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果看天灾
世界各地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一直在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艾克”飓风侵袭了美国加尔维斯顿和得克萨斯州,超过6000人死亡,城市成为废墟;印度洪水泛滥已导致173人丧生;尼泊尔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45人死亡;墨西哥东南部地区连降暴雨,多处河流水位暴涨引发洪水,受灾人数近43 万;阿尔及利亚洪水泛滥至少30人死亡;海地因风暴灾害造成793人死亡;云南干旱造成数万人饮水困难……
每个人,都有面对自己内心的勇气,都有化解心中一切悲伤、痛楚的能力。只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去开发与培养。我们所要做的,是直接面对灾害带来的悲伤、恐惧与焦虑,去看清引发痛苦的根源,用智慧探索化解痛苦的途径。
或许,佛教这古老而睿智的宗教,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维天地的灾害与痛苦,帮助我们面对和化解厄难与哀伤,开发内心本具的能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灾难与心、业的关系
佛教认为“生命”是一种无尽的积累。我们无始以来的想法,无始以来的行为,形成了现在的生命状态,而我们现在的想法与行为又会形成以后的生命形态。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我们现在所遭遇到的一切人、事、环境的种种变化、福祸,都是过去世中的业力在推动着。
这种“业”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业,决定一切”
佛教认为,不仅我们个人的境遇来自过去世中所积聚的善、不善业。天地的灾害,也是业力在推动。从科学的角度讲,地震的产生是板块的相撞而引起的自然灾害。从物质上看,也许是这个原因,但这个自然灾害为什么发生在这里,发生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人身上,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偶然?从业力的角度看,这些事都并非偶然,而是一定地区甚至更广大地区的人,共同业力所感召的果。
二是“业,增长广大”
就是说从微小的善业或不善业会感得极大的果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心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许表现出来的只是做了一点伤害他人的行为,但是内心瞋恨的种子却会随着心的不断思维忆念而成千倍万倍地增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小的善、不善业会引发极大的果报。就如同天灾的发生,也许只是做了微小的不善行,但随着心念的增长,以及共同的不善心念的聚合,从而引发了外在环境的巨变。人心的力量很强大,它可以影响和改变外在的器世界。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目前的地球变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大肆享用,共同的贪婪心造成了地球大气的污染和气温的变化,引发了无尽的麻烦。
三是“业,不作不得”
就是说如果没有做善的因,就不会感得安乐的果报,没有做不善的因,就不会感得痛苦的果报。灾难是共同的不善业力的果。因此,面对灾难和痛苦,我们要学会承担,学会反躬自省。如果一味去抱怨,那只会是不善心所的重复串习。通过反躬自省,我可以用现在的努力去改善未来生命的品质,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
四是“业,作已不失”
就是说只要是我们造作了善恶的业力,它是不会失坏的,当因缘会遇时,自然会感得相应的果报。除非遇到了违品:即善业遇到了瞋恨和贪婪,恶业因为忏悔的力量而清净。
因此,面对由共同的业力组成的天灾,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善愿:愿我以这样的方式还清过去世中作的不善业,愿我从现在开始多种善因,成就安乐的果报。从而忏悔、清除不善的业力。
上述的这四个特征,都是在空性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那空性、心与业力三者又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心与业力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两个东西,它们互相影响变化,如同运动和肌肉的关系,因为运动而产生壮实的肌肉,肌肉因运动或不运动而改变,这一切需要在空间内才能成立。运动就如同心,肌肉如同业力,不同的心造得不同的果报,而这一切需要在空性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
明了空性、心与业力的原理,对因果之理方能更加深信不疑。善恶果报,丝毫不爽。
没有人愿意去追求痛苦,我们的忙碌与努力似乎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幸福的生活。但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达到幸福安乐的目的呢?
佛教提供了十种善恶的标准,作为我们努力时的行为和心念的指导原则。十善业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语、不粗恶语、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与之相反的即是十不善业。造作这些善业可获得安乐的果,与之相反将获得痛苦的果。十种对善、不善业的划分,虽然不能涵盖世间所有的善、不善行,但如果连这最粗重的善行都不能做到的话,何谈细分呢?
