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10 平衡五根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苏济瓦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10 平衡五根

 

  ▓ 精进根及定根的平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进根(E)及定根(C)的平衡。

  进根 (E) 及定根 (C) 的平衡 (E/C),指的是这两要素,当它们同时呈现,生起一特定状态的意识。当它们两者平衡的良好(+C+E) 或 (─C─E), 心是平稳,能引导产生正念。如果失调的话,心偏一方,会产生精力过盛 (+E-C) 或昏睡 (—E+C) 状况。

  这种平衡关係不应与其他心理要素来溷淆,它们也会同时出现。譬如,一个普通不修禅的人,心清明时他的定根/进根 (E/C) 是平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正念很强。因此有必要包含变数 (P) 来说明状况。(P)代表心力或驱动力,它会增加以持续或增强的心理活动。我把它解释为「欲」(chanda)或 「欲行动」或如《阿毗达摩》所定义的:「现象其希求目标」。

  我们在此说明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

  P1为现起的驱动力

  P2为较强的驱动力

  P3为很强烈的驱动力

  这三个重要变数的呈现,可以用图表来作最好的表达,跟图一起的说明部份,相应于该组合所含概意识的类型。

  图表6. P1 阶段

  禅修刚开始,心理动能还没成就。这种状况多半发生在禅修刚开始的前几天。

  - S 没有正念,因此心不善。

  -E-C 定、进皆弱,但因无正念,它属心不善。这个代表意识在弱的状态,呈现的主要是呆滞。甚至贪心、瞋恨可能出现,它仍然不显着。

  +E-C 进过于定,心力虽不强仍倾向躁动、散乱,心跑到许多不相关事情。

  -E+C 定过于进。心呈现昏睡、梦境、不活泼的状态,通常出现在你一大早努力地想禅修时。

  +E+C 定进皆强。禅修者变得较紧绷,及内心心神不宁。

  +S 正念呈现,因此心是善的。

  -E-C 正念弱,但是因根力不强,正念也不强。这种平衡状态就像一个普通人的健全心智,跟从惊吓中复原差不多。

  +E-C 进过于定:有正念但不能持续在特定目标,想观许多目标,但又不特别尝试地去做。

  -E+C 定过于进:因为禅修,心平静下来,但仍旧容易被扰动。禅修者对目标的性质,也并不特别敏锐。

  +E+C 正念变改善得多了,定力开始深化。正念多多少少也在持续。

  图表7. P2  阶段

  第一个礼拜之后,动能奠定了。心变得有力,好坏都有可能。当然,方法用对的话,它应该是好的。

  -S 无正念,心不善。

  -E-C 同 P1 阶段的 +E+C。

  +E-C 心变得极端的散乱不安,但是你无法让它停下来。就好像有人想很多各种不同问题,但又无法解决它们,紧张增加。

  -E+C 心不易移动、很重。目标通常变大,并过度敏感。禅相或十遍的目标会多起来,并持续长久。头会重。

  +E+C 心几近于歇斯底里状态。想大喊大叫,或忧鬱。可能会持续上几个小时(危险点)。

  +S 呈现正念,因此心是善的。

  -E-C 同 P1 的 +E+C。

  +E─C 心很活泼、警醒,并有正念,但不能深入定力。在上方盘旋,甚至跑到外面的目标。经常发生在一个很彻底的经行后面,因为经行有很多主动的观照,心力充足。

  -E+C 定力深化,某些程度的正念也在,不紧张,或许也会有点沉。可能听不到声音,睡醒也不能恢复精神。但是他不能观照到很细,或起积极敏锐的观照。

  图表8. P3 阶段

  密集禅修许多週后,你或许希望心能完全就绪。你能走多远,这就视你的车(心)的力道(心力 P)而定。

  - S 无正念,因此心不善。

  -E-C 如 P2 阶段的 (+E+C)。

  +E-C 心全然恍惚,无法控制。

  +C-E 念头偏执在同一件事上打转。会变自闭,全然孤立的。心裡可能全部是幻觉。

  +C +E 疯子的心理状态;会变得很狂暴。

  +S 正念呈现,因此心是善的。

  -E-C 如 P2 阶段的 (+E+C)。

  +E-C 心敏锐有活力。不能入睡。彻夜禅修,但深厚的定力无法持久。

  +C─E 定力很深,持续很久,起禅悦入安止定,但正念及智慧并没有快速开展。

  +C +E 心像个圣人。八风不动,因为他理解世间的真实性,不起执着。

  从以上可见,很明显的,当你去密集禅修,具有正念(S) 是很重要的。这个要素守护心,不误入歧途、入邪定。具有某些程度的正念,能有莫大的助益;甚至在修纯寂止禅,止禅行者通常会忽略正念。

