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好好修行 定能成佛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0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君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学佛成佛对每个人至少有七大好处   

一、能得大智慧

二、能生大慈悲心;

三、可改变命运;

 四、可轻安长寿;

五、能得五眼六通;

六、可超脱生死;

七、永脱六道轮回


(二)学佛成佛对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大有好处

1.通过学佛,可以全面提高人类的心理素养;
 

2.通过学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义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3.通过学佛,可以调节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4.通过学佛,人们可以把小心量调整为大心量,大家都能放眼宇宙,顾念全球和全人类,顾念全宇宙之大局,不做损害宇宙,损害他国和其他民族利益的事。共创“和谐世界”,实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的“新六和”愿景。最终构建一个消除战乱,和平稳定,人民乐业,幸福美满的和谐世界。同时保持良好的地球生态环境,进而构建人类和宇宙一体化的极乐世界
 


(三)当前人们学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发展很不平衡,普及很不到位;


2.很多人不够规范和得法,动机也不纯正;中国人学佛历史攸久,覆盖面很广,但很多人不够规范和得法,动机和水平差别很大。大致有六种类型:
 

A.是智信。他们珍惜今世,诚修来世,智信而不迷信。并能持之以恒,依照佛法规范修行,不断精进,直到修成佛菩萨果位,永远脱离六道轮回;
 

B.是迷信。他们虽有修行成佛之心,跑山朝寺,烧香拜佛,但却不明佛理,不得要领,没有开悟,甚至稀哩糊涂,走火入魔。他们中有的只是消除了部分宿业,修得了部分福报,但很难修成佛菩萨果位,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有的则败坏了佛法,误导了别人,获得更重的罪业和报应;
 

C.是实用主义。他们逆境时求佛,顺境时忘佛。用着时求佛,用不着时置之脑后,忘之九霄。这叫只求不修,临时抱佛脚。只搞短期行为,不要长期效应。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D.是羞羞答答。现代社会人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批评和自我批评”、 “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已” 等等,都和佛经所说的“利益众生”、“忏悔法门”、“因果循环善恶报应”、“不杀生”、“极乐世界”、“无常无我”、“众生得度才能自度” 等等完全一致和对应,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说佛语、用佛理,但表面上却装着反对迷信的样子,不敢承认学佛;
 

E.是表面模仿。他们脖子上挂着佛像,手腕戴着佛珠,甚至车上、家里都挂着佛的招牌,但心中无佛,贪、嗔、痴一样不舍,只顾今日贪得无厌,我行我素,不管明日报应临头;F.是寻求发泄。对现实社会中贪官污吏、吸毒婹娼、坑蒙拐骗、仗势欺人、妒忌报复等等社会丒恶现象愤愤不平;对分配不公、贫福不均、弱肉强食等等社会不平等现象心理不平衡。希望借助佛菩萨神力,铲除不平,伸张正义,出口顺气。


3.佛教兴慢,根在内因。
 

一是有不少佛门中人对正法知之甚少,凭人口传和道听途说传播佛教,往往既不全面、也不准确;
 

二是有的说一套做一套,口头弘法和行为弘法不一致,表里不一;
 

三是有的谦和不足,自封第一,贬低和排斥其他教派或个人,其实是贬低和排斥自己;
 

四是有的机械拘泥,把佛教弄成了束缚人的桎梏,高不可攀,严不可沾,不能随类应化广结善缘,把自已与广大众生脱离开来;
 

五是有的以假乱真,装神弄鬼,发泄不满,咒人整人,让人看了烦感不已;
 

六是有的背离佛祖当年的光荣传统,以旅游区为名高价收人钱财,只顾个人或小团体享用,从不做佛教社会慈善事业;
 

七是有的走火入魔,忘记了应尽的社会及家庭责任,既不尽忠也不尽孝。既不报四重恩,也不济三途苦,更不发菩提心。醉生梦死,等神给钱化,等死当神仙等等,致使人们对信佛有种种误解,产生了不该有的思想障碍,影响了学佛的积极性,也扭曲了修行成佛的健康走向。


(四)佛教的准确含义

1.“佛”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词,意思是智慧和觉悟,即对宇宙和人生大彻大悟,并能帮助众生也大彻大悟的人。佛语叫“自觉觉他,自利利人”。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即自已觉悟了,并让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觉悟。
 

2. 佛教不是迷信。他是集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生态环境学、心理学和信息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和超前性科学。佛法所广为解说的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各种生灭现象的原理,以及众生如何随顺和驾驭这些原理,去创造自己和环境,争取最大的智慧、力量和解脱。
 

