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微博嘉言>>正文内容

20111201佛教导航微博嘉言集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现实存在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当你勉强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存在时,一刻不断的存在之流就被截断了。因为想要描述它的这个动作带入了时间的概念,而正是想要给它命名的企图,将它定格在时间里。任何事物一旦被命名,便不再永恒。“永恒” 意味着自由、无限、不受时空的限制、无碍地存在。
 
二,弟子与上师维持圆满纯净的关系,在修行道上将不会遭遇任何障碍。许多人已跨越金刚乘的门槛,在同一个坛城中,从同一个上师处接受灌顶,成为修行道上的兄弟姊妹。我们所发生的任何争执与不睦,都是严重的错误。参加金刚乘竹千大法会的人爆发争执刹那,整个法会就被糟蹋了,如一罐落入老鼠的牛奶无法饮用
 
三,1、不顶撞父母师长,不做父母师长不高兴的事,2、不亏欠父母师长,做人家女儿像个女儿,做人家学生像个学生。3、不做天地会生气的事,不与天地做对。4、不做违法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5、不做假事,不说假话。6、不占人便宜,不叫别人吃我的亏。7、不杀生,不杀价。8、不说伤人的话,不做伤人的事。
 
四,洛卓尼玛仁波切: 回向就是不独享功德,而是将自己与他人所积累的功德全部奉献给所有众生。回向时可以这样观想发愿:将过去、现在、未来,自他所做及将来会做的功德,普皆回向给遍虚空众生,愿众生离苦得乐,早日脱离轮回。
 
五,利他的能力可能不充足,但不伤害人的能力,我们肯定是有的。@洛卓尼玛仁波切  : 人的相续中最可怕的就是贪心和嗔心。贪心使人时时想着得不到的东西,看不见已经拥有的东西,不知足就不会快乐;嗔心一起使人理智全无,伤人又伤己。修行人的敌人不在外边,而在心里,所以一定要努力断除这种习性,在利益众生前首先做到不伤害众生。
 
六,洛卓尼玛仁波切:在生活中学会真诚的赞美别人,少看缺点,多看优点。赞美别人鼓舞了他人,又净化了自己,是最容易达成的自利利他的行为。荷塘月色是多么美好的景色,紧盯着塘底的烂泥,不欣赏莲花,便只将烂泥留在心中。莲花本自污泥出,但只取莲华,不取污泥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境界了
 
七,洛卓尼玛仁波切:今天看《格言宝藏论》,有段内容记忆深刻:过分的感情、过分的亲热、过分的慈爱都将成为仇恨的前奏。刚交个朋友便如胶似漆,搞得热火朝天,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但转瞬间又矛盾纷起,犹如水火不相交容,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这非常符合现代一些人的情况。
 
八,洛卓尼玛仁波切  : 看见别人处处比自己好,你会不会心里不是味儿?别让嫉妒心扰乱你的平静。嫉妒是件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它即无法帮你超越嫉妒的那个人,又毁坏了你具有的一切功德。莲池大师说“最可怜的是怀有嫉妒心的人,最难得的是具有智慧的人。”佛门说随喜功德,多随喜别人的功德,放下嫉妒心,自己也得到了祥和。
 
九,洛卓尼玛仁波切:当你说了一些不悦耳的话,还想让别人保持理性是件很难的事,所以当你发现周围的人总是对你的言论感到气愤、烦感,你就要反观自心,检讨自己了。
 
十,普巴扎西仁波切:身语从善虽为重要,但调服内心更为重要,如颂云: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

十一,长期紧张、对别人缺乏真正的同情(包括最亲的人在内)、封闭的感情与低落的情绪等。我们没有人能完全脱离它,我们也许会否认它,试着压抑它。我们创造出一套文化来躲避它,假装它不存在,用各种目标、计划或状况来使我们自己分心。但是它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还经常潜伏在每一个想法与每一个知觉的底层。

十二,大人就是说他内心已经从黑暗中开启了光明的智慧,他知道在生命当中,什么样的姻缘你去造作是功德相,会带给你欢樂,什么样的姻缘你去造作是过失相,它会带给你痛苦:http://t.cn/S4Vr0g
 
十三,出胎之人屎溺不得自理,由他人代为清洁,狼籍不净,且不知羞愧。大富大贵人如此,大圣大贤人也是一样。人们习以为常,果能在夜晚安静思考,真是悲哀可耻。大圣如来怜悯世间。教导人们求生西方净土,从莲华中化生,可惜人们不生信心,反而喜欢染污的地方,沉迷世间无乐之苦,不生厌离的念头。
 
十四,虽然有时我们会习惯地把一个思想重复又重复,而且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事实上,这都是我们自找的。我们有能力选择某些思想,也有能力拒绝某些思想。不信吗?只要想想我们是否拒绝去作一些积极的思想,就可以明白了,那么我们也可以拒绝一些消极的思想,这是不用怀疑的。   
 
十五,动物的尸体里含有一种叫做‘尸毒’的毒素,由于动物的尸体在腐败过程引发出来的,死的愈久毒性愈强。我们常常吃的鱼多半在半年前就死在远洋的渔船上,这种毒素累积了半年,真是不敢想像。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些腥味愈重也就是尸毒愈强的鱼愈好吃。http://t.cn/SLuMtH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