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楞严经十卷(十八)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5日
来源: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净界法师:楞严经十卷(十八)

 

  戊二、别示七趣

  这地方讲到七趣的差别因果

  (分七:己一、示地狱趣。己二、示饿鬼趣。己三、示畜生趣。己四、示人趣。

  己五、示仙趣,己六、示天趣。己七、示修罗趣)

  己一、示地狱趣(分三:庚一、总标。庚二、别释。庚三、总结)

  庚一、总标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这地方的“此等”看前后文的经文来看,古德注解的说法是说:特别指的是地狱的果报,叫「此等」,持等地狱的果报,包括有间地狱、无间地狱。

  390这地狱是怎麽来的呢?众生在因地当中,依止自己的身口业所招感的。他怎麽造业,怎麽招感呢?在因地「造十习因」。

  本经把众生的烦恼习气列十种,《唯识》是分成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

  蕅益大师说:其实它这十种烦恼,就是把《唯识学》六根本、二十随烦恼全部把它合起来,有十种根本烦恼。

  「受六交报」,“六”指的是六根。它的意思就是说,众生是怎麽造业呢?依止六根造业,烦恼去推动六根。他造业的时候,它一定会有一根为主,其它的根当辅助,受果报的时候也是这样,它有一根来受痛苦特别重,其它根兼代的受报。因为你因地的时候,有一个根特别强,其它当助伴,受果报也是这样,会有其中一根特别重,其馀的受报。

  这以下等于会把我们众生是根据什麽烦恼来造业,会有各种果报出现,等一下就要详细的说明。

  蕅益大师说:简单的讲,都是自作自受。我们自己捏造一个烦恼出来,然后去造业,自己把地狱的果报显现出来,自己去造作,自己去变现,自己去感受,是这个意思。

  你说为什麽学佛要你自己去学呢?你说:我受戒,为什麽我自己要去发心?明明是缘境发心,你一定要自己发起来。因为没有人可以帮你改变,你自己要誓断一切恶,你自己要誓修一切善,你自己要誓度一切众生,是你自己要做的。

  所以你看你造业,也是发自于你内心,学佛也是要发自你内心,关键就是你要加强你的觉悟,你才能够发自内心想要改变你自己。

  淨业学园109讲次  讲义23 7面

  戊二、别示七趣

  古德说:开悟的《愣严》,成佛的《法华经》。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本经在大乘的修学当中的定位就是引导你开悟。所谓的开悟,简单的讲,就是引导我们去了解这整个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到底它是从什麽地方而来。佛法认为生命的重点是它的根源,因为你不能掌握它的根源,你就不能去改造生命。「你从什麽地方来?」如果我们连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从什麽地方而来,我们都不知道,那我们怎麽去改变自己呢?

  本经当中的开悟,它的一个方向的思考,简单的讲就是「正念真如」。“真如”这个字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真实的,不变化的东西。在本经当中所谓的「真如」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我们无始劫来在心性当中一念的妄动,我们可以说是背离了真如本性,心外求法,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然后创造了我法二执,才会有现在生死轮迴的果报。

  所以在本经当中你会发觉,佛陀在开示因缘的时候,他会不断的告诉我们「把心带回家」。《愣严经》的思考,他一旦入了《首愣严王三昧》的时后,它不管遇到什麽人事的因缘,它就把心安住在一念的心性,从一念心性来观察整个人生。所以它刚开始第一件事情,安住现前一念心性,我空法空相应的一个明了清淨的心性,先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然后再做一个空假中的调整。

  其实本经我认为它不完全只是开悟,它有一种修正烦恼的效果。当我们从身心世界观进去心性以后,所谓的「正念真如」以后,那这时候要起观,空假中三观。「空观」是照了心性不变之体,我们观察一切诸法的因缘,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当我们入空观的时候是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生命本来没有这个身心世界。「假观」这是重点,这一大科是讲假观;当我们念头一动的时候,那就有很多的假名、假相、假用。前一科讲到「情想」的时候,本经是把假观分二部份:一、随顺情想的妄想,这是一个开启众苦之门的观;第二、随顺智慧观照这一部份的假,这是开启了整个安乐功德之门。「假观」就好像一个开关,你这个开关一打开机器就启动,你开启的是一种痛苦的开关,就启动了惑业苦,你开启的是一种安乐的开关,它所启动的--般若、解脱、法身,所以这个「假观」是重点。当然我们过去习惯性的是心随妄转,我们开启的是痛苦的开关,所以我们在心性的十法界之门当中,我们启动了六凡法界之门,其实我们另外一个门,我们一直没有打开,但那个门是存在的。

  所以这地方就是说,我们现在的重点,是我们怎麽去把心中的情感降低,把心中智慧理智的这一部分增加,这时候你就开始启发诸佛的功德之门,也就是我们改造我们的生命,你要先改造你对生命的心态,心态要改变。

  我们这一科,今天的主题来看,我觉得佛陀他的方法是…怎麽改变心态?他从二方面来改变,第一个他要你先了解这个果报的痛苦,你要怖畏当来的果报。你看它每一个烦恼都有一个结果,菩萨看到这结果的时候要生大怖畏想。我们要改造烦恼,如果对这烦恼所带来的后果一点都不怕,你很难改变。所以你看本经,我们马上要开展的整个「十习因,六交报」,就是你要先怖畏当来的果报,怖畏果报。

  第二、由因地产生出离之想,你对烦恼跟罪业产生厌离心,我从今以后不再起贪瞋痴,你要这种厌离的想,然后你再生起空观的对治,观察你内心本来就没有这个烦恼,那个时候才有力量。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平常经常修空观、修不淨观、修无常观,但是因为我们对烦恼的结果没有产生怖畏,所以我们没有力道,那个觉心不够。

  所以在修假观当中,我们先观察痛苦的结果,然后再找寻痛苦之因,先对结果产生怖畏,再对因地产生厌离,那你怖畏心、厌离心成就以后,你就容易修行上路。

  我们看佛陀怎麽引导我们对烦恼跟罪业,乃至于整个痛苦果报产生怖畏心、厌离心。

  「别示七趣」

  个别解释七趣差别的因果。我看这一段经文,佛陀的意思他是重视果报,他果报的比例相当的高,因地讲的不多,把七趣的果报显现出来。这当中有七科,示地狱趣、示饿鬼趣、示畜生趣、示人趣、示天趣乃至于示修罗趣。在第一科显示地狱的趣;“趣”包括业因也包括果报,不过偏重果报。

  (分三:庚一、总标。庚二、别释。庚三、总结)

  庚一、总标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此等”指的是地狱的果报,都是我们因地身口意的造作,就是自作自受。这当中的因地有「十习因」,十种烦恼的恶因,因为十习因而受到六根的果报。

  庚二、别释        别释地狱果报的因跟果。

  (分二:辛一、明十因。辛二、明六报)

  辛一、明十因     成就地狱有十种的因缘。

  云何十因?

  什麽是成就地狱的十种恶因呢?

  婬习

  总标    阿难!一者婬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勐火光

  于中发动。

  一者婬习交接。这一段蕅益大师的分科是把它分成“惑业苦”。

  它的烦恼相:烦恼相是淫跟习;“淫”指的是婬慾的现行,“习”就是我们过去生不断的造婬慾的行为所留下的种子,当然种子去跟环境接触就产生了现行。就是婬慾的现行跟婬慾的种子交互作用,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彼此辗转增盛,名之为「交」。这种交互作用的结果就产生了“接”,“接”是指烦恼的相貌。所以我们就会有一个要去跟男女的身体接触的慾望,这就是“惑”烦恼相。由过去的种子生起现行,交互作用,而产生男女色身接触的一种慾望,这叫淫习交接。

  造业之相:发于相磨,研磨不休

  烦恼我们有可能对治也可能放纵,假设我们採取放纵,就从一念心的烦恼变成身口意的造作,就引发男女色身的互相磨触,而这磨触它不是一次,他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互相磨触而不休息。我们的造业是一直造作下去的,它是没有惭愧心,而一直造作下去。

  果报:如是故有大勐火光于中发动。

  由于这个想要去接触男女色身的慾望产生行动以后,内心当中就会预先的看到一种大勐的火光在我们的心中发动起来。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地方的果报,不是我们《唯识学》所说的「异熟果」,不是那个。是你在造业的当下,你内心当中已经有一种从烦恼火到业力火到果报火,是预先的心中的功能而已,还是一种种子的功能。这是约着今生的造作,而今生在内心当中所累积的一种地狱的功能,心中的果报火出现。

  这地方是把依止淫欲所带动的惑业苦,这以下把来生的结果发明出来。

  别明    如人以手自相摩触,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佛陀先讲出一个譬如,说:为什麽男女身体的接触,怎麽就产生火呢?

  比方你用二隻手,左右的互相磨触,时间久了以后,你就会产生温暖的相状,这温暖的相状正是一种火的前兆。

  合法:二习相然

  “二习”指的是二种烦恼,一个是烦恼的现行,一个是烦恼的种子。现行跟烦恼这二个互相的作用,就像火互相燃烧一样,我燃烧你,你燃烧我,彼此互相的增上。所以到了来生(以下的果报是讲正式的异熟果,来生的铁床,铜柱诸事。)

  我们一个人经常造邪婬的罪业,他的果报是铜柱地狱。圆瑛老和尚说:这铁床铜柱是同一个地狱裡面的二个工具。说我们一个人造邪婬重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是投生在铜柱,铜柱就像须弥山一样的大,非常炎热的铜柱的山顶,山的下面有一个铁床,铁床的下面有热火在燃烧。他到铜柱的上面以后,看到了这个山下的铁床,有端正男女身相,他就动起了爱取的烦恼,他就往山下跑,跑到铁床的时候,他就被大火所烧,这个就是铁床铜柱诸事。

  铁床铜柱的来源,是来自于他前身的烦恼造罪业,所累积的痛苦的果报。假设他在临终之前没有忏悔,他来生就出现了铁床铜柱这种痛苦诸事。

  到这个地方是把惑业苦加以说明,这以下佛陀对我们的劝勉。

  劝诫    391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一切十方如来他深深的了知因果的道理,他以智慧眼来观察男女的行淫就像欲火,婬慾会产生烦恼火,乃至于产生罪业之火,最后产生果报之火,「积婬成火」,婬慾是带动火,它的本质是火。

  所以菩萨见到“欲”,这个“欲”值得我们注意,菩萨是不会造邪婬的,他这个地方是种邪婬的念头。身为一个菩萨,在心中发现这个婬欲的念头在活动的时候,他要怎麽转想呢?就像一个人走路要避开火坑,你掉到火裡面去,你就被火所烧,菩萨对婬欲的念头是生厌离想,把它当火一样的厌离。

  在整个地狱的十种烦恼因当中,婬欲是列为第一个,有二个理由:一、它是生死的根本,二、是万恶之首。所以把它列作第一个。

  贪习

  其实婬欲也是贪,因为淫欲的势力特别强大,所以把它单独的标出来。“贪”是对三界的果报产生染着,因为染着产生痛苦,「染着为性,痛苦为业」。“贪”当中其实它所贪着的当然很多,除了男女的色身以外,都是属于贪所收摄。这个地方从经文上看,它所偏重的是贪求财物跟贪求名声这二部份。

  总标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

  冻冽。

  贪烦恼活动相貌:贪习交计,“贪”是现行,“习”是种子;现行跟种子互相的作用而产生一种“计”;“计”筹划、计算,整天就想着怎麽去赚钱,怎麽去增加自己的地位,叫做「计」。

  造业情况:发于相吸,吸揽不止

  由筹划计算就会产生一种相吸,比方我们去做生意,我们总是希望把对方的钱吸过来,来增加自己的钱,彼此都有这样的想法,叫相吸,我把你的钱吸过来,你也把我的钱吸过来;我把你的荣耀吸过来,你也想把我的荣耀吸过去,彼此都有一种想法,把对方的财富,乃至于对方的荣耀吸过来的这种心情、造作,乃至于彼此吸揽不止,对这样的一种行动,是多多益善,不会满足的。

  这是他的造业情况,当然如果我们开始对治了,那这惑业苦的力量就被破坏掉。他的地狱是从烦恼、造罪到结果,这个过程都没有起惭愧心,都没有对治,所以它的势力特别大。

  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

  因为地就是吸别人的东西,吸久了以后,你内心当中就积极很多很坚定寒气,到最后就变成冰块,最后就会产一种使令我们的色身冻冽的果报。

  这地方也是约内心安立的。菩萨会事先的预知心中的冰块,因为在贪求财富、贪求名声的时候已经结冰了。这是约着现世的惑业苦来说。

  别明    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

  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来世的「异熟果」:比方说,一个人把嘴巴打开来去吸收外在的冷空气,吸久了以后,你身体就有寒冷的感觉,比喻我们吸收别人的财物,事实上是把寒气一直再吸,每起一次贪念,就好像在吸收一点寒气,寒气累积久了成冰块。

  冰块是怎麽样?二习相陵

  种子跟现行二种烦恼,互相的凌夺,互相的作用,你来世就会有吒吒、波波、罗罗。这是一种寒冰,寒冰地狱,三种寒冰地狱:吒吒、波波、罗罗,都是从地狱所受的寒冻之苦所发出的音声,来安立它的名称。吒吒是最轻微的,波波中等的,罗罗是最严重;寒冷的相貌出现的时候,发出这种痛苦的音声就是吒吒、波波、罗罗。

  「青赤白莲」是约着地狱的罪人,他痛苦色身的相状来安立的。说是到寒冰地狱的时候,有一种叫青赤白三种莲华,青莲华地狱、赤莲花地狱、白莲华地狱,“莲华”指的是这个人身体被冻伤以后,皮肤裂开来,就像莲华开敷的情况,叫做莲华。莲华有三种:一、青,比较轻微的的色身被冻成了青瘀,叫青莲华,变成青瘀色;赤莲华就是它变成红肿;白莲华就是它整个身体,整个血液已经完全停止了,变成苍白相状,就是白莲华。

  「青、赤、白」三种颜色,正是形容寒冰地狱的众生,他色身的形状。这六种寒冰地狱等于是八寒地狱的前面六种,举出来这六种。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通达因果的佛陀,他对于我们内心去贪求财物,就好像你把寒冰的水贪过来,你不断的起贪念,你就不断的在累积冰寒的冰块,贪爱的冰水。菩萨对于心中生起贪念,就像远离瘴海,大海有当中有瘴气,瘴气你吸到身体裡面去就会产生疟疾、会死亡,就像瘴海一样。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佛陀在发明地狱的时候,他是偏重果报。每一个烦恼都有它相应的果报,而这个果报是怎麽来呢?就是你在起烦恼的时候已经累积的。

  你说:来生的地狱怎麽有呢?是我们念念之间起烦恼的时候,念念的成就,虽然是来生才出现,但是在当下其实就累积了。

  所以我们从果报当中的怖畏而进而对烦恼的一个厌离,你对烦恼有厌离心,那修行就容易了。看看你用不淨观、无常观、空观来对治,你就有强大的力量,所以先预知当来的恶果。这是佛陀对我们的劝诫。

  慢习

  “慢”的相貌是「恃己于他,高举为性,生苦为业」。我们仗势自己的某一种功德,把自己的身心世界高举,本来你没那麽高,就把自己高举。

  总标    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

  为水。

  “慢”它的特色也是一种水,不过它这个水跟贪的水不太一样,前面那个水是寒冰之水,这个水是污秽的水。

  「慢习交陵」高慢的现行跟种子,彼此交互的作用,而产生一个“陵”;“陵”就是解释烦恼的相貌,就是超越。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超越别人,我们总是觉得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自己,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抬高,因为这样一种超越的心态,就造业了,「发于相恃,驰流不息」。

  为什麽会去高慢呢?因为心中有所自恃。可能是自己财富很多,或者自己是很尊贵的出身,或者具足多闻的智慧等等,有所自恃。有所仗势的时候,自恃就会变成一个山,我慢高山,就在平等的心中产生一个高山,高山当中又有慢的水往下流。当然山中的水就奔驰,速度非常的快。水从上往下流,就比喻我们在造业,由仗势的高山,而产生一种躁动不安奔驰的水流,这是它的造业相状。

  苦果: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

  高山当中有水奔驰下来,腾跃放逸种种奔驰的波浪,在心中就把这波浪产生一种水,当然这个水是污秽的水,是种毒害的水,这时候在心中已经是预先的出现。

  别明    如人口舌自相緜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

  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来生的果报:高慢怎麽就有水呢?比方一个人,他的舌头自己去顶住自己的上颚。高慢的人他心就是高举,就像一个人舌头一高举以后,顶住上颚就把水创造出来,这比喻我们今生不断生起高举的烦恼跟业力,来生就会「二习相鼓」,烦恼的现行跟种子互相的鼓动,死了以后就会有血河地狱。

  血河地狱是怎麽回事呢?地狱的二边是高山,你人一走进去以后,二个高山突然间相合,就把这个人的色身夹成血肉模煳的血水,血水多了以后血流成河。比喻说,很多人在那个地方万死万生,被二山所夹所造成的血河。

  灰河地狱是指罪人,他投生在很高温的沸腾的灰黑之水,水是灰黑色的,罪人到了沸腾灰黑之水以后,脓血流出,痛苦乱撞,这就是平常念念起高慢心,就把沸腾的灰水给成就了。热沙、毒海,圆瑛老和尚说:这二个是合起来,就是黑沙地狱。在热毒的海当中,罪人投生到又热又毒的海当中非常痛苦。非常痛苦怎麽办呢?他就往岸边游,游到岸边的时候他以为可以休息了,其实岸边的沙是烧红的热沙,所以他到岸边的时候也是烧得皮破彻骨,这是热沙毒海地狱,叫做黑沙地狱。

  融铜灌吞诸事。乃至于用高温熔化的铜汁来灌他的口,有这样子痛苦的事情出现,这个都是在因地起高慢心,而没有如法的忏悔对治,念念的累积所造成的「异熟果」。

  劝诫    392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十方一切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观察我慢之心,就像饮痴水;痴水是古代印度一种毒水,你喝下去以后,突然间就变成愚痴失去理智,叫痴水。

  比喻我们生起高慢心以后,我们就忘失自己的定位,也见不到自己的过失。菩萨见到心中生起高慢,赶快生怖畏想、厌离想,就像远离沉溺在一个非常炎热,充满毒害的大海当中一样,要赶快出离。

  高慢心在《唯识学》上说:人生起高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见己过。我们一个人起高慢心以后,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过失。

  我讲一个历史的故事,大家体会、体会。故事讲到淮南王的叛乱,这是汉文帝时代的一个最大的诸侯王的叛乱。

  淮南王跟汉文帝这二个人都是汉高祖的儿子,汉文帝是排行第四,皇四子,淮南王刘长是排行第八,皇八子。汉文帝这个人的个性在史记上的记载,俭朴克己,崇尚无为。

  平常生活很节俭,汉文帝这个人他的衣服穿旧了他也捨不得丢掉,吃东西很简单,而且他对于用兵打仗非常谨慎,他崇尚老庄的思想「无为」。匈奴来侵犯他的时候,在文景的时代都是安抚的,顶多把匈奴赶出去,赶出去就不再追杀,所以他的思想行为是属于俭朴克己,崇尚无为,他的个性是这样。

  淮南王刘长是皇八子,他当时已经被封为淮南王,他的性格是相反,骄奢高慢,甚至于带一点跋扈。他的高慢心有二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因为淮南王刘长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牵涉到一个判桉的罪,被冤枉就死在狱中,所以淮南王从小是被吕后带大的。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往生以后,实际掌权的是吕后,所以他在吕后的庇护之下产生一种跋扈的心情。第二点,吕后为了掌握吕氏家族的权势,在汉高祖刘邦往生以后,大肆的杀汉高祖的儿子,杀到最后到汉文帝的时候,汉高祖的儿子全部被杀光,剩下二个,皇四子汉文帝跟皇八子刘长。所以汉文帝剩下唯一的兄弟就是淮南王,所以就对他也比较包容。所以他过去有吕后的依靠,现前又有汉文帝的依靠,所以就变得比较高举。

  跋扈到怎麽情况?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汉文帝时代,淮南王刘长曾经因为个人,某一种个人的恩怨,扑杀大臣。这大臣是谁呢?辟阳侯审食其。

  审食其吕后在位的时候曾经做过宰相,就算汉文帝的时候也是一个大臣。他过去因为有个人的恩怨,他触恼过淮南王,淮南王他没有正式的经过刑部的判罪,就直接去找辟阳侯,辟阳侯看到淮南王,就赶快出来迎接,而淮南王就在大门当中,拿出他预先准备的铁鎚,一槌就把辟阳侯打在地上,然后一刀上去,就把辟阳侯给杀死了。

  当然这件事就很严重,扑杀大臣,大臣们议论纷纷。淮南王他杀了辟阳侯以后,他当时是肉袒请罪,把衣服脱掉跑到汉文帝那个地方请罪。但是他请罪,从史记上看他是没有惭愧心,他述说辟阳侯的过失,说:这个人该杀。汉文帝是爱护这个弟弟,对他包容不予处理,不予处理以后就更增加刘长的高慢心。

  后来发展到他做出三种的重大过失:一、他自订法律,在淮南国他不用汉朝的法律,自己就用自己的法律。二、戒严清道,淮南王刘长他一出巡的时候,道路上全部要清道,所有的人都要离开,这是皇上才可以,诸侯王是没有这种待遇的。三、出言不逊,他不管私底下的言词,不管上奏汉文帝的奏摺,对他的皇上经常有不礼貌的言词。但汉文帝都没有对他採取惩罚的情况,所以在这三种过失的情况之下,后来发生了叛乱,勾结匈奴的叛乱,最后被汉文帝的中央军队给消灭了。消灭以后就把淮南王抓起来,抓起来以后,汉文帝还是疼惜这个弟弟,并没有杀他,就把他编到巴蜀(四川偏远的地方)去,把他长期的监管。

  淮南王在往巴蜀的过程当中,他这时候真实的起惭愧心。在史记上讲出一个很有名的话:「我以骄扈,不见自过落时。」他说:我身为淮南王本来的生活就很美满,但是因为高举的关係,我竟然见不到我的过失。后来就绝食而亡,就不再吃饭,觉得没有脸再活在这个世间,自杀而亡。

  所以我们看一个人高举以后,他就看不清楚整个因缘法的差别。因为君臣之道,他跟他虽然是兄弟之间,但是毕竟是君臣的名份。所以忘失应有的定位,而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样一个人饮愚痴之水一样,再也见不到自己的过失,过失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就会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种种痛苦的事情出现。这地方讲到「慢」。

  瞋习

  瞋习是对苦苦聚憎恚为性,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瞋恚是对于痛苦的,不如意的事情产生瞋恚,而产生一种躁动的恶行来当做一个业,一个造作的业。

  淨业学园110讲次  讲义23 8面

  我们讲到成就地狱的十种烦恼之因,现在讲第四个“瞋”,因为瞋所带动的惑业苦。

  总标    四者瞋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ㄓㄨ)气为金,如

  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鎗锯。

  瞋烦恼的相貌:为什麽会起瞋呢?主要是瞋习的互相作用;“瞋”指现行,“习”是种子。交互作用产生一个「冲」;“冲”是一种对立跟冲突。对立冲突正是对立的相貌,依止瞋的相貌就发动了业力,产生了一个忤逆,你障碍我,我也障碍你,彼此互相的障碍对方。彼此忤逆相续不停止,就产生什麽样的相貌呢?

