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顶果钦哲法王:唵嘛呢呗美吽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22 生起次第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来源:   作者:顶果钦哲法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顶果钦哲法王:唵嘛呢呗美吽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22 生起次第

  22 生起次第

  密咒乘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生起次第包括了身、语、意智慧面的瑜伽——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其目的是为了了悟一切现象的本然清净。圆满次第则导引对心之本性的离戏证悟。

  金刚身

  31.

  生起次第诸多心难拥;

  专修一佛诸佛已齐聚。

  凡所显相尽皆观音身,

  尊身显空不二诵嘛呢。

  生起次第的主要修行是观想自己和一切众生都是本尊,宇宙是坛城或净土。现今的人们智能有限,生命短暂,精进不力,要精通密续所有细密的观想非常困难。去尝试这些复杂的修行是不必要的,只要藉着专注于一佛的详尽专修,将可明白一切诸佛的智慧和慈悲。

  在这个法门上,你可以观想自己是观世音菩萨,或观想观世音菩萨在你头上,和根本上师无二无别,是你最具虔诚心的根本上师。他的身色是白的,像雪山顶峰十万个太阳反射出的璀璨白光,祛除了寰宇的黑暗。他有一个头,代表究竟本性的唯一;有四臂,象征慈、悲、喜、舍;两腿跏趺金刚座,表示轮涅不二;他坐在千瓣莲花上,象征慈悲,花上月轮则象征空性。

  一双手合掌于心间,持如意宝,代表菩提心,如意宝能赐予行者胜、共二成就;另一双手,右持水晶念珠,左持白莲。水晶念珠象征无尽的慈悲,就像不断的线穿过每位众生的心间;莲花象征智慧恒常纯净,绽放于轮回的泥沼上。同时,如意宝也代表大乐智慧的善巧方便,莲花则象征空性智慧的证悟。他美好的身体穿戴报身佛的丝衣珠宝,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

  如同上述的观想法,以这些观想来修持生起次第是为了开展净观;也就是说,把自己及一切众生都看成智慧本尊、所处的环境就是佛的净土,听到的一切声响都是咒音,并了悟一切思想都是觉性的展现。这个净观并不是你造作一些清净概念来加诸于一切现象之上,而是认知一切现象确实本来清净,透过各种不同的禅定修持法,可以逐渐圆满净观。刚开始,你可能无法清楚观想整个观世音菩萨,所以先观想他的脸:黑白分明的双眼,慈悲地凝视一切众生;美好弯曲的眉形,高挺的鼻梁和灿烂的微笑。接着再慢慢扩展到整个头部的观想:完美的头形和饰物、黄金的头冠和耳环。渐渐地,再向下观想身体其他部分和各种装饰:三串项链、左肩披覆的鹿皮盖住左胸、珠宝的手环及脚环、彩色丝带、金绣白披肩、五色丝裙。以这种方式慢慢一样一样地详细观想,渐渐地你就能观想得很完整。

  然后,观想观世音菩萨身上的每个毛孔内皆有一净土。在这万亿的每一净土中,都有一尊佛对其声闻、缘觉和菩萨的眷众大转*轮。这些佛所传的大乘见、修、行,都是以六字大明咒的妙法为基础,缘于其传法的深广,连一个单字,如“唵”字,历经数劫也阐释不完其意义。在这些净土中,无一事不纯净;没有对敌人的怨恨,也没有对朋友的爱执;所有男众都是观世音菩萨,所有女众都是圣度母,这些净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幻网所化现,即空悲无别的展现。

  除了观想你的身体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金刚身,也必须观想外在环境转变为观世音菩萨位于极乐世界的普陀山净土,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庄严,如珍宝山、甘露河、满愿树、遍满虚空的供养云、唵嘛呢呗美吽的咒音在各处回响,连“苦”字都不曾听过。

  观想本尊的金刚身时,你不能认为他是由血、骨、肉等实物所构成,而是像彩虹一般灿烂、光彩、明晰,却毫无实质。这即是观世音菩萨本性的空相,没有不净和实质成分;观世音菩萨完全不受五蕴55所染污。五蕴的汇集即是自我概念的源起。

  开始时,无论你如何精进,都可能会发现要掌握所有细节的观想颇为困难。若是如此,只要你生起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明确信念——不是心理造作的结果,而是本来如此。如果你观想观世音菩萨在你头顶上,只要有信心他就在那里,清楚觉知他的存在,假以时日,一次又一次地专注于每个细节,你会渐渐熟悉整个观想,直到它变得相当自然,好像一个你曾经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所有细节都能完整地在你心中显现。

