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历史源流:红史(亦名乌兰史册)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历史源流:红史(亦名乌兰史册)

   整理者说明

  蔡巴·贡噶多吉所著《红史》(亦名乌兰史册,为《红史》的蒙古语译名),历来为藏族先辈诸史家所推重,他们在各自著作中多收录《红史》的唐书吐蕃部分,视其为唐蕃双方同期编写的资料。大学者桂译师·宣努贝所著《青史》、巴俄·祖拉陈瓦所著《贤者喜宴》第十六函就全文收录了他们当时所见到的这部分文字。因此,《红史》有多种手抄本流传,成为研究藏族史及唐蕃关系不可缺少的文献。但是,上述《青史》和《贤者喜宴》收录的部分在文字上已不尽相同,对唐蕃双方帝王年号及在位年数等也有错讹,对其它史实的记载也有乖违疑难之处。因此,我们将国外出版的《红史》及民族文化宫所藏的两部《红史》、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七种不同写本的《红史》先后进行了十一次对比和校勘,整理成为本书。

  这次整理工作的情况如下:

  (1)据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两部《红史》中其它诸本失载的内容,新增了总计四十多页为以前国外刊出的各种本子的《红史》所设有的内容。这次增补的内容是:

  从萨迦派历史到班钦释迦室利戒律教承之间的佛教教法传承、西藏堪布教承、上部戒律等,计两页多;

  从达布噶举的达绾楚臣宁波到第悉帕木竹巴之间的噶玛噶举派都松钦巴、噶玛拔希、攘迥多吉、乳必多吉等噶玛噶举黑帽系的四代话佛的历史,计三十二页;

  从拉萨大会世系至本书末尾的从贡塘喇嘛尚到喇嘛桑结俄色之间的蔡巴噶举的历史,计十页。

  (2)为便于读者阅读,按各个重要问题划分了章节,编排了目录,并按现代书籍的形式,各节按内容分段,各段开头另起行,以使段落区分清楚。

  (3)本书中还有一些年号、年数与其它史籍不合,以及书内前后矛盾之处,这次都未作改动,仍保持原貌。

  (4)本书中有若干不加注释则难以理解之处,还有一些与中国古代史有关的问题,为使不能阅读汉文的同志易于理解,从汉文《中国通史》及《汉文大辞典》中收录了少量内容,其它则据藏文资料适当注释,尽可能将有关参考资料文献的作者、书名、函数、页数注明,为有志于进一步阅读和研讨藏族历史的读者提供便利,总计对六百八十余条词目加了注释。

  (5)本书对西藏从远古至朗达玛灭佛之间的历史叙述十分简略,对这部分的注释将在《洛扎教法史·贤者喜宴的注释》一书中进行,故这次未加注释,请读者见谅。并请读者对本书的编排形式及注释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本书的整理、校勘和注释,始终得到西藏自治区政协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委员会、档案馆、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提供的长期借阅资料、代为抄寄等方便,北京民族出版社迅速将这本《红史》注释本出版。对这些巨大的关怀和支持,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表示深切的感谢。中央民族学院王尧、陈践践两位同志为我介绍、抄录、校对了部分资料,对这种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瑾表谢忱。

  东嘎·洛桑赤列

  1981年3月1日

  作者介绍

  《红史》作者蔡巴司徒·贡噶多杰,亦名司徒格微洛追,其生活的年代为藏历第五饶迥土鸡年(公元1309年)至第六饶迥木猴年(公元1364年)。其父名仲钦默兰多杰,自二十岁的水兔年至三十三岁时任蔡巴万户长,四十五岁时(第五饶迥土龙年,公元1328年)从觉丹堪钦索南贝哇、杨贡堪布绛曲贝哇二人受比丘戒出家,他有多种著作,并对拉萨大昭寺妥善服事。

  蔡巴·贡噶多杰是仲钦默兰多杰的长子,五岁时即能阅读和书写,后以精通蔡巴噶举派教法和经论而知名。十五岁时(第五饶迥水猪年,公元1323年)受任为万户长,十六岁时(木牛年,公元1324年)进京朝见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得到白银一大锭、银印、黄金饰品、绸缎等赏赐以及封为蔡巴万户长的诏书。他任蔡巴万户长达二十八年,其间保护和修缮蔡贡塘、拉萨大昭寺、布达拉等,并迎请布敦仁钦朱,校勘那塘版《甘珠尔》等藏区所有经藏,以金银汁书写有二百六十余部经籍的《蔡巴甘珠尔》,被藏族学者尊为范本。后来,因与大司徒绛曲坚赞不和,于第六饶迥水龙年(公元1352年)去职,将权力交给其弟扎巴喜饶,跟从堪钦顿霞巴

  桑结仁钦出家,受比丘戒,起法名为格微洛追。噶玛噶举四世活佛乳必多杰由内地回藏后,被他迎请至蔡贡塘寺,讲受多种经论。蔡巴·贡噶多杰在藏区被誉为“遍知司徒”。

  其著作有:讲述蔡巴噶举派历史的《白史》、《红史》、《红史续集·贤者意乐》,讲述王统传承的《花史》及《贡塘喇嘛尚传记》、《先父默兰多杰传记》等。

  《红史》的写作始于第六饶迥火狗年(公元1346年),成书于噶玛噶举四世活佛乳必多杰由内地回到西藏之年(第六饶迥水兔年,公元1363年)。《红史》首页上有《红史第一集》字样,觉日阿旺丹增所著《蔡贡塘寺目录》亦称《红史》有名为《贤者意乐》之续集。文革前我曾在西藏自治区政协的藏书中见到题为《红史增补·贤者意乐》之长条手抄本,其内容先讲各书记载的吐蕃王统的摘要,主要部分为由贡塘喇嘛尚开始的贡塘寺法位传承及从达玛宣努至作者父亲默兰多杰之间的历史。此书不知是否保存下来,尚待查寻。以上是对本书作者的简介,系参照作者的得意弟子仁钦南杰所著《布顿仁钦朱传》、觉日阿旺丹增所著《蔡贡塘寺目录》(35—37页)、噶玛才旺衮恰所著《噶玛噶举教法史》及《红史》本书所载乳必多杰的历史而写成的。欲知其详,请查阅以上各书。

  东嘎·洛桑赤列

  1981年3月11日

  目 录

  00.整理者说明、作者介绍

  01.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

  02.薄伽梵(释迦牟尼)的历史、三次集结、教法传承及佛法住世的时期

  03.印度王统简述、释迦灭寂年代的算法

  04.汉地由周至唐的历史简述

  05.由汉文译成藏文的唐朝历史中的唐朝吐蕃历

  06.汉地由梁至南宋的历史简述

  07.西夏简述

  08.蒙古(元朝)简述

  09.吐蕃简述

  10.佛教后弘的产生

  11.阿里的王统及佛教弘传

  12.萨迦派世系简述

  13.萨迦派历任本勤

  14.教法传承戒师传承

  15.班钦戒律传承

  16.噶当派传承

  17.噶当教典派的传承

  18.噶当教授派传承

  19.噶当派道阶派传承

  20.桑浦寺世系

  21.噶举派总说

  22.达布噶举

  23.噶玛噶举

  24.帕竹噶举和止贡噶举

  25.蔡巴噶举

  26.元成宗完泽笃赐给西藏

  27.重要名词注释一

  28.重要名词注释二

  29.重要名词注释三

  30.重要名词注释四

  31.译后记

  01.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

  维愿利乐!向语自在文殊菩萨顶礼!

  在贤哲面前讲论学识能使人欢欣,并受到伟人的赏识,故名叫庆喜(本书作者之名贡噶多吉,在藏语中为庆喜金刚之意)之人为求庆喜之故,采集史实编成此书。古往今来之各种史册俱以各种颜色命名,故本书题为《红史第一集》。

  一、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

  最先,应当讲述众人共敬之王(1)的世系(2),这是因为其最早产生而且最为高贵的缘故。最初,三千世界(3)形成之时,世界为一大海,海面上有被风吹起的沉渣凝结,状如新鲜酥油,由此形成大陆。此后,有一些极光净天的神祗死后转生此处为人,他们身具光明,能够空行,依靠静定喜乐之食生活,能够无限长寿。此时,星辰、季节、男女俱无分别。

  其后,有一人发现地醍醐滋味甚美,渐次众人皆取食之,由此身体变重,光明消失,星辰、季节、昼夜等产生。地醍醐食尽后,依次有甘露观音土、谷芽菜、不种自生之庄稼生出,因取食此等食物,人生男女之别,出现交合之事,时感羞愧而盖房居住。此等不种自生的庄稼并无人照管和占有,何时需要,即可割取,割后再生。后有人提议众人将粮食储积,因此粮食成为防灾的储存品。有一人未得别人同意强行拿取,为了对其惩罚,众人商议,选举一身体健壮,行为正直之人为王,断决其事,其后使其人总管事务,称其为众人共敬之王。众人将秋收的六分(4)施给众人共敬之王,此王就是人间最早的国王,此时众人被称为众有情。众人共敬之王的儿子是俄则,人称为“过来”,俄则的儿子是格瓦,人称为“斜眼”,格瓦的儿子为格却,人称“云嗓子”,格却的儿子为索江帕,人称为“椰子脚”,这五人合称为最先之五王。

  索江帕头顶长一种瘤,穿破后生出额乃努王,统治四大洲(5)、四大天王(6)、三十三天(7)转动金轮。从额乃努王之右腿上生出则巴,统治四大洲,转动金轮。从则巴的腿上生出列则,统治三大洲,转动银轮。从列则的腿上生出则巾,统治两大洲,转动铜轮。从则巾的腿上生出则丹,统治一大洲,转动铁轮。以后合称转轮五王。此时为元劫(8)(9)时期,有拘留孙佛降世。

  从则丹的儿子桑波开始王统依次下传三十代,有贡尼俄赛王,他的后裔在普陀洛伽国传一百代,此后在无军国传五万四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六万三千代,根巴拉国传八万四千代,在大象城传三万四千代,在圣石城传五千代,在仲格德地方传三万二千代①,在甲哇勒甲哇地方传三万二千代,在伽努古擦地方传一万二千代,在赞巴地方传一万八千代,在达里仓地力传二万五千代,在达玛勒传一万二千代,在巴塞城传一万八千代,在嘉波喀传二万五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一百代,在扎尖地方传八万四千代,在波罗匿斯国传十万代。此时为三分时(10),世人寿命为三万年,有拘那含牟尼佛降世。此后在无军国又传十万代,在未特那又传八万四千五十代,在兖都朗巴又传七万七千代,在波罗匿斯国又传一百代,至支支国王,此时为二分时(11),世人寿命为二万年,有迦叶佛降世。

  此后,在普陀洛伽国又传一百代,有那瓦巾王出世,那瓦巾王有两个儿子,乔达摩出家为僧,巴那达扎继承王位。这时有一无赖男子白玛扎勒因争风吃醋,杀死妓女卓瓦桑姆,将刀子抛在乔达摩的草屋中,乔达摩发现后拿去交给国王,国王不知其无罪,亦不知是其兄长,乃将乔达摩杀死。乔达摩临刑前遇见堪布仙人多那,在回答多那的询问时,乔达摩证实自己无罪,故死后变为堪布色尔多。乔达摩死时心念仙人多那之言,种子与鲜血一起滴出,变为两个肉蛋,穿破后生出两个男孩,放在甘蔗园中,堪布色尔多给一个男孩起名为尼玛日,另一个起名为布仁香巴,并养育他们。后来巴热达扎死后无嗣,众人寻找乔达摩,堪布色尔多讲述先前无辜被杀,遗留二子的经过。于是众人迎回两个男孩,立哥哥尼玛色为王,亦无子而死,又立弟弟布仁香巴为王,其子孙称为布仁香巴族(即甘蔗族)。其后裔在普陀洛伽国传一百代,为帕吉波王,他有四个儿子,而王妃死去,又续娶另一有权势之王族的女儿,续娶时立约,若后娶之妃生子,则立为王。后来后娶之妃生一子,名王子嘉师噶。因为要立其为王,前妃所生的四个哥哥与他们的妹妹都遭放逐,在恒河(12)边上仙人迦毗罗住所(13)附近用树叶搭建房屋居住,以打猎为生。其后,王子兄妹们长成。经仙人允许,异母兄妹(14)共居,后代繁衍,迦毗罗和勒丹二地皆成为大城镇。后来王子们的父亲向人询问王子们的情况,听到上述事情后,因彼等兄妹共居之事,惊叹道:“释迦”!“释迦”!释迦族一名即由此而来。父亲死后,由嘉师噶继位,又无嗣而死,乃由前妃之四子依次继位。三个哥哥都没有儿子,弟弟冈吐巾的后裔在迦毗罗传五万五千代。此后有十乘王,这十位国王之后为徐丹王。徐丹王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僧格赞木王,一个是僧格扎王。僧格赞木王有四个儿子:净饭王、色噶则俄色、杜智色、蔡梅色。净饭王有二子:溥伽梵、仲噶波。色噶之子为嘉哇、桑丹。则俄色(应为杜智色)之子为敏钦、玛格巴。蔡梅色之子为贡噶波、勒敬。薄伽梵之子为罗喉罗尊者,以上共计有国王九十二万一千五百零一代,加上薄伽梵和罗喉罗尊者为九十二万一千五百零三代。罗喉罗尊者以后,释迦族长系的传承断绝。

  ①此支后裔没有为王。

  02.薄伽梵(释迦牟尼)的历史、三次集结、教法传承及佛法住世的时期

  薄伽梵最先发菩提心(15),在几个阿僧企耶劫 (16)中修习破除二障(17)、聚齐二资粮(18),在兜率天宫(19)中化为圣者朵噶波。知调伏众生之时机已到。《般若》(20)和《大乘庄严经论注释》(21)则说是在兜率天修佛之时,别的经论则说是在兜率天转生之时。此时已是斗诤时(22),世人寿命为能活百岁。

  薄伽梵委托弥勒菩萨为兜率天的代理座主,自己投生为净饭王和勒巴惹色王的公主摩耶夫人之子,生于春季最后一个月(23)的初八日,星星升起之时。按照阿底峡尊者的算法(24),薄伽梵是阳木鼠年(甲子)投胎,阴木牛年(乙丑)诞生,阴土猪年(已亥)成佛,木阳猴年(甲申)灭寂。若按法王萨迦巴的算法(25),薄伽梵是阴火兔年(丁卯)投胎,阳土龙年(戊辰)出生,水阳虎年(壬寅)成佛,阴火猪年(丁亥)灭寂。

  与薄伽梵同时,在中印度有四个国王的儿子出生,他们是舍卫城(26)的孜吉普尔敞敬王(梵授王)之子胜光王,遏逻阇姞利泗(27)(即王舍城)的白玛钦波王的儿子影坚王,古香比那城(28)百军王的儿子夏尔巴,乌仗那城的(29)穆居塔意王的儿子冬布惹朗。

  佛祖降生后七天,其生母死,转生三十三天。王子娶扎真玛,萨措玛等妃子八万四千人,二十九岁前居家(30),三十岁时出离(31),苦修六年(32)后,证得菩提(33),于氐宿月月望时(34)即十五日①黄昏时伏魔(35),半夜时寂定 (36),天明时分成佛。因娑婆主(37)大梵天的祈请,在波罗匿斯国(38)仙人居住的鹿野伽蓝(39)等处为最初所度五比丘(40)和跋陀罗尊者等初级僧徒(41)大众首转四真谛法-轮(42),历时六年或七年。又在灵鹫山(43)等处为千百类菩萨、五万或五千阿罗汉等二转不共乘(44)无相法-轮(45),历时十二年,或说二十九年,或说三十年。又在秣刺耶山(46)、广严城(47)等处为四部众(在家出家男女弟子共为四部众)、无数菩萨等三转不共乘胜义真实谛(48)法-轮。历时九年,或说十二年,或说二十八年。至此,薄伽梵利众事业完满 (49),于八十岁时的秋季最后一个月(50)的八日在婆罗园(51)中示寂。

  释迦牟尼示寂的次年,进行第一次结集(52),因庆喜尊者(53)(即阿难)得阿罗汉果,集经藏(54),优婆离尊者(55)集律藏(56),迦叶波尊者 (57)集论藏(58)。

  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一十年,由法王阿育王(59)任施主,在广严城召集七百阿罗汉举行第二次结集(60)。

  释迦牟尼灭寂后三百年,在迦湿弥罗国(61)由迦腻色迦王(62)担任施主,召集阿罗汉五百、菩萨五百、世间班智达六千,进行佛法第三次结集(63),这是小乘的结集。

  而大乘的结集据说是在王舍城南方的一座叫作毕玛拉萨拔哇的山上聚集百万佛子,由文殊结集论藏,由弥勒结集律藏,由金刚手菩萨结集经藏。

  依照释迦牟尼历次的授记,释迦牟尼传法(64)给迦叶波尊者,迦叶波传给庆喜(Ananda),庆喜传给麻衣(Sanakavasa),麻衣传给小护②,小护传给有愧(Dhitika),有愧传给黑色(bhi bhi ka),黑色传给大善见(btsun  pa Sudarsna),大善见传给布达哈梅达,布达哈梅达传给胁尊者,胁尊者传给苏那夏达,苏那夏达传给马鸣,马鸣传给西巴,西巴传给龙树(65),龙树传给阿扎雅提婆(66),阿扎雅提婆传给惹都那,惹都那传给僧伽南底,僧伽南底传给比丘阿罗汉,比丘阿罗汉传给胡雅夏,胡雅夏传给古玛惹达,古玛惹达传给夏雅达,夏雅达传给婆苏盘豆,婆苏盘豆传给玛勒达,玛勒达传给哈噶泥噶拉雅拉夏,哈噶泥噶拉雅拉夏传给狮子比丘。

  此后龙树、月称(67)、无著(68)、世友(69)、陈那(70)、法称(71),被称为南赡部洲六庄严,加上功德光(72),释迦光(73),合称为八圣。此外,还有无数班智达以及国王恩扎布德(74)、莎乐和(75)、比尔哇巴(76)等获大成就者八十人(77)相继出世弘扬佛法③。

  释迦牟尼的教法住世五千年,按认为释迦牟尼出生在龙年的萨迦派的算法,水阳狗年(壬戍)帝师贡噶洛追坚赞贝桑波在藏地受比丘戒时,上距释迦牟尼的生年已过三千四百五十五年,正在三千四百五十六年中,此时成就时期(78)的六个五百年和教显时期(79)的四百五十五年已过,还剩教显期的四十五年,教籍期、教律期、教名期(80)各五百年,总计还剩一千五百四十五年。以上这些记载由各种经典和各个贤哲所著的教法史中收集而来。

  ①无垢光说是氏宿月十五日黎明。

  ②按《楞伽经注释》的说法。

  ③依《奔德》一书记载。

  03.印度王统简述、释迦灭寂年代的算法

  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年,有阿育王①者出世,作南赡部洲之王。此后依次有七赞扎王(81)登上印度之王位,即:哈德赞扎王、室利赞扎王、阿比赞扎王、达磨赞扎王、噶玛赞扎王、贝扎玛赞扎王、郭米赞扎王,他是扎兰达讲经院的弟子。这位国王的手印母(同修大手印法的女人)是一龙女,每夜食一国王。后来郭跋拉王 (82)调伏此龙女,由此传出七跋拉王,即:郭跋拉、达磨跋拉、毕喀跋拉、达玛跋拉②、希玛跋拉、摩跋拉、勒跋拉。勒跋拉王之后因大臣叛乱七跋拉王(83)的(王统)断绝。此后有四塞那王(84)出世,即:巴拉塞那、格巴塞那、米尼扎塞那、玛痕塞那③。他们手中各拿着一件象征王权的东西。七赞扎王和七跋拉王受准提佛母的护持而获成果,在七跋拉王在位时期,所有的圣贤学者都降临世间。当达玛跋拉(85)在印度执政时期,西藏是赞普塞那累江允在位,这见于大成就者邬金巴(86)所抄写的雅隆赞普陵墓的碑文(87)中。

  萨迦班智达(88)撰写的《杰尊巴传记》中说,印度的历法一般不以鼠牛等十二生肖记年,而是以各吉祥时轮(89)中的胜生等六十四种计算,他们没有一种共同认可的算法,大部分都是以各个著名的帝王所制定的年代来计算,并称为某某王具福德时。因为当时各个国王为求福德,都规定商业利益由国王来保护,国王登位 后即将原先规定的作为货币的商品(90)废除,然后以自己的名字规定新的货币商品(91),并由此依次计算年代。这些变动见于《大法规》的记载,依这种算法,玉丹王统治为两千年,噶切王八百年,月护王二百三十一年,吉玛巴王七百二十四年,派乃王在位统治八百一十四年,郭洽王二百四十二年。

  汉地的文书中说,周朝 (92)第四个王登位后的二十年,木阳虎年的四月八日释迦牟尼在印度出生。佛祖降生时的光明和神异在汉地亦可看到,负责卜算的人测算后知道是佛陀降临世间。王子顿珠(指释迦牟尼)十九岁时获得彻悟,三十岁时成佛,此后八年中上升天界为母说法。这时邬达雅王 (93)派遣目犍连子(Maugal yayana)的儿子(94)到天界建造了一尊释迦牟尼的旃檀像④,并迎请释迦牟尼返回人间。释迦牟尼从天界返回人间时旃檀像建成,旃檀像向释迦牟尼低头致敬,释迦牟尼为其摩顶,并授记说;“我灭寂之后一千年,此像将至汉地,利益众生有情。”此后四十二年,释迦牟尼八十岁时灭寂。由佛祖灭寂到薛禅汗(95)即位后两年半的水阴猪年,其间共计两千零一十三年。旃檀觉卧像(96)从建造至此时已历两千零五十五年。这些见于汉地旃檀觉卧像的记载中,在其它史籍中亦有记载,所以在此只简要叙述。由此水阴猪年至现在的火阳狗年⑤之间为八十四年。将这些记载译成藏文者,据说是法主的弟子强俄堪布协尔益(97)。

  ①《宝云经》中说他是转动半个法-轮的国王,《大悲白莲华经》中说他一昼夜建佛塔八万四千座。

  ②他在位时,巴曹·楚臣坚赞将《念住经》译成藏文。

  ③《月心经》中说古师比国王玛痕塞那的儿子都扎萨拉被称为红色军王,是否指同一人,待考。

  ④译成汉文的《报恩经》中说,释迦牟尼在天界为母亲说法九十天,这时邬达雅王因为灰心失望,将一象头旃檀刻成释迦牟尼身像。

  ⑤《牛头山授记》中说,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年,汉地的地乳王占领于阗国。

  04.汉地由周至唐的历史简述

  周朝(98)有三十六个王,执政百年(应为八百年——编者)。此后有称为秦始皇(99)的两个国王。而从汉高祖(100)开始传十二代帝王。在第十二代皇帝执政时,有一个名叫王莽(101)的大臣篡位,执政十八年。以后,有汉室后裔名叫刘光武(102)者,杀死王莽建立后汉。刘光武有五个儿子,第五个儿子即是叫做汉明帝(103)的皇帝。

  他在位的时期,有一个名叫竺法兰的班智达和见谛者(104)二人用一匹白马把小乘经典驮运到汉地,在河南府建立白马寺(105),并翻译经典。由此开始直至现在,佛法在汉地弘扬。这两位班智达都获得阿罗汉果(106),他们中的一位在白马寺下面灭定 (107),要等到弥勒出世时(108)才出定涅槃,一位运用神力腾空,至大海中的白高丽国(109)涅槃。

  此后,汉朝传至第二十四代皇帝汉献帝(110)时,他的大臣名叫曹操(111)者夺取帝位,他的后裔五人当了皇帝。其后,大臣名叫武(112) (应为炎,即司马炎——编者)者夺取皇位,由此有西晋以及由西晋分裂出来的东晋和前秦两朝(113)。

  前秦时期,有一印度的老班智达对国王说道:“在印度和西羌之间的一个小国里,有以前释迦牟尼上升三十三天建立的佛祖十二岁时的等身像即觉卧像、佛的舍利以及名叫鸠摩罗室利的班智达,因其国狭小,此珍宝在彼处对众生利益不广,请陛下发兵取来,将对众生大有利益。”此王驾前有一丞相及一统兵将军,于是国王派将军领兵四十万众前往。大军到达该地时,该地之王问道:“上国与我等并无仇怨,大军为何来此。”将军回答说:“要取觉卧像,佛祖舍利、班智达三者,若不与即行交兵。”该地国王说道:“觉卧像和舍利此处实有,可以送上,班智达已于去年去世,遗有一子,名叫鸠摩罗穷哇,年届十八岁,也可送上。”于是将三者送出。将军统兵将这些带回,路上将军想道:“佛祖舍利亦不知真假,此小孩带回只恐也无多大益处。”因此一路不甚礼敬。

  一日,彼等正骑马赶路,路边有一匹母马长嘶一声,将军所骑的战马也长嘶一声,此时班智达不禁失笑,将军问彼为何发笑,班智达答道。“此母马有一马驹因食草饮水滞留在后,母马恐马驹在众军队列中迷路,故向马驹唤道:我已至此,可速赶来,以免迷路。”将军对班智达此语疑惑不信,片刻之后,果见路边有一马驹正在吃草,将军之乘马长嘶一声,马驹(114)也嘶鸣一声,立即奔跑过来,于是将军传令让众军让开道路,使马驹跑到母马跟前,将军因此对班智达产生敬信。

  后来又有一日,军队在一座山的山腰上扎营,班智达说道:“我等不能在此扎营,今天半夜将发洪水,在此扎营恐众军将被洪水冲走。”于是将众军移至十里以外的山顶上驻扎。当夜果然洪水暴发,山的四周被洪水淹没,变成大海。由此,将军对觉卧像,班智达,佛祖舍利三者产生信仰。他们一行人在返回国王都城的途中,听说前秦国王已死,后嗣断绝,原来的丞相当了国王。于是将军召集自己的四十万军队,占据四川(115)和二十四座州城,自己当了国王。

  后来,当了国王的丞相的后裔从当了国王的将军那里迎请觉卧像,佛祖舍利,班智达到长安(116),他对班智达十分优礼尊崇。因班智达有十位夫人,所以僧人们对他并不信服。有一天,当寺院里敲响檀板(117),召集僧众举行诵经大会(118)时,班智达不给僧众供给饮食,而是给每个僧人发一碟钢针。僧人们谁都不能把钢针吃下,这时班智达说道:“你们这些洁净僧人(119)不能食针,我这戒律不净的僧人(120)却能吃下。”说完将所有的钢针吃下,从此僧众对班智达的疑惑全部消除。后来,班智达有一个名叫周和尚的门徒,很有法力,国王十分崇信,他夺去了国王对后宫嫔妃的宠爱(121)。王后对此十分恼怒,于是将自己的一双鞋藏到周和尚的坐垫底下,然后哭着到国王跟前诉说:“班智达调戏于我,我坚决不从,他将我的一双鞋夺去。”国王对此虽然不信,但众大臣前去查看时,从班智达坐垫底下找出了王后的鞋子。因此将班智达问罪斩首,流出之血都变成奶子。班智达自己用手把斩落的头拿起,放到脖子上。并到寺院中向大众讲经,讲毕,其头落到胸前方才去世。

  其后,丞相的王统(122)断绝,有称作隋炀帝(123)的父子二王出世,在其治下有一名叫唐高祖(124)者,任太原府留守(125)之职,后来他反叛隋朝夺取帝位,他即是唐朝最初的皇帝。在他的三个儿子中的第二子唐太宗(126)在位之时,有一名叫唐三藏(127)的译师将许多佛经从印度文泽成汉文,协助他翻译的有一、二百译师。唐三藏是印度的世友大师的门徒。唐朝时,有一名叫宋律师的僧人,持戒甚严。有一次,他从高山崖上跌入山涧,有一天神之子在空中将他接住,因而末受损伤。宋律师向天神之子问道:“你是何人?”答道:“我是多闻天王的次子,我兄弟十二人负责守护如来佛的十二部经典,我是守护戒律经藏者。”宋律师心生骄傲,又问道:“世界上像我这样严格持戒者能找到多少?”天神之子答到:“像你一样严守戒律的人,数目犹如恒河的沙粒。”又问:“密宗的经典是否真实?”答曰:“密宗经典真实,在金刚手菩萨的宫殿中,即安放有密宗经典,我的哥哥赞巴那波即守护密宗经典,即使是我也不能随便进入此宫殿,若不信仰密宗,罪过甚大,即须忏悔。”又问:“班智达鸠摩罗室利是何许人?”答曰:“他是见道菩萨,此刻己转生兜率天连花座,正听弥勒佛说法。”又问:“唐三藏何许人也?”答曰:“他是加行道弟子,此刻在兜率天宫院外听弥勒佛说法,未见其身。”

  唐太宗的女儿睡莲公主(128),藏语中称为大海中的莲花,她来西藏时,将觉卧像带来藏地,由那时至今已有七百年。

  以上所记,是赞巴拉多室利衮阅读汉文古籍后在拉萨大昭寺写成文书的。

  05.由汉文译成藏文的唐朝历史中的唐朝吐蕃历

  汉文史籍《唐书吐蕃传》(129)中说:唐高祖于阳土虎年(戊寅)即帝位,在位九年,于七十岁时去世。其子唐太宗在其父在位时,被封为秦王(130),击破突厥。于阳木虎年(甲寅)与吐蕃国王互赠礼品,结为朋友。突厥(131)、吐谷浑(132)派人到唐朝,请求娶唐朝公主,汉人各嫁一女而返回。吐蕃国王也要求娶唐朝公主,唐朝不允。吐蕃国王愤怒,领兵二十万击破吐谷浑,兵至松州(133)。献金甲一付,求娶公主,并说:“若不允,即进兵。”汉人不允,并发兵掩袭,杀吐蕃军一千人。

