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至心受持,不生疑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0日
来源:《药师经的济世观》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这一段的重点就是八个字:“受持至心,不生疑惑”。任何一种佛法,只要有人做到这八个字,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说,只念一个佛的名号,只要至心受持就有如此大的功德。
什么叫至心?至心等于四书孟子的尽心篇的题目一样。什么叫尽心?就是说,最诚恳的心达到了极点。这么解释,大家了不了解?如果讲经说法,讲教理,就要这样解释,最诚恳的心达到最高点,就叫至心。
怎么叫最尽心呢?你形容形容看,你说我了解,你当然了解,我讲的中国话,你也是中国人,那还听不懂啊?什么叫最尽心?譬如我们讲最诚恳,什么叫最诚恳?了解不了解?说我对你非常诚恳,是啊!不诚恳不是至心,至心就是诚恳,就是中庸所讲的诚。
儒家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现在青年没看过四书,总听过吧。
怎么样叫作诚恳的诚呢?
中庸上四个字:“至诚无息”,不休息的息。怎么叫至诚无息?学者注解来注解去,正如一些佛经也是注过来注过去。你懂了?我断定你们不懂。问题在哪里?什么是至心?讲一件坏事,人到最伤心处,没有眼泪,哭不出来了,也没有妄想、杂念,傻了。那个时候,人等于无念,没有念头,空白了,那是伤心透顶的至心。
又如我们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这里,乃至我们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没有第二个心思,也没有杂念妄想,都空了,这叫至心。你怎么会懂呢?你都没有经验过,你伤心也役有到不掉泪的程度。
高兴到了极点,七情六欲达到极点,人就无念了,懂了吧。这叫至心,也叫真诚。
你说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萨啊,佛啊,我求忏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动念。这一念真忏悔下去,连我都没有了,都忘记了。
譬如我们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枪毙,到了法场,连路都走不动了,两只脚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为晓得下一秒钟,‘嘭’这么一下,就没了,就不在这个世间了。那个时候不是至心,是吓昏了。反过来看正面,至心真诚,一念真诚忏悔,不管你信哪一种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么杂念都没有,非常诚恳,诚恳到连自己有没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经是大拜了,这样叫至心。特别注意啊!大家天天礼佛、拜佛、念佛,有没有至心呢?至心就是尽心,就是诚恳到极点的诚,所以中庸叫“至诚无息”。
那么,中国文化常常有一句话:“心香一瓣”,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说烧一炷香,那是烧香,还是物质的。这个时候是心香一瓣,我们甚至看到古人诚恳到极点,手边没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萨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这个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万块钱买来的香还要珍贵,因为他至心诚恳。而你却不一定是诚心,而且心里还在想,你看我,买这么贵的香来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还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万二,非得好好保佑你不可,那已经糟糕透了。
所以说,一个人至心接受,并且‘持’,什么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这个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讲“至诚无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卧永远保持清净的心境,这才是正信。
如果来拜佛,烧了一炷香,供养了两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买彩券要中奖,买股票也要发财,样样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两根香蕉最后还吃到肚子里去。这是不对的。至心是至诚无息,心香一瓣。
“不生疑惑”也很难。任何一个宗教徒,不管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或什么教,乃至我们在座的佛教徒,问问自己良心,当你作早晚课,当你念佛时,你心中真的相信佛吗?据我所知,没有,十个里面找不出半个。往往一边念佛,一边在打妄想,甚至就在疑悔:唉呀!刚才都在打妄想,糟糕了,佛都白念了。唉呀!不对,这样念下来恐怕没有用吧?都是这样的心理,对不对?
所以,贪、嗔、痴、慢、疑。疑,怀疑,悔,后悔,疑悔是众生通常的心理,没有办法。不疑不悔才是正信。
我们看到很多学佛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两天精进得不得了,这下子我从此不悔了;过几天,又是乱七八糟,烦恼一大堆,又在疑悔中,永远在那里轮回。
因此,只要这八个字做得到,“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今生或来生,决不堕恶趣。所谓恶趣就是畜牲、地狱、饿鬼这下三道。如果有人至心受持,不生疑惑,还堕落到下三道的,“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任何佛法,任何修持,都在这八个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