  当你对观世音菩萨的观想变得清楚稳定时,再观想他的身体放光到十方56,供养无量净土中的诸佛菩萨。这些光回返,带回所有觉者的加持,融入观世音菩萨,使其变得更加灿烂光辉。他再次放光,照向一切众生,遣除他们的痛苦,将其安置在大乐的智慧中,并转化他们为男、女菩萨,整个宇宙变成完美净土。

  当你在禅观观世音菩萨时,俗念将止息,心会安住在宁静上。接着,如果你注视心的本性,就会开始明白本尊和空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样的了解将扩展为对一切现象本性皆空、故全然纯净的了悟。一直保持这样的了悟,即是所谓无尽清净的生起次第。

  55 五蕴:五种生理心理的蕴集或过程,赋予有情众生特性:1)色:客体对心初次显现的方式。2)受:对客体性质好、坏或中性的认知。3) 想:对此认知的量估。4)行:想执取愉悦、拒绝不悦的冲动,由此累积业力。5)识:觉知其他四蕴并经验痛苦者。亦见原颂第55偈至第59偈。

  56 十方:罗盘上四个基本方位,和四个中间方位(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上、下。

  金刚语

  32.

  念诵修法降咒皆戏论;

  融摄一切六字即法音。

  一切音声无异观音言;

  声空不二如咒诵嘛呢。

  咒语是金刚乘修行的要素之一。咒语是梵文,在声音的范畴里,其重要性等同于形相范畴的本尊观想。有许多不同类别的咒语,包括明咒、密咒、陀罗尼咒,也有近修咒(mantras of approach)、成就咒、成就四种事业咒。

  但没有任何咒语被认为胜过嘛呢咒。它不仅包括了所有咒的功用,也涵盖了其他咒所有的力量和加持。如伟大的噶玛•恰美(Karma Chagme)57等过去博学的圣哲门,无法在佛经中找到任何一个咒比嘛呢咒更具利益、更精要、更容易修行,所以他们将嘛呢咒当做主要修持。即使只听闻嘛呢咒,便能够从轮回中解脱。例如,有个故事说:

  五百条虫正在一个恶臭不堪的坑里挣扎,观世音菩萨有感于他们的痛苦,于是化身为一只金蜂,发出嘛呢咒的唵声从坑上飞过,这些虫一听到六字大明咒的声音,就完全解脱了痛苦而转生天道。

  嘛呢咒不是一串普通的字,它包含了观世音菩萨所有的慈悲和加持;事实上,嘛呢咒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音声形式。现今由于我们的业障,使我们不能真正在其净土亲见观世音菩萨;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听他的咒音,持诵它、读它,以金色的字优美地写下它。因为咒是本尊的心要,和本尊无分别,所以上述这些行为会带来大利益。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六度的表现,如同观世音菩萨所说,无论谁持诵六字真言,都将圆满菩萨六度,并净化一切业障。

  为了持诵这个咒语,先如前述尽可能清楚生动地观想观世音菩萨。观想观世音菩萨心中有一朵六瓣莲花,上为一满月轮,月轮中央立有一种字“啥”,周绕“唵嘛呢呗美吽”六个字,像一串珍珠般顺时针围绕,咒鬘放出万丈光芒,供养极乐世界、密严净土及其他一切无数净土。每道光中都带着许多供养物,例如八吉祥、八珍宝、轮王七宝、满愿树、宝瓶等。广大的供养云遍满虚空,供养每个净土中的诸佛菩萨,由于诸佛接受了供养,你累积了功德和智慧。

  所有的光回返,以甘露的形式带回诸佛身、语、意的加持及相随的智慧、力量和慈爱,一起融入观世音菩萨心中的咒鬘。观世音菩萨变得更光辉耀眼,好似藏红花水洗净过的黄金。

  再一次地,无数道光由咒鬘射出,遣除了所有六道众生的痛苦:地狱的焦热及刺骨严寒;饿鬼道永不满足的饥渴;畜生道的愚痴、奴役和受虐;人道的生、老、病、死;阿修罗道的嫉妒及宿怨;天道由欢愉迷人的善妙世界,最后堕入三恶道时所经历的剧苦。这些痛苦都被咒鬘放出的光驱除,如同朝阳消融了冬天草地上的冻霜般,所有众生都转成观世音菩萨:先从你周边开始,到最后整个宇宙都变成普陀山净土。