灾难来临,如何用心面对与转化
“汶川大地震”后,一位世界级影星曾大爆狂言,以极其粗鲁的语言评价“5·2汶川大地震”,说是中国人的报应,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哗然。不少人,内心恐怕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和不解吧,或幸灾乐祸,或认为灾区的人,不值得同情。
其实不然。我们遭受到的自然灾害,源自过去生中不善业的果报。但是这个果报本身是无记的。我们做了好的事,不好的事,招感到好的处境和不好处境,这些处境本身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
比如一个人遭遇很不好,不能说他就是恶人;也不能说因为这个人一切都很顺利,很有福报,那他就是善人。这个果报本身没有善恶,只是造下的因有善恶。
自然灾害这个果报本身也是无记的,因此不能说受灾地区的这些人都是恶人,而没有受灾的地区的人都是善人。同一地区的人受到天灾是因为过去生中的不善业的共同感召,但是在同样的业力下每个人的遭遇又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样受到地震,有的人埋藏在地下许多天尚生还,有的人当下就死去,或者受到重创,或者没有受到一点伤害……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善恶业力是不同的,这正是共业下有不共的业力。
明白这些道理后,对于这些感慨:“为何是我?为何是我的家人?为何是我的家乡受到如此创伤?如果说这些都是过去世中的不善果报,那在遭受到家园剧变的同时,还要增添一份对自己的怨言吗?”我们就可以用智慧去观照,而不至于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
佛教业力的思想,不是一个空洞的道理,它需要用在自己身上,使我们从悲伤与怨言中走出来。面对痛苦的现实,我们的确很悲痛,但是更要有勇气去承担。因为逃避与远离都是无用的,不如鼓足勇气去面对,去接纳这个事实。但接纳并不意味着妥协和对灾难服输,而是在更加痛彻心髓地了知到善恶业所感之果丝毫不爽后,利用未来的生命积极地行持善业。幸存下来的我们可以用这双手重建家园,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发挥这宝贵生命最大的价值。
不管这个生命是老是少,只要是活着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用来做更多的善行,并将安乐的果报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了解因果规律,也不是为了平添一份对自己的怨恨,而是让我们更加释然地面对灾难,即:过去生中的债终于通过这样的方式偿清了。我们可以带上一份轻快而充满希望的心面对未来,用双手缔造生命中美好的明天。
激发内心慈悲喜舍之心
作为那些未受灾者,不应用业力思想的原理来指责受灾的人们,认为这是他们该受的果报。难道佛法就是为了教会我们越来越强硬与冷漠吗?当然不是,“慈悲”是佛陀的本怀,作为没有受灾的人们,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一是认识到受灾者,都是示现苦难的菩萨。如用生命保护婴儿的那位母亲,还有舍生忘死救助学生、邻居、民众的灾区的老师,民众和干部,何尝不是一种大悲菩萨行?
即使那些在灾难中死亡和遭遇不幸的民众,他们受苦受难的身影,也是一种菩萨般的慈悲开示。他们用痛苦的现实,警醒我们远离冷漠、自私等不善业,激发出我们本来的慈悲喜舍之心。
也许在现代社会,亲情、友情越来越淡漠的情况下,我们已多时都没有体会到关怀与被关怀的滋味,没有体会真诚地付出一份爱,收获一份爱的滋味了。他们的示现正给予我们这个成就善行的机会。我们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这份恩德,并相信这份善心善行,这份快乐的付出,会带入未来的生命,让未来的生命散发出真善美的光彩,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发这内在的心宝。
如果愚痴地去幸灾乐祸、去指责,那只会给自己种下恶因,因缘际会时,会尝到不好的果报。譬如那位影星,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她的话出口后,就受到了全球性的批评,好莱坞片商将其换角,她所代言的化妆品广告也遭到撤换,估计让她损失至少5600万美元。
而许多心怀慈悲,积极参与救灾的影星、企业家,赢得了广泛的称赞。民营饮料企业王老吉慷慨捐款1亿元人民币,赢得人们的感动和追捧,饮料成为驰名商标,2008年营利120亿,比2007年超营30亿。这就是心念的力量。
二是认识到自己虽然现在还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这是过去世中善业所招感而来,但天灾在提醒我们,要深深地意识到如果行持不善之行,同样会得到痛苦的果报,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断恶修善。
如果通过合理的思维,如理的作意,面对天灾,慈悲和智慧将被显发出来。从而以一颗更加细腻的心,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对周围的人负责,进而影响到更多的人显发出内心本具的真善美的力量。这对家庭、社会和世界的和谐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