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你的敌人
能够爱所有人当然是件好事,被所有人爱则更加妙不可言!但是,我们关于友谊的梦想是一回事,人际关系的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在我们的微笑和礼貌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和睦的种子。今天的朋友也许转过背就成为最强劲的敌人。
根据词典上的解释,标准意义上的“敌人”,是那些“想让我们遭殃,总想毁了我们的人”。幸亏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是少数。但“不是朋友的人”还是很多。他们反驳、挑衅我们,或干脆忽视我们的存在,有时候甚至在无意中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空间。
这不足为怪,因为从古至今,从叔本华开始,多少哲学家一直在探寻人与人相处会出现的困难。当“水果里生了虫子”,当“不是朋友的人”就坐在我们旁边的办公桌,或者就是我们的家人时,我们不得不同他/她打交道。如何才能应对这种局面?我们不如接受这么一个观点:要取悦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尤其应当认识到,这些人带来的烦恼也可以促使我们进步。
以下5篇哲理短文,可以让我们从最不愉快的交往中获益。
1、佛祖
“如同参加战斗的大象,无声接纳射过来的箭,我能容忍别人对我的辱骂”
忍耐是佛教的基本德行之一,但独自一人是无法完成这一修行的。我们需要他人来考验我们的忍耐力。在佛教中,忍耐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宽容地承受他人的诋毁而不丧失对自我的控制。与耶稣相反,佛祖没有让我们伸出另一边脸颊。他所要求的不是被动的顺从或屈服,而是在面对他人的反对、干扰和侵犯时,拥有坚定、沉稳的态度。
忍耐力的修炼,是一场永恒的战斗。对手并非外在的敌人,而是更加强大的我们内心的敌人:愤怒和仇恨。如何进行修炼呢?首先要培养西藏的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é)大师所推崇的“不粘连精神”:训练自己,让别人的恶言恶语滑过我们的身体,无法附着,仿佛我们的身体被特富龙(不粘锅涂料)覆盖一般。
2、蒙田
“我觉得不好的东西,难道不是因为我自己也不好吗?真正有罪的不是我吗?”(引自柏拉图语)
我们很难客观地看待自己,很难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唯一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缺点的办法,就是把别人的缺点看成是对自己的警告。
正如叔本华所说:“批评别人的人也在清算自己的错误。”以他人为镜来认清自己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可以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不想要的缺点,或仅靠自己无法认识到的缺点。
这正是心理分析学所说的“投射”,比弗洛伊德和荣格早300年的蒙田就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他人提出的每一个批评都是为我们自己亮起的一盏警灯,应当以此为戒,反省自身的不足。
3、斯宾诺莎
“不要嘲笑、哭泣和憎恶,而要理解”
当我们感到蔑视、愤怒,成为受害者时,这并不会伤害到那些造成这些不良情绪的人,反而会伤害到我们自己。斯宾诺莎的劝诫和佛祖所提倡的修行不谋而合—要控制我们的负面情绪,就应当弄明白他人心中仇恨的原因,这是我们首要的思考。
我们可以用理解代替感情用事。如果把加害他人的人看成是一个需要怜悯的病人,我们就会感觉好一些。但要注意:理解是一回事,宽恕则是另一回事。理解敌人所受的痛苦并不能让我们变成圣人。法国当代哲学家安德列·孔德—斯彭维尔说,我们只能原谅那些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我们原谅的人,“宽恕可不是为蠢猪而设的”。
4、叔本华
“朋友之间表白真诚,敌人之间才更真诚”
谁对我们更有用?是从不批评我们的朋友,还是不放过任何机会揭露我们老底的人?朋友总是奉承我们,惯着我们的缺点和坏习惯,因此还会助长我们的恶习。但是,我们可以怀着感激,从“敌人”那里接受对自己的批评,这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缺陷,精神受到激励。因此,我们不但要接受这些批评,还要学会欣赏它们。
蒙田曾经说过:“相互矛盾的评价并不会冒犯或损害我,只会让我清醒,并反省自身。”与其不惜一切代价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意见(这样做往往到最后会让我们说出一堆蠢话),还不如努力找到站得住脚的论据,并认真对待别人提出的反驳的理由。
5、阿兰
“陌生人之所以陌生,只因他/她非我”
虽然有时候我们把他人看成是陌生人,但他们并非都是我们的敌人——远远不是。有很多人与我们不同,对我们不以为然,如果他们有时让我们感到不舒服,那只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方式与我们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与我们相异。
一个敌人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相异性”的问题。作为他者的代表,他/她强迫我们学会容忍。企图改变他人纯粹是个幻觉,不如像叔本华建议的那样,尊重他们的本来面目。“如果我们毫不客气地谴责某人,那么他只能奋起反抗,把我们当成殊死敌人,因为我们不承认他也有生存的权利,除非他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如果要生活在一起,就应当尊重每个人的个性。”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