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十四)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十四)
庚二、分别真伪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
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搔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时如缚,或时逶迤垂熟,或时煎寒,或时壮热,或见种种诸异境界,或时其心暗蔽,或时起诸恶觉,或时念外散乱诸杂善事,或时欢喜躁动,或时忧愁悲思,或时恶触身毛惊竖,或时大乐昏醉,如是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此之邪定,若人爱着,即与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多好失心颠狂;或时诸鬼神等,知人其念其法,即加势力,令发诸邪定邪智,辩才神通,惑动世人,凡愚见者,谓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惑乱世间。是人命终,永不值佛,还堕鬼神道中;若坐时多行恶法,即随地狱。
行者修止观时,若证如是等禅,有此诸邪伪相,当急却之!云何却之?若知虚诳,正心不受不着,即当谢灭。应用正观破之,即当灭矣!
二者辨真正禅发相:行者若于坐中,发诸禅时,无有如上所说诸邪法等。随一一禅发时,即觉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淡然快乐;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信敬增长,智鉴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是为正禅发相。譬如与恶人共事,恒相触恼;若与善人共事,久见其美。分别邪正二种禅发之相,亦复如是!
‧ 「分别真伪」此为正中分第七科善根发相中之一科。过去生或现生中曾修善业,此善业力于修止观中突然善根发相,例如见不净之相、内心震动…….等。此等现相,可增长禅定、智慧(止观)。但此等现相,有些为真实,有些为虚妄,必须加以分别。
‧ 修习止观时,内心应明静不动,若突然见不净之相、内心震动、生慈悲心…….等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禅相),或1 身搔动(真实在动),或2. 时身重如物镇压(得禅定之人,身应如云如雾),或3. 时身轻欲飞(内心不稳),或4. 身体如被束缚,动弹不得,或5. 逶迤垂熟(精神不振,禅定之人内心明静,精神饱满),或6. 身体感到寒冷,或7. 身体时感到壮热,或8. 见种种诸奇怪境界,或9. 内心暗蔽,或10. 起贪瞋痴等诸恶觉,或11. 于任禅时忆念外散乱诸杂善事,例如办学校、医院、成立佛事……等诸杂善事,或12. 内心欢喜躁动,或13. 内心忧愁悲思,或14. 内心感到恶法接触身体,毛孔惊竖,或15. 内心大乐如昏如醉,如是种种邪法与禅相一齐发生,则会破坏禅定,使身心躁动不安,名为邪伪。
‧ 善根发相应与止观(明静不动之心)相随顺,若相违背,则为邪伪。
‧ 若修行人爱着此种邪禅,即与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多好失心颠狂,失去之前所栽培禅定之功德。
‧ 有时诸鬼神等,知此修行人喜好此等邪法,故加强势力,使令此人得诸邪定邪智,辩才神通,迷惑扰动世人,愚痴众生见之,误认为此人得道果,皆悉信伏。事实上此人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惑乱世间。此人命终,则与三宝无缘,永不遇佛法,由于经常与鬼神感应道交,则堕鬼神道中;若利用此辩才神通,造诸恶法,即随地狱。
‧ 一切道果必须与我空、法空相应,智者大师藏通别圆四教中,通教(即通前藏教,通后别圆)即是修空观,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为三乘共学,故成就道果者,不会自称「我是阿罗汉」或「我是菩萨」,我不可得,如何有得阿罗汉之人?故于末法时代,若有人自称是圣人,此人即与道果相违背。除非此人于临命终时,道出自己的本地风光。
‧ 故修行人于修止观时,若见如是等与明静相违背之禅相,即为邪伪相,应当马上灭之!如何灭之?若知虚诳,正心不爱着,即当谢灭。并用正观破之,观察能被干扰之“我”不可得,实无人被干扰,如此则能灭邪伪相!
