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顶果钦哲法王:如意宝 上师相应法 卷二 将修行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来源:   作者:顶果钦哲法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顶果钦哲法王:如意宝 上师相应法 卷二 将修行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谈到“佛法修行者”一词,我们指的是一个人,能够面对任何状况,不论好坏,甚至能够把最坏的经验拿来当催化剂,帮助他在修行道路上进步。人生的遭遇应当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待修行、经验和领悟,我们应当了解,所有遭遇,不论正面或负面,都是修行道上的开示。

  不论是好的和坏的经验,都可能使障碍生起,这些障碍永远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意,或者征服我们。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不去分辨好坏、有利或不利,而同样地养育所有众生;很单纯地,大地就在那里。当修行者面对困境,应当运用这种困境作为加强修行的机会,这就像是强风不但无法吹灭大火,反而会加强火苗,让火烧得更旺盛。

  如果我们面临不幸,像是碰到不良影响,被人辱骂或批评,甚至被丢到牢里,我们不应当想“我一直都在向三宝祈请;我不应得到这样的待遇”;我们要了解,所有这一类的困难都是因为在过去世不断伤害他人的结果。我们要忍受这种苦难,心想:“愿其他所有众生,因着他们过去世累积一切恶业所带来的痛苦,透过我的遭遇,集中在我身上,并在我身上耗尽”;要永远了解,困难的状况其实是莲花生大士善巧方法的示现,以此方法给我们机会净化自己的负面业力。

  于是,我们要快乐地接受任何痛苦或批评,心想:“这是因着上师伟大慈悲才降临我身上的”。举例说,有许多……人,过去二十五年在……被囚禁,权力被剥夺,日子极为困难,但他们能对上师有着伟大的虔诚心,对佛法修行的热诚从未动摇,极度受苦的经验反而把他们的心转向法,同时加强他们修行的决心。

  如果碰到幸运的状况,我们永远不应当执著,反而将它们视为梦或幻影。如果得到财富,住在美丽的大房子中,不应该认为自己重要或伟大;我们更不应该囤积财富,或者想要住得更华丽,也不应当在乎名利。事实上我们应当了解,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运都是因为上师的慈悲。当我们获得任何财富,或成就某些伟大的事情,永远不能忘记,这个世界上一切无常——经文中说:“所生的必死,所聚集的必散,所累积的必耗尽,所有高的将会被拉低”。

  遇到顺境,应当心想:“愿自己现在所有的财富能够分配给一切众生,愿自己所有现在的财富能够供养给莲花生大士,愿自己衣食温饱就能满足”。事实上,要维持自己是很容易的,只需要足够蔽体的衣服免被风吹雨打,也不需要过多的食物就可以了。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我们若有机会到山洞中或独自闭关的地方居住,应当感到满足。

  所有过去伟大的圣人都曾住在山洞中,与野兽为伴,这是因为他们能从心底深处转向佛法。他们放下一切,以流浪的苦行方式来修行,这样一位出离者的心充满了法,法的念头引领他到岩洞中独居,而死亡的念头持续激励着他的精进,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学习这样的心态。

  如此一来,我们甚至可以防范将顺境变成为自己修行的障碍;否则,有些佛法修行者得到一些名声,就开始认为自己是老师或喇嘛,这样的想法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吃好的,穿贵的,以及有更大的名声等。当情境真的如此时,执著及我慢就加强,而完全忘了修行的原始动机,这是行不通的;视有利的情境如梦如幻,可以避免此类过失而加强我们的修行。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修行状态的改变:如果修行本身遭遇困难,比如说昏沉、念头狂野,以及观想不清等,我们应利用这个机会来培养纯净的觉受;也就是说,不以一般凡夫的觉受来看待自己的环境及其中的有情众生,而将他们视为铜色山净土,其中住满了空行及勇父。同时也代表着,一切显现就是莲师,一切声音是莲师的心咒,而一切的念头都是莲师智慧的化现。

  当我们在修行中很幸运地有着清晰的觉知,以及好的修行体验,我们不应该想“啊!我变成很高的修行者,我应当成为一位老师!”我们毋须太重视它,而在清新生动的当下觉知中歇息,没有目的也没有执著。

  简而言之,无论我们得到的是财富、名声、食物、衣服或心灵体验,我们内心中都不应该生起执著及攀附。如果有这样的感受时,我们应静静地安坐,然后吐出三浊气,同时想着贪、嗔、痴伴随着浊气被驱离,然后忆起这些暂时性的成就是如何的无意义及快速消逝。