  吐蕃因迁延时久,将兵撤回。又派大臣东赞(134)献黄金五千两及多种宝物,唐太宗于阴铁牛年允嫁其女文成公主(135),并派皇亲江夏王(136)率兵护送,吐蕃国王领兵至柏海(137)迎接。见汉人衣饰华美,吐蕃人有愧色。公主向唐朝皇帝请求携带文书典籍至藏地。唐朝皇帝伐高丽(138)还朝,吐蕃国王派大臣噶尔东赞域宋献金鹅,高七尺,内可盛酒。唐太宗很喜欢大臣噶尔,将自己的外孙女公主嫁给他,又封为右卫大将军。唐太宗派遣金字使臣(139)到印度,在摩揭陀 (140)被拦劫,吐蕃国王听说后,派兵击破摩揭陀。

  唐太宗自阳火狗年即位,在位二十三年,五十二岁时的阴土鸡年四月去世。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唐高宗即位。唐高宗即位后两次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141)封官职,第一次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142),第二次为賨王(143),第二次加封时,松赞干布去世。唐朝还给吐蕃蚕种、酒人、碾硙等诸种工匠。吐蕃国王松赞干布阳铁虎年去世,其子贡松贡赞先前已死,芒松芒赞十三岁时继位,大臣噶尔辅政,治理国政十五年。

  大臣噶尔死后,唐朝与吐蕃的国王之间,有时和好,有时交兵,争夺疆土,胜负未分。特别是阳铁马年吐蕃军队攻打唐朝国土,占领全部裕固地方(144),唐朝皇帝派大臣薛仁贵(145)领兵十万进攻吐蕃,打到前往拉萨的半路上,吐蕃派大臣噶尔的大儿子(146)为将军,打败唐朝所有的军队。阴土免年芒松芒赞去世,他的儿子都松芒布结继位,噶尔的大儿子任大臣。此时吐蕃国王统治的地方,东面到松州、茂州,隽州,南面至婆罗门地方, (147),西面至和田(148),北面至突厥,幅圆万余里,象吐蕃这样强盛的,汉地的国王汉、魏、周(149)等朝代未曾有过。

  文成公主在吐蕃住了四十年,于阳铁龙年去世。唐高宗从阳土鸡年起执政三十四年,于阴水羊年五十六岁时去世。唐太宗的皇后的女侍从,在唐太宗死后降为女奴,又被唐高宗娶为皇后,她生了儿子唐中宗,唐睿宗,女儿太平公主。唐高宗遗诏让长子唐中宗继位,但皇后不听从,自己当了女皇。因她姓武,故起名叫武则天(150),女皇派兵将吐蕃的许多地方夺去。

  吐蕃国王都松莽布杰年幼之时,国内大事都由噶尔的大儿子掌管,对外的事务由噶尔的小儿子和其侄子掌管,众人对噶尔的儿子们畏惧,国王的权力很小。后来国王长大,当噶尔的儿子们在军队中时,国王领兵前往,噶尔的大儿子钦陵自杀,小儿子赞婆带其侄子莽布支领兵向唐朝皇帝投降(151)。唐朝女皇封赞婆为归德郡王,任为大臣,封莽布支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并赐给他们三人犯罪不予惩处的铁券誓书。在都松莽布杰去世后,赤德祖赞继位。

  女皇武则天从阳木猴年起在位二十一年,于阳木龙年八十岁去世。另外一个故事中说,女皇当初生了一个长着驴耳朵的儿子,因为羞惭,在儿子幼小时就派人去杀他,当时有一位吐蕃的大臣,没有让杀皇子而悄悄带去抚养(152)。后来女皇年老时唐朝没有后嗣,打算把皇位传给她的兄弟武三思。当召集众人开会时,拖长声音问:“立武三思众人是否同意?”有人说不同意。女皇即下令将其杀死。吐蕃的大臣也拖长声音对武三思问:“立武三思是否同意?”武三思本想回答:“若不同意立我,女皇就下令将其杀死。”当他正说到:“不同意立我”时,吐蕃大臣就拔剑将他杀死。当问他何故杀人时,吐蕃大臣说是按女皇的命令杀的,所以女皇对他也没有办法。当女皇去世后,办理丧事时,吐蕃大臣将长驴耳朵的皇子领来,立为皇帝,称为驴耳国王。据说武则天母子二人的陵墓现在还在乾州以北的地方。女皇武则天被吐蕃人称为阿则老母。这个故事的说法不见于史籍的记载。

  阴木猴年女皇的儿子唐中宗即位,吐蕃向唐朝皇帝求娶公主,皇帝将自己的弟弟雍王的女儿金城公主(153)嫁给吐蕃,陪送绸缎许多万匹,各种工匠,许多杂伎乐人,并派左卫大将军领兵护送。后来又将西夏之地(154)都陪送公主。唐中宗在位六年,于阳铁狗年五十五岁时去世,阴铁猪年金城公主之父唐睿宗即位,他在位两年,于阳水鸡年五十五岁时去世。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唐玄宗于阴水牛年二十九岁时即位。金城公主在吐蕃住了三十一年,于阴铁猴年去世。这以前唐朝国土平安达一百一十六年。阴木羊年吐蕃国王去世,王子赤松德赞继位。

  唐玄宗在位四十三年,于阴铁鸡年七十三岁时去世。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肃宗于阳火猴年即位,当年,吐蕃军前来,占领了蛮子河西(155)等地,后来州城二十四座全部陷于吐蕃。唐肃宗在位七年,于阳水虎年五十二岁时去世。当年,唐肃宗的长子唐代宗(156)即位。阴水兔年吐蕃军又来了(157),唐代宗逃往陕州(158),唐朝的大臣高晖投降吐蕃,吐蕃军进入京兆府,立唐朝的广武王为唐朝皇帝,并且改元(159),传诏大赦 (160)。后来汉人杀高晖,驱除吐蕃军,唐代宗重返都城。唐代宗在位十七年,阳土羊年五十岁时去世。唐代宗的长子唐德宗(161)于阳铁猴年继位,因德宗明哲贤达,多年未与吐蕃交战,(疑有阙文)。

  当年,赞普赤松德赞去世,他的长子牟尼赞普继位。此时唐蕃之间以西夏地方的贺兰山(162)为界,吐蕃境土的边界西面在兰州、渭州、原州、会州,东面临洮,南面在成州、剑南之间,北面的蛮地至大渡水西南之间,从黄河以北为吐蕃境土。唐朝的边界,泾州至弹筝峡,陇州至清水,风州的同谷,剑南唐户峡以东为唐朝境土。边界中间的悉州、大碛、贺兰山、橐它岭等为间地,双方不占。 (按:此处所说唐蕃为界,似为清水会盟时所划的边界,《新唐书·吐蕃传》记清水会盟分界情形为:“约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风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川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尽大渡水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

  后来,唐蕃双方又多次交战,阴火牛年吐蕃国王去世,足之煎赞普继位,阳木猴年去世,当年赤德松赞继位。唐德宗在位二十五年,于阴木鸡年六十四岁时去世。当年,唐德宗的长子唐顺宗(163)继位,唐顺宗在位一年,二十六岁或说四十六岁时去世。阳火狗年,唐顺宗的长子唐宪宗(164)继位,他于鼠年去世。

  牛年,唐宪宗的儿子唐穆宗(165)继位,此时吐蕃国王去世,可黎可足(166)继位,在拉萨地方召集吐蕃大臣会议,由钵阐布念盟辞(167),祝祷神灵(168),所有的人都立誓证盟(169)。唐穆宗于阳火马年被大臣杀死。阴火羊年,唐穆宗的第二个儿子唐文宗(170)继位。

  阳火龙年,吐蕃国王去世,当年,他的弟弟达磨(171)继位,达磨嗜酒,凶愎少恩,吐蕃国内混乱。悉州、夏州、吐蕃所辖的大山崩裂,碌曲(172)倒流三日,各种凶兆产生,国政衰败。阴土羊年以上,为二百零八年。唐文宗在位十二年,阳木龙年三十岁时去世。当年,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唐武宗继位,唐武宗在位六年,于阴木牛年三十四岁时去世。阳火虎年,唐桓 (文)宗(173)的第三个儿子唐宣宗(174)继位,此后吐蕃境土大部被唐朝占领。

  最初,唐朝的境土由京兆府至吐蕃边界为九千九百里,后来从唐中宗(175)开始有三百余城陷于吐蕃,此后唐朝全部收复。唐宣宗在位十四年,于阴土免年五十岁时去世。阳铁龙年,唐宣宗的长子唐懿宗(176)继位。此后唐朝与吐蕃联系中断,由唐高祖至此时共二百三十九年。唐懿宗在位十四年,阴水猴年去世。阳木马年唐懿宗的第五个儿子唐僖宗继位,唐僖宗在位十五年,阳土猴年去世。唐僖宗的第七个儿子唐昭宗继位,在位十四年,于阴水猪年去世。阳木鸡年唐昭宗的第九子唐哀帝继位,在位四年,于阴火兔年去世,至此唐朝王统断绝。

  总计唐朝共有二十个皇帝(177),立国二百八十八年。此后由梁朝改替朝代(178)。这些唐蕃之间的史实由太宗(应为仁宗——编者注)时的史官名叫宋祁者写成,后来由范祖禹(179)收集成册。由汉族译师胡将祖于阴木鸡年在临洮(180)翻译成藏文,由喇嘛仁钦扎国师(181)于阴木牛年刊行藏文本。其中记年中有几处错误(182),将吐谷浑误为突厥,将和田误为沃田等。此外与藏文史籍记载大致相符(183),故摘其大要抄录在此。唐蕃之间反复交战及有时和好,互致礼品,互相问聘吊祭等等史实,详见于唐书吐蕃传(184)。

  06.汉地由梁至南宋的历史简述

  唐朝之时,有一个名叫黄巢(185)的私贩造反,夺取帝位,由名叫朱温(186)的人任大臣。后来朱温投降唐朝,任统兵的将军。继而朱温又反叛唐朝,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此后,有不同姓氏的五个朝代(187)十五个皇帝,共计五十年。其后宋太祖(188)继位,建都汴梁,传了八个皇帝。到第八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之时(189),契丹大辽(190)(按:应为金朝)夺取汴梁和宋朝的一半国土,建立的朝代称为大辽。

  宋徽宗的一个嫔妃的儿子名叫康王(191),逃到蛮子地方,保住宋朝的半壁河山,蒙古人称其为南朝。他建都在建康(192)、杭州(193),国号仍称为宋(194)。由康王到蛮子合尊(195)之间在蛮子地方传了八代皇帝。契丹大辽的王统传至第七代第八代时,其大臣吴乞买夺取帝位,建立的朝代称为阿拉坦汗(196),又称为大金(197)。金朝传了九代,第九代皇帝金哀宗(198)之时,成吉思汗(199)和窝阔台汗(200)兴起,成吉思汗攻取金朝国土。薛禅汗(201)继位后的至元十三年时 (202)蛮子地方的皇帝幼主(203)在位三年,伯颜丞相攻取南宋地方,将其皇帝送往萨迦寺,出家称合尊大师,后来到格坚汗(英宗)时将其杀死,死时不流血而流奶。蒙古之国称为大元(204)。以上是依赞巴拉德室利衮所说而写成的。

  07.西夏简述

  最初,西夏地方(205)全部在汉人皇帝的统治之下,在北面都城(206)和尕(207)地方之间,有一座叫曼西的山,此山的山神叫格胡。有一天,北面都城中的一妇人处,来了骑白马的主仆七人,妇人与骑白马的主人同居,一年后生了一个男孩。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以前未曾见过的异星,汉人中管测算天象的人说:“北面都城中有一将来夺取皇帝社稷的人出生。”皇帝命令详细测算,以便寻获这个男孩,这时妇人将男孩藏在一土坑中,上面盖上木板,木板上再放一碗水。测算的人说:“在一个大海的下面有木头的大地,男孩就在那下面。”因此没有寻获,于是皇帝下令将此城中两岁以下的男孩全部杀死。因城中两岁以下的男孩都被杀死,妇人只得设法假说自己的儿子已死,于是将男孩装在棺材中哭着带出城外,丢弃在河边草木厚密处。每天都有一只大雕飞来覆盖男孩,使其不冻死,又有另外一妇人养有一头挤奶的黄牛,每天前来男孩处给他喂奶。

  有一天,妇人跟在黄牛后面前去查看,见黄牛正在给男孩慢慢喂奶,知道这男孩必是异人,于是将男孩带回养为义子。取姓氏为鄂鲁氏,译成藏语为喝黄牛奶的人。男孩长至七岁时,联络与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六人,逃往北面都城的雪山深处造反,将在山中打柴的人都收编为军队。男孩又去向北面都城中有学问的人询问造反的方法,有一个汉人老妇人教给他的办法说:“这个月的十五日你可领兵来,多带一些马鞭、马粪,抛入黄河中,我有办法让汉人国王把大印交到你手中。”到十四日那天,老妇人登上城墙捶胸大哭,国王前去询问是何缘故,老妇人回答说:“帝释天神已下令让一个西夏国王出世,我们若不归顺,恐汉人将被杀绝,明天将有不计其数的大军前来。”国王又问何以见得,老妇人说:“你们明天早晨到黄河边上去看,他们遗落的马粪、马鞭使黄河河水都要变色。”次日清晨,众人前去观看,果如老妇人所言。于是问道:“怎样办才好?”老妇人说:“只有投降,才能免祸?”于是国王君臣三人送印前去,正与西夏国王一行七个骑士相遇,西夏国王取了大印,将汉人国王杀死,以后又渐次将大臣们杀死。此即汉地流传的谚语:“因一老妇人胡言乱语的罪过,三角六门的汉城被毁坏”的由来。

  西夏国王取其父亲格胡神名字中的格字,起名为格祖王(208)。由他下传六代为西夏杰廓王,他在位时,有流言说将有一个在迥明山(209)(译成藏语为黑心山之意)出生的人在任国王的大臣时杀死国王,杰廓王听说后,向格胡山神请问将此山的人全部杀掉是否可以免祸,格胡神因崇信佛教,没有同意。因此无法在都城居住,迁移到尕地方。后来,果然有一个当时没有找到的在那座山出生的人当了大臣,他杀死杰廓王,此后王统断绝。后来,当另一个叫做托季的国王出世时,成吉思汗夺取西夏,西夏国王是火命,成吉思汗是水命,故西夏无论怎样也敌不过成吉思汗。西夏杰廓王的转世是蒙古王子阔端(210),阔端到北面都城时,在以前西夏杰廓王被杀的地方修建寺庙,并将杀害杰廓王的人家全部族灭。据说谋害格坚皇帝的察汗帖木儿也是在迥乐山出生的。以上是依据西夏禅师喜饶益希所说而记下来的。在另外一些文书故事中说,当汉人皇帝宋太祖兄弟二人执政三十年后有西胡国王出世,由西胡国王传出西夏的十二个国王,共计执政二百六十年,然后失陷于蒙古。

  08.蒙古(元朝)简述

  蒙古的王统,最初是天之儿子孛儿帖赤那,孛儿帖赤那的儿子是巴塔赤罕,巴塔赤罕的儿子是塔马察,塔马察的儿子是齐吉蔑尔干,现在据说他是镇伏魔怪的白玛迥乃(莲花生)大师。齐吉蔑尔干的儿子是阿兀站孛罗温,阿兀站孛罗温的儿子是也客尼敦,也客尼敦的儿子是萨木苏齐,萨木苏齐的儿子是喀楚,喀楚的儿子是朵奔蔑尔干,他死以后,其妻阿兰豁阿感太阳和月亮的光明生了孛端察儿盂干。孛端察儿孟干的儿子是格齐,格齐的儿子是伯格尔,伯格尔的儿子是玛兰图丹,玛兰图丹的儿子是海都汗,海都汗的儿子是伯升,伯升的儿子是科多克新,科多克新的儿子是屯必乃汗,屯必乃汗的儿子是葛不律寒,葛不律寒的儿子是把儿檀巴图尔,把儿檀巴图尔的儿子是也速该巴图尔。也速该巴图尔和夫人珂额仑所生的儿子为太祖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生于阳水虎年,有兄弟五人。成吉思汗三十八岁时,聚集百姓,登上王位,在位二十三年,于阳火虎年(按生年算应是阳水(猴年)秋七月十二日六十一岁时在西夏尕地方升遐。成吉思汗的儿子有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诺颜①等九人。成吉思汗在世时,让两个大的儿子不要争夺王位,给以文书封给左右两翼的地方②。他们的弟弟窝阔台当了国王,执政六年。术赤有八个儿子,察合台的儿子有都哇等九人。窝阔台王的大儿子是贵由王(211),他在位六个月,贵由王的弟弟是阔端、合失、合丹等七人。阔端有三个儿子。拖雷诺颜因先前未给文书,所以对皇位有所争执,后由他和赛音额客唆鲁禾③的儿子蒙哥汗 (212)即位执政九年。他们的第四个儿子名叫忽必烈,忽必烈即是元世祖薛禅汗,生于阴木猪年,第六个儿手为旭烈兀,第七个儿子为阿里不哥,拖雷诺颜共有十一个儿子。薛禅汗和察必皇后二人的儿子有朵儿只、真金、忙哥刺、那木罕等四人,他与偏妃涉恭玛所生的儿子六人,共计薛禅汗有十个儿子。此外,他与南必皇后生有一子,早夭。

  薛禅汗④从阳铁猴年起在位执政三十五年,年号中统五年,至元三十年,于阳木马年去世。阔端的儿子是只必铁穆耳(213)等三人,合失的儿子是海都,其余难以尽数。以上是从《脱卜赤颜》一书中摘要抄录。薛禅汗的儿子朵儿只无子,真金和也克太后阔阔真所生的长子是甘麻刺,第二子是答刺麻八刺,他是哑巴,第三子是铁穆耳完泽笃汗⑤,他即位执政十三年,年号元贞(214)两年、大德十一年(215)。铁穆耳完泽笃的儿子德寿早夭,王子答刺麻八刺和太皇太后答吉二人所生的长子海山曲律汗⑥(216)继位执政四年,年号至大(217),第二子爱育黎拔力八达⑦普颜笃汗(218)继位执政九年,年号皇庆两年(219),延祜七年(220)。普颜笃汗的儿子硕德八刺英宗格坚汗(221)继位执政三年,年号至治(222)。甘麻刺之子也孙铁木儿⑧晋王(223)继位执政,年号泰定四年(224)、至和一年 (225)。也孙铁木儿的儿子阿速吉八(226)继位四十天,被忙哥刺的儿子阿难答的儿子月鲁帖木儿杀死。曲律汗有两个儿子,长子和世[王*束]护都笃⑨汗(227)继位一个月,次子图帖睦尔⑩扎牙笃汗(228)继位,年号天历三年(229)至顺两年(230),共在位五年。和世[王*束]的小儿子懿璘质班(231)继位一月,年号至顺。以后皇位空悬六个月,国政由燕铁木儿太师(232)护持。

  和世[王*束]的大儿子妥懽帖睦尔⑾(233)于水阳鸡年即位,年号至顺一年、元统两年、至元六年、至正三年(按:应为三十年),总妥懽帖睦尔在位三十七年,其后于猴年八月放弃大都城(234)退回蒙古地方。当妥懽帖睦尔放弃京城时达仓巴的巴希贡噶仁钦正在大都城内,据他叙述,当时大都城内纷纷传扬说反叛的军队将要到来,故于羊年五月十一日返回蒙古地方,看来这个说法是确实的。《觉卧巴教法史》中说,上述的皇位空悬时期,是因为当时的占卜者说:“如果和世[王*束]的长子妥懽帖睦尔在鸡年等待六个月然后再登上皇位,那么皇运将和薛禅汗一样久长。”对此说法,众位大臣们说:“这样将皇位空置,国家的责任由谁来担负?”这时燕铁木儿说:“你们对天神的预示再好好测算,如果真是如此,能使皇帝圣寿久长那就最好不过,皇位空悬时期国家重任由我来承担”。于是将皇位空悬,国政法令之事由燕铁木儿负责。以后在阴水鸡年的六月八日妥懽帖睦尔在上都 (235)大殿登上皇位,在位四年(按:应为在位四十年)。在妥懽帖睦尔继位后三十八年的阳土狗年,帝师贡噶坚赞(236)死。此时蒙古大臣们反叛,将上都 (237)大殿焚毁,如来佛的佛牙舍利(238)和袈裟不知失落何处。阳土猴年八月二十九日黄昏皇帝父子离开大都逃走,失去皇位而回到蒙古地方。

  ①薛禅汗之父。

  ②成吉思汗之子。

  ③拖雷诺颜有十一个儿子,蒙哥汗是长子,他与贵由汗是叔伯兄弟。

  ④蒙哥汗之弟。

  ⑤薛禅汗的孙子。

  ⑥完泽笃汗的哥哥的儿子。

  ⑦曲律汗之弟。

  ⑧与格坚汗的父亲是叔伯兄弟,是格坚汗的堂叔。

  ⑨与阿速吉八是堂兄弟。

  ⑩和世[王*束]的弟弟。

  ⑾懿璘质班的哥哥。

  09.吐蕃简述

  以前的各种史籍中说,西藏地方最先并没有人,有一些鬼神分布各处,由什巴恰堪杰统治。以后依次由穆杰赞波、都波玛章如茹扎、森波雅格德哇、鲁杰岗哇等统治。此后由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神猴菩萨和度母的化身岩罗刹女生出西藏的人类。以后依次由玛桑九兄弟、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四十小邦统治。

  此后,乃有天神降世来为人主。喜饶郭恰大师所著的《殊胜天神礼赞》的注释和拉萨大昭寺发现的《柱间史》中说,释迦种族的释迦钦波、释迦黎扎比,黎迦日扎巴三支传到最后有名叫杰桑的国王,他的小儿子领着军队穿女人服装逃往雪山之中,后来世代为西藏的国王。

  《霞鲁教法史》中说,印度国王白沙拉恰切的儿子为聂赤赞普。本波教徒们则认为天神之王是由十三层天的上面沿着天神的绳梯下降的,从雅隆的若波神山顶上沿天梯下降到赞塘郭细地方,看见的人说:从天上降下一位赞普,应请他当我们众人之主。于是在脖颈上设置座位将其抬回,奉为国王,称为聂赤赞普,这是吐蕃最早的国王。他为了作战的需要修建了云布拉康堡寨,令策米辛吉穆杰翻译本教,并调伏了苏毗的本教师阿容甲哇。

  聂赤赞普的子孙依次相传,有牟赤赞普、丁赤赞普、索赤赞普、梅赤赞普,德赤赞普、塞赤赞普。他们与聂赤赞普合称为天赤七王,天赤七王的陵墓建于天上,神体不留尸骸如虹逝去。

  塞赤赞普的儿子是止贡赞普,他与一个名叫罗昂的大臣比武,止贡赞普在交战时失败,被大臣罗昂杀死。止贡赞普的三个儿子逃往工布,王位由罗昂执掌。三位王子的母亲在被罚为奴时,在睡梦中梦见与一个白人交合,后来生下一个血团,血团中有一男孩,起名为乳列吉。乳列吉使王子涅赤登上王位,起名为布带巩夹。涅赤的哥哥夏赤和弟弟甲赤二人分别当了工布和娘布的王,征服罗昂。止贡赞普和布带巩夹父子二人在位时,出现了本教的仲本和德乌本,并开始农耕种地、熔炼金银、修建桥梁。止贡赞普和布带巩夹合称为上丁二王,他们的陵墓修建在石山山岩上。

  此后依次为埃肖列、德肖列、梯肖列、库茹列,仲西列、俄肖列,他们合称为中列六王,中列六王的陵墓建在石山和草山之间。

  此后依次为萨南木森岱、岱朱南木雄赞、色诺韩岱、色诺保岱、岱诺南木、岱诺保、岱甲保、岱珍赞,他们合称为地岱八王,地岱八王的陵墓建在河流之中。

  此后为甲德日龙赞,甲德日龙赞以前赞普之母为神女和龙女,从甲德日龙赞以后赞普与臣民通婚。此后依次为赤赞南木、赤扎邦赞,赤脱杰脱赞、拉脱脱日年赞。以上五王合称五赞王,五赞王以下赞普陵墓建于国中。拉脱脱日年赞六十岁时,从天空中落下一肘高的黄金宝塔、大乘庄严宝王经、百拜忏悔经、六字大明心咒、赞达嘛呢泥塔、木叉手印等物,并有声曰:“五代以后将会懂得其意义。”拉脱脱日年赞虽不懂其意,仍把这些起名为玄秘神宝而加以供养,因此他活到一百二十岁。据说这是佛教在西藏的开始,他是普贤菩萨的变化。

  拉脱脱日年赞的儿子是赤年松赞,赤年松赞的儿子是仲年岱乌,他因得癞病而在世时就住进坟墓。仲年岱乌的儿子生下来时是个瞎子,以后治好眼睛时看见达姆山上有盘羊在跑,故起名为达日年塞。仲年岱乌和达日年塞被称为中丁二王。达日年塞的儿子是南日松赞,他在位的时期由汉地传入历算及医药,并征服汉地和突厥。南日松赞与蔡邦妃甄玛脱噶所生的儿子,即是松赞干布王,他于阴火牛年诞生于不动弥勒宫,年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位执政,在位六十九年,以噶尔东赞域宋任大臣。松赞干布由尼泊尔迎娶俄赛郭洽之女,忿怒度母化身之赤尊公主,在陪嫁物中有与释迦牟尼八岁身量相等的觉卧不动金刚像、弥勒法-轮、自现旃檀度母像,并修建了拉萨幻显神殿(即大昭寺)。又迎娶唐朝皇帝唐太宗的女儿文成公主,陪嫁物中有与释迦牟尼十二岁身量相等的觉卧释迦像,并修建嘉达日沃且神殿 (即小昭寺),并建造自成五位一体现观音菩萨像等。

  在修建大昭寺以前,因吐蕃地方形如魔女仰卧,为镇压魔怪,修建约茹昌珠寺等魇胜寺和再魇胜寺多处。并迎请印度大师古萨热、婆罗门香噶热、尼泊尔大师西拉曼殊、迦湿弥罗大师达努达、噶努达、印度堪布李敬、和尚玛哈德哇等,由吞米桑布扎任译师,由达磨郭夏、拉隆多杰贝等任传话,译定多种经典。吞米仿照印度的文字,创制藏文。为吐蕃臣民制定十善法和十六清净法律,并划分吐蕃四茹千户所等,将南面的珞、门,西面的象雄、北面的突厥、东面草地居民和森林居民收归治下。并预言说:“由我下传五代,在一个名叫德的国王的时期,将会有佛教教法和出家僧人在吐蕃出现,并修建大屋顶寺(即指桑耶寺)”。这样,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开创了佛教,他的头上有阿弥陀佛显现。圣观音菩萨化身的松赞干布在阴土鼠年八十二岁时与两位王后一起没入大悲菩萨像的胸中。

  松赞干布与孟氏妃赤尊的儿子贡松贡赞执政五年,十八岁时先于其父去世。

  贡松贡赞的儿子芒松芒赞生于阳火狗年,十五岁时执政,二十七岁时去世。

  芒松芒赞的儿子都松莽布支龙南木神变之王,生于阴水鸡年,执政二十九年去世,他在位期间,吐蕃有大量茶叶、器乐,并有七名武艺高强的人出世。

  都松莽布支的儿子赤德祖赞墨阿葱生于阳铁龙年,见到先祖松赞干布的预言,认为是指他自己,修建了五座神殿,翻泽了一些经典和医书,于六十三岁时去世。

  赤德祖赞之子江擦拉本,聘定唐朝皇帝唐睿宗的女儿金城公主,公主到时江擦拉本被大臣害死。公主为父王所纳,于阳铁马年生赤松德赞王。赤松德赞从十三岁起执政四十三年,迎请印度的堪布喜瓦措、莲花生大师、毕玛拉迷扎、首底噶拔、毕苏达恩哈、达玛格底则那迷扎、达哈那西拉、喇玛拉锡拉、和汉地和尚玛哈衍那等,由毕若扎那、噶瓦贝则、属庐鲁易坚赞、班第益希德等人任译师翻译无数经典。又于吐蕃臣民之中,有巴·塞朗、韦·赤谢、桑希达、巴郭·毕诺扎那、恩兰·嘉哇却央、昆鲁易旺布达哇、阿扎仁钦却、藏勒朱等七试人出家。此时,派遣康朗卓朗希、涅·达赞冬塞、章·嘉热勒塞、森科·拉隆塞、琛梅拉等人去印度,从毕噶玛拉寺迎请堪布的弟子说一切有部的比丘十二人,于羊年春正月八日到达扎玛,为七试人等吐蕃臣民三百人剃度出家,并把出家人奉为顶礼供养处。

  国王并仿照欧丹达普日寺依须弥山的形状修建大屋顶寺(桑耶寺),其下层为吐蕃式样、中层为汉地式样、上层为印度式样。并依须弥山四周金山、游戏海围绕之意,修建内外三道巡礼过道、四大州、八小洲、日月等坛。并修建四座神殿、四座佛塔、围墙等代表须弥山的四座山峰。修建此桑耶不变自然成就寺,从阳火免年奠基,至阴土兔年历时十三年建成。王妃蔡邦妃梅朵准修建康松桑康洲,颇茹容妃甲姆准修建布蔡康洲,没庐妃菩提主修建格杰切玛洲。使吐蕃臣民得享安乐,禁废本教,宏传佛法。赤松德赞手掌上有莲花纹,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于阴木牛年五十六时去世。

  赤松德赞与蔡邦妃梅朵准所生的长子牟尼赞普生于阳水虎年,执政一年九个月,他制定桑耶寺四时期供,四次平均吐蕃臣民的贫富,于二十四岁①时在父王在位时被母后害死。二儿子牟赤赞普年青时去世,三儿子牟笛赞普因杀死尚杰擦拉朗的儿子而被流放,在迎请他回来即位时,那囊家的人不满,将他杀死。四儿子赤德松赞②生于阳木龙年,从二十三岁起执掌国政三十二年。由班智达毕玛拉米扎、噶玛拉锡拉、赞雅塞那③、拜波韩噶拉④、译师昆·鲁易旺布、玛·仁钦乔等人翻译许多经典,修建噶琼多吉英等寺院,使吐蕃臣民得享安乐。赤德松赞于阴火鸡年五十四岁时去世。他的名字又叫做塞那累江允。