3.佛教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宗教。它在本质上是如来佛祖对宇宙一切众生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通俗地说,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教育,也是一种心灵和谐和幸福美满教育。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心理建设。
 

由此可见:
 

    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说破人生,引导人生”。使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佛法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要让宇宙一切众生都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真正圆满的大智慧。
    佛度化众生的两大原则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佛教的教学方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这个“八万四千”是古印度形容很多的常用词。实际上是对不同层次、不同悟性的人因人施教,量根施道,提供种种方便的方法。

 


(五)佛教的创立


1.        佛教的发源地是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经书称呼世尊,即举世和世代之尊。中国人常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西天大佛、如来佛祖等等,其实都是指释迦牟尼佛一人。
2.        菩提树原名毕钵罗树,由于佛在此树下成道的缘故,故改称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
3.        佛祖第一次说法,叫“初转法轮”。“轮”是古印度的一种武器,形状象个轮子。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转轮王。转法轮,比喻佛说的法天下无敌,一切不正确的见解和邪说都会不攻自破。佛初转法轮是在今天的波罗奈城。
4. 根据不同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约在三十岁成佛,八十岁辞世。我国一般认为四月初八是佛诞生日,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成道日,农历二月十五是佛的涅槃日。


(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1.佛教约在公元六十七年汉明帝前就陆续传入中国。
 

2.“唐僧”一词,实际上是中国唐朝僧人和三藏法师的统称.
 

3.百花争艳出现了八个宗派:法华宗、瑜迦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等。
 

4.所有这些宗派都是选定不同的经典作主要教义,通过不同的方法修炼成佛,都一样殊胜。其中,净土宗是最方便的法门。他主要学习五经,甚至专心颂念“阿弥陀佛”佛号也可。净土五经包括:《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普贤行愿品》。
 

5.目前我国从地域上可分为藏传佛教,南方佛教和北方佛教。同时也形成了五大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溪口雪窦寺是弥勒佛道场。


(七) 佛学的递进层次


1.佛学的层次有小乘和大乘之分。乘是车船的意思,大乘是大车,可载众生。小乘是小车,可载自己。
 

2.佛菩萨是大乘。菩萨觉悟后,誓愿帮助一切有缘人都圆满觉悟。佛则是“佛光普照”,度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达到圆满觉悟。
 

3.阿罗汉和辟支佛属于小乘。其区别是:他独善其身,自己持戒、修定、证阿罗汉果后,不再度化别人觉悟,故叫“自了汉”。
 

4.佛法分为五乘佛法。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前两种叫“世间法”,世人容易学,也容易做到。后三种叫“出世间法”,教理深奥,世人要修行到一定的火候和层次才能领悟。
 

5. 佛、菩萨、罗汉是佛教的学位名称。佛相当于博士,他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当觉”。菩萨相当于硕士研究生,他征得的是正等正觉。罗汉是本科学士学位,他征得的是正觉。释迦牟尼佛祖是佛教的创始人,他是佛教最慈祥的领袖和最伟大的导师。

6.  所谓三世佛,有横三世佛和纵三世佛之分:横三世佛是指中天释迦牟尼佛祖、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纵三世佛是指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


(八)要以心敬佛


1.        敬佛贵在以心相敬。以心敬佛,佛堂就在自已的心里,佛菩萨也在自已的心里。故叫心中有佛,身中有经。
 

2.        以心敬佛,最根本的就是心要清净。要收回心猿意马,双手捧住一颗虔诚之心敬于佛前。一举一动专注一心,恭恭敬敬表露心田。
 

3.、以心敬佛,一定要时时供养佛。一般为青素菜、白开水,洗干净的水果、农产品,点心和鲜花之类。信佛人家里凡有水果点心等可用供品,最好凭心意做到“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其实这种供养也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修行,表达自己心中经常有佛之意。
 

4.以心敬佛,烧香要烧心香。一支香是信香或令香。三支香是敬香,分别供养佛、法、僧,即:以塑像为准,中间的香供养佛,左边香供养法,右边香供养僧。三支香也是表法香,代表戒、定、慧三意:中间为慧香,左边为戒香,右边为定香。上香的关键是,要把香当作自己的心,上香就是上心。心香一片,诚献诸佛。
 

