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禅:游必有方
论语禅: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没有目标地远游,要走到远方去,就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地方和目标。”
对于“游必有方”,南怀瑾在《论语别裁》说:“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有个方向。这种解释,我们不大同意。有哪一个人出门会没有一定方向乱走的呢?到月球去也还是个方向。我认为‘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是方法,不是方向。”
朱熹说:“游必有方,如己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按照朱熹所所,“方”的意思,指的是方向。但是,在中国古代交通不太发达的时候,父母仅仅知道出游的一个方向,而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如果路途一远,半年都不能带回一个信,那父母急不急呢?这是不是孝呢?所以,“方”仅仅理解为方位,不符合孔子原意。
由于大家没有确切地理解“游必有方”的意义,而“父母在,不远游”的意义又非常明白,因此,大家就认为父母在的时候就不能出去。所以,历代都用这个原则去约束儿辈,要求子女在父母跟前为其尽孝,不能远游。实际上孔子不是这个意思。
大丈夫要有所作为,怎么能够天天守在家里呢?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的时候,不要没有目标地远游,要走到远方去,就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还要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些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天天在家里担心。“方”,既不是方向,也不是方法,而是指“一定的地方和目标”。如果仅仅有一个模糊的方向,没有一个具体的地方和事业,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怎么能够是孝呢?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知道了你去了什么地方,知道你在那里有所作为了,他们就放心了。父母是希望子女有所作为的,只是他们不希望子女没有目标地乱游,并非不希望子女出去到外面大干一番事业。
《礼记》说:“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业。”(《礼记.曲礼上》)这段话的意思是:“做儿子的,外出一定要报告,返家一定要当面告诉父母。所去要有稳定的处所,所操持一定要有稳定的职业。”可见并非不准子女出去,而是怕出远门父母担心。
如果说父母在不远游就是孝,那么女儿总是要嫁人的吧?女儿嫁人了,父母不一定不健在吧?如果父母在不远游,那么女儿也不能嫁人了,或者也不能嫁远处了。事实不是这样,如果父母知道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不管有多远,父母不但不会担忧,还会为女儿高兴。作为儿子也是如此,父母并非希望儿子天天呆在家里无所作为,儿子考上大学了,就是有出息了,要远离父母去读书,父母怎能不高兴呢?儿子参加工作了,也可能要远离父母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虽然很远,但父母知道儿子去的地方是干事业的地方,怎么还能不高兴呢?所以真正孝敬父母的人,就是找到一个好去处,不让父母担心,并非作为儿女不能远离父母。就人生的大目标来说,儿女应该追求仁德,做一个好人,广发菩提心,利人度人,那才是真正的好去处,那才是大孝。
澫益禅师《论语禅解》说“为法故游,不为余事也”。出家人辞亲去家,只为求法,父母也许一时想不通,但是人能出家,即是大孝。出家人四海为家,以自度度人为目的,他最后不仅自身得到解脱,也使父母以及一切有缘众生都得解脱,这已经不局限于在家的小孝了。历史上真正懂道理的父母,也是支持儿女出家的,甚至主动送儿女去寺庙出家。
论语禅:
人生的道路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