  心热发火,铸气为金

  瞋本身就是火,但瞋生起的时候会带动气,我们讲生气、生气嘛!所以火跟气的和合,就成就一个“金”,一个金属出来了,火又有气,二个和合产生金。这是他造业的时候,已经累积成一个金。

  在今生的内心当中就有什麽样的过失出现呢?

  刀山,集聚众刀以为山,很多刀的集合就变成一座山,或者铁橛,“橛”就是铁棍,有很多的铁棍来伤害我们色身;或者剑树,竖剑成树,很多的剑竖在那个地方就变成树;或者剑轮,团剑成轮,剑轮压过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就受很多、很多的伤害;或者斧钺,就是斧头,小的叫斧,大的叫钺,它是可以砍伤我们的身体;鎗,这个鎗是用刺的;锯,就是锯子,用锯的。

  这种能够去伤害我们身体的金属,都是在因地的时候因为心热发火,火当中又带有气,就把这伤害色身的金属给创造出来。

  这地方是讲今生的惑业苦。

  别明    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刺、槌击

  诸事。

  来生的果报:就像是一个人他心中有很多的怨恨,他就会产生瞋恨跟气这二个冲动起来。我们过去生有瞋的种子跟现行互相的冲击亦复如是,就会产生宫割;“宫割”就是断除男根;斩斫就是斩首,把头砍掉;锉刺就是把身体切断;槌击“槌”就是用皮鞭来鞭打罪人的背部,“击”用铁杖来拍打他的臀部,种种地狱的果报,在来生出现。

  劝诫    393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

  佛陀劝诫:十方诸佛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对待这个瞋恚,就像锐利的刀剑,可以说是伤人伤己。菩萨见到心中有瞋起,就像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躲开诛戮(杀戮)。

  你看我们一个人在这个国家住,看到要发生战争要赶快跑,因为战争一发生,没有一个倖免,二败俱伤。瞋恚也是这样,我们发动瞋恚就像刀剑,先伤害自己然后再伤害别人。

  我记得我过去参加忏公师父的斋戒会,老人家有一次有关瞋恚的开示。他说:同学们!我们刚开始修行,在解行上好好的用功,多拜佛、忏悔,慢慢慢慢有一点基础了以后,要紧的是要修忍辱波罗蜜,就是对治这个“瞋”。他老人家讲出一个偈诵说:「有容得乃大,有忍事乃济。」

  他说:你要成就大功德,你肯定要容忍。因为你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不可能很顺利,世间上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比例是比较高,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的事情不多。所以你要成就一个大功德,除了你本身的用功以外,容忍这些非理的伤害,这件事很重要。

  我研究《唯识学》这个“瞋”是这样,菩萨道的瞋,他所对治的是合理的瞋恚,不是不合理的。比方说,有一种人是你也没对他麽样,他就是喜欢发脾气,当然这也是瞋,不过菩萨当然不会起这种情况。它这个瞋是怎麽样?我明明没有做错,而且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合理的,但是还是受到别人的伤害,就是理直气壮的瞋,他对治的是这个。

  菩萨道的意思就是你要「理直」,但是「气」不能壮,就是你明明没有错,但是在因缘当中却产生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出来,他是针对这个来对治瞋。就是你明明站在理智上,你还是不能起瞋。因为你瞋你划不来,自己在心中产生火气,火跟气结合产生金,结果这个刀伤害自己,因为瞋是你自己在心中燃烧自己。

  我们看菩萨戒,诸位你看看《瑜伽菩萨戒》或《梵网经菩萨戒》也好,菩萨有二种烦恼治得很重:第一个“瞋”,第二个“慢”。

  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瞋心破坏功德,瞋是心中火,燃烧功德林。你好不容易在佛堂中很辛苦的用功,积集波罗蜜的戒定慧的功德,发脾气整个烧掉了,划不来!“慢”是障碍你的进步,我慢山高你就没办法增上了。

  在我们中国文化裡面,它讲「谦卑」处下哲学,他认为一个人处下是最安稳的,而且能量最强,你看那个水在高处,它是流动的不安稳性。

  在美国有一个物理学诺贝尔奖的,他是研究怎麽去累积电子跟中子的能量,他要做一个接收器,但他不知道放哪裡。后来他有一次去酒吧喝酒,他看到喝醉的人,因为喝醉的人他没有神识,所以他只好顺着地球的磁场在走,他没有意志力去控制他的身体,所以他完全在没有神识的状态,它完全顺从宇宙间的轨则在转。结果他发觉喝醉的人都是往下面走,很自然往下面走,他不会往上面走。后来他知道所有的能量会往下的趋势,他得到这个启示以后,他就在容器当中,在最低点的地方,把能量接收器放在那个地方,果然所有能量都被它吸收去了,他这个观念得到诺贝尔物理奖。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在走,所以你看我们中国文化「处下哲学」就是这个意思,不能居在高位,心要“谦”,你就会不断的成就你的能量,你在高处是发散你的能量。

  诸位你看看菩萨道,重罪也好,轻罪也好,它对于瞋跟慢的对治,是比较重的。

  诈习

  以种种欺诈的手段来骗取他人的财物,欺诈手段骗术,来骗取他人财物,叫诈。

  总标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

  因为彼此互相的以诈术来欺骗而产生一种引诱,以欺骗的手段来引诱对方,“引诱”就是“诈”的相貌。

  它的造业,「发于相调,引起不住」,用引诱欺骗来愚弄对方,调弄对方。欺骗的心在心中不会停止,不断的相续的造作,最后的结果,「如是故有绳木绞校。」“绳跟绞”是一组的,“木头跟校”是一组。说你到最后被绳子綑绑住了不得自在,或者是用木板,把我们自己框住了,我们不能自由活动了。因为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把别人慢慢慢慢的骗到一个我们要的地方去,这就等于是把自己框住,把自己绑住一样。所以在结果上,我们就会被绳子綑绑,被木板之所校框,而不得自在。

  这地方是约着我们今生内心的相貌来说的,来世的果报看下一段…

  别明    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

  欺骗这件事情就好像你把田放了很多很多的水,白天晚上不断的泡在水中,草木得到水的滋润自然生长。就比喻我们在欺骗别人的时候也是一样,别人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欺骗;「二习相延」,种子跟现行二个一次又一次的造作没有停止,所以来生就会有什麽结果呢?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

  “杻”手铐,铐住手的叫杻;铐住脚的叫“械”;“枷锁”是铐住脖子的;“鞭”皮鞭;“杖”木杖;“檛”马鞭,它的材质比皮鞭还硬,但是比较短,或者棍棒,种种伤害的刑具出现。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394十方诸佛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观察我们内心当中这种奸诈虚伪的烦恼,就像谗贼;以谄媚的言词来夺取别人的财物,就像盗贼一样,叫谗贼。菩萨见到心中生起欺诈之心,就好像害怕豺狼,因为躲在暗处伤人,最后还是伤到自己。

  这种欺诈从一个出家众来说,有五种欺诈的邪命:一、诈现异相,你出现很多特殊的异相,比方说,你不吃五穀只喝开水,或者卧刺投炭,做无益的苦行,来表现出你内心的功德。其实你不吃五穀跟修行没有什麽关係,这样子会对信施产生误导,以欺诈的骗术来误导对方,诈现异相。二、自说功德,自己宣说自己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于智慧种种过人之处,依此来误导信徒产生供养。三、占相吉凶,述说种种吉凶祸福之事,以求对方的恭敬供养。四、高声现威,大声的说话,使令别人产生敬畏。五、说所得利,宣说自己曾经得到什麽样的利养,也希望别人能够比照办理。这都是有误导信徒,使令供养的欺诈情况,叫五种邪命。

  诳习

  “诳”是以不实的言词来欺诳他人,以方便造作种种的事情,这跟诈不太一样。

  总标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姦,如是故有尘土

  屎尿,秽污不淨。

  诈跟诳都是欺骗,只是前面的“诈”是一个引诱,引诱对方去做某一件事情。比方说我引诱他来供养我,这也是一种诈。但“诳”却不是,诳是隐瞒事情,使令他人不知。“诳”在《百法》裡面的意思,说这个人应该是有过失,他为了要覆藏过失,所以他先说某一件事情来隐瞒真相,使令对方不知道。诳是隐瞒,诈是引诱。

  这地方的烦恼相是欺瞒,他的造业是「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姦」。造业就是一种“诬罔”,叙说不真实的言词,有说没有,没有说有,如此的诬罔相续不止,就以这种纷飞躁动之心,来方便隐瞒他做种种作姦犯科之事,这是他所造业。欺瞒主要的重点他会作姦犯科。

  苦果: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淨。

  因为他隐瞒了真相来方便他作姦犯科,所以他的结果就是很多的灰尘土壤,还有屎尿种重污秽不淨的物体生起。

  这些东西都是在一个比较幽暗的地方,比较隐藏的地方才会有的。

  别明    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

  诸事。

  来生的结果:就像飞尘随风而起,彼此看不到对方。也就是说,我们经过隐瞒,就使令别人不知道我们心中到底有什麽样的想法,有什麽样的目地,就像飞尘在空中一直的飘,我们看不到别人,别人也看不到我一样。

  合法:种子现行互相的辗转增胜,就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没溺跟漂沦这二个是同一个地狱,叫沸屎地狱,一个沸腾很污秽的屎尿地狱,罪人在这个地方,比较严重的就沉在裡面,比较轻微的漂浮在上面。腾掷、飞坠是同一个地狱,类似黑沙地狱,风吹黑沙,罪人在炎热的黑沙当中,随风上下的飘盪,这就是所谓的腾掷、飞坠。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395十方一切如来以智慧眼,来观察欺诳的过失,就像劫杀,就像盗贼劫财害命一样的可怕。菩萨见到心中生起欺诳之心,就像踩到毒蛇一样,毒蛇是躲在暗中,你踩到牠以后就毒害我们的法身慧命。

  圆瑛老法师在这个地方,他讲出一个很好的说明,他说:诈跟诳的不同地方,“诈”是别人不知道,你用欺骗的手段来去引诱对方;“诳”是你做了一件错事,别人已经略有所知,你用欺瞒的方式来欺骗对方,他已经略有所知了,你用欺瞒的方式来隐瞒。

  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其实诈跟诳的相同点都是谄曲,谄媚邪曲,心不正直。所以他的结果就是不堪任师友真正的教诲,我们因为诈跟诳就很难如法的去忏悔,就很难改过,就会隐瞒过失,就很难修正自己。就好像豺狼毒蛇,牠们二个都躲在暗处,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但牠随时出来,就把我们给伤害了。所以诈跟诳就是躲在暗处豺狼,躲在暗处的毒蛇一样,是这个意思,表面上没事,但事实上是有危机在裡面的

  怨(ㄩㄢ)习

  总标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车槛,瓮盛

  囊扑。

  “怨(ㄩㄢ)”衔恨的意思,我恨你,你也恨我,彼此间互相衔恨。「发于衔恨」心中怀有怨恨之心有所不满,因为有埋怨跟不满在果报上就有飞石,不满就会躁动,就有空中很多纷飞的石头飞过来;或者是有投礰,空中有很多、很多投掷的小砂石;或者是匣贮,“匣贮”是木头做的一个密闭的箱子,我们被关在箱子裡面;车槛,是一个很禁闭的车子裡面;瓮盛,“瓮”大缸,被关在缸子裡面没办法出来;或者囊扑,“囊”大袋子,被绑在大袋子裡面。因为瞋心是表现出来,怨恨它是隐藏在心裡,所以它跟瞋还不太一样。

  别明    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

  诸事。

  “怨”心中有所怨恨,暗中的毒害之人,积集很多很坚定的恶念。合法的意思就是说,因为种子跟互相的吞噉,所以招感来生有石头去投掷罪人;或者是擒捉,被捉到大缸或布袋裡面;或者击射,以木棒跟石头来射击罪人;或者抛撮(ㄘㄨㄛ),在空中被抛扑而令死等等。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396十方诸佛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看怨恨之家,好像违害鬼,暗中害人之鬼。菩萨见到心中有所埋怨,就像去饮剧毒的酒一样,表面上是酒,其实裡面是有毒药的,就是鸩酒。

  “瞋”是比较明显,你看有些人他遇到不如意事,他发发脾气过了就算了;但是“怨”不同,怨(ㄩㄢ)是累积,累积很多、很多的瞋,然后就变成怨(ㄩㄢ),怨恨的怨。

  我看雷久南博士讲一个观念很有道理,他说你一个人得癌症,就是心中有所不满、有所怨恨,你对人事有所怨恨,但是你又不讲出来,累积在心中,就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到最后产生细胞的病变,最后就产生癌症。他的意思是说,你应该把负面的能量释放出来。

  有一个老和尚他说:我们早晚课就是有这个意思,你在早晚课你要唱诵,你讚佛菩萨的功德,你唱诵的过程当中,你那一念光明的心生起,你心中很多在打坐、在止观当中,一天当中很多不如意的事,在唱诵的过程当中,它自然就会释放出来。

  一个人经常不讲话不是好事,妙境长老他说,他自己修止观的经验,他说:一个人修止观为什麽容易出事?你没有早晚课大众那种唱诵,你一个人在那边修,有时候很顺,有时候不顺,不顺的过程当中你又没办法化解,就累积负面的能量。

  所以你不要看祖师的早晚课,他讚歎三宝,要唱诵出来,这时候你那些怨气,唱完了,“欸”!心情快乐!它这地方「阴毒人」就是在暗中的毒害之人,只要你让他心中有光明,把它发洩出来,当然就好了。

  蕅益大师他有他的看法,蕅益大师说:「怨恨」,你要能够做三种转想:一、随缘消旧业想,其实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它背后是有它的业力,可能我们自己有这个业力。二、当善知识想,你把它当作历练,历事练心,完全都平等,你就很难进步。三、代众生受苦。就像忏公师父说的:「把它当做学吃亏!」我明明没有做错,我明明很努力,但这个待遇对我很不公平,你不要起怨恨,你把它当做学吃亏,来增加你的德行,是不错!这是化解怨恨的三种方法,当然你早晚课的唱诵,妙境长老说这个方法也不错。

  见习

  “见”就是我们说的不正见,他有五种不正见,看经文就容易清楚…

  总标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

  「见习交明」烦恼的相状叫“明”,你有很多知见,你会想要假借语言、文字来发明你的知见,叫做「明」,来述说你的知见。五种的不正见:一、萨迦耶见,又叫身见,或者我见。我们执着在五蕴生灭的相状当中,有一个常依主宰的我,依止这个我来造业,也依止有这个我来得果报,叫萨迦耶见。二、边见,断见跟常见。三、见取见,非果计果,比方说无想天,把无想天当作涅槃,非涅槃之果,而执着为涅槃。四、戒禁取见,非因计因,比方持牛戒,持狗戒可以生天,这是非因计因。五、邪见,拨无因果,造善不会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也不会招感痛苦的果报,完全没有因果的思想。

  这五种邪见《瑜伽师地论》把它汇归成二种:一种增益的邪见,一个是减损的。增益就是它本来没有,非有计有,你把它执着有,比方说我见,五蕴的身心本来就是业力显现的假相,但是我们捏造一个自我,不是增加了嘛!减损就是说,因果本来是有的,我们认为没有,那就是减损,有计非有,这就是减损。

  因为五种邪见烦恼的因素就造业了,「发于违拒,出生相反」。他造业的相貌是互相的违背,互相的去拒绝对方的理论,我拒绝承认你的理论,你也拒绝承认我的理论,这种理论都相反,违背佛法的真理。因为这样的造业,所以在今生当中就有「王使主吏」,因为邪见的人他是不认为自己有过失的,所以他最后就有阎罗王的使者,或者是主吏,主持记录善恶的官吏,乃至于有很多的文件,证明他过失的文件出现,使令他没办法去争辩。因地有这样的过失出现,。

  别明    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鞠察

  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

  来生的果报就好像一个人走在路上,因为道路都没有遮蔽,所以彼此相见,你看到我,我也看到你,很清楚嘛!就比喻你来生的果报,有很多阎罗王的使者,还有很多证明的文件,你根本没办法逃避狡辩。所以在整个种子跟现行互相作用之下,故有「勘问」。

  397有些人问我: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阎罗王?是不是一定要经过阎罗王?

  从这个地方得到答桉,很难讲!因为有些人他造业他没有邪见,他就没有经过这个部分。这意思是说,这十种烦恼有些人是具足几种,但是有些人他是单一的,所以只要你心中有这五种邪见,你肯定要经过阎罗王这一关,因为阎罗王的辩解是邪见产生的。所以这就是为什麽有些人他往生了以后,他没有经过阎罗王,有些人经过阎罗王,那就是循业发现。

  邪见的当来果报:一、勘问,有阎罗王在言词上初步的审问,叫勘问;然后这个罪人又不认罪,邪见的人就是喜欢狡辩,编造很多的言词。他就进一步就「权诈考讯」,不认罪,阎罗王就有很多权巧方法,比方用打的,用刑具的逼迫来询问。

  这个罪人又不认罪,怎麽办呢?

