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关于怨气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来源:药师山通讯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怨气不一定要有理由

“怨气”与一般人所说的“欠债”不一样,例如佛书中悟达国师所得的“人面疮”之事就是“欠债问题”。当年悟达国师有亏欠这位鬼界大德,这就是佛教中所谓“因果”的问题,佛教有一名言:“所作业不亡,虽经百千劫,机缘成熟时,果报还自受。”

  所谓“因果”的问题,那是属法界中的公平正义之范围,在有相的世界中它是存在的,这是众生做错事之后必须受的果报,在法界是有裁判者,就如同人间有法官之类。但怨气与此不同,它不是欠债的问题,可能只是做事“不圆满”所引起,也许是有些过失,但很多是无心之过。例如你听我弘法,但你自己听错,未来你可能也会对我讨怨气。释尊成佛之后就遇到“吃马麦”之事,这就是讨怨气。

二、怨气会干扰修行

  一般人常说某人对你有“恶缘”,有些人与你过去从未见过面,但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对此人很反感,这也许就是过去生相处不好所引起。在工作的同事之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两个对你特别不好的人,这些人经常会找你麻烦、会反对你、甚至说你的坏话。

这种情况有时可能是对人间法的意见不同所引起,但有时也是过去生有恶缘之故,这些恶缘大多是过去生相处时对你有怨气之故,这些恶缘若发生在自己的家人或道场中的同修之中,则会造成你修行上的干扰,若这些恶缘是发生在一些鬼神甚至小菩萨身上,则对你的修行也会造成影响。

三、怨气大多发生在熟人之间的一些经常行为

  怨气的发生,大多发生在朋友、亲戚、师生或道场的同修之间,甚至父子、母女、兄弟、姊妹都不例外,且大多是一些经常的行为或言语所引起,比较常见者如下:

  (1)常当面骂人。
  (2)常背后骂人或说人闲话。
  (3)常看不起人。
  (4)常不帮助他人。
  (5)常借钱不还。
  (6)常打扰他人。
  (7)常接近朋友的太太(或先生)。
  (8)常讲些轻薄不净的话。
  (9)常谩骂或打扰其他道场的修行人。
  (10)常收受供养而未回报。
  (11)常向师父告状。
  (12)常假借鬼神吓人(则会显现恐怖心)。
  (13)常讲一些伤人的话,例如:

  1.常骂人“饿死鬼!”,当大德讨怨气时,会觉得一直要找东西吃。
  2.常骂人“饿鬼!”,则会现出吃不饱的现象。
  3.常骂人“怕死鬼!”,则会现出恐怖害怕之相。
  4.常骂人“去死吧!”,则会现出想自杀之相。
  5.常骂人“你耳聋呀!”,则会现出耳塞之肉身症状。
  6.常骂人“你瞎了狗眼!”,则会现出眼疾之肉身症状。
  7.常骂人“使人烦恼不安的话”,则会现出“头痛”之肉身症状。
  8.常骂人“打断你的狗腿!”,则会现出“摔倒脚受伤”之肉身症状。
  9.常骂人“病鬼!”,则会现出生病之相。

  此外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以上这些言语或行为,如果经常针对某一个人,则久之就会形成怨气,有时也许认为彼此是好朋友,开玩笑无所谓,但若是说话的人之语气、态度或说话的场所不对,都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尤其若是朋友或亲人,常不便反弹而把伤害压入心底,久之就形成怨气,今生也许无缘发作,未来(也许来生之后)就成为怨气的原因。

  不熟之人怨气反而较少发生。我之所以说怨气与“欠债”不同,主要是当事人并没有真正的过失,而只是在行事作为有不圆满之处,例如接受别人的供养,但忽略了要替对方做些事,这就是不圆满之义。又例如,也许为使其改过某些行为,但用词不当,也是不圆满之义。

四、结语

  由形成怨气的的原因与过程可知,对熟识的亲朋好友,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与作为,不要以为熟人就可以随便。随时注意庄严自己的身相与庄重自己的言行,这才是免除怨气的主要法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心叶
下一篇:心量决定福量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