  以这种方式利益一切众生之后,所有的光收摄回己身——观世音菩萨。你身上每个毛孔都含有无数净土,每个净土中都回响着六字大明咒咒音。它的声响遍满虚空,就像打破的蜂巢飞出的数百万蜜蜂群聚所发出的唵声。嘛呢咒音遣除了无明,降服了一切魔,咒音将声闻众由禅定中唤醒,带领他们进入大乘道;咒音供养菩萨,劝诫他们继续利益众生;咒音嘱咐护法护持教法,增进一切利乐。

  风声、流水声、火的劈啪声、动物的叫声、鸟的歌声、人声——宇宙中的一切音声——都是六字大明咒振动所自然生起的法音,声空不二和无生法身的回响,透过持诵金刚语瑜伽的修持,你将不费力地证得共与不共成就58。

  58共与不共成就:共成就是长寿、健康、财产等,以及示现神通的能力。不共成就是成佛,完全证悟了本俱的佛性。

  金刚意

  33.

  二障分别心息修证增;

  怀控心力调伏敌魔障。

  今生胜共成就观音赐;

  四种事业任运诵嘛呢。

  没有任何形式的个体是真实永久的存在。轮回和涅槃的一切现象——即使是看得到的本尊形象,听到的咒语音声——都是心的投射。如果追寻这个心的本性,你将发现如同《般若经》上所说的:

  心,

  心不存在,

  其相为明。59

  59 此《般若经》的引文,乃佛陀三轮*轮简明摘要。1)“心”是觉性的迷妄面。在初转*轮时,佛陀教授了四圣谛:苦:苦因是具烦恼的自我;以佛法之道来对治;其果为苦的止灭。2)“心不存在”指其空性。二转*轮时,佛陀教示万法,包含心在内,皆空而无实存。3)“其相为明”指心的明性和觉性。三转*轮时,佛陀教导空性并非空无一物,而是遍满了佛性智慧的特质。  初转*轮谈世俗谛的因果,或心、物万法的缘起关系;二转*轮论及胜义谛和世俗谛的部分面向;三转*轮则谈胜义谛。

  我们一般所称的心,是染污的心,是被贪、嗔、痴激起的狂乱思绪。此心不是证悟的明觉,总是被一个接一个的妄念带着跑。当我们与敌、友不期而遇时,嗔或贪的念头被这些情境触动,马上毫无预警地生起。除非马上用适当方法加以对治,不然它们就会很快生根茁壮,增强心中嗔、贪的习气,孳生愈来愈多的业力。

  但不论这些念头是多么强烈,它们只是念头,终会融入空性。一旦你证得心之本性,这些看起来忽隐忽现的念头就再也不能愚弄你了。如同云一般,出现一会儿,复又消散在虚空中;同样地,妄念生起后,持续了一会儿,又消失在心的空性中。在实相中,根本不曾有事发生。

  当阳光照在水晶上,会现出许多颜色的彩光,但并没有任何实物可以抓取。同样地,各式各样的念头——虔诚心、悲心、恶意、欲望——完全没有实体,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心。没有一个念头不是空性。如果在念头生起的刹那能了知念头的空性,念头就会消失,爱执及怨恨永远不能扰乱你的心,烦恼会自行崩解,恶业不会累积,也就没有随后的痛苦。这就是四种事业中的第一个——“息炎”的最高成就。

  如果你修行身、语、意的瑜伽,不受念头所缚,此时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你本具的佛性便开始接合而融为一体。禅定的觉受将伴随着虔诚和悲心而增长,如同阳光透过放大镜聚焦而增强力量。这就是第二事业——“增益”的最高成就。

  一旦你明白轮回和涅槃的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造作,心的本性是空性时,那么要把不净观转化为净观就不成问题——所有现象本具清净地揭显。一般而言,这种了悟可以使你随意控制一切现象,特别是圣者的十自在(The Powers)60——控制物质的能力、控制生命的能力、控制业的能力等。俗话说:“能掌握己见,就能掌控一切现象。”你一旦从妄念的势力中解脱出来,就能随心所欲地转化五大,支配无竭的虚空宝藏61。伟大的上师龙树菩萨曾在印度的一次大饥荒中,将铁变成黄金,不仅让整个僧团渡过饥荒,还盖了许多新寺院62。过去八十四大成就者所显现的各种神通是可能的,因为他们已证得空性,并从妄念中解脱。最后能掌握证悟的本具能力,也就是第三种事业——“怀爱”的最高成就。