5.做人要认真,敬佛更要认真。要从点点滴滴、细微之处表达真心。决不能自我原谅,马马虎虎。

(九)要规范敬佛


1.        拜佛时必须坚持以下规范动作:第一步: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注:两掌合十时应指头伸直,掌背略弯,举到心口处轻合,掌心应留空隙,不要过紧,外如塔形,过紧为其它教派掌法)。站立姿势是,两脚相距前八寸、后两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回杂乱心意,闭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亲眷在后,一切冤仇类在前,我前世无量劫中父母的冤亲眷属都排列我四周,大家随我一起拜佛,愿你我以此同结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注:这种观想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不仅能起到超度观想中同拜者的作用,而且能为自己消灾灭障。凡是念经、持咒和颂佛菩萨圣号都应如此。)。然后弯下腰,右掌按于拜垫中央,左掌不动,双膝跪下(此为第一把)。第二步:左掌随着伸下,按于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把)。第三步:右掌向前移到右前方。两掌之间相距六寸(此为半把,合称“两把半” )。第四步:以头叩于两掌之间拜垫上。第五步: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这叫“头面接足礼”,意思是两手托住佛脚,承接佛赐的祥光和福慧。第六步:两手握拳翻转回原状,头离拜垫,右手退回拜垫中心。第七步:左掌举回胸前,右掌撑立起身,与左掌合十。如此共拜三次。第八步:合掌弯腰至膝,同时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拇指并拢,食指相合伸直,此为“定印”。站起身举至眉,再回到胸前转为合十,这叫“问讯”。
 

2.  个人在家自修,方法同上。有条件的可早晚各做一次功课,拜佛时默念或默想内容可以同上,也可以按下列内容:
     第一拜,默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佛”,观想自己分身无数,分别向各位佛菩萨跪拜,同时有无数众生,包括历世父母、冤家亲属都随同一起拜佛。每一尊佛都伸出手臂抚摸自己的头顶,头顶有清凉的感觉。默念:“为求往生成佛皈命礼,”或念:“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皈命礼。”
     第二拜,默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法,”观想无数佛经放射白光罩住全身,射入心房。续念:“为求智慧如海皈命礼”。
第三拜,默念:“那摩十方三世一切僧”,观想一切菩萨、高僧大德在前接受跪拜。续念:“为忏悔罪业、远离冤债病苦皈命礼”。

 

3. 拜佛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意念活动,应随着佛乐节奏缓缓而拜。意念佛光笼罩,灌入头顶,灌入双手掌心,灌入全身。全身的业障病魔化为黑气退出体外,你会感到自己的身心豁然清净,温馨轻爽,收获不可思议。


(十) 要三业敬佛  三业敬佛是对我们敬佛的总要求


一是身业敬佛。做到身体庄严,即一方面要按佛教导行为端庄,身体力行,实践佛法;另一方面对寺院、佛像、经书、法器、僧人、道场都要庄严对待,这样才能庄严自身的佛性。
 

二是口业敬佛。一方面要做到言辞谨慎,不要张家长李家短,讥讥喳喳,信口开河,嘻戏不规;另一方面要多多讲经说法,弘扬佛法,晓以佛理,度化众生。
 

三是意业敬佛。做到心意恭敬,起心动念中,念念保持无尚崇拜的恭敬心。
 

三业敬佛,还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一些细微之处。比如,对待佛像和佛经,要象见到真佛一样敬畏,不能有丝毫的轻慢心。对佛菩萨像、佛经、法器和香,只能说“请”不能说“买”。对旧的佛像只能向佛菩萨请示后恭敬焚化,不能随意撕毁丢弃。对工艺性佛菩萨像应于堂上供奉,不能专用作欣赏品。用来作广告和装潢的佛菩萨像,属大不敬。身带和车内挂像,不能当装饰品。卡片式像,只能在上衣携带。迎请佛菩萨像只能双手捧于胸前,其他方式携带都属不敬等等。
     敬佛,唯以此身、心、意三结合,才能做得圆满。


(十一) 要平等敬佛


平等心就是对宇宙万事万物都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没有分别。人类如果都有平等心,自身就会平安,国家就会稳定,社会就会和谐。平等敬佛正是培养和修炼这种平等心的法门之一。
 

一、        对佛菩萨要平等相敬。佛教的一切法门平等,主伴园融,寺院塑像无论哪一位为主,其他都可以为伴,佛为主则菩萨为伴,菩萨为主则佛为伴,任何一尊佛和菩萨都可以为主,也可以为伴,只是法门不同而已。
 