‧ “不受”为阿罗汉的境界,「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凡人不易做到“不受”,但凡人可做到“不着”。
‧ 分辨真正禅发相:于打坐中,内心应明静而住,有时突然会有各种禅相出现,例如见到父母师长,内心生感恩孝顺心,或内心有各种振动,若此等禅相发动时能与“定”相随顺,虽发动各种禅相,内心仍空明清净,淡然快乐(加强禅定的功德),并清楚分明所有境界;内心无有覆盖,善心开发,对三宝信敬增长,内心智慧了了分明(加强智慧的功德);身心柔软,观察世间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是为正禅发相。
‧ 打坐必须身心柔软,否则身体僵硬,气血不通。着魔者易双眼发紫(气血不通),身体僵硬。修行人双眼应柔软而炯炯有神。
‧ 智者大师总结如何分辨真伪:譬如与恶人共事,经常互相触恼,内心不静,若有此种现相,则为邪伪;若与善人共事,久见其美,是则为正禅发相。
‧ 印光大师强调:修行人除了信愿持名之外,亦必须要深信因果,断恶修善。临命终时必须依靠对弥陀之信心、愿力、及持名功德力与弥陀感应道交;但若内心积集太多恶业,则此三种功德力不易表现,例如房屋内聚集众多恶人,内心无法明静;罪业会干扰内心,使信愿持名之力量不能表现。故印光大师劝勉念佛人必须戒杀、吃素、莫造诸恶,尽量多造善业,帮助信愿持名。
庚三、明用止观长养诸善根
三 明用止观长养诸善根者:若于坐中,诸善根发时,应用止观二法,修令增长。若宜用止,则以止修之;若宜用观,则以观修之,具足前说。略示大意矣。
‧ 于打坐中,诸善根发相时,应先判断其真伪,若是真实的善根发相,则用止观二法,令其增长。若宜用止,则以止修之;若宜用观,则以观修之。
‧ 为追求圣道,不应贪着善根发相,只要分辨此为真实的善根发相即可,应知此非真实的功德,若一昧贪着,则失其止观功德。例如追求山上的摩尼宝珠(圣道),于上山途中,路旁有众多的花果树木(善根发相),只能暂时欣赏,不宜久留,以免耽误追求摩尼宝珠(成就圣道)的大事。
‧ 善根发相为止观之花报,为止观功德之显现,辨断为真实的善根发相即可,此后应更加增长止观(根本),依照五番修止观意,不要贪着善根发相(枝叶花果)。
‧ 善根发相为内在之境界,以下所说之魔境为外在之境界,其中分1.总释魔境,2.别明魔相,3. 除却之法三科。
丁八、觉知魔事第八。 分三:初、总释魔境。 二、别明魔相。 三、除却之法。今初。
戊一、总释魔境
梵音魔罗,秦言杀者。夺行人功德之财,杀行人智慧之命,是故名之为恶魔事者。如佛以功德智慧,度脱众生,入涅槃为事;魔常以破坏众生善根,令流转生死为事。若能安心正道,是故道高方知魔盛,仍须善识魔事。但有四种:一、烦恼魔。二、阴入界魔。三、死魔。四、鬼神魔。三种皆是世间之常事,今不分别。鬼神魔相,此事须知,今当略说:鬼神魔有三种:
‧ 魔:为印度发音(梵音),全名“魔罗”,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杀者”。由于“魔”夺修行人布施、持戒、忍辱………等功德之法财,更严重者杀修行人智慧之命,是故名之为恶魔事者。
‧ 智慧之命------凡人必须要有寿命,才能受用各种福报,所谓“寿者,福之基也”,而佛菩萨无量之功德三昧,亦必须要有法身慧命(智慧之命)才能生起,佛菩萨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无量百千陀罗尼……等等功德,必须依止般若智慧才能生起,故智慧为佛菩萨法身之命。
‧ 一般修行人未入圣道前,于欲界定、未到地定之时,才会受魔干扰,一但达到初禅的境界,则魔无法干扰,此时则易受邪见干扰。
‧ 佛以无量功德智慧,度脱众生,使令众生由生死之岸入不生不死涅槃之岸;而魔常以破坏众生善根,令其生生世世流转生死。