  60 十自在: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信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61 “虚空宝藏”指能够依据众生所需变现物体,犹如自天而降。此乃“资具自在”范畴中的能力之一。这类操控物质的能力,将随伟大瑜伽士的证悟而来。

  62 往昔摩伽陀国(Magadha)曾受到严重饥荒的侵袭,长达十二年之久。萨惹哈(Saraha)请求龙树菩萨供养当时缺乏一切必需品的那澜陀僧众。龙树菩萨决定找出制造黄金的方法。他拿了两片檀香木叶。并念上适当的咒语,让其能马上载他到任何想去之处。他握着其中一片,将另一片藏在他的草鞋底,跨海来到一处住着着炼金师的岛上。龙树菩萨请这位炼金师教他如何炼金。这位术士知道龙树菩萨一定是用某种秘密奇技渡海,而想得到此密法,于是说:“我们应该同意交换自己的手艺或财富。”龙树菩萨答道:“我们交换手艺好了。”于是将手中那片叶子给了术士。术士心想龙树菩萨这下子没办法离开此岛了,便教他如何炼金,但当龙树菩萨学到了术士的密法后,就用藏在鞋底的另一片叶子返回印度。回到那澜陀后,他将大量的铁炼成金,提供僧团一切所需。

  一旦你调伏了妄心,就没有何处可匿藏邪灵或恶魔。一旦你充满菩提心,从前认为是邪恶及障碍的力量,此时都被认为是上师的化现,藉此增强你的慈心和悲心。因此,痛苦会消褪,而恶魔、障碍和困难会让你的修行更进一层,这是第四事业——“伏诛”的最高成就。

  经由生起次第的修行——观想观世音菩萨并持诵嘛呢咒——你将了悟观世音菩萨的智慧。由这点了悟的火花,智慧会像火燎森林般蔓延开来,这是圆满次第的精华。透过这个修行,心得以调伏,并成就四种相应的事业:障碍、恶行、疾病和痛苦都止息;寿命、功德、财富和智慧皆增长;人们、思想和内在能量将无扞格地听命于你;一切恶魔、敌人、障碍及内魔——烦恼,皆得调伏。

  座下禅定

  为了完全体会金刚乘的深奥意义,一切时中的持续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不单是座上禅修而已。座上和座下的修行可以分开。如前所述,座上禅修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稳固的“见”,视一切现象为本尊身、一切音声为本尊咒语、一切念头是法身,并证得心的究竟本性,明空不二。现在,在座下的时间里,无论你做什么,都必须保持这种见,不能重堕入日常的习气中。为此,你必须开展在座上禅修所得到的体悟,依此方式,将你的所有行为和金刚乘的见、修、行连结在一起。

  34.

  食子酬献宾客立解脱;

  随处供造显空之“擦擦”;

  本性怙主无别虔顶礼,

  圆满佛行事业诵嘛呢。

  在座下的时间,确定你所做的每件事都相应如法,这会帮助你加深对见的领悟。如果你一结束禅修,就开始做别的事,放任念头继续滋生,直到完全被妄念带走为止,那么你的禅修将不会有进步,并且会发现自己不断地在对抗各种障碍,像是昏沉、掉举或狂乱的心念。所以只要一有空间,就做大礼拜、绕行圣地、做食子63供养或塑造小佛塔。总之,只做真正有意义之事。

  63 食子:以面粉、陶土或珍贵物质制成的立体象征物。视情况可当做供品、本尊坛城、除障武器或接受加持力的来源物。

  食子供是为了供养四众,即通称的四种“宾客”:即值得尊敬的三宝和护法,以及需要慈悲对待的一切众生和冤亲债主。适当地供养用陀罗尼及咒语加持过的食子,将带来无穷利益;也有关于水供食子的教法。将食子供养三宝,可累积福慧二资粮;供养护法,可取悦并嘱咐他们成办事业;供养一切众生,可减缓他们各种不同的痛苦,并抚慰受饥渴之苦的鬼灵;供养一切冤亲债主,可清偿我们过去生中所积欠的业债,从疾病、邪魔作祟和各种障难中解脱出来。

  “擦擦”(tsa-tsa)通常是用黏土塑成的小佛塔64,象征究竟的佛心,即法身。伟大的班智达阿底峡尊者曾经每天亲手做三个小佛塔,他认为这是非常有利益的事业。如果你没有时间制作泥塑小佛塔,也有关于如何使用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制作“擦擦”的教法。供养“擦擦”是另一种成就二资粮的方式。