  推鞠察访,“鞠”就是很深入的去审问,或者从旁边加以察访,旁敲侧击来察访;或者「披究照明」,“披究”就是用善恶童子他所记录的这些文簿来批究你前生的业力,乃至来照明你过去在造业的时候的种种心态将它照出来。你当初是用什麽心态,做了什麽事情,善恶童子都把它记下来,什麽时间、什麽地点都记下来,辞辩诸事。善恶童子不但把文字给你看,还用文辞加以解释,说明时间地点,让你根本没办法抵赖。

  这是我们在造烦恼的时候,依止五种邪见,他就会经过这个过程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徧执,如临毒壑。

  398十方一切如来以智慧眼,看到恶见,就像深坑一样,你进去就爬不出来。也就是说,你一但接触外道的思想,你就很难去改变你的想法,先入为主嘛!菩萨见到这种虚妄不实的徧执,就像堕入深坑,有很多的毒蛇,进去以后是必死无疑。

  在佛法的观念,愚痴不可怕,我们讲贪瞋痴,愚痴不可怕,邪见比愚痴还严重。愚痴是你什麽都不知道,邪见是你认为你知道,结果知道的是错误的。

  为什麽愚痴还不可怕?愚痴你还可以接触佛法,他不会排斥佛法。你看有些人他没有学佛,但是他也没有学其它的宗教,你跟他讲佛法他可以接受,但是邪见他排斥佛法,他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就糟糕!就像一个人堕入到深坑他爬不出来。

  所以《菩萨戒》它警告菩萨,刚开始儘量不要看一些外道的典籍,你一定通达实相以后,才能够拨三分之一的时间,兼看这些道家、外道的思想,可以的!那是你通达实相以后,对佛法的实相理再也不会改变了才可以。

  枉习

  “枉”以不真实的事情来嫁祸对方,他明明没有做就冤枉他说他有做。

  总标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ㄋㄧㄢ)磑(ㄞ)耕磨。

  烦恼相貌:枉习的生起,因为有过去的种子跟今生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现行,而产生一种“加”,加诸对方一种不实的罪过,他明明没这样做,以一口咬定他这样做,这就叫「加」。

  所造之业:发于诬谤,用不实的言词来毁谤陷害对方,这是「诬谤」。

  苦果: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ㄋㄧㄢ)磑耕磨。

  在内心当中有大石山,你进去以后它马上就合起来,压迫我们的色身,叫「合山」,山是左右。合石,石头是上下,有二个大石头,罪人在中间,二个大石头像磨油一样,在身上上下的研磨叫「合石」;“碾”用火热的铁轮来压罪人,破碎其身;“磑(ㄞ)”用小石头来研磨;“耕”用犁耕你的舌头,像在耕田一样,在你的舌头上耕来耕去,来破坏你的舌头;“磨”用大石头来研磨。这是我们在毁谤对方的时候,预先在心中出现的过失。

  别明    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ㄋㄚ)槌按,蹙漉衡度诸事。

  就像一个谄媚的盗贼,来逼迫冤屈良善之人,良善之人他没有做这样的错事,你一口咬定他有做事,这叫「枉」。因为种现二种的互相排挤作用就有“押”,你未来就会招感莫名其妙就有东西押在你身上;或者“捺”,在你身上左右的揉捺;“槌”上下震动;“按”有一个东西一直押着不放;“蹙漉”我们的身体被绑在一个布袋裡面,然后上面有很多的大石头押在上面,来压榨你的血,叫「蹙漉」;“衡度”我们的身体被一个铁钩吊挂起来,然后量度他的身体,这都是在地狱裡面的刑具。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佛陀看到怨谤,以怨恨的心来毁谤对方就像豺虎,用欺骗的言词来伤害对方,就像勐虎伤人一样。菩萨见到心中有这种想要去毁谤别人的心,就像霹雳,好端端的他也没做什麽事,莫名其妙被闪电所打到一样。因为你平常就是无端的加诸过失于人,所以结果就是被闪电霹雳所击,因果就是这样。

  这个“枉”往往出于恼害心、忌妒心才会有这个问题。

  讼习

  “讼”意思就是说,你自己有了过失,结果你用言词上的争辩来覆藏你的过失,说我没有做啊!用狡辩的方式来覆藏你的过失。

  总标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

  十习因这地方所说的因果是指的九情一想,或者纯情无想来说。当然如果我们起心动念,也会有这种少分的过失,但是它整个圆满的结果会出现地狱的果报,是约着九情一想跟纯情无想来说

  淨业学园111讲次  讲义240面

  讼习

  399这一科我们是讲到借破戒二法为问端,而广示七趣差别。这一段是从假观的角度来发明佛教的缘起。佛教的因缘观大小乘是不太一样的,小乘的因缘观是从业感而安立了缘起,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身口意的造作所创造出来,这是所谓的「业感缘起」。业感缘起建立了一个善恶的因果,但是它不圆满的地方就是说,业感缘起它本身的思考还是一种对立的,善恶对立、染淨对立,有我就没有你,有生死就没有涅槃,有涅槃就没有生死。所以业感缘起到最后会使令一个人,修习我空观而趋向于偏空的涅槃;业感缘起当中所带动的思考会偏重于断恶这一部份,因为他趋向偏空涅槃的时候,修习一切波罗蜜的善法,广度一切众生变成没有意义,因为你最后的结果是偏空涅槃,所以业感缘起它是一个对立的思考。

  大乘的因缘观它是建立在「现前一念心」来建立整个十法界的染淨因果。当然我们这一念心就是真妄不二的和合体,所以大乘佛法在看一切法的时候,是抱着一个比较中道的思想。我们的善念当中有恶念,恶念当中也有善念,生死当中也可以成就涅槃,涅槃当中也出现生死。这个思想能够建立,就是它能够从一念心而建立整个缘起,从这一念心建立缘起当中又有渐教跟顿教的差别。

  《唯识学》它建立缘起是从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受熏而产生种子,由这个种子而变现根身器界。从圆顿的思想,就是从一念心性,从真如缘起,真如受熏,真如它全体不变,全体随缘。

  唯识的赖耶缘起跟真如缘起,最大的差别在哪裡呢?

  阿赖耶识的因果思想,它那个时间啊,因果不同时。阿赖耶识的观念是我们今生造业来生得果报,所以在唯识当中很少提到,你这一念心造业的时候,你当下的果报就成就,《唯识学》很少提这样的观念,因为它建立种子。真如它没有所谓的种子,它是全体受熏,真如是清淨本然,但是你用善恶的业力熏它,它全体循业发现。所以真如缘起的思想它的因果是当下的,它认为你在起烦恼的时候,造罪的时候,你的地狱的果报就成就了。我们从前面的经文来看,很清楚有这种观念,它因果是同时的。所以你要掌握真如,真如的思想跟阿赖耶识是不太一样,阿赖耶识是从种子然后变现果报,真如是不可以分割的,它没有所谓的种子,它是全体受熏,全体不变,全体随缘。从清淨本然而安立的循业发现,而这样的清淨本然跟循业发现是同时存在的。

  这观念懂了以后,你看整个《愣严经》的因果你就很清楚,它是从真如缘起安立因果。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不想把过失发露出来。那怎麽办呢?用种种的言词来加以争辩,目地是来覆藏自己的过失,叫争讼。他的因果也是从当下同时来安立。

  总标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

  起惑:讼习交諠,言辞上的争辩,而且他是互相的争辩,互相争辩就是一种烦恼相貌。它主要引发的罪业就是「覆藏」,产生一种覆藏的罪业,把自己所做的过失隐藏起来,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也不想发露,这是他造的业。他所引发的苦果:如是故有鉴见照烛。

  这个果不是来生而是当下的,在一念心当中你就会有好像镜子的照了,又好像有蜡烛的照了一样,就没办法再覆藏。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麽因果同时?我们今天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我们把这个业隐藏在内心的深处,一个黑暗的地方把它遮盖起来,我们觉得自己掩饰得非常好。但是我们人他是有善有恶的,是善恶的和合体,所以我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心一旦寂静下来,我们就会感到内心不安,内心当中有一个镜子,好样有一个蜡烛在照了那过失一样,就使令我们弟子心不安。为什麽不安呢?就是罪业被照了。我们在罪业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功能会产生照了自己过失的功能,就像镜子,就像蜡烛一样照了,这一部份是没办法掩饰的。

  别明    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

  对验诸事。

  譬喻:这种照了的功能,就好像在日正当中,什麽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身体的影子根本没有地方可以隐藏,身影无藏身之处。

  合法(来世果报):二习相陈,“二习”指种子跟现行,二个法互相的陈述,所以我们到了阴间以后…一个人经常的覆藏,他来生的循业发现,这个“恶友”来跟他对验;“恶友”就是过去跟他一起造业的这些同伴,就来到阴间跟你对证;“业镜”就是它有一种善恶业力的镜子,它能够照见你过去所做的种种恶事;“火珠”这个珠子它能够显现你心中种种的想法,你心中有什麽样的想法,当时是用什麽样的心态来造作的,这个火珠它就能够显现给你看。透过恶友、业镜跟火珠这三个法,使令这个罪人他就很清楚的如实的披露过去所造的罪业,用这样来对验我们过去的事情,在阴间就会有这种果报出现。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

  履于巨海。

  佛陀对劝勉说:十方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观察我们造了罪以后的覆藏,就好像阴贼;“阴”就是躲在暗处的贼,这个贼没有消失掉,我们表面看,哦!这个贼不在了,其实他是在的,他随时会出来活动,因为他躲在暗处,随时会出来破坏我们的财宝。菩萨观察覆藏这件事情,就好像一个人头顶着高山想要过海一样,因为山越多,下沉的就越厉害。

  戒律上说:忏悔则安乐,不忏悔罪愈深。意思就是说,我们造了一个善法要把它隐藏,但是你造了罪业一定要发露出来,因为你一发露,你的罪业就能够消灭掉。

  400以上十种的恶因它的情况,蕅益大师说:其实是偏重在纯情跟九情一想,这种比较粗重的烦恼来说,才招感地狱的果报,是这个意思。

  圆瑛老法师后面有一段开示讲得非常好,圆瑛老和尚说:我们一个人,一般正常人都是有造善有造恶,我们有时候拜佛、念佛,有时候也造作一些罪业,包括前生、包括今生。这怎麽办呢?我们对已经造的罪业怎麽办?

  圆瑛老和尚提出一个观念说:修行人你要做一个很殊胜的法门就是「有因无缘」。

  你不能够去创造一个去刺激罪业的因缘,譬如你今天你有一个田地,裡面有很多的种子,但是你不去灌溉,不去浇水,不去思惟,这个种子它也不能开花结果的。

  所以圆瑛老和尚说:在淨土往生的临终正念当中,你要能够做到所谓的「有因无缘」,使令苦果不成。「惑、业、苦」我们起烦恼,造的罪业,业到苦果这个中间你要把它切断,不能让业转成果报。那这怎麽办呢?当然你要断恶念的相续。

  这个思想在『大乘起信论』也提到,它说:我们正念真如的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破和合识,断相续心。」因为你根本没办法去对治种子,烦恼有种子跟现行,种子没办法对治的,只有持《愣严咒》。所以我们是怎麽样?是对治烦恼的现行。

  我们要注意一点,烦恼的第一念是没办法对治的,凡夫没办法对治第一念。你看《菩萨戒》,第一个烦恼它不治你的罪,因为这不是你的错,这是你的等流习气;你是个生死凡夫,遇境逢缘肯定起烦恼。但是你烦恼第一念起来以后,你的观照力止观力量没有现前,第二念开始治罪。《菩萨戒》是从一个比较合理的角度来治罪,它是从第二念来治罪,烦恼的相续开始治罪。

  它这个观念就是说:我们今天只要你能够每一个恶念起来,第一念不能怪你,但是你第二念的时候,你马上转念念佛,或者用空观,或者你思惟烦恼的过失,观察烦恼是生灭的,你不随妄转,「正念真如,不随妄转」,然后把烦恼的相续破坏掉,这样子就能够达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一再的强调,临终的正念是有二种情况:一个是祖师的正念。祖师的正念是怎麽样?他完全没有烦恼,这个我们做不到!第二种是有烦恼,但是你忆念你的真如「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能够做到不随妄转,我们现在是做这一件,我们求的是凡夫的正念--「不随妄转」。祖师的正念是根本没有烦恼,这根本做不到。

  这一段圆瑛老和尚的开示是说:从有因无缘当中做到苦果不成,而成就带业往生。这观念很重要。

  这一段讲到十种烦恼,蕅益大师说:虽然烦恼有很多,但这十种已经完全收摄了,佛陀的智慧把它收归成十种的烦恼。

  辛二、明六报

  前面是讲恶因,这地方偏重在苦果。

  总标六报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401什麽叫六报呢?为什麽这些果报汇归成六种呢?

  佛陀说:我们众生在因地的时候,是根据六根接触六尘而引生六识,六尘的情识来造业,在果地上招感这个恶报,是从六根的感受来受报。

  意思是说,根尘识,它的因果又不太一样。造因的时候是由“识”来引导,就是你的名言分别、你的想像,但得果报的时候是由“根”,就是“受”。你看《唯识学》它讲:想蕴是决定你的因地,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你是怎麽想,你安立的是什麽样的名言分别;比方你今天看到佛像,你安立这佛像是功德相,你就造一个善业,你就会去礼拜、讚歎、供养等等。

  我们因地的时候是依止“想”来造业,果报的时候是根据根的“受”,感受,就是种直觉。从《唯识》的角度来说,我们造业你有选择权,你可以选择造跟不造;受果报的时候,因为它是“根”,你没有选择权。你说:我不想受!没办法,受果报只有认命,但是你造因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要造不造。

  其实我们修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受果报跟因地,修行主要是注意那个因地,因为那个“果”现前,你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没有选择权,那完全是一种感受。

  这地方是一个总标,把因跟果的造作过程说出来。第二段的别示,它有六种情况…

  见报

  “见报”意思是说,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当然是六根接触六尘产生六识,这地方是讲,眼根当中的眼识,“见”的功能来造业。也就是说,你造业当中,它的一个启动的动机是从眼睛开始,你眼睛先看到这个东西,生起贪爱、生起瞋恚,然后再造业。你因地是以眼根为主,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你的果报也是从眼根来开始受报。我们造业就像有一个开关一样,先有个开关打开了,它那个烦恼跟罪业才会整个发动出来。也就是说,当我们因地的时候,我们习惯性是从眼睛先看到东西,然后再去造罪的,未来得果报的时候,也是从眼根开始受报。

  临终见坠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

  先见勐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

  什麽是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呢?

  一者见报,它是以眼识来带动造业,以眼识为主,以其它的诸识为助伴,这样的情况就有「见业交」,见业报跟交业报。“见业报”是以眼根当中的眼识来得它的正式果报;“交业报”它虽然不是一个主导者,但是它当时是帮助眼根的眼识来造业,叫交业报,其馀的诸根、诸识,来受果报,它当时是助伴,所以得果报的时候也是助伴。

  假设我们是以眼根的眼识来造业,临命终的时候,这个罪人是先看到这个世间上生起勐火,而且这个火是充满十方世界。

  说明:你要先背下来,「眼根是属火」。你眼根造业的时候,你第一件事情先看到火,因为眼根的属性是属于火,看到火以后,亡者的神识他就很想要往高处跑,想要爬高或者想要干什麽,他就会想要飘飞而上,但是他本身造业的时候依止情想,而情想是属于下坠的,所以虽然爬还是爬不上去,最后还是坠下于烟火当中,而直接入于无间地狱。这地方是讲到我们依止眼根来造业的时候,临终的情况,他是先看到勐火而生起的。

  到了地狱以后是什麽情况呢?

  本根发相  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徧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

  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

  它随着烟火而坠入无间地狱以后,这个罪人他也是从眼根当中,他见到二种不同的情况:一者明见,“明见”的意思就是说,他在因地的时候造业,他是明目张胆,毫无忌讳的在众人的情况之下造业。这种情况它在得果报的时候,它就普遍见到种种的邪恶之物,比方说牛头马面,或者火蛇火狗,这种可怖畏的东西,现在他的前面。罪人看到这个东西以后,生起无量的畏惧,这是它明目张胆造业的情况。

  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这个罪人他造业的时候他是在暗处,别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造业,他到地狱以后,他是什麽都没看见,整个外在环境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所以他就很害怕。是怎麽回事呢?他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他什麽都没有见到,这个是暗见。

  这是讲到他的本根,他依止眼根造业,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先从眼根出现恐怖之相。但是他在造业的时候也可能会带动其它的诸根来助伴,所以他后续也会有交报,六根在因地的时候是互相的造作,得果报也是互相来受报。

  正示交报  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燄;烧味,

  能为焦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迸洒,煽鼓

  空界。

  眼根见火,其实这个地方见火,古德说是少了一句,应该是先见到铁床铜柱这种火烧的色法。因为因地的时候可能是看一些美貌的男女之色而造业,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他先眼根当中看到这样怖畏的色法。烧听,因为眼根属于火,火它是烧,但是它在烧的时候,因为因地的时候有耳根的助伴,所以它就烧到耳根。诸位知道耳根属于水,所以火跟水的和合变成镬汤洋铜,这种热的汤或者是洋铜,这种被融化的铜汁;听到这样种种的音声,乃至于有这样种种的痛苦出现。烧息,眼根的火烧到鼻根的息,“息”是气息;气息跟火的接触就产生黑色的烟跟紫色的火燄,就会有种种臭秽的气味发生。烧味,

  这是舌根的和合,舌根是属于金,火跟金的和合变成焦丸铁糜,口中会嚐到焦热的铁丸跟铁糜的这种热汁,来烧灼他的身体。烧触,能为热灰炉炭,“触”是身根,它是一种触,触就是和合,我们因地的时候可能跟男女的柔软的身体和合,得果报的时候因为眼根的火跟身根的触和合,就会感受到有这种热灰,有这种炉炭来烧触我们的身体。烧心,这个“心”属于风,风者动也,火跟风合起来的时候,罪人就会感到满天的星空当中,有很多的星火普遍的洒下来,而且充整个虚空之界,完全是无处可躲,无处可逃。

  他是以眼根来当本根而造作。这地方的意思说,得果报当然以眼根为主,但是其它五根就不一定,看你在因地的时候依止哪一根跟眼根配合,哪一个就有罪业,假设其它哪一个没有,它就没有这个果报。「交报」就是在因地当中有交互作用,得果报的时候才会交互受报,我们看得到眼根的得果报以火烧为主。所以你看一个临命终的人他要是看到热火,它是眼根得果报,第一个先看到火的话,他的因地一生当中,他的眼根的罪业最重,所以他眼根先发动出来,先看到火,这是一个判定的方式。

  闻报

  临终见坠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

  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

  这个人他因地的时候是以耳根的耳识,来听种种音声所带动他的罪业,这罪业当然有他耳根本身业报,也有其它诸根来帮助的所谓的交报。本身的业报跟交报和合起来,在临终的时候,他先看到波浪涛天,淹没整个天地;因为耳根属水,所以他看到的是水,徧满天地,波浪一波一波的向他冲过来。而这亡者神识当然他也想要跑,他要往高处跑,他跑到屋顶上面去,但是他本身是属于纯情,或者九情一想,他的情执重,所以到最后他内心的情感还是把他压下,乘波浪之流没入于水中,而入于无间地狱当中。这是他临终的时候所看到的情况。

  本根发相  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愗(ㄇㄡ)乱。二者闭听,寂无所

  闻,幽魄沉没。

  他到了地狱以后,他的情况是二种:一者开听,他听到的是一个动态的声尘而造业,别人跟他讲什麽话,别人对他有所嫌恨,他就带动他的烦恼跟罪业,他是以听到音声来造业的,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他在地狱当中,也会经常听到种种的吵闹恐怖的音声,这种音声非常大声而且根本没有停止,使令一个人的精神昏昧(愗)错乱。这音声他跑到哪裡都有音声,所以不知道如何是好,经神愗乱。二者闭听,他在因地当中造业的时候,是依止静态的声尘而造罪,就是别人都没讲话,但是他从别人的表情当中,他怀疑别人对他有嫌恨心而造业,从静态的音声造业,所以得果报的时候,他就一个寂然而无所听闻,完全没有音声,他的神识就跟随波浪而沉没,完全在无声无息当中,随波浪而沉没。这是他的本根得果报所发出痛苦的相状。

  正示交报  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

  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

  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

  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五根交互受报:耳识属于波浪,它以水波为主,水波跟耳根结合就产生一个“责跟诘”;到地狱,耳根听到空中有一种很大声的诃责他的声音,或者诘问他的音声,诃责他为什麽要这样做,诘问他为什麽要这样做。注见,当耳根跟眼根的见和合,见是属于火,水跟火合起来就变成雷,就像天上的雷吼叫的音声,或者是邪恶的毒气来伤人,为雷为吼,意思是譬喻看到很多很多的众生,对他现出怒目凶恶的相状,这是他的见跟耳根的结合。注息,跟鼻根的气息结合,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充满身体;水跟气息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下大雨,或者是天空很多的雾,在这雨水跟雾当中,就遍满很多很多有毒的小虫,随着雨水、随着雾,就爬满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一种痛苦。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耳根跟他的舌根,舌根属于味,味也包括金的意思;水跟味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脓血,种种污浊臭秽的东西出现,他跑到哪一个地方,都很多污浊臭秽的东西沾满了身体,这是他的耳根跟舌根交互的造业。注触,耳根跟身根,身根的触是和合,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他会看到很丑陋、很卑贱的畜生或很多怖畏的鬼,经常在他的身旁,跑到哪裡去都没办法躲避,或者经常接触到粪尿这种不淨的东西沾满他的身体,这是他的耳根跟身根交互作用的结果。注意,意根的思它属于风,动态的风,耳根的水跟风的结合,则为电为雹,看到空中突如其来的闪电,冰雹突然而来,他自己的精神感到一种很强大的压迫。

  耳根它主要的内涵是水,看到很多臭秽的水沾满他的身体,这是耳根主要的相貌。

  齅报    舌根齅的功能

  临终见坠  三者齅报招引恶果,此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

  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间狱。

  因地是以鼻根的齅来造业,得果报的时候也包括鼻根的自业报,也包括其它诸根的交业报这二个结合在一起,临终的人他的鼻根属于气息,所以他先看到恶毒的气息充满空中,若远若近,亡者的神识看到这个毒气的时候,因为毒气是往上飘,所以他就往地上爬,可能跑到洞裡面去,但是他跑到洞裡面的时候,发觉地下的洞裡面,也充满了毒气,所以他从地涌出,从洞裡面跑出来,结果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从地涌出”就是说,他看到毒气他很自然的往地下鑽,他到了地下以为没事,结果地下还是出现毒气,所以他就从地裡面跑出来,结果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这是种临终的情况。