二、        对经文要平等相敬。不能学什么经恭敬什么经,对其他经胡扔乱放,概不尊重和恭敬。
 

三、        对僧人要平等相敬。出家团体三人以上叫僧伽,或叫僧团。出家男叫比丘,出家女叫比丘尼。其个人统称沙门或僧人。法师是一种学位称号。精通佛法并能讲经说法者才能称法师。其中,精通经藏的叫经师;精通律藏的叫律师;精通论藏的叫论师;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叫三藏法师,是最高学位。和尚是对比丘的最高称呼,表示有亲老师之意。皈依师是在佛前证明我们已成为三宝弟子的人,可以称和尚。所有这些,我们都不能生分别心,应统称师父。一样恭敬和供养,不可分远近、论高低而获轻慢罪。
 

在寺院拜佛以后,还应回拜主持师。口念:“阿弥陀佛”,一拜即可。碰到其他法师,均应合十行礼。寺院中的寺主叫方丈。监院叫当家师。执行法务、领众念经做佛事的叫维那师。管佛殿事务的叫香灯师。接待宾客的叫知客师。统称师父,都要恭敬。一拜即可。
 

四、        对居士要平等互敬。“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寺院僧人之间、在家居士之间都要平等以礼相待,以师兄弟、师姐妹或菩萨相称,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如有缺点和过失,只能当面劝告和批评,不能背后说长道短,并要多多自责和忏悔。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包容,保持亲情和友谊,切不可比高论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讥笑嘲讽,这会离间僧团,涣散佛门,自坠魔道。我敬人如佛,人也敬我如佛,我与人本来都是同一佛性。相互尊重,视自己如他人弟子,这才是真念佛。不光如此,对一切众生,对一切物体,都应这样尊敬。这个尊敬,并不是要礼拜皈依,而是尊敬他们身上同一的佛性。
 

五、        对其他教派也要平等互敬。道教和儒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在教化修身养性、止恶从善方面,三教完全一致。甚至有些经典、戒律和修行方法都大同小异,略有区别的是:在理论基础上佛教讲“缘”,道教讲“道”,儒教讲“性”。在修行目标上,佛教讲“出世”,成为佛菩萨,住西方极乐世界和东方琉璃世界,并返回世间普度众生都成佛。道教讲“治世”,强调“无为而治”,成仙能逍遥在天,成神能各管一行,降妖除怪,治理三界。儒教也讲“治世”,强调克己复礼,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相比之下,佛教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对高一些。但道教和儒教的“治世”,为佛教的“出世”提供了护法和平台。佛教的“出世”和“入世”,是对道教和儒教的治世的延伸和升华。三教在发展的过程中互有借鉴,相通相容,近代很多地方已经寺庙合一,三教一堂,呈融合之势。理应谦和相待,互相尊敬,最终要九九归一,实现三教合一。全世界除个别魔教之外,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很多教派,都是劝人向善的。他们崇尚善良,倡导爱心,做了很多实事,值得我们学习。理应尊重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信奉上帝、天主和耶酥,与道教的盘古大帝、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包括很多戒律和修行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各教都应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融合。最终要顺应天意,万法归宗,众教合一。绝不能有排斥心理,滋生矛盾,违背佛意,也背离天意.


(十二)怎样修行


1.        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把我们对宇宙和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和作法加以修正,达到纯净纯善。
 

2.        修行的纲领是“觉、正、净”,即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树立凊净心、平等心和大慈悲心,确立佛菩萨意和众生意。
 

3.        修行的程序是戒、定、慧。先得持戒,然后由戒得定,由定得慧。
 

4.        修行的步骤分四个阶段。即:“信、解、行、证”。信是缘,表明你信佛法道理,也信自已有佛性,一定能修行成佛。解是理解佛法道理,明白宇宙和人生真相,破迷开悟。行是结合日常生活实践佛法,自觉觉他,自利利人。证是明心见性,进入佛菩萨的精神境界
 

5.        修行的根本就是修心。即修清净心、平等心和大慈悲心,改善我们的身心内环境,达到“明自心、见自性”。 “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向,十圣,三贤,乃至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能常听自己心中之佛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显神通,时时作佛事。如此就叫受持金刚经,得金刚不坏身。
 

6.        修行为什么要修心,佛祖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说:“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

