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相应部经:大篇 第八 阿那律相应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相应部经:大篇 第八 阿那律相应

 

  第八 阿那律相应

  第一 独一品

  [一] 第一 独一 (一)

  一

  如是我闻。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

  时,具寿阿那律,独于一静处,生如是心念:“若对四念处有失者,则正如失顺苦尽之圣道。若对四念处有得者,则正如得顺苦尽之圣道。”

  三

  时,具寿大目犍连心知具寿阿那律之心念,譬如力士之屈腕伸展、伸腕屈,以如是之速,现于具寿阿那律之前。

  四

  时,具寿大目犍连对具寿阿那律言曰:“友阿那律!云何比丘得四念处耶?”

  五

  “友!于此有比丘,于内身观集法、于内身观灭法、于内身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六

  于外身观集法、于外身观灭法、于外身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七

  于内外身观集法、于内外身观灭法、于内外身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仕。

  八

  彼若于非违逆,欲以违逆想而住者,即以违逆想住;若于违逆,欲以非违逆想住者,即以非违逆想住;若于非违逆与违逆,欲以违逆想住者,即以违逆想住;若于违逆与非违逆,欲以非违逆想住者,即以非违逆想住;若将非违逆与违逆俱遮,欲以舍、正念、正知住者,即舍、正念、正知而住。

  九

  于内受观集法、于内受观灭法、于内受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十

  于外受观集法、于外受观灭法、于外受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十一

  于内外受观集法、于内外受观灭法、于内外受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十二

  彼若……乃至……

  十三

  于内心……乃至……

  十四

  于外心……乃至……

  十五

  于内外心观集法、于内外心观灭法、于内外心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十六

  彼若……乃至……

  十七

  于内法、乃至……

  十八

  于外法、乃至……

  十九

  于内外法观集法、于内外法观灭法、于内外法观集灭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二十

  彼若于非违逆,欲以违逆想而住者,即以违逆想住……乃至……以舍、正念、正知住。

  二一

  友!如是,比丘得四念处。”

  注1 杂阿含一九、三二(大正藏二、一三九a)。

  [二] 第二 独一(二)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具寿阿那律独一静处,生如是心念:

  “若对四念处有失者,正如失顺苦尽之道。若对四念处有得者,正如得顺苦尽之道。”

  三

  时,具寿大目犍连心知具寿阿那律之心念,譬如力士之将屈腕伸、或将伸腕屈,如是之速,出现于具寿阿那律之前。

  四

  时,具寿大目犍连对具寿阿那律言曰:

  “友阿那律!云何比丘得四念处耶?”

  五

  “友!于此有比丘,于内身观身,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外身观身……于内外身观身,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六

  于内受观受,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外受观受……于内外受观受,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七

  于内心……于外心……于内外心观心,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八

  于内之诸法、于外之诸法、于内外之诸法观法,以热法、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九

  友!如是,比丘得四念处。

  注1 杂阿含一九、三三(大正藏二、一三九b)。

  [三] 第三 手成浴池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手成浴池之侧。

  二

  时,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与阿那律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对具寿阿那律曰:

  “具寿阿那律!对何法之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耶?”

  四

  “友等!我对四念处之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何为四念处耶?友等!于此我于身观身,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悟劣法为劣法,悟中法为中法,悟胜法为胜法。”

  注1 杂阿含二O、一(大正藏二、一三九c)。

  [四] 第四 坎它契(一)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与具寿舍利弗及具寿大目犍连住于裟只城坎它契林。

  二

  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大目犍连,夕时由宴默起,来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与具寿阿那律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对具寿阿那律曰:

  “友阿那律!有学之比丘,应具足何法而住耶?”

  “友舍利弗!有学之比丘,应具足四念处而住。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友舍利弗!有学之比丘,应对此四念处具足而住。”

  注1 杂阿含二O、六(大正藏二、一四0c)。

  [五] 第五 坎它契(二)

  一~二

  裟只城因缘……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对具寿阿那律言曰:

  三

  “友阿那律!无学之比丘,应具足何法而住耶?”

  “友舍利弗!无学之比丘,应具足四念处而住。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舍利弗!无学之比丘,应对此四念处具足而住。”

  注1 杂阿含二0、七(大正藏二、一四一a)

  [六] 第六 坎它契(三)

  一~二

  裟只城因缘……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对具寿阿那律曰:

  三

  “具寿阿那律!对何法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耶?”