  赤德松赞有五个儿子,即:臧玛、达玛、热巴巾、拉杰、伦珠波。臧玛虔信佛教,达玛喜爱外道,所以都未继王位。由钵阐布等大臣拥立热巴巾继位。赤祖德赞热巴巾生于阳火狗年,十二岁时继位执政。由堪布阿扎雅兹那迷扎⑤、苏仁扎布德、达那锡拉、博德迷扎、吐蕃的堪布热那恰达、达玛达锡拉、善巧译师恰那什那、扎耶热恰达⑥、曼珠宝利哇玛、热伦扎希那、等人校对各种经典,厘订文字。给每一个出家僧人奉献七户平民,修建文江岛福德无比扎西格培寺等寺院。至此时吐蕃王臣共建寺院一千零八座,吐蕃臣民得幸福安乐。统治疆土超过以往父祖之时,东方边界至汉人会聚之地,抵达如白绸覆盖之贺兰山山脉,北面与突厥交界处抵达如鱼脊背的沙山处,统治世界三分之二的地方。热巴巾王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因他在位时十分崇信佛教,韦·达那巾等喜爱外道的大臣们害死钵阐布,将出家的王子臧玛流放到卓木(亚东)地方,并在国王三十六岁的阴铁鸡年将国王害死。以上幸福时代共计十二代半,其中最为幸福的时代为四代半。

  国王热巴巾没有儿子,其兄朗达玛被立为王。即使他偶尔也想按国王轨则办事,也会被那些喜爱外道的大臣更改。他因以前立弟弟为王而没有立他的旧恨,在吐蕃毁灭佛教。此后,国王朗达玛也被拉隆贝吉多杰用箭射死,拉隆贝吉多杰逃往朵康地方。国王朗达玛被称为下丁之王。朗达玛以上吐蕃王统共传四十二代。

  以后吐蕃陷入分裂,朗达玛被杀后,他的长妃找来一个男孩,宣称是她生的儿子。因为母后坚持他是王室后裔,所以被称为云丹(即“母后坚认”之意),他占据伍茹地区。朗达玛的次妃生一遗腹子,因怕长妃夺去,晚上用酥油灯火围护王子,所以被称为沃松(灯光保护之意),他占据约茹地区。伍茹和约茹双方发生战争。到他们的儿子之时,于阴土牛年发生奴隶反乱之事,于阴火鸡年毁坏国王陵墓。云丹的儿子为赤德衮宁,赤德衮宁的儿子为赤德日巴衮、尼玛衮。弟弟尼玛衮的儿子是尼沃贝衮,他的后裔在垄雪、彭域、朵康等地有许多人。哥哥赤德日巴衮的儿子是德波和多杰拔尔二人,德波的后裔是布巴巾巴、唐拉扎巴等,多杰拔尔的儿子是赤旺秋赞,赤旺秋赞的儿子是查兰益希坚赞,查兰益希坚赞的儿子是赤巴,他们父子二人之时,供养桑耶寺,佛教的死灰复燃。(239)。

  ①有的说是二十九岁。

  ②赤德松赞和塞那累江允是同一人的不同名称。

  ③即益希德。

  ④即拜波迥乃。

  ⑤即嘉哇息年。

  ⑥即嘉哇松吐。

  10.佛教后弘的产生

  佛教后弘发生的经过是,当朗达玛灭佛时,有藏饶色、约格迥、玛·释迦牟尼三人用一匹骡子驮载戒律经卷从吉祥曲沃山逃往阿里地区,又从葛禄罗(240)绕行突厥地区,到达朵麦(241)安琼南木宗(242)地方,当地有一本教教徒的儿子名叫木苏塞拔,皈依佛法,以藏饶色为堪布、约格迥为亲教师,受沙弥戒出家,起名为格哇色,后来被称为贡巴色。

  一年以后,还由藏饶色任堪布,约格迥为轨范师,由玛·释迦牟尼任屏教师,拉隆贝吉多杰因刺杀过国王,不能参加授戒,所以又找来两名汉人和尚,由他们五人给贡巴色授具足戒。此后五年,有琼·益希坚赞、努·贝吉旺秋随堪布贡巴色出家。这些情况被桑耶地方的领主查兰益希坚赞父子听说后,他们陆续派出卫藏地区的六个人,卫地的是卢梅喜饶楚臣、章·益希云丹,藏地的是冲尊喜饶僧格、洛敦多吉旺秋等,他们从喇嘛钦贡巴色那里受戒,巴尊洛追旺秋,热西楚臣迥乃、松巴益希迥乃等人从琼·益希坚赞和努·贝吉旺秋那里受戒。卢梅等四人加上巴尊洛追旺秋、热西楚臣迥乃共计六人。他们返回卫藏地区后,分别建立寺院,传出众多弟子门徒。据说从朗达玛灭佛至六人重建教法,卫藏地区有七十年没有佛教。

  赤巴的儿子有阿扎惹、格隆、喇嘛、波德惹扎等人。阿扎惹的后代为昌波哇、江甲巴、拉巴兰巴、止巴、涅塘巴、库巴则波等人。喇嘛没有后裔。格隆的后代为丕细哇。波德惹扎的后裔拉尊恩姆、吕闰巴、拉止冈巴等人。现在温、朵、恰塘、桑耶等地的领主,都是云丹的后裔。

  11.阿里的王统及佛教弘传

  领主沃松的儿子贝考赞修建了八座神殿。贝考赞的长妻生子吉德尼玛兖,次妻生子扎西则巴贝。他们二人统治的地区大部被云丹的后裔夺去,所以逃往阿里。尼玛衮有三个儿子,即:扎西衮、贝德、祖衮。扎西衮有两个儿子即:柯热、松额。柯热有两个儿子,即:那噶惹扎、德哇热扎。在他们父子期间,修建了托林寺(243),并派遣藏族青年二十七人到印度去。这些青年中的大部分人死去,大译师仁钦桑波(244)和小译师勒巴喜饶(245)学习和翻译了许多经典,并迎请了五位班智达。柯热将国政交给弟弟,父子二人出家。父亲被称为天喇嘛益希沃①(246),他自己也去印度,在途中被葛禄逻人的军队抓住。搜集藏地的黄金前往赎取,只够赎取身子而没有赎取头的黄金,因而被杀。弟弟松额的儿子拉德迎请班智达弥底(248)等人,修建四座寺院。

  拉德有三个儿子,即:普拉喜瓦沃、拉尊巴绛曲沃(249)、沃德。绛曲沃派遣译师甲尊追僧格、那措楚臣嘉哇前去迎请觉卧阿底峡(250),阿底峡的弟子有库、额、仲三人(251)。沃德迎请恰那室利。在沃德的儿子则德的时期,有额洛丹喜饶(252)等许多译师、班智达出世。则德的儿子巴列,巴列以下依次为:扎西德、巴德、那噶德哇等。以上所说为古格普让、孟域等地的领主。由贝考赞以下至那噶德哇的世系有个别地方说法不同。

  那噶德哇的儿子赞秋德到雅泽地方。赞秀德的儿子为扎西德,扎西德的儿子扎赞德,扎赞德的儿子扎巴德,扎巴德以十七升②黄金修造文殊菩萨像,并修建二十四座佛塔,并以五百升白银造金刚亥母和俱生菩萨像,又以白银十二千升造弥勒像,书写许多经典,扎巴德的儿子为阿索德,他用每年向索波人交十二驮白银的代价买下当年法王阿育王献给印度金刚座(253)的四十二座城镇,奉献给金刚座。阿索德的儿子为支达默和阿南默二人,哥哥支达默用白银建造杰地方的九座金刚像,弟弟阿南默供养金刚座,并用金汁书写《甘珠尔》(254)经。阿南默的儿子热乌默攻取印度的许多地方,以四千驮白银建造八座药师佛像,给拉萨大昭寺贡献金顶(255)。热乌默的儿子为桑噶默,支达默的儿子阿吉默以白金十一驮建造度母像,他在未继位前在萨迦当过僧人。支达默的儿子生于雅泽,名叫志底默,志底默和家臣贝丹扎巴给萨迦寺的法座和拉萨大昭寺十一面观音像修建上面的金顶。

  扎西则巴贝的儿子为贝德、沃德、吉德,他们被称为下部三德,贝德的后裔传到恩波川波地方,有喀贡塘巴、鲁嘉、吉巴、拉则巴、朗则果等人,住在拉堆以东的地方。三儿子吉德到了甲达纳地方,他有六个儿子,他们的后裔有五支到北方,为卓地方的领主和叶茹、茹拉的领主以及穆巴、甲、娘堆等地居民,另一支的后裔传到领主嘉巴沃的后裔,住在后藏仲巴、色、娘堆等地。二儿子沃德有四个儿子,即:帕哇德斯、生赤德、赤穷、聂德。帕哇德斯和赤穷来到卫地,帕哇德斯将鹿形银勺带回后藏,他的后裔在努玉绒,雅德、娘堆达蔡等地居住。聂德的后代在后藏叶茹地区,传到金喀则波地方。赤德的后裔为东方宗喀(256)地方的国王京俄顿钦等人,为朵麦地区的赞普后代(257)。赤穷后来到了雅隆地方,他的后裔是卫地的赞普沃松的后裔。赤穷的儿子是沃吉拔,沃吉拔有七个儿子,为尚赤察、赤德拔、藏巴察六兄弟等。赤德拔有六个儿子,其中玉脱的后裔为那莫哇、秦额哇、顿卡哇、塘科哇等,祁穷拉绾绝后;贡德沃拔白加绝后;达哇的后裔为达夏巴、扎那哇;赤脱特玛如波绝后;最小的儿子香巾拔的后裔为门喀哇、尚达巴、本顿塘巴等。藏巴察六兄弟中的沃赞、拉赞、贡赞三人的后裔为香巴地方的领主,伦波的后裔在甲尔地方,达惹的后裔为查珠巴、曲迷郭波哇等。以上为沃松的后裔的世系。

  从聂赤赞普到拉脱脱日年赞为六百六十年,从拉脱脱日年赞到松赞干布出生为一百五十年,从松赞干布出生到绛吉顿巴(258)写作《王统如意宝树史》(259)的阳火狗年为九百二十三年,由该年到作者写这本史书的阳火狗年为六十一年,总计由聂赤赞普至今(著者当时——编者注)已历一千七百九十四年。

  以上所记的吐蕃的王统,大部分是由绛吉顿巴喜饶本采集整理的多种史书中而来,作者是向帕托巴仁多 (260)询问后而书写的。

  ①据说是在佛像前自行出家(247)。

  ②一说为七十升。

  12.萨迦派世系简述

  具吉祥的萨迦派世系(261)如下:

  古代,当蕃地遍布天神与罗刹娑之时,雅隆东面的岈邦杰和司礼玛二者交会,那些罗刹娑虽无热血但对她又贪恋,因而对他们的交会产生仇怨,他们在(罗刹娑们的)仇怨中生下了一个王子,取名叫觉卧款巴杰(意为仇怨中出生的王子),由此传出款氏家族的系统。

  在赞普赤松德赞时任内相的款杰·贝波且有四个儿子:赤则拉勒、泽拉旺秋、款·鲁易旺布松瓦、泽真。第三子鲁易旺布松瓦为“七试人”中的第六人。第四子泽真的儿子多吉仁钦传出的后代依次为:喜饶云丹、云丹迥乃、楚臣杰布、多杰祖道、格嘉、格通、泊布、释迦洛追,他们都是精通旧派密宗的人。

  释迦洛追有两个儿子,长子喜饶楚臣坚守梵净行(262),次子宫却杰布(263)生于阳木狗年,在水阳鼠年修建了萨迦寺,享年六十九岁,逝于水阳马年。

  官却杰布的儿子萨钦贡噶宁布(264)曾亲眼见到文殊、毕尔哇巴等菩萨。并从菩萨处听受经教,身体变轻能够幻化。他生于阳水猴年,住持夏尔拉章,享年六十七岁,死于土阳虎年。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贡噶拔;第二子索南孜摩大师(265),生于阳水狗年,享年四十一岁,逝于阳水虎年;第三子杰尊扎巴坚赞(266),生于阴火兔年,修建了萨迦寺旧大屋顶殿,享年七十岁,逝于火阴鼠年;第四子贝钦沃波(267)生于阳铁马年,享年五十四岁,死于阴水猪年。

  贝钦俄波有两个儿子,长子为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268),生于阳水虎年,以班钦释迦室利等大学者为师,精通五明之学,他将夏尔拉章托付给协迥,自己修建了细脱拉章。皇子阔端①由北方,即凉州派人前来迎请他,以前杰尊扎巴坚赞曾预言过:“以后由北方来一与我们语言族属不同、头戴飞鹰似的帽子、脚穿猪鼻靴的人前来迎请,如应邀前去,对佛教大有利益。”依照这一预言,贡噶坚赞于六十三岁的阳木龙年,伯侄三人前去,路上走了三年,于马年到达凉州。此时皇子阔端前去参加贵由大汗的即位典礼去了,到回来时在羊年与萨迦班智达会见。班智达获得了祭天大典的首席长老的地位,弘扬佛教,此上师享年七十岁,于阴铁猪年逝于凉州。

  萨迦班智达之弟为桑察索嘉(269),生于阳木龙年,修建了“登”的围墙,享年五十六岁,死于阴土猪年。他与觉卧官却吉所生的长子即为众生怙主——八思巴洛追坚赞(270),生于阴木羊年,十岁时作为伯父的随从一起到凉州。后来,当忽必烈汗(271)驻在六盘山之时,凉州大王蒙哥都(272)与上师一起前去会见,十分欢喜,王子忽必烈赠给凉州大王蒙古马军一百去迎请萨迦人(指八思巴等),八思巴给忽必烈汗灌顶,由此建立了施主与福田(受供者)的关系。薛禅汗继位后,相继将八思巴封为国师(273)、帝师(274),成为全国的教主。八思巴享年四十六岁,于阳铁龙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萨迦圆寂。

  八思巴之弟额达恰那多吉(275),阴土猪年生,五岁时作为伯父的随从去凉州,皇子阔端让他穿蒙古装,娶公主墨卡顿为妻,薛禅皇帝派他充当吐蕃总首领,享年二十九岁,于阴火兔年死于萨迦地方。

  他与玛久坎卓本所生的儿子为达玛八刺若支达(276),阳土龙年生,八思巴逝世后,他十四岁时到朝庭,虽为在家的俗人,但地位与住持法座的大师们一样。后来娶王子启必帖木耳的公主贝丹为妻,受命管理吐蕃事务,回到萨迦,享年二十一岁,于阳土鼠年在哲明达地方(277)逝世。

  他与觉卧达本所生的儿子阿刺忒纳巴多罗早逝。桑察的妻子觉姆卓所生的女儿名叫女大师多岱,儿子名叫仁钦坚赞(278),生于阳土狗年,赴元朝宫廷,当喇嘛 (指八思巴)返回卫藏时,他代摄法位。他享年四十五岁,于阳水马年逝于临洮。

  桑察的另一妻子拉久则姆所生的女儿为女大师索南本和女大师尼玛本。桑察的第四个妻子为拉久则姆的侍女觉卧多杰丹,她生的儿子为意希迥乃大师(Z79),他生于土阳狗年,他别名叫夏尔玛苏巴堪布,他后来成为云南王忽哥赤供养的上师,前往云南,享年三十六岁,于阳水鸡年死在彼处。

  桑察的第五个妻子霍尔人觉江所生的女儿为仁钦迥乃大师。意希迥乃大师与觉卧仁吉所生的儿子为喇嘛达尼钦波桑波贝(280),他生于阳水狗年,后来完泽笃皇帝让他继承本宗,并且令他繁衍本支嗣统,他住持拉康拉章十五年,普颜笃皇帝封他为国师,并任命他主持细脱拉章,在法位十二年,享年六十二岁,逝于阴水猪年。

  他住在蛮子地方时所生的儿子为索南桑布大师,年青时在凉州被封为国公,格坚皇帝在位时还俗,娶公生门达干,被封为王返回蕃地,在朵甘思去世。本勤阿兰献的妻子贡噶本在卫藏生的儿子是喇嘛贡噶洛追(281),在普颜笃、格坚、也孙铁木耳三位皇帝在位时任帝师,享年二十九岁,于阴火兔年二月逝于大都。

  第二个妻子玛久云达姆生有三个儿子,长子生后即死,第二子喇嘛贡噶勒白迥乃(281),在也孙铁木耳皇帝时任国师、帝师,第三子喇嘛贡噶坚赞(282),也孙铁木耳皇帝時任靖国公(283),在扎牙笃、懿璘质班、妥懽帖木尔三位皇帝时任帝师。

  第三个妻子玛久南喀杰姆生有四子,长子南喀喜年;第二子喇嘛南喀勒巴任国师及细脱拉章法台;第三子南喀坚赞大师去元朝朝廷;第四子幼年早逝。

  第四个妻子玛久宣努本的长子贡噶尼玛大师,至朝廷任大元国师;第二子喇嘛顿月坚赞任大元国师,在细脱拉章讲经;第三子喇嘛索南坚赞任国师、任细脱拉章住持;第四子幼时夭逝。

  第五个妻子玛久尼玛仁钦的长子为尼玛贝大师,女儿为女大师索南本,次子为贡噶勒贝坚赞大师,贡噶勒贝坚赞大师与门达干公主结婚而受封为王。索南桑布和门达干公主的儿子让尼任国师。喇嘛贡噶坚赞和昂仁司徒的母亲的儿子却吉坚赞大师任靖国公。衮榜巴的妻子的儿子洛追坚赞大师受封为王,他与康赛本姆的女儿索南本大师的儿子为索南洛追大师、扎巴坚赞大师、喇嘛南喀勒巴。康赛本姆的儿子为贡噶仁钦大师。

  法王伯侄(指萨班及八思巴)的弟子分东、西、上三部,其东部的弟子的传承,世系家族为象雄,旧密宗有称为觉本者,他的三个儿子中的长子喇嘛夏巴协迥随从法王萨班出家,从本勤释迦桑波处买得夏尔拉章,享年六十四岁;第二子多杰沃色大师任夏尔拉章住持七年,享年六十二岁;第三子为沃色彭典格年大师,他们兄弟的妻子的儿子喇嘛意希坚赞为法王(萨班)和夏巴协迥的弟子,至朝廷为薛禅芒拉噶供养的上师。喇嘛多沃杰色死后,他继任夏尔拉章的住持十九年,享年六十六岁。

  夏巴钦波未出家前生的儿子秋波杰尊加的三个儿子为八思巴的弟子,长子喇嘛都科哇·意希仁钦 (284),八思巴住临洮时派人迎请他,故由萨迦大众派去。后他到汉地,受薛禅皇帝喜爱,封为帝师,享年四十七岁,逝于五台山(285);第二子喇嘛贡噶僧格,依上师教示前往朝廷,成为皇帝及王子阿南达供养的上师,后返回卫藏住持夏尔拉章二十九年,享年六十八岁;第三子降漾仁钦坚赞(286),遵薛禅皇帝旨意,住持萨迦细脱拉章十六年,后受完泽笃皇帝的迎请至朝廷任帝师,享年四十九岁,逝于朝廷。他受朝廷宠待,教法智识功德甚隆,他在世时是萨迦派权势盛大的时期。

  喇嘛夏尔巴与玛久贝本的长子僧格贝大师三十岁时逝于汉地;第二子贡噶索南嘉哇任住持三十四年,于阳火狗年死,享年六十二岁。玛久南喀坚赞玛的长子仁钦坚赞大师,于马年去世,享年五十岁;第二子贡噶坚赞大师,第三子尼玛宣努大师年青时去世。西部传承最初是伍由巴索南僧格大师投奔法王(萨班),桑察大师拨给他细脱拉章。他的一个弟弟的儿子喇嘛衮曼也投奔法王,他和他的弟弟贡噶则兄弟二人,后来站在本勤贡噶桑波(287)一边,与八思巴意见不合,故由薛禅皇帝下令将他们流放,哥哥衮曼死在蛮子地方。

  他的侄子云丹贝,后来有一个侄子桑结贝任住持。其上部的传承,有法王 (萨班)的弟子觉敦智美,他没有侄子,由门徒继承法位,依次为喇嘛达尔意希、贡巴贝杰、贡巴协杰、贡巴扎西桑波。康赛(萨迦新寺)的传承是,松巴扎巴嘉的儿子是喇嘛扎巴沃色(288)、喇嘛夏尔巴多吉沃色、叶巴尊巴。长子任八思巴的庙祝长老,后作为达玛巴喇大师的随从至朝廷,继喇嘛都科哇之后,在薛禅皇帝时任帝师,享年五十八岁,逝于朝廷。其弟弟的儿子喇嘛桑结贝(289)时住持康赛拉章,完泽笃、曲律、普颜笃三位皇帝时,他在朝廷任帝师,享年四十八岁,逝于朝廷。其子喇嘛扎巴坚赞任国师,修断行时去世,享年二十六岁。康赛巴的远房亲属尼玛坚赞大师在朝廷任国师时去世,还有德勒坚赞大师。

  ①窝阔台之子贵由的弟弟。

  13.萨迦派历任本勤

  萨迦派的本勤最早是释迦桑波(290),当喇嘛法王 (萨班)去凉州时,任命他代摄法位,并让除喇嘛伍由巴、喇嘛协迥以外的善知识大德都向他敬礼叩拜。

  到八思巴的时候,薛禅皇帝下令,赐给他卫藏三路管民万户(291)的印信,任命他为本勤,他修建萨迦康赛大殿,并修建萨迦大殿(292)的内外围墙,运来木料还未上房梁时,即逝世。由任近侍的贡噶桑波继任本勤,他修建了仁钦岗(293)、拉康拉章(294),完成了拉康的围墙。

  以后贡噶桑波将本勤的职务依次交给本勤尚尊、秋波岗噶哇、强仁等,他们由喇嘛(八思巴)的援引,担任本勤之职。又因喇嘛(八思巴)不喜欢贡噶桑波,由薛禅皇帝下令将贡噶桑波杀死。强仁之时,得到薛禅皇帝的喜爱,赐给宣慰使(295)印及水晶石印信。

  以后,在本勤兖宣、本勤宣旺二人之时为大清查(296)时,卫藏的详细法律(297)大都制定。此后本勤强多、本勤阿兰二人修建了萨迦外围墙、本波日山的围墙、康赛寺院。这三人的时代曾与止贡派作战。此后,本勤勒巴贝、本勤僧格贝、本勤沃色僧格得到过宣政院(298)的印信。以后依次为本钦贡噶仁钦、本勤顿月贝,本勤云尊、沃色僧格复任本勤,本勤嘉哇桑波、本勤旺秋贝、本勤索南贝、本勤嘉哇桑波(复任)、本勤旺尊、本勤南喀丹巴、本勤扎巴坚赞、本勤贝本、本勤洛钦、本勤扎旺。

  萨迦派的朗钦涅巴(大管家)依次是,本勤贡噶桑波、本宣奴贝、本兖宣、本顿珠贝、本洛追、夏鲁·本喜敦巴仁钦贝、本珠桑,大侍从官却桑波、侍从绛嘉、敦巴仁钦贝又奉旨复任,此后为敦巴仁磨、觉尊贡喜、侍从贡噶培、本云尊扎巴达由敕命委任的,赐给司徒印信,重新委任的,仁山都元帅由敕命委任,侍从南喀坚赞由敕命委任,本兖仁、侍从布嘉、南喀贝都元帅、侍从桑波贝、本波却嘉、本僧格坚赞、喜饶沃色都元帅,其后是本波官却仁钦,朗巴贡噶布等人。

  14.教法传承戒师传承

  因明传承

  班钦戒律传承,有教法传承(299)、戒师传承 (300)、因明传承(301)。西藏持律者的不同分法有:

  一、释迦牟尼传给迦叶波尊者,迦叶波尊者传给庆喜,庆喜传给麻衣,麻衣传给小护,小护传给黑色,黑色传给有愧,有愧传给善见,这是《杂事律》中的说法。《楞伽经》(302)中说,释迦传给迦叶,迦叶传给庆喜,庆喜传给麻衣,麻衣传给乌巴古跋达,乌巴古跋达传给有愧,有愧传给斯杂迦,斯杂迦传给布达辛底,布达辛底传给布达玛底,布达玛底传给洛玛格隆孜布,洛玛格隆孜布传给苏那夏底,苏拉夏底传绐马鸣,马鸣传给夏布,夏布传给龙树,龙树传给阿扎雅提婆,提婆传给罗喉罗、罗喉罗传给山迦南底,山迦南底传给比丘阿罗汉,比丘阿罗汉传给拉噶雅夏,拉噶雅夏传给古玛热,古玛热传给夏雅达,夏雅达传给巴苏班达,巴苏班达传给阿南达,阿南达传给什里那雅夏,什里那雅夏传给格隆僧格,此后,教法传承不再用由一人传给另一人的办法。

  二、西藏的戒师传承是,正觉佛陀、舍利子、罗喉罗、仙人罗喉罗、龙树、清辨、意希宁布、喜瓦措(静命)、喜瓦措传“七试人”中的巴·然达(桑希),巴然达传李·桑结意希,桑结意布传迦·沃乔扎,迦·沃乔扎传约·格迥、藏·饶色、玛·释迦牟尼三人。

  有的人说是喜瓦措的弟子噶玛拉锡拉,他传约·格迥,约格迥传喇钦,喇钦传卢梅。又有的人说是巴·然达传拉隆·热觉央,拉隆·热觉央传喇钦。约·格迥的受戒弟子是喇钦,喇钦传给巴贡·意希雍仲、仲·阿扎雅意希坚赞,意希坚赞传给卫藏五人(或说是六人、十人)。

  有的人说是喇钦传给雅贡和沃哇尼丹扎巴二人,他们二人传给努扎·贝吉旺秋和属庐·协迥乃二人,贝吉旺秋和协迥乃二人传给尔穷协扎和琮二人,琮传给卫藏来求法的人。卫藏五人的说法是卢梅·喜饶楚臣、松巴意希洛追、章·意希云丹、加上洛、冲二人,卫藏六人的说法是以上五人再加巴热。卫藏十人的说法是卢梅·喜饶楚臣,章·意希云丹兰、喜饶扎拔、巴·楚臣宁波、热论楚臣迥乃,这是卫地五人,洛敦·多吉旺秋、冲喀·喜饶僧格、乌巴德噶热、沃杰兄弟二人,这是藏地五人,总计为十人。

  有的人说,卢梅、章、巴、热、洛、冲这六人是随从喇钦受戒,其余的人是后来随从琮·意希坚赞受戒,有这样前后之别。还说松巴·意希洛追、噶米·云丹雍仲、玛·释迦绎曲等是琮的受戒弟子,在卢梅之后从琮那里受戒。其他人先动身返卫藏,他们在垄塘地方追及,一起回到卫藏。卢梅的受戒弟子有尚那囊·多吉旺秋、俄绛曲迥乃、兰·意希喜饶、朱美·喜饶扎,他们被称为四大弟子,此外还有隋等许多人。朱美的受戒弟子有云徐·嘉哇沃,云徐·嘉哇沃传博硕果,博硕果传扎巴恩喜,扎巴恩喜传穹·仁钦扎,穹·仁钦扎传嘉都、大师恰巴等人,嘉都传孜巴·宣努僧格,孜巴·宣努僧格传贝丹卓,此后又有许多传承。

  还有卢梅、兰·意希喜饶、兰·楚臣强、兰·索宣、兰·迥乃拔、释迦叉扑、意希扎、康巴佐钦、洛追扎巴等传承,以后有乃巴、嘉色岗巴等继承者。洛敦的受戒弟子为吉·意希旺波、玛塞哇喜饶,他们二人传甲·尼瑛居巴、巴德觉色、巴德盆、细波协僧等人,以后有觉摩隆巴等继承者。

  上部戒律传承(303),达那希拉和遮那弥扎二人的弟子是尼泊尔班智达释迦塞那,他传法给达玛巴拉,达玛巴拉传给扎祁普龙译师,普龙译师传给“达”的觉都增,觉都增传给象雄都哇增,都哇增传给兴摩且绛曲僧格等人,后来分裂,只有少数僧人继承其传承。

  戒律典籍的传承(304)是,佛陀、优婆离、庆喜、麻衣、小护、有愧、黑色、善见、心无降、功德光、释迦沃,却吉喜年,释迦沃与却吉喜年二人传给僧格东巾,僧格东巾传给达那希拉与遮那弥扎二人,他传给属庐·鲁易坚赞,鲁易坚赞传给约格迥、藏饶色、玛·释迦牟尼三人,这三人携带戒律经典前往北方胡人地方,因语言不通未能传布。又到多康地方的丹底寺,有衮先塞拔跟随他们出家,起名为格哇塞,并向他们学习戒律,又传给琮等人。卢梅从琮那里得到律典,传给隋·多杰坚赞,隋·多赞杰坚传给四位弟子,即:绒卡浦地方的乃波·扎巴坚赞、噶曲的波琼·楚臣迥乃、郑巴·喜饶沃、甲地方的兰·楚臣绛曲。除郑巴以外的三人传承兴盛。特别是乃波的弟子。乃波的弟子索巴楚臣喇嘛,波琼的弟子娘·参巴仁钦喇嘛,郑巴的弟子郭青巴意希喇嘛,三人听受的经论甚多,被称为甲地的三位喇嘛。

  上部传承为,达那希拉和遮那弥扎的弟子为尼泊尔人释迦塞那,释迦塞那传达玛巴拉,达玛巴拉传扎祁普龙译师,普龙译师传“达”地方的觉都增,觉都增传隋喜协。甲都传给弟子吉波楚帕、察绒巴都增、玛措强多、恰都、夏米闷朗沃等,难以数计。巴恰哇、散次哇等是从甲地传受。夏米是察绒巴的再传弟子,是恰都玛措的弟子。从恰都传出的弟子有仔巴宣努僧格,从娘堆喀龙传出的各支、桑结雄巴、阿尔多哇、那瑛、日散朵巴、扎喜岗巴,从觉丹多吉贝传出的各支等。恰都的弟子还有贝钦意希雍仲,他的弟子为堪布熏巴,堪布熏巴的弟子细波协意等,噶哇东巴都是恰都的传承(305)。