  当正念成呈现,那至少你是安全的。如果你不太确定,那你最好先弄通,或者放弃不练。

  下个阶段是平衡精进根 (E) 及定根 (C)。这个可以用增加 (+) 某项,或减少 (-) 另一项来调整。在禅修刚开始的时候,调高较弱的那项会较适当。因为心力 (P) 还很弱,这麽调无伤大雅。

  譬如桉例: Pl (—E+C)++E = Pl (E+C)。

  (译者: 在P1阶段,定多进少,调高精进根,那就平过来成 Pl (E+C)。)

  但是如果某根过强,就把它调弱,这是比较安全的调法(譬如放鬆),特别是当注意力不够,时间却很充足,可让你审察,或者当你缺乏知识及技巧,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调整。

  譬如桉例:P2 (—E+C) — — C=P2 (—E—C)

  (在禅修约一週后的P2 阶段,定多进少,就要调弱定力。会呈现定进皆弱。)

  儘管如此,如果你有充足注意力、知识及技巧,那你可以调高所缺的根力,这个理论可保证你快速进步。

  桉例状况:P2 (—E+C) + + E = P2 (+E+C)

  (在P2阶段,定多进少,调高精进根,那就平过来成 P2 (+E+C)。)

  重要的不只是去调高、调降任何特别的根力。重点是要调哪个?要调多少?这个需要点经验,但是以一般的标准,这个平衡点在于正念最稳定之处,会开展定力的深化。那也就是说,当正念增加、精进力及定力的深化,这都是同时进行的。

  ▓ 信根及慧根的平衡

  定根及进根的平衡方式,多少像是拔河,或一组天平,平衡信根及慧根,跟那个不一样,信根及慧根关係着修行的开始与结束。当我们所谈的智慧是修慧,这种智慧学禅前并没有,它从禅修中生起,藉着修鍊增长。所以,任何拔河或平衡真正出现的,可能会涉及智慧,这个是思慧,生起需要思考,它并不假借观照。不论如何,在清醒的时间内,它们是不介入纯观察。因此,在低层次平衡信根及慧根是需要的,它提供一个稳固的基础,不然怀疑(因为迷惘困惑,推论的思考)会生起,瘫痪了整个修行,或者过度的虔诚,导致愚信,修行错误。这类的平衡,在适当的小参中劝诱可得,善巧的禅师会激励、鼓动行者,当你的信心退减,当智慧不足,需要资讯、经验。在实修时,请教禅师较佳:

  问: 信心以什麽方法来参与增强根力,引导至解脱?

  答:信心彷彿一个启动装置或是火星塞。它是精神生活的起源。在佛教,信心是信佛、法、僧三宝。

  由此我们做各种功德,布施、持戒、禅修,这些带给我们幸福快乐。它就像珠宝箱的钥匙。所以,俗话说:信心是最大的财富。

  但是,如果我们的信心,只带领我们达到这种做慈善及持戒的程度,它只提供了人世间及欲界天的幸福快乐。如果它带领我们习寂止禅,那它会引导我们达世间禅定,带来梵界的快乐幸福。一切无常,这个毕竟比在苦界受苦好。要是它能够带领我们,出离轮迴,完全离苦,证得不灭的寂静-即涅槃,这会是更好。因此,它不只带领我们修毗婆舍那,也应能捨离苦边。这就好像是渡海,所以俗话说:人们凭藉着信心渡过海洋。

  因此,信根不只是产生动力来习禅,禅修者应有足够信心,长远修习,它也能引发其他诸根,如念根、定根及慧根。

  有些人心裡想,「我们才没有那麽多时间修行。」他们的信心不够,若信心坚定,再忙也会找出时间禅修。

  再者,如果有人说:「现代人不可能踏上圣贤之道。」你或许说他不给自己机会,同时他也注销他的苦难同伴友朋们的机会。我们也无法说他有信心。

  如果你想追求某些值的付出努力的,你的思考该正面一点。当然,你也要实际一点。那就是为什麽我们佛教不建议盲信。所以我们要有教法理论(但要选择阅读材料)及老师(我们经常也要从中选择),不可忘记-这并不是普通的「常识」。以着经验,信心将会强化智慧会生起。

  如前所述,由过度思考所得的智慧,较恰当地描述是误导或推论的(即错误类型的智慧)。事实上,从观照而生起的智慧愈增长,则愈接近我们的目标。它提供了这条路较好的愿景,我们的错误要如何更正,我们的优点又要如何增进。最后它让我们认识谛实真理。

  智慧因此是到达目的地的方法,虽然它本身并不是结果。这个也说明了,内观智慧是由培育而生。因此执着这些将会是个错误。

  至于根力,智慧强化了它们,就如同水泥,把其他机能集在一起,聚成所需要的形状,它照亮了所有现象的真理。这类的智慧永不嫌多。除非是德行圆满的人,一般人通常是很缺乏智慧。

