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大事记要>>正文内容

1993年: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九三级学僧开学典礼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3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作者:清远
  本刊讯 桂子飘香的金秋季节,正值“七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我国的体育健儿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的日子。9月11日,宁静、肃穆的中国佛学院所在地——千年古刹法源寺里更是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法喜滋润于师生的心田。这天上午,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了九三级学僧开学典礼。
  作为典礼会场的斋堂布置极具庄严、高雅。主席合上供奉着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在佛像前香炉的上方安放着赵朴初院长题写的“知恩报恩”院训铜牌,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正当中的墙壁上张贴着朴老所书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两侧悬挂着故去的佛学家虞愚教授书写的对联:内学新知商邃密,冰天涨海总相亲。
  8时55分,会场工作人员迎请前来参加典礼的诸山长老、各级领导和来宾就座。在主席台就座的有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领导,《法音》主编净慧法师,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哲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中国佛教协会各部室负责人,佛学院的法师和老师们。台下端坐着身穿黄大褂、黑海青的四年级学僧和今年从十七个省市的寺庙录取来的35名新学僧。他们神态安祥,法相庄严,体现了中国佛学院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9时整,教务长圣辉法师宣布典礼开始,和谐悦耳的诵经声响彻整个会场。由赵朴初院长、明学法师拈香,全体师生和与会者恭敬合掌、面佛而立,共诵佛号、《心经》、《四弘誓愿》,梵音嘹亮,充满着庄严、神圣、超脱、净化的气氛,阵阵馨香伴随着梵音,与会者无不感动,一种要为佛教事业奉献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诵经毕,全体新学僧举行入学宣誓,他们激动非常,并表示:“决心遵守本院学生守则,听从师长教导,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为绍隆佛种,继承和发扬佛教优良传统而努力学习。”赵院长庄重接过新生代表呈上的《入学誓词》签名簿之后,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慈爱的要求同学们立大志,发大愿,学修并重,福慧双修。他强调:如果作为佛教徒都修道德,讲学问,那么佛教就会昌盛;如果不修道德,不讲学问的话,那就是可忧,是佛教的忧。而中国佛学院就是青年僧伽修德、做学问的地方。他勉励新学僧要信守入学誓愿,刻苦精进,将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具有承担如来家业、爱国爱教大责任的僧材,知恩报恩,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事因缘挑重担。
  四年级班长能忍致贺词,他代表高年级的同学首先向新入学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并表示高年级同学要和新同学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认真遵守校规,努力学习,互相帮助,在中国佛学院——法师的摇篮里,共同进步,并为共同建设中国佛学院第一流的道风和学风,携手前进。
  接着,新学僧代表致谢词,表示一定要在法师、老师的教导下,在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下,在中国佛学院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人格、国格、僧格得到完善,圆满地完成学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德才兼备的僧伽接班人。
  十点半钟,开学典礼在三皈依的回向声中圆满结束。

    在中国佛学院九三级学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一日
  作者:赵朴初
  今天,我们佛学院举行开学典礼,这是个很好的日子,吉日良辰,我首先向新入学的同学表示欢迎!同时,也向本院的各位教职员工表示敬意!