  吉波楚帕的弟子为达尔都哇增巴,他的弟子是东都哇增巴等人以及乃巴教法的继承人等。夏米的四位著名弟子为甲都尔地方的鲁噶都增、羊温地方的觉丹巴楚、巴底觉色、特玛朵宣等。从特玛的弟子南交强森传出的有觉波新寺的桑结觉色、扎紫哇敦南、拉根敦贡巴等人。鲁噶是甲都尔地方的人,夏米住在玉泽地方,察绒巴活动在察绒和布古多地方。黑如等持雅隆戒律传承的人和仔噶哇桑钦巴、错那哇等都是由察绒巴传出的。此外,特玛朵宣又是特玛噶哇钦波达玛僧格的再传弟子。

  15.班钦戒律传承

  班钦戒律传承产生的情况是,上师班钦释迦室利 (306)前来卫藏地方时,在曲水的卓玛寺(307)为十一人授了比丘戒,其中的堪布多吉贝和降曲贝二人请求随从班钦同行,班钦让他们披上苏浦的袈裟,听讲戒律。于是二人跟随班钦学习戒律,并在班钦应供喇嘛觉丹藏索哇之后成为应供喇嘛。班钦返回印度时他们请求随行,但班钦说:“印度酷热难当,你们可依藏索哇讲习戒律,不可离四部僧众。”藏索哇死后,堪布多吉贝任堪布,降曲贝任轨范师之时,另行分出,成为两部。

  此后,当喇嘛法王(指八思巴)受戒、前来迎请授戒堪布时,任命堪布藏索旺秋扎为住持,前往当雄。为大喇嘛授戒以后,另行分出,又成为两部。堪布德哇贝担任住持,他以后是堪布噶细巴扎堪布索南扎,此后是堪布索南桑波,堪布索南桑波去职之后由他的侄子宣强巴继任,宣强巴之后是他的侄子堪布都泽巴降曲桑波,降曲桑波以后是都泽巴·顿殊贝。磋钦巴派(308)的堪布在多吉贝之后是堪布桑结贝,堪布色贝,堪布却吉坚赞,堪布桑仁,堪布索南贝,堪布喜饶兖,堪布僧格坚赞。堪布桑结贝之时,徐巴堪布官却桑波另行分出,成为切章派(309),以后是堪布黑结贝,堪布贡噶贝,堪布楚臣贝,堪布桑宣,堪布达玛桑波,堪布楚臣兖波。

  16.噶当派传承

  噶当派(310)的传承是堪布喜瓦措(静命)所传的最好的传承,东方挲霍尔国王(311)格哇拜的三个儿子中的老二达瓦宁波是从比丘大众部(312)出家的。他即是枝噶玛拉的上座觉卧笫蚌噶热(阿底峡)(313),他在印度和西藏有许多弟子,在蕃地的上首弟子枯、额、仲三人中,噶当派的祖师仲敦巴·甲瓦穷乃(314),依止堆龙巴·囊吉祁玛龙巴受居士戒(315),倡建了热振寺(316)。他有很多弟子,著名的师兄弟三人即:普穷哇·宣奴坚赞(317)、博多畦·仁钦色(318)、京俄·楚臣拔尔(319),连同康巴龙巴(320)则是四人,普穷巴没有招收弟子。

  17.噶当教典派的传承

  博多哇招收了二千八百多弟子,任热振寺住持三年。传说他有八大心传弟子即:后藏地方的热顶玛哇和囊支哈巴二人,涅地方的朗、吕二人即:涅巴却帕和苯巴拉杰二人,多地方的白磨普穷巴和若玛秀哇二人,乌堆地方的尚夏拉哇·云丹嘉措和朗日塘巴·多杰僧格二人,传说他俩如同一双日月。从朗日塘巴的弟子肖岗巴开始到朗塘尚、格西年、大师官巴、格西喀尔、大师藏巴,以后朗塘·桑杰本又传给加玛哇,却杰帕木主巴也是朗塘尚的弟子。

  尚夏拉哇有三千六百多僧徒,其中传授教法的四人即:传授菩提心法缘分的且喀哇,传授传记缘分的尼梅堆贞;传授福系缘分的奈觉喜多,他任住持三年,连同传授教典正缘分的达卡哇共四人;连同那塘巴·却鲁古谢共五人。以前的达卡哇倡建堆觉、(应为沃觉——编者注)阿贡、擦普、达卡哇四寺。

  甲·且喀哇的弟子有赛基布哇、奈觉江森和甘巴达惹等人。赛基布哇修建基布寺。赛基布哇的弟子拉仁波且,拉仁波且传给拉隆吉旺秋,他是觉扎的叔叔觉磨达巾的儿子,拉隆吉旺秋传给拉苏康巴,拉苏康扎传给觉卧扎仁的儿子。奈觉江森修建卓巴寺,桑杰达惹修建喀如寺。

  那塘巴朗董敦罗追扎修建那塘寺(321),因他在曲隆圆寂,所以又叫曲隆古谢(即逝于曲隆之意)。曲隆的住持定噶古谢,南饶扎命名此寺为那塘寺,住持是尚尊多杰沃,传说他们的弟子贝丹卓达尼(322)见到三十五佛、尊胜救度母、十六尊者(罗汉)(323)、成就者娘日措巴(324),传说他是千佛中的一位。

  贝丹卓达尼的弟子尚敦曲杰喇嘛,此后是桑杰官巴森格嘉,他修建江钦寺,桑杰官巴森格嘉和卓兖尚是同时期的人。在他们的时期,达那西拉的弟子吉纳扎森格修建法相院(325),此法相院有迥丹惹迟(326)等人,住持堪布琴南喀扎(327)是喇嘛八思巴的上师,他修建旧佛殿,并兼任曲弥大法-轮会(328)的则本(329)。琴南喀扎的弟子觉敦闷朗楚臣他倡建那塘寺的大佛殿和大围墙,曲杰尼玛坚赞任住持,他委派楚臣达杰整顿教规(330)。其后,堪布堆哇贞巴扎巴尊追到内地,在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和元成宗完泽笃之时,住在朝廷,对佛教和寺院 多有利益。堆哇贞扎巴尊追的弟子堪钦扎巴西饶,住持堪布琴·罗桑扎巴制定禁止屠宰和不招收康巴人的寺规。上述师徒们均属博多哇传承,称为噶当教典派(331)。

  18.噶当教授派传承

  京俄哇楚臣拔修建洛寺,他的弟子堆龙巴仁钦宁波修建赞竹寺,堆龙巴的侄子即是京俄哇的茶侍宜奴沃修建甲域寺,故被称之为甲域哇钦波,传说甲域哇有十四个大弟子,即康地方的饶喀哇钦波和昂仓巴钦波二人,达布地方的夏巴林巴钦波、博塘巴钦波、耶如日美哇钦波、嘉日哇钦波,藏地方的扎玛哇钦波、扎那哇钦波、普美巴钦波,墨竹地方的徐巴钦波,他倡建杰波顶寺,冲协钦波(332)倡建岗岗寺(333),美东普日哇钦波·江秋色巴达杰倡建东普日寺(334),吉岗巴钦波倡建嘉玛旧佛堂和钦钦岗寺,甲域地方的努却乃、藏巴觉色仁波钦朗龙巴,洛地方的格西乃丹。

  从藏巴仁钦朗龙巴开始主持甲域和仁钦岗二寺,藏巴仁钦朗龙巴传给色奈觉,色奈觉传给桑杰岗巴,桑杰岗巴传绐赛次仁摩哇,赛次仁摩哇传给康巴龙巴,康巴龙巴传给桑杰藏敦,桑杰藏敦被止贡派杀害。此后大师觉卧修复寺庙,觉卧传给桑杰敦巴,桑杰敦巴传给大师岗巴,大师岗巴传给大师杰傥巴,大师杰傥巴传给大师赞措畦、京俄楚臣贡布,甲域哇除了让虔诚的僧人轮流担任住持外,不准世俗贵族担任主持。嘉玛哇吉岗钦波倡建嘉玛仁钦冈和嘉玛旧佛殿后,被称为甲域哇钦波的转世者。

  桑杰温敦倡建嘉玛新佛殿,桑杰温敦传给大师桑云,桑云传给大师宣奴森格,宣奴森格传给大师岗官巴·宣奴本,大师岗官巴宣奴本传给大师沃迥,大师沃迥传给大师宣奴沃,大师宣奴沃传给大师扎西坚赞,此为吉(Sgyer)的后裔所传之后代。觉卧的弟子为四位师供即:奈觉巴恰赤强、奈觉巴·西饶多杰、奈觉巴·贞旺秋坚赞没有传授门徒。奈觉巴·钦摩龙阿美绛秋被称为贝丹官巴哇,他的弟子有四人即:尚嘎玛哇、涅那摩哇、则郭第龙巴、次公奈素哇,故被称为官巴哇的四弟子,连同喀热岗穷、共计五人,他们各自都有继承者尤其奈素哇的继承者有藏地方的昌波龙巴和吉波核巴等,卫地方的嘉玛仁钦岗巴。以上这些传承,因为主要是教授口诀,故称其为教授派。

  19.噶当派道阶派传承

  阿底峡的弟子纳措译师,他的弟子是绒巴甲索巴 (335),他一生闭关修行(修定时谢绝宾客,独居修行),曾调解过一次内讧(336),玛措江多邀请他到乌香多地方,五百多僧人请他讲授佛法。有四个旁听讲经者(337)各自做了记录,而后得到四篇《教法次第》(338),故称他们为绒巴的四个门徒,他们是绥甲堆哇贞巴钦波、诺达坚巴、藏那秀丹巴钦波、那巴哇钦波,那巴哇钦波倡建那巴寺和热巴拉顶寺,并任桑普内邬托寺(339)住持七年。以上都是绒巴的教法传承。绒巴甲索巴的寺庙是在江穷河谷热振寺的下边,因此被称为下噶当传承。热振传承和绒巴传承二者也称上下噶当派传承。

  20.桑浦寺世系

  佛圆寂后的三千二百零八年,在雪域西藏离卓木措湖不太远的地方,旧密(340)的格西多杰宣奴(341)的五个儿子中的长子俄勒贝西饶依止阿底峡等很多贤哲学法,倡建桑浦内邬托寺,大兴佛教。

  他的四个弟弟为觉色鲁赤、鲁强、却杰、图巴,老三觉色却杰娶白摩为妻,铁猪年生子罗丹西饶,具有大慈悲和大愿法力,他小时候勤奋、聪明、慈悲异常,七年时间在他的叔叔和噶曲地方的博楚臣西饶的身边刻苦学习诵读、文字、语言、戒律等方面的经论,乐于以身、语求善业。此后,其叔父将传法的重任交给他(342)。他因大慈悲心到尼泊尔、中印度、克什米尔等地方,拜班智达赛扎那、布查松巴、巴热核达、玛哈扎那、苏玛第格底和格丹国王等很多有名的贤哲为师。十七年中他刻苦地学习经典 (343)、论理(344)显密口授(345)、注释(346)、秘诀(347)等,所学之处得心应手,无所不通。后来回到西藏,将这些全部译出,在讲论、著述、修习等方面,使佛教就象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在卫藏、南部边区、安多和康区、东部宗喀、西夏等地都有修习本派教法的弟子,不管多远都有他传授的弟子。

  他在卫藏做了十七年利益众生之事业,他的心传弟子有尚蔡邦却杰喇嘛(348)、尚卓龙巴罗追迥乃(349)、穹仁钦扎、寨西饶拔四人,被称为四位上首弟子。其他还有岗巴希乌、公布热介、夏波美第、梅杭策、玛盖朗、多觉等无数学有所成的弟子。其中尚蔡邦却杰喇嘛任内邬托寺住持三十二年,其后涅巴日鲁任住持二年,那巴哇任住持八年,这三个喇嘛的弟子恰巴却杰森格(350),穹仁钦扎的弟子嘉玛哇、达巴喀且等人到娘堆达蔡曼卓等地讲经,依止堆龙嘉玛和上师解除了经教和论理方面的疑难问题,他任内邬托寺住持十八年①,后又到卓龙巴的身边断除戏论(351)。

  由于弟子们的传播,所以他在整个赡部洲很有名声,传说他的主要弟子有八大森格:藏纳巴尊追森格、丹帕玛哇森格、楚夏索南森格、玛甲卓贝森格、寨旺秋森格、娘郑却杰森格、丹玛贡觉森格、聂巴云丹森格,他们被称为“八个森格”。还有些人把藏巴绛森也算在八个森格之中。款觉色寨摩、俄觉色热摩、枯觉色尼措、娘觉色贝钦四人为四个觉色。其他还有赛巴东吉多杰沃色等无数有根器的弟子,康巴多杰等一些获成就的弟子。总之,他使安多、康区、卫藏、洛涅等地的无数出身高贵、聪明颖悟的人入于法门,使佛教教法大放光明。

  尔后,心传弟子寨旺秋森格任住持五年,他俩的弟子德巴桑波任住持七年,瞻赞乃任住持七年,赛巴达玛沃和赛巴顿珠二人任住持三十年。另外,寨西饶拔到娘堆吉乃宁寿寺讲经,尤为讲佛法的心要般若波罗蜜多之义。召集的僧伽中由拉堆贡喀任住持,迄今还是由他的后裔继承。藏巴寨古到噶哇东和恰诺仓等地讲经,枯西追到唐波且 (352)讲经,召集一万多僧人。阿尔降曲益希(353)到那寨顶(354)、秀公嘎热哇(355)和那江喀等地讲经,噶穷仁摩和枯的弟子香艾哇到孟扎、吉村、俄觉日、梅日和温江多等地对多麦四个部落的僧人讲经,使堪巴索仁、涅巴希巴和杰哇锁敦等许多人学到教法。一排排坐垫是五色彩缎装饰的,念一次超度经给五十多块大砖茶(356),在生活享用方面当时是最好的。以后堪布索仁任住持,他是成就者拉堆玛波的大弟子,他还著《业镜》 (357)等许多论著。他开创了不看书本讲经(358)的惯例,此后寨西杰任住持,他后半生在夏寨岗修建寺院,他的弟子有扎西等人。

  香艾巴和丹帕的弟子涅巴希波(359)到温江多讲经,并传授九个弟子即:色仁、普唐达贡和藏楚三人为早期弟子,伍由巴·索南森格、博顿仁波钦和大师觉那三人为中期三弟子,吉琛如哇、却杰嘉萨和吉那扎森三人为晚期三弟子。达贡到雅垄和措麦寺院等地讲经,并收涅达玛森格和恰域噶摩等人为弟子。藏楚到夏鲁建讲经院,伍由巴到萨迦,收尚多丹贝等人为弟子。博顿仁波钦在扎热建讲经院,收大师达罗、乌玛哇西布和布敦扎森等人为弟于。藏巴觉那当了次寺的弟子,在任次寺的住持时,赛巴顿隙把内邬托寺的住持交给藏巴觉那,他任两寺的住持,两寺合并后任住持十五年,并收诺 (rog)和沃色贡布等人为他的弟子,其后诺任住持六个月,以后大师沃色贡布任住持三十五年,并使大师夏勋、因明大师顿珠贝、喀热巴强宣,玛热哇宗宁、罗诺哇达玛沃、蔡巴夏寨等无数人获得成就。

  大师释迦勋奴在蔡公塘(360)倡建讲经寺院(361),六年后,被迎清到内邬托寺任住持二十七年②,并使罗追村美、抢赖那杰、叶巴多勋、吉丹哇勋奴森格、堪巴吉旺吐玛、却杰噶玛哇和多德扎森等很多贤哲学成佛法。其后嘉玛哇任住持八年,其后抢赖那杰任住持八年,雅佐巴勋杰任住持一个月,大师勋森任住持八年,藏嘎任住持三年,罗追森袼任住持。猴年大师夏勋和大师顿珠贝师徒建公塘讲经寺院,六年后,大师夏勋到内邬托寺,大师顿珠贝在公塘寺从虎年到马年共四十一年,善习讲、论、著三业(362),主持讲经院,大师贡觉森格和觉波哇二人、公钦西饶坚赞、阔尊罗追桑布、大师西饶沛和玛哇杰觉索南贝等人象日月一样普照人间,大师噶细巴和大师曲却等人著了无数经论。阔尊日措巴等贤哲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和解脱。上首弟子西饶坚赞为代摄法位,在马年接受灌顶,他任住持十四年,从兔年开始,大师罗追桑波任住持十一年,把住持交给索南贝。

  在扎寨钦波时,由于藏巴降森讲经,故分成上部寺。大师觉平使上部寺自立,以后绛敦、秀敦和罗追拔三人依次讲经,他们之后,迎请涅地方的一个大师到乌香多讲经八年。此后,由吉哇索敦继承,吉哇索敦逃离此寺,便从德哇巾地方召请吉齐如哇任住持,吉齐如哇的弟子曲弥巴益希贝任住持十八年。丹玛扎仁、拉堆巴扎杰、拉堆巴本则、齐如哇桑杰、洛扎巴罗追坚赞、湼扎楚、雅龙巴阶日赛、赞塘巴索南旺秋和尚土吉宗祖等很多人依次任住持。其中洛扎巴前后共任住持二十二年。并使托敦、娘堆巴、赞贡巴勋奴萨丹、温格哇香西饶益希等人学得佛法。娘堆巴益希贡任应供喇嘛七年,洛扎巴复任住持,其后赞贡巴任住持二十年,赞贡巴的弟子有却扎萨玛、喇章苯波、拉萨哇、如查巴西杰等人。赞贡巴之后是喇章巴,之后是却扎萨玛,之后是拉萨哇,雅寨畦、拉域哇、仁钦扎巴、云丹嘉措。在吉琛之时,巴扎杰于德哇巾寺讲经,他的弟子有拉堆巴本则、拉堆涅扎村、嘉敦索仁、寨多巴等人。此后嘉敦索仁讲经,嘉敦索仁的弟子有格扎巴、顿珠森格、热嘎、温玛哇等人。以后格扎巴任住持,其后是涅唐巴扎西森格。

  色仁在措普(363)倡建讲经寺院,收喀巴和达敦吉普哇等众人为弟子,东(Ldong)任住持,此后他俩的弟子洛巴祖森任主持,收绒巴、日杰替巴、勋寨、尚拉木和涅久等众人为弟子。日替巴的弟子是夏鲁哇普敦喀且(364)。

  吉那于那塘寺讲因明,收觉敦扎布和曲弥巴森格贝等弟子。觉敦扎布的弟子是迥丹日寨,迥丹日寨的弟子是堪布斯温、乌蔡巴仁桑、觉敦夏布、扎杰、扎仁、扎通、寨仁、寨通等人。此后温仁迥讲经,温仁迥的弟子是东敦。

  ①也有的说是三十二年。

  ②也有人说是十七年。

  21.噶举派总说

  在佛法驻世的最近五百年中在雪域西藏承袭和发展大乘密宗修习的噶举大教派之情形如下所述:

  最初,由执金刚佛(rgyal ba rdo rje vchang chen po)直接面授于龙树(klu sgrub)大师师徒,经拉哇巴(365)、那波决巴(366)、智慧空行格巴桑波,他们并获得了四大传授(367),早期为父续(368),后期为母续(369),得到如此大成就者为德洛巴·喜饶桑波(370)。以真实佛陀之意想,完成十二难事(371),依止时法,一心尊信,入于正道,由德洛巴处获得尊胜及共同成就(372)者为觉卧那诺达巴意希欧珠(373),即守护吉祥那烂陀北门的大师。他使翻译之王玛尔巴译师却吉洛追(374)获得正悟及解脱。

  当初,玛尔地方的玛尔·谢鲁苏孜有儿子玛尔巴·赤绛,他到南方一个谷水冲出的山崖上居住,生有三子,次子玛尔敦·旺秋沃色生有五子,最小的即玛尔巴译师。他向卓弥·释迦意希 (375)和桂译师(376)学习翻译,曾三次去印度。他所依止的两位无比的法主是主师班钦那若巴及佛子梅智巴(377),尤为依止的五位获成就者是贝·喜哇桑波、阿格旺秋扎巴(378)、日日巴(379)、噶索日巴(380),阿哇都底巴(381),玛尔巴译师之亲炙上师(382)有十三人,即:帕木廷地方的尼泊尔人几台哇及其弟贝·晋美扎巴、宾达哇、贝·意希宁波、噶那室噶利、曼珠室利扎那、班扎热吉夏达,达塔达热吉夏达、喀切拉格夏噶拉、觉卧支鲁哇、僧加林巴乳必多吉、贝·古苏鲁巴、智慧空行母执巴蕉穗者。(ye shes kyi mkhav vgro ma chu shing gi snye ma can)、彼等为玛尔巴译师灌顶护持,并传给许多教法经咒,使玛尔巴得见本尊并获得成就。

  玛尔巴曾亲见德洛巴,德洛巴先前曾为玛尔巴预言:那“你当从莎乐和尊者获瑜伽行教法,尤其是依止上师那若巴学法六年七个月,其后在西藏当有具根器之弟子,弟子传承将多于天空之花朵,其教法传承将如大江水流一样长远。译师你今生之后将获尊胜成就,你的七代弟子将由我亲自护持,并获尊胜成就。”如此授记,犹如委派玛尔巴在西藏代摄法位,使藏地修习传承之教法如旭日初升。玛尔巴翻译了《无二尊胜大续》(383)等许多经典,在洛扎地方修建九层城堡(384),利益众生,八十八岁时升入空行净土(385)。

  玛尔巴有七个儿子,长子达玛多德,学识渊博,但年青时遇违碍而死,据说夺舍(386)于一鸽子之尸而飞逝,又有说是夺舍于印度一青年婆罗门之尸而成为法主底浦巴。达玛多德以下有弟达玛叁丹等六人。

  玛尔巴之传法弟子(387),有北方的玛尔巴·官勤、杰浦格西罗加觉色等人。特别是被称为四大柱的弟子是:东大柱为朵地方的粗敦旺艾(388)以法力巨大著称;南大柱为雄地方的俄敦却多(389)以智慧著称;西大柱为藏绒地方的梅敦村波(390)以奉侍著称;北大柱为贡塘地方的米拉日巴(391)以敬信著称。前三人以讲解经典传授为主,米拉日巴以修持传授(392)为主。

  此外,还有涅地方的徐浦官贝以善解教法著称。觉敦加杰、帕让巴哇巾、尚索南拔、俄多德等人亦曾拜见上师。朵地方的粗敦旺艾(此处似有脱漏——编者)。雄地方的俄敦却多,属吐蕃四大姓中冬氏家族的俄分支,祖上曾有多人任吐蕃国王之大臣,他是一个名叫俄派钦的旧密宗的大格西的儿子,生于秀日沃山,初从其父学宁玛派教法,后来遇见法主玛尔巴,受灌顶、讲经、修习等传授,曾对上师献三次大供奉,又从热多吉扎、祁玛龙巴·却吉僧格、康巴·喜饶多杰等人那里得到他们各自的经论,讲修圆满后,住于宾察太地方,年六十八岁逝于空行净土。其弟子有热扎坚、拉巴哇坚、多丹巴坚、加雅玛坚、松巴沃喀坚、洛巴穷玛坚、涅巴朵穷玛、米拉图钦等人。

  俄敦却多之子为俄多德,他前世为拉堆地方的普意希坚赞,他三、四岁时拜见过玛尔巴,并获授记,后依止博东哇、恰译师(393)、巴日译师(394)、桑噶译师(395)、玛译师(396)等八名译师,听法修习圆满,继承其父法座,亲见无常母等十五天女。在涅莫菊(397)地方,他请玛尔巴上师的一个女儿任班主,奉献百供,召请来琛钦莫、约敦、格西恰巴、款索南孜莫、夏巴多森、尚仁波且等卫藏地区有伞盖之格西五百人举行一个半月的法会。该女为答谢这一恩德,将玛尔巴的舍利献出,建都琼寺,在桑浦内邬托、雄涅莫菊、雅隆甲萨、章波雪拉等处有寺属庄园。他七十七岁时去世。俄多德的弟子有则达玛热扎、噶尔·扎西仁钦、次乌达日、梅叶巴哇、寨波贡布、俄杰贡噶沃、协巴多森、年梅释迦意希、拉秋卡哇、阿查却古、詹敦塔孜、洛那等多人。

  俄多德有五子,即:觉色楚臣喜饶、托美扎巴、觉沃、索南扎、敦穷旺莫,他们都具有学识,但寿命都不长,还在俄多德在世时就相继去世。托美扎巴有杰查热莫和多森两个儿子,热莫是敦穷旺莫的转生,任住持十七年,他建造玛尔巴父子的灵堂,并请尚仁波且为之开光。多森未任住持。觉色楚臣喜饶的儿子是喇嘛贡噶多吉,他以俄多德、杰查热莫、洛那热莫所居之小湖边有大福德,在彼处依止获成就者雪波哇、墨那莫等人,建则香寺南寝殿,担任住持,七十七岁时去世。贡噶多吉之子为格隆、喇嘛斯吉和杰波噶大师三人,喇嘛斯吉从其父学法,从甲堆大师的弟子巴恰哇受比丘戒,依止洛热、热楚巴、卓官、多钦巴等人,建北寝殿及神殿,又将灵堂迁移至此,任住持至八十岁时去世。杰波噶大师之子为森格扎、喇嘛丹巴仁钦桑布、却多大师。

  喇嘛日沃巴仁钦桑布从喇嘛斯吉听法,十岁时即能讲经,十八岁在苏浦受沙弥戒,三十三岁受比丘戒,堪布为苏浦哇却扎贝、上师为沃色贝、密宗师为意希贝,由其父及多吉仁钦、桑莫哇、仁钦宣等大师处学法,彼二十七岁时喇嘛斯吉去世,他安排后事并继任住持,三十五岁时,前往康区周游两年,成为蔡巴噶举的寺庙、禅院和领主的上师,他造金汁书写甘珠尔经,扩建佛殿和寺院,以泽新和苏觉为首聚集无数僧众,其费用由卫藏各有关的寺院负担。人称他是那若巴大师和玛尔的转世,一生中学识渊博,广利众生,于七十七岁时去世。森格扎大师之子为仁钦坚赞大师三兄弟。却多大师之三子中长子喇嘛却吉坚赞任住持。杰查热莫的后裔为东穷哇等人。

  藏绒地方的梅敦村波,生于后藏年楚河上游的达采 (虎园)地方,起名索南坚赞,依止玛尔巴学得全部教法,在绒哇朵地方建寺,并迎请玛尔巴到该处,广为奉侍。他没有后裔。

  玛尔巴和梅敦二人的弟子有尚索南喀,其子为德贤意希宁波,其子为尚敦衮扎,其子为喇嘛仁钦,其子为释迦杰波,其子为尚敦扎觉,他们已自成一教派体系。

  关于贡塘地方的米拉日巴,当初那若巴大师曾向玛尔巴授记,当玛尔巴请问米拉的详情时,那若巴大喜,以手遥指西藏方向,说:“玛尔巴之大弟子胜于其他人。”米拉日巴的家族系穹波氏,出生在拉堆下贡塘的扎果珍地方,父亲是米拉协杰,本人名叫多吉坚赞。因受伯父欺凌,无法安居,故前往卫地,在雅隆地方请涅粗敦教给下冰雹的法术,又到绒地请拉杰穷传授放咒,消灭了全部仇敌,又向绒敦拉噶学大园满法(398)。此时米拉日巴听到尊者玛尔巴之名声,前往洛扎。

  玛尔巴用黑咒术调伏他的仇敌,为消除他用咒术冰雹杀人之罪业,玛尔巴让他修建一座九层的圆形城堡,后又让他改成三角形、半圆形、正方形,每当他快要建成时,玛尔巴就让他拆除重修,这样他的的背被磨破达六次之多,驼着背仍然修建。他每年修建一层,玛尔巴教他一个口诀,灌顶一次,修至第五层时,玛尔巴教他密乘,修至第六层时,米拉日巴见到了本尊。此时,俄却多任玛尔巴之侍从,见米拉日巴修法于山洞中,以冰雹征服了怨敌多叶波哇。后师母无常母在玛尔巴面前为米拉日巴说情,米拉日巴又以服侍和敬信获玛尔巴欢心,玛尔巴传给他全部教法并加护持。当玛尔巴最后一次去印度时(399),米拉日巴要前往拉堆,虽然授记中说米拉日巴是最主要的弟子,玛尔巴还是授权给他,送其返回。

  米拉日巴一生断除尘世(400),在宗楚(401)、拉齐雪山 (402)、曲巴尔(403)等山中漫游,历尽艰辛,一心修行,九年中一直未得证悟,但他仍努力不懈,复于半月之中顿然开悟,魔障全消,在穹垄地方驯服第一魔军,修一境瑜伽(404),在拉齐秋桑地方调伏第二魔军,专修远离戏论(405),在曲巴尔地方调伏第三魔军,专修一味(406)。又摄伏(407)长寿仙女五姐妹(408),显现无修瑜伽成就(409),又以各种神通幻术调伏所有人和非人。印度的达玛格底和丹巴甲噶(410)等获成就者曾来与他比试神通,称他为论藏最有名声最令人惊异的获成就者。米拉日巴八十四岁时圆寂后,其身体显现多种灵异。

  米拉日巴的上首弟子(411)无数,但其中彻底证悟的上首弟子只有八人,即:贡塘地方的年穷日巴、坚垄地方的安宗日巴、涅玛地方的止官日巴、多扎地方的塞班日巴、尼香地方的其查日巴、日巴喜瓦沃德瓦窘、无比的达波拉杰(412)等。又称米拉日巴初期有四大弟子、中期有近侍八大弟子、年迈时收有接受教诫的三大弟子。