  64 佛塔:象征佛心——法身的几何结构物,依佛身的比例而造,内藏圣者舍利、坛城、手写咒语、祈请文和擦擦。

  如果你不能做物质的供养,可以将宇宙中最美的事物,如日、月、花、香、鸟语等,当做意供。与其用物质的食子供,你可以观想自心是观世音菩萨,自身是纯净的智慧甘露,用以供养上述的四种宾客。

  不论观世音菩萨是你献供的本尊、禅修的本尊,或礼拜虔敬的对象,都将产生无可计数的利益。然而如同前述,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投射;献供者,供养的本尊及供物,无论如何都非实体的存在。所以当一位伟大的菩萨修行布施及其他五度时,他了知这一切行为无非幻术或梦境。他行广大的供养、累积无量功德,但同时也完全离于执着、骄慢或矜惠。

  35.

  以慈武器调伏嗔恚敌;

  以悲方便养护六道眷;

  信心田里耕种证悟稼,

  圆满今生事业诵嘛呢。

  依照世俗的价值观,征服敌人、保护家庭、变得富裕兴旺,是构成美满幸福人生的要件。但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试着征服自己的嗔心,而非敌人;多留意自己的耐心,而非家庭;多投资在慈爱,而非物质的财富上。

  俗话说,再没有比嗔恨更大的恶,也没有比忍耐更大的善。一念嗔心,足以毁掉无量劫的功德,并导致地狱道中无以复加的痛苦;忍受伤害你的人,并诚挚希望他们快乐,将带你迅速踏上诸佛成就之路。

  了知你的敌人在过去世曾为你挚爱的双亲,除了深爱他们,再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也没有比修持佛法并把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更好的方式,来抚养你的亲人和照顾他人;亦没有比在信心和精进的土地上播种,可以成熟更好、更丰收的功德与智慧硕果。

  俗话说得好:“只有慈悲能降伏邪恶。”所以面对世上的所有困难,持诵嘛呢咒,祝祷被怨恨淹没、只想伤害、杀害和破坏的一切人与非人,都能被慈悲感化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慈心之力可降伏嗔恨的例子,可用佛陀遇到魔王的故事来说明。在佛陀成佛的前夕,他坐在印度金刚座的菩提树下,魔王的大批魔军黑云压境地环伺着,怨恨、嫉妒地叫嚣着。他们对佛陀吼叫辱骂并投掷武器,但佛陀依然保持安详,洋溢着慈爱,因此他们的辱骂转为悦耳的旋律,投射的毒器变成了花雨。以慈爱为武器,你将能消灭任何暴戾,面对敌意和嗔恨时,也只会增长你的菩提心。

  慈心表示不断地想着,若是人们能够从痛苦中解脱、享受快乐,是多么美妙的事啊!这也意味着在言语和行动上力行,试着让它真正付诸实现。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一只手痛得很厉害,他把这只手放在仲敦巴(Dromtonpa)的膝上说道:“请加持我的手,因为你非常慈爱,慈爱本身就能解除这个痛苦。”

  无数众生在轮回中徘徊,完全迷失自己,亟需你的帮助。因为在过去世中他们曾一次或多次是你挚爱的双亲,你必须帮助他们。但如何帮呢?即便你能供给金钱和慰藉,也只能使他们的痛苦得到短暂、不完全的缓解。仔细想想,在一切可能帮助他们的方式中,再没有比佛法更有益的礼物了。因为那不仅能在今生帮助他们,还可使他们来生免于堕入三恶道,终能证悟成佛。

  你发愿所含的对象愈广,功德愈大。无论你做什么,都祈愿圆满所有众生现前的福祉和究竟大乐,以观世音菩萨为追随典范,那时便可称得上是“圆满今生事业”了。

  36.

  执实旧尸无执火焚尽;

  世俗做七修持法心要;

  烟供回向逝者来世福,

  亡者善行圆满诵嘛呢。

  在西藏,人死后,习惯要将尸体荼毘火化,并为亡者举行连续七周、七天一次的献供法会。但身为一个佛法修行者,当某人死时,你能做的最有利益之事,便是禅修佛法的精义,并将此功德回向给亡者。

  此佛法精义、佛法的心要,就是任何事物没有“我”的存在。轮回之树就是根植在相信有一个我,根植在执着事物为真,根植在“我执”。一旦这种执着被智慧之火烧尽,整棵树及所有妄念的枝干、贪嗔的繁茂枝叶,也被烧得一干二净。

