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青年“精神时尚”的新坐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时尚”?志愿者是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现代意义上的志愿者活动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救助和重建。而中国自古就有“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儒家传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志愿服务形成的历史文化土壤。十多年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引领中国青年“精神时尚”的一个新坐标。
【1·诞生】
志愿服务:改革开放的新产物
中国志愿服务兴起最早的标志是1987年广州诞生的第一条志愿者电话服务热线;
1988年天津市诞生第一个“为您服务”志愿者小组,即我国社区服务诞生的标志;
1990年,深圳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团体。
1993年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这年底,共青团中央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之后,40余万名大中学生利用寒假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
以1999年8月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为标志,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
进入21世纪,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明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受2001年的“国际志愿服务年”的影响,民政部在2005年3月成立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妇联成立“巾帼志愿服务总队”;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扩大了公益团体的力量。
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全民参与的热潮,为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脚印】
志愿队伍:年轻人身影不断增加
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布的最新数字,自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全国累计已有4.03亿多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超过8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3124万多人。
这是中国志愿服务发展17年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国GDP的增长速度。
青年志愿者现今已成为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的生力军。从1993年团中央开启“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志愿者们在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应有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服务。
耳熟能详的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紧随其后的是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从1996年开始实施,4年多来,共动员组织了6810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服务,目前有231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160多个贫困县开展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比如被称为中国志愿服务的成人之年的2008年,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共有491.4万名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其中80%都是青年,而且是被人们称为80后、90后的青年。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275个市(地、州、盟)、1283个县(市、区、旗)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来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活动,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建立长期帮扶结对已达58万对。
从2003年开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自2003年至2009年,西部计划已招募5万多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2100多个县的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
17年的时间里,志愿队伍中年轻人的身影在不断增加。志愿服务活动也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也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
【3·个案】
无悔选择:追逐“精神时尚”的潮人
在改革浪潮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所追求的精神时尚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下年轻人所追求和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
郎坤,这个刚满26岁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女生已经在帮扶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这条路上走了6年,大学4年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达1000余小时。她设立的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成为了农民工子女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
“我选择了兵团,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红山农场工会科员的王欣说道。她是众多支持西部计划的80后志愿者中的一员。2007年王欣放弃银行工作机会毅然踏上西行的列车。时隔3年,她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自己权益;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们辅导功课、添置生活用品……
胡杰是中国国际救援队一名80后教官,曾参加印度洋海啸、汶川、海地等地震救援任务。汶川地震期间,他在灾区连续工作20多天,随队共营救出49名幸存者。海地地震期间,与队友日夜奋战72小时,成功搜救出8名维和烈士。
志愿行动并不是廉价的劳动力行为,而是超越物质、彰显奉献精神的途径之一,也是增强社会信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渠道之一。
“精神时尚”大家谈
“精神追求的一种更新”,“精神时尚”是一种时下里流行的不追求物质而追求精神的潮流,比如献血啦,当志愿者啦,支教啦。精神时尚是精神追求的一种时代更新。不同的时代人们就会有不一样的精神追求,当某种精神追求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时,这种追求就成了时尚。
——郑怡:25岁,北京某银行职工
“精神时尚”应该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追求精神上的与时俱进和追求社会前沿思想为目的。不是通过外在的手段追求外表的时尚与物质的享受、以外在的形式表达自我,而是通过自我内在的约束与道德意识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的愉快,来表达人的个性与特点。这是一种注重内在修养的生活态度。
——李心意:29岁,自由职业
如果一种精神能够像大盘指数和股票价格影响我们这些股民的心情和行为那样,那就是“精神时尚”。
——薛丽君:25岁,青岛某保险公司职工
“精神时尚”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精神,一个是时尚。精神,就是一种价值观,对你的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一种意识和信念;而时尚,就是被某些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所接受并且在行为上能够体现的一种现象。那么,“精神时尚”就是某一种价值观被某一群体所接受并在行动上得以体现的现象。
——范静:22岁,陕西某高校学生
“单纯追求物质享受非常没劲”
我个人觉得,如果单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非常没劲,浑身上下都是名牌有什么意义?那时候,人就只是一个模特,展示商品的模特。我现在觉得,攒够了钱买一个施华洛世奇水晶时的满足感,远没有我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临走的时候她们拉着我的手,问我啥时候再来的时候感觉幸福。
——薛丽君:25岁,青岛某保险公司职工
人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在价值判断上做出正确选择的价值观。否则,人生就容易失控,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
——范静:22岁,陕西某高校学生
人活着不能光为了挣钱,还得有点精神追求,否则就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了。我们应该想着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如果大家都有这种意识,都献出自己的那份力,就会是很大的力量。你看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每个人都捐款,可能不多,但是十几亿人汇集在一起,那就很多了,能够帮助灾难中的人们站起来重新面对生活。
——刘文龙:23岁,青岛某外企职工
精神的力量是很大的,两弹一星是在什么条件下研制出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精神。
——范金帅:26岁,自由职业者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时尚”
传统与现代,二者精神时尚相辅相成,都需要。传统的精神时尚具有悠久、优秀、历经时间考验的历史性,是不可或缺的历史精神遗产,而当今所流行的精神时尚,应当取其精华,符合大众审美观、心理观、世界观的主流精神时尚潮流,应当给予推崇,一些比较小众的精神时尚如果能推动社会发展亦可需要。
——张昊:26岁,保险业职工
满足个人、群体的兴趣、理想,同时给整个社会尤其是社会中下层带来整体福利,都是一种精神时尚的表现形式。如支教、做义工。
——朱皓:24岁,研究生
只要抱着“不对他人造成危害,有益于别人;丰富自己的精神价值,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这样的想法,什么形式都可以尝试。
——于冠龙:24岁,海外留学生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当人们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就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比如归属感,和成就感。“精神时尚”就是寻找归属感和成就感的一种途径。
——李西:24岁,海外留学生
能够让社会风气变好的,引导大家多做一些好事,能让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好人的精神,这样才是最好的精神时尚。那时候,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人人都是能够感动中国的人物,那样该有多好。
——薛丽君:25岁,青岛某保险公司职工
我们需要的“精神时尚”当然是能够引导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精神,比如奉献、互助、关爱等等。更具体一点说,就是向雷锋、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多做好事,多奉献。
——刘文龙:23岁,青岛某外企职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