‧ 【大毗婆娑论】一日佛带领阿难尊者出外托钵,此时有一魔王现出披头散发老者相,于佛陀走过时,不礼貌高喊:「瞿昙(佛陀俗家的古代族姓),你是否见到我的牛(佛法喻为心)?」佛陀答:「我内心未见牛,你为何要找牛?」老者(魔王)答:「我乃牧牛者,带领无量无边的牛,天上、人间、三恶道……,三界中不断流动,此即是我的工作。」佛陀言:「我亦有一群牛,我带领这群牛到达你所不能到的地方(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境界)。」
‧ 牛于佛法喻为“心”,魔王往往示现各种境界,使“心”牛放逸,于三界中不断流转。
‧ 魔王可现出各式各样的境界,甚到可现出佛的形相,但无法到达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涅槃境界。
‧ 故修行人必须安心正道(不离三宝),即不怕魔扰,故三皈依时【娑婆多论】亦明白指出:「所皈以救护为意,以求无畏而求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由此可知,欲求三宝救护,则不能离三宝之境界,根据道次第意念三宝(莫离我教),若离三宝,则不能与其感应,容易受诸魔干扰。
‧ 通常魔不干扰内心散乱的凡人,若稍有禅定(至少欲界定)则易受魔扰。一般凡人所遇大部分为鬼,除非稍有修行,道高方知魔盛,因此须善识魔事。
‧ 魔事有四种:
一、 烦恼魔----例如贪、瞋、痴……..等烦躁恼动,破坏止观寂静之功德,故称为烦恼“魔”。
二、 阴入界魔----三界果报障碍修行。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之果报身心,此为报障。凡夫之果报体障碍修行,例如打坐时腿痛、腰痛…….等身心障拟修行。阿罗汉亦然,【阿含经】一日佛陀说法,诸天、龙王皆来听法,唯舍利弗(阿罗汉)由于病重而无法前往听法。此时龙王心起分别,疑惑舍利弗为何未到,此时佛陀便使弟子将舍利弗抬到佛前而为说法,舍利弗便病愈。阿罗汉意为“无生、杀贼、应供”,阿罗汉虽不再受生(无生),但仍须承受过去所累积的业力,仍有老病死,但于不受一切法,无老病死之苦受,内心毕竟空,死后便不再受生三界。
三、 死魔----凡夫于此生修学佛法,稍有功德力,若生命短促,无足够的时间积集大功德,则无法证道,一但再次投胎,则有隔阴之迷,又再次迷惑颠倒。故分段生死之众生,往往由于死魔,而使修行不得相续。犹如烧水,水即将滚开时而火灭,水便冷却,又再次燃火(再次受生)烧水,水未滚而火灭………。故蕅益大师劝修行人往生净土,不受死魔所扰。
‧ 以上三种魔皆是世间之常事,故不分别说明,智者大师则针对止观所常见之鬼神魔相,分别详细说明。
四、 鬼神魔相,此事须知,今当略说。
‧ 鬼神魔有三种:1. 精魅 2. 堆愓鬼 3. 魔恼。
戊二、别明魔相
一者精魅:十二时兽,变化作种种形色。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等非一,恼惑行人。此诸精魅,欲恼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于寅时来者,必是虎兽等;若于卯时来者,必是兔鹿等;若于辰时来者,必是龙虌等;若于巳时来者,少是蛇蟒等;若于午时来者,必是马驴驼等;若于未时来者,必是羊等;若于申时来者,必是猿猴等;若于酉时来者,必是鸡乌等;若于戌时来者,必是狗狼等;若于亥时来者,必是猪等;子时来者,必是鼠等;丑时来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见常用比时来,即知其兽精,说其名字诃责,即当谢灭!
‧ 精魅:“魅”,鬼怪;“精魅”,由于吸收精气而成之鬼怪。一般畜牲内心昏暗,精魅虽有动物之果报体,但内心明了性强,长时间吸收日月精华,稍有神通,而变现为各种形态。
‧ 十二时兽,变化作种种形色。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等,恼惑行人,破坏其止观。此诸精魅,欲恼行人,各有相应的时间而来,善须别识!