(十三)要认真观想


这个观想就是修心。
1.        佛教是一种非常完美的艺术性教育。寺院佛堂实际上是学校课堂和图书馆的结合体。佛堂的所有佛菩萨像都是教育人的形象教具,都代表一定的形象语言和含义。比如:寺院的第一佛殿,正中是弥勒佛像,塑得是宋朝布袋活尚的像。据经文所说,真正的弥勒佛生于古印度婆罗门家庭,后出家为佛弟子。佛已授记,预言其将来必定成佛,现世仍为菩萨。他告示我们要常生欢喜心。包括两个意思:一是要笑对人生。人生是幻,一切难容之事和烦恼,根都在于执著。难容能容,一切放下,就会自自在在。二是笑对众生。笑脸迎人,善待一切,那怕是冤家对头也能忍辱包容。他两边的对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告诫我们要以清净心和平等心,谦和面对一切人和事。这样才够资格做佛门弟子。

 

2.        弥勒佛的两边是四大天王,也叫护法天王。各代表的意思是:
      东方持国天王:持是护持,国是国家。他表意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人做事,操持家国。他手拿琵琶,进一步表示要象弹琴一样,依照弦律,运用技巧,十指灵活,协调配合,轻重有序,弹奏最美妙的音乐,寓意把事情做圆满。
      南方增长天王:表意是与时俱进,不断增长和进步,包括品德、智慧、学问、能力和体格,都要适应时代要求。他手拿慧剑,象征智慧,表意对世间事要以智取胜,干净利落,斩断烦恼。
      西方广目天王:表意是要开阔视野,睁大眼睛多多观察,弄清真相。他手拿一条彩蛇,象征世间的一切人和事千变万化。必须看清看透,才能避免失误。
      北方多闻天王:表意是多多听取各方面声音,集思广益。他手握一把伞,取遮挡之意。排除干扰,保持清醒和理智,以求圆满办好一切事情。

 

3.        寺院的大殿外观是两层,里面是一层,代表外有分别内里如一。殿堂正中:
 

A.        有的寺院是一佛二菩萨,正中是释迦牟尼佛,非常庄严慈祥,代表本体。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表意是对别人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两边是护法,代表实行。其中左为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右为普贤菩萨代表实行。
 

B.        有的寺院是三世佛,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右边是阿弥陀佛。
 

C.        有的寺院是净土宗供奉的西方三圣。正中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
 

D.        有是寺院正中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也叫琉璃光佛。药师喻指慈悲,琉璃光喻指智慧。他是东方琉璃世界的领袖,当初修菩萨行时,对佛发十二宏大誓愿,一定要使一切众生的祈愿都得到满足。他居中代表本体,两边是护法,左有日光菩萨,右有月光菩萨,表意同上。
 

 

4.        我们每拜一尊佛菩萨,就是要学他所代表的意义。敬奉佛象就是敬奉我们的老师,时时提醒和鞭策自己修行。所有的佛菩萨像都很庄严慈祥,他本身就是一种形象语言,能使坏人畏惧反省,使好人倍感亲近,充满欢喜心和恭敬心,自觉见贤思齐,仰慕效法。另外,佛菩萨坐在莲花台上,表示出污泥而不染,出世圣洁清净。在佛前供三杯清水,表示我们要修到心如止水,清净平等。供花果,表示我们要修因得果。点蜡烛或灯,表示要修智慧和光明,照亮众生。
 

5.        我国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自然形成了专门道场。这四位菩萨合在一起,正好代表了修行大乘佛法的递进次序。地藏菩萨代表佛法的根基,即孝敬老人、尊敬师长,这是学佛的基础。观音菩萨代表把孝敬老人、尊敬师长发扬光大,扩展到孝敬和尊敬一切众生,即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即正确有效地发扬大慈大悲精神。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即把大慈大悲精神广泛落实在一切行为之中。


(十四)要认真颂经


念佛颂经就是修戒、定、慧,同样是修心。“经”是通題,佛的每一部讲稿题目后面都带个“经”字。经是“径”的意思,喻指菩提大道,人走在這一大道上,就不會走小道,走歪道,更不會走錯道。遵循此道,人生一定愈走愈光明。
 

一、        选经
 

1.        是要随缘。发心想学哪一部经,就学哪一部经。不要贪多。更不要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自寻烦恼。
 

2.        是要弘扬正法。可坚持“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无论是谁讲谁译的,必须和佛意一致才能相信。依义不依语:无论翻译的版本再多,只要意思不变就可以学习。依了义不以不了义:学了能用就是了义,学了不能用就是不了义。依专不依多:现代人生活繁忙,不容易学习,佛教导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代人选修净土即可。净土宗选学的经文最少,是最方便法门。
 

