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变得有意义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2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君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来源:惜福法师的blog

 

 


写在前面的话:昨天一个佛友对我说她的困惑,因为收入有限,当布施或者供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囊中羞涩的感觉让她感觉很难过,也有很多同修因为这样的感觉而退失了道心。出离心的第一点是暇满难得,而不是财富难得,佛陀恰恰说的是富贵学佛难。而弘一法师的一句名言也恰恰是:(大意是这样的)我希望我的人生不圆满,不如意,正因为这些不圆满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提醒自己前行。 

承蒙三宝的加持,今天找到了一个珍贵的开示,希望有缘人能够早早步入菩提道,走向光明!

 

 

当你回家时,以菩提心而行,怀着这种觉知。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过快乐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不是修行;或者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了解这一点、拥有这种智慧的利益是不可思议、无穷尽的。

 

我们必需了解,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我们所有的行为──行、住、坐、卧、谈话、工作──都可以变成证悟的因,解脱的因,来世安乐的因,或是堕入三恶趣的因。一切都依我们的发心而定。

 

仅仅是喝一口水,光是喝水这一个动作,可以变成证悟的因,或解脱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或堕入三恶趣的因。

 

因此我们应该这样思惟:如果我以菩提心的动机喝水──为了利益众生而欲成就佛果──无论我从杯子里喝了几口水,无论我喝了几杯水,每一口都变成为了一切有情而成佛的因,成为一切有情安乐的因。

 

然而,如果我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喝水,那么每一口、每一杯水都只变成苦因,难忍的三恶趣苦的因──更不用说人道中各种问题的肇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世俗贪着心说话,那么无论我们说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投生苦趣的因,苦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动机来开车,那么无论我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全都变成恶业。但如果我们以良善的动机开车,无疑会变成安乐的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睡觉,无论我们睡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恶业、恶趣因。

 

当我们写信或写书、看报纸或看电视,全都一样:这些行为是否成为佛法的修行、安乐的因,视发心而定。如果发心是执取今生的贪着心,那么无论我们做了多少读书、看电视等行为,全都变成恶业。

 

当我们出去购物时,购物的行为是否成为为其他众生而证悟的因,或自求解脱轮回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依发心而定。如果是以执取现世的贪着心来购物,那么购物的一切行为──个、十、十五或几百、几兆──全都是恶业;它们不是佛法的修行。

 

当你工作时也一样:无论你工作了几小时,如果是以菩提心的发心,为了饶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的心来工作,它就成为一切众生安乐的因。但如果你以贪着今生的心工作,它全变成恶业,三恶趣苦的因。

 

以菩提心走路

 

以菩提心走路使走路的行为成为极乐、无上成就的因。从你离开家那一刻起,修持正念,使你的心持续缘念于菩提心。

 

思惟:我生命的目的是为了带领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然后将之联贯到你在路上或商店和餐厅里看到的人,车里的人,动物,昆虫──你走路时从你身边经过的每个众生。

 

走路时,强烈的觉知每个众生、每个人、每只昆虫,都是你过去、现在、未来安乐的来源,极为慈悲。或者觉知他们曾经当过你的母亲并以四种方式慈悲待你,那是无量的慈悲。以这种觉知来走路,特别感受到你所看到的一切有情的慈悲。你心中作成的定解应该是你希望能带领每位有情解脱苦,使每位有情获得安乐;你希望带领他们成就佛果。

 

当你回家时,以菩提心而行,怀着这种觉知。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过快乐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以空正见走路

 

你也可以观修空性而走路。以这种方式,走路的行为不会变成轮回苦的因,特别是难以想像的三恶趣苦的因。以观修空性的心走路,使走路的行为成为一切轮回苦的对治,它斩断了烦恼根,斩断那无法辨别我是空于自性独立存在的无明。透过这种观修,走路的行为变成证得解脱的因。

 

当你在走路的时候,问你自己。为什么你说:"我在走路?"分析它。你说"我在走路"的唯一理由是身的诸蕴正在做走路的行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理由。

 

由于身的诸蕴正在做走路的行为,由心来安立念头,贴上标签,"我在走路。"事实上,身体之中有一个自性存在的我出现在你面前,正现出走路的行为。这个我完全是妄念,完全不存在。那个在走路的我只不过是被你自己的心名言假立,那个在走路的我不过是如此。你所相信看起来好像真实的我只不过由心名言假立──完全是妄念,它并不存在,它是空的。

