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与子之间
家庭中最重要的分子是亲与子,夫与妇。亲与子的成因,是由于血统的结合。所以亲与子之间,有一种自然的爱。这种爱在亲的一方面叫做慈;在子的一方面叫做孝。父母对待子女应该竭力爱护,并教养他们;子女对于父母应该敬重承顺,并奉养他们。
幼儿是要靠父母抚养的,否则就难免保育失当,老年是要靠子女奉养的,否则就萧条无趣。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里,规定亲与子之间,有五个互相对待的条件。
子女敬养父母的五条:“一、供奉能使无乏。二、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对待子女的五条:“一、制子不听为恶。二、指授示其善处。三、慈爱入骨澈髓。四、为子求善婚娶。五、随时供给所须。”
可知释尊教诲我们,是要父慈子孝的。
为什么要孝
石天基居士说:“凡人在初生之时,一刻也离不得父母,半载周岁,认得人的面目,在父母怀中便喜,若别人抱去便啼;自三四岁以至十四五岁,饥则向父母要食,寒则向父母要衣。这时人人皆知道亲爱父母,及至娶了媳妇,添了房中许多恩爱,就与父母间隔一层了;及至生了儿子,又添了眼前许多恩爱,又与父母间隔一层了。若遇着贤孝的妻子,就是家门之幸。遇着不贤孝的妻子,这个在枕边说公婆的是非,那个在膝前说爷娘的厚薄,三言两语,蓄积心头,反觉得父母有许多不是。日深月久,妻子渐亲,父母渐疏;妻子渐厚,父母渐薄。只知房中妻子是自己的,把两个老人家丢在堂上,冷冷清清,全然不管。绝不思你当初十四五岁以前,何曾有妻?何曾有子?那时候怀抱你的是何人?衣食你的是何人?今人不孝顺的事也甚多,且将眼前的,说几件与你们听:假如父母要你一件东西,值些甚么?你就生一个吝惜心,不肯与他。要知你的身子也是父母生成的,何况身外之物呢?父母吩咐一件事,没甚的难干,你就生一推托心,不肯从他。要知死亡尚且不避,何况是劳苦的事呢?又何况是容易做的事呢?父母说了你几句,或骂了你几声,或打了你几下,你就生起瞋恨心来,不肯服他,甚至反面相向,怒目相看。要知道你奉承势利的人,无所不至,就是被别人骂,别人打,也甘心忍受的;只是遇到了自己的父母;便生瞋恨了。你何不将那奉承势利人的念头,来奉承父母,性气自然平和了。况且父母因你做的事不好,才说你,骂你,打你,这都是教训你学成好人。就是老人家做事颠倒,说话琐碎,以非理相加着你,你还要欢喜承受,何况教训得正当呢?又有一等人,背了父母只爱自己的妻子,丢了父母只疼自己的儿女,你何不将爱妻子的心肠,爱父母呢?疼儿女的意思,疼父母呢?古人云: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无有不孝。又有父母不和,为子者偏、执意见,不能调和感化者。又有父母有过,儿子当面斥非,背后议短者,此皆不孝也。”
顺从父母固然是对的,然而我们不要忽略了佛所说的“父母正令,不敢违背”和“不断父母所为正业”,这几句话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当的言语和举动,或是迷入外道邪见的,子女们不但不应该听从,而且要婉转地谏阻他们。但进谏时,要在没有旁人的时候。做子女的倘只晓得顺亲于情,而不晓得顺亲于理,结果使父母陷于不义,造成罪恶,这就将成为孝行的绝大缺点。
悦亲是养亲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于“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是孝父母应该有的态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儿女们更应当推父母的爱敬,而信仰佛教,这才是好儿女啊!
奉养父母,孝顺父母就使到了极点,也只是我们应该这样做的分内事,不可有一毫居功的念头。古德说得好:“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休望报,回头但看你儿孙。”这是最彻底的话。
古今来有很多颂扬亲恩的诗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挚动人。现在选录几首在下面:
亲恩歌 虞汝明
十月怀胎儿欲生,牙关紧闭眼睛昏。直从剪下胞衣后,再过三朝才是人。
撒得浑身尿屎来,爷娘忙把破衣揩。略无半点憎嫌意,洗涤勤劳日几回。
听得娇儿哭一声,翻身就把手来擎。只愁伸缩惊儿觉,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儿生两岁龄,扶墙摸壁自能行。只愁跌破头和面,挂肚牵肠不放心。
六七龄时要读书,经营修脯费踌躇。现成茶饭朝朝奉,道是吾儿辛苦初。
孩提转眼已成人,食爱肥甘衣爱新。但愿吾儿知爱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费尽爷娘万苦辛。娶妇入门看习惯,暗添白发数茎新。
亲恩歌 孙念劬
岂不深知父母恩,世间那有铁心人。只因看得妻儿重,没得工夫到老亲!
