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健康理念>>正文内容

《中医体质养生》:调动感官判断体质——望、闻、问、切(二)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8日
来源:凤凰网读书频道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最直接的判断方式
  
问二便:尿黄多热,便烂脾虚
  
经常小便很黄,说明体内多热;喝了水就要去厕所,夜尿又多,这是阳虚;每遇精神紧张则小便频数或经常因为要不要小便而心神不安,常见于气郁、气虚的女性。如果小便深黄发红、淋漓涩痛则要到医院及时检查治疗。
  
长期大便量少干燥,可见于阴虚、气虚。大便经常烂而不成形,可见于气虚、阳虚、痰湿。如果经常大便干结或粘腻、味道臭,小便黄,这是典型的湿热体质。遇到精神紧张就会大便烂的是气郁体质。
  
还有的人平素大便很好,但是稍微吃一点不干净、太油腻等食物,就很敏感,马上会拉肚子,这并不是坏事,不能说是脾胃虚弱,反而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保护,据我自己的观察,这种人虽然不是很强硕,但是往往身体素质还挺好。


  
问情志:敏感多虚,压抑多郁
  
凡事思虑过多者,多为气虚、血虚、气郁;容易伤感悲忧者,多为气虚、阳虚;七情难以舒展,内向压抑者多是气郁;容易惊恐不安者多是阳虚、气虚。
  
问家族史:痰湿体质要小心
  
妈妈或者爸爸是痰湿体质,中心性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小心,很可能你也是痰湿体质,要早早地扼制痰湿体质明显的偏颇。体质偏颇以后,会慢慢走父母这条路,得高血压、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要尽早预防。先天因素、家族因素对于体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是遗传,一方面可能是家族内部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养育后代的经验造成的。
  
问寒热:阳虚外寒,阴虚内热
  
畏寒怕冷、耐夏不耐冬、常年手脚发凉,尤其到了冬季手冷过肘和足冷过膝、睡不热被窝、身患每遇寒冷则发作或加剧的慢性病者,基本可以判断是阳虚体质。
  
怕热、耐冬不耐夏、四肢温暖,尤其到了夏季手心脚心发热,喜欢吹空调喝冷饮者,是热性体质。
  
还有的人尤其是女性,冬天怕冷,夏天怕热,不耐寒热,一冷就穿很多,一热就喝冷饮吹空调,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差。据我的观察,这种人似乎情绪不稳定波动大的居多,常见气郁体质、气虚体质。
  
素体血虚的女性也会见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但是通常都伴有头晕、心悸、多梦、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的血虚表现。
  
问汗液:汗出重要,过汗则虚
  
汗是水谷精微在阳气的蒸腾下气化生成的。正常汗出是耗能散热的过程,对于调节体温、能量代谢很重要。少汗或无汗,能量代谢就会缓慢不畅通,闷在里面,内生痰湿、郁热、湿热。汗出太多,比如白天不活动汗出(自汗)、晚上入睡后汗出(盗汗)都不正常,见于气虚、阴虚体质。
  
汗少或无汗,又能吃的人,肥胖往往在所难免;而自汗或盗汗,又胃口差、饭量小的人,消瘦、失眠、健忘、心慌就会出现。
  
有的人很容易出汗,吃饭、喝茶、运动、天稍热会出汗明显,不喜欢空调,可见于平和体质、偏于气虚体质者,这种人往往身体素质不错,情绪也较为稳定平和,也不容易发胖,因为能量代谢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汗出畅通,内热容易发散出去。
  
运动、热食、热饮、天热时,比别人明显汗少者,通常见于气郁、湿热、痰湿体质,少汗无汗会令人容易发胖、肿胀、闭经、烦躁易怒、生痤疮等。因为能量消耗少、水液代谢不畅、内热散不出去。
  
问经带:经宜规律,带忌多黄
  
经常性的月经量偏少、经期延后、色暗、痛经者一般多见于瘀血、气郁体质;经常性月经量多、经期提前、色鲜红则以热性体质居多;月经颜色淡红,多是血虚、气虚体质。
  
白带长期偏多,色白,伴有容易疲倦者,多是痰湿、气虚、阳虚体质;而带下色黄,阴痒者,多是湿热。

切——了解脉象的基本知识
  
如果对中医感兴趣,大家可以学一学脉象的基本知识,对判断自己的体质很有帮助。医学要从医生的手中解放出来,走向大众。
  
切记要在平静状态下切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就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即诊脉通常以清晨时间为好,因为此时人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耗散,也没有吃饭,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因而可以诊出有病的脉象。
  
脉象有力,节奏整齐,说明身体状况好,最起码反映心肺功能好;如果半天还摸不到脉,好不容易摸出来了,很细,若有若无,那就是虚性体质;如果脉象细,胃口又好,就很容易发胖。
  
脉象似一根直直的琴弦,叫弦脉,也叫肝脉,意味着肝脏功能不调。要注意呵护好肝脏,否则容易形成或者加重瘀血体质和气郁体质。
  
在平静状态下,脉象比较快,是有热(实热或虚热);脉象明显慢,是阳虚。
养生不是养老,养生贯穿生命全过程,越早越好。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而非对疾病的治疗。养神修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简单顺势,保护环境,是养生的四大基础,如果没有这几个基础,养生无从谈起。(待续)


标签:佛教|中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