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活佛:正确认识并如理观待觉受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30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巴扎西活佛:正确认识并如理观待觉受

 

  一、正确认识觉受

  (一)觉受的概念

  修行次第包括了知、觉受、证悟,觉受是修法自然增上的过程,相当于加行道。然就广义来说,觉受是修行者修行过程中的种种感受,涵盖了座上的种种感受以及座下的情绪、信心乃至生活境遇的变化。

  (二)起现觉受的原因

  就广义而言的觉受,其原因包括烦恼障及所知障。

  就修行次第的觉受而言,其原因乃所知障。

  修行者修行一段时间后,在禅定中逐渐安住于平静状态,虽然“我执”已消尽,没有一个在修法的“我”,但是仍有”法执”——有一种“我安住在平静、明空不二状态”的感觉,这种感觉就称为“所知障”。比如,有人有段时间感觉修法不错,安住的时间较往昔更长,进入一种自己感觉比较好的境界,或者随修法深入,感觉自己又进入到上次那种比较好的境界中(注意:此处为通过禅定自然进入,而不是意念造作一个境界而安住)。此时虽然没有”我”的执著,但是仍有一个“我进入状态”的法执,此即为所知障。

  在所知障彻底消尽之前,修行者会出现各种贤、劣觉受,如看到各色光、文武坛城、本尊、鬼神等,有时感到痛苦、有时感到快乐、有时身体舒服、有时不舒服等等……如是种种皆为所知障起现的觉受。汝等须知,此为修法增上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相当于五道十地中的加行道阶段。随修法增上,完全超越思维时,所知障彻底消失,觉受也自然消失。

  (三)觉受的分类

  觉受分为贤、劣觉受。

  1.贤觉受

  贤觉受分为乐、明、无念三种觉受。

  (1)乐觉受

  修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呈现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安住在禅定中非常舒服,永远不想离开这样的禅定。这种强烈的快乐感受超过任何依世间缘(如获得声名、财富、男女等)所获得的快乐。似乎能做到不吃饭不喝水,24小时处于禅定状态中,此为乐觉受。

  (2)明觉受

  禅定中突然出现一种极其明了的境界,类似禅宗所言之“脱落”、“爆炸”。这种明了远远超过世间依靠五官感知、思维造作的一切认知。达到极顶时,眼睛可以通彻——坐在房间里能清楚地看到屋外人的一举一动;具备他心通,比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都能心知肚明……此为明觉受。

  (3)无念觉受

  禅定过程中突然产生一种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幻的感觉。这种空性的见解不需要依靠起心动念(如小乘依靠无分微尘、无时分刹那分析得到空性的见解) ,自然认识到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那么虚幻,缘起本来就是性空……甚至很多修行者感觉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很自在,比如穿墙而过、在天空中飞翔、以意念中断河水流淌……往昔有位修行者呈现无念觉受时,坚信自己能够在天空中飞翔,于是站在石头上不断地跳起。而实际上因为所知障并未消尽,尚不能做到真正的通彻。

  2.劣觉受

  修法进入正轨一段时间后,有时候烦恼沉重得几乎到了极顶:要不贪心沉重得不得了;要不嗔恨心沉重得不得了;要不傲慢心沉重得不得了;要不嫉妒心沉重得不得了等等……好像一生所有的烦恼都聚集一起。有时候妄念多得不得了,此起彼伏、纷涌而至,就像不小心捅了马蜂窝;有时昏沉严重得不得了,怎么也提不起正念;有时觉得对上师三宝信心退失…..如此种种都是劣觉受。

  以前我在修法的时候也有过劣觉受。记得有一次,我在修上师瑜伽时,无论怎么观想上师(喇嘛仁波切),上师的头跟身体总是上下分开的,即使观想上师日常生活的样子,亦是如此。祈祷上师时,不仅觉得上师离自己很远,还常常会莫名其妙地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念头,感觉我好像对上师没有丝毫之信心,为此我极其沮丧!因为我从初次依止上师开始,一直对上师有着与佛无二的信心。我想:“天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不应该出现的啊?怎么会这样呢?不可能啊!”幸运的是,上师在第二天讲法的时候讲到觉受。听闻之下,我豁然开朗——原来困扰我的情况就是劣觉受。

