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禅: 礼让不是软弱
论语禅: 礼让不是软弱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礼还有什么用呢”
整个春秋时期,不管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内统治阶级内部,“礼让”的原则不复存在,“子弑父”、“兄弟相杀”的事件不断发生,孔子因此而有感叹。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指出了当时斗争的实质。
“能以礼让为国乎?”,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发生了战争。因此,一般人会认为,以礼让为国,在和平时代则可,在乱世时代不可。
然而,孔子认为如果以礼让为国,那么治理国家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不是常人的看法,这是仁者的境界,这是悟道者的话。以常人来看,别人打我,我就要还击,如果不还击,我就会变成弱者,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可悟道者相反。顺则为人,逆则为仙。如果按照常情去做事,就始终是凡人;如果与常情相反去做事,那么就会成为神仙。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入于甚深禅定时“远离颠倒梦想”,所谓颠倒梦想,就是众生之心是妄心,妄心随外界而动,就轮回生死;佛之心是真心,真心如如不动,不受外界影响,就涅槃寂静。所以,心作众生,就是众生,心作如来,就是如来,一切唯心造。
修行的仁者,要把众生颠倒的世界再颠倒过来。如何颠倒呢?例如,基督教说,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还要让他打右脸,这已经是部分颠倒了。因为这对一般人来说,他还不能容纳异教徒,所以只能是部分颠倒。佛教则要全部颠倒,一切众生都是朋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没有信教不信教之分。所以无论是谁打了你,你都不要还手。忍让是修行的关键,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能行,就要颠倒那些常人的做法。如果把这种个人的修行做法延伸到治国上来,那就是孔子所说的“以礼让为国”了。
古代禅师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偈就是告诉我们退让是“悟道”的捷径,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山穷水尽。人与人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所以“礼让”既可以是个人修行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有人说,孔子把“礼”的原则推而广之,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这在古代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孔子时代的“国”乃“诸侯国”,均属中国境内的兄弟国家。然而,在近代以来,曾国藩等人仍主张对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采取“礼让为国”的原则,那就难免被指责为“卖国主义”了。实则不然。礼让就是非暴力主义,不用武力,以非暴力主义为武器同样也能够取得胜利。甘地用非暴力主义运动赶出了英国殖民者,同样取得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甘地虽然在非暴力主义运动中献出了个人的生命,但是他以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全民族的独立,以自身的实践证明了礼让治国的伟大胜利,其精神是永垂不朽的。甘地二十多年来,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他先后绝食21次,被捕入狱8次,坐牢时间长达6年半。他不用非暴力取得了民族的独立,不正是礼让为国的典范吗?
只有慈爱能征服一切,能真正成就帝王之业。印度的阿育王想以武力征服整个印度半岛,进行大肆杀戮和兼并,得了“暴恶阿育王”之名。但是,当他接受佛教之后,完全改变了思想,前后判若两人。他为战争而忏悔,为所杀生命而无限悲痛。他宣告永远不再征战,“愿一切众生废除暴力,克己自制,实践沉静温和之教。”他本来声威赫赫,日丽中天,可以继续扩大疆域,但他却放弃了战争选择了和平。历史证明并没有任何邻国因为阿育王修德而乘机攻击,他的内部也没有叛逆事件发生。相反全境充满了和平,连他王国之外的国家也都接受了他仁慈的领导。
论语禅:
战胜百万敌军的人还不算真正的英雄,战胜自己方为真正的英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