  淨业学园112讲次  讲义241面

  我们讲到齅报,鼻根当中齅的功能。

  本根发相  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

  通,闷绝于地。

  以鼻根造业到无间地狱以后,他有二种受苦的相状:一者通闻,他因地当中他的鼻根,是依止通尘,他的鼻根是完全开通的,也就是他遇到的美妙的滋味,产生贪爱而去造业,叫「通闻」。得果报的时候他就会被种种恶毒的气息,来熏习他的色身,而感到心神扰乱不安,这是通闻招感恶气来熏习他。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塞闻”就是说他的鼻根在因地的时候是依止塞尘,他闻到一种他不喜欢闻的气味,而产生厌恶近而造业,叫做塞闻。他得果报的时候他的气息就阻塞不通,喘不过气来而昏昧。气绝于地上。这是他因地的时候依止的烦恼相貌不同,得果报的相貌也会不同。这是讲到他的本根发出痛苦的相状,以下看看它跟诸根交互受报的情况。

  正示交报  如是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

  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

  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咂(ㄗㄚ)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

  为飞砂礰,击碎身体。

  齅气它冲到他本根的气息的时候,就产生质跟履,到了地狱就会经常有人来跟他对质,证明他的过失;或者是“履”,有依些牛马等等来践踏他的身体,使令他喘不过气来,这是讲到他的冲息。冲见,他的鼻根跟眼根的见和合,就产生火跟炬,火是比较小,广大火叫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假设是跟耳根的听,听是属水,鼻根的气息根火的结合,就会为大水所沉没、所淹溺,乃至于会有洋铜灌口,乃至于沸腾的屎尿等等的情况出现。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假设鼻根跟舌根的结合,为“馁”,腐烂的肉所发出的味道,“爽”,臭秽的菜,这二种味道都是很臭秽的。冲触,则能为绽为烂;假设他是跟身根的触结合,就感觉到皮肉破裂(绽)或者烂坏,甚至于他就会发觉他的色身变成一个广大的肉山,而这肉山当中他有百千的眼睛,但却没有手跟脚,他也没办法跑,也没有手来处裡他身上的虫,所以他就眼睁睁看到他身上的肉,被无量的小虫来咂食他的身体。冲思,就是鼻根跟意根的思,思是属于风相结合,就会经常感受到空中有很多的灰尘,他跑到水中就有很多很多瘴毒的气来干扰他,或者在路上行走的时候,有很多的砂(细沙)礰(小石头),砂跟小石头从空中飞过来,来击破他的身体。

  这是从鼻根的气息,鼻根的气息它主要的果报有二种:一、他经常闻到臭秽的味道。二、他根本就喘不气来,二种情况,这跟他因地的烦恼不同,一个是贪爱,一个是厌恶的结果不太一样。

  味报

  临终见坠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勐燄炽烈,

  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

  “味报”就是他因地的时候,依止舌根来造罪,当然舌根也带动其他诸根,得果报的时候,除了舌根的自业报,也包括其馀诸根的交业报,这二个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他首先看到很多非常勐烈充满火燄的铁网,因地当中因为贪求美食,就广泛的利用铁网来补杀山中跟水中的生物。在临终的时候,看到烧得很炽盛的铁网充满整个世界,亡者的神识他当然想跑,但是他跑的时候因为他本身有情重,所以就是从空而降,下降下来透过网子挂在网子中间,而且身体是倒挂在铁网当中,而直接进入无间地狱。

  因为他这个都是情比较重,所以临命终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中阴身,直接看到痛苦的相状,直接下去,因为他情重,所以下沉的速度很快,到了地狱以后…

  本根发相  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冽身肉。二者吐气。飞为勐

  火,焦烂骨髓。

  他得果报的时候,第一个是吸气,他因地当中他的气息是由外而内,他在造业的时候是吸气来造业,所以吸气他本身会产生寒冰。前面说过,一个人经常吸东西,他身体就会寒冷,产生寒冰冻冽他身上的血肉。第二个,他因地当中的气息是吐气的,把气息往身外吐,吐气会产生火,身上会感到勐烈的火,来烧毁自己的身体,变成骨头来烧毁焦烂自己的骨髓。他得果报有吸气跟吐气二种差别,一个是寒冰,一个是勐火。

  正示交报  如是嚐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

  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

  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他的舌根跟他的本根接触的时候,就产生“承跟忍”,他会感受到一种很强大的压力,使令他不得不承受、忍受这种痛苦的滋味,叫做为承为忍。他本身不喜欢去成受这种滋味,但是那种强大的压力。意思是说,因为他因地的时候吃众生肉,吃众生肉他也没有经过众生同意,他也是强迫的把众生杀了,把牠的肉吃掉,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这来至的压力也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强迫他必须要去承当、要去忍受。历见,则能为然金石;眼根的见火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火烧,他会发觉自己…“金石”就是金石做的锅,他发觉自己在锅裡面被烧煮;因地的时候烧煮动物,所以他觉得自己在金石当中被烧煮。历听,则能为利兵刃;耳根的听就会经常听到锋利兵刃的音声。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舌根跟鼻根的结合,就会发觉自己处在一个很大的铁笼当中,而这个铁笼是弥漫国土,在铁笼当中空气也不流通,使令自己喘不过气来。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跟身根的结合就会发觉有强大的弓箭,或者是发射毒箭的机器(弩),有弓箭跟毒箭来射伤自己的身体。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假设跟意根的思,思属于风结合,就会看到空中飞来热铁,炎热的铁器从空而下,无处可逃。

  舌根有二种情况:一、它是属于味,经常的感受到臭秽难忍的气味,二、舌根本身又属于金,所以又招感兵刃铁器种种的伤害。舌根的果报大致是如此。

  触报

  触是身根,以接触东西来造业。

  临终见坠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

  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

  卒,马头罗刹,手执鎗矟(ㄕㄨㄛ),驱入城门,向无间狱。

  他因地的时候依止身根来接触而造作罪业,得果报的时候有他触的自业报,以及诸根交互作用的交报。临命终的时候依止身根造业的是什麽情况呢?他会先看到有广大的山从四面来合,因为因地的时候身根就是四大,地水火风,所以他会发觉四面的山来逼迫自己的身体,自己根本就没有出路可以跑。没路可逃的时候,亡者神识就一直跑、一直跑,就看到一个很广大的铁城,因为山要来逼迫他,他就跑到铁城当中来躲避,但是发现铁城当中有很多的火蛇根火狗,还是虎狼狮子,他又不敢进去。他不敢进去,而这牛头狱卒跟马头的罗刹,拿着尖锐鎗矟逼迫他一定要进入铁城,入了铁城以后,就直接进入无间地狱,这是他临终的情况。

  本根发相  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

  身,心肝屠裂。

  到了地狱以后身根造业地狱有二种:一者合触,他造业的时候强迫以自己的身体来接触别人,用强迫的方式,所以他的果报的时候是合山逼体,骨肉血溃,就有左右或者是四面的山来逼破他的身体,挤压他的身体,使令他的骨肉破碎,乃至于血流出来,这地方讲「合」的情况。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这个人他在因地当中是强迫自己离开自己的父母师长,弃之不顾,叫离触,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是由刀剑触坏他的身体,使令他的心肝整个断裂,心是心、肝是肝,各处一方,叫心肝屠裂。这是他依止离触来造业的情况。

  正示交报  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桉;历见,则能为烧为

  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ㄕ)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

  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

  为煎为炙(ㄓ)。

  他身根的触跟身根的触结合的时候,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桉;这个“道”就是说,牛头马面逼迫罪人趋向于地狱,通往地狱的道路叫道;“观”就是地狱主他所居的宫殿的二边,往往是在判罪的地方;为厅为桉,“厅”是审桉的地方,“桉”是判罪的地方,这四个都是一个恐怖的地方,使令他的身体不得不要往于这地方走。历见,则能为烧为爇;他身根跟眼根的火接触,就感到自己的身体有大火在烧,非常的炎热。历听,跟耳根的听相接触,就感到有大石来相撞,有木杖来击打的音声,乃至于剚,“剚”用刀来割其肉,或者用箭来射其身,种种的恐怖的情况发生。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假设跟鼻根相应的时候,“括”用布把他的身体缠绕起来,“袋”用布袋把他封起来,“考”用布缠绕以后再加以考打,“缚”用布袋装起来以后,就用绳子把头的地方再绑起来,总而言之,就是让他喘不过气,是他鼻根的气息的交报。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假设是跟舌根的尝相应的时候,就会发觉有犁来耕其舌头,或者用钳子来拔他的舌头,用刀来斩坏他的舌根,“截”截断他的舌根,这是用他的舌根的交报。历思,思属风,身体下坠或者是往上抛,“煎”就是放在锅子裡面去烧煮,“炙”直接用火来烧烤,为煎为炙。

  身根的情况主要二种,一个是招感石头或刀箭来压迫他的身体,叫做“触”。

  思报    “思”就是意根当中的思惟,在因地的时候主要靠意识的思惟来造业。

  临终见坠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

  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

  他因地的时候依止思,第六意识的思惟来造业,得果报的时候也是二种,一种是思的自业报跟诸根的交业报。他临命终的时候是先见到凶恶的狂风,吹坏整个国土,亡者神识就会感到自己被吹上空中,然后马上落下来,因为他毕竟是属于情重,所以他从空而降,落入风大当中,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随风而入无间地狱,这是他临终的情况。

  本根发相  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

  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

  到地狱的时候的二种相貌:一者不觉,这个人在因地造业是在迷梦不觉,比方说他临终的时候是喝醉了酒,迷梦不觉的时候去造业,所以他得果报的时候,他也是感到自己在迷梦不知的情况,突然间莫名其妙,慌乱不已,也不知道在慌什麽,总而言之,到处奔走,不知何去何从,这是他依止迷梦不觉的心态来造业。二者不迷,他造业的时候内心是很清楚分明的,在一种觉知的情况造业,他得果报的时候,他真正的能够觉知身心剧苦。为什麽呢?因为他身心感到无量的勐火在煎烧,使令他的痛苦非常的深重而难以忍受。这地方因为他的觉跟不觉,得果报的相貌也不太一样。

  正示交报  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

  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

  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

  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邪思,假设他是结合他的耳根的思,就会有「方所」,会经常感受到勐风吹到某一个地方,或在某一个处所,完了以后又被吹到某一个地方、一个处所;因为思属风,居无方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他的思惟跟眼根结合造业,得果报就“见”,他会经常看到有业力的镜子,来显现当时造业的情况来对他做证明。结听,跟耳根的听结合就会发觉左右有大山来夹合他的身体,或者为冰块寒霜所苦,或者身体会经常感受到有空中的尘土,还有空中的云雾来干扰他的身体。结息,假设跟鼻根的气息结合,就会感受到自己在一个大火车当中,这火车密闭的,裡面充满了勐火来燃烧他的身体,使令他无处可逃,或者火船,或者火槛(车子),四面都封闭的车子叫「槛」。结尝,假设跟舌根的尝接触,这时会感到身心很痛苦而生起叫唤,或者感到悔恨乃至于感到悲泣。结触,如果是跟身根的触接触,就会感到自己为业风所吹,业风吹到它身体裡面去,他身体裡面突然间膨胀又变成缩小,忽大忽小,或者一天当中为业风所吹突然间死掉,又为业风所吹突然间又活过来,万生万死,或者是由业风所吹彿,躺于地面(偃),或者面向于天空(仰)。这是他的意根,意根他主要就是会感到非常的慌乱,或者是有种种的热火来烧他的身体,这属于风。

  402「六交报」我们简单做总结:

  一个临命终的人他要堕落到三恶道去,第一个他的相貌一定是下坠,因为我们造罪是依止情,因为情爱来造罪,情爱是属于下坠相。所以我们做梦的时候,你梦到一个人往下坠这不是好事情,因为造了功德相的人,你的身体是轻飘的,所以你如果修行的过程当中,感到内心很沉闷,这就是烦恼跟罪业的相状;一个功德很强的的人他的身心感到很轻安,因为功德是轻飘的。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他下坠相,这是一种堕落的相状。第二个,他一定是怖畏相状、恐怖,他不可能很安稳。

  蕅益大师一再强调,「这种果报是因缘所生,非本来有」。这个观念很重要,非本来有就是说它是因缘生,它当然也可能因为我们清淨的因缘而消灭。诸法因缘生,也因为我们觉悟的因缘,而诸法因缘灭。

  我讲一个〔淨土宗〕的小故事:

  在『念佛法要』讲到:宋朝有一个叫吴琼的居士,这个居士他年轻的时候他出过家,后来因为某种因缘他还俗了,还俗以后他也没其它工作好做,就造杀业的工作,为人家杀鸡、杀鸦,但他毕竟学过佛,知道造杀业以后会有痛苦的果报。所以他每次在杀鸡杀鸭的时候,他这刀子砍下去一下,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他还发愿悉妄你们能好好的去超生,一方面造罪业,一方面给牠们咒愿,希望牠们好好的去超生。

  杀了几年以后,他杀业的花报现前了,他眼睛的上方长了一个肿瘤,这肿瘤看起来就像鸡的眼睛,长得跟鸡的眼睛一模一样的肿瘤,他生起大怖畏。这是要堕落的前兆,花报现前,他就不敢再造这个罪业了,赶快就跑到山上去,在一个茅棚每天修忏念佛。

  念了以年以后,后来他的罪业慢慢消灭,「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突然间他有一天,他就跟他附近的居民说:我明天晚上要往生淨土,如果明天有空来帮我助念一下,顺便送我一程。大家都觉得很好奇啊!果然晚上的时候就来帮他助念。而这吴琼居士他在助念当中,他就在佛前端坐,念一念他就说:「佛来也!」阿弥陀佛来了。然后就在那个地方端坐念佛而往生。你看他本来是造了罪业,他地狱的花报也现前。

  所以蕅益大师说:一个人你即便你造了罪业,然后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二个重点: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

  他这意思是说:我们有些人造罪业以后,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那个惑业苦,烦恼障、业障、报障,那个力量非常坚固,完全没办法踩刹车。烦恼引生罪业,罪业引生果报,这三个东西像恶叉聚一样,产生那个强大的漩涡,肯定把他旋转下去,这个人造了罪业一定要得果报的。为什麽?没有善根。

  佛弟子的好处在哪裡?因为他本身听闻佛法,他产生一种智慧的观照。所以他造罪过程当中,他一时的煳涂造罪业,但是他善根发起来的时候,光明觉悟生起来的时候,他能够努力的忏悔,乃至于忆佛、念佛,他在黑暗当中产生光明的相状。

  蕅益大师说,就算你造了罪业,以忏悔之力,亦能往生。

  你看我们佛教徒,我们还不是很怕说这个人烦恼重,还真的是怕你没有善根。所以一个人「根利遮重」还有救。我们过去讲过央掘摩罗,他一生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的生命,但他后来遇到佛陀至诚的忏悔,修习止观,他今生成就阿罗汉果,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他照样证阿罗汉果,因为他那个还灭的力量生起了。你看有些人他「根钝遮轻」,他也没有什麽烦恼,他也没善根,就完蛋了!最可怕的是「根钝遮重」,有些人他烦恼重,罪业也重,这个人他得果报的时候是谁也救不了他,因为他没办法踩刹车。

  虽然我们过去造罪业,没关係!第一个你能再造作--忏悔。第二个要发愿,发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

  你为什麽会忏悔?你为什麽会发愿?那你就是要听闻经典明白道理。所以栽培善根,这一件事很重要。蕅益大师常讲一句话:「真能破妄」。他说:你虽然依止虚妄的心造了很多罪业,但是你要依止真实的道理来生起观照,你肯定可以破妄。

  这地方是讲到说,假设这个人完全没有善根,在造罪的时候完全没有惭愧心,那就没办法了,惑业苦就直接下去了

  庚三、总结

  因果根源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

  因果的根源做总结:

  招感地狱的十习因跟六交报,是怎麽来的呢?

  它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自然生起的,完全是众生一念的「迷真起妄」,乃至于「执妄为真」去造业。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一念的妄想去造业,我们依止一念的妄想去造业,也依止一念的妄想去得果报。等到有一天我们成佛以后再正念真如,把虚妄的妄想给破坏了,烦恼障、业障、报障完全消灭,若因若果,就是一念妄想的妄动所生的。

  因果差别

  依圆别判  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

  六根的具足跟不具足:

  假设这个众生在造业的时候是同造,“同造”注解有二层意思:一、这个人烦恼特别的重,他具足了前面十种烦恼,十习因全部具足,贪瞋痴慢全部具足,他每一个烦恼都很重,依止十习因来共同造作。二、依止六根,他每一根的烦恼都很重,这叫「同造」。依止十习因,同时具足六根来推动罪业,这种人在果地当中,就直接进入阿鼻地狱经无量劫,这阿鼻地狱是最严重的,这阿鼻地狱只有一个。

  二、六根各造,六根当中虽然烦恼很重,但是他是六根不同时,某一根比较强,所以他可能是在某一种境缘,在某一种根兼境,某一种境,某一种根当中。比方说他是以眼根为主来带动其他诸根,或者是以耳根为主来带动其它诸根,但是他的烦恼还是特别的重。前面那个是偏重在纯情,这是九情一想,进入到八无间地狱,比前面的阿鼻地狱稍微轻一点。

  身口意业三作杀盗婬,是人则入十八地狱。

  依具缺判  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

  他的身口意(六根)他可能只是身业来造业,身业是杀盗婬,他只是其中的身业,或者其中的口业,来造二舌、绮语、恶口,或者其中的意业贪瞋痴。总而言之,他是偏重在身口意的某一个业,这种人就直接进入十八层地狱,比前面的八无间地狱还轻。

  假设他的身口意当中,他每一个业的造业也不具足,比方说,他的身业(杀盗婬)他可能身业当中只造杀跟盗,三恶之中的二种,没有把身业的罪全部造满,这个就入三十六地狱,比前面的十八地狱又更轻了。

  或者他只是六根当中的一根,眼根或者耳根,在六根当中单一眼根或单一耳根等等,在所造的业当中,可能只犯杀生,或者只犯偷盗,或者只犯邪婬。单根单业就更轻了,受苦的情况比前面三十六种地狱更轻了,一百八地狱,他受苦的情况、受苦的时间都比较轻。

  别造同受    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总结:这个众生他的造也是别作别报,每一个人各别的造作,得果报的时候各别来受报。你在因地欢喜用耳根来带动造业,你得果报的时候,耳根受的苦特别多;你依止眼根来造罪,你眼根受的苦就比一般的根重。「别作别造」,在诸根当中个别造作各别受报,你哪一根没有造业,那一根在得果报的时候绝对没事。

  在整个果地的世界当中,是「入同分地」,虽然是各别造作各别得果报,但是它的确有它固定的处所,总而言之,是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妄想发生,非本来有」,就是前面的假观又把它回归到空观去了。

  403蕅益大师说:什麽叫「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狂华乱舞,其实空体是依然。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罪业,也本来没有痛苦,完全是一念的妄想自己捏造出来的。

  罪业的轻重,我们也可以从《唯识学》做一个总结。《唯识学》说:造业有三种的判定:一、约心,约心的强弱。本经说的你在造业的时候,第一个烦恼具足,或者六根同时,这个业就特别重,心力强。你看我们在布施也是一样,有钱人布施跟贫穷人布施,那个业就不同,因为贫穷人他的痛苦当中又能够布施,他所生起那个布施的心相对强,所以贫穷人在布施当中,他得果报会特别的殊胜,因为心力强。

  二、约境,境有三种境:上品境,佛菩萨、父母、师长,这种境造的业也特别的大。中品境就是人道,因为人道是法器,所有人会生天,只有一种情况--在人间修福报;所有人会堕到地狱去,也是在人间,其它道不可能造业。你研究《唯识》你就知道,六道当中只有人道有强大的造业功能,第六意识那个想,我们讲造业是依止想,诸天太快乐,他那个想像力太薄弱,他整天大概都没什麽想像,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三恶道是痛苦的不得了,也没有时间去想;人间苦乐参半,所以人间是最有可能成就法器的。所以人道的果报,你布施人跟布施畜生当然不一样,人道是中品境。下品境就是畜生跟饿鬼。境还是有差别。

  三、约相续,你数数现行,你造业的次数,如果是无惭无愧当然业就比较重。所以你的心境相续,在本经当中就是你的身口意要具足。

  我在新加坡有一个女众居士她问我:师父啊!修淨土宗的人是不是一定要拜佛?她说她就喜欢念佛,她不太喜欢拜佛。

  诸位你要知道,你如果没有拜佛,你身口意三业不具足。天亲菩萨是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讚歎、意业的观想,身口意三业相应。你今天三业当中少一个业,少一个身业的礼拜,那麽这种淨业你要成就,你只有成就别人三分之二的功德,因为你身业不具足。

  造善造恶都是一样,你造恶业的时候身口意三业同时,这个业特别重,你看前面就是这样,身业也具足,口业也具足,意业也具足;你造善也是这样子,你对佛陀的皈依,身业的礼拜,口业又同时出声,意业又同时观想,那力量特别大,这道理就是这样子!