‧ 可于时间判断此精魅为何种动物。若经常于寅时(早上三至五时)见到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等出现,此等必是虎兽等类所变现;若于卯时来者,必是兔鹿等;若于辰时来者,必是龙鳖等;若于巳时来者,少是蛇蟒(大蛇)等;若于午时来者,必是马驴驼等;若于未时来者,必是羊等;若于申时来者,必是猿猴等;若于酉时来者,必是鸡乌等;若于戌时来者,必是狗狼等;若于亥时来者,必是猪等;子时来者,必是鼠等;丑时来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见常用比时来,即知其兽精,说其名字诃责,即当谢灭!
‧ 修行人若经常于同一时间见到各种形相而破坏止观,则此必为精魅,可说其名字诃责:「你这老鼠精!你怎么敢干扰修行人!」,由于精魅害怕以本来面目出现,若能说出其本来面目,则精魅内心恐怖,并严厉诃责,则此精魅即可消失。【摩诃止观】打坐时若常受精魅干扰,可于头后置一镜子,精魅若见镜子则现出本来面目,即刻离去。
二者堆惕鬼:亦作种种恼触行人,或如虫蝎缘人头面,钻刺熠熠;或击枥人两腋下;或乍抱持于人,或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来恼行人。应即觉知,一心闭目,阴而骂之,作如是言:「我今识汝!汝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若出家人,应诵戒本,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等,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种种留难恼人相貌及余断除之法,并如禅经中广说。
‧ 堆惕鬼:“堆惕”,鬼之名称。此鬼于拘那含佛之时(末法时代),有一破戒比丘,由于烦恼粗重经常干扰大众师,因而遭到摒除。于是心恨作愿生生世世障碍修行人,因此而为“堆惕鬼”。
‧ 宝静大师认为此鬼由拘那含佛时至今,已过多时,也许此堆惕鬼已不在,而今人所见也许是其相应之眷属。
‧ 堆惕鬼亦作种种境界恼触行人,例如变成蜘蛛虫蝎,爬上修行人之头面,又钻又刺,闪烁不定(熠熠),若有若无;或用手指搔痒(击枥)修行人两腋下;或现出父母形相,抱着修行人哭;或在修行人耳边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来恼行修行人,破坏止观。
‧ 若遇见堆惕鬼,则应即觉知,一心闭目专注,内心骂之(阴而骂之),作如是言:「我知道你是谁!你是阎浮提中,曾经偷鬼神祭品(食火嗅香偷腊)的吉支(堆惕鬼),于过去做比丘时起邪见并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惧你!」若出家人,应诵戒本(【释禅波罗蜜】指戒的序文,说明破戒的过患),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等,增强正气,此时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种种留难恼人相貌及余断除之法,并如禅经中广说。
三者魔恼:是魔多化作三种五尘境界相,来破善心。一、作违情事,则可畏五尘,令人恐惧。二、作顺情事,则可爱五尘,令人心着。三、非违非顺事,则平等五尘,动乱行者。是故魔名杀者,亦名华箭,亦名五箭,射入五情故,在名色中作种种境界,惑乱行人。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着。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剎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作非违非顺境界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或作种种好恶之音声;作种种香臭之气;或作种种好恶之味;或作种种苦乐境界,来触人身;皆是魔事,其相众多,今不具说。
‧ 魔恼有二义,一为一般鬼神,另为魔王。
‧ 总说三种魔恼------此魔多化作三种五尘(色声香味触)境界相,来破止观善心。一、作违情色声香味触之事,即可畏五尘,令人内心恐惧。二、作顺情事,现出可爱色声香味触之事,即可爱五尘,令人心爱着,干扰止观。三、非违非顺事,则平等五尘,使令分心,动乱行者。是故魔名杀者,亦名华箭,表面看似花,其实为利箭,射其法身慧命;亦名五箭,利用色声香味触五尘,射入五根,在名(心法)色中作种种境界,惑乱行人。
‧ 别说三种魔恼:
1.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着。故印光大师要念佛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若能如此必能见佛,若未达一心不乱而欲求见佛者,则易见魔王所变之佛境。