  过去佛陀出生在印度,修行而后开悟,在许多地方他转动*轮,令数以千计的阿罗汉得以了悟,这些圣者可以在空中游走并示现许多神通。今天,这些不可思议的事迹除地名外,未留下任何踪迹。稍后,佛法传到西藏,迅速地生根并被弘扬,因此产生许多伟大的圣者,而他们又将伟大的法教传承下去。今天所有这些伟大的圣人都到了净土,而不曾留下任何痕迹。忆起这些,我们必须领悟,无论我们得到或达到的是什么,都非实质或实在的。我们永远不应渴求世间事物或法上的成就,而应当在全然无执著的状态中安住。

  偶尔,我们在现实中或在梦境中遇见狂野精怪或麻烦制造者,受到他们暴力的影响及接受到负面能量。如果这类情境发生,就算在梦境中,我们不应想要去消灭这些精怪,而应当省思这些障碍的制造者,过去世曾经是我们的父母。虽然父母曾经照料养育过我们,但现在却要伤害我们,这必然是自己过去世的负面行为所造成,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大的悲悯心。

  如果他们看起来是要伤害我们,我们应该将此诠释为一个将自己蔽障清净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将一切逆境视为自己上师的化现,那么身体上的疾病、障碍,以及心意上的痛苦都可以被当成修行之道;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净化自己的恶业及其所带来的苦果。如果能保持这样的态度,这样负面力量将无法造成任何真实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一切逆境视为敌人,认为我们必须摧毁它们,那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nbs, p;  现今由于众生的念头狂野及散乱,许多人经验到各种负面的干扰,这都只是他们自心所造。如果他们能了解到这些经验是上师所给予的礼物,经由这些历练可以让他们在修行道上进步,不将它们误解为外在影响;如果能专心一意向上师祈请,同时对他们所认为的邪魔能心存慈悲,那么他们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倘若我们受到这样的负面能量所干扰,应当检验它们存在的本性为何;我们应该探讨它们是否具体或有形的,是否可以用手摸或用棍子打。如果这样一种负面能量是存在的,它们住在哪里?起源于何处?什么样的因缘令他们产生?心中带着这样的分析,我们专心一意的念颂金刚上师的咒语,然后想:“经由莲师的慈悲愿,这些灵界众生遇见的都是善法及有利益的法教,也愿他们不会伤害他人及自己,愿菩提心妙宝在他们心中生起”。

  以大悲心将这些灵界有情的觉知,与自己的心及莲师的觉醒心相融,尤其会有利益。当我们了解到一切现象就是上师智慧的化现,那么就连“障碍”这个词都会消失。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永远要保持纯净的见地,视一切现象为完全纯净,永远别让自己的心偏离净见,不要让自己有丝毫不净的觉受。我们永远要将自己所在的地方视为铜色山净土,而其中一切的有情生命,不论多微小的昆虫或是我们的朋友及亲戚,视他们为空行及勇父;一切所听闻的,就是金刚上师不中断的咒语。

  坐着的时候,应想上师在自己头顶,然后对他有虔诚心;走路时,应永远感觉到莲师及其净士在我们右肩上方,而我们尊敬地在绕行。我们应想,不是只有一个铜色山净土,在莲师身上每一毛孔中,都有着数十亿莲师的净土,每一净士中都有着莲师及其随行眷属。

  在我们吃或喝东西之前,应先观想它们转化为纯净的甘露,然后将此甘露的第一部分供给住于喉间的上师;然后,我们应想自己所吃的或喝的(供养所剩下的部分),是让我们赖以维生的加持,如此令我们消除对食物的攀附与执著。

  晚上睡觉前,白天安住于我们顶上的莲师,现在进入我们的头部,然后缓缓下降到心间,安坐于一朵灿烂微开的四瓣红莲花上——这朵莲花非常明亮、透明且生动。然后,莲师放射出无量的光芒,充满我们全身以及整个房间,灿烂光明扩大充满全宇宙;当整个宇宙因此而转入纯净光明时,我们在纯朴中歇息,保任在觉性中。之后,当我们感觉要入睡时,应该观想外在宇宙的光融入自己,接着我们化入光,融入莲师,此时像拇指般大小的莲师化为光,然后融入虚空。