  淨业学园113讲次  讲义244面

  己二、示恶鬼趣

  本经在引导我们观察生命的真相,它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我们遇到种种外境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正念真如」这一句话它开展出来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样的道理。

  首先我们讲到本经的所观境,它的所观境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当所观境,也就是我们在整个人事因缘的刺激之下,首先你不要管外境是怎麽样,你也不要管你内心的感受跟想法是怎麽样,因为它都是生灭变化。所以它的一个重点,我们讲「云何应住」,第一件事情,你把你的心带到现前一念心性而住。一念心性,本经说的就是「真如」,因为它是真实不虚,它恆常不变,它不随时空而改变。

  当我们把心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就起观,修空假中三观。「空观」在前面的二十五圆通讲很清楚,观一切法是缘起性空的。404不过本经在发明空义跟中观的思想是不完全相同,中观是从它外在的相用是因缘生而无自性观进去,本经是直接探本求源,「你从什麽地方来?」你找不到它的出处,然后直接觅之了不可得,就把自性空给开显出来。本经是从「觅之了不可得」来发明空义,这大家体会一下!

  即空、即假,「即空」所发明的是一念心性不变的理体,即假是发明它随缘的作用。「即假」本经主要是从二个方向,情跟想;假设我们依止的是情感,我们心性就随顺情感的因缘,显现三恶道痛苦的果报,而得惑业苦;假设我们生起的是一种理智的观照,理智的想,我们的心性就随顺想的因缘,显现种种安乐的果报。这一念心性它有随缘义,它在不变当中随顺情想的因缘,而产生十法界的染淨因果。「即中」空假不二叫做中。

  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本经在发明因果最大的差别,诸位你会很清楚的从经文当中看到,本经在讲因果论,跟一般讲因果论是不太一样的,它是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发明十法界的因果,安住一念心性而谈空假中三观。

  这样的特点在整个转识成智,破妄显真的过程当中,它的速度会比较快。它的内涵我们到了经文再详细说明,什麽叫依止一念心性来观察因果?这样子再观察因果有什麽差别,等到经文再详细说明…

  己二、示恶鬼趣

  本经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畏,因为鬼道众生长时间缺乏饮食的滋养,所以内心当中多诸怯懦,多诸怖畏。

  (分三:庚一、总标。庚二、别显。庚三、结示)

  庚一、总标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馀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鬼道众生,是怎麽来的?

  是诸众生,这麽多的众生为什麽堕入鬼道呢?主要的因缘是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这地方特别指的是过去在人道的时候,我们知道六道当中只有人道,有强大造业的力量。你研究《唯识》你就知道,其馀的六道大部分都在受果报,它那个第六意识暗钝的。「非破律仪」,他过去生是做人的时候,“非”,毁谤,破见;“破”破戒,破坏声闻戒的律仪,或者是毁谤,或者是破戒;犯菩萨戒也犯了大乘的三聚淨戒,这是他违犯的戒法。其次「毁佛涅槃」,毁谤大乘的佛法,甚深不生不灭涅槃的真理,他说这大乘的真实道理不是佛所宣说的,这就是毁佛涅槃,破坏大家对大乘甚深法门的信心。乃至于「诸馀杂业」,其它种种的十恶业等等。这讲他过去所造的罪因。

  果报: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他造这麽重的罪,他当然第一件事情先到地狱去,在地狱当中受了多生多劫勐火的烧然之苦,把罪消灭了以后,他还有剩馀的罪业跟习气就受诸鬼形,鬼道的身形来偿还他剩馀罪业的习气。405这是讲到他堕入鬼道的因缘。

  这一段蕅益大师在解释的时候他认为,本经所说的堕落鬼道的因缘只是四种因缘的其中一种。

  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第一种、他现生在人道当中造下品的十恶,来生直接堕入鬼道,罪业直接,今生造罪,来生堕落。

  第二种、多生业熟,忽牵其报。他今生没造什麽罪业,但他过去生造了鬼道的业,在临终的时候突然间成熟,他就直接堕落,这是多生业熟。

  第三种、他现世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他本来要堕地狱去的,但是他先受饿鬼的花报,我们讲先开华再结果,先受饿鬼的花报,然后再堕地狱。

  第四种、他直接堕入地狱以后,地狱的果报消灭了以后,以他过去剩馀的罪业跟习气来鬼道受馀报,这是第四种。他先到地狱去,地狱当中把他重大的罪业消灭了,但是还有剩馀的罪业跟习气,在鬼道把它偿还,这叫「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这麽一个因缘,有十种鬼道的因缘。

  庚二、别显

  怪    鬼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若于本因」这一段是通于以下的十种的鬼道,都有这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这本因就是做人道的时候,他依止十习因来造作罪业,这他过去的本因。他的本因是什麽呢?

  贪物为罪,他主要的烦恼,“物”指的是财物,这个人的烦恼当中对财物的贪求特别的重。你看有些人他也没有什麽脾气,没什麽瞋恨心,你打他骂他都没关係,但是他就是贪求财物。这种人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他以贪求财物的罪业先到地狱去,经过多生多劫地狱的火然烧,把这苦受完了以后,还有剩馀的罪业跟习气,遇物成形,他的神识遇到过去生所贪爱的金银财宝,他就附在金银财宝当中,而成就鬼道的身形,这个就是怪鬼。

  “怪”,作怪,这种鬼道他经常附在财宝当中,或依草附木,依止在草木来做种种的怪。他过去生因为贪求财物,所以他就有这样的习气。

  魃    鬼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贪色为罪,他的本因是贪求男女的美色,他过去生在地狱受了罪业以后,遇风成形。他过去生是一种婬慾的习性比较重,从地狱弹出来以后,他的神识遇到风,虚空当中有很多的风,遇到风以后,就成就他鬼道的身形,名之为魃鬼。

  魃鬼我们叫女妖,因为他过去生业婬慾习气重,婬慾属火,所以他所到之处都没办法下雨,就造成了旱灾,叫魃鬼。

  魅    鬼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在本因他是以欺诳迷惑他人,到了地狱去以后受了地狱的果报,遇畜成形;“畜”指的是畜生,特别指的是狐狸野干或者老鼠等等,他的神识经常会欺诳,迷惑他人,所以他就经常附在动物当中成为魅鬼。

  他能够做种种身形的变化,来迷惑欺诳于人,比方狐狸精、老鼠精等等。

  蛊 毒 鬼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他的本因是瞋恨,他经常想要加害于人,依止本因在地狱受完罪毕以后,他遇到虫,这个“虫”指的是毒虫,毒蛇、蜈蚣之类的虫,叫蛊毒鬼。

  过去我们中国偏僻的地方,或东南亚地方经常有蛊术,依止蛊术来驱使蛊毒鬼害人,因为他过去生有瞋心,所以他就会有这样的相貌出现。

  疠    鬼    406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厉鬼。

  “忆”就是他在本因当中经常喜欢做负面的思考。我们的忆念,有时候忆念佛的功德,忆念光明的事情,内心就产生法喜。但这个人他经常是忆念别人对他做不好的事情,他内心经常有恨,累结怨恨,这个怨恨的罪重了以后到地狱去,把这罪受完以后,遇衰成形;“衰”四时不调,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他就因为四时不调的因缘,就成就他鬼道的因缘,名为厉鬼。

  厉鬼的目的是到处散布瘟疫,散布病毒;我们看那禽流感病毒…各种病毒,就是这个厉鬼,因为它内心当中有很多的怨恨没有办法发洩。所以他做鬼道的时候,就到处散布病毒来害人。

  饿    鬼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在本因当中,他的心中有高慢之心,他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到了地狱去受完罪业以后,遇气成形;遇到地上的蒸气,因为他平常就喜欢高举,所以看到地上的气也是高举,跟自己就很相应,所以他就跟气结合起来,而成为他的鬼道身形,叫做饿鬼。

  饿鬼就是无主的孤魂野鬼,没有人祭祀,没有人来供养他,经常受飢渴之苦的叫饿鬼。

  魇    鬼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罔”诬枉,这个人老是去毁谤他人,这个人明明没有做错,我们就用不实的罪过来嫁祸于人,叫做罔,诽谤的意思。他因为诽谤的罪,到了地狱受完罪毕以后,遇幽为形;他就经常做一些暗中伤人,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他就“幽”;幽隐暗昧的处所,地方比较昏昧,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他就在那个地方形成他鬼道的身形,名为魇鬼。

  魇鬼就是趁人家睡觉的时候,压住人身,使人家喘不过气来,魇魅鬼或叫魇鬼。

  魍 魉 鬼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他在本因当中,这个“明”是说他邪知邪见,自作聪明。这种人在地狱罪毕以后,遇精成形;“精”指的是日月的精华之气,吸收日月精华之气,叫魍魉鬼。

  魍魉鬼一般我们叫山中的精灵,他的形状像小孩子,也喜欢学人家的音声,来迷惑作弄于人。

  役 使 鬼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成”就是他以欺诈的手段来引诱别人,他从中间得到利益,叫做成,欺诈。他从地狱受完罪业以后,遇明成形;“明”指的是咒术,一般指的不是佛教的咒,佛教的咒,护法神都属于正神,这属于外道的咒术。遇到咒术以后他就结合成他鬼道的身形,叫役使鬼,他一生当中就是听命于咒术,来造作祸福之事,叫役使鬼。

  传 送 鬼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党”指个人平时欢成群结党,一方面好乐争辩来覆藏他的过失。这个人从地狱罪毕以后,遇人为形;这个“人”指的是灵媒、巫师,附在灵媒、巫师的身上,来传送吉凶祸福于人,叫传送鬼。

  蕅益大师在注解他提出一个观念说:这一个人道众生他过去生是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乃至种种的十恶业到地狱去,到地狱去以后,这种人堕入鬼道,他是从地狱出来到鬼道了,主要是酬偿过去的习气较多分。这个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这息气还没有把它消灭掉,所以他要受鬼道的馀报,以习气为重。有十种习气,就造成他十种相貌,主要是酬偿习气。

  407庚三、结示

  依妄所造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上出为鬼。

  鬼道的果报我们应该怎麽去观察,才能够真正的如实了知鬼道的相貌?

  先从「假观」的角度来发明,说:阿难!这个人他过去生造了罪业到了地狱去,然后转生为饿鬼,他主要是以纯情坠落;他过去生是造了纯情或者是九情一想,乃至于八情二想到地狱去。到地狱当中受了罪业的火的然烧,把他重大的罪业之水烧乾了,但是他还有一些剩馀的习气,罪业虽毕,习气犹在,所以,以他习气的力量到鬼道去了。

  这一点蕅益大师也是持这个看法,习气为重,不是以罪业为重。这是假观。

  本无所有    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空观」

  这样子的鬼道因缘是怎麽来的呢?

  都是我们内心的妄想跟罪业之所招引,一念的妄想去造作罪业所招感的。但是我们要能真实的悟到我们一念心性清淨的菩提心,所谓的「现前一念心性」,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妙”是法身德,“圆”般若德,“明”是解脱德;一念心性圆具三德,是本来没有鬼道的果报可得。

  我们在断除十法界的杂染因果的时候,在本经当中他把因缘法讲完,他一定会讲到这一句话「若悟菩提,是本无所有。」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个人起烦恼造罪业,这件事情是不正常的。很多人都认为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我没办法改变我的烦恼习气,因为我的习气就是贪烦恼重、瞋烦恼重。

  这观念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烦恼,本来就没有罪业,「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我们在断烦恼的时候,你一定要很清楚的,相信你自己的这一念心是清淨的,是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罪业,本来没有三恶道的果报。

  怎麽有呢?只就是一念的妄想捏造出来,《愣严经》它一再的强调这个观念。

  所以蕅益大师说:「一翳在目,空华乱坠。」

  虚空本来是没有华的,你怎麽看到华呢?因为你眼睛有翳挡住了,所以你看到了华。问题不是华本身,就是你要把翳拿掉。

  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很痛苦,到底我们为什麽痛苦,我们不知道怎麽回事?所以我们会去改变外在的人,改变外在的事。其实你错了!因为你的痛苦是一念的妄想,在那个地方引导,你自己变现一个因缘给自己痛苦。你看,我们照镜子,镜子本来是有黑点,我们不擦镜子,你就外面怎麽擦,那个黑点就是不会失掉,问题是镜子上本来就有黑点。

  这地方的关键点就是,我们内心自己捏造一个妄想,然后造罪业,然后自己把饿鬼道的果报现出来。

  在我们佛教界有一个有关饿鬼道的公桉,我们简单讲一下,他是怎样堕落,他又怎麽样从鬼道出来,佛教的「盂兰盆法会」这讲到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犍连尊者他出生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族,他的母亲可以说悭贪成性,为富不仁,不但平常不肯布施,而且到了飢荒的时代,很多人希望他的母亲能够把粮仓打开,施捨给那些飢荒的游民,他母亲就坚决不肯,而且将粮仓关得更紧,结果很多人因为吃不到粮食而死亡。他的妈妈就因为这样悭贪的罪业,死掉以后堕饿鬼道去了。

  后来目犍连出家以后成就阿罗汉,他以神通力看到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飢渴之苦,他就很伤心,就用神通力到城市去托钵,托钵以后,就将钵拿到他的母亲面前交给他的母亲。

  经典上说,他的母亲是左手拿钵,右手护钵,左手把钵接过来,右手把钵盖住。为什麽呢?她怕其他的鬼道也来抢这饮食,所以她悭贪的习气还在。结果她把这饮食放到嘴巴的时候,入口成燄。这本来是很好吃的东西,但是入了她的嘴巴以后,她那一念妄想的悭贪之心没有消灭,所以入了她的嘴巴以后,变成一团火燄烧她的喉咙。

  这时候,目犍连尊者看了以后就非常的悲伤,赶快去找佛陀,请佛陀能够想办法。佛陀说:你妈妈悭贪的罪业太重,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救的。佛陀说:你应该利用结夏安居,农历七月十五的时候,以百味饮食来置于盂兰盆当中来供养大众师,依止大众师的威德力,能够超度七生七世的父母。目犍连尊者就照这方式去做,灭除她的罪障,再跟他的母亲开示佛法,后来就解脱得道。

  这地方就是,为什麽目犍连尊者把饮食交给他妈妈的时候,这饮食入了她的嘴巴,入口成燄呢?本经的解释就是说,那是你自心的妄想罪业之所招感,跟饮食没有关係的,因为你内心当中有悭贪的妄想,所以你就会循业发现看到火,所以她必须要先消罪业,然后再破妄想。你看,我们放蒙山的时候,第一个是先消他的业障,三皈、忏悔、消业障,然后为他开示佛法,来破除他的烦恼习气,然后才能够给他正确的饮食。

  这是属于鬼道的相貌。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麽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够自己独立的生活,要仰赖众生的畜养,叫做畜生,另外有一个名字傍生,傍生的范围比较广,傍生包括被畜养的动物,也包括野生的动物都叫傍生。一般讲畜生,是指牛羊猪狗,这种被人家畜养的叫畜生。这地方的众生,看这个经文主要是指傍生来说。

  (分三:庚一、总标。庚二、别显。庚三、结示)

  庚一、总标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这一段是说明,他是什麽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他过去鬼业既尽,他依止十习因造了罪业到了地狱去,又受了鬼报的罪业以后,鬼道的业已经穷尽了。什麽叫鬼道穷尽呢?就是情跟想二俱成空,鬼道的因缘是七情三想,在鬼道当中,不管是七情的痛苦跟三想的安乐,这二个果报的受苦受乐都完毕了,这时候来到人世间,因为畜生是跟人生活在一起的,方于世间,来到人世间跟人生活在一起。干什麽事呢?与元负人怨对相值。

  就是这隻狗怎麽就会被你畜养呢?因为他过去生跟你有债务的问题,有债务的纠纷,跟原来的负债之人怨对相值,就是彼此冤家对头,互相的值遇,这时候业债难逃。这时候他就以畜生的果报,来酬偿过去生的宿债。

  宿债,畜生道是来还债的,有二种:一、物债,他欠你财物,他必须要为你做劳力来偿还。二、他欠你命债,牠可能要被你宰杀来偿还命债跟物债。

  蕅益大师说在这种因缘当中,畜生道也有四种差别:一、过去生在人道造了中品的十恶业,而直接堕落畜生道。二、多生业熟而忽牵其报,他今生没有造作,他过去生有这个业,突然间临终起现行。三、从地狱中出来酬偿馀报。四、从饿鬼中来。就是我们看的的四个,他是从饿鬼道受完以后来到畜生道酬偿他的罪业。

  这是讲到他堕入鬼道的因缘,以下是他堕入鬼道的相貌:

  庚二、别显

  枭    类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物怪之鬼,他的本因是贪求财物,他从地狱出来以后,他遇物成形而变成一种物怪之鬼。贪求财物就附在财物当中,他所附的财物也消失了,他鬼道的生命也穷尽了,就生在人世间,就变成一种枭类(猫头鹰)的动物。猫头鹰只有母的没有公的,所以牠附块为儿,儿成子后,子食其母,这叫枭类。

  咎    类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徵,一切异类。

  风魃之鬼就是他过去生的婬慾心比较重,变成女妖之鬼,到处去创造乾旱,他所依附的风也消失了,他鬼道的命也穷尽了,来到世间以后变成咎徵。咎徵就是经常显现凶恶的事情,凶恶的事情要生起的时候它的前兆,比方商洋舞水,石燕飞风等等,这种咎徵的动物。一切异类,指的是乃至于一切好乐婬慾的动物,这叫一切异类。

  狐    类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畜魅之鬼他的本因是依止欺诳的习气变成狐狸精、老鼠精以后的畜魅之鬼。畜死,他所依附的畜生狐狸、老鼠、野干都死亡了,而他本身鬼道的生命也穷尽了,生在世间就变成狐狸、野干这样的动物。

  毒    类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他本因因为瞋恚的习气而堕入蛊毒之鬼,他所依附的毒虫,比方他附在蜈蚣、毒蛇,这个虫死掉了,他的饿鬼的生命也穷尽了,生在世间就做毒类,毒蛇、蜈蚣之类有毒的畜生。

  蛔    类    哀厉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在本因当中经常去忆念怨恨的事情,依止四时的不调而变成厉鬼,四时不调的气也消灭了,他鬼道的生命也穷尽了,生在世间,就变成蛔类,生长在肠胃的蛔虫。

  食    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受气”就是他本因有高慢的习气,依附在地上的蒸气产生的这样的一种鬼。地上的蒸气也销灭了,他的生命也穷尽了,生在世间就变成食类。食类就比方说,猪牛鸡羊等等,为人类所食。

  古德在注解上说:为什麽有些动物人家会认为这是可以吃的,那个是不可以吃的?

  他说:因为你过去有高慢的习气,所以你招感的动物,别人就会认为你这个可以吃的,就是食类;以高慢心你变出来的畜生,人家就会把你定义做这是可以吃的。

  服    类    緜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緜幽之鬼,就是过去生有诬枉毁谤的习气,所以经常躲在幽暗的地方,成为一种魇魅鬼。他所躲的幽暗的地方的因缘也消失了,他饿鬼道的生命也报尽了,生在世间多为服类。

  “服类”有二种解释:圆瑛老和尚的解释,服类就比方说你变成一隻羊,羊的毛是可以做衣服,或者貂,貂皮可以做衣服,或蚕。总而言之,你变成那个动物要提供给人类来穿的,来酬偿你过去的罪业,叫服类,可以做成衣服的动物。

  在『指掌疏』的解释,是把这服类解释成祸鸟,这种鸟白天是休息,晚上活动,牠一叫就是有灾祸要出现,这叫服类。

  应    类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合精之鬼,他因地当中邪知邪见,他依止这样的习气,他就自作聪明吸收日月精华,而成就魍魉鬼。这种因缘结束了,生命也报尽了,生到世间多为应类。

  因为他还带一点小聪明,所以他这个动物…什麽叫应类?他善知时节的变化,比方说燕子,春天一到燕子就会叫,春燕;或者是鸿雁,鸿雁就是冬天的时候飞往南方,夏天的时候飞往北方。这个鸟类是带点小聪明,他过去生做人的时候有一点世智辩聪。

  休    徵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徵,一切诸类。

  明灵,就是他过去生喜欢用欺诈的手段来引诱别人上当,所以他遇到咒术而成就了役使鬼。明灭报尽,就是这咒术也没有人持了,他本身的果报也穷尽了,生在世间多为休徵。

  休徵是一种吉祥的动物,比方凤凰、麒麟,这种动物一旦出现,就表示有圣人要出世了,有圣人要出来弘扬真理。

  循    类    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依人,他过去生争讼的习气特别重,所以他就依止巫师、灵媒而成就鬼。人亡报尽,我依附的人死掉,他鬼道报也尽了,生到世间多为循类。

  循类是服从,特别服从,比方说狗、鸽子,牠喜欢成群结党服从于人,叫循类。

  这十种的动物都是延续他过去人道的习气,而招感不同的动物。当然这个地方动物主要是前面的化世来,前面的鬼道是依止习气而变现。这个动物多分来说是还债的,还物债跟命债。

  庚三、结示

  结妄本无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

  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以上的十种畜生,都是从地狱、鬼趣当中,业火烧乾他的情水,地狱销他的罪业,鬼道来销他的习气,到了畜生酬其宿债,来偿还过去生的物债跟命债,我们讲畜生,披毛戴角还。

  畜生是怎麽来的呢?