  中国佛学院是大家所共认的中国佛教界最高学府,全国的佛教徒都是眼睛望着我们,寄于非常大的希望。现在,全国各界都非常重视“希望工程”的建设,我们这里就是佛教界的非常重大的“希望工程”。大家寄希望于我们,希望我们什么?希望我们绍隆佛种!绍隆,绍就是继承;隆就是弘扬、发扬。我们要挑起这副重担,担荷如来家业,这是个重担。
  赵朴初院长与副院长明学法师亲切交谈
  中国佛教协会到今年成立四十周年了,一开始提出的口号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口号把世法、出世法都包括了。刚才我们大家念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学和修都是为了这个誓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王安石有一个归依三宝的赞子。王安石在宋朝是一位有名的宰相,还是一位很好的佛教徒。他的归依赞,不知大家看过没有?“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这就是成佛的志愿,我们就是要有成佛作祖的志愿。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王雷泉先生,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是对佛教很关心,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作为僧人就是应该有成佛作祖的志愿。成佛作祖就是担当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责任。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是要学、要修,学和修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不是说仅是佛教讲学修重要。孔子也说这样的话,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这是孔夫子讲的话,道德要修,学问要讲,如果不修德,不讲学,那是我的忧。孔子的忧就是在于此。如果作为佛教徒都讲学问和道德修养,那么佛教就会昌盛。如果大家不修德,不讲学的话,那就是可忧,是佛教的忧。佛说的法终会有灭的一天,灭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就是佛弟子不修德,不讲学。既然你们到了佛学院,那就要在这里修德,做学问,刚才大家念的四弘誓愿之一“法门无量誓愿学”,行菩萨道的资粮就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念的《般若心经》,就是讲智慧。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摩诃就是大,般若就是智慧,伟大的智慧,到彼岸的智慧,要想得到智慧,就要修戒修定。讲到学,我们在这里主要是学内明,就是佛学,佛学院嘛就是学佛学的场所。我们佛学院成立三十七个年头了,为佛教界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还不能满足,现在还是要继续地从各方面来充实它,往高深处建设。近一期《法音》杂志上,是讲泰国僧王到中国来,这是件大事情。泰国僧王到中国来在中泰两国的交住史上还是第一次。从泰国的人口来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佛教徒,所以说僧王来了可以代表全泰国的人民,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民到中国来。这是件大事情,在座诸位有好多都接触到僧王的,我看僧王的道德好,学问好,他的几次讲话都是随时随地讲的,讲的都很好,不但是佛学讲的好,我看从政治来说也是非常好,跟随僧王来的好些人都很有学问,僧王在泰国不仅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是万人所视所指,是几百万人所视所指。大家都非常地佩服他。我到昆明去送僧王回国,在机场上,净慧法师告诉我,接到人家的信,说是昆明有些寺庙的道风上有些问题,昆明是边疆的地方,靠近泰国,如果寺庙道风上有问题那就不好。我后来查问了一下,果然有这个情况,道风学风不佳,这就是吾忧也,是佛教徒可忧的事情。所以我们应当建立道风和学风。泰国是上座部佛教,也就是我们说的小乘佛教,现在小乘两个字不说,好象有点轻视人家,我们是大乘,人家是小乘。不讲小乘两个字,而叫“上座部”,就没有轻视的意思了。上座部佛教是很讲道风和学风的,我们号称大乘佛教更应当讲道风讲学风。而讲道风讲学风就是要搞好佛教的自身建设,讲道风讲学风首先要从培养好僧材入手。我们去年在上海开了个会,就是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首先就认识到今天培养人才非常重要,大家共同建立了这个认识,比方说,我们全国也恢复了不少的寺庙,寺庙要能够管理得好,有好的道风、好的学风形成,就要有人才。庙的影响大呀,就一个庙来说,就关系到多少万的群众。—九六三年,中国召开了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代表会议,这个会上有许多国家的代表来了,当时周总理会见他们,有—位尼泊尔的代表问周总理:“中国佛教徒有多少人呢?”周总理说:“一亿以上。”以后我答复客人时,就说我们没有统计,但至少在一亿以上。一亿以上固然对于我们人口大国的比例并不大,但是这个绝对数字还是很大的呀。这个很大的绝对数字,表达了佛教和群众的关系。