  “友!我对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于此,我于身观身,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

  五

  友!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悟千世间。”

  注1 杂阿含二O、二(大正藏二、一四Oa)。

  2 “千世间”。此乃说长老之殊胜住。长老早晨洗颜,忆念过去未来一千劫,现在思念一千铁围山,(出原注)。

  [七] 第七 爱尽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于此,具寿阿那律对诸比丘告曰……乃至……

  三

  “友等!对四念处之修习多修者,则资于渴爱之灭尽。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等!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友等!对此四念处之修习多修者,则资于渴爱之灭尽。”

  [八] 第八 松林精舍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松林精舍。

  二

  于此,具寿阿那律对诸比丘告曰……乃至……

  三

  “友等!譬如恒河趣向于东、倾向于东、临入于东。时有众人持锄与筐来,谓曰:

  “我等作此恒河,使趣向于西、倾向于西、临入于西。”友等!于汝等之意云何?彼众人得作将恒河,使趣向于西、倾向于西、临入于西否?”

  “友!不也。”

  “何以故耶?”

  “友!恒河乃趣向东、倾向东、临入东,而欲将之趣向西、倾向西、临入西者为非易事,彼众人唯蒙困苦损恼而已。”

  四

  “友等!如是,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者,纵令王、王臣、友、朋、亲戚、亲族,以财物相伴而引诱云:“当今,汝意云何,于此袈裟衣为烦耶?云何作剃发往来者耶?不如还俗受用财物作福业。”友等!彼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者,则无弃学还俗之理。何以故?友等!其心若长夜趣向远离、倾向远离、临入远离,则绝无还俗之理。

  五

  友等!云何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耶?

  友等!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

  友等!如是,比丘对四念处修习,对四念处多修。”

  注1 相应部经典原典五、五三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七卷一九九页),杂阿含二O、九(大正藏二、一四一b)。

  [九] 第九 一切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与具寿舍利弗,住毗舍离城,庵婆婆梨园。

  二

  时,具寿舍利弗于夕时分由宴默起,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与具寿阿那律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对具寿阿那律曰.

  “友阿那律!汝之诸根是清澄,颜色是清净皎洁,具寿阿那律!今多依何而住、令住耶?”

  “友!我今多于四念处,善能将心系住。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于此我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我今多对此四念处,善能将心系住。

  五

  友!若比丘成阿罗汉,诸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重担、逮得己利、尽有结、正悟、解脱者,则多对此四念处,善能将心系住。”

  六

  “友!幸哉、甚幸哉!我等得闻具寿阿那律之亲说雄辩。”

  [十] 第十 重患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安陀林,因病困苦重患。

  二

  时,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对具寿阿那律言曰:

  “具寿阿那律,依何而住、令住故,已生之身苦受,永尽于心而不住耶?”

  “友等!我对四念处,善能系心而住故,则已生之身苦受,永尽于心而不住。何为四念处耶?

  三

  友等!于此我于身观身……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以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等!我对此四念处,善能系心而住故,已生之身苦受,则永尽于心而不住。”

  注1 杂阿含二十、四、五、(大正藏二、一四0b)。

  第一 独一品(终)

  此中摄颂曰:

  二种之独一

  与手成浴池

  坎它契爱尽

  松林一切患。

  第二品

  [一一] 第一 千

  一

  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三

  时,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那律住处。至已,与具寿阿那律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对具寿阿那律曰:

  “具寿阿那律!对何法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耶?”

  “友等!我对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等!于此,我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于受……于心……于诸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对世间之贪忧调伏而住。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得大神通。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之故,忆念一千劫也。”

  注1 杂阿含二十、三(大正藏二、一四0a)。

  [一二] 第二 神变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领受多端神变:以一身成多身……乃至……至梵世以身威而及。”

  [十三] 第三 天耳界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以清净超人之天耳界,对远近天人之声俱得闻。”

  [十四] 第四 心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他有情、他人之心,以心可偏了知,对有贪心者,了知为有贪心……乃至……了知为解脱心。”

  [十五] 第五 处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处为处,非处为非处,如实可了知。”

  [十六] 第六 业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过去、未来、现在业报之异熟,其处与因,可如实了知。”

  [十七] 第七 道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偏行道,得如实了知。”

  [十八] 第八 世间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多界、种种界之世间,得如实了知。”

  [十九] 第九 种种胜解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众生之种种胜解,得如实了知。”

  [二十] 第十 根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他有情、他人之根上下,得如实了知。”

  [二一] 第十一 静虑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对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之杂染、清净、出离,得如实了知。”

  [二二] 第十二 明(一)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乃至……具如是行相、名称,随念宿住。”

  [二三] 第十三 明(二)

  ※ 五

  “友等!盚鵀驯|念处修习、多修故,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有情随业……而受者,可了知。”

  [二四] 第十四 明(三)

  ※ 五

  “友等!我对此四念处修习、多修故,依诸漏尽而对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

  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此中摄颂曰:

  千神变天耳

  心处业与道

  世间种胜解

  根静虑三明

  注1 括弧内相当于原文部分,不明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