹏鸟飞翔在天空,双角喷发出火焰,这种形象象征着火;龙生活在大海中,鱼龙的形象象征着水。风无处不在,风即天。在这里没有把森林、高山、大地、天空、河水、大海作为六种自然物直接画上去,而把在这些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形象作象征,可见它不是仅仅表现六种自然物,而是把它们作为主要内容。而马背上画的那个象征财运的“喷焰末巴”,就是促成实现人们心愿的如意吉祥。除开分别不同的五色象征之外,一般还有一面主幡,形制要大于五种不同单色的经幡。主幡与边镶布条颜色搭配,是根据藏族历算关于母子生克学说中相生原理来决定的,如主幡的颜色是绿色,边镶布条的颜色应该是蓝色,主木水相生。故而马经幡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具有深奥的意义,整个经幡完全是融情感与理性为一体的产物,完全是表现人们美好精神愿望的载体。(

  风马旗的种类和祭祀活动

  风马旗的种类,按照用途可分为三类。

  一类就是布印“风马”旗。它是在长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各个单色布片上印刷上红色或黑色的拼图和经文,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等,主要用于悬挂或插挂。每五色为一组,数组为一挂,视环境地势需要,可长可短,长者达百米以上,短者犹如片片活脱鲜亮的小彩旗,插于草原帐篷、农家宅院、城乡居民的屋顶上。

  仅以插于每户藏家房顶的经幡来说,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藏历新年初一过后的某个良辰吉日。这天早上太阳刚升起照到房顶的时候,全院老老少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而欢乐的换插经幡、祭神、祈福的“托散”仪式。

  在西藏高原,但凡有人到的地方,都竖插着或顺挂着风马经幡。不论喜庆生辰,逢年过节都要插挂五彩风马,喻示着天、地、人、畜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处,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经幡,以祈周围神灵的认可和佑护;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也一定要扛一面醒目的风马经幡,祈求神灵使自己免入迷途或遭遇灾星;在丛林水泽,人们也要遍挂彩幡,以示对树灵水怪的敬重和供奉;在莽原野岭高悬彩色经幡,以示对山神岩“赞”的虔敬与祈祷;在圣迹古刹张挂五色经幡,表示对神佛祖灵和先哲贤人的敬仰与崇拜;阳春三月开犁播种,耕牛的头角上也一定要披挂或高插风马彩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意和祈敬,祷求五谷丰登。

  横贯于布达拉宫与药王山之间数百米长的层层叠叠万国旗般的风马经幡,让人一见就永远无法忘记,是那样的激荡、缠绕与张扬,是那样的雄浑、壮观,这样的景观,在西藏和毗邻省区几乎到处可见,特别是金沙江两岸林区,风马经幡简直是漫山遍野,遮天蔽日。这些经幡和风马旗真是连天接地,密密层层,在高原的劲风中猎猎地飞扬,哗哗地飘荡,如同搭起一张张梯子,一道道桥梁,联结着天与地、人与神、今生与来世。

  另一类是纸印“风马”片。主要用作对天神、山神、赞神和龙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动时祭献抛撒的吉祥物,也可作为供奉物成组悬挂或张贴于室内外。大者尺余,小者仅几厘米。最常见的就是风马图像印在四五公分见方的纸片上,这种“风马纸片成千上万地印制,它也作为一种祭祀用品,煨桑时撒在喷吐飘飞的烟缕上,随着香烟飞升起来,祭祀者伴以祝词:

  今日风马升起来,

  袅袅升向空中。

  没有升起的风马,

  请连连升起。

  满是吉祥,

  风马呦,愿你都升入高空。

  每逢宗教节日,在所有大小寺庙包括拉萨大昭寺前的煨桑灶旁,往往是风马纸片到处飞舞,飘落积存到地面上就是厚厚的一层。

  第三类就是各种经幡,根据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黑色或朱砂色将经文图符印制在整匹白布上;一类是同“风马旗”一样,在蓝、白、黄、红、绿布块上用经文图符相间组合的经幡。经幡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地点场景、信仰仪轨、祈祷功能的不同,一般又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悬挂式的,视其环境、地势、用途张挂,可长可短,可疏可密,长者达数百米以上,密者数十上百层悬挂,有的还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数百上千平方米的经幡城。这些悬挂式的经幡,具体形状各种各样,有在长条形的布上印上四方形的风马旗图案;也有网状条幡。

  第二种插挂式的,在竖长方形的纱布或丝巾上印以风马旗图案,一边缝在旗杆上,另一边缀上很多条直的飘带。这些风马经幡主要插在村口、屋顶、十字路口、山顶或山道上。

  第三种就是经幡塔,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布块做,也可以用哈达一样的丝巾来做。在康定、道孚等县区,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用丝质风马经幡层层系挂、片片重叠而成的撑天大伞般的经幡塔,用作集体祭祀的场地。在黄河源头玛多县的一座经幡塔,高10余米,方圆百余米,用无数条牦牛绳呈放射状牵连起,由几十层经幡呈环状围绕中心嘛呢堆上高大的经幡柱,整体呈现出宽大的金字塔造型,真是蔚为壮观。

  第四种是立柱式经幡,常见于寺院、佛殿、经塔、山顶、宅院、神山、圣湖等地。其形制巨大者达数十米,如阿里冈仁波钦神山下的经幡柱、江孜白居寺“十万吉祥多门塔”前的经幡柱等。柱顶装饰有铜铸镏金日月、宝瓶、五彩华盖、牦牛尾,然后就是数十米长条的风马经幡,在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巨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