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不差钱
许多朋友的父母到了退休年龄,就能享受国家给予的离退休待遇,每隔几年国家还会给他们涨工资,所以生活来源并无忧愁。但是许多父母总是对自己的子女不免怀有微词,不是说谁家的儿子当部长了,就是说哪家儿子往回拿了多少钱了,云云。儿孙们回家看望他们,还不够听他们显摆别人孩子的“伟绩”。也许不用儿子们养,口气自然粗壮了不少,加上怪腔怪调,让儿女们心里感到丝丝寒意(十几年不见的友人,言语中透露出的无可奈何)。
孔子对于孝的看法,《论语》中有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在他看来,孝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为政的根本。孝,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首先是孝顺,顺,就是无违,无违父母之意、之命,是孔子谈的孝道。儒家文化对孝的进一步理解就是孟子讲的“舍生取义”,凡事要以合乎道义为先。
子女“摊上”知书达理或不知书而达理的父母,那是自个修来的福。如果“摊上知书不达理或既不知书又不达理”的父母,那也是自己上一世的业,无论是什么样的父母,你必须接受,因为你的上一世一定和他们其中一个结下讨债和还债的因缘关系,必须还。许多当子女的选择了放弃父母,那没有用,早晚还是要还,哪怕下辈子。反之,父母有孝子,是来报恩;逆子,则是讨债索债来的。
许多父母并不差钱,差的是精神安慰。腹内空空,老了以后更不知所云,眼睛里只有纯然物化的那点事,名利思想不停作怪。一生实现不了的“梦”,希望孩子能替自己梦想成真,一旦不如意,牢骚满腹。不懂得自己有自己的命,儿孙有儿孙们的命(福),他们均来自自身上一世的作为(善恶业),才定下了今生自己与儿孙们的贫贱富贵荣华之命。
近百年复兴西方文艺,东方传统文化得到极大的毁灭,而东方文化讲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和谐,而传统文化的精髓存于宗教之中。这几代的许多人,若不是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经济浪潮带动了文化层面的开放),恐怕只有在下一世了解宗教了。
学佛的弟子就不同,除了做人必须的孝道之外,还应深知《佛说孝子经》(大意):为人当孝养父母,劝父母弃恶从善,行三皈(皈依佛法僧三宝),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谓若不能以佛法劝化父母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
什么意思?就是说,作为佛弟子,不能回施父母以所学的善法知识,趋向解脱之路,即便在物质上给予父母金山银山也枉然,也不能称为孝。因为佛弟子将生活水准定在温饱即可,对父母亦然。把节省下来的钱供养善知识传播佛法与做善事为先。尤其向那些不差钱的父母多讲福慧双修,积功累德,让他们提高精神领域的境界,知晓生命起源与生命的“流向”,毕竟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最想听到的恐怕就是对生命的真实认知。对物质的执著只是向外施求,永远不能回光返照,照亮自心。对物质欲望的执著(含生存),就算做一百世国王,也只会生生世世流浪于苦海中,始终不能自己清净,去除尘累,这实在是件非常可怜的事!
故而,为人子女者,应劝勉对我们有养育深恩的亲人们永离轮回的苦海,迈向终极的解脱。这样,孝道才算圆满。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