3.        是严禁贪多求快。念经是戒、定、慧三学一齐修,贵在专一。比如,净土宗的核心经典是《无量寿经》,天台宗的核心经典是《法华经》,华严宗的核心经典是《华严经》。修那一宗,学那一宗的核心经典即可。也可以专修《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心经》或《金刚经》等。总之是任选一经,一门深入,长期薰修,三五年甚至一辈子不要换。先不要管什么意思,只管念。念熟自然解义,而且一经通一切经都通。贪多求快是把佛经当成了普通书,戒、定、慧一样也修不成。
 

二、        念经
 

     念经的形式没有严格规定。站姿、坐姿、跪姿,在家里、在野外、在途中都可以。但要在清洁之地,保持姿势端正,态度认真。
 

      家里有条件的可坚持早课晚课,时间和遍数量力而行,自我坚持。无条件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念,念整篇经文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均可。
 

      佛经的体裁有十二种之多,分三大类:一是长行,类似我国的散文。二是偈颂,类似诗歌。三是咒语,是专门对天神、护法神和其它鬼神等,所说的祈使、祝愿或敕令性语言。
 

     念经的关键是要做到“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入定。即:念经前一定要先收回心猿意马,排除心中一切杂念,保持妄念不生、妄相不现、一片清净。念时可以口念耳听:口中念出,耳里听回,口耳相传,其它不闻。也可以以心念心:用心对着自己的心念,专注不懈,不让心意到处跑。这样以心观心、以心念心、边观边念,观和念融合到经文中,或者“阿弥陀佛”佛号上,达到炉火纯青。这时的观和念就会一齐脱落,进入无念而念的境界。“六根六尘尽脱,独有灵光生辉”,心光发露,圣境现前,只觉得自己盘坐在莲花台上,三尊金佛在前,放光摩顶。或见自己排坐在诸佛菩萨清净海会之中,聆听佛祖讲经说法;或见经文变为金光大字。如此景象长期不散,便是念佛入定,即念佛三昧。切记见此情景决不能沾沾自喜,张扬一片。必须一如既往,不断精进,才能有望成佛法身。
念经要注意的问题,佛祖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叮嘱的非常清楚:“我灭度后,末法年中,有多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明师真正诀法。一向执著,认妄为真。或有执着经书文字,或有执着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根,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三、 回向
 

     它是指附在经文后面的偈语。意思是志愿把我们颂经所修的功德,用于庄严佛国净土,以此上报父母、师父、国家和众生四重恩,下救畜生道、地狱道和饿鬼道三途苦,并将此功德施舍给广大众生,帮助大家都消除罪业,都能享受极乐世界。这叫“舍一得万报”,功德更大。回向共有四种:第一是普回向,如上述为一切众生着想,“量大福也大”,能得大利益。第二是个别回向,指为某人、某事、某团体等一定范围所作的专项回向,可得专项福报。第三是大回向,指文句较长,愿望宏大的回向。第四是总回向,指一项法事、一项活动结束时的回向。
 

四、忏悔
 

      就是在佛菩萨面前,以佛法为镜子经常照自己。现代的说法叫多做自我批评,这是佛法中的礼忏法门。很多人每日必行忏悔之礼,这是“每日三省吾身”,严于律已、虔诚修行的表现。他们把对佛、对修行、对各种人和事所犯的过错,包括不正确的起心动念,都对佛坦白,有错认错,发自内心诚心悔改。求佛菩萨慈悲加护,监督今后,决不再犯。这就是用佛法清净之水,每天洗刷自已的心灵,使自己的修行不断精进,得到全社会和佛菩萨的赞赏。忏悔最怕得是天天忏悔天天不改,那叫天天骗佛,罪上加罪。
 

  五、持珠
 

      佛珠是我们念经和持咒时,用来收心的工具。很多宗教都使用,不能混淆。佛珠共有九种:最上品是一千零八十粒,由极少数高僧大德使用。上品是一百零八粒,中品是五十四粒,下品是二十七粒。净土宗使用三十六粒,禅宗使用十八粒等。粒数一般代表所敬佛菩萨的数量和功德,同时也代表要解脱的烦恼。持珠念佛能增加很多功德。其中,菩提籽和珠宝类佛珠能增加亿万倍功德,并且还有祛邪避煞作用。但持珠时必须注意,珠线代表观音菩萨,母珠代表阿弥陀佛。必须右手母指在上,其它四指在下,每念一句,母指拨过一珠。拨到母珠时,可从左向右转回头从母珠旁的第一珠再拨,不能跨越母珠。

标签:修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