  ▓ 平衡进根及定根的方法

  关于平衡进根及定根,对治方法如下:

  1. 所运用的正念类型

  意识心是与正念相关的,那裡也有其他的心所,其使那类型的正念在此生起。我们在此所关切的,只有精进力及一境性,它们与进根及定根平衡相应。因此,如果我们非常正确地了解,哪一种正念是欠缺的,就可以朝这方向去努力:

  如果我们昏沉想睡,我们所需的是较有活力类型的正念。它虽轻却欢愉的,很快的就出现,彷彿是那种充满热诚的人。你要记得: 不要把心力跟体力溷淆了。儘管是激励起心力,最好是以放鬆身体的方式来做,而不要是带压力的。那你就知道这种敏锐性,或者是主动性的正念,它是随时准备好出击。

  然而,当你精力过盛,有散乱的倾向,那用一种放鬆、自在型的正念会带来平衡。把心带到一种平静歇息,要记住捨离执着的恩典。心平静,正念达一境性。

  2. 运用系统式观照的正念

  「系统」在这裡指的是以下两者中的任一种:

  a. 系统式或主导式正念,指的是主导目标是以一种、或者以有系统的方式来观照,开展正念。之前讲过有关目标的优先性。譬如,禅修者首先观当下明显的主要目标,再观次要目标,诸如此类。

  b. 无抉择性的觉知: 这种正念是,不管任何目标,浮现在心眼上就观照它。不需去选择要观照目标。

  通常我们以主导式观照着手学习,因为它较有活力,并能以较快的方式增长正念及定力。它与四正勤中,「已生之恶为除断」、「未生之善为生」这两者相应。

  因此,它是用来增进根力,或者强势制伏烦恼障,提升内观智慧。

  非主导性正念或无抉择性的觉知,用在多多少少有正念持续的状态。微细的目标,可以被观照的像粗的一样清楚。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目标,你甚至无法给它们命名标记。无抉择性的觉知的正念很稳固。它与在四正勤中,「未生之恶,令不生」相应,避免恶念,维持心的清淨。在这个系统,因免除了主动地移转心力来观目标,心力也就相对的低。定力也可以提升,但正念要能持续。因此,如果心躁动,无抉择性的觉知可以使心静下来并放鬆。

  3 尝试错误的调法

  在实修中,并不是那麽容易精确地指出,五根是怎麽个不平衡法。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用尝试错误的方式。

  譬如,当禅修者遇到「心卡住(Stuck mind)」的状况,心好像是被堵塞住,无法观照任何东西。它的起因可能是定力或精进力过强,或许禅修者心起疑惑。

  禅修者可以先以观触点的方式,来提升精进正念。如果不管用的话,那只要放鬆、休息,用无抉择性的觉知,甚至好像也不起作用,只要持续这样就好。

  如果还是不管用,禅修者就重新回到第一步。迟早它们中有一个会起作用。

  有时候,我们运用过度,导致一个毛病,或者「心卡住」,或者放太鬆,导致另一个问题。经由练习,我们可以降低过与不及,并把它提鍊到一个平衡点。这种正念的平衡状态,是以相等的精进力跟定力的增进而来深化的。它是较深层的觉知的开展。也就是说,当敏锐力提升,我们就更放鬆或平静。

  如果你能做到,提升在平衡状态并持续长久,禅修就会很有进展。「心卡住」指的是心变钝、昏睡、精力过盛,或注意力不灵活。

  4 选择适当的姿势或目标,其会生起或减低该根力

  a姿势是生理性,但它能影响五根的平衡,藉着:

  i 运用体力其可影响心

  ii 目标所呈现的性质

  儘管肉体上的精力以及心力是不同的,它的确在某些程度上,能影响心力。大体上我们能理解,如果我们从事一些劳力的活动,心多少也会活跃起来。

  依体力与心力运用相关性,我们可以大约地拟出一张

  图表 9:体力与心力运用

  增进精进力 姿势 消耗体力程度

  +++ 站立 消耗很多体力

  ++ 经行 消耗适度的体力

  + 坐禅 较不耗体力

  0 卧禅 不耗任何体力

  (图表说明: +表多,0表无)

  因此,如果我们昏沉睡眠,行立禅或经行会有助益。那如果我们散乱或心力不能集中,从事坐禅或卧禅较佳。不过,我们是不推荐卧禅的,因为你会很容易就睡着,可是当禅修者生病、或者已经要睡觉了,是可以行卧禅的。