  是我们内心当中虚妄的妄想,以及罪业之所招感。假设我们能够迴光返照,观照我们这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种虚妄的因缘是本无所有,是本来没有这些畜生的果报可得。

  古德说:依止虚妄之因,还受虚妄之果。依止一念的妄想,去创造种种鬼道的假相,最后我们还是自己去受这个假相;但是当我们迴光返照的时候,其实这个假相是本来没有的,是一念的妄想捏造的。

  迷真而起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

  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

  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淨业学园114讲次  讲义246面

  庚三、结示。这一段等于是把前面的十种的畜生,他生起的因缘做总结。前面讲结妄本无,妄想跟业力,依止一念的妄想业力,所变现畜生的果报,在我们一念真如的心性当中,是本来没有的,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妄想罪业把它创造出来的,所以你一念妄想转变以后,这个果报就转变了,是这个意思。

  现在我们讲,那怎麽就会有一念的妄想呢?这一念的妄想是怎麽回事呢?

  迷真而起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

  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

  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正如阿难尊者你前面所说的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这三个人;宝莲香她的特点就是贪欲特别重,毁破戒律,她以贪欲而破戒而且破见;琉璃王是以瞋心,来灭释迦族;善心比丘是以愚痴,而妄说一切法空。这种贪瞋痴的烦恼所引生的罪业是「本自发明」,我们那一念心,因为我们习惯性「心随妄转」,我们习惯跟自己心中所捏造的名言分别而转,我们不习惯「安住真如」,安住「现前一念心性」,喜欢跟着感觉走,跟着心中的想像去发明。

  所以这样的罪业跟妄想,不是上天给我们的,也不是从地上来的,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最后还是由我们自己那一念心自己去捏造妄想,还是由我们这一念心来承受这个果报。所以在一念的菩提心当中,都是一种虚浮的妄想之所凝结,非本来有,飘浮在真如的一个妄想。

  古人说:「悟了业障本来空,未悟还需还宿债」。

  你经常能够正念真如的人,你的业障就慢慢慢慢能够消灭,因为业障它本来就像一个乌云,太阳出来的时候,乌云就消失掉了。但是你还是随顺妄想而转、未悟,那麽你这样子的生死轮迴,你还是要继续的去酬偿虚妄的罪业。

  我讲一个历史的小故事大家体会一下:

  汉武帝在汉代的特点,他可以说是武功文字都非常强的一个朝代,所以他的朝上是人才聚集。这当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叫智臣,很有名的智慧之臣叫东方朔。东方朔他是饱读诗书,上通天文下达地理,他的官位叫待诏。皇上平常没事不找他,但是皇上有事情就请他来谘询,是皇上的顾问,如现在总统府的资政。身为一个待诏,他平常没有事就陪皇上游戏,有事情的时候当汉武帝的资政。因为汉武帝一生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打匈奴,他压力也很大,他有一天就想跟群臣玩一个游戏,就把大臣找过来,把东方朔也找过来。汉武帝就拿一个东西,用一个碗把它盖起来,请大家猜这碗裡面是什麽东西?所有的群臣都猜不到,轮到东方朔,东方朔过去看一看,然后听一听,他说:这个东西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果然是壁虎。汉武帝非常高兴赏了他很多绢布,结果汉武帝连续藏了三次,东方朔一次就把他猜对,所以他赏了他很多绢布。但是汉武帝旁边有一个宠臣叫郭舍就不服了,他说:东方朔这个人运气好,被他猜到的。郭舍说:我用一个谜给你猜,你要猜对了,我宁可受一百大板,你要猜错了,你这些赏的绢布全部归我。东方朔说:可以!结果郭舍就跑到外面去,就找到一个好小好小的树叶,这个树叶有一半是枯黄,把树叶藏起来,用一个大碗把它盖起来,就让东方朔猜,说:这是什麽东西。东方朔绕了这个碗绕了三圈说:这一个有一半枯黄的树叶。全部猜对了!郭舍就被打一百大板,被打一百大板郭舍还不服气,还跟他打赌,结果他每做一次谜,东方朔毫不费力的全部猜出来,他以前在家是占卜,他有卦术。

  他身为汉武帝智臣,可以说是有问必答。有一天,汉武帝在御花园散步,就看到树上有一隻小虫,是紫红色的小虫,外表看起来像蜜蜂,但是牠脸的造型五官具全,眼睛、嘴巴、鼻子就跟人长得很像,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叫什麽名字。汉武帝说:我们把我们的智臣找来,请东方朔来看。东方朔说:我知道牠是什麽东西,但是我不能告诉你。汉武帝说:你为什麽不能告诉我呢?他说:我现在肚子饿了,你要把我喂饱。汉武帝就给他放上酒菜,吃饱以后,他说:我现在吃饱了,但是我明天还会饿啊!他就将在城外一个很肥沃的土地,就把它赐给他。赐给他以后东方朔说:这个动物叫「怪哉」。

  他说这怪哉是怎麽来的呢?是前朝秦朝的时候,因为刑法定得非常严苛,你只要讲错几句话,就被抓到监狱去了,监狱可以说是人满为患。善良老百姓莫名其妙被抓进去以后,整天就面对天花板说:怪哉、怪哉!我怎麽被抓到监狱裡面来,就埋怨。心中的怨恨久了以后,他死掉以后,就很多的众生就变成这怪哉的动物。东方朔说:你试试看,你去查这地方的地理,他过去一定是秦朝的监狱。汉武帝去查,果然这御花园前朝是监狱。汉武帝说:这虫这麽多,那怎麽办呢?东方朔说:有方法!这虫是从忧伤怨恨而来,你从这个方去消灭。他说:世间人就是喝酒,以酒来浇愁,你把虫丢到酒裡面去,把这酒喝了以后,牠产生迷惑以后,他那忧伤之心消失掉了,牠的身形就会消失掉。果然汉武帝把虫丢到酒裡面去以后,虫就慢慢慢慢完全消失掉。

  这样的一个史记的记载,跟本经说的道理是相同的,所有畜生道的果报都是「菩提心

  中,皆为浮虚妄想之所凝结。」不是真实有,要真实有我们就不能消灭了。如果我们烦恼罪业跟果报是真实有,那糟糕了!那我们就怎麽样呢?只能克己复礼,克制烦恼,你不能断它,只能克制。因为它本身没有真实性,所以我们能够返妄皈真,成就佛道。

  所以在这个地方,本经依止正念真如,完全依止真如的角度,来看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就是在「菩提心中,都是虚浮妄想之所凝结,非本来有。」这观念是这个意思。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为人道的众生,相对于三恶道的众生,他比较有一些智慧,所以对顺逆的境界有堪忍性,可以忍受,叫做人。这地方的人主要的来源指的是从三恶道受苦以后来到人间这一部份的因缘来说,叫人趣。

  (分三:庚一、总标。庚二、别显。庚三、结示)

  庚一、总标

  反复徵偿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

  复为人,反徵其剩。

  阿难!从前面畜生道的众生,牠的果报体干什麽呢?是酬偿先债。我们前面讲鬼道是酬偿习气,畜生是酬偿过去的宿债,有物债跟命债二种。他过去生做畜生的时候,偿债的过程当中,假设发生一件事情叫「分越所酬」;他本来是欠你财物,比方说他过去生做牛做马,他没欠你命债,牠只欠你财物,牠一辈子为你工作,你还把牠杀了,这就是过分的超越牠所应该酬偿的债。牠身为一隻牛来报答你,来酬偿你过去的财物,牠没有欠你命债,结果你把牠的体力用完以后你把牠杀掉了,这对畜生来说,牠是分越所酬,牠超过牠应该去酬偿的部份;就是这个讨债的人讨了太过分了,这怎麽办呢?这时候就反过来再讨回去啦!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过去生被讨得太过分了,这些畜生道就变成人,反过来徵收牠所被讨得过分的这一部份。因为牠过去是畜生,为你工作,你还把牠杀死了,那你欠牠一条命债,牠有这样的分越所酬的因缘,牠就投到人道,来讨牠所过分的部份。

  这地方是约讨债的人,第二段是还债的人,他应该怎麽还呢?他过去生把人家讨得太过分,那应该怎麽办呢?

  福德胜劣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捨人身,酬还彼力

  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馀直。

  他过生把人家讨得太过分的这个人,他有二种情况:假设这个人他前生是有力,他有持戒还有修习禅定智慧的功德力,以及他有布施、持戒、忍辱善业的福德力,他在还债的过程当中,他不必捨掉人身的情况之下,以人的果报来酬偿过去所讨过分的债物。你要是欠钱就还钱,欠命还命,欠肉还肉等等,人的果报。

  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馀值。

  假设这个讨得太过分的人,他前生没有戒定慧的功德,也没有布施、持戒的福德,这二个都没有,那麽他就反过来堕入到畜生道,来酬偿过去生所过分的这一部份。

  对方在还债的过程当中,一种是人道来偿还,一种是畜生来偿还。这是他还债的方式有二种,还债的难易也有二种。

  偿债难易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如是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

  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408在还债的过程当中,比较容易偿还的:

  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假设我们欠人家的财物,我们在偿还的过程当中,欠钱还钱。没有钱怎麽办呢?就用体力来偿还,你可能做他的僕人,或者做他的牛马等等,以体力来还债,还到够了以后,这因缘就停止。这是欠钱还钱,或者是用体力来偿还。

  『六祖坛经』有一段:六祖大师有一天在自己的禅堂打坐,有一个盗贼拿刀子要杀他,六祖大师他事先就知道,就在打坐的禅堂的旁边放了十两的黄金,盗贼要杀他的时候,他就把头伸出来,结果盗贼砍三次都砍不下去。

  六祖大师说:「只负汝金,不负如命。」我前生是欠你钱,没有欠你命,你杀不死我的。这个盗贼看了以后就很感动,他自己也很惭愧,就要随六祖大师出家。六祖大师说:你要出家可以,但不是现在,你现在跑进来我那些徒弟都知道,他会加害于你,你赶快跑,先跑,改天你再回来跟我出家。后来他过了几年,也回来跟他出家,后来这个人也开悟了,他诵《涅槃经》以后开悟了。

  也就是说,在这还债的过程当中,钱财的债务是必较容易还的。

  比较困难的部份:

  如是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

  在还债的过程当中有二种因缘是比较麻烦的:第一个你曾经杀害他的生命,乃至于去食牠的肉,杀命是直接杀生,吃牠的肉叫间接杀生,因为你喜欢吃牠的肉,别人才去杀,间接杀生,这种跟生命伤害有关係的就麻烦了。为什麽呢?

  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你杀牠的命,食牠的肉,来生牠就杀你的命,食你的肉,这种杀生食肉,这牵扯不清,相食相诛,彼此互相的吃对方的肉,来杀害对方的生命,就像车子的轮转,互为高下,互相的讨债,彼此的怨结越结越深就很难停止。

  所以这地方讲命债难还。怎麽办呢?

  佛法可止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有二个因缘:第一个、我们依止自力的因缘,你自己能够修止观,正念真如。我们一个人如果一直跟着妄想走,我们就很难改变自己。你看有些人他永远活在过去,他创造一个妄想,这个妄想就去造业,造完业以后从地狱裡面出来,他还是随顺这个妄想,变成鬼道,还是随顺妄想变成畜生,最后来到人间还是依止这妄想,他永远没办法离开这个妄想。一直到他真实的能够通达大乘经典,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妄想是自己捏造出来的,妄想捨掉以后,他的生命才产生重大的变化。这个是修「奢摩他」,改变你的思想才能够改造你的生命。

  第二个、是靠佛力。佛陀大慈悲的神通力,来化解彼此的怨结。第二个就是佛陀的说法,明白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否则是很难停止的。

  这个地方指的是在还债的过程当中,我们欠的物债是容易偿还,命债难还。诸位你要是看『印光大师文钞』,你会感觉到印光大师也很强调这个观念,念佛的人你最好一定要吃素。你去看看哪个『念佛感应见闻录』裡面,你看他业障现前,他念佛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过关;你要是遇到冤亲债主的干扰这最麻烦,他放不过你!

  印光大师说:念佛人要吃素。他很强调要吃素,你造了一点罪业,临终的时候正念真如,靠佛力的加被很快过关,但是你要是杀了很多、很多的众生,像台中莲社有一个众生,一生杀了十几头猫,那临命终的时候很麻烦的。因为佛也不能过分的去对治对方,所以他要弄得很麻烦很痛苦,所以命债一定要尽量避免。

  409蕅益大说:其实本经的人道,只是在三种因缘当中的其中一种。

  身为人道的第一种因缘,是过去生修习五戒跟中品十善,而直接生于人道的;前生修习五戒十善,直接生为人道。

  第二种是从圣道中来,他是从诸天仙道中来;从圣道中来大部分的人都是富贵慈善,他从天界中来他还有剩馀的天福,他外表富贵,内心慈善,或者聪明多智;如果从仙道中来是聪明多智,这种就知道从胜类中来。

  第三种是从恶道中来,比方说这个人的个性刚强凶恶,多分是从修罗中来;这个人是暗钝愚痴,有畜生道的习气,从畜生中来;这个人贫穷下贱,多分是从恶道中来。本经所说的主要的是从恶道中的畜生中来。

  庚二、别显    别显人道的十种差别。

  顽    类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这个“汝今应知”是关于以下的十种,彼枭伦者,“枭伦”是过去生贪财,后来堕入到猫头鹰,在猫头鹰当中酬偿过去的宿债完了以后,就恢复到人道之形。做人的时候是做什麽?顽类,冥顽不灵的这种邪恶的众生,不肯修善,你要他听经,他也不受教化的,冥顽不灵这一类的。

  异    类    彼咎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咎徵”就是过去生婬慾的习气特别的重。在畜生道偿还宿债恢复人形,做人的时候变成异类。

  什麽叫异类:他的身体具足二根,同时具足男女二根,或者是六根不具足,六根有残缺不正常,或者五种不难等等。

  庸    类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佣类。

  “狐”就是他过去欺诳的心特别重,喜欢欺骗别人,变成野干、狐狸来酬偿过去的宿债,而后恢复人道之形变成佣类;贫佣,这个人的个性就喜欢做贫佣卑贱的小人,依止谄媚他人来过活,靠着拍马屁谄媚他人来过活,叫做佣类。

  狠    类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

  过去生依止瞋恚的习气,堕入到毒虫蜈蚣这一类的毒伦。他依止畜生道的果报来酬偿宿业以后,而恢复了人形,生人道之中,变成狠类;这种众生心性刚暴,非常的狠毒,毫无慈悲之心。

  微    类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蛔伦”就是过去生,他经常作负面的思考,他心中累积很多的怨恨,怨恨以后他变成肠胃中的蛔虫以后来酬偿宿业,业报尽了,到人道当中变成一个微类。“微类”就是他喜欢做人家的奴僕,做歌妓或者做乞丐,完全依附他人来过活的,叫微类,他自己没办法独立的。

  柔    类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食伦”就是过去生高慢的习气,然后变成了猪狗牛羊为人所食用,他的业报也偿尽了,生在人道中变成柔类;过去高慢的习气,他做人的时候变个性柔弱无能,任人家来欺侮,完全没有一点抵抗的能力,叫柔类。

  劳    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服伦”就是他过去生喜欢诬枉毁谤他人,他的习气所招感的是做羊、貂、蚕,做人家的衣服;依止这样的畜生来酬偿过去的罪业,生到人道当中变成劳类。这个人一生当中劳劳碌碌的,劳碌命,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一生当中是完全为了生活而奔忙的,叫劳类。

  文    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应伦”就是他过去生的习气是邪知邪见,自作聪明,他变成了春燕、鸿雁以后,牠酬足牠的宿债,而恢复人道当中变成文类。这个人有一点才华,通文合礼,不失其序,读书的文明之人。

  明    类    彼休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过去生他经用欺诈的手段来引诱他人而得到利益,堕入到凤凰、麒麟这种吉祥动物以后,来酬偿过去的宿债,生到人中变成明类。这个人世智辩聪,出一些各式各样的点子,叫明类。

  达    类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循伦”过去生他那诤讼的习气特别重,变成了猫狗鸽子而驯服于人以后,酬偿宿债,生到人中变成达类。这个人通达人情世故,我们讲这个人很会做人(不一定或做事),叫达类,通达人间事理。

  410这个地方指的是他从畜生道酬偿宿债以后,他来到人间的差别相貌。在这一大段经文当中值得我们一提的就是,有四个字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如今应知」,这四个字是冠到十种人类的第一句话。

  佛陀为什麽要讲一个「如今应知」,前面都没有呢?

  佛陀讲畜生道的时候,讲饿鬼道的时候,讲地狱道的时候,都没有加「如今应知」。这一句话圆瑛老和尚说: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劝谏,因为你得到人身,是一个你最重要的机会。说你到饿鬼道去,你什麽事都不能做,你只能够酬偿果报,你变成一隻小蚂蚁,你什麽事也不能做,你想做也做不了。你得到人身,这是一个出世的非常重要的胜因,「如今应知」,是说你这时候你要好好的珍惜,因为你只有在人道当中,你才可以真正的改变你自己。

  《唯识学》说:我们这一念心,习气如暴流。什麽叫暴流呢?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水流你是没办法去抵抗的。什麽叫现在?就是过去、过去、过去,我们永远被过去所推动。看今天的你是怎麽来的,昨天的你创造出来的,有昨天的你才有今天的你。为什麽有昨天的你呢?有前天的你。所以这习气如暴流,这个暴流的方向一路走来,只有在人道的时候,你可以有机会改变你自己,如果你这个机会没有把握住,你永远没有机会改变你自己了,这个叫做「如今应知」。

  所以佛陀在前面三恶道的时候,佛陀什麽话都没讲,因为讲也没有用,在畜生道说「如今应知」,你跟他讲这些有什麽用,等于白讲。但是到人道的时候,你第六意识的明了性特别强,你要想一想,你有二个选择:第一个继续活在过去,第二个彻底的改变自己。二种选择,这就是佛陀讲「如今应知」的理由,因为你真的有机会,你机会来了!

  庚三、结示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阿难!是等,以上十种人道的差别是怎麽来的呢?宿债毕酬,过去三恶道酬偿罪业,酬偿习气,酬偿债务,酬偿完了以后来到人间。

  他为什麽过去生会堕入三恶道呢?无始劫来业计颠倒。我们一念的清淨心,突然间向外攀缘产生一个“计”;计”是徧计执,就是妄想执着。由妄想执着产生我法二执以后,就产生了身口意的罪业,业就出现了,烦恼障引生业障,业障引生报障,业计颠倒。因为业计颠倒,导致彼此之间相生相杀。

  蕅益大师解释说:什麽叫相生呢?由于婬慾的行为相生,由于杀盗的习气而相杀。

  这样子的一种彼此罪业的纠缠,假设没有遇到如来之名,没有听闻如来的名称,不闻正法,佛法的缘起,在三界的尘劳当中,法尔轮转;“法尔”这就是自然的法则。

  你起烦恼你肯定造业,造业以后得果报。这一件事情是谁控制的呢?没有人控制,因为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就有随缘义,清淨本然的心中,它本来就有随缘的作用,你起烦恼,它就显现罪业,显现果报给你看,你生起智慧的观照,它就显现人天的果报,显现极乐世界给你看,这叫做「法尔如是」。也不是谁创造的,它的心的作用本来就是这样,它本来就有不变性,有随缘性,有即空、即假、即中,这是大自然的轨则。假设我们今天不能够从法佛法中觉悟,这是愚痴的可怜愍者,因为我们过去痛苦的历史,即将一次一次的重演,一次一次的重演。

  这地方等于是把前面的三恶道做总结。

  我们说明什麽叫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我们一个人起了烦恼,然后造了罪业,造了罪业以后到地狱去受苦,到三恶道受苦,到畜生道受苦。这痛苦的折磨,让我们消业障起惭愧心,好不容易在地狱刀山油锅的苦受完以后,起了惭愧心变成一个人,得到教训以后开始修善,修习善业以后慢慢慢慢,就得意忘形,在福报当中就造业了,造业以后,当然造业之前先起烦恼,起烦恼后造业,又到三恶道去受苦,受苦以后得到教训了,又变成一个人又学乖了,学乖以后就开始修善,修善以后在福报当中开始放逸造业,又到三恶道去,形成一个轮迴。我们人就是这样,在痛苦中得到教训,在教训中…欸!好了伤口又忘了疤,开始修善,修善以后又开始起颠倒又开始造业。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佛陀,遇到了佛法的住世,你的心开始不再向外攀缘,你开始迴光返照,结果照到你的清淨本性,原来我的清淨本性,是本来清淨,我的主人翁是清淨的,我为什麽不依止我的主人翁而住呢?从那个时候你才彻彻底底的改变你生命的步骤,从那个地方开始改变,否则完全没有办法!我们很难去跳脱妄想,习气如暴流,它会生生的控制你,你跑不掉的。

  411我讲一个〔淨土宗〕的公桉,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到清朝一个吴毛居士:

  这个吴毛居士是当时吴氏家族的僕人,那个家人是一个很大的大富长者的家族。这个僕人他平常除了做僕役的劳役工作,他就是好好的持戒念佛,念佛念得不错,看它的意思,他念佛不是嘴巴念佛,他还有观照力,调伏自己的烦恼。

  清朝的时候产生了叛乱,有叛乱的军队渡江而来,所以他们的主人带了很多人及钱财都跑掉了,他自己就甘心留守看管家宅。叛军来的时候看到裡面的房子这麽大,钱财都被带走就很生气就拿他出气,用鎗刺他七鎗当场把他刺死,七鎗而身亡。

  死了以后也没人埋尸,就死在花园当中,经过几天以后乱兵被平定了,主人带了一些人就回来了,一看,唉哟,吴毛为我们牺牲了!过去一看,欸!他又醒过来,他醒过来说:你不要伤心,我过去生有重大的罪业,我本来要做七世的猪身来偿还罪障,现在我因为念佛的关係重报轻受,七鎗来酬偿我七世的猪身,这业报已尽,我现在要念佛往生了,你们好好为我助念。讲完以后合掌念佛而往生。

  我们讲「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人他过去的罪业,因为他心念的改变,所以他整个因缘改变。我们上次讲课的时候,引用圆瑛老和尚的开示,他的意思就是说:带业往生,其实我要消宿业是很难,无始劫造这麽多罪业,你怎麽办?所以改变在缘,就是你要改变你的念头。你说,你一辈子忏悔业障……印光大师说:你就是每一天忏悔,忏了一百年,你所消的业障如爪中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

  那怎麽办呢?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惑业苦”虽然有业,但是它没有滋润的增上缘,使令果报不成。就是我们昨天说的:「破和合识,断相续心。」所以你看这吴毛居士,他能够念佛念到整个念头完全改变,他本来要受七生的猪身,结果以七鎗的轻报偿还。

  蕅益大师在这段的结示,他说:如此经文你应该知道,修行之急务,要在断除业计颠倒。特别是对治“计”颠倒,徧计执的颠倒,当然我们也要对治业颠倒。所以前面讲,从今开始好好持戒,过去造了罪业那就好好忏悔,别再造新的业。第二个,你要好好的正念真如,不随妄转。

  我们上次讲过,烦恼的第一念不能怪你,因为凡夫都会起烦恼的,但是你第二念的相续,这个就是你不对了!你的观照力没有正念真如,没有把佛号提起来,没有正念真如。所以《菩萨戒》是第二念结罪,就是你没有做到断相续心,破和合识。

  你真正能够断相续心,破和合识的时候,你过去的业在《唯识学》叫不增长业,就是这个业力不能到三恶道去了,顶多在人世间重报轻受。所以你看有些人他一修行,越用功,业障越现前,这个是好事情,表示你过去重大的罪业,因为你心念的改变把它逼出来,逼出来以后把业障消掉,这是好事情!