  没有这种了悟,只为了钱财或炫耀的法会,只会延误你的修行,最后成为一个大障碍。了知财富和权势毕竟是空,保持无疵的生活方式,全心投入修行,对此生就如同对尸体一般没有任何贪执。生命充满不确定,就像泡沫随时会破灭——没办法确知到底是明天早晨先来,还是死亡先到。事实上,每一次的呼气都无法确定是否能再次吸气。

  如同在丧葬期间,每周定期为亡者做七一样,在你的生活中也有两个修行应每天早晚规律地遵行。每天早上要发菩提心,并祈请整天都不会忘记为他人的福祉着想。每天晚上回想白天的所思所为,反省有多少是缘于悲心,有多少是出于自私;在你决定什么该做或不该做之前,先审视你最细微的心态和意图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认为小动作没关系,因为最细小的恶行可以引发一连串毁灭性的结果,就像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相反地,如同涓滴之流也能快速注满大水壶,一个小小善行汇入其他众善时,累积的成果很快就变得可观。若能以此方式承认己过、真诚忏悔,决心从现在开始去除自私的想法和行为,回向善行的功德给一切众生,决心增长更多的悲心,并透过常保觉知和检视自己的行为,渐渐地行为就会愈变愈好。

  过去有一个伟大的圣哲,贤明的札汗(Drakhen),决心要消除他所有的缺点。白天里,每当他生起一个恶念,就在身旁放一个黑石子,生起一个善念就放一个白石子。一天下来,他数有多少黑石子,有多少白石子。刚开始,石子全是黑的;但过不久,由于持续警觉,他做到每天的黑石子和白石子一样多。最后,当他完全训伏心性时,只剩下白石子。你应该像他一样契而不舍,直到没有任何行为抵触法教为止。不要忘记以这种方式净化自己,保持利益一切众生的意愿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坚持够久,就能够做任何事情。曾经有个富人去见佛陀,他连一点小东西也舍不得给人,因吝啬而受苦。为了让他习惯布施,佛陀教他把他的右手想成自己,左手想成别人,当从一支手递东西给另一支手时,就当成是在送礼。当这个守财奴以这种方式逐渐习惯于施予的想法时,佛陀告诉他把水果、谷物等小东西送给他的妻子和小孩。然后佛陀告诉他要行救济,先是给邻居的穷人,再来是远方的贫者。最后,他终于能够把他所有的财富、衣服和食物布施给全区的穷人。这时佛陀告诉他,他已成就了真正的布施。

  同样的训练也可以用来发展或消灭任何善念或恶念。例如,可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虔诚心,直到你的心只充满对上师的忆念,自动觉得无论发生任何事,一切都是上师的安排。甚至对他的回忆——他的声音,他的手势——你都会热泪盈眶。当这种真正的虔诚心生起时,注视它并了知心的本性是无色无相的。

  37.

  虔诚之子入修持法门;

  出离之子掌世俗家业;

  慈悲之女嫁三界新郎,

  生计职责圆满诵嘛呢。

  一般人会尽最大的力量来抚养子女,为他们寻找好姻缘,让他们继承财富和家产,示范要如何关照亲友、征服敌人,就如同历代祖先所做的一样。但父母一直期望孩子所得到的这种成就是短暂的,终归是有害的。做为一个佛法修行者,你应当追求的是在心中生出不可动摇的虔诚之子,好好经营你的修行家业。

  由于害怕家道中衰及香火中断,多数人都想生儿育女,并尽早让他们嫁娶。身为佛法修行者,应害怕修行中断、浪费生命,而激励自己在心中孕育出离之子,使他有能力掌控日常的家居生活。当你了解轮回生活终究无法满足时,出离心就会诞生了。既然世俗的喜悦只是短暂的幻梦,实在没有理由期盼成功或害怕失败。如果你突然致富,也没有理由执着或骄傲,只要正当、有意义地运用财富就行了;用你得到的任何权力来为三宝和伟大的上师们效力;用你拥有的任何土地来利益僧团。简言之,无论你得到什么,都用来护持佛法和利益众生。依次而行,你如梦般的财富和权势将带来愈多如梦般的功德,转而让你愈接近如梦般的证悟门槛。

  一般的父母都期望女儿能嫁到有钱、有地位的好家庭。同样地,基于对众生的大爱与仁慈,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把累积功德的女儿嫁给利益众生的新郎。如果你具备了珍贵的菩提心,你自然会过着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因此以悲心增进你的所有行为,净化你的染污,回向你的功德给一切众生,请持诵六字大明咒。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