  (二)观待觉受的误区与对治方法

  1.执著觉受

  很多修行人过不了关,就是因为执著于觉受。若执著觉受,就会变成魔障,即为违缘。如:执著乐觉受乃堕入欲界之因;执著明觉受乃堕入色界之因;执著无念觉受乃堕入无色界之因。因此,无论贤劣觉受,我们都不应执著。

  如今有者虽声称对诸境毫无执著,却常津津乐道于自己的乐、明、无念等种种贤觉受境界,甚至对几十年前的奇异梦境仍记忆犹新,殊不知如此执著已然着魔。

  有者呈现劣觉受时产生心理负担,为此疑惑、沮丧不已,总是想:“哎哟!天哪!这是怎么啦?我是不是哪里做错啦?” 还有的人虽然认识到此为觉受,但是心里仍然感觉不舒服,反复嘀咕:“为什么会这样呢?”须知,此乃修法中的正常阶段。如果认识到觉受,勿生执著,依教调伏,觉受持续几天自然消失。相反,哪怕稍微对觉受产生一点疑惑、执著,觉受就会延续更长时间。比如,本来只有三个小时,结果因为执著变成了三天、三个月…….

  因此,修行中最不可怕的是觉受,最可怕的是对觉受的执著。无论贤劣觉受,我们都不应执著。若能认识此乃觉受,按照自己平常调顺烦恼的方式行持,则为迅速增长见解的难得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若未善加利用,反而陷入魔障或违缘之中。

  执著乃漂泊轮回之根本,不管执著什么样的贤劣对境——哪怕是执著于本尊和文武坛城,仍然是漂泊轮回之根源。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往昔我刚到亚青寺两三年,非常爱喝椰

  奶。那时亚青寺条件有限,只能到县城里买东西。我一到县城,就独自跑出去买很多椰奶,放在包里天天喝。甚至平时有居士过来,我也会悄悄问居士可否给我带几瓶过来?——已经执著到这个地步。

  有一次,我跟随上师(喇嘛仁波切)到德格县的医院看病,居士们带了很多食物来迎接上师,因为知道我爱喝椰奶,也给我带了不少。上师当时正在吃饭,看到我像没喝过水似地一个劲儿地喝,就招手让我过去,对我说:“我注意到你这段时间,天天拿着黑罐子(椰奶)在喝,有那么好喝吗?”我说:“真好喝!真好喝!”上师说:“你把它戒掉吧!”我一下就把罐子扔掉了,并对上师说:“这个很淡,不含酒。”上师说:“我们平时告诫居士们不要抽烟喝酒,不仅是因为烟酒本身有过失,主要还是针对执著。你现在对于椰奶的执著太强了,可以说胜过一切,所以你还是把它戒掉吧! ”我说:“这里面没有酒精成分,还需要戒吗?”上师问我:“漂泊轮回之根本难道是酒吗?当然是执著! ”上师这么一说,我说:“好吧,从今天开始就把它戒掉。”从此,我再也没喝过椰奶。即使现在看到椰奶,虽然谈不上恶心,但总觉得离它很遥远。

  我在此讲这个公案的目的就在于告诫你们:执著是漂泊轮回之根源。不论呈现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都要以平等心对待,时时依教调伏自心,切勿执著。诚如传承祖师帝洛巴尊者对那若巴尊者曰:“显相非缚执著缚,断绝执著那若巴。”

