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十一讲:居家、外出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5日
来源:   作者:衍慈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十一讲:居家、外出

  居家,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一、居家

  居家者应该懂得治家之法,并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人是家庭的一个分子,家庭是社会的雏型,欲想国泰民安,社会净化,必先从从家庭着手;要使空庭美满,必须自身做起。人在社会上生活有两大要素,就是精神上及物质上的需要,怎样才能够充实精神和物质呢?

  (一)、精神

  精神上归纳有三;即感情,应酬和娱乐。感情是指父母、夫妻、姐妹、兄弟、子女等,这此都是与亲情有关的。所谓人生有三苦,就是少年无父母,中年失配偶,老年无子女,又兄弟姐妹手足。若其中任何一方面感情上有所缺失,或关系破裂,都会导致精神上打击和创伤。

  (1)感情

  ①要建立感情,令精神充实,有以下方法:一对父母要孝顺,孝是孝养,要供养物质口体上所需;顺是顺从,事事不逆父母之意。

  在廿四孝中有些例子,如[丁兰刻木],丁兰丧父母后,刻木为像,视之如生时一样。又如[孟宗器竹],孟宗老母病,冬天思笋煮粥食,孟宗在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动天,竹出笋数茎。再如[五祥卧鲤],继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五祥卧冰求鲤,双鲤跃出。还有[老菜戏儿],老菜自己已有七十开外,在双亲前不敢称老,还作婴儿戏,以娱双亲。廿四孝所讲的故事,都是为人子女者,用种种方法去孝顺父母。无论如何,这些亦只是世间的孝顺,莲池大师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真正的孝顺是自己道业上有成就。 要持素、念佛,多做好事,助人为乐,并劝父母,信佛佛,使父母离苦得成证果,是名真孝顺。

  ②夫妇方面,要以真诚相对,真诚就是不虚伪,凡事不要隐瞒,以免引起分歧和误会,无论金钱人事,出人分明,都要坦诚。

  ③兄弟姐妹方面,要互让互助,各合一致。

  ④子女方面,自少就以品德薰陶他们,栽培他们德智并重,明白因果,延续佛教优良传统,将来为社会大众服务,这种教育比财富更为重要,因为财产是五家共有的,即:水、火、盗贼、恶王和不肖子,纵若留下金钱给子女,他们未必会珍惜,给他们好好的教养才是最大受用的财富。

  (2)应酬

  朋友之交往,也发属于精神上不可缺乏的,主要彼此要有诚信。故结交良朋益友,择善而从很重要。

  (3)娱乐

  要选择有意义的娱乐,声色犬马等不良娱乐,只是短暂的麻醉,过后便会觉得得空虚,希勿虚度时光,利用此身要做对大众有好处的事,有意义的事(如做义工、闻法、听经等),才是法乐。

  (二)、物质

  至于物质方面,是指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我们首先要注意的第一点是[勤劳]。要积极地去工作,才获得所需。佛门讲因果,勤劳是因,所获衣、食、住、行是果,因果丝毫不爽。

  第二是[节俭]。节俭不是吝啬悭贪(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贪)节俭是惜福。佛教徒的生活要朴实、简单,此外,凡事要有计划,钱不可乱花,为求福办道而作。

  第三点要注意的是[知足]。佛遗教经云:[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和知者,虽富而贫,知足者,虽贫而富]。所讲知足的人,自己节俭,却乐于布施,为净化而常乐。

  总括来说,精神方面,若能做到六个字:慈爱、忍让,诚实;物质上也有六个字:勤劳、节俭、知足。如果每人仿效这十二个字去做,必能净化人生,家庭美满,充实而布满喜悦。

  二、外出

  出外要有目的,无事不得外逛,若有事邮外,不得摇臂,不得二人手携手,不得谈笑,不得一边走一边吃东西,不得男女并肩行或同坐若过酒店、屠家、赌场、巷弄及树下时不随便坐。要是购物、不争价,也不太大方,了解三家不上当。约定之事,不失信。人已卖价,不多嘴。

  到访别人家庭,不多闲语及嬉笑,不问人家族事,更不讲三宝过失,人家失意的事要同情,不可悦乐庆快或讲得意话,人有喜事,有忧不露,以德第人为要。

  四威仪[行、住、坐、卧]的每一项,都有一个譬喻:

  行--------如风

  住--------如松

  坐--------如钟

  卧--------如弓

  行如风:风吹时是直线的,喻行路时身体不会摆来摆去,不要东张西望,不好赶热闹,姿态端严轻移步。

  住如松:在所有树木中,松是最直的,松树每年加一个节,主干不变。人立时,不靠前不倚后,双足齐立,故名如松。

  坐如钟:钟是如如不动的,指坐如钟,很稳重,所谓[树摇叶落,人摇福薄]啊。要注意椅只坐七分(打坐是[满坐]),背不靠椅,不蹲腿不交足,或数起数落及摇动。

  现在再提一下大家要注意的事:男女之间不要太亲近,要自重看自爱,若到寺院拜师父亦如是,女众拜访比丘或问法,最好必须两人以上同往,衣服宜整齐、朴实、不涂香装饰,勿令人动妄念,而且免他人之毁谤,男众拜见比丘尼师也如是。此外,还须一提,有些居士好心,但不明整理,甚至收出家人为乾儿、乾女等。沙弥虽小不可轻,将成佛度众生,是已受具足戒者?既列访问团伦当为师表,更应恭敬供养,方能如法得益,否则增长罪过。反而言之,出家拜在家居士为乾爹、乾妈,实非出家,只为贪图世俗利养,失去自己身份,不但损已随落,更影响整个佛教,如是颠倒,请大家明白,希迷惑者快觉悟。

返回目录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