  关于日琼巴,他本名多吉扎,米拉日巴首次见到他时就喜欢他。他五次(一说七次)去印度,向巴拉赞扎学金刚手咒,在修习中治好了麻疯病。后又拜见了喇嘛帕廷巴、唐居巴惹第浦(密咒之主梁)、阿如拉扎、阿磨噶扎和玛久祖贝杰莫等人,获得无身空行九法(413)等密宗教法,由印度从空中来到米拉日巴身旁,后来又问上师告准前往卫地,在伍如的仲地方听尼泊尔人杰麦讲法。这期间,他在雅隆为祁穷哉波治好了麻疯病,并当了祁穷哉波的女婿。住在吉丹宫时,拉久典布违背其教诫(414),二人分手。他又到涅洛若、莫贝泽贡、甲波那等地居住。日琼巴的大弟子有近侍仁钦扎、涅·介布哇、官钦默朗、梅叶巴哇、喇嘛官曲,则希朗、普官那波、阿里巴色却、觉莫则莫、洛藏热、松敦却达、洛巴甲敦、桑日热巴、卓官顿珠、涅多吉沃、迥敦甲德、迥敦杰巴、格西穹波等。以前,有一卫地之女在措阿哲穷拜见尊者米拉日巴,米拉日巴将此女托付给日琼巴修习,此女在色莫多地方获得不舍肉身升入空行净土之成就(415)。日琼巴八十二岁时去世。

  日巴喜瓦沃,独居扎吉秋地方修行,获得成就,能以手印招引人或非人之女,使其不舍肉身,穿出洞穴顶,入于空行净土。他没有弟子。

  涅莫地方的林卡止官日巴曾从岗巴协、甲敦僧格、俄译师、涅巴朵穷巴、介译师、朵村波、夏马拉杰等人学法,后以尊者米拉日巴为根本上师,依止他学法十八个月,依法修习三十年获得成就,见到本尊,获真实成就。他之弟子有梅叶巴哇等多人。

  22.达布噶举

  无比的达波拉杰情况如下:据《等持王经》(416)和《大悲白莲华经》(417)两书记载,释迦牟尼委任他为破离对一切法性的戏论的等持(418)之王,命其养护僧众、执掌教法,并预言他最终将证得无垢佛果。所以他化身为菩萨月光童子(byang chub sems dpav zla vod gzhon nu),与他一起愿意担当执掌教法之任的菩萨有一千五百名,但都是他的弟子和继承人。

  玛尔巴和米拉日巴二人预言说:他已历无数转世,为教化众生又作米拉日巴之最胜心传弟子。达布拉杰生于涅地方,家族为尼瓦氏,其父尼瓦拉杰生有三子,彼排行第二,名宁波贡噶。他最先行医,三十二岁时随格西夏哇林巴出家,起法名索南仁钦,依止堪布夏哇、甲都哇听受戒律。又在玛尔地方从洛丹学习密咒,又到伍如羌塘地方从格西牛如巴、甲杰日贡噶哇绛曲贝、格西甲域哇三人学习噶当派的教授派经典,获得能十三天不动的“坐功法”(419),抑制思想,梦见如佛经中所说的获得十地的前兆(420),于是居住于父祖所建之色曲神殿中。

  一日,他从三个乞丐处听到尊者米拉日巴之声名,立生敬信,欲请加持,于是前往后藏。他请一乞丐当向导,至春堆地方乞丐再不愿同行。达波拉杰未至之前,米拉日巴多次预言他的到来,拜见后米拉日巴大喜,唱道歌款待他。达波拉杰说起先前的情况,米拉日巴说:“沙子榨不出油来,菜子才能榨出油,你须修习方便道 (421)。”依次授以教授,修定七日,自通“拙火定”法,得殊胜境界及感受(422)。不久,即得见佛之报身 (423)、化身(424),并预言很快就会见到法身。

  米拉日巴为达波拉杰加持并授传法灌顶,达波拉杰又去卫地,至甲杰日贡地方。据说他在色哇龙地方住在噶当派僧众中,因修证略被遮蔽,又回后藏,依止米拉日巴还复修证。无论如何,他离开沃卡,在岗波桑龙修定,还复修证。他在将要望见岗波山的地方,依照上师的授记,明解真实法性(425),生起上师确为佛陀的敬信,由沃德贡杰之子达拉岗波任施主,修建岗波寺。明现胜伏三昧之修定(426),获得幻变等五种神通,心境归一 (427),彻底证悟,享年七十七岁圆寂。

  上师达波拉杰开二利(自利及他利)之宝藏,对众生造无量之福,他有五百名有伞盖之大弟子,其中早期的弟子有:达波官巴、甲哇穷仓巴、涅那、涅玛尔波、官巴勒则、近侍塞强;中期的弟子有:康巴三人即粗普的获成就者伍色、帕竹的康巴多嘉、桑顿的协官强意,尚松托巴,晚期的弟子有:羌塘的拔绒巴钦波、沃卡的奈觉却扬、襄巴木觉巴、堪布都哇郑巴钦波、喇嘛沃卡哇、洛巴达尔官、杰官意希多吉、孜官杰色、恰官多吉僧格、卓玛玉、南巴盆尼、哉波拉官等,他所教化之人,犹如天上之群星。

  达波拉杰三兄弟(428)中的老大拉杰多拔的儿子为达波官巴,原名达杰林,十一岁时,其三叔楚拔将其送至达波拉杰处,学得全部教法,十三岁时离一切戏论,十六岁时从堪布阿里巴喜饶宁波受沙弥戒,起法名楚臣宁波,十八岁时领悟修持一味,二十岁时依先前之堪布及上师夏则云丹洛追、仲·喜饶意希等受比丘戒。三十五岁时上师达波拉杰任命他为法座(429),护持教法。两年后达波拉杰去世,他建扎西果芒塔(430)。其后又去卫地,住于拉隆扎热等地,由觉卧佛之慈悲及护法神的鼓动,他前往拉萨大昭寺,将其修复(431)。他又调解巴章之争(432),将二圣庙(433)托付给香仁波且(434),然后去岗波寺。

  他一生知识、慈悲及业绩无法计量,享年五十四岁,于牛年秋九月二十日去世。他的弟子有:获成就者伍色、香仁波且、堪布杰噶哇、觉尊绕波、尚敦噶洛噶、东敦等人。

  23.噶玛噶举

  无比的达布仁波且之大弟子(435)杰都松钦巴(436),生于多康哲雪岗吉热哇地方,家族为达东噶波氏,父亲贡巴多杰衮布,母亲拉加明寨玛,他俗名格培,十一岁时祈请父亲授吉祥天母法,修行之时,亲见吉祥天母,征服鲁如(Lu ru)之魔鬼。十六岁时,在噶扎寺中随从堪布觉拉大师恰森格扎出家,起法名为却杰扎巴,并祈请格西咱热瓦钦波为其灌顶传经。十九岁时至卫藏,二十岁时在堆龙从格西加玛大师、恰巴、巴曹译师、热嘉敦楚、喇嘛扎噶波瓦、和谢巴多森等人学法,由堪布格西巴普巴、益喜罗追大师、桑敦迥波等人授比丘戒,于达吐学习噶当派教法五年,拜见瑜伽师喜饶多杰,后又为格西夏巴林巴之近侍,拜见喇嘛达波贡楚。由喇嘛达波贡楚介绍,杰都松钦巴三十岁时,拜见杰达布仁波且,逐次祈请授一切灌顶教诫,依次证悟“拙火定”(437)。在岗波苦修三年,成为八百僧人中著名的苦修者。又去后藏东布地方,拜见了米拉的几位弟子,祈请顿格楚二兄弟、顿莫日巴、宾普巴、吉罗帮康巴、谢巴热加等人传授教法,他还到盆域甲桑扎拜见精通幻化的岗波,到蛮地任部落首领的受供喇嘛,此后又返回请求热穷巴传法,在尼木地方依止喇嘛宗巴,向喇嘛比若、成就者贝常(438)、贝喀罗(439)、成就者阿森等人学法,住在许地方的祖玺尔。此后在卫藏三十年,其中十七年闻思,十二年修行。又按达布叔侄之授记,五十岁时至多康,五十五岁时居于岗波圣地,给卫藏地方送来五十头犏牛驮的茶叶等布施。七十四岁返回止垄,召集一千僧人,于达麦罗乌如地方建噶玛寺,曾多次向上师的各个法座奉献大量财物,又经珞巴到卫地,建堆垄楚普寺,调解查巴和喀热两家之间的纠纷,亲见密集玛哈玛雅、喜金刚、无主母、上乐、帕摩大慈悲救渡母、不动金刚等众本尊,听弥勒佛讲经,并亲见沙乐和、梅智巴、米拉等尊者,他有无数奇特之事迹,使无数僧徒成熟解脱,遵循喇嘛米拉一生之教言执事,于八十四岁土牛年虎月三日圆寂。

  杰都松钦巴的弟子有多巴达尔官、涅麦释迦益喜、杰瓦岗巴、怙主日巴、仁波且笨扎巴、绎林杰瓦松巴、喇嘛桑耶巴、匝尼贡桑、喇嘛拉、达堆康萨瓦、恰普那仁、藏巴楚森、藏巴敦巴、喇嘛达吐巴格西衮觉森格、贡巴楚臣杰波、格西拉杰松巴、格西释迦、明格觉色等人,上述弟子各自都有其亲见本尊之事迹,还有其他奇特事迹的大弟子难以计数。

  楚普寺的住持由杰瓦岗巴、饶迥桑杰喇嘛加措瓦、丹萨仁扎等人依次担任,此后为杰瓦岗巴之侄子侄孙继承。

  杰都松钦巴之后为噶玛拔希(440)。杰都松钦巴圆寂后,转生为印度成就者米扎卓吉(441)之弟子瑜伽师却扎旺秋,也有的说转生为贝丹噶m巴钦波。以前杰都松钦巴曾授记说:“未来时,雪域洛札七成就者之圣地将会降临一位僧人,如见到一位讲经者和一头小牛后,祈请为我之死念经,施主衮巴瓦也将转生一王子,将利益彼等。”按此授记,转生于止龙丹巴却秋地方,家族为哉波普氏,称为麦多敦祁。

  噶玛拔希之父为楚查加旺,母亲为森日萨朗吉,其俗名为却真,六岁时识字。九岁至十岁时对所有一切经典浏览一遍即能晓悟,自然而然地即会修定。在前往卫地的途中拜见仁波且苯札巴之时,显现许多奇兆,仁波且苯札巴知其为都松钦巴之转世,为其灌顶授一切教诫,加持后生晓悟之心,祈请护法教典亲见尊者,此后又见到本尊等许多奇景。于护法之地画了张画即兴贡日寺,桑瓦益喜教其空行母之“嘛呢”法歌,此后受沙弥戒,起法名为达尔玛喇嘛。此后,由仁波且噶托巴绛巴本任堪布,仁波且苯札巴任阿阇黎授比丘戒。生起勇气,在庙门奉献,调伏护法所降之冥罚。然后,进入寺内,噶波多杰贝寨说:“为完成护持寺庙和弟子等一切事情,请建一燃灯佛像。”他照此而行。此后又到丹萨噶玛寺,兴一切利他之事。观世音来到此地说:“请塑造一尊弥勒像,有益善业。”照此而行。吉祥天女领众天女前来告诉噶玛拔希说:“都松钦巴之法座将遇危险,故请你迅往卫地。”再三请求,噶玛拔希才到卫地,他不想去康区,准备教化阿里以下的僧人,但观世音说:“你所教化之众生一半在康区,必须到康区。”他经北路从雪山下至止贡地方,金刚瑜伽母及其随从遍布止贡寺,载歌载舞。在大昭寺,见众多光芒融入释迦像,知大有利于教法,故奉献黄金,此时见无数莲花大师围绕具有千头千手之马头明王。到匝日圣地时,受到主寺的欢迎,到楚普寺时,都松钦巴之身形布满天空,他见到喇嘛、本尊、护法神之事迹难以计数。为利益众生,他到后藏,在宗乌等地显现许多景象和授记,在堆穷地方示现杀伐和养育之神变,在堆龙河谷财神喀那告诉他说:“卫藏地区的所有的人及宝贝都奉献给你。”到约波羌塘时,不能行船,修练风法后,使他未掉入水中而渡到彼岸。他说:“今后十六生中依止观世音和马头明王,为众生做无数利益之事,请二位救度母十六世中任护法。”在楚普寺,一夜梦见天王乘龙前来,说:“请到我的宫中。”这是他后来受召到蒙古地方去的先兆。初,他居于多康地方时,忽必烈带兵在绒波域色都地方会见了噶玛拔希,他使忽必烈发菩提心(442),见到诺桑和龙树等很多菩萨。忽必烈听到噶玛拔希当时的名声以及看到将来能成为大成就者的各种征兆,又有金字使者前来迎请噶玛拉希,当噶玛拔希为是否前往而犹豫不决之时,龙王和密主显现,说:“为利益众生,还是前去为妥。”因此决定前往。

  &, ;nb, sp;  他在前往汉地途中,修复废旧寺院,大做利益教法及众生之事。路途中所有众生有情不由自主地集聚起来献给他无数财宝,到达大王的斡耳朵时,受到臣民众生无限敬仰。他以桑瓦达波之见地驳倒诘难(443),调伏了外道徒。在内地甘州(今甘肃张掖)之时,拜见十一面千手千臂大文殊菩萨,每一只手中捧持一钵,钵中有一佛。文殊菩萨说:“由汉地西夏直至大海俱由你教化。”后来传说西夏地方的幻化寺中的绘画是他后两世利益众生的景象。

  他在皇子住地住了很长时间,施主和福田关系不顺遂。虽然出现了许多违碍和不利之征兆,但在观世音的劝请下,又有上师本尊空行的再三授记,请他到北方宫殿中,所以他未同意忽必烈的挽留而离去。他因以前大成就者降生为西夏的敬戴佛法之王以来,王子及弟子们在此地繁衍,正适教化之时,于是他到西夏,使所有信徒如愿以偿。又在救度母和天王之促使下,修建吹囊朱必拉康寺,建寺时,见到全部毗卢遮那佛,同时建有许多经堂和僧舍。后又在灵州(444)(今宁夏灵武附近)和甘州(今甘肃张掖)一带活动,他种了一棵树,并说:“等树长大后,我再返回此处。”此后他受念青塘拉山神(445)和十二护法神之迎请,准备到后藏地方云游,而蒙古大汗蒙哥听到仁波且(噶玛拔希)之声名后,派出许多金字使者前来邀请,他见到益喜巴和那拉噶波等世间各种神祗之神幻,动身去蒙古,金字使者们看到他显示了许多共通悉地(446),到达被称为翁格的王都时,想起过去、未来、现在之多种因缘,他在前世,曾幻化为大象之身形,教化外道之大王及其徒众。现在,外道大王转生为蒙哥汗,其王后、王子和随从等转生为王后火里差、王子阿里不哥及大臣等,如现在不加教化的话,他们因以前外道徒之习气就会成为也里可温教徒(447),整个国土就可能都是外教徒,故应及时教化。都松钦巴预言中说为教化一人而来,正是指此蒙古王。因世间一个有权势之人被教化,其余无数众生也随之而被教化。预言又说不可久留,乃是应周游各地。明白因缘之后,为教化众生而前往。

  龙年,到达所有汗王、王族聚会之地赛热乌斡耳朵,在此用十忿怒王(448)的等持调伏龙魔和热胡达之神变及其障碍,受观世音之见地之护持,显无数奇特之神变,故蒙古全体王臣百姓自动敬信,从外道之邪见转到皈依佛教。他在冬天使六日路程之内的地面无雪无风,并使全体国王、百姓每月都守护分别解脱三时戒,发菩提心。他讲解四身灌顶(449),使蒙古王产生善体验。他的名声如遍布天空的星星,被汗王奉为顶饰。汗王下令,国内凡逢每月四吉辰(450),任何人不准欺凌别人,不准杀生吃肉,不危害众告天人,使其护持各自教法。汗王并赐绐噶玛拔希金印和一千锭银子(451)等无数财宝,全体应供喇嘛都很高兴,并三次大赦(452)一切囚犯,他在哈拉和林地方建的大寺庙,在赡部洲独一无二,在西夏及全国境内修复三千个庙和被毁佛塔,并建了许多寺庙和修行地。

  他在蒙古地方之时,梦见高十庹的释迦牟尼像前来对他说:“请你在西藏塑造此等身像,将会灭除违碍,国泰民安。”故他在楚普寺建经堂并塑造了释迦牟尼像及随从九尊之像(453)。由于调伏了国王一人,故使说三百六十种不同语言(454)的臣民都接受教化,使得赡部洲一切教法安乐。此后国王升天(455),因浊世之罪过,王子兄弟们争夺王位时,发生大违碍,出现凶险之梦兆。王子忽必烈是最初邀请他的人,但他未住在彼处,故忽必烈对他不满,他又站在蒙哥汗一边(456),得到大量奉献。故忽必烈下令对他施行火烧、抛入水中、用兵器砍、喂毒、头上钉铁钉等刑罚,并派人分三班轮流看守,七天不准进食。

  此时,有金刚亥母前来,四部智慧空行母从哈拉哈拉坟墓中取来婆罗门女儿之尸体,举行会供。外界一切刑罚(457)经四空行转授到尸体身上,故任何东西一点也不能够损害噶玛拔希,又有不动之二十四圣地(458)之空行来吹气,东北方向出现吉祥天母的天兵四万四千人,降下大风、雷电和冰雹,瘟疫流行,行刑之武士顿时死亡。国王及其随从面前出现许多幻变情景及猛恶护法。至第七天,所有王臣俱生悔惧,祈请噶玛拔希原谅。修定药师佛修法光辉,消除恶兆及瘟疫,故王臣无限敬仰,顶礼足下,加以敬奉和供养。

  汗王要他去蛮子地方,他按照都松钦巴的预言,愿回西藏得到国王的同意。到达秋玛城(459)和兴贡(460)地方时,二十四宗的全体百姓聚集,祈请修建寺庙,但未建。此时汉地之神鬼制造了违障,他修持马头明王法加以镇伏,制伏神、鬼、人三种业障。此后逐步返回西藏,到达楚普寺时,所有噶举喇嘛的本尊对他加持说:“从此你哪儿也不要去了。”故居于楚普寺,发展无数弟子僧人。此时,怙主八思巴任皇帝之帝师,由朝廷返回西藏,在楚普寺二人会见,二人法座相平,不分上下。噶玛拔希对八思巴说:“以前我任蒙哥汗之应供喇嘛时,我看到你是菩萨降世,是多么高兴。”噶玛拔希建成楚普经堂佛像等工程,开光之时,到众救护神之前说:“所有神像和全部业果都是由我完成的,在未来之时,仍然按你的想法,普渡众生,教化遍布三界之僧徒之时,我仍然要护持佛教,完成我之事业。”马年,由杰瓦加措等人加持后,建观世音庙,并为僧人建诵嘛呢经之地和为乞丐施食的资金(461)。马年,自知其圆寂之征兆后,他对众人说,米拉授记他降生于优莫雪山边上及各种奇特之事迹。羊年一月开始得小病,三月大地不停地震动二十一天,据说这是多丹奈绛饶琼多杰和尼玛多努瓦喀秘密地随顺僧徒之驱显化身,示显奇特征兆和神变后,羊年九月三日涅磐。九日火葬后,塑身像,当天时间成倍地延长,天降雨虹和彩虹等很多奇迹,并为他建无数舍利塔。

  噶玛拔希的亲炙弟子为:小成就者奥坚巴、绛色吉益、喇嘛奥坚仁波且、喇嘛涅日、仁波且奈囊巴、喇嘛那措瓦等多人、桑丹第巴绛曲仁钦转世者前后二人得到教法。大成就者死时,委任奥坚仁波且为楚普寺住持,其后涅日短期任住持,其后喇嘛奈囊巴任住持,除涅日外,其他二人都是噶玛拔希的侄子辈。

  此后,却杰仁波且饶迥多杰(462)出世。大成就者噶m巴临死前说:“我之身躯请放七天。不要动。”故将尸体移至寓所内,他变化为彩虹前往天界,众天神献大供养,历时八天,前去夺舍复生时,见以前之躯体已被火化,楚普河谷充满哭声,见众生悲苦,他伤心得昏-迷过去,苏醒后,又去寻找夺舍之尸体。在堆龙帕仓找到一个完整无损刚满三岁的小孩的尸体,夺舍转生后,刚转动眼珠,死者家人认为死人转动眼珠不祥,其母立即用针将其眼珠取下,安在脸上。他想没有眼就不能做利他之事,于是又脱出再找尸体,在北面的外房中只找到一只长着虫子的死鸽子,大为灰心,准备前去兜率天宫,守护地方之二十五空行母前来劝其还是转生为人。他说再至人间甚难,二十五空行母在六十二胜乐佛之坛城中为其灌顶,赞颂吉祥。授记他将降生于芒域贡塘秀莫雪山边上的沃玛龙堪塘之扎普龙雪地方,送其踏着彩虹之路,来到上为水晶房下为中阴界的地方时,据称爱欲道血浪涌来,所有空行母逃走了,登九重天有九层天梯,他只登上一层,故未逃脱,大声喊道:“业缘解脱之道如此困难啊!”晕倒过去。醒后,他感觉到身体特别疲劳。此事记载于他的传记之中。

  此后,按以前之授记,于阳木猴年一月八日降生,父亲名叫阿强却贝,是一旧密学者,但生活贫困,以制做陶器为生(463),儿子出生后有多种奇特之征兆,生幻化之梦,能述说前世及转生情景,饶迥多杰对读、写和一切教法一学即通,并能深晓其意,在家乡渐有名声。二、三岁时,参加朗科法会(464),见圣像(465)放光及融入,故得护佑,深晓一切善教诫。他祈请父亲授教诫,堪布色康巴询问时,他讲述了自己前世和中阴界之事迹。

  他在吉仲观世音像(466)面前预试伟大菩提心,自知其为大成就者噶m巴钦波之转世者,故给大成就者奥坚巴捎去一顶黑帽和三身像,并带话说:“以后我自己前来,以此作见面之因缘。”大成就者奥坚巴答应与其相会。到达铺扎的当天晚上,大成就者奥坚巴的本尊显现说:“大成就者明天会到此借宿。”奥坚巴醒来后对近侍者们说:“今天噶m巴钦波会到此,你们奏乐前去迎接,看究竟谁来。”近侍者们出去一看,没有别人,只有一对制做陶器的夫妻二人领着一个小孩。近侍们回来禀报后,奥坚巴说:“正是他们,请把这一小孩邀请到此。”小孩进来后,同奥坚巴并肩坐于左右座位上。奥坚巴平素具有无限福泽和身威,修习秘密主法时,其见地之威严更甚,故父母跪下礼拜,但小孩不礼拜,并毫无惧色地摇弄佛堂前面的铃铛。奥坚巴看后笑着说:“这个顽皮的小孩,具有特殊胜之因缘。”然后让其坐在垫上问:“你是何人?”这个小孩答到:“我就是著名的噶m巴,心中具有圆满法力,但身体四大力未圆满,故到此祈请你护持。”奥坚巴说:“既然如此,对我来说也得到多种清净显象。”所以奥坚巴十分喜爱和高兴,如同保护眼睛那样护持他,并授居士戒,使其产生愿心(467),授给灌顶教诫,修习深密之教法如同大海中的水层出不穷。

  以后,并教给他许多道歌。七岁时,跟随堪布衮丹喜饶出家,起法名为饶迥多杰,为前世噶m巴的密宗名。此时,楚普寺喇嘛涅日得到观世音之授记后,迎请他为楚普寺的住持。到拉堆卓龙地方,由奥坚巴为其灌顶,他亲见上师胜乐,成为一名俱生圣智(468)的贤者,在涅囊达囊拜见贡仓巴,并由贡仓巴授生合教法(469),因此达囊地方的人们祈请他为上师,由于业障未讲任何教法。到铺札寺后,他说:“即将到楚普寺去,”此后回到楚普寺,拜见涅日喇嘛的同时也拜见了沙乐和。虚空流出圣水,枯树生出枝叶。他派人把以前在帕仓地方取眼之母叫来,赐给她一头母犏牛,并对她说:“你把我的眼怎样安放的?未安放在眼孔中,而掉在地上。”马年,多次发生地震,饶迥多杰解身之脉结(470),俱生智慧,一切教法开始融入其心,虽经转世,但也未曾忘记,虽然一切知识自行圆满,但仍象下愚之人一样依止喇嘛贤哲学习。十八岁时,连胎中和闺月共计二十岁(471),在堪布降秋色巴宣奴降秋巴和业师格顿仁钦前受比丘戒,并听受戒律(472),跟随遍知一切释迦宣奴学习全部佛教法相学(473),从尼多巴钦波贡嘎顿珠(474)处学习杰塔巴和奥坚巴的全部教法,从喇嘛多丹那措瓦处达波噶举等教诫及前世和今世之全部教法,其它还有兴杰加、额巴森格沃、桑达俄那巴、温寨瓦等人加持所有教法,并学习他们的语诀、显密经论和全部注解,故饶迥多杰对这些喇嘛感戴供奉,这一切举动,虽然是向法王祈请一切教法,但也是对佛的直接感恩戴德。

  饶迥多杰在净相和梦幻中拜见佛、菩萨和以前的大学者、大成就者等,并由他们加持灌顶授教法。同时也拜见释迦牟尼、桑杰米楚巴、无量光佛、桑杰苯吉朗波等很多佛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桑瓦达波、降衮、苯吉朗波、大成就者沙乐和、龙树、无著兄弟、却吉札巴、莲花生、德洛巴、噶玛拉锡拉、比玛拉米扎、多丹吉杰波米拉日巴、无比的达波拉杰,贡仓巴 (475)等传承师,详细得到教法的情况记载于其传记中。他还拜见本尊(476)胜乐双尊、喜金刚双尊、密集、阎罗、群波堆切、金刚杵、古如古来、杰瓦加措等本尊神。当降漾钦波仁钦坚赞前往皇帝驾前(477)时,他们二人在多康地方会见,讲论教法时,饶迥多杰见到不少菩萨之净相。他到萨迦时,所有僧团不由自主地祈请他传授教法。前往多康到达拉顶寺时,看到森林中燃起大火,故生大悲之谛力,使烟火中龙神显现降下大雨,火马上被熄灭。到岗波圣地受到多杰贝寨等侍从的欢迎,他调伏人和非人之后,还调解了东方阔拉帝地方的纠纷。在多康地方奈果和楚普群宗多次见到奥坚巴之净相,讲授了以前未讲完之教诫,并授记他在浊世利益众生。此后他从多康到卫地,受到念青唐拉山神等许多西藏地方神祗的欢迎,楚普护法女神前来迎接他,他为拉萨释迦牟尼像奉献金伞盖时,显现共奉十方如来之幻景。他住于岗嘎之时,显现祈请他到工布利益众生之征兆,于是他到了工布,在岗波桑龙和咱日云措等地显现无数净相,使整个工布地方的教法和王法得到安乐。

  由于在楚普地方贡山中的静修地见到全部脉、风、穴位 (478),故善知全部外空星辰之择期(479),著历算经典,为楚普寺修建汉式屋顶和无量宫,为在浊世利益他人,故在四角建造德钦静修院,于德钦寺亲见身、语、意无别之佛,故使内、外、其它三方面无差别。他向尼多瓦请受灌顶时,见到阔比坚著的业障,刹那间即变化为护法毕那坚加以调伏,此事为多丹扎森如梦幻一般亲见,他把所闻所见之事迹写入论典中,他一生之奇迹难以计数。在德钦寺得到应去塔工地方利益众生的预兆,于是他到了塔工地方,修建那普静修院。一年中他建成许多寺院和佛殿。在果昌地方(480)他证悟一切金刚乘,注疏密宗教典,亲见东方业缘阎王之地方的情形(481)。在咱日奈达地方,迎接和送别他的人们看到许多奇特征兆。此后,需要他越过一道悬崖时,前一天晚上河中间突然出现了一条沙路,大师和弟子们全部从沙路上通过,因此就不需要通过崖悬绝壁了。此事亦为止贡官巴益喜贝亲见。花雨降于达拉岗波地方,遮布法座。虎年,他到了卫地方,于拉萨显现许多奇特征兆,调解蔡巴和康巴之间的纠纷。此后,又到多康地方,修复噶尔玛寺,利益众生,晓悟龙树之思想,注疏法界赞歌。藏历蛇年一月,因护法神授记他架设了索曲(482)桥。当他因观世音授记居于森林静修时,有授记说他应去东方皇宫三年。蛇年夏,一智慧空行母在日光下显现传给瑜伽教主十万根本经。他在咱日静修院修定时,有授记说他应变懈怠为利益众生,观察自利他利。他以大勇识发舍已利他之菩提心。决定依照机缘前往汉地,此生剩余时间未竟之业,将在工布转生而完成。因此他详细地讲述了修建龙祖顶静修院的经过。此后,果如授记所言,贡布蔡青送来东方之主元文宗图帖睦尔(483)邀请他进京的诏书,并赐给他噶玛拔希之金印。于是在羊年七月动身,到了卫地。业缘空行母在咱日宁玛地方显现幻化,故发生大地震。为到拉萨贡塘与帝师贡噶坚赞为首的人会合,他来到当雄。十一月间雷声大作,发生了日蚀(484)。因天降大雪,饶迥多杰预言说:“大皇帝有性命之灾,我们不必前往”。于是返回楚普。

  猴年二月再次动身,在汉藏之路途大作利益众生之事,他得知元文宗死在起辇谷(kyin jang hur)的消息后,于是为元文宗超荐亡灵(485)。此后他为王子热达那室利 (皇帝懿璘质班)(486)的根本上师,并在起辇谷建寺。此时,出现发展事业没有违碍之征兆,于是他在十月十八日到达皇宫,受到皇帝仁波且贝(懿璘质班)及大臣们的欢迎和敬奉。他为皇帝和大臣们灌顶,使皇帝大臣们得到如愿以偿之教法。他从征兆得知懿璘质班的寿命也不长。于鸡年一月十五日,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从蛮子地方到达大都,在数百万僧俗欢迎队伍中,谁也无法开通道路,法王饶迥多杰头戴黑帽,口念六字真言,人群都为他让出路来。元惠宗手拿大哈达前来顶礼膜拜,无限敬信,奉献无数财宝。饶迥多杰并为皇后的王族(487)、燕铁木儿太师等众官员灌顶,其近侍扎赞被任命为太徽院参院。当众官员串通一气与太师发生了纠纷时,经法王饶迥多杰劝解后,平息了纠纷。