  2.以觉受多寡作为判断修行增上的标准

  某些行者于禅修中鲜生觉受,故怀疑自己是否修行不力、见解浅薄,其实并非如此。我等所修之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乃根本调伏根本,含藏一切修法力量,能直趋菩提。犹如大鹏金翅鸟之蛋般,在蛋中圆满一切力量,一旦出壳即可飞翔。故行者禅修觉受鲜少亦属正常现象。而下乘派中诸如四大修法等,为远道方便之法,虽更易起现觉受,距成就似近实远,而且趋入解脱仍须回归“根本调伏”之核心。

  复次,一切觉受源于心识,次第行者初步调伏烦恼(密魔)远未臻圆满,故因邪魔加持(外魔)或世间空行母(内魔)考验修法能力而易呈现种种觉受,此时万勿执著,应依教调伏内心。随修法增上,见解赤裸时,觉受已无处可寻。故修行是否增上非以觉受多寡贤劣作为衡量标准,而应以出离心、菩提心以及信心是否增上为准绳。

  三.修行路途上哪种觉受难调伏

  由于习气飘动,内心会起现种种贤劣觉受。而修行者与凡夫的区别在于:修行者虽然未必能够完全断绝烦恼,但是多少能够以正法之方便调伏自心。例如起现昏沉、掉举、贪嗔痴烦恼乃至生活中的逆境时,修行者虽然也会感到痛苦,但是由于长期修行观修无常、了知空性之故,多少还是能够调伏自心。因此,相对来说,劣觉受比较容易调伏。

  但是修行路途上最难调伏的是傲慢心。修行者内心的见解没有达到很高地步之前,很难发现自己的傲慢心。例如某位高僧大德赞叹你的功德;或者自己修行见解少许增上,有些感受;或者自己稍许通达一些教理……如是种种,内心会有一种欢喜心。然而细致观待,这种欢喜心潜藏着傲慢心。傲慢心与自信心不同,如果自己得到高僧大德的称许或者知、见略有增上,此时勉励自己在此基础上,还要精进修行,创造更高的境界,此乃力求心,即自信心。相反,如果仅仅满足于自己暂时的见解、功德增上,继而懈怠、放逸,觉得他人都不如自己等等,此乃傲慢心,必定导致见解长期不能增上。

  往昔我初到亚青寺,无论见解、证量都一片空白,没有上师表扬我。我也把自己当做一介凡夫而精进修法,你们可能也听说过我那时为了避免晨起的昏沉,把耳朵都冻变形了。但是,后来当我稍许具备一定见解和证量,能够与他人辩论、讲解一些教理,并得到上师赞叹时,我的精进就开始退失了。诚如智悲光尊者于《狮吼论》中曰:“如值遇贤劣因缘之际,如水乳各自分离者极多。劣缘转为正道尚易,然贤善因缘转为道用则较为困难。如证德较高之傲慢者,现世专行追求丰裕世俗之事务,由是堕入懈怠天魔之中,故不能证得六聚自解脱之要义。”

  故汝等须知,见解能否增上,完全取决于能否断绝三毒(贪嗔痴)、五毒(贪嗔痴疑慢)。如是烦恼若未调伏,欲仅凭临时精通一些道理以及内在调伏方便,很难获证菩提胜果。如今有些弟子未解导师之称许、授记乃护持弟子信心之方便,反而生起傲慢心,以为自己真的达到某种很高的境界,反成轮回之因。

  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反观自心:同初入佛门时相比,自己的精进心是否增上了?如果越来越懈怠,则说明已经滋生了傲慢心,故当时刻调伏为妙。

  总之,魔障和悉地(成就)只有一线之隔,对任何境相产生执著均称为魔障;若未产生执著,依旧按照调顺烦恼之正确方式修持即为悉地。作为修行者,无论起现任何贤劣觉受,首先应该认识到觉受,了知觉受是修法过程的正常现象;第二步,勿执著于觉受,按照调伏烦恼的方法以平常心调伏。所现境相若为过失,自会消失;若为功德,必然日日增上。若能如是行持,觉受必为增上见解之契机。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