  接下来,我们应该在广大究竟的明空辽阔中安静歇息,因为入睡时与死亡的过程很相似,因此这个修行对于我们临终的准备来说是很重要的。

  倘若我们醒来发现自己在夜间无法保持这份光明,我们应当热切地向莲师祈请:“愿我能觉知光明!”单纯的安歇,然后入眠。如果我们的心不安静而念头狂野,让我们无法入眠,我们应当了解到这些念头无生、无住处、也无灭。倘若我们不受念头干扰,我们应单纯而无散乱地在自然状态下歇息。如果梦境生起,我们应当尽量试着认知自己在作梦。

  早上醒来,我们应当观想前方虚空是莲师及其随从眷属众,环绕在莲师周围的空行及勇父,以金刚上师咒语及天籁充满整个空间,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起休时,应该想我们正踏入铜色山净土,住在那里的都是空行及勇父,而我们自己是金刚瑜伽母,从无始以来到现在都非杜撰的真实存在。

  我们以虔诚心及向往心呼唤上师:“喇嘛千诺,喇嘛千诺!”意即“上师知,上师知!”莲师一直安住于我们心中的红莲花,现在这朵莲花盛开,而莲师现出上升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不停地向他恳求:“愿我的心转向法,愿我在修行道上的佛法增长,也愿一切幻化的现象转为智慧。”

  我们应当尽量做这个修行,直到自己的心满怀对上师的忆念;无论我们是在吃饭、睡觉、走路、或坐着,对上师的念头应该一直鲜明的保持着——仅仅认识上师和得到某些简短的忠告是不可能有成就的。上师不仅仅存在于外,而是一直存在于自心的觉醒本性中。

  莲师说“我从未离开具虔诚心者”,如果我们认为上师是一位有着血肉的凡夫,就很难生起修行所需的强烈虔诚心,因此我们应当看待上师如莲师不变智慧的化身,他的全知智慧遍满三界,就算同一时刻百万众生向他祈请,莲师也能准确地知道是谁在祈请。

  修行道上的核心就是虔诚心,如果我们心中只有上师,同时心中除了强烈的虔诚外别无其他,那么一切事情都可以被视为上师的加持。如果我们能单纯的带着此虔诚心修行,这就是祈请本身。

  当一切念头都浸润着对上师的虔诚心,自然就会有信心来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一切形象都是上师,一切声音都是咒语,一切所生起的粗糙及微细念头都是虔诚心。在究竟本性中,一切事情都自然解脱,就像虚空中所打的结,这是最高的上师相应,也就是了悟到上师是三身的不可分割。我们无需依赖生起次第,也不需依靠闭黑关、空观或持气入中脉,就可以达到此成就。只需透过这一种修行,所有其他的修行都会融入到专一的虔诚心,就像贡赞巴尊者及其他伟大的圣者们,透明日夜安住于专一虔诚心的状态,经年累月的如此做,连饥饿和口渴都不会注意到。

  带着此热烈的虔诚心,除对此生的引诱感到厌离外,别无其他,如此就不会为世间事所分心。了解到行为所带来的果报,我们就不会造恶的行为。所有求取个人解脱的心愿都已了结,我们不会落入下道。看待一切现象为本尊及大乐,我们不会落入凡夫的觉知。将一切视为上师,将自己全部的心念都汇聚于对上师的热烈虔诚心中,我们就不会落入邪见。这样一来,自然就会有出离心及心不散乱,一切所应舍弃的都会自动消失,禅定及禅定后合而为一,而究竟本性即自身的智慧觉性就会显现。

  我们应该持续修行净见,直到我们自然地看到宇宙及一切有情众生都完全纯净及圆满。特别是不论心意活动是向着外在现象,还是内在的印象,我们都应该认出它们的本性,然后令它们自然解脱。我们应避免沉溺于回忆过去的事,当这些念头生起时应即刻看穿它。如果我们不检查念头,那么像是战胜敌人的记忆,或是沉醉于赚钱的企图,又或是一直想着要重复过去的成功,这将引发许多念头,就像风吹湖水创造了无尽的涟漪。如果让自己迷失在贪、嗔、痴、慢、疑的记忆中,就会让自己更牢固的被迷惑所捆绑;就因为这些状况的挂碍,所以会造业以及持续受苦。