  法王在世时,尽力使得国泰民安。六月,皇帝在上都即位时,由护法神们保护及加持,作无数利益众生之事。此时,因观世音之预言,为前世皇帝作追荐法事。狗年五月十五日动身时,元惠宗封他为“晓悟一切空性噶m巴”,赐敕书、国师印、水晶印盒和金字牌符。当他到达西藏咱日萨宁地方时又赐金锭,并赐给他的弟子多康地方的喇嘛定增桑波和蔡格迥钦波十人司徒之印。在楚普恰雅寺中为皇帝建期供和影堂(488)。他从楚龙巴达尔干绕道到五台山和西夏地方。在上述这些地方他显现奇特征兆和广利众生。在西夏地方时,他修复了以前的佛殿和寺庙,委任了住持。此后,他又到米雅仁莫地方,一个普通俗人从怀中掏出二百两金子献给法王饶迥多杰,他做了无数供奉和利他之事,调解了一切纠纷。此后他从玛尔康到达噶尔玛地方。猪年八月二十五日他到达当雄地方时,受到卫藏首领们的欢迎,住了三天,又见到还须往东方利益众生之征兆。九月从楚普寺出发,经拉萨贡塘前往。此时,朝廷众官员要他测算安危之情形。冬天,他居于桑耶青浦地方,无数贤哲和僧徒拜他为师。他为蔡巴提供条件,写造金汁丹珠尔经(489),开光之时,大声诵经,无量佛陀、菩萨融入其中。一些地方请他挖寿水,由于担心浊世俗家之贪嗔和业障,故装作挖不出寿水的样子,事实上从桑耶山沟中流出的寿水,谁也没有察觉就流入饶迥多杰之手。此时,元朝多次派人携带重礼,再三邀请他进京。

  鼠年八月起身,十五日离开当雄,在前往元朝皇宫的路途作利益众生之事,直到施主与福田相会。一天,在二王臣和三对施主与福田之处为大皇帝引出寿水,因而为皇帝消除了一生中的违碍。先前,除忽必烈之外,其后的皇帝没有一个执政十一年以上的,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从水鸡年至土猪年执政共计二十七年后,身体还很健康,而且国政安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饶迥多杰之恩德。当上都出现一大业障之预兆时,由于饶迥多杰向观世音祝祷,使其不能侵害皇帝和信佛法的人们。牛年八月,他察知晋米县将发生大地震,所以他从屋里搬到外边,居于平坝之上。地震时,全城毁坏,百姓都逃跑了,凡是到饶回多杰面前祈求保祜的百姓、上师和弟子们均未受到一点损伤。他给王臣们进行时轮灌顶(490)时,显现五部空行佛(491)加持歌舞。上述记载是由饶迥多杰本人口述的,广中略本传记中收集的;下述传说的历史,是由都增勒和衮降迥乃记录后,由扎西本抄录的书中摘抄的。

  当时,由于汉地和朵思麻地方一些坏僧人不守净行,故一些不喜佛法的官员们商量,下令除西藏外,其它所有地方的不守净行之僧人全部还俗,支差服兵役。当时,经其他帝师和国师奏请仍未能阻止。在无门洞宫 (492)召开会议时,法王饶迥多杰最后到会,坐在下面的小椅子上。以伯颜太师为主的所有大臣最初是围绕帝师的座位的,后来都向法王的座位靠拢。法王饶迥多杰说:“你们王臣们以帝师为主。把我们这些无权的僧人召请来,在此地不作兴盛教法之事,反而毁灭佛教,如此这样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是一生衣食不足,来向你们乞求的吗?以前忽必烈等皇帝们的事业,你们是否要改变?皇帝的生命和国政等各方面的事情,你们大臣们能承担责任的话,我们马上都返回藏区”等等。严厉地斥责后,大臣们害怕了,马上供奉净行和不净行的一切僧人,派数名达尔干(古代蒙古官职名)带着诏书到各地宣布,如此暂时安定下来。由管家为施主,他在大都建噶尔寺(493),在中间殿堂里塑造胜海佛及其侍从,在左右房中塑造噶举派喇嘛像和胜乐五佛之护法立体坛城(494)。在临洮也建起噶尔寺,饶迥多杰把水晶印交给止贡和帕竹派的活佛,把噶玛拔希的金印交给楚普寺住持。

  当时,有一名叫哈丞相的大臣,受到不喜佛法的大臣的鼓动,迫害告天祝祷的僧人们,故法王饶迥多杰也有点灰心丧气。总之,根据饶迥多杰本人所言和汉人阴阳五行者卜算,饶迥多杰具有长寿之福兆。但因他心生教化众生之念,故想去兜率天宫。虎年三月八日,饶迥多杰在王臣们聚会时说:“我这瑜伽行者象天空中的云彩一样,不知道会到哪儿去,你们愿意修行教法,请马上各自修习吧”。因他以前常说要回西藏而终未成行,所以大众未懂这是他之遗言。兔年五月五日黎明时,司茶仆从夏森等人还没睡醒,就听到从光音天中传出金刚道歌,一瞬间天空中发出“法王圆寂”的声音,大地为之震动。五月十四日,饶迥多杰从大都出发,并在温泉中洗了澡。弟子们饮汤水时问:“天空为什么出现各种乌云、光辉和彩虹?”他回答说:“这标志着一位善知识大德将要逝去”。此日,直到上都的天空中彩虹一直没有消失,使在上都的皇帝、太后和大臣们获得如意之教法。从八日起,身体即感不适,六月十日太阳刚出来时,天空中出现了无数空行母,法王即命都增巴安排祭礼。伯颜太师哭着请求法王不要逝去。法王说:“我想回西藏,你们王臣不按我的话去做,以前的事已过去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要到别的地方去了。请王臣们按教典和教法去护持国政吧”。大元国师贡觉仁钦说:“法王逝去,我们如何护持佛法?”法王回答说:“请按虎年三月所说的去执行”。弟子们在法王面前发愿,请求继续服侍法王,努力学习教法。法王说:“对西藏全体僧徒教训早在猪年到鼠年之间已讲完,我们师徒即将会面”。此时,由法王的侍从们记录,写下第四世转世(495)的文书,然后做胜乐供赞,愿得到奥坚成就(496)之身,然后因病圆寂。

  每月十五的傍晚,官员们轮流来祭奠,当堆仁帖睦尔到达宫前时,月亮升在空中,圆满法王饶迥多杰与金塔一起逝去。他们中十八个布衣行者看见了饶迥多杰并顶礼叩拜,有二人没有看见。此时,在曲当驿站以前饶迥多杰救过其命的蒙古官员及其随从共三人看见了法王,问他到哪儿去,他回答说:“从大都回西藏去”。他们同时还看见女官哈合为法王举座,使居于太后身旁,法王还几次接见了其他弟子。二十五日,许多人参加了葬礼,以国师和太师为首的全体官员徒步抬着棺材,用檀香和紫丁香木火化,火葬时出现了无数奇特神变,灵塔上有俱生胜乐、观世音和三角图案(497)等无量舍利塔。以大皇帝为首的全体官员进行祭奠。后来把灵塔迎请到了西藏,安放在楚普寺中,并塑造了法王的金像和大身像。法王饶迥多杰生前居于楚普寺时,委任噶玛拔希的侄子、侄孙为厉任楚普寺住持,喇嘛奈囊巴以后是喇嘛扎西布、喇嘛旺仁、内邬托巴云丹贝、喇嘛那波仁钦贝、喇嘛却英,喇嘛却杰至今还任住持。

  如说法王饶迥多杰的弟子,他的全部上师都反过来向他请教教法,以他为顶髻之宝。其他弟子还有上下内邬托林寺、第瓦巾和却科林寺(498)历任住持以及早期和晚期的无数格西、奥坚巴钦波的转世和扎色贡布、拉普莫觉巴、梦幻具光净天神技艺的多丹扎巴森格、吉瓦日措巴、具有无三想(499)及智慧圆满的容顿多杰贝(500)、两位普波且瓦拉杰、秋贡阔漾格龙等无数有寻瑜伽师,国师贡嘎杰波、大元国师贡觉仁钦、司徒格迥钦波、喇嘛单增桑波等安多、卫、工布所有地方的无数护寺喇嘛,还有难以计数的秘密瑜伽师。格迥格微罗追把法王大弟子的名单拿到法王的转世者面前时,转世者对他说;“别的不要,请把你的名字写上”。他虽然没有别的知识,但是在三代间连续不断都是法王两辈转世的可靠弟子。

  黑帽系第四世活佛的降生,除前述的多种授记之外,噶玛拔希的传记记载说:“自现在起一百年后,一名大婆罗门将转生为知三世幻化者来护持佛教”。喇嘛拉龙巴仁杰说:“却杰饶回瓦在南木托园的法座后种了一株柏树,等柏树长到和法座一样高时,他会来到此处,并到香喀塘地方建一寺庙,为之开光”。他还说:“法王到尼沃时,在佛像背后种了一株两个树叉的松树,并说当两个树叉长齐时,我们就会到来”。与这些相符合的法王转世的情形是,法王从汉地逝去后上升兜率天宫,化生为仙人善生,经过人间之三年,他跟随世尊弥弥勒佛听佛法,修菩萨行。世尊弥勒佛对他说:“你对瞻部洲还未生厌倦,还应去利益有情众生。”吉祥马头王等许多无畏空行佛为他灌顶,加持。按照世尊弥勒佛的旨令,他从闪耀着各种光辉的水晶殿里踩着水晶阶梯降到人间金色的大地上。

  依照幻化所言,黑帽四世在木马年降生在工布和多康之间的俄阿拉绒吉扎热地方(501)的古觉家族,父亲桑杰贝,母亲格顿布,弟弟云丹加措。父母得到了许多奇兆,他刚会说话就能回忆叙述前世之经历,会多种幻化。父母亲为增长孩子的知识,带领他云游各地。一次到塔拉岗布佛堂时,他告诉父亲母亲,他看见许多无畏空行佛围着噶举喇嘛的身像,并知道路上有无盗害。在三涧湖水(502)和孔热等地他认识前世法王之施主,并认识了前世法王的房门及路,他从色波龙祖手中把前世法王的黑帽拿来戴上,并讲出前世之事迹。他用法力救治病人和被鬼魔缠身的人,并作出许多预言。因他是却杰噶m巴饶迥多杰的转世者,故他的名声传遍塔工、卫藏、多康等所有的地方,前世法王的所有大弟子逐渐聚集在他的身边,司茶仆从夏森前来当他的近侍,所有新老施主都对他信奉崇敬。他请求多丹益杰和多丹衮杰为他传授前世法王之教法、灌顶和一切教诫。他把喇嘛札雄巴的各种显宗经典和罗追森格大师的法相学铭记在心。多丹衮杰等人在静修地对他讲述了命中注定前世法王饶迥多杰应活了八十四岁,但由于前世法王厌恶罪孽,所以只活了五十六岁就前往兜率天宫,临死时的安排,以及又从兜率天宫返回人间的详细经过。他还在依次会见其他老弟子们之前就知道他们的情形,他对前世的讲话、见到的本尊、修法的体验及成就、以法力调伏病魔、以功业教化众僧、修建寺庙、调解纠纷、唱道歌、使无数信徒得到成熟解脱的情形等都很清楚,并能看前世的传记和道歌集。土鼠年,蔡巴听到法王转世之事迹后,马上派人给他送去茶叶和邀请信。虎年,邀请他到楚普寺。十一岁的阳水龙年到了卫地,雅隆地方的吐多吉旺秋对他无比敬奉。此后到达蔡贡塘,新老师徒相会,情投意合(503)。到达楚普德钦时,显现许多奇特之征兆,他的名声遍布雪域西藏。南喀贝院使拜见他后,请授灌顶,大加崇敬。

  马年,(原文作马月,当是马年之误。编者注)他在德钦寺削发,从大堪布顿珠贝瓦和觉尊巴大师出家,由喇嘛云敦巴为他授新旧密宗(504)灌顶,并讲授一切教诫。龙年,止贡巴进军觉摩隆巴地方(505),为平息事端,他应吉雪地方的属民们的迎请,到了拉萨江塘,以其威德压服所有地方首领,结束了军队的战斗,一切官员对法王无不奉戴。此后到昂雪(506)和后藏北部各一次,利益众生。鸡年,他拜见了喇嘛怙主索南坚赞巴,二人相互叩头致礼(507),研讨佛教教法。在涅塘加仲,僧众云集如海,中央并排放了三个法座,是喇嘛叔侄和法王的座位,所有的街道都发出敬信之呼声。因为在喇嘛面前听了教法,所以本钦杰瓦桑波等所有大官员全都皈依于他。他又拜见了细脱巴(萨迦后期分裂为四大拉章,细脱拉章是其中之一。——编者注)大师,相互致礼。

  他修复了楚普无量宫。王子热达那室利(皇帝懿璘质班)听说法王之事迹后,奉献重礼。大皇帝在以前就曾听说法王转世的消息,但他半信半疑,犹豫不决。当定穷朗穷到达朝廷时,皇帝问:“他确实很有名声吗?”回答说:“前世法王的弟子蔡巴司徒(508)的本领和智慧很高,他说确实是前世法王的转世,所有善于鉴别者也这样说”。故皇帝双手合掌,不由得流出眼泪。皇帝派(宣政)院的定久院使、噶德寺官员官却坚赞和帝师的下属索南喜饶于鸡年送去邀请诏书(藏文长诗)、一锭金子(509),三锭银子(510)和各色绸缎各三匹。鸡年秋天,大司徒为其送行并请教教法。阳土狗年一、二月间,他被邀请到拉萨贡塘地方,并为他送行。止贡官巴囊巴扎杰等人同他结下法缘,并多次赠礼送行。

  狗年,闰四月二十日从楚普寺出发,翻过寨拉山,渐次北行。路上与前世法王在世时的经历相同,威严而细心,故得到重礼,并收了无数信徒。他被邀请到工布寺,全寺僧徒都献了布施,大加供奉。他对信徒们讲授发菩提心,传授金刚亥母之议轨。此后居于密宗院,当雄的人都来贡献重礼。此后居于盖加尔(511),十一日在拉龙莫且地方扎帐住宿,远方居住的弟子们在梦中见到他。一路上以宣慰司派来的人和楚噶囊巴为主所有的保镖和仆人(512)来请示事情时,还未说话法王就知道他要问什么,他嘱咐说:“以后有事,不需要多商量,就说我到外边去了。”上桌子山时,从人问曰:“最近一两天下了大雨,黑河水大,能过河吗?”他答道:“河水会小的”。虽然当天晚上雨特别大,但河水还是小了,故第二天平安地过了河。众人却说这真是奇迹。法王说:“此地地方神向我请求教法,作为报酬把河水减小了”。从夏颇地方起,金字使者请求征集乌拉、乘畜等,他回答说:“不能危害生灵,你们也不能骑乌拉的驮畜”。以后他把驮畜、乘骑都让人牵回家,因此驿站站户们十分高兴。此后,他依次受到三湖地区(三江流域)的军站站户们的供奉承事,奉献无数布施。在所有的筵宴上,他只准用酥油奶酪,不准当面或背后食肉,因而他的福泽广大而名声远扬。此时出现北部的全体领主欢迎他的预兆和许多瑜仙师。

  五月二十九日,从觉日俄到古尔地方,在古尔地方对众生说法时,天空出现彩虹,并降下花雨。六月八日,他到索曲桥头,住了十八天。此地的黑脸龙王最初运用神通使河水泛滥。他投放施食后,降伏了黑脸龙王,使河水干枯,他对朵、卫地方 (元代称朵甘思与乌斯藏,索即今黑河专区索县,为朵甘思与乌斯藏接界处——编者注)的僧众讲了许多教法,得到无数布施。天空降下花雨。七月八日,到达喀日地方住了十多天。于十三日到萨玛岗,喇嘛贡丹日仓巴前来迎接,邀请他到贡德寺。从八月九日至十八日在巴喀如地方利益众生。九月十二日到恰拉喀,十八日到噶玛寺,当天天空中出现彩虹、降下花雨。二十七日以嘎玛艾巴为首向全体僧人、弟子发放了布施。十月三日对噶玛寺的全体僧人发放布施作为见面礼,并授大菩提心。尕甘思地方俊彦会集,僧徒达万人之多。一天,定久院使看见天空中太阳和月亮之间矗立着水晶塔和法王身像。十一月六日到达拉顶寺(513),住了八天。有一天因为嘈杂,未执受加持。十五口从嘎尔玛出发,十六日到达吉塘地方,由萨迦派的近侍贝丹桑波奉献礼品,并在两驿站之间设帐相送。十八日到达夏胡拉地方,在斯贡寺住了二天。二十二日在斯达地方由阿措献礼侍奉,二十七日到达拉沃地方,受到当地本钦为首的全体官员们的欢迎。十二月一日到丹龙塘地方(514)。前往金沙江(515)时,出现了许多奇特的征兆。三日,本钦巴奉献小麦和布施,发大菩提心,住了八天。到噶玛派的两个属寺,讲了前世法王的许多事迹。官员和金字使者们祈请他继续前往北方,他回答说:“我选择对众生大有利益之事而行”。故未答应,而前往则地方。十日到达热塔地方。此后他为朵甘思本钦所建的大佛殿开光。十四日到达尼塔日布地方,他要求给部落百姓发放食粮,以本钦为首的官员们照此执行,并派乔道侍奉。二十六日到达寨普涅周地方,受到以喇嘛贝丹巴为首的寨普地方全体大德的欢迎,当日天空出现许多彩虹。二十八日迎请他到贝丹巴的寺院,敬献礼品,此地的信徒们好象看到法王仁波且坐在虚空之中,讲授发大菩提心。猪年一月一日到达寨麦扎地方,三日,受德衮寺迎请,四日,受都元帅迎请,讲授发大菩提心一天整。这样,他在朵甘思地方教化的信徒和建立的福德超过了前世法王。在这之前已派香巴的金字使者作先行,此时云尊带信来说,狗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快到黄河边林库地方时,他们骑的马太累,所以停留在黄河南面名叫帕吉那包的雪山中修行。又说:“现在到临洮去的路已经不通了”。此事与反叛者攻打上都差不多是同时的。

  猪年二月六日,他到嘉噶地方,王子桑扎室利坚亲自前来迎接。八日,他被迎请到河州(516),达玛靖王把他请到索雅的斡耳朵住了两天,以靖王官却贝为首的王族前来皈依,他为行院的官员们举行了灌顶,当西凉王被他们革职时,他进行了劝解,王爷被赦免,王府属下的人也从狱中释放。在河州住了八天,住在王子宫却贝在山腰修建的寺院附近扎下的帐篷中。此时发生了叛乱,所有的驿路(517)都被阻断,他看到前往朝廷的道路不通,就没有前往,而在当地住了六个多月。他的随从五百多人的食用部由行院供给。

  达玛靖王(dha rma tsing dbang)和代周平章(di ju phing chang)不和,二人各自调集重兵,约定四月十五日进行决战,经他出面调解,停止了战斗。他派杰穷拉尊给皇帝父子送去奏章,从三月二十二日出发,四月十六日到达皇宫,十八日朝见皇帝父子。皇帝父子派一使臣送来皇帝的一锭黄金、三锭白银、九种绸缎,太子的三锭白银、七种绸缎和御酒,喇嘛却杰瓦的五十锭钞。四世噶m巴活佛住在河州满六个月时,皇帝决定派乌拉、骑士八十名、马车二十辆,并派河州临洮的军队护送到起辇谷(kin cang hu),然后由御林军迎接到皇宫。但是由于驿站不通、灾荒饥饿和时运不好,法王说:“如果没有驿站不能歇马,军队少了不安全,随从太多又会扰害众生,因此要等驿站恢复后再动身”。三月三日,降了土雨,出现不祥之兆。法王说:“不祥的时刻到了,将有一恶耗传来。”说话的当天,帝师的尸体被反叛者劫走(518)。五月十二日,他派本贝浦带话说:“帝师的舍利法-轮快要到了,请准备五十头犏牛放生。”这时,不少的人笑着说:“这些骗子太神奇了,法-轮降临当然很好,可是根本没有见到。”法王说:“帝师尸骨被砸碎,几天内可以到达,此事再不要对人讲。”说这话后不到五天,被抢劫的舍利就到了。

  他为喇嘛绛漾巴和扎敦索南布等人灌顶,并授许多教诚。他祈祷雨水,天上就降雨。在临洮地方时,他没有去的碌曲河南岸猪年是个灾年,而碌曲河北岸是个丰收年。当金字使者先后到达河州期间,他在嘉莫绒地方会见了以六加行护持众生的察科哇喜饶贝。他在格尔地方的三天中,由其任向导,于七月十一日从高热地方南行。历经雅林、库瓦、朗年、次顿、云泻等地方到达查章地方。由贞噶久莫侍奉,他住了十二天。此时朝廷派人送财礼到嘉莫绒地方。这样经过四十七个驿站到达热岗。当米雅萨柱论部与郭顶两部发生纠纷,集结军队无计其数。他前往劝说后,双方都向他献礼。他在两年里,曾写了一百二十七封调解信,平息了所有的大小纠纷。他从九月到鼠年二月,因为调解了朵甘思地方的大纠纷,所以各地纷纷送来礼品,其中有马七百多匹,金子二千多两,砖茶五百块及银子、虎豹皮、犏牛皮、黄牛皮、绸缎等。他调解完纠纷后,在仁钦林与三名密宗者闭关(定时谢客独居修行的宗教活动),受引导者有八百多人。他在热岗堆地方建造了森格岗寺。他二月份住在仁钦林时,云尊扎西才仁来信说要修建楚普寺的屋顶矮围墙和经堂佛塔,并为知三世佛像的经堂上加盖汉式金瓦屋顶,请他十一月份到楚普寺。噶m巴四世活佛从仁钦林到森格寺为寺庙开光。此后,听说他到了包岗噶地方的消息,朝廷下旨指责迎请使臣们。当赍送礼物的使臣到来时,他们没有接旨,禀明原由才被免罪。临洮地方的一些官员没有侍奉法王,因此受到了惩罚。

  皇帝在鼠年春三月十七日写的诏书如下:“法主眷顾于朕,己到朵思麻地方,彼虽然己到达朵思麻,但因使臣和地方官员办事不力,似有返回西藏之意。望法王依前所发菩提心愿,眷顾于朕,尽快前来。朕已派喜饶前来迎接。”送来的大批供养物品有黄金一锭、白银三锭、内外衣物及九牲两群。藏文诏书中说:“因三宝之护佑,道路及驿站均已安定,请你迅速前来。”诏书于四月一日写就,特派喜饶知院送来。此时,达玛坚赞平章受人指控,将被惩处,同情他的官员们向皇帝说:“他是法王的旧施主,对性情倔强的藏人,离开他是不行的。派他去可以迎请来。”于是增派他为迎请使臣,与行院和朵思麻地方的官员及军队一起前往。路途因遇到阻拦,未能迎请。法王派人去说:“你们不要阻拦,我可以向朝廷请求。”使臣们到了临洮时,喇嘛降漾巴说:“你们使臣领着军队,路上骚扰百姓,是不能迎请来法王的。如果你们不去,有了圣旨,道路又平安,我可负责把法王请来。”而后,他拿着迎请诏书,带领噶玛拉顶巴委派的侍从,把诏书送到了法王面前。法王于鼠年七月十八日动身前往朝廷,牛年三月,带信来说迎接的使臣们在鱼王河边迎接,并把诏书抄本送到楚普寺。汉地的一位反叛大臣皈依法王出家为僧。各州、府、院命各地关隘驻守自行迎送。噶m巴四世活佛在临洮住了七天,十月十四日动身前往西夏故地,在米雅噶地方住了三天,王傅内热吐平章(519)带着袈裟来此迎接,托欢院使带领从骑来到咸阳府迎接。他们于十二月十九日到达大都,受到丞相等官员们的欢迎,以青塔寺前为住地。二十三日噶m巴四世活佛朝见了皇帝父子。二十六日皇太子的儿子降生,第二天皇太子迎请他,赠给黄金一锭,赐给随从的八名老格西缎子各一匹,赐给众随从三十匹绸缎,并拨给一百七十人侍奉。大汗赠黄金二锭,白银三锭,小汗赠黄金一锭、内、外衣一套。他在小汗宫中住了四十多天,大王子祈请传授慈氏(520)和佛本生(521)教法。

  在此期间,班智达和喇嘛杰仁等全体国师担任为皇帝告天祝祷(522)的首座。皇帝赐给法王持律兴教大元国师之水晶印,并派第本官却坚赞到西藏宣布大赦罪犯之水晶诏书。以前大王子在凉州发布的扶植佛教的诏书中规定,僧人不必对皇帝跪拜,但实际对王族和官员们需要跪拜,实为不当,今后一律不要跪拜。派遣三名近侍官宣布法王的命令,修缮各地毁坏之寺院。堪钦顿珠贝瓦等大学者们都要听命于贝丹噶m巴。还将皇太子的印盒和大红毛毯都赐给法王。牛年五月七日到晋州建夏天住地,并赐给他一百匹骡马、五十匹乘骑及夏天所需物品,同时还派遣三名官员侍奉。冬天到大都,住在皇帝的后宫中,为皇帝父子二人传授教法。赐给他两锭碎金子,一锭整块的金子作为供养。此后,他来到蔡巴的胡州寺,此寺已被胡姓弟兄以该地是他们祖辈的坟地而占去,法王到皇帝父子身边不久,将此寺要回。其后,他借口水土略有不服,请求准许返回西藏,皇帝父子没有答应,特别是皇太子流着眼泪请求他不要走。为适应汉地水土,他到凉州、米雅噶和临洮等地居住三年,又被召回朝廷。皇帝父子二人请求他传授灌顶,奉献黄金三锭、各色绸缎作为供养。虎年一月十三日皇太子送他到东嘎寺,十四日起程,丞相等人送行到札国瓦地方。在路途中,于东津地方拜会了喇钦索罗瓦。王子热达那到凉州一百零八塔地方,祈请他传授灌顶。以前噶玛拔希在北方建的噶尔寺院的管家又修造了许多新寝宫。

  四月,他来到此地,在被称为“索尔” (gsor)的险要地方的许多叛乱者都归顺了法王,成为法王的所属百姓。他在此送回了朝廷拔出侍奉他的百姓。送行的人有托欢院使、河州、总统、行院的索南同知等。当这些送行者们返回后,凉州国王的一切权力都归属于大王子(523),由新委任的行院的官吏们侍奉。噶m巴四世活佛集结无数祈求教法者,使大部分徒众神志进益,道行增高。喇嘛降漾巴受封为司徒,达杰拉嘉也受封为司徒,官仁得到国公(524)之印,楚普囊巴到得到国公的爵位和诏书、金印、水晶印盒。噶玛囊巴得到大司徒之印,守护塔院之人得到二十二种藏文诏书。绒温受封为三路都元帅(525),札尊的儿子受封为路达鲁花赤(526),蔡巴宣奴沃得到乔道(527)之官衔。蔡巴被委任当三年达尔干之敕书由阿巴旺杰拿来,于兔年二月从北方出发,到三月闰八日到达。

  24.帕竹噶举和止贡噶举

  善逝(528)帕莫竹巴(529),他的家族属于美多瓦族中的韦那氏家族,父亲韦那阿塔尔。善逝帕莫竹巴生于铁虎年(即公元1170年),他跟随敦叶吐之弟子楚臣在多措木寺出家,向乌仁杰拔尔学习教法,二十五岁时,由树普甲堆哇(530)授比丘戒,他先后跟随甲巴却杰森格大师格西漾年、玛岗普喀巴、绛秋赛巴阿森、达巴涅穷巴、普贡那波、喇嘛晋、款·萨迦巴钦波、娘贡盖波、降秋赛巴达瓦坚赞(531)、喇嘛扎噶波瓦等人学习经咒及法相学。四十二岁时,他同格西香松托巴(532)结伴到岗波地方,拜见了无比的达波拉杰,依止修习三年,心生证悟。重返家乡后,由查绒赞波为施主,在帕莫竹修建茅舍及制定教规,倡建帕莫竹寺。从四十五岁到终年一直作利他之事。六十一岁的马年十月(533)圆寂。

  他的上首弟子有四人,即:圆满福泽止贡巴(534)、圆满感戴达垄巴(535),圆满智慧巴普瓦、圆满证悟那普瓦(536)。他有近侍四弟子,即:甘丹益喜森格(537),贡丹藏巴热穷巴(538)、多丹米涅贡仁(539)成就者涅日赛卧(540)。其他还有堪布香松托巴、绰浦·坚查仁钦( 541)、却杰杜、朗森格坚赞、莫敦却罗、森格丁巴、森敦丁巴、娘献村巴、香敦堪布寨日瓦、色卧格瓦贝、格西敦降杰恰、麦贡等。临终之年,有僧人八百。

  德谢仁波且(大宝善逝)(542)去世后,止贡却杰(543)委任其司膳者(544)京俄仁波且(545)为帕竹寺住持,京俄仁波且出自拉赛家族,他建帕竹经堂,以后在他任止贡寺住持时,委派他的侄子杰瓦托杜巴(546)任帕竹的住持。杰瓦托杜巴在后半生接受旭烈兀(547)之大供养,十七天后,杰瓦仁波且(即杰瓦托杜巴——编者注)死了。

  其侄子仁波且居尼巴(548)继任住持,并塑了很多杰瓦仁波且之像。仁波且居尼巴的弟子称为布多。仁波且居尼死后,由布多及其侍从建立果芒(十六门塔),并委任居尼巴的侄子坚·扎巴益喜(549)为住持,扎巴益喜的弟子称为堆普,从此就出现了“布堆”(即布多和堆普)之间的争端。堆普请求仁波且扎巴益喜和喇嘛八思巴授教诫,并把自己的侄子那查扎赖瓦送给喇嘛夏巴益仁巴,萨迦巴正准备任命那查扎赖瓦为住持时,峻加卧 (550)杀死了那查扎赖瓦。此后,仁波且扎巴益喜逝世,由仁波且峻加卧扎仁任住持。

  萨迦派以扎赖瓦被杀为由,准备打官司(551),峻加卧得到止贡巴的支持,由此开始了萨迦派和止贡派之间的纠纷(552),虽然这一事件对帕竹巴并无大影响,但后来,峻加卧兼任止贡帕竹的长官。峻加卧死后,在土狗年仁波且扎巴坚赞(553)受任住持。帕竹万户历任官员为:在京俄仁波且之时,由止贡巴官巴夏仁(554)兼总管,京俄之近侍岗京归顺于蒙古。