2. 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剎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
3. 作非违非顺境界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使会分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
‧ 或作种种好恶之音声;作种种香臭之气;或作种种好恶之味;或作种种苦乐境界,来触恼修行人;皆是魔事,其相众多,今不具说。
举要言之,若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恼,皆是魔军。以能破坏平等佛法,令起贪欲、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如经偈中说:
欲是汝初军 忧愁为第二 饥渴第三军 渴爱为第四
睡眠第五军 怖畏为第六 疑悔第七军 瞋恚为第八
利养虚称九 自高慢人十 如是等众军 压没出家人
我以禅智力 破汝此诸军 得成佛道已 度脱一切人
‧精魅及堆惕鬼之神通较小,所现多为固定之相,而魔王则可不断变化,其相众多。举要言之,若魔王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恼,皆是魔军。魔必先令修行人忘失所缘,才能干扰修行人,例如念佛人,魔王必先令念佛人丢掉佛号(忘失所缘,令失善法),才能令修行人起诸烦恼,破坏修行。
‧ 智者大师于【释禅波罗蜜】指出,多数由于“邪想坐禅”才会受魔军干扰。
‧ “邪想坐禅”有二:1. 初修止观之因地发心不正,例如欲追求神通。因地不真,果遭亦曲,则与魔王感应。2. 于修止观内心专注之时,突然心生邪念。由于内心专注,而堪能性强,此时起邪念之力量比平时强大,例如开车时方向盘有偏差,若速度不快,则易调整,若速度很快,稍有偏差,则不可收舍。【楞严经】亦指出「内魔不生,外魔不起」。故欲对治魔王,必先调伏内心。【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将内魔分为十种,若能消除此十种内魔,则魔王无法干扰:
1. 欲是汝初军(头号敌人):凡夫过去被欲所控制,为满足欲望,而受诸苦,故“欲”为第一号敌人。特别是男女欲望,故蕅益大师云:「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生,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认做真」,修行人不能一昧压抑逃避爱欲,而应以理性智慧观察所爱着之境界,其实此境界外相不净、内相不净、死后亦不净。男女之色身,九孔常流不净物,故外相不净;除去外皮后,无非白骨、并塞满脓血屎尿等三十六种不净物(内相不净),而往往凡人易被此层外皮所迷惑;死亡后,色身膨胀、破裂、腐烂、被尸虫食尽,而仅剩一堆白骨(死后不净),由此可知色身不过是未烂将烂之骷髅。
2. 忧愁为第二:许多修行人,由于尚未调伏欲爱烦恼,又不敢放逸,因此而终日闷闷不乐,故应时时思惟欲爱之过患,思惟佛法僧之功德,以法喜取代忧愁。
3. 饥渴第三军:应调伏饮食。
4. 渴爱为第四:贪求生活之资具。
‧此四种属贪烦恼。
5. 睡眠第五军:应调和睡眠。
6. 怖畏为第六:由于过去造诸罪业,虽如法忏悔,心中仍存怖畏,因此而障道。
7. 疑悔第七军:怀疑师长之功德、怀疑法的力量、怀疑自己的力量(疑师、疑法、疑自)。后悔该做而未做,不该做而做。
8. 瞋恚为第八:修行人以自己内心之标准衡量别人,而内心瞋恚。
9. 利养虚称九:稍有修行之人,由于我执而不能克服利养虚名。
10. 自高慢人十:「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不接受他人之劝诫。
‧ 如是等众军(敌人),破坏出家人修行,我(龙树菩萨)以禅定智慧之力量,破除内心诸烦恼,先从持戒下手,深信因果,思惟破戒之过患,思惟持戒之功德,勉强身口二业不造诸恶。重复安住于皈依境(例如佛号),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不断重复安住,日久内心有一依止处,每当烦恼活动时,即可现出根本法宝(佛号),因而调伏烦恼,此即为禅定。此禅定虽仍为有相境界,但己能调伏烦恼。最后以般若波罗蜜之智慧,觅心了不可得,烦恼皆假因缘而有,藉过去之熏习而生,其本性为毕竟空、无我、无我所,了解内心本来无一物之无相之境界,此刻便能断惑证真,转凡成圣。
‧ 以此禅定智慧之力量,成就佛道,引导度脱一切人。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