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慈悲——菩萨的心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4日
来源: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摘自《菩提心》

 
 

 

 

    修习佛法有若干可能性,修行者如何把这些潜能开发成实际状况,在这些实际状况中有多少是可能达成的,则视每个人的能力而定,它与行者能接受教义的程度诸如大乘或小乘之根器有关。在我们生命中的这个时期,大乘教义之修习是可能的,这是绝对的宝贵而且稀有。我们对法发展之热心及我们的责任感,令我们将自己置于使大乘教义之宝贵及稀有性融合于我们的生活中。透过这种融合我们有可能体验到不再回到轮回及到达自明无疑之究竟极乐。

 

    在我们心的漂泊不定中,有时可能会有一种念头,不管我们修行或不修行佛法都可以随时得到。如果你们有了这种想法,那是严重的错误。任何一片刻,任何一个人能够利用于修法的机会,我们都必须利用来修行、如果一个人不这样作,并对大乘及金刚乘教义不供献虔诚敬意的话,不但自己受害,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法侣受到伤害,对大乘道没有责任感即造成破三昧耶戒,是故不管用什么方法一个人能够用来守道,他就要虔诚地做到。

 

    如果你们想教义不足取,则因为你们有这种态度,此事实际将成为你们的一大损失。事实是,你们接触不到教义,因此你们实在不能猜想到它。另一方面,教义的正确可靠性,自佛陀的时期到现在,已没有时代的界限之有效性,而被实证过,这是我们必须记住的一件事。你们必须认识教义的神圣性,以达到认识在这一生中,以及在许多未来生中,没有一件比修法更重要。

 

    在简单的世法中,于生意场里,我们知道做生意的人做一种投资的计划时,他知道他应付出的成本,可能要一百万美元,他会对这个计划的每一个细节都加以细心地处理。在生意界中,这种计划会受到绝对的重视,他们会花大量的精力使它达到成功的结局。我们要指出:如果一个人肯花那么多的努力去得到仅有暂时性的结果时,为什么他不能花至少同量的努力于能给他暂时及得到究竟的利益之计划?不管你得到灌顶或解脱,如果你能够有或生出对佛法重视的意识,那么你与大乘佛法的关系就有了目的,而也必定有结果的。如果你虔诚献身于佛法,你将对佛法生出直接而有意义的信仰、自信,及对众生的慈悲心;对业力的普遍性及因果律的本质,将会有正确的了解。

 

    菩萨的愿及行是强而有力的,因为自从他开始菩提道上的行程起,他即以大而有力的意志,发愿为所有众生的利益及解脱而工作。由于此发愿所具备的虔诚决心,所有利益众生及令众生解脱所必须做的工作,他都以极强和不厌倦的力量来完成,由此种帮助众生的愿力而走上深远的旅程。菩萨经过不同阶段的经验,他会发现他愈来愈能够利益无数的众生,这就是菩萨道的开始。当菩萨以这样正当的愿行,为众生之利益工作,他会有圆满的成就。这种成就是应当的,它没有任何自私、期待、疑惑、希望、患得患失的心理。菩萨完全是纯洁无垢、无间断虔诚地工作。其中绝无片刻的犹豫或疑惑,因为这些障碍已被超越。菩萨的方法是慈祥的,因为所有有害的行为及沉溺均已被放弃。不单是有害的行为在菩萨的一生中被除掉,而且将来造害的原因也被消除;他仅为利益其他众生而工作,不单是直接的行为,也为将来的利生而打下基础。当菩萨们开始工作时,他们如无限慈悲的观世音菩萨或具有无限力量的大势至菩萨等等,给予众生无量的利益,他们表现无畏的施舍——没有疑虑及期待。所有一切菩萨,对无数众生均有同等的威力和加持力,因此所有事物似乎都受其支配。他们有时候可使美丽的莲花从海中长出来,或令一滴眼泪变成海洋。自然界每一件事物都任由菩萨们差使。火可以变成水,水亦可以变成火,这都是由于菩萨的态度、愿力及行动的力量使然。这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修习慈悲心,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留意它,实行它。

 

    因此佛法的修习必须认真而虔诚,它在形成人生的样子中扮演关键性的重要角色,不单是今生,在未来生中亦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想要暂时的,以及究竟的幸福,无可相比而且仅有的关连就是佛法的修习。能觉及所觉之概念自无始以来即存在,而它也是执著的一种,无始以来,我们的痛苦即是在轮回中打转。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中,心的变化多端(游戏一般),但如要找心的本质,则不能指出它的颜色、形状、位置或其意识。心的本质超越所有的物性。心之本性如此,故在静坐修习中不要幻想未来,也不要追忆过去,但要留在现在的清晰状态。心的现在清晰状态之修习是你们都必须发展的。

 

 

 

标签:慈悲|菩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