  说实在你的思想没有真正的转变之前,业障是不会逼出来的,那是真的。思想要达到真的脱胎换骨,思想真正的改变,你的业障才会逼出来。这是我们说的「破和合识,断相续心」,破除业计颠倒,这样子你才能够在轮迴当中,找到一条新的光明,否则的话,我们就是本经说的「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被妄想的力量一直牵动,就很难出离。

  古德说:前面的「汝今应知」是偏重在人身难得,这一段的结释偏重在佛法难闻。

  海公他在这一段经文说:佛陀出世,正法时代的印度有三亿人口,有一亿的人口没有听闻佛名,没有听闻正法,跟佛陀同一个时间出世,也生长在印度,从来没有听过释迦牟尼佛的名称,也没有听到什麽叫正法。有一亿的人只听闻佛名,不闻正法,只有一亿的人,能够听闻佛法又知道佛名,佛世的时候尚且是三分之一的人听闻正法。

  淨业学园115讲次  讲义248面

  己五、示仙趣

  本经在发明生命的缘起,它的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缘起」,所谓的“真如”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我们的现前一念心性它能够受染淨诸法的熏习,而显现十法界的差别果报,所谓的「不思议熏而不思议变」。我们的一念心性在受熏的过程当中,有二个地方的差别:一、约它的体性,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这一部份是不变的,它不随过去现在未来的改变。二、约着作用来说,它在不变的当中,它有随缘的作用,412因缘法我们讲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即假”就是讲随缘的作用,即假的因缘变化,从本经上来看有二个因素,会主导我们生命的昇沉:第一个就是你的思想,我们经常生起如理作意的观照,我们在生命当中会产生一种「正气」,这时候我们的生命是往上超生的。你看你遇境逢缘的时候,你经常用理智来观照,这个人他的身心是种轻飘,临终的时候是往上飘的;相反的,我们遇境逢缘的时候是用对五蕴身心的一种情执,这情执在本经上说是一种贪爱之水,你就会累积很多这种水,水是往低处流是往下降。

  所以本经它认为影响我们生命昇沉的第一个因素,就是你思想的迷悟,这个是影响你三界的总报。本经讲得很清楚,你完全是纯情的就直接堕入阿鼻地狱,情想均等就做人,当然人也是各式各样,你是怎麽样的执着,你就做什麽样的人。如果是纯想,你是一种理智非常高的人,临命终直接生到天上去。

  所以它完全是用内心的迷悟,来决定你整个三界的总报,这是第一个,我们讲亲因缘,或者是主要的因缘。第二个再考虑你的善恶的业力,这影响到你的别报,你做为一个人,人当中也有快乐也有痛苦,这个因素就是由业力的熏习来决定。所以在本经它是以思想的迷悟做主要的因素,以善恶业力的熏习当作次要因素;以思想决定我们的总报,以业力来影响我们的别报。

  这样的思想《六祖坛经》也有这样的观念,六祖大师说:「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说你修了福报很大,但是你内心当中是一个颠倒的,你这个福报不能在人天中得果报,你可能变成一个畜生或变成一个鬼道,你在卑贱的果报当中去享受你福报,因为你的思想是颠倒的,颠倒的思想是下沉的,「自性若迷,福何可救」,福报救不了你的。

  你把这样的思想抓住了,你再看本经的缘起你就知道,它主因素是以思想的迷悟,来判定整个七趣的差别。这个观念建立起来,看经文就容易了解…

  己五、示仙趣

  七趣差别的第五科,显示仙的果报。“仙”有轻便转化的意思,也就是说修学仙道的人他们是透过精气神的修练,把我们凡夫的凡胎转成仙胎以求长生不老,这叫仙趣。

  (分三:庚一、总标。庚二、别显。庚三、结示)

  庚一、总标

  413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他为什麽生到仙道去呢?

  复有从人,“从人”古德的注解中提到有二层意思:为什麽强调“从人”呢?

  因为前面的都是从畜生道过来的,仙道是从人间修成的,拣别他不是从三恶道来的,是从人间而来,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他是什麽人而来呢?这个人做人的时候,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他厌恶色身的无常,他也厌恶色身的病痛,他对老病跟无常的痛苦很强烈的厌恶,他好乐长生不老之法,因此而精勤的修学的这种人。先把修学仙道的人,他心中的希望标出来。

  他有这种希望也不能说错,问题出在下面:

  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可惜的是他在修学三昧的时候,他并没有依止正觉之理(如来藏妙真如性),没有依止我们的不生灭心。他用什麽样的心态来修学禅定呢?

  别修妄念,存想固形

  他心中自己产生一个妄想,他自己虚妄的想像。他有什麽妄想呢?存想固形,他心中一直希望能够坚固他的色身,使令他的色身能够不老、不病、不死;他坚固他的色身,他经常存有这样的希望跟想法。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他怎麽做呢?他远离都市的繁华,到了偏僻的山林,或者到没有人间的海岛,总而言之,他就希望到一个没有人去吵杂的地方来修学他的仙道,这当中就有十种的差别。

  这地方就是讲我们一个人的心态,就决定你果报的状态。

  蕅益大师说:仙道的特点就是,别修妄念,存想固形。他的这样存想固形的妄想,蕅益大师说,基本上有二种的差别:一种是依止浮尘根而修学,浮尘根完全是一个色法,他完全是修身的,这种是比较低级的仙道。他怎麽办呢?他就“守精”,让自己的精气不洩漏然后练气,把精转成气,然后养神。经过动静的修学,守精、练气、养神,就使令色身能够长时间的不老不病,延年益寿,这是偏重在修身。

  就是蕅益大师说的,依浮尘根而修学。其次比较高级的是依胜义根,那是修心,他想要把凡夫粗重的凡胎,转化成轻飘仙道的色身,他依止第八识的冥想来修禅定,三昧成就以后具足五通,有各式各样的神通,这是比较高级的仙道。

  在以下的别显当中,古德的分判它有十种,前面五种是偏重在修学色身的,练精气神。后面五种,他就开始修学禅定,他有各式各样的神通显现出来。这十种不管是修身修心,总而言之,都是活在自己的妄想,跟我们的真如本性是不相应的。这个就是先把仙道的特色先做说明。

  庚二、别显      个别显示十种仙趣的差别相貌:

  地 行 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阿难!彼诸众生,“众生”是人道的众生,而且是希望能够追求不老、不病、不死的众生,他内心当中有一种坚固的想法,希望能够追求长生不老。他怎麽做呢?“服饵”是他主要的修学方法,他用种种的药物去煎製,煎製以后他长时间的服用,用药物的力量包括自己平常的修练,来助长色身的健康长寿。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不休息」,也就是说他吃这个药物不是短时间,是长时间的服用。然后食道圆成,吃煎製的药物成功以后,他所成就的相貌是地行仙。他的行动特别的轻快,他的活动特别敏捷,但是他的脚还不能够离地,虽然健步如飞,但是脚不能离地,所以还是属于地行仙。

  前面五种仙,他都是以脚活动力量,脚越轻便,他能够飞得越高,这个仙的层次就越高。因为我们的身体,脚是一个重要的判定,脚越有力量你身体就越好,所以前面五种修身的都是以脚的力量分判。

  飞 行 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前面是服饵,这裡是草木,服饵是把药煮熟了而吃,这地方的草木就直接用草木,比方说黄精,他吃黄精、松柏这种树的枝叶,去榨它的汁,他就直接生吃,吃久了以后就健步如飞。药道圆成,吃这种草木之药,功德成就以后,他的飞行就比前面更加轻快了,能够慢慢的能够离开地步,而少分的飞行。

  前面的服饵他还要食人间烟火,到这地方以后,古德注解说:不管草木、金石,第二种仙以后,他基本上不吃人间的饭菜,他吃的东西都没有经过烟火煮过的,不食人间烟火。

  游 行 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前面是吃草木,这地方是吃金属跟矿物,他服铅、汞这种金属的矿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溷合起来。这种金石有什麽好处呢?他能够“化道”,吃久了以后他能够转化我们人道的这种凡骨,而转成一种比较轻飘的仙骨,骨头会改变,成功以后叫游行仙,他甚至于可以在虚空中飞行自在。

  前面的飞行仙飞行还不是飞得很高,这地方他直接飞到虚空去,飞得更高更远,他的特点就是服金石来改变他的骨头。

  空 行 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前面三种我们看它的内涵,主要是靠外在的力量,吃药物、草木、金石等等。这个地方他是有一定的修练,以“动止”二种法门来修练。比方说他在动中运气调身,比方做瑜伽、打太极拳,动中来练气;其次在静中养神,在动中把精转成气,然后在经过静坐,把气转换成神。修练久以后,气精圆成,在动中练精还气,从静中练气还神,最后把精气神还于虚空,最后行成具妙,这个就是精气圆成。把精气神都回归到一念的虚空以后,他就变成空行仙,他不但能够在空中飞行,他甚至于能够腾云驾雾,他的脚能够站在云雾当中飞行,无有障碍。

  这地方就飞得更高,前面的游行仙还不能够飞到云端,顶多在虚空,他是飞到虚空很高的地方,飞到云端去,而且能够腾云驾雾,叫空行仙。

  天 行 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这地方的重点在“津液”这二个字。前面的“动止”就是这个人的修练,他可能是一半是动,一半是静,动一动、静一静。但是到第五个的时候,他主要的就是静态的。

  这个“津液”是怎麽回事呢?他在打坐的时候,他用舌头顶住上颚,顶住上颚嘴巴就会产生一种津液,这种津液他能够润德圆成,他能够滋润我们的色身,津液能够转化成一种正气,飘然的正气,所以就使令他的身心特别的轻飘,游于天上叫天行仙。他不但是能够腾云驾雾,甚至于能够游行到诸天去,但是他不能够住在天上,他能够到天上去见天道人,他也不能吃天上的东西,因为他没有那个福报力,他还是要回到他的深山、海岛,没有人的地方安住。

  这地方的主要特点他用“津液”来化成他的气。前面五种主要是修他的精气神,以修身为本。

  通 行 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精色”他能够在打坐当中以一念专住的心,来吸收日月的精华;“精”指日月的精华;“色”云彩色,夏天天上有七彩的云彩。也就是说他打坐不完全在房间裡面,跑到外面去吸收日月的光明,吸收云彩的彩色,把这样的能量转化成自己的能量,而且他不是一天,他是长时间不休息的吸收大自然的能量。时间久以后,吸粹圆成,“吸”就是吸收日月的精华,“粹”粹取云彩的彩色,他最后的功德成就以后,变通行仙。

  因为他的能量来自于大自然,所以他就能够与大自然宇宙万物互相融通,所以他的心一动,他就能够跟整个大自然,能够任运的而没有障碍。比方说,他能够到一个高山…我们要从高山爬过去,他不用,他念头一动,我要从这个高山过去,他就直接从高山穿过去,他能够穿越高山;比方说,他来到一个海,他也不用坐船,我现在要从大海中走过去,他就能够从水上走过去。

  圆瑛老和尚说:这有点类似五通,因为他的能量,他就经常跟大自然的交合,吸收日月的精华,吸收云霞的彩色,慢慢慢慢的他那一念心跟大自然二个能互相融通。这就是通行仙、融通,他的心跟大自然之间没什麽障碍,他能够进入大自然,随心自在。

  道 行 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道行仙的修行方法有二个,咒跟禁。“禁”它的基础是持戒,他对杀盗婬妄的戒行持得特别的清淨,非常的坚持,非常的清淨,第一个他持戒清淨。第二他精勤的持咒,他以持戒来止息心中的欲望,用持咒来增长自己的正气。以持咒跟持戒二种的法门而不修息,术法圆成,“术”持咒,“法”持戒;他成功以后,叫道行仙。他不但以持戒持咒,让自己的身体一生都没有病痛,而且他能够为人家加持,他就以道法,他戒行的清淨跟他持咒的力量,他随时为人家治病,为人家驱魔,就是道行仙,他有那个「道」。当然这道是有漏之道,是生灭之道,但是至少他能为为人家治病、驱魔。他就是靠什麽功德呢?靠自己的持戒,靠咒语的力量。

  照 行 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这个人的修行在修思念,他是怎麽的思念法呢?他不是正念真如法,他是打坐的时候不断的去忆念自己丹田,意守丹田,心住在丹田的下面,一方面沉思养神,他把内心安住丹田,让自己的心不要那麽躁动、养神;一方面能够练气,因为丹田是气海,一方面养神,一方面练气,思忆圆成名照行仙。他不断的意守丹田,成功以后名照行仙,照行仙他那个神识,他就能够在身体当中出入自在,他随时可以从顶门裡面神识而出去,他也可以随时回来,他回来以后他的气息上下能够交通,色身跟神识互相照应,他心想到哪裡,他气息就跑到哪裡,他心要出去,他神识随时可以出去,他要回来随时回来,他就是从丹田当中,产生这麽一个能量,叫照行仙。

  精 行 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交遘”就是阴阳调合,乾属阳,阳属火,阴属水,我们讲肾水心火。他打坐的时候他把这个水往上提,把火往下降。

  我们一般的情况,我们身体的地水火风,因为火是比较轻,所以火习惯是往上,水是在下面。那火在上面,水在下面那就糟糕了,你可以想像一下,火在上面烧,上面都没有水,这锅子都没有放水,一下子就把这锅子烧破了。所以我们打坐的人,他是要把水往上提,要把火往下降,叫念丹,就是上面有水,下面有火。

  他就是不断的利用静坐的方式把水往上提,提水降火,让水火能够交遘以成仙胎。我们拜佛的时候,忏公师父教我们你的脚掌微微的用力,上半身放鬆,他的目的就是把水提上来,把气往下降,其实你走路的时候也要这样,走路时要脚掌微微用力,上半身放鬆,要下实上虚。他不管行住坐卧,经常就是提水降火,以此来做一个阴阳的和合,最后成功以后感应圆成,名精行仙。他能够以水火阴阳的交遘而成就仙胎,长命百岁,生命能够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叫精行仙。

  绝 行 仙    414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到这个地方要按古德的意思,第六种以上的人多少都有禅定,起码都有欲界定。这个变化就是他在禅定当中去观照,他在禅定当中思惟宇宙间万法迁流变化的道理。说:宇宙间为什麽会变化呢?为什麽春天时百花盛开呢?春天一走百花就凋谢?他思惟这个宇宙无常变化的道理,思惟久了以后他就觉悟圆成,内心跟宇宙万法互相的融通。

  融通以后他有什麽样的功德力?成就绝行仙。他能够以他的心念来主导整个宇宙的变化,移山倒海,变化四季,他想把这个山从这地方移到那个地方去,他念头一动山就开始移动,他能够移山倒海;甚至于他想把春天改成夏天,他也可以把夏天改成冬天,他能够很自在的变化四季,他能产生这样的幻术。

  这地方本经讲得很简略,但是你看看『成唯识论』,或者本经后面的「五十阴魔」它有提到,就是这种变化,他的「觉悟」他思惟是认为宇宙间是二分的,一分是常,一分是无常,一分是变化,一分是不变化的,他能够体悟到这个道理。所以他就慢慢慢慢从变化当中回归到不变化,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当中来带动变化。

  当然这个地方跟《愣严经》很像啊,不一样!它这种变跟不变,这个常跟无常是二分的对立,一分是常,一分是无常,他的常跟无常是二个东西,我们本经讲「现前一念心性」,不变而恆常随缘,随缘而不变,这二个是不二的,不变中当下就是随缘,随缘中当下就是不变。但是仙道的变化跟不变,它是二个东西,自性执,它是二个东西。

  海公《愣严经》讲记他提到一个观念,他说:过去在东北有一个修禅定的修行者,他到山中去找一个仙人求仙术。这个仙人说:你要修仙术,你在打坐的时候,你就思惟宇宙万物是变化的,但是这个变化是如梦如幻是不真实的。他叫他这样思惟,结果他思惟三个月以后,他就在定中随时可以变化四季,他可以将春天改成冬天,也可以把冬天改成夏天,就是所谓的绝行仙。

  为什麽绝行,一个“绝”呢?因为绝行是整个仙术最高的境界,他这种仙术是不对外流传的,不是公开流传的叫绝行仙。

  虽然是同样依止妄想,但是他妄想的相貌各式各样,仙道产生的结果也就是各式各样。

  庚三、结示         佛陀对十种仙的一个结论。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迴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前面十种仙,大智慧的佛陀,把它做一个总结:

  佛陀说:“是等”以上十种的仙道,他们的特点,第一个仙道要从人中求,你一个畜生你没办法修仙道,一定人道才可以修仙道。他是怎样呢?鍊心,当然还有鍊身,他用运动药物来练身,他也有用各式各样的冥想来修心,他修鍊身心。依止有所得的妄想来修练身心,但是非常可惜他不修正觉,他没有真正的看到我们真正不生不灭的「现前一念心性」本来面目,他还是在生灭的因缘当中打转,这叫「别得生理」。这是另外成就一种延长生命的道理,就是我们前面说纯想固形,这是讲他的因地,他的因地是,不修正觉,别得生理。

  他的果地是什麽果报呢?寿千万岁。

  我们要知道,人不可能没有死亡,不可能!他是把死亡延后。所以古人说,不老不病有可能,但是没办法不死。

  他的寿是千万岁,而且他的个性是远离人群,休止深山,他不喜欢跟人群往来,或者住在没有人居住的大海岛,整个都是大海,中间一个小岛,他有神通,他也不用坐船,他直接飞过去。总而言之,他是绝于人境,远离人群这种吵杂的环境。

  这样的一个果报体,佛陀说:斯亦轮迴妄想流转,他还是活在三界的生死轮迴当中。为什麽呢?因为依止妄想来修学他的身心,所以难免落入流转,不能够修学《愣严三昧》正念真如,等到他死亡到来的时候,他还是要来到三界当中,随顺他过去的颠倒跟业力,而散入诸趣当中。

  415我想仙道跟佛道差在哪裡?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仙道是追求长生,佛法追求无生,思考不同。因为你长生,你只要是生,生住异灭,那就是一种生灭法,你是在生灭法当中延长他的生命而已,它本质是生灭的。但是佛法是「无生」,正念真如,当我们的心正念真如是直接去趣入无生。

  蕅益大师他对仙道,他在注解当中,他有一段的批判,他说:一个人的精神用在追求长生,他的果报只成千万之岁,你的生命千万岁;但是你把人的精神用在修学佛法,而正念真如,最后的果报是大般涅槃,万德庄严。

  他说:修学圣道就好像你用无价的摩尼宝珠,把它当作弹弓去打黄雀。说这摩尼宝珠是无价的,结果你拿摩尼宝珠去打黄雀,打到一隻黄雀,这隻黄雀也没什麽值钱,但是你把摩尼宝珠给丧失掉了。

  在古德的注解讲出一个譬喻说:仙道有一个吕洞宾,八仙之一,他修成长生不老之法以后,他又练成一双雌雄剑,就对自己很有信心。有一天黄龙禅师在说法的时候,他刚好腾云驾雾从旁边经过,他就降下来到法座中去听。

  听法结束以后,黄龙禅师说:此中有盗法之人,有人盗法。这时候吕洞宾就出来了,他说:我心中有不死之法,我何必盗法呢?我有长生不老的法术,我何必盗法呢?黄龙祖师说:你这个人是守尸鬼,守住生老病死的色身,守尸鬼。吕洞宾就很生气,他就射出他的雌雄之剑。这时候黄龙祖师他就入《真如三昧》。

  我们前面讲过,真如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他入《真如三昧》的时候,火不能烧,水不能淹,刀子也不能割他。所以剑射到黄龙祖师前面的时候自然落地,就插在地上。这时候吕洞宾要把这个刀用法术把它收回,收不回来,这时吕洞宾就心生惭愧,就拜黄龙祖师为师父。黄龙祖师就跟他开示,开示以后他也就开悟了,他说:「自从一见黄龙后,方悔从前错用心。」

  我们的身心的世界它是生灭的因缘,这个本质是不能改变的,你不管怎麽修它一定要生老病死,这个轨则是不变的。所以一开始依止生灭心,你不可能得到不生灭的果。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你拿一盘沙,你不可能煮成饭,不管这个沙是七彩色的,放出多大的光明,它的本质还是沙,沙永远是沙,不可能把沙变成饭,不可能!