群众之中还有很多的民族,所以佛教还有民族关系,光是云南就有七个少数民族是全民信仰佛教,他们信的是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全国有二十几个民族信佛教,全民信教的象藏族、蒙族、傣族、还有裕固族等很多民族。所以佛教有群众的关系、民族的关系,还有国际上的关系。特别是亚洲,象日本、韩国、泰国、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的人民非常信仰佛教;印度也有一部分,印度佛教徒占印度人口的比例不大,可几于万人还是有的。还有斯里兰卡、尼泊尔等还有不少佛教徒。现在,欧美的佛教禅宗很盛行,相信禅宗的人很多,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还有文化关系。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了,这个两千年同中国的文化简直是没办法分开,有—位历史学家,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范文澜先生,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是
  一九六六年那个时候,他住在北京北太平庄,周建人先生也住在那里,他们朝夕过从。他告诉周建人先生说:“我现在在补课,读佛书!”他从前没有读过佛书,他写的《中国通史》关于批判佛教的部分,都是找别人写的。因为他没有读过佛书,所以他不写,请人家写,后来他自己读佛书,他对周建人先生说:“佛教在中国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文化上有这样的密切的关系,如果不懂得佛学,就没有办法懂得中国的文化史。”作为个历史学家,他认为必须补课读佛书,而且写笔记。到一九七六年粉粹“四人帮”以后,范文澜先生已过世了,周建人先生那时眼睛不好,已不大看见了,他写两封很大字的信给我,就说这件事,他说:“你们要赶快研究佛学。”你们都晓得,周建人的哥哥叫周树人,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看了不少佛书的,他没有批判过佛教,所以要讲文化关系。这是从中国汉族来说,其他的象刚才所说的亚洲那许多国家都与佛教有关系,有很深的文化关系。象鉴真和尚,一九六二年,我们中国佛教界、文化界同日本佛教界、文化界共同纪念鉴真的时候,日本人就有一个口号或者是标语说:“鉴真和尚是日本文化的大恩人!”鉴真和尚是英雄人物,那个时候没有轮船,也没有飞机,他六次东渡,五次失败,眼睛都瞎了,最后终于到了日本,把中国的佛学、中国的文化带去了,所以叫“日本文化大恩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非常之深的。所以,中国佛教协会有一个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就是吴立民先生,我们设这个研究所很重要。一九八七年我们刚成立的时候还记得,赤耐同志和当时的宗教局局长都到会了。不一定是佛教徒,凡是文化界同佛教有关系的人,都请作特约研究员,这里有雕塑家、美术家,我们都请作特约研究员。有一位梁漱溟先生,他九十四岁了,文化研究所成立那天,他第一个到,还第一个讲话,他说:“我今天告诉大家,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怕人家笑话,现在我要说,一个人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我的前生是一个和尚,是一个禅宗的和尚。”梁漱溟先生可是从不说假话的。他首先第一个交论文,这个论文在《法音》上发表了。他九十四岁讲这个话,九十五岁去世了,我们当时就少做一件事,没有追踪,应当问一下,他前生是哪一个地方的禅宗和尚?哪个寺庙?叫什么名字?说到这就扯得很远了。
  总而言之,就是说我们佛教有群众的关系,首先是群众多,国内的还有国际的。世界上的佛教徒很多,象刚才说的泰国,百分之九十五是佛教徒,加上国际关系、民族关系、文化关系,这四个关系可以说是佛教的优势,优越的条件,佛教的殊胜因缘,我们讲因缘嘛,就是讲条件、关系。那么,善于利用这些条件、关系就可以做许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有这个优势就应当去做。我们开全国代表会议,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们也做了一些事,无非是通过这四个关系做的一些事,但是,当然我们缺点不少。那么,我可以总结一句话,利用我们佛教优势可以作许多的工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如果有这个优势而不做,那就是犯错误,我自己也是这样勉励自己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这里就要发这个愿,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刚才你们作的宣誓说:“我们决心遵守本院学生守则,听从师长教导,遵纪守法,爱国爱教,绍隆佛种,为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而努力!”这个很好,好的很!要有决心实现这些誓愿,如果根据这些宣誓来做,可以说学得好,也修得好,可以担荷如来家业的大事!我衷心的祝愿新来的同学们,学习、德行、智慧一天一天的增长!谢谢!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