  当念头生起时,只要知道它生起了,同时要记得它没有来处、住处及去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就像一只鸟飞过天空不留下任何痕迹。就是这样,当念头生起,我们可以令它在究竟的辽阔中解脱;当念头不生起时,我们应当在自然状态的开放单纯中歇息。

  简而言之,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永远不要与莲师的鲜明记忆分离,由此可以得到大利益;除此以外,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应为利益天下广大众生而回向。心中怀抱他人,是修行的第一点,也是生起珍贵菩提心的基本准备。

  在正行中,一切所做都应伴随着空性的领悟,而我们的心应专注于修行上,这是第二点。如果我们在此修行的初期无法生起对空性的了悟,那我们应努力地专注于莲师,丝毫不令自己的心落入负面情绪。

  最后也就是第三点,在结行时应做功德回向,将自己在修行时以及所累积的一切功德,为利益所有众生而回向。

  这就是大乘无上三要点:1.前行的预备,可以让自己的修行有最究竟的成就;2.正行的主修,可以保护我们的修行不入歧途且无障碍;3.结行的回向,可以保证自己修行的利益无量增长。

  倘若我们已有专注的能力,那么修行上师相应法的困难并不大或没有困难。但,如果对于心没有正确的训练,或是没有培养大乘的功德,却坚持只愿修持大圆满,这对我们是无助益的。大圆满的见解颇高,而此时我们的心续颇低,就像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缺乏成年人的经验、能力及理解。倘若在我们所有的生命中都能记得上师的指导,那么上师将不会放弃我们,然后我们的内心会逐渐对不同阶段的修行道路,发展出正确的了解。

  为了确保上师永远与我们同在,我们必须持续修行。如果认为修行几个月或一年,就足以成就,这对我们没有帮助;我们应该从此刻起一直修行到最后一口气。如果我们希望在面对死亡的恐怖及困难时刻能保持信心,这样的精进修行是有必要的。我们应该问自己,当死亡来临时,我们是否能记得上师所有的指示;就算记得,可能也很难在受着死亡之苦时修行这些指示,除非我们一生都在持续的修行。

  一位佛法修行者,应该能够面对任何情境,不应在好的时候趾高气昂得意,或坏的时候心情沮丧。无论好或坏,都能超越期望及怀疑,我们应忆起上师。快乐和悲伤、喜悦和痛苦,它们本身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修行道上的助益或障碍,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经验,才是自己修行真正的见证;这就是此上师相应法的真实要义,也是它主要的修行。如果我们尽全力如此去修行,也就没有所谓的“更深”开示了。

  如果是以繁复的常轨来修,生起次第的观想有四种,它们与四种投生的净化有关(胎生、卵生、湿生及化生),而本上师相应法是这一切的精华,所以不需要这些繁琐的细节。生起次第的其他方面都包含在上师相应法中,虽然没有一一分开来说明。譬如“清晰的显现”就是本尊的清楚观想;“纯净的正念”指的是了解到本尊的所有象征意义(如:一面象征究竟本性是同一个,二臂象征方法及智慧);“佛慢坚固”指的是完全的信心及信念,从无始以来我们即是本尊。

  仅只清晰鲜明地观想自己根本上师一刹那,利益即远大于对其他百千本尊的观想。本上师相应法也是圆满次第的精华,在圆满次第中有六瑜伽:1.“拙火”即内热,也就是修行道路的根本;2.“幻化身”是修行道路的基础;3.“梦瑜伽”是修行道路上进步的测量;4.“光明”是修行道路的要义;5.“中阴”是在修行道路上持续修行的邀请;6.“颇瓦”即转识,这允许我们穿越修行道上所残留的部分。

  在上师相应法中,这一切修行都必然会开展。内热及幻化身的修行是和上师的金刚身瑜伽相关;梦及光明修行则和上师金刚语瑜伽相关;中阴及颇瓦修行则是和上师金刚意瑜伽相关——这就是为什么上师相应法是圆满次第的要义。

