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涅槃的种类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来源:   作者:法增比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涅槃的种类

  涅槃(Nibbana)是什么呢?它是四究竟法之一(其它是二十八色法、五十二心所与八十九心),它是无为法。它是与世间向背而行,它是出世间,亦即是熄灭了世间的火,三毒或三垢之火,它是渴爱的熄灭。只要人们还被渴爱所纠缠着,他们还未达到出世间,还陷在生死的轮回苦海里,他是不会明白涅槃的真理的。涅槃(巴Nibbāna,梵Nirvāna)的同义字在《杂部经》(Asamkhata  Samyutta)中有卅二种这么多,包括断爱,无为、止贪、寂灭、清净、宁静、安全、洲、皈依、彼岸、和平、吉祥、善、护、不生、解脱等等,但它不是用文字能给予充分解答的。

  巴利圣典对涅槃的解释如下:「涅槃是彻底断绝贪爱;放弃它,摒弃它,远离它,从它得解脱。」(《初转*轮经》)佛对罗陀说:「罗陀,爱尽实是涅槃。」(《相应部》卷三)佛对舍利弗这么说:「此五取蕴根除与舍弃欲贪,即是苦灭。」(《中部》第廿八经)「比丘们!一切有为无为法中,无贪最上。就是说:远离憍慢,断绝渴想,根除执着,续者令断,熄灭贪爱,离欲,寂灭,涅槃。」(《增支部》卷二)

  涅槃有两种:有余涅槃(Sopadisesanibbana)及无余涅槃(Anupa-disesanibbana),有余是指阿那含果已断五下分结,但未断五上分结,死后生到净居天(阿那含天),在那里修习圆满,不还来人间,在那里般涅槃。这在《增一阿含》的火灭品中曾提到:

  「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五下分结(已尽),即(生于)彼(净居天)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有余涅槃界。

  彼云何名为无余涅槃界?如是比丘,尽有漏(断色爱、无色爱),意解脱(断掉举、我慢),慧解脱(断无明),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如之,是谓无余涅槃界。」

  在《杂阿含490经》(同[相应部. 阎浮车相应1经])中阎浮车(Jambukha-daka)问舍利弗:「云何为涅槃者?舍利弗言: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贪瞋痴等的烦恼的灭尽无余,就是涅槃。

  在《小部.感兴语》及《长部》卷一中指出:「此中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种,长、宽、麤、细、善、恶、名、色、等等观念也一样摧破无遗,无此世间亦无他世间,无来无去亦无停留,不死不生亦无根尘。」

  在《杂阿含962经》中:「佛告婆蹉种出家。若作是见。世间常。此则真实。余则虚妄者。此是倒见.此是观察见.此是动摇见.此是垢污见.此是结见。是苦.是阂.是恼.是热。见结所系。愚痴无闻凡夫于未来世。病.死.忧.悲.恼苦生。婆蹉种出家。若作是见。世间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此是倒见。乃至忧.悲.恼苦生。

  婆蹉种出家白佛。瞿昙。何所见?

  佛告婆蹉种出家。如来所见已毕。婆蹉种出家。然如来见。谓见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作如是知.如是见已。于一切见.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断灭.寂静.清凉.真实。如是等解脱。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

  婆蹉白佛。瞿昙。何故说言生者不然。

  佛告婆蹉。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蹉。犹如有人于汝前然火。汝见火然不。即于汝前火灭。汝见火灭不?

  婆蹉白佛。如是。瞿昙。

  佛告婆蹉。若有人问汝。向者火然。今在何处。为东方去耶。西方.南方.北方去耶。如是问者。汝云何说?

  婆蹉白佛。瞿昙。若有来作如是问者。我当作如是答。若有于我前然火。薪草因缘故然。若不增薪。火则永灭。不复更起。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则不然。

  佛告婆蹉。我亦如是说。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因此当一个行者澈底了知并断除对五蕴的执取,涅槃犹如截断的多罗树头不复生起一般,于未来世永不再生起。若说他去了东方、去了西方、去了南方、或是去了北方、或是任何地方,都是错误的说法。乃至于深远广大的世界,无量无数的世界永远灭绝。

返回目录

----------------------------------------------------------------------------------------------------------------

更多法增比丘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