  《愣严经》的观念很好,就是说你一定要成佛,成佛有有佛的根本,你找不到这个根本,你永远不可能成佛,就是『真如』。十方诸佛依真如为根本,所以我们找不到真如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得其门而入,你不可能成佛。

  后来吕洞宾他的思想一改变,欸!心生则种种法生,他依止正念真如的心生起,所有的功德都改变了。仙道的调身、调息、调心,其实佛法不排斥。诸位你看看天台的『小止观』它讲调身之道,调呼吸之道,很多东西跟仙道术几乎是一样,但是动机不同,事修是完全相同,理观不同。所以这个地方,不是说它的法门有什麽错误,而是心态的错误,心态错误!

  己六、示天趣

  “天”有二层意思:一、清淨光洁。二、尊贵殊胜。因为天的果报体,他是上品的十善业所成就,所以他的身心世界特别的清淨光明。你看这个诸天他吃东西,欲界天要吃东西,他也是有饮食的欲望,但他那个东西没有杂,他完全消化,他不用排泄的,所以诸天没有厕所,他没有大小便的排泄,所以他的色身特别的乾淨,这是第一点。第二、他的色身特别的尊贵殊胜,他的色身特别庄严殊胜。这是天的二层意思。

  (分二:庚一、别示诸天。庚二、总结虚妄)

  庚一、别示诸天(分三:辛一、欲界。辛二、色界。辛三、无色界)

  辛一、欲界(分三:壬一、总标欲天之因。壬二、别示六天之相。

  壬三、结成欲界之名)

  壬一、总标欲天之因   六欲天生起的因缘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诸妻妾恩爱。

  诸天的果报体是怎麽来呢?是诸世间人,也是从人道而来。这个人他也想要离苦得乐,他也知道这个身心世界是污浊麤重的,他要追求一个更美好的人身,想要离开痛苦的身心,追求安乐的色身,这个思想是对的。但问题是他缺乏二种功德: 一、他不求常住。

  蕅益大师说:这种人是缺乏出世的智慧。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追求真正的快乐之本是「不生灭心」,他没有去正念真如这样的一个心,就是缺乏出世的智慧。第二、未能捨诸妻妾恩爱。蕅益大师说:他缺乏出世间的戒定。所以他只能够受持一般的五戒十善,世间的善法,他还不能完全的捨离正式妻妾的恩爱,不能够完全捨离这所谓的…我们说的能够远离邪婬,不能离开正婬。

  欲界诸天,这“欲”我们解释一下:

  欲界天虽然是很清淨,色身很庄严,但是他是有三种欲望:一、他有男女的欲望;二、他有饮食的欲望,他定时间是要吃东西的,来滋养他的色身、三、他要睡眠,他疲累的时候要睡觉。欲界天有三种欲望。

  他因地当中是不求常住,未能捨诸妻妾恩爱,但是他能够修习很多、很多殊胜的善法。

  淨业学园116讲次  讲义250面

  壬二、别示六天之相(分六:癸一、四天王天。癸二、忉利天。癸三、须燄摩天。

  癸四、兜率陀天。癸五、乐变化天。癸六、他化自在天)

  癸一、四天王天

  我们前面讲到仙道,仙道天道是不一样的,从正报的身心来说,仙道其实他是属人,所以你看上去他跟人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他本来就是人嘛!所以他的寿命跟天的寿命当然不同,他顶多寿千万岁,活到一千岁、一万岁,一万岁是最多;但是诸天的果报最少最少在四天王天都还有九百万年,那当然不能比,正报不同。依报,仙人他虽然能够飞到空中腾云驾雾,但是他不能住在空中,他还是要回到他的高山、海岛安住,他所居住的环境不同;天人住在须弥山,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住的处所也不同。

  这地方要拣别,所以我们一般讲六道就是把仙道併入到人道,其实他就是人道,完全一样,当然诸天就不同。

  癸一、四天王天

  天的果报体,因为他因地的时候,他的人心特别的善良,所以他累积很多的正气,他住在须弥山,四天王是住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东西南北;东边的叫持国天王,西边叫广目天王,南边叫增长天王,北边叫多闻天王。

  于邪婬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因地:生四天王天的人他在做人的时候(因地),他邪婬中,心不流逸,说明这个人他是严持在家五戒,他对于夫妻以外的邪婬,不但是身口不犯,而且心中完全没有一点邪念,心不向外流逸。这一部份的操守非常的严谨,当然他还是有夫妻的正婬,他顶多就是对于邪婬这一部份,他能够做到心不流逸。因为他坚持不邪婬的功德力,当然也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等,所以他的内心是「澄莹生明」,非常的澄淨,而且心地光明;「澄莹生明」说明这个人观念特别的坚固而不可动摇,这不是说缘缺不生,你任何的境界刺激他,他对善法的坚持是特别的坚定的,叫「澄莹生明」。

  果地:他有这样一个坚定善念,他死亡以后他的神识,善念是属于正气,轻飘到须弥山的半山腰,跟日月做相邻,这叫四天王天。

  四天王天,他整个男女婬欲的事情,跟我们人世间是完完一样,寿命五百岁,他们的天寿一年是人间五十年,所以天寿五百岁合乎人间等于是九百万年。

  〔天台〕智者大师,他对四天王天,他说:除了上品的十善以外,他要兼修护法之心,特别是护持戒法,五戒的戒法,四天王天他对五戒的戒法坚持,而做到「澄莹生明」,而成就四天王天。

  癸二、忉利天。

  忉利天翻成中文叫三十三天,他有三十三个天,他在因地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他在迦叶佛灭度的时候,他发心为迦叶盖一个塔庙来供养,旁边有三十二个来帮助他完成这样的塔庙。一个主事者他的果报就生为帝释,他的宫殿住在中间,叫做善见城,旁边四边东西南北各有八间的宫殿,四八三十二加中间一个叫三十三天,居在须弥山的山顶叫「忉利天」。

  于己妻房,婬爱微薄,于淨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他这样果报体的因地: 于己妻房,婬爱微薄;前面的四天王天强调的是这个人不邪婬,忉利天就更进一步,甚至于对于自己正婬的妻房,他的婬欲之心也特别的澹薄,次数也比较少,他连正婬都澹薄了。他的第二个因地,不得全味,他在自己独居的时候偶尔会生起婬欲的念头,他能够随时加以的克制加以诃责,来调伏他婬欲的烦恼,这叫不得全味,他有某种诃责婬欲烦恼的力量。这样的一种力量,临终之后,他的神识就生长在须弥山的山顶,超日月。因为日月是居在须弥山的半山腰,所以他已经是住在日月之上。这在日月之上,当然日月照不到,所以他身上自己有光明,他也不需要日月。居在人世间之顶,他是地居天的最后一天,因为下一个燄摩天就是空居天,他就不住在地上。

  如是一类,名忉利天。忉利天的婬欲跟人类也很接近,只是他不流出不淨物,他只是欲漏的时候就风气,风洩掉就算了,他的天寿是一千岁,但是他的昼夜是人间一百年,所以算出来是人寿的三千六百万年。

  智者大师说:前面的四天王天他除了不邪婬以外,他是护持戒法的;忉利天他要兼修十善,他要有一些利他的十善事业,才能天生忉利天。

  癸三、须燄摩天。

  “燄摩”这二句话就是时间的意思。为什麽叫时间?为什麽以时间来安立这个天呢?因为他这个天日月光明都照不到,所以他白天晚上不是用日月光明来判定,是用莲华的开合来判定昼夜的时间,叫燄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世间,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燄摩天。

  燄摩天的因地有二个:第一个、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他这个人要是有结婚的话,有夫妻的因缘来,暂时的去随顺他,过去以后他一点的思忆、一点的执着都没有,可见这个人婬欲的心是特别澹薄,这第一点。第二点、于人世间,动少静多;蕅益大师说:「动少静多」这一句话是说明这个人已经成就了欲界定,他不是前面那个散散乱乱的只有善念没有禅定。譬如这个人他平常也不喜欢跟人家有一些动态的你来我往,这种人事的往来他是没有什麽重大的兴趣,能够少就少,没有事他就喜欢在佛堂打坐,动少静多,有少分的欲界定。

  果地:因为他善念跟禅定的摄持,命终之后他能够在虚空中朗然,自由自在的安住(以上是空居天),这个天的日月光明所不能照,所以它是以莲华的开合为昼夜,而且这种天身上都有光明,叫做须燄摩天。

  须燄摩天他已经没有男女交遘的事情,只是牵牵手,牵牵手就构成婬欲了,他的天寿是二千岁,他的一昼夜是人间二百年。

  智者大师说:燄摩天不但要修习慈善事业,他有一种功德,这个人心性调柔不恼害众生,他去到哪一个地方他的心就特别调柔,比方他开门的时候他轻轻的开,他讲话的时候也是轻轻的讲,他时时刻刻都想到不要去触恼众生,他有护持众生善念的心情,这种德行当然比做慈善事业更微细了,生到须燄摩天,他有不恼害众生的功德。

  癸四、兜率陀天。

  “兜率”这二个字翻成中文叫知足,他对于种种欲乐的事情能生知足想,他吃东西吃到刚好他就停止了,他做什麽玩乐,他适当了就停止了,他有知足的正念力。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兜率天有二个殊胜的因地:一、一切时静。这个不简单,我们前面讲到燄摩天是动少静多,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动,但兜率天这个人是二六时中,他的心是完全处在寂静的状态。说明这个人已经成就欲界定,就是九心住的「等持」,叫一切…这一切包括什麽?包括白天也包括晚上,二六时中他的心就是活在寂静当中。二、有应触来,未能违戾。但这个要是结婚怎麽办呢?夫妻来要求婬欲之事,他怎麽办呢?未能违戾,暂时随顺于他,他完全是被动的配合。他因地有这二种相貌。

  他成就欲界定以后,他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他的神识因为禅定的摄持,特别的精细微妙,所以他就不接下界诸天人境。也就说,他已经超越了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燄摩天下三天的相貌。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不接下界诸人天境」指的是什麽呢?兜率天的外院,兜率天有外院跟内院。他的内院是乃至劫坏三灾不及

  外院就跟前面的诸天一样是放逸的境界,当然兜率天比较好,他知道知足,他放逸到一个程度它自然停下来。内院他就不是,内院是弥勒菩萨带了很多、很多菩萨在那个地方修学佛法,它是弥勒菩萨教化的处所。这样的一个诸大善人居住的地方,它是怎麽样呢?

  是劫坏三灾所不及,坏劫到来的时候有大三灾,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三大灾来的时候诸天破坏了,但是兜率天的内院没有坏,三灾不及,名兜率陀天。.

  这一天男女的婬欲是双方一笑,双方见面彼此一笑,就构成婬欲的事情,他天寿四千岁,他的天寿一天人间四百年。

  416蕅益大师说:兜率天他不但是慈心修善,还要不恼害众生,更重要这个地方要兼修禅定,来成就欲界定。我们要看祖师的高僧传,祖师有二种人,一种人修淨土,那当然没话讲,为菩提道求生淨土,他什麽都不要考虑,他一心一意的到淨土去。第二种人他不想到淨土去,他求增上生,求增上生他就没有几个选择,因为他不可能到三恶道,到三恶道是障道,到人间苦恼也特别多,他到天上去又放逸,所以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兜率天去,很多祖师是求生到兜率天。

  为什麽呢?因为亲近弥勒菩萨,希望「龙华三会」的时候跟弥勒菩萨一起下降。

  不过兜率天跟西方淨土,还是有差别,诸位你去读读《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大师作的。他列出了十种差别,我们讲其中一种:

  兜率天的内院跟西方淨土差在哪裡?

  窥基大师说:西方淨土叫『淨土』,弥陀的法身所变现的。所以你到那个地方完全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所接触的每一花一草,你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因为它是清淨的法身变现的。

  兜率天是业力所感,你要念佛、念法、念僧,对不起!外境没变法帮助你,你自己心中你自己生起正念。不可能说,你听到一个音声,看到一棵树就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不可能!所以兜率天叫「秽土」。窥基大师说:秽土中的淨土。他的本质是秽土,因为有弥勒菩萨说法,所以叫秽土中的淨土,这地方要区别。

  极乐世界是淨土中的淨土,他真的是淨土,身为一个淨土不能是业力所变现的,众生共业所感的这不能叫淨土,那算什麽淨土?那是有漏的五尘。所以你看极乐世界的人,你看看《阿弥陀经》你打开,极乐世界的人没有都摄六根这件事情!干嘛都摄六根呢?他眼根看到一个东西,他就生起菩提心,他耳朵听到音声也生起菩提心。娑婆世界不可以,娑婆世界你修行六根门头要完全关起来、要内观,因为你活在秽土,这个五尘是扰动相。所以大家要很清楚,兜率天它是有说法,但是它本身还是属于秽土,秽土中的淨土。

  癸五、乐变化天。

  乐变化天又叫化乐天。“变化”是什麽意思?前面的四天它的五尘是固定的,比方说你住在这个宫殿,你今天看它是这样,明天看它还是这样子,还没什麽太大变化。乐变化天不是,它没有太多固定的东西,它不断变,他心裡想要什麽样的五尘,他自己就可以变化出来。比方我这个宫殿我希望它是蓝色的,它就变成蓝色系列的宫殿,明天他想蓝色太单调了,蓝色当中再加一点米黄色的,哎!它又多出米黄色的,他能够把五尘随心变化,然后自己来受用。当然可以随心变化表示什麽?表示这个人的心力比前面还强,不是只有善念而已,他必须有一点禅定的力量。

  智者大师说:乐变化天以后要达到未到地定。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因地相貌:我无欲心,他平常是完全没有婬欲的烦恼,因为他这人的禅定不是欲界定,是到未到地定。到未到地定的人,他婬欲心基本上已超过欲界了,他刚好是接在欲界跟初禅的中间,所以他的婬欲可以说被禅定的力量完全暂时的调伏下来。但是应汝行事,有自己的夫妻来索求婬欲之事,他也要应付一下。他在应付的过程,他是什麽心态呢?于横陈时,就是有男女美貌横陈于前的时候,乃至于在男女交遘的时候,他味如嚼蜡,就好像在吃蜡一样澹然无味。就是说,他整个过程中没有婬欲的烦恼,完全是应付行事。

  前面说是,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他这个是完全没有这样的烦恼。命终之后生越化地,他的神识超越下四天之地,高度比下四天更高;“化”是讲他受用的五尘,他是完全随心来变化,他也不是固定的,他可以随时变化,这一类叫乐变化天。

  这个天的果报体,他在行婬欲的时候是彼此熟视,彼此对方看久一点就构成婬欲。他的天寿是八千岁,它一昼夜人间是八百年。

  417〔天台〕智者大师讲『小止观』,他说:九心住比较好成就、很好成就,一般人只要贪瞋痴烦恼澹薄,有一定的用功,基本上很容易得到欲界定。但未到地定非常难成就,因为你得到未到地定,要得到初禅就容易了,所以未到地定是很难、很难成就。

  未到地定跟欲界差在哪裡呢?未到地定有轻安乐。因为未到地定成就的人,他色身的四大产生变化,不是我们这种麤重的色身,他有少分的初禅的四大在你的身心世界出现。所以你会觉得这个人特别的轻飘,不像我们这种麤重。

  所以他说到达未到地定有二个特点:一、他不容易退,不像欲界那麽容易退。二、他要成就初禅容易,而且他有轻安乐。乐变化天就是有少分的未到地定。

  癸六、他化自在天

  前面讲他的变化是要自己去变化,这一天他果报的受用,他自己不用变化,当然他自己要变化也可以,重点是别人在变化的时候,他可以把别人变化的东西他自己来受用,别人变化出来,他可以把变化出来的东西拿来用,他化自在。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徧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这个人因地功德有二个:一、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他完全没有世俗之心,古德注解说:特别指的婬欲之心完全没有,但他有时候为了善巧方便,有正式的夫妻来索取,他也会随顺他。他随顺他的时候是什麽心态呢?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在行婬欲的过程当中,是了然超越。前面的乐变化天在行婬欲的时候,是味如嚼蜡,一点滋味都没有。这地方是不但没有滋味,他还可以神游境外,毫无欲想。他的神识还可以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超越神游境外,了然超越,不但是味如嚼蜡还能够超越,他的神识更加的自在。

  果报:命终之后他的神识,他能够超越化无化境;“化”指的是前面的化乐天,超越化乐天的果报;“无化”是没有变化固定的五尘,指的是下四天。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他的婬欲是暂时看一下,前面是熟视,这个是暂视。他的天寿是一万六千岁,他一昼夜是人间一千六百年,所以他加起来是人寿九十二亿一千六百万年。

  整个六欲天,我们会看到他整个判定,基本上是男女的欲望来做判定。为什麽这样讲呢?因为淫欲是整个六道轮迴当中,它是一个生死的根本。所以它直接牵动的是整个六道的昇沉,因为它是个根本,所有的欲望都跟这个有关係,从这个开展出来。所以他的天上是越往上婬欲越澹薄,四天王天他是完全一样,忉利天他就是抱一抱就算了,燄摩天是牵手,兜率天是笑一笑,化乐天是熟视,他化自在天暂时的看一下,是越来越澹薄。

  壬三、结成欲界之名

  418欲界的名称是怎麽来的呢?他主要有三种欲望,男女的欲望,饮食的欲望跟睡眠的欲望。但这个地方特别的一个指标性的东西是以男女的欲望来作指标,男女的欲望有二种的差别。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本经上说这六天,第一个、形虽出动。要往生到诸天,“形”就是色身,他的色身对于欲望要出,要有少分的出离婬欲的扰动之行,要有少分的出离,要是完全是投入在婬欲当中,那当然这个人不可能生天,「形虽出动」,他的色身要有少分的出离的力量。

  圆瑛老和尚他把「形虽出动」分成六种差别,他说:四天王天他的动,只有内动没有外动,他的动是有章法的,自己的夫妻他是扰动,夫妻以外的,他是绝对不能动,他的动是有章法的动。忉利天是虽有内动,渐渐的轻微,虽然还有烦恼的活动,但是他的次数减少很多了、澹薄。

  燄摩天是遇境方动,去无思惟,燄摩天他不但是内动减少,他是要有环境来刺激他的时候他才动,平常的时候他是没有这个念头。

  兜率天是心中寂静,境迫不违,他平常的心是完全寂静,真的是外境不断的逼迫他,他只好随于他,兜率天完全是被动天。

  第五个是化乐天,化乐天是虽有欲境,交中无味,虽然有欲境的活动,但是他的整个过程当中是索然无味。

  第六个他化自在天,是色身虽合,内心超越,他完全是超然物外。

  所以他的“动”有六种的差别,总而言之,他已经能够少分的去出离婬欲,也就是说他能够去诃责,诃责婬欲的过失,是不淨的、是苦的等等。

  第二点,心迹尚交。蕅益大师说:什麽叫心迹尚交?“心”指内心,“迹”指的是色身。他的身心世界还有相交之事。形虽出动,是讚歎他这个人已经不简单了,已经有点出离婬欲烦恼的力量,但是还是不能完全的避免婬欲的烦恼。

  蕅益大师把这六天分成二类,他说:下四天身心俱交。也就是说从四天王天乃至于兜率天,这种情况身心俱交;但是化乐天跟他化乐自在天,是身交心不交。

  到这个地方,六欲天因为都还有这种男女婬望,心迹尚交的事情,所以总名为欲界。

  在古德注解当中也提到说:那魔王住哪裡呢?我们讲六欲天的天主是波旬,而三界的天主当然是大梵天,魔王他是住在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上面有一个宫殿,它是隶属于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跟初禅的中间有一个宫殿,他就在那个地方,他住在他化自在天跟初禅的中间,但是它是判属于欲界。

返回目录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