  此后为本多杰贝。本多杰贝是多康地方一青年,他自称属拉赛家族,故委任他为司膳官,此后邀请他到内地,皇帝赐给他帕竹万户(555)和虎头牌(556)。他长时间内任万户长(557),建乃东(558)城堡,本多杰贝死后,由其弟宣奴坚赞继任万户长,宣奴坚赞死后,由其侄子嘉雅卓巴绛宣任万户长,此时萨迦派与止贡派正进行战争,降宣唯萨迦派之命是从,此后萨迦本钦阿兰焚毁帕竹寺时,由降宣出面劝阻。

  降宣死后,由宣奴坚赞的侄子宣奴云丹任万户长,皇子铁穆尔不花(559)驻军西藏时,宣奴云丹曾做过铁穆尔不花的随军侍从,他不但在外不中用,而且在内也受到农民的反对。故仁波且峻加卧不高兴,请求皇子父母免去宣奴云丹的万户长,而后派遣他去朝庭。在未任命新万户长期间,由王子玛阔甲、萨迦派的审判官仁钦扎西、仁波且的近侍尊祖贝、宣奴云丹的侄子沃玛扎巴沃色及以前旭烈兀委任的地方官阔阔赤之子多杰森格和觉卧扎仁等人处理日常事务。以前的嘛喇扎沃巴(560)在朝廷中作主,使仁波且峻加得到了万户长之敕书,并兼任拉本,把却门宗交给宣奴云丹。

  峻加死后,仁波且扎巴坚赞(561)之兄坚赞贝到朝廷,按拉杰帕莫竹巴的请求,敕封坚赞贝为万户长,坚赞贝卸职后,他请萨迦任命其弟扎桑为帕竹万户长。扎桑卸职后,宣奴坚赞之子坚赞吉受敕封为万户长。仁波且扎杰巴之弟降曲坚赞(562)住在萨迦派喇嘛达尼钦波身边,依止涅麦巴学习教法,喇嘛贡罗(563)回西藏时,坚赞吉被撤职,任命绛曲坚赞为万户长。比后,他得到晋王(564)(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敕封,坚赞吉的孙子索南坚赞也受到敕封,因封地的大小、职位的高低发生了多次争执,但谁也不能使对方屈服。帕竹万户的首领即是上述这些人。

  拉萨上部喀热地方的律译师云丹扎巴到印度后,向巴里达阿扎学习教法,学习密集益喜夏修法(565)、勒卡采修法(566)、黑阎罗(567)修法,又在一座小山前学习护持修行法(568),学得大威德(569)法,故传说他有三部密法,后来即宏扬发展此教法。律译师之弟律·迥乃喜饶(570)也曾任过止部的堪布,律译师之子多杰喇嘛大师,精通父续三部(571)和胜乐(572),成为西藏著名的四大学者之一。

  多杰喇嘛大师的儿子有贝赖和贝森二人。香仁波且预言:“贝森的儿子律·那扎巴贝大师是阿育王的化身,律·那扎巴贝大师之子众生怙主热钦律·拉囊巴(573)是印度那波觉巴穷瓦(573)的化身。”到咱利之时,空行渡母也曾如此预言。桑杰日钦(574)为其父律·那扎巴贝举行超荐法会(575)时,邀请止贡却杰任首座,未到。又邀请香仁波且前来。桑杰日钦精通其父的全部三部密法,依止塔玛噶钦、塔玛多宣和白第觉色三人出家为僧,并受比丘戒。到止贡地方跟随却杰仁波且学习了那诺巴的教诫(576),认真修行。又到咱利和岗底斯云游,见到特殊显象。他擅长护持僧众(577),各寺都请他短期任职(578)。他曾一段时间担任门地方的贝卓杰喀寺法座,后到北方建拉囊寺,有僧众二千八百。

  传说他有十六有福弟子和八有缘弟子,其侄子拉仁钦杰波是天子牟笛赞普的化身,初在觉莫隆寺(579)出家,开始学习毗奈耶戒律,后成为一名贤者,听了其叔父的父续三部密法后,全部融会贯通,怯喀寺因地震倒塌后,他修建帕日仁钦岗寺来代替。因为把其叔的法座放到拉囊寺中,故尔违犯了王法 (580),受到军事惩罚。以后他到达吉美(581),建饶仲庄园,此时由其叔父之弟子祖托达森任拉囊寺的住持。达巴日巴为近侍,并建吉日寺(582)和吉日经堂。祖托达森的侄子后裔是喇嘛达玛杰波及其弟子温波赛晋杰波,教法传承为格扎巴楚臣宣奴传给拉仁钦杰波叔侄,拉仁钦杰波叔侄的弟子为堪市绛塔,堪布绛塔的弟子为绛漾赛晋杰波。

  25.蔡巴噶举

  香卓微官布仁波且(583)据《文殊根本读》(584)、《无二尊胜续》及《大云经》(585)等很多经典中记载,他是为实现毗奈耶之义而降生在吉雪(skyishod拉萨河下游)查帕楚(586)地方,家族为那囊氏,父亲为多杰赛巴贡宁。

  他阴水兔年生,小名叫达玛扎,从十二岁起就跟随萨穷译师学习声明和因明等法相学,从堆龙八根本之额敦等人受密宗灌顶和得到教典教诫,年轻时见到了本尊,同时他也是一名大力土。二十三岁时受居士戒,二十六岁时,在多康地方,跟随堪布喀阔巴、赖罗札喀瓦和桑敦树江多巴等人出家,并受比丘戒,起法名为尊追扎巴,他依止同教法有关联的喇嘛总计四十四人,其中有殊胜六根本喇嘛(587),即:咱米桑杰扎巴 (588)和阿哈雅噶日的弟子班钦喀罗(589)授教诫;林喀瓦的弟子麦叶尔巴(590)排除业障(591),帕日译师的弟子绛秋赛巴沃喀瓦向世俗菩提心(592)献宝;达波拉杰的侄子达波贡巴(593)证悟真谛菩提心(594);苏热巴拉的弟子成就者比诺扎那(595)和萨迦巴钦波(596)的弟子昂雪解巴授一切教典。

  所有这些喇嘛都为他护持灌顶,他获得学识无边,得到生起次第(597)和圆满次第(598),彻底晓悟了义(599),拜见幻化和神通的本尊神,他具有无数惊奇之事迹,依止觉夏那尼之教法和达波贡巴的教悔,承侍于拉萨二寺(600)。藏历木羊年建蔡寺(601),藏历火羊年建贡塘寺和班拔尔大佛 (602),征服其他部落(603),教化无数众生。建大佛塔(604)未完成,于四十一岁(实际为七十一岁),藏历水牛年七月十日圆寂,其尸体分成若干份子布施给众僧。

  香卓微官布仁波且有无数上首弟子,大弟子们分持各派,同他修相同教法者有:大成就者林钦日巴(605)、怙主藏巴加日(606)、大成就者帝师日巴(607)、国师多巴运苏赛瓦、多日巴(608)、细波堆寨(609)、蔡敦塔寨、祖·巴日瓦,其他还有藏巴觉尊、喇嘛色章巴、康敦多杰罗追,松敦多杰宁波,麦乌噶瓦、康巴贡敦、格西塔波、宣日等人。

  住在庄园寺庙的大弟子为:却吉杰曹(610)、涅麦释迦益喜(611)、堪钦隋巴;四大弟子即:喀热·扎巴仁波且堆哇沃(612)、班丹·拉秋喀巴尼达沃(613)、拉日瓦钦波那喀沃(614)、诺噶巴罗贡尼玛喜饶(615);有证修业的瑜伽师为杰瓦罗细、玛尔贡、日贡、多丹札贡、藏敦罗丹、甲贡绛秋宁波、向巴乳贝多杰、降秋兴丹案米恰珍。

  有成就的大弟子是:护法幻化大成就者苯达玛宣奴(616)被任命为佛教之主、陈波·拉尊温森、桑鸢·赞波赤寨、桑地方之内丹格森、祖古岗·内丹森格扎、喀热·杰查多旺、嘎扎·内丹祖托、贡巴公觉森格、门措那奈丹、楚多奈丹、奈丹贡波、达隋、噶尔·杰哇迥乃、恰赤强、贡嘎热微那莫温敦、雄·达巴萨麦、寨喀·布雅、贡塘·公涅赛穷、拉索本波诺、玛尔巴拉噶尔、兴堪帕拉索、拉尼玛喜饶、恰白瓦那摩杰尊、公湼赛莫、贡巴隋丹、奈丹强拉等人,他们是讲法的主要大弟子,他们也有无数弟子、信徒。

  涅麦仁波且释迦益喜,据《大方广菩萨根本续》记载,他生于雅卓达仔白寺(617),家族为寨氏(sgrd),属旧密之传承。马头明王授记成就者桑杰南喀和香拉晋地方一咒师的女儿沃丹生三子,长子罗本觉尊、次女西本、三子即是涅麦仁波且,他生于藏历兔年,俗名(618)释迦多杰,九岁跟随父亲学习教法,十一岁时远闻香喇嘛之大名,与其兄一起到绒地方的措果拜见了香喇嘛,香喇嘛授记说:“他将继承我的法座。”从此,涅麦仁波且就成为香喇嘛的上首弟子,取得无边学识。他跟随堪布娘采却益和笨通巴大师出家,十九岁时,由堪布仔巴宣森、赖罗朗巴觉尊和桑敦藏盖年授比丘戒,他请求兄罗本觉尊、额多丹,成就者俄色波、抗巴年、贡敦大师、向贝枯敦祖森、藏俄·夏加喀瓦、向巴敦穷、大学者龙第巴、措普·赞查宗丹、色楚多杰札、娘贡仁多、成就者乌赛(619)、止贡却杰(620)、达龙塘巴(621)、喇嘛兴巴等人为其灌顶传经。跟随格西杰巴、顿波希拉、敦森大师、拉堆公却喀、贝桑鸢巴、格西敦达尔、格西沃玛塘巴、陆穷巴、拉巴涅、国敦大师、娘贡仁希、加玛·桑杰温敦等人学习法相学和噶当教法。在香喇嘛身边由具缘之大师指导(622),详尽一切哺育弟子(623)之指示。四十岁时任住持,香仁波且在世时,涅麦仁波且为香仁波且侍奉,六年后,香仁波且圆寂。涅麦仁波且为其建供像、吉祥灿烂的灵堂大佛塔、护法神殿、经堂下方走廊、耳房、汉式镀金屋顶和内围墙等。涅麦仁波且有加波瓦龙巴、藏巴敦库瓦(624)、藏巴罗丹及很多格西等众弟子。他亲见本尊,取得殊胜成就。香喇嘛死后,由其任住持十五年,六十一岁藏历兔年十二月三日逝世。

  涅麦仁波且之弟楚臣沃大师的儿子有:仁波且桑杰宁波、桑杰宣奴、夏仁大师、成就者仁珠、索南宁波大师和释迦沃大师六人。夏仁大师的儿子为仁钦贡嘎坚赞。索宁大师之子为希尔迥大师。释迦沃大师之子仁波且桑杰仁钦和云杰大师。还有同一家族的近亲喜饶益希大师从洛札地方来依止南喀大师学法,喜饶益希大师之子绛益大师、绛益大师之子益喜大师兄弟四人,益喜大师之子仁波且释迦本。仁波且释迦本之弟温希和仁波且桑仁的女儿仁钦本结婚后,生子仁波且绛曲贝桑波。龙年降益大师任住持三年,未能胜任(625),马年,他把住持移交给仁波且拉秋喀巴,仁波且拉秋喀巴任住持五年后,任命桑本(626)为住持。仁波且拉秋喀巴在位时,建大旗寺,法规上明确规定拉秋喀巴任三年住持,但他连任五年,故在兔年发生了争执住持事件(627)。其之子在位时,德师日巴临时为首座。此年,委任仁波且桑杰宁波(628)为住持,七年后逝世。狗年,委任仁波且桑杰宣奴为住持,仁波且桑杰宣奴又称桑杰日巴,他建娘堆吉朗龙寺(629),任住持二十三年,于猴年逝世。此后曲仁波且贡嘎坚赞任住持,建拉定寺,又在此寺上建九层殿和金顶,故又称其为赛康定巴(意为金殿之上者),他任住持三十三年,于龙年逝世。此后,由仁波且桑仁任住持十年,于牛年死。以后由仁波且释迦本任住持,他又称朱古(化身之意),任住持九年,于狗年逝世。此年,仁波且释迦本把住持和所属百姓全部交给仁波且绛曲贝桑波,此喇嘛仁波且属寨氏家族,此家族中还有寨钦波喜饶拔(630)和藏巴寨库等很多大格西。

  喇嘛仁波且之父云丹加措大师是旧密学者,母亲为漾贡巴贵族之女仁钦本公宁。喇嘛仁波且于土狗年出世,幼年名为释迦塔叶。十岁时,由堪布拉第巴喜仁巴和那塘寺堪布札希瓦二人授沙弥戒,起法名绛曲贝桑波,祈请堪布授发心(631)和修心(632)等多种教诫。此后,又请释甘·喇嘛扎觉巴为其灌顶传授麦敦所传教法(633)、蔡教法(634)等所有的教诫。十三岁的铁狗年,受钦波噶丹父子(635)的邀请,到卫地方。此年的五月三日,继承怙主仁波且的法座。第二年,就能讲喜金刚续二品。到二十岁时,由措巴钦波堪布森巴、具缘堪布索南贝瓦和桑敦喇嘛夏甘巴等人授比丘戒。听堪布讲《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636)和《入行论》 (637),并请求讲授关于毗奈耶方面的论典和注疏(638)。祈请桑定贝喇嘛克朱却杰宣奴传授祖玛日贡巴教法(639),请杰尊日卧巴·仁波且桑波授全部鄂巴教法(640),还请多丹顿益授香吉秘籍等。比后他讲《二品麦教法》(641)和《尚·卓微衮布仁波且文集》(642)等训诫,作利他之事业,建叶巴噶丹静修地(643),同时还兴造经堂法座和内外帐幔。按秘籍之预言,在吉贡之地见到香仁波且的脚印。其详细事迹见有关传记。

  官德的转世桑杰本生于札洛松地方,属吉氏(rje)家族,父亲名洛日莫。其俗名为多杰本,五岁时,香仁波且到达札普地方,由其父领着参加法愿大会,得到大灌顶。在贡塘地方随从香仁波且大师的二位堪布隋巴出家,起法名桑杰本,传说他一经教授即得证悟。二十三岁时,依止衮谢大师等众喇嘛,由前任堪布大师授比丘戒。此后成为贝拉秋喀巴的上首弟子,贝拉秋喀巴传授全部教法,后成为贝拉秋喀巴之侍从。木狗年,任蔡漾贡寺住持五年。水虎年,在贡塘地方建衮丹塔,并建胜乐坛城献于寺顶,还修缮拉萨河堤,调解止贡与达垄之纠纷等许多业绩。其随身弟子有喇嘛帕拉巴、京俄哇秋贝多丹达恰瓦、觉尊色巴、拉杰格布嘉森、扎巴格龙、阿普巴止热瓦大师、多丹绛其瓦、本喀瓦、拉嵇巴香贡、喇嘛托巴、堆蔡济日巴以及岗日巴等许多人。他七十五岁圆寂。

  温仁波且在山中修行五年,被任命为住持,任住持二十四年。温仁波且死后,由温波释迦坚赞宣贝的转世桑布的弟子帕格桑布任住持二年,其后由喇喇雄巴任住持二年,喇嘛释迦坚赞巴十三岁时被任命为住持,任住持二十五年,他又叫杰色巴。比后,温仁波且的妹妹之子喇嘛楚臣宣努任住持四十年,他又名叫真钦波。其后,杰色巴的侄子喇喇释迦云丹任住持十年。此后由其侄子喇嘛云丹沃色接任住持。

  班丹拉秋喀巴生于多区秀那龙地方,家族为斯氏 (gzi),属旧密传承,父亲名觉卧桑杰嘉,有子女四人,他是最小之子。出家前就跟随额多日、盖巴达宾日和罗热日巴等人前去拜见香仁波且,由香仁波且授善业三年。此后,请求夏米堆真为上师在拉萨受比丘戒,起法名为尼达沃,他依止香喇喇二十一年学到了所有的教法,请求加持后,生证悟之心。在白朗塔扎居住时,被邀请去,于羊年建鸠普寺,在此寺住了三年,重返塔扎,于牛年建拉秋寺,任住持十八年后,马年,绛益大师把漾贡寺法座交给他。这样,他同时兼任二寺的住持五年,于狗年任命其近侍桑杰布为漾贡寺住持,猪年七十一岁死于拉秋寺。

  拉秋喀巴的随身弟子有,听话静虑者喇嘛京俄瓦;正直贤明者仁波且敦那;圆满瑜伽行者喇嘛巴朗巴,神通智慧者多丹扎波且巴,上乐悟证者如托巴,如托巴及其随从和萨龙瓦在乌堆地方发展教派,达喀瓦囊贡细波在堆蔡所有的地方发展教派。仁波且桑本任漾贡寺住持,并建贡丹寺。拉秋喀巴死后,喇嘛京俄瓦任住持七年,仁波且敦那任住持三年,其后连续数年法座空位,喇嘛巴朗巴从木雅地方返回后任住持,其后由桑杰觉色任住持,其后桑杰敦巴任住持,其后喇嘛萨龙巴索南旺秋,其后萨龙巴喇嘛觉巴桑波,其后如托巴释迦坚赞,其后喇嘛鸠普瓦喜饶贝,到此传承断绝。

  拉日巴钦波生于札益切地方,父亲楚库咱拉,母亲塘竹玛,香仁波且为其起名那喀沃,法名又称桑杰热钦。其弟子桑杰拉格任主持,其后由桑杰拉格的侄子温仁波且和堆龙帮德巴共任住持,其后吉噶莫贝却杰衮布任住持。除拉日巴之外,还有堆叶莫瓦喇嘛多杰衮布,其后由堆龙巴索南衮布之子喇嘛南喀坚赞任住持,现在由喇嘛多杰衮之侄子执持。

  诺岗钦波生于朗吉普龙娘康地方,属罗米氏(Lo mi)家族。他是秋波扎西森格二子中的次子,十三岁跟随堪布加普瓦和喀尔大师出家,起法名为尼玛喜饶。香仁波且所在地札吉受到军队冲击后,他伴随香仁波且到了阿普地方,在蔡地方由堪布夏米堆真、香仁波且大师和堪布隋巴授比丘戒,四十九岁时,依止香仁波且取得圆满学业。仁波且对他说:“要学修定就回自己家乡去修习。”于是他回到诺岗,并建静修地修定。他又拜见了止贡却杰,学到教法,戴上了修行帽(644),并召集法会,在诺岗五百僧人的法会上讲经。于兔年建诺岗寺,效力于蔡贡塘法座,执持僧团二十五年,七十岁土龙年逝世。

  诺岗之兄云达布莫之子仁波且桑多是其叔父、止贡却杰和京俄仁波且的弟子,龙年,本桑杰任命仁波且桑多为诺岗寺住持,到狗年共任住持二十年,五十八岁逝世。

  诺岗之妹吉布和朗普·向米国巴布二人结婚后,生子喇嘛宣奴仁钦次巴都麦巴札巴,随从其舅父及京俄仁波且学法。狗年,本仁杰任命他为诺岗寺住持,到马年共任住持三十三年,六十七岁逝世。

  诺岗的叔父杰查仁波且布之七子中的长子是仁钦喇嘛漾巴,二十二岁马年,本噶德任命仁钦喇嘛绛漾巴为住持。第二年,他为其叔父之佛像开光,他从漾贡寺邀请仁波且桑仁巴为其授比丘戒。到兔年共任住持二十二年,四十四岁时逝世。

  诺岗之弟阿次喇嘛云丹仁钦祈请大亲教师索南贝授比丘戒,他随从其兄及喇嘛俄巴、仁钦桑波、噶丹喇嘛贡索、漾巴仁波且、绛曲贝桑波学习止贡、俄巴、萨迦、蔡巴等教法。兔年,本钦波莫拉木巴(645)任命其为住持,到马年共任住持二十八年,他并让其兄的孙子那喀森格随从贝丹喇嘛格迥钦波巴、龙波札巴喜年巴和诺岗寺的二位上师等人学习教法,十九岁的马年,由本钦贡噶多杰任命其为住持。

  喀热巴钦波生于札益吉巴萨地方,属吉氏(Kyi)家族。善知很多古老的旧密教法。他有一哥哥,被火烧死,故生悲感,于鸡年到蔡贡叉磨寺卓微衮布香仁波且身边祈请教法。他涂泥封门三年(646),取得圆满教诫。在日乌穷堡寨随从香仁波且大师、堪布倍塘巴及十三信仰之僧(647)出家,起法名为格龙欧珠喇嘛,此后香仁波且又为其起名叫堆瓦沃,又称多丹涅波森格。其弟索南喇嘛二人当了香喇嘛的经书保管员和侍从。因他未出家时所生之子觉色大师死去,故建一座大佛像。

  牛年,按香仁波且授记他建喀热吉日贡寺。此后,在措卧日生证悟之心,故把其侄子森格尊追送往香仁波且身边出家为僧,为此奉献重礼。但喀热·涅波森格拿着见修行三种礼品逃往抗噶敦地方,故遭到责打。此间,他修建贡塘之南门和南围墙,并帮助建完了大佛塔三层上下的工程。香仁波且在塔豁堆地方进行大战之时,喀热涅波帮助香仁波且作战,而得到喇嘛的饶恕。在喀热地方建日措(修行小院),东建扎西贡嘎,西建赛顶、日巴,普敦托卧日、绛喀龙等。喀热涅波住在扎西贡时,亲见六十二胜乐佛,住在索波寺庙时,其弟子奈觉益喜见到三眼佛。在托卧日时,天降惊雷以法手衣襟遮山岩,并以手势使森林中蔓延的大火自动熄灭。于喀热地方求雨时,向香仁波且祝祷,香仁波且站在漾贡九柱寺观看,派喀热帮助降雨,喀热地方即降大雨。

  在乔龙地方,祈请香仁波且灌顶之时,香仁波且亲见主要胜乐佛。喀热巴临死时嘱咐说:“我胸前之吉祥结和法衣不要火化,请放到围廓上首时千手千眼佛中,先把未焚之经书放在奈觉绛益之怀中,而后再一块放入喀热灵塔之中,把一枚由舍利雕成的胜利幢和一尊俱生本尊像关给喀热寺的主持喇嘛岗喀瓦之手。我死之后,请将我的金身像放在今天的喀热寺中。火化喀热涅波之时,天上出现三个太阳。我死后,将转趋香仁波且的心中。”僧人喀热涅波死后,喀热地方官让尼泊尔人白玛造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迎请到上围廊,为其开光时,有彩虹把拉萨和贡塘两地连接起来。贡塘地方发生了部落战争,护法神出面授记使战乱平息。当人们离开贡丹地方逃往栀塔乃萨和拉萨寨莫地方时,将贡丹西岭交给喀热巴贡丹瓦,并请求灌顶教诫。喀热的侄子建造本祖沃、扎次、多龙普堆、本波喀、甬、帮波喀、孔普和喀波第寺。历任住持是,喀热涅波之后历任住持为本波森格尊追、却杰吉宣、堪巴扎杰、喇嘛岗喀瓦罗追桑波、乌寨瓦扎巴多杰、绛漾喜饶桑布、格西贡嘎坚赞、沃色拉托瓦,其后由喇嘛温敦巴担任住持,其后为喇嘛宣奴坚赞。

  拉秋巴的弟子如托巴钦波生于札苏普地方,家族为卓诺氏(mdso ro)。前半生在札益第乌岗地方为那若曲之弟子,一生依止拉秋巴,请求教大手印法,据说证悟甚高,倡建墨竹如托寺和岗普寺,合龙寺也曾属他管辖。他有三智慧弟子,即:达钦地方智慧者蔡巴;萨龙地方智慧者寨巴;达喀地方智慧者塔隋。

  智慧者蔡巴属巴朗之日吉瓦氏(baj amriKhyidba)家族,他倡建札启达尖寺庙,他收如托巴的侄子索南宣奴、温波拉秋巴、罗玛祖托、喇嘛森格为弟子。

  智慧者寨巴生于阿里玛盘雍错湖边的萨沃赖漾穷喀如地方,其父亲为麦贵巴衮的次子玉荣京拉,据说他是吉热日巴的转世。在拉堆达喀地方由堪布祖介瓦等人授比丘戒,起法名寨巴宁波,他与达喀地方送礼的人作伴,背着屋脊宝瓶(648)到卫地方去寻找佛法,当到达墨竹岗普新寺庙时,把屋脊宝瓶交到智慧如托巴之手,祈请教法,后在此修行三年。在一个晚上,梦见一名叫玛热秋格瓦的女人,让他随从香仁波且学法,到茅蓬中修行。故他急忙为西面突然显现的佛像敬献曼遮,并祈祷,因而产生优于其以前的一切感受。此后,他到北方的祁宗普山洞中,不下山坐静(649)十三年。木猪年倡建萨龙寺,他一生中有很多智慧弟子,住持僧团三十年,七十九岁龙年逝世。智慧弟子那喀旺秋倡建玉抗热寺,智慧弟子那喀森格在工布地方倡建那普抗热寺,故称他们为三抗热瓦。其他还有智慧者达玛和桑杰等十三人在工布地方建十三座寺庙。智慧者格措瓦建堆龙果瓦扎寺,以阳光为僧衣。智慧者咱日瓦建造龙祖顶寺,智慧者尼达等五人在约尔地方的雪山中建寺。

  智慧者寨巴之弟是玉容京拉的第二子,他从拉堆地方邀请来长兄,随从智慧者和堪布释迦寨瓦出家,起法名索南旺秋。龙年,任萨龙寺住持,住持萨龙寺十四年,此后又任拉秋寺的住持。其弟宣多于蛇年接任住持,执持僧团十九年。宣多兔年生,猪年五十八岁卒。

  智慧者寨巴之妹桑杰吉的儿子那杰寨大师从猪年到牛年共任住持十五年。他于蛇年生,牛年四十四岁卒。其弟宣奴寨大师从牛年开始接任住持。

  如托巴,又称达喀囊贡日巴,他在贝拉秋巴的身边学习教法,并出家为僧,起法名桑杰沃。他学完了一切训诫修行要诀。在降喀和吉贡山崖中修行圆满,在贝丹萨巴身边详细研究训诫修行方面之要诀。依止堆恰宾巴到衮斯(雪山)和六山寨修行。在扎加多杰山寨中锻炼修证能力,倡建达喀寺,把古奴日之地作为所化之地。此后,他在仁波且法座之前,召集众僧说:“我建有一座小寺,由我的侄子觉色为首的三、四名圣者住守。”此后,觉色、仓杜瓦钦波、萨丹宗巴、多丹达索等人来到此寺,刚满二个月,觉色卒。此时如托巴年迈,故对多丹达索说:“你住在此寺,作利益众生之事吧。”如托巴在任住持期间,宏扬奴日、麦香布禳多波和罗卧等地利他之事业,并且发展了达喀寺。

  他死后,喇嘛宣奴瓦尽力修持近佛、外佛和内佛,在弟子和世俗等人中作利他之事业,故圣地也得到发展。喇嘛宣奴瓦的弟弟在宣奴瓦死后,建造近佛、外佛和内佛,以前的弟子和施主当了他的护持仆人。喇嘛宣奴瓦的弟弟死后,桑杰喇嘛大师任住持,他护持近佛、外佛、内佛和僧人弟子,同时也发展了圣地。桑杰喇嘛大师死后,喇嘛喜饶喇嘛护持近佛、外佛、内佛、僧人和弟子等。他死后,僧人和弟子们共同建近佛、外佛和内佛,喇嘛衮觉宣奴任住持,喇嘛桑萨热寨塔坚把蔡贡塘和拉秋喀等地的经典、屋脊宝瓶、珍宝和财物敬献于怙主仁波且之事业上。

  仓杜瓦钦波之父把其送到贝丹巴身边,长大成人后,随从喇嘛巴朗巴学法出家,起法名为楚臣森格,他熟记一切训诫修行之要决。此后,他到仁波且的法座前,做待寝(为寺主管理内寝事务的仆役),故仁波且授给他一切训诫修行之要诀。到达喀寺,由桑杰蔡巴和堪布祖坚瓦二人授比丘戒。在六山寨、帮吉抗的辩经场和旺波札等地圆满修行。囊贡日巴在春堆古尔莫(650)修建一座高八层的灵堂,并建外佛塔。在白内札噶地方锻炼修证能力之时,克朗米、漾衮布和敦巴比穷三位施主奉献仓杜之地,此后建寺庙,寺名叫拉顶寺,观世音亲自授记称其为囊贡细波。他把西、南、中三方和觉卧古杰地方均变为所化之地,作了无数利他之事。以后,到吉绒的觉卧地方,他对所有在野外住宿者、乞丐和缺吃少穿者发慈悲之心。因此,他对觉卧地方的贵族祈请说:“如果我在觉卧地方能立住的话,要建立施粥的制度。立不住的话,我把现有的十六克(一克约重二十八市斤)糌粑面施舍一顿六样粥(651),请把你的地方借给一处。”故贵族敬献了施粥之地。从此以后,凡是在有人烟的地方经常设有施弼(652)诵嘛呢六字真言的住地(653),每一尊佛像之香灯师都安置一僧人。