  一般通则是坐禅跟经行的时间要一样多,各一个小时。坐太多或经行过多(多于一个小时)是没有利益的。特别是对初学的,因为他们若偏于一方,经常就无法良好地保持正念。儘管如此,要记得,平衡五根是指心力,不是肉体上的。所以,如果你进展的很好,一个小时后正念跟定力都处于很好的状态,那是没有理由要换姿势(起身经行)。

  b 目标与姿势有关,也可以影响五根的平衡。

  i 观坐与触点

  「触」指的是与身体各接触点的感受,「坐」指的是那些在非触点,身体的觉受。这些组成许多肉体的气力-拉、伸展、(肌肉的)扭曳…等,维持适当禅坐姿势。这些主要是由风大要素所组成。除此之外,热、硬等也可以被感受到。

  在每一个坐触的观照点 (S或T) 上要停留多久?这是依状况而异。当你昏沉、目标不清楚,那就不要停太久,每点约五秒钟;但是如果你并不睏,你可以观久一点,或许每点50-100秒或者更久,去观不同的觉受。如果你很有耐心持续地观,坐、坐、坐、触、触、触…很多精力会生起;在许多桉例中,它可以克服昏沉。那你可以观多一点的觉受。譬如 S1, S2, S3, S4…等或者是T1, T2, T3, T4…等(见以下图表)。

  另一种观法是只观不同的触点, T1, T2, T3, T4…等,如果你昏沉、目标不清楚,这会比较有精神。它是单点抽出,要观久一点,每点50-100秒或者更久,如果你的正念还可以的话。这个观法可适用于初学者,他们还不全然理解观「坐」的意义。当定力生起,你就可以觉知到全身的觉受,如果可以的话,转到无抉择性觉知。

  通常坐、触会唤起进根,那是因需要很多的精力来保持正念,观坐 (S) 、触(T)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开始时,我们只观一般的 S坐, T触, S坐,T触 等。

  ii 上、下

  「上」、「下」指的是当我们呼吸时,腹部往外、往内的移动。因为我们所跟的移动,可能很不规则,我们往往会忘掉週遭其他事物。它将会愈来愈细。因此,它比坐、触更能产生定力。它很快的会跟痛起关连。

  图表 10. 观照坐及触点

  图例说明:

  S 表「Sittting」, 指通常坐姿整体稳固的感受

  T 表 「Touching」触点, 譬如身体与坐垫/地板接触的感受

  R 表「Rising」,上升, 呼吸时腹部往上/外的移动

  F 表「Falling」,下降,呼吸时腹部往下/内的移动

  可是,因为它的不规则及粗糙,在快速安使心平静下来这方面,它是不及观鼻尖的呼吸。但是,也是同样这个理由,它是较容易来作为观毗婆舍那禅修目标。

  iii 痛觉苦受

  如果瞋心不同时生起的话,这种目标生起很多精力。这是因为它刺激又强烈的特性。因此,我们以强固又稳定的正念,把心安置在痛点上,也就是说真正敏锐。可是,它也是很累的。

  iv 乐受

  喜乐为心力集中的近因,在这种状况下,显示出定力较容易带出。因此,我们必须非常警觉,否则会掉进昏沉的状况。

  v 声音/听到

  声音通常不会拿来做毗婆舍那禅修观照的主要目标,因为它不连续、会分散。而且,它是外在目标。因此,它并不能引发定力。它对激励起所需的精进力,也不太有帮助。儘管如此,它有助益于提供一个因缘,当其他所有的目标都不清楚的时候,它可以让禅修者警觉于当下。

  vi 经行

  因为在过程中主动观照,经行较容易激发精进力以及正念。有很多的移动以及动机需要观照。同样的理由,它也经常不易进入深定。因此,当经行速度很慢,以及停下来较久的时间,当双脚都站在地上的时候,你就要非常的放鬆。

  vii 看见/光

  如同声音,当定力深深下沉时,看见光应该被摈弃。在经行时,眼睛通常打开的,因此看见东西是无法避免的。对初学而言,这个很会让人分心,所以他们经常要观「看见」,以摄护眼根。儘管如此,因为它明亮及扩散的特性,可以产生相当的精力,并驱散睡意。

  有另一种光,当你闭眼打坐时,它会出现在你心眼。这些被归类为心理的影像。修毗婆舍那,应观照直到它消失。修寂止禅,光可以被用来开发定力。

  如果我们可以选择目标,那我们也可以选个能平衡根力的目标。譬如,如果我们有睡意,就观痛、坐、触而不观上、下以激发精进力。

  我们也可以反向运用,当我们选的这些目标不现起,那我们可以增加或调减我们所需的根力,来做平衡。譬如说,痛是可以增进精进力,如果以较放鬆的方式来观照,它是可以被平过来了。相同的,如果有乐受,那就需较警觉或有活力、积极的观照方式。

  另外一点要记得,个人的习性也会影响根力的平衡。活力充沛型的,就需能静下来的,懒散型的就要点活力。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