漫把钱财米谷论,此身亦是父娘身。如何毫发能私得,你是双亲什么人?
兄弟原同一树栽,专心供养莫相推。譬如孤子无兄弟,更向何人推卸来?
纵然牲鼎祭吾亲,不及生前菽水真。打驾来时陪笑面,庭帏欢喜一家春。
莫怪双亲说话烦,但须忍耐博亲欢。老人总为儿孙计,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晓双亲手内贫,要穿要用懒求人?莫因亲未分明说,做哑装聋不作声。
要一分时讨一分,谁人常有许多心。劝君六饭三茶外,还要供亲几两银。
戏采承欢自古闻,但求父母意欢欣。纵然体贴能周到,犹恐芳樽对夕曛。
谁人不具好心肠?贫苦人家孝益彰。但得吾亲能饱暖,自身冻饿又何妨。
不识亲恩看养儿,千辛万苦不推辞。试将受养亲儿意,爱养双亲到老时。
事亲之道,有物质的供养,和法味的供养。
怎样是物质的供养
石天基居士说:“养亲条目约有四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
“饮食的事,为人子者,那个不欲竭力珍馐,罗列甘旨。若是个富贵人家,何难措办;若是家业淡泊的,便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要知古人说得好,菽水承欢,盖为贫贱者言也。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中节,不敢潦草,然后敬奉,略有好食,先进父母;至于自己,粗粝俱不计较。要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虚薄,饮食难得消化,进的食物,须要炖得热的,软烂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之物不可与食。食不可过饱。这饮食调理,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为人子者,那个不欲锦绣细软?但富贵人家便容易制造。若是寒俭之家,何能如意?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竭,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月衣服内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霜冷之月,若有煖阁轻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至于晚间,宜将汤壶,放于被内。再如夏月夏衣,须要凉爽,凡有汗者,频频洗换。这衣服调理,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起居的事,为人子者,须要时时照看。凡是江湖风浪,危桥险岸,绝早黑夜,雨雪霜雾,俱不可任父母轻往。凡是丧祭斗讼忧愁的事。俱不可任父母轻到。至于劳心费力的事,俱不可任父母去做。若遇欢乐安逸的事,不妨劝父母去行。再如父母性所喜好的好事,亦劝多为。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稳自在,快活过日,就是尽心了。这起居调理,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为人子者,须要加意调摄小心扶持,请名医用药。病中煎制汤药,进奉饮食,俱要自己亲为,不可尽委奴婢,切不可生一个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时候,有了疾病,为父母的,不知替你调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尽心的理!父母有病,万一作污床褥,为子者,俱要勤勤洗换,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只想你在怀抱中,便溺粪污,为父母的,不知替你洁净了多少,你今日岂可有嫌恶的理;这疾病调理,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这是物质的供养。
怎样是法味的供养
恩爱眷属,不过数十年罢了。这数十年的光阴,是很容易过去的。“风木生悲”谁也是免不了的啊!父子夫妻平日聚首的时候,很是难割难舍,可是一旦到了生死的分途,寿命不能假借,罪苦不能代负,就将手足无措了。智慧无上的世尊,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且看他怎样的警告我们罢!
世尊在无量寿经里,恳切地告诉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说:“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又说:“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怨。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又世尊在善生经里说:“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已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们念佛,使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解决这人生的缺憾。我们应该劝父母念佛,把父母从苦海里度到净土,这才是真正彻底的报恩啊!
王日休居士说:“世间之孝,一世而止,犹为孝之小者。出世间之孝,无时而尽。以父母生净土,福寿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之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劝勉,他日徒伤其心,徒为厚礼,亦何益乎?若又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以此功德,资父母之福寿,厚父母之善报,佛不阻众生之愿,此意必可遂矣。上品上生者,先言孝养父母,吾能推是心以为孝养,其往生品第可见矣。”
王莲舫居士说:“儿子事亲,生求其安,死求其乐。”佛说:“死生无常,沉沦六趣。”亲求超脱,须仗佛力。为子者亲在之日,当劝亲念佛,即世安养。亲没之后,宜广行善事,劝修净业,资亲冥福,往生净土。庶先灵早得永久之安乐,而子心亦可稍慰于无憾,斯又孝之至矣。或谓奉佛救亲,未免以不肖之心待父母。不知父母有德,非仗佛力,难逢佛境。天福享尽,还应堕落。父母无德,不免沉沦,三途受苦,靠谁超拔?此孝子爱亲之心,所以不容已于怀也。”
亲与子的问题,限于篇幅不能尽量的殚述,我们只要记着:“要知亲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爷娘。”这几句话就是了。
摘自《建设佛化家庭》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