  他到强增寺后(654),强增寺寺主赠给他寺庙庄园,他建立了整夜诵嘛呢六字真言经之法规。此后,以帮地方十户长为首的帮地农民和施主噶尔巴等人亦奉献雪普寺庙庄园,兴建寺庙后,立文殊菩萨和通夜诵(655)嘛呢六字真言经之制。裴顶寺的喇嘛杰瓦喜饶祈请他传授了不少教法,并在杰瓦喜饶之南传部中建通夜诵嘛呢六字真言经之制。后来,施主贡巴夏牟等人献庄园和匝兴地方,建牟巴寺,一施主立通夜诵嘛呢六字真言经制。桑玛献庄园,建通夜诵嘛呢六字真言经之寺。阿顶地方一施主献庄园,建通夜诵嘛呢六字真言经之寺。阿顶地方一施主献庄园,建通夜诵嘛呢六字真经之地。他在贡秀期间立施粥之制,离开贡秀之后,众僧集中于贡却寺,写造了《广中略三种般若经》(656)、《发菩提心经》(65 7)、《百字颂》(658)、文殊经、摧破金刚经、度母经、嘛呢六字真言经(659)等很多诵经僧团,立诵经二十通宵之制(660)。他在迥达地方建噶尼大佛塔(661)。施主仁钦衮邀请他到贡塘地方,敬献贡塘寺,并在其庄园建诵嘛呢六字真言经之地。此后,祁地方施主桑珠邀请他,敬献札秀包之地,建寺后,立诵嘛呢六字真言经之地。此后,藏地方施主罗追邀请他,敬献波孔庄园,建诵经之地。此后,祁地方的芒噶瓦等人邀请后,由施主打地基,他在此地基上建其日寺,并设诵经之地。在达喀建泽居拉章,为桑杰蔡巴设立月供奉和十天供奉之制。

  他还建达喀贡却四柱及走廓(662),在达喀拉叶建法座、修佛像,百般辛勤地奉待。在朱坚寺他完成了上师末建成的外像之塔。又受措巴施主等人之邀请,建降曲林寺。他到却赤塘讲法,施主们奉献寺庙庄园,建文殊菩萨像和诵嘛呢经之地,施主和福田们建立每五天印造一次查查(663)之善规。受古塘地方杰(rgyal)施主之邀请,在卓地建寺,设诵嘛呢经之地。他在氐宿月 (藏历四月),建噶尼大塔。受松杰卓林地方斑那之邀请,由巴坚献寺庙庄园,倡建寺院,设诵嘛呢经之地。他先后在寺庙、札噶达索乌玛宗、麦康和阔卧查等地修行,按菩萨之行,作无数利益众生之事,七十岁卒。火化尸体之时,其手骨表面自然形成观世音菩萨像,火化形成一指半大小的无边量光佛,一指肋骨上形成他自己的身像,总之从头到肋骨之间全部变成各种颜色的舍利。其它还有右旋海螺,护法之身等无数舍利置于外像心坎之中。金像前有非人献通宵酥油灯,此酥油灯能燃“三·三日”(佛教徒认为太阴历每月的十五、三十及初八为吉祥的祭祀日,“三·三日”即为三次三日。)他死时,整整燃到二十日。

  为此上师建近像、外像和内像,并设有供奉者,由僧人、弟子们待奉,并做善事。多丹札噶瓦仁森倡建祁坚寺,塑造众生怙主佛,并在众生怙主佛之心窝中塑益喜贡布之像,由喇嘛仁波且供奉,开光后,命名为祁坚寺。多丹噶噶瓦仁森终身修证和作无数利益众生之事。逝世后,焚炼舍利和尸体时,出现不燃烧等奇怪之征状。僧人和弟子们塑造近像、外像和内像,并设置供奉者。此后邀请喇嘛索南,由其护持寺庙和僧人弟子们,使一切优良传承末断绝。喇嘛索南死后,焚其尸体,僧人弟子们塑造近像和外像,安置供奉者。此后,喇嘛索南喜饶执任住持,他做善事,护持寺庙和僧人弟子们。喇嘛索南喜饶卒后,僧人和弟子们塑造近像、外像和内像,并安置供奉者。喇嘛桑萨热寨等人把蔡贡搪寺和贡丹拉秋等地的圣言宝经、金镯、屋脊宝瓶、大固尔莫(藏币)等无数财物贡献出来。领主们的夫人、属臣和大部落主的历任贤官奉待一切善事,积大德(664)。

  仁波且把住持交给弟子觉尊后,他到堆地方,倡建贝瓦麦寨寺,并委托罗麦建拉雪寺,设立中观讲经堂。他取得圆满修证后,到尼婆罗国(665),作利益尼泊尔人的大事。他并更换帕巴龙祖修建的帕日兴贡(666)佛塔之中柱,他从胜喀森林中三根中柱里选择了一根,更换了帕巴兴贡佛塔之中柱,再次粉刷,并建伞盖及碑,作无数利益众生之事。尼泊尔国王和帕若奉献吉祥塔和无数布匹,他在返回西藏的途中,死于热夏玛色地方。在此地做买卖的喇嘛本葬其尸体,并在葬地建一塔,为塔顶献文殊之金像,把吉祥塔献给禅院,并派比孜和群丹二人把所有之物依次送往禅院。香涅止热瓦的弟子建雪普寺,沃玛绒贡塘为施主,发展信徒,壮大事业。在吉绒地方建绛贝林和仁钦苯二寺,并在沃玛地方建喀拉噶尼佛塔,曾三次把财物献给蔡贡塘寺和止热寺院的喇嘛,大兴供奉之事。萨丹宗巴钦波置沃倡建萨丹宗寺,护持听讲和修行的僧众,他把所有的财物逐渐施舍给萨丹宗寺和拉秋禅院,服待法座,诚心供奉,广利众生。

  此后,仁波且的弟子多丹云萨微米拉到六山寨和衣斯等地,米拉住在金刚窟修证一切咒力,作无数利益众生之事业。前往布让王(667)驻地太索,任布让王父母的内应供喇嘛(668),由于虔诚敬奉,故布让王父母把黄金献于禅院。布让王父母、僧人和弟子们在米拉死后不久,为其塑造外像和内像。此后,又邀请喇嘛楚达瓦,由其护持寺庙僧、人及弟子,于太索任施主王的内应供喇嘛,他对别人敬信感戴,终身作无数利他之事。楚达瓦死后,施主王父母、僧人及弟子们为其塑造外像和内像。此后又邀请喇嘛喜饶贝瓦,由其护持寺庙、僧人和弟子们,于太索任施主王父母的应供喇嘛,施主王父母把施主王之译师仁钦桑波建的大金经堂和四座经堂都奉献给喇嘛喜饶贝瓦,作无数利益众生之事。

  喇嘛喜饶贝瓦死后不久,施主王父母、僧人及弟子为其塑造外像和内像。此后,又邀请喇嘛桑杰沃色瓦,由其护持寺庙、僧人、弟子和施主,于太索任施主王父母的应供喇嘛,并为施主王父母和君臣们灌顶。此后,又受古格王(669)的邀请,喇嘛桑杰沃色瓦为古格王父母和君臣们灌顶后,得到无数布施,故发展众僧,壮大其事业。此后他又返往布让王驻地太索,为僧众做了无数善事。达岗巴岩缝中有若干金鸟窠,布让有一些寺院,由麦香任施主,拉日巴倡建包蚌寺,堪布倡建却龙寺、麦措寺和玛龙寺,无数僧人、弟子和施主发展了这些寺庙,喇嘛桑杰沃色瓦把以经典为主的宝贝和财物赐给达喀寺,同时亦把经典、宝贝和财物赐给蔡贡寺和拉秋寺,故喇嘛桑杰沃色瓦的名声遍布堆、蔡地方,他是一位深受敬信爱戴的僧人。

  此乌兰史册(红史),聪明的青年阅后即熟悉典故,成为学者。以前上古尧帝时定国号为“唐”,“唐”之意义为“国土胜乐”。此后在虞王时,定国号为“舜”,“舜”之意义为“具有治理国政之大智能。”汤王时,定国号为“殷”,“殷”之意义为“办一切事情秉公正直。”此后为小朝代未有命名。成吉思汗之时,定国号为“大元”,“大元”之意义,在《周易》一书中有“乾元”二字,意为“宽广辽阔,牢固之陆地。”

  26.元成宗完泽笃赐给西藏

  僧人的《优礼僧诏书》

  元成宗完泽笃之时,颁发诏书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晓谕中书省官人(670)每根底、枢密院官人(671)、御史台(672)官人、行中书省、行御史院官人每根底、廉访司官、守城官、地方官每根底、军官、军人、大小头人、众多部落,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皇帝定制,依照释迦牟尼之教法渚班第每 (673)皆不纳三种差(674),告天祝祷,为皇帝祈福。

  忽必烈皇帝信奉三宝(675),使释迦牟尼教法遍布人世间,使僧众皆为皇帝祈福祝祷。虽如此反复下诏(676),仍有守城官员和部落头人不晓其意,依势侵夺寺庙和佛殿,欺凌僧人。从今以后,管领部落之官员(677)和百姓们,应遵释迦牟尼教法,再不得欺凌僧人,不得践踏寺庙和寺院,当心待奉着。为待奉西番之僧人,忽必烈皇帝在位时,军犯营中有一名马明之人,因拉执僧人衣领,受到重罚。今后,如有俗人以手犯西僧(678)者,断其手;以言语犯西僧者,割其舌。自颁发此诏书之后,对不敬奉僧人和践踏寺庙和寺院的人,请派遣到各地的官员和僧人长老者联名奏来,联知后必加惩处。此诏书于鸡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日上都有时分写来。至元二十三年(679)。

  赞曰:已将印度、汉地、克什米尔、尼泊尔和西藏等地的贤哲喇嘛,王公和大臣之世系及业绩提纲挈领地写出。愿众人不被俗世所迷,在众人之中无所畏惧,成为一名雄辩者。

  此书如果有缺点和错误之处,敬请智者们原谅。人生短暂而学问浩繁,一人不可能遍知一切,望读者象野鸭从大海吸取乳汁一样,从本书中取得所需之材。

  愿诸方、诸时遍布吉祥。

  27.重要名词注释一 (1-96)

  (1)王:按佛教的说法,最初世界上出现人类以后,在很长时期中没有君主臣民等称呼,也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共同生活。过了很久,由于物产减少,出现土地私有,于是有偷盗、互相杀戳等现象产生,社会不得平安。于是众人一起商议,选举出一个大家信赖的人担任长官,这个被称为“农田官”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官职。农田官是百姓平民的代理人,只是为大家办事,并无任何特权。农田官要担负公共治安及产品分配等许多工作,由于任农田官的人不易找到,于是由每个家庭从自己的产品中拿出六分之一交给农田官,帮助其生活,后来这变成税收,即是最初的“六分税”。此后农田官又有了仆役,于是有了主仆的区别,逐步形成了拥有臣民、军队、土地的国王。最初的国王是转轮王,依其福份的大小,各有一黄金、白银、铜、铁制成的轮子;将轮子放开,据说轮子所到达的地区都归其领有。这些记载请阅《俱舍论》的第三章。

  (2)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在解释王一词时说到世间上最初之王为众人共敬之王,他的王统一直延续到释迦族的国王净饭王(释迦牟尼的父亲)。据说以后由于释迦王统继承人宣努顿珠王子出家,按佛教起名为释迦牟尼,亦称释迦能仁,故释迦王统断绝。

  (3)三千世界:按佛教典籍《俱舍论》中的说法,具有完整的四大洲、诸小洲、日月星辰的世界一千个称为第一千世界,一千个第一千世界称第二千世界或中千世界,一千个第二 千世界称第三千大世界。

  (4)秋收的六分:佛教典籍《俱舍论》中说,在原始时代末期私有制出现以后,为使社会安宁,众人自愿选出一名叫做农田官的官员,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上的秋收收成每一克粮食中的三升二合(每一克为二十升,每一升为六-合)也即是一克的六分之一交纳税赋,称为“六分税”,官吏制度与差税制度是同时产生的。这种说法与现代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发展的说法不同。

  (5)四大洲: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我们居住的世界包括四大洲、八小洲、日月星辰等。其中的四大洲为:东胜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每一大洲又有两小洲,总计八小洲。这些大小洲之间有七个海,外面的周围为大海。上面的天空中有一层层的天环,日月星辰运行其上,还有太阳的十二个住处。是对宇宙世界的描述。详细情况请看《俱舍论》第三章。2.佛教的时轮论及其注释中的说法与上述《俱舍论》的说法有所不同,若欲知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等教派以及不属于任何教派的许多学者著有很多解释时轮论的著作,请参阅之。

  (6)四大天王: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上述四大洲的中央为山王须弥山,山有四面四层,第四层的东面有持国天王(白色,手持琵琶);南面有增长天王(青色,手持宝剑);西面有广目天王(红色,手持长蛇和宝塔);北面有多闻天王(金色,手持经幢和吐宝兽)。这四个天王各带自己的许多侍从护持所管方向的佛教。详见《俱舍论》第三章对世界的描述。

  (7)三十三天: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在上述的山王须弥山顶上有与山顶相接的欲界三十三天;即大自在天十一,太阳守宫神十二,娄宿之子二青年等,通常称为三十三天。以上所述大自在天、太阳守宫神、娄宿之子等见于《俱舍论注释》(通常称为《青浦宝库》)的第三章。

  (8)劫:按照佛教的说法,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从前一个世界完全消失到现在这个世界开始形成以前,中间有许多亿年的间隙,这是前一个世界的黑暗劫。从这个世界开始形成到世界上最初出现人类,也经过了许多亿年,称为形成劫。从世界上最初出现人类到世界开始消亡,称为住世劫。在这期间,世人的寿命从能活一万岁减到能活十岁,然后再增加到能活一万岁,这两者轮流在住世劫中形成二十个中劫。二十个中劫结束后,由于自然灾变,世界开始毁灭,到最后完全消失,再到新的世界形成,又要各经过二十个中劫。这样,一个新的世界从形成到住世、毁灭、黑暗四个劫总计八十个中劫,合称为一个大劫。

  (9)元劫: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世界上最初的人类出现以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没有财产私有制,人们自然地具有良好的道德,没有偷盗、杀戳、战争、欺骗、监禁等,人们自动地具有十善,因此称为元劫。(据说这一时期人的寿命为一百万年、七十万年、二万八千年。)

  (10)三分时:按佛教的说法,上述的元劫时期逐渐衰败,众人只具有十善中的三条,其它的已不具有,因此起名为三分时。(此时世人的寿命有一百万年、二万年、九千年、六千年等说法。)

  (11)二分时:按佛教说法,上述的三分时逐步衰败后,十善法仅存两条,故称二分时。(此时世人寿命有八十万年、六万年、四千年等说法。)

  (12)恒河:原文中作格丹香达河,为恒河名字的藻词。在印度外道典籍中的故事说:大自在天有两个妃子,一个叫仙女邬玛,一个仙女岗噶,仙女岗噶变为一条大河的身形最初降临人间时,落到冈底斯雪山上,分为七条,冲破雪山,大声喧闹,流向大海时,在雪山中修定的一位名叫扎哈努的仙人因水声打乱他的修定,大为愤怒,将岗噶化身的大河一口喝尽。后来,有个名叫都巾巴的国王的六万个儿于死后转生地狱,这以后的第五代国王格丹香达为了使自己的祖父们(都巾巴的儿子们)从地狱中解脱,想让岗噶化身的大河流出来,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大梵天的欢心,然后向大梵天请求。大梵天下令让岗噶流向人间,岗噶却不愿流出。大梵天说:“你为何不听你祖父的命令?”于是把岗噶装进自己的头发中,岗噶想跑出来,在里面转了仙界的一千年也没有找到头发的边界。后来,格丹香达国王又向大梵天请求,大梵天把自己头发拢地,岗噶化身的大河落了一滴到冈底斯雪山上,立即成为一个大湖,又变成七条大河:从冈底斯山东南面像大象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恒河,从西面像马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缚刍河,从南面像孔雀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印度河,从北面像狮子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悉多河,此外还有格河、称巴河、那勒那河。其中的恒河经过雪山流到地下,把在地狱里的都巾巴的六万个儿子的恶业冲洗掉,使他们从地狱转生善趣之道。因此,恒河的名字又叫格丹香达河,也叫大梵天头发河。

  (13)仙人迦毗罗住所:印度北方释迦牟尼诞生之地的地名,现在在接近尼泊尔的一个地方还有其遗址。据译成藏文的《唐三藏游记》(即《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著)记载,当时 (唐三藏到该地时)仅剩迦毗罗城王宫遗址,周十五里,居人一万,有废寺多处。

  (14)讨论藏文用词正误,从略。

  (15)发菩提心: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抛弃仅为自己寻求安乐的思想,而为整个天下所有众生有情的利益,争取成佛,产生这种思想愿望,称为发菩提心。

  (16)阿僧企耶劫:无数个劫的意思,此处所说的无数并不是完全不可计量的意思,而是指六十位数的巨大数量(详见《颇罗鼎传的词语解释》),这样多个劫合在一起的长时间称为一个阿僧企耶劫。

  (17)二障:指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如六根本烦恼等,所知障如四无知根等,详见《般若》、《中观》等经论,这里不详述。

  (18)二资粮:按佛教通行的说法,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合称二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守戒等;智慧资粮是修定、明了空性等。

  (19)兜率天宫: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三界中的欲界分为六趣,其中的天又分为欲界天六趣(1.四大天王, 2.三十三天,3.夜摩天,4.兜率天,5.化乐天,6.他化自在天),其中第四个兜率天宫是隔世十地菩萨们居住的清净界。

  (20)《般若》:此处的般若不是指六度、十度等,而是指《般若论》。《般若论》载于弥勒菩萨所著的《慈氏五论》 (1.《现观庄严论》、2.《庄严经论》、3.《宝性论》、4.《辨中边论》,5.《辩法法性论》、载《甘珠尔》44函)中,亦载于无著大师所著《瑜伽师地论五分》(1.《本地分》、2.《摄决择分》、3.《摄事分》、4.《摄异曲分》、5.《摄释分》,载《丹珠尔》的49、50、51、52、53、54等六函中)。这些著作大部分是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时,由译师尚益希德译成藏文,有一些是十一世纪末期由俄译师洛丹喜饶翻译的。《般若论》的主要内容是对《广中略三种般若经》(十万颂、二万五千颂八千颂)所说的秘密意,即八事(三智、四方便、果法身)和七十义(遍智所表十法,道智所表十一法,基智所表九法,具相方便所表十一法,顶位方便所表八法,边道方便所表十三法,刹那方便所表四法,法身所表四法等)的概括叙述,以上所说各种《般若》在内容的划分、叙述的先后上有详略的不同,但基本内容都是这些。此外,西藏各个教派的许多学者也著有大量的《般若论》的注释。

  (21)《大乘庄严经论注释》:对弥勒菩萨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印度和西藏的许多学者写过注释,从印度文译成藏文的《大乘庄严经论注释》,有世友大师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注》(收入《丹珠尔》44函)和僧无性大师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注释》(《丹珠尔》的46、47两函中)等数种,另外西藏的一些各教派学者也作过注释。上述从印度文译成藏文的几种都是在赤松德赞王在位时由译师噶瓦贝则等人翻译的。

  (22)斗诤时:按佛教的说法,前述二分时逐渐结束后,世人作十不善,纵情享乐,战乱不断,这一时期称为斗诤时 (此时人的寿命有四十万年、三万年、二千年等说法)。

  (23)春季最后一月:印度的历法有将一年分为六季和四季两种,按一年分为四季计算,春、夏、秋、冬各有三个月,此处所说春季最后一月,按藏历算,为氐宿月(即藏历四月)。

  (24)阿底峡尊者的算法:关于从释迦牟尼灭寂至今有多少年的问题有二十多种不同的算法,原文中觉卧吉即指阿底峡尊者。

  (25)法王萨迦巴:即萨迦班钦贡噶坚赞,他的事迹见本书笫88条注释。

  (26)舍卫城:古代中印度一座城市之名,据说其地距金刚座不远,印度语叫郭萨拉城。

  (27)遏逻阇姑利泗:释迦牟尼在世时影坚王王宫所在城市名,藏文摘要翻译的《唐三藏游记》中说,该地在印度金刚座以东二百六十余里处,当时已无城市遗址,但城垣周长一百五十余里,内城周长三十余里。此地称为王舍城的原因,是由于影坚王在位时,因城中的居民家失火,几次蔓延到王宫,他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若有人家失火,则将这家人驱除到坟场中去。过了不久,国王自己家中失火,他说:“国王自己制定的法律不能自己破坏”,于是将王宫迁移到坟场中去居住,并起名为嘉波喀(即王舍)。其他国王听到这件事后,商议要派兵来偷袭。影坚王听说后,建筑了城墙,安置了许多居民,成为一座城市,而地名没有改变,仍旧保持嘉波喀的名称。详见《戒律十万论》。

  (28)古香比那城:释迦牟尼在世时印度西方一座大城的名字,见《戒律十万论》。

  (29)乌仗那城:释迦牟尼在世时印度东方的一座城市,见《戒律十万论》。

  (30)居家:在父母家中居住。

  (31)出离:抛弃父母家庭而出家,与现在所说“入于法门”同义。

  (32)苦修六年:按佛教典籍的说法,释迦牟尼出家后,曾按当时在印度盛行的外道教法如禁食、拜火、从高楼顶上跳到矛尖上等用苦行脱离轮回的办法修行,他绝食六年,身体瘦如皮包骨,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理想的结果,于是得出依靠禁食等苦行并不能脱离轮回的结论。

  (33)证得菩提: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苦修六年之后,在金刚座的菩提树下修定,调伏四魔(天魔、烦恼魔、死魔、五蕴魔——编者注),获得成佛的结果。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对无宗教基础知识的人来说难于理解,故不详述。

  (34)氐宿月月望时:按星算家的说法,一年中有十二个月,按每月十五号的那天与月亮相伴的星宿来给这个月命名,夏历四月藏历四月十五号这天与月亮相伴的星宿是氐宿,(这是大略的计算。详细推算每天每时都有差别)所以藏历四月称为氐宿月。

  (35)伏魔:按佛教典籍的说法,对宗教彻底了悟而达到成佛,可以获得战胜四魔的地位:破除烦恼魔,从根本上除习气;破除五蕴魔,身体由骨肉色蕴之驱转化为相好端严的虹身;破除天魔,获得等持与后得;破除死魔,获得除离生死的金刚身。这一过程称为伏魔,这里是按显宗的说法,密宗的说法比这深奥难懂,故不述及。

  (36)寂定:将心专注于一境,脱离昏聩、放逸等两种犯(远离沉掉过犯)。

  (37)娑婆主:按佛教典籍的说法,前述的三千大世界又叫做娑婆世界,它的主宰为四面大梵天。

  (38)婆罗匿斯国:印度北方婆罗奈河与阿斯河之间地区的总称,又为勒雅巴纳西南恒河边的一城市之名,详见《唐三藏游记》。

  (39)仙人居住的鹿野伽蓝:越过前述的婆罗奈河和阿斯河向东北方十里处的一座森林之名字,《唐三藏游记》中说当时该处有一辉煌的大寺院,内有僧众三千,属根本四部中的正量部,寺中主要建筑为一座大佛殿和五百座独觉乘佛塔。

  (40)最初所度五比丘: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后的四十九天中为考察听法者的根器没有讲经,于是大梵天和帝释两位天神奉献黄金轮和右旋白螺,请其讲经,释迦牟尼才首次讲经。当时听法的僧徒最初只有五人,称为最初所度五比丘,他们是:憍陈如、马胜、婆沙波、大名、跋提,他们在听法时获得阿罗汉果。

  (41)初级僧徒:对佛教已有信仰,但还不理解大乘教法和般若六度的人们。

  (42)四真谛法-轮:按佛教典籍的说法,释迦牟尼最初所讲的经称为四真谛法-轮。四真谛各复述三次为十二次,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共为四谛,自性重复四次,比喻重复四次,比喻结论重复四次,共计复述十二次。见于《般若》和《布顿教法史》,四种戒律亦属四真谛法论中。

  (43)灵鹫山:按佛教的说法,是释迦牟尼讲说大乘经典时所住的一座山的名字,又说因为许多菩萨化身为鹰鹫前来此山听经而得名。《唐三藏游记》中说,此山在前述王舍城东北方,较其它地方为高,上山石梯路宽十步,长六里。

  (44)不共乘:小乘的声闻和独觉等部不能理解的教法。

  (45)无相法-轮:所有的经典都是依一定的因缘而产生的,而不是由本身的法相而完成,故称经典为无相法-轮。例如《广中略三种般若经》,在《甘珠尔》中广中略般若总计有二十部。广本《十万般若》在1、2、3、4、5、6、7、8、9、10、 11、12等函中有十二部、三百卷、七十二节、十万颂。中本《两万五千般若》(通常称《两万颂》)在1、2、3三函中有三部、八十卷、七十二节、二万五千颂。普通中本《一万八千颂》在 1、2、3三函中有三部、六十卷、八十四节。简略中本《一万八千颂》有一部、三十四卷、三十三节一百颂。略本《八千颂》有一部、二十四卷、三十二节、八千颂。各种本子的《般若》集中在一起的有《各种般若》一部。上述各种《般若》多数是在赤松德赞王的时期由译师尚益希德和泽那弥萨等人翻译的。

  (46)秣刺耶山:印度最南端一座山的名字,《唐三藏游记》中说,印度地方的形状为一扇形,最尖端处为玛如古塔山,俗称惹美夏山,山上长有许多旃檀树和樟脑树,此山名秣刺耶,山顶上有一观世音庙,从山的一边流出的泉水绕出二十圈流下,入于南面大海中,唐三藏曾亲见此山。

  (47)广严城: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曾在此处讲说许多大乘经典,《唐三藏游记)中说,经过前述的婆罗奈河向东一千里地方有广严城遗址,城周七十余里,人烟稀少,有八座塔为记。

  (48)胜义真实谛:除广中略般若、戒律、根本密咒以外的大乘经籍的总称,《甘珠尔》中从第1至30函共计三十函。

  (49)事业完满:指人一生的工作全部完成。

  (50)秋季最后一月:按印度历算法的秋季最后一月,为藏历和蒙历的十月。

  (51)婆罗园:按佛教的说法,此地为释迦牟尼园寂的地方。在树木中婆罗树即芸香树,又因该地到处长满古莎草(吉祥草),故此地的城市名叫婆罗园城或古莎城,也称为圣草城 (汉文也译作俱尸那城)。《唐三藏游记》中说,由前述的仙人迦毗罗住所向东一百七十里,有古莎城遗址,为一废墟空城,由此向西北四里,有婆罗园,周围三十里,为一中央高起四周低下的山岗,此处有一砖砌之神殿,内有佛祖示寂的塑像。其侧有一佛塔,其石柱上所刻的文字说释迦牟尼于二月十五日寿终,另一石柱上的文字则说释迦牟尼于九月八日示寂。此城北面河对岸有一火葬场,周围二里,原有一土台,当时已有六十余庹深的大坑,因释迦牟尼尸身在此火化,故此处之土能治百病,取土者不断。

  (52)第一次结集: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灭寂后的次年,释迦牟尼的亲随弟子阿难得阿罗汉果。由国王玛杰扎任施主,在王舍城的德巾玛谷中集会,将各个证得不忘陀罗尼的阿罗汉心中所记佛在世时亲自所说的教诫集中到一起,由佛的弟子阿罗汉等证实,以考订多宗、欠缺、错讹之处。参加集会之人将各自心中所记的背出,由众人认可审定。这也是招集当时的全部释迦牟尼的弟子阿罗汉的大会,会上由声闻迦叶波等阿罗汉提名,一致决定由阿难结集经藏,由优婆离尊者结集律藏,由迦叶波结集论藏。于是把阿难放到五百罗汉的僧衣叠成的座位上背诵所记得的经典,结集经藏,然后由优婆离尊者背诵所记得的戒律,结集律藏,然后由声闻迦叶波背诵所记得的论疏,结集论藏。这件事称为第一次结集。

  (53)庆喜尊者:释迦牟尼一生的亲随弟子。释迦牟尼示寂后声闻迦叶波数其八大罪过给予惩处,不久后他得阿罗汉果,又由迦叶波等五百阿罗汉一致推选结集经藏,迦叶波临终时依释迦牟尼的遗命任命他为佛教教主,他的事迹详见于《戒律》。

  (54)经藏:主要讲述定学内容的佛经,《甘珠尔》中的《众经》1函至30函之间的三十函以及密咒等在划分三藏时都属于经藏。

  (55)优婆离尊者:按佛教的说法,他是释迦牟尼的亲传弟子,由理发师出家,得阿罗汉果,他对戒学方面的许多问题问过释迦牟尼本人,解除疑惑后对戒律十分精通。释迦灭寂后由声闻迦叶波等五百罗汉一致推举结集律藏,背诵心中所记的戒律而编成律藏。他的详细事迹见于《甘珠尔》《律藏》中。

  (56)律藏:主要讲述戒学(近事戒、沙弥戒、比丘戒)内容的经典。《甘珠尔》中有《四部戒律》十三函。《律本事》1、2、3、4等四函、一百零十卷、三万二千七百颂。《毗奈耶》中又分:《比丘毗奈耶》5、6、7、8等四函、八十三卷、二万四千九百颂;《比丘尼毗奈耶》9函一函、二十八卷、八千四百颂;《比丘解脱律仪》各两卷。《戒律杂事》10、11等两函、五十卷、一万七千八百颂。《律上分》12、13等两函。以上共计十三函,这里仅是《甘珠尔》中的戒律部分,《丹珠尔》中的未计算在内。

  (57)迦叶波尊者:按佛教的说法,他是释迦牟尼的亲传弟子,由婆罗门出家,得阿罗汉果,释迦牟尼在临终时任命他为自己的继承人。释迦牟尼灭寂后由五百罗汉一致推举他结集论藏,他将心中记得的论著背出,集成论藏,后来他到鸡足山修定,在那里寂定,据说他将活到弥勒佛出世之时。他的事迹详见于《甘珠尔》《戒律》中。

  (58)论藏:按佛教的说法,主要讲述慧学内容的经籍称为论藏,如广中略三种般若等经论。

  (59)法王阿育王:他是中印度一个强大的国王,印度语称为达磨惹扎阿输迦。是赞跋拉国太阳族的国王勒米达的七个儿子中最幼者。关于他在位的年代藏文史籍中有不同的说法:藏族历史学家布顿仁钦朱说,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一十年由法王阿育王任施主举行第二次结集,安多地方的根敦群培所著《白史》、斯里兰卡的明钦长老所著《玛哈巴夏》则说释迦牟尼灭寂后二百六十年阿育王继位,执政四十年