 

道路、房子、天空、树木、走路的行为都一样:它们仅仅是由心名言假立的而已。看起来从外在真实存在的事物只是妄念,是要被驳斥的对象。

 

因此,走路时觉知这些妄念──我,行为,对境──并觉知它们是妄念(意指它们从自己方面现起)。那么,无论你以这种觉知走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菩提道次第,变成斩断无明的对治,无明是轮回的根,一切苦的根。

 

如在梦中般走路

 

另一种走路时简单的观修方式是问自己:我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在我眼中,它显现的样子并不是这样。走路的行为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道路、天空、车辆、人们、你的猫、你的狗、冰淇淋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我所看到的一切,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不,在我眼中,他们显现的样子都不是这样。因此,这一切全都像个梦,它是一种幻象。你在梦里走路:道路、树木、天空、地面、路人、走路本身──一切都在梦中。(实际上,表达这一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说,"它像一场梦"但或许对我们的心而言,说"我在作梦"更有效。)

 

为什么要这样观修?当你修习这种觉知时,就没有执取,没有贪着,因为你了解一切都是一种幻象、一场梦,并不是真的。事实上,这一切看起来自性真实存在的东西──自性真实存在的我,自性真实存在的走路的行为,自性真实存在的对境,真实的道路,真实的天空,真实的树木,真实的敌人,真实的朋友──与实相完全相反。这样思惟使你看出贪着和嗔怒是没道理的。这立即给心带来宁静,心变得客观、自由,心立即变得宽容而毫无怒意。

 

因此,当你以一切犹如一场梦的觉知走路时,在你心中,你了解一切都不真实,不存在。如果你将这一点联贯到自性现起的我,行为,对境等等,将使你觉察到他们的体性是空。但如果你归因于大体上(仅仅是名言假立)的我,大体的行为,天空,道路,树木等等,那么观修的方式是他们并不是自性存在。

 

当你观修一切如梦时,无论你看到多少事物──人们各式各样的身形,或成千上万的现象,美或丑──你知道没什么好执着,没什么好生气的,因为没什么好执持的。在你心中,你知道他们并不存在。以这种方式看事情帮助你放下。

 

因此,以视一切如一场梦这种观修方式来走的路,都成为斩断轮回根的对治,它变成对治整个轮回诸苦的良方,包括人际关系的问题,受到他人恶意对待等等。以这种一切如梦的觉知来走路,斩断轮回苦的因,业和烦恼。如此,走路可以变成达致究竟安乐,解脱整个轮回及其肇因的因。

 

以缘起观走路

 

当你走路时,第四种观修方式是觉知缘起。如我之前提过的,你在走路是因为诸蕴在走路,因此心名言假立"我在走路。"仅仅是名言假立的我正仅仅名言假立的走着,并仅仅名言假立的看到仅仅名言假立的天空、仅仅名言假立的树木、仅仅名言假立的人们、仅仅名言假立的俊男美女、仅仅名言假立的丑陋、仅仅名言假立的车、仅仅名言假立的房子等等。走路时对这种微细的缘起保持着觉知。

 

以无常观走路

 

你也可以在走路时观修念死无常。每走一步,思惟你的生命正在结束,变得越来越短。特别是如果你走得快,你更能体会生命是如何迅速地结束。无论剩下多久的生命,它正如此快速的结束。每一步你都更接近死亡──如果恶业尚未净除,那么每一步你都更靠近难以忍受的三恶趣苦。

 

当你开车的时候,你可以思惟你就像一个被带去处死的人;每一刹那你都更接近被杀的时刻。如此地练习觉知生命如此迅速地结束,越来越接近死亡及三恶道。

 

这样修持也有助于你正面临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情绪问题,无论什么问题。念死无常立即断除贪着或嗔怒或嫉妒的问题;马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平静。而且它使你下决心即刻起修佛法,不浪掷人生。它鼓舞和启发你,使每个行为都成为佛法的修行。这是非常有力的禅修。

 

结语:

如果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以发菩提心做一切事,我们将累积无量的功德。不仅如此,任何一项行为也变成解脱的因,成为每位有情的乐因。透过这种方式,能使你日复一日的生命过得最有意义,最为富足。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