  如果我们渴望能了悟到广大的观点及更深的内观,那么,

  了悟到自己本有智慧,是因着功德累积、障碍净化,

  以及开悟上师加持的结果;除此外之一切方法皆无意义。

  此外,

  欲寻超越理性外之智慧,若不向上师祈请,

  就如在洞中面向北方等待阳光照耀,

  将永无法领悟现象及自心乃同一个。

  上师相应法是了悟一切事物自然状况的究竟方法,如同法本上所说“自然状态之核心”。“核心”这个名词指的是隐藏的精华,它不明显,却是一切的心脏。有无数关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及大圆满的开示,但它们全部以浓缩的形式存在于上师相应法中。上师相应法就像一个链环中最主要的连结,将所有的开示连结起来。一个很容易做的修行,没有真正的困难或走上歧路的危险,同时能引领至最高的成果。就像一个精密设计的机器,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百劳工的工作;这儿则是一个单一的开示,集结所有其他的开示;没有任何一个开示,不论多深奥,不包含在上师相应法中。上师相应法是令我们修行进步,以及去除障碍最主要的方法,它是那个“能成就一切的法”。

  技术上来说,上师相应法是前行预备法的一部分,事实上它是正行的核心。在佛法的不同传承中,无论宁玛、萨迦或格鲁的修行,没有一个不以上师相应法作为最主要的基础。

  在萨迦的传统中,著名“道果”的开示,也就是同时修行“道”与“果”,我们同样会看到一开始先修行“上师相应的甚深道路”,其中我们接受上师身、语、意的加持或灌顶,然后再对上师修禅定。噶举传承,也因强烈虔诚心的修行而著名。修行佛法而没有虔诚心,就像没有头的人。无论我们修行多少种不同的法门,如果缺乏虔诚心,也就是缺乏对上师尊敬的热诚,无法让我们看待他是一位真正的佛,那么我们无法有内在的体验及领悟。

  伟大的噶当派老师贾瑟峨邱督美,除了观想自己的老师阿底峡尊者为真正的佛外,没有任何的其他修行;他一生都以身、语、意来服侍上师。在噶当派最著名的开示“修心七要”中,第一步就是上师相应的修行。在所有不同的教传41或是伏藏传承,以及宁玛派的传统中,没有一个法门或修行不以上师相应来开展。

  与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修行不同,上师相应法可以随时修行,比如在修行生起及圆满次第时,有很多关于身姿、语言及心意的重点要注意。在做生起次第的闭关时,我们必须在一天中将修行分为四个特定时段,同时必须设置坛城并做水、花、香等外供,以及食子、甘露等内供。但是,上师相应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情境下修行,而且是经由上师相应法,才可能得到生起次第的所有成就。

  在圆满次第中,内热的修行以及各种身体的运动练习,像是“大宝瓶”及“持气”,有时会有着障碍及偏差的危险,特别是强化了“心气”或“心能量”的危险,以及因着这种强化所带来的“心”干扰。而上师相应法,不会有这些危险,同时经由上师相应,各种“气”将自然带入中脉,就像吃饭自然立即驱除饥饿,修行上师相应法能让我们悟到内在的本有智慧。

  在睡觉时、醒时、走路及工作时,或做任何事都应该向上师祈请:“上师知,请慈悲地眷顾我!”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渴求及虔诚心,那么我们的心将变成适合接受上师加持的容器——“当心准备妥当,上师不再安住予外”。如果在听闻上师的开示并且以他为依止后,我们随时能清楚记得该如何取舍,同时对自己的言行及念头能保持警惕,这样一来我们就算准备妥当。带着这样的知识,我们应该有决心,就算在梦中也不要做任何一点负面行为;同时,就算最微不足道的正面行为也应培养,这就像把一个大容器放在涓涓细水底下,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装满水。如果在修行道上能多重视正面行为,就可以迅速进步;如果无法有这样的正念觉知或妥善的心,我们有可能会屈服于恶习以及负面倾向的力量,也因此忽略什么是正面的。

  我们同时必须建立一种“留心的内观”,如此一来,我们从早到晚都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如果知道自己在做负面的行为,应该想“看看我!我已经从慈爱的老师那儿接受如此多的法教,可是我仍然坠入负面的行为,在上师的回前我应感到难为情”。然后,我们应该做一个清楚而由衷的忏悔,接着生起一种不动摇的愿望,从这一刻起只做正面行为。如果一天中正在累积正面行为,应该记住以三要点来加强:1.前行或生起菩提心,此处指的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愿;2.正行的部分,即对空性的了悟伴随专注;3.结行,为利益一切众生迅速解脱而回向。

  从以上这些讨论的重点,我们了解到“正念”及“留心的内观”就是内在上师及真正的根本上师,而不是像我这样,一个穿着袍子在法座上睡觉的人!如果我们恒时保持正念及留心,我们将毫无困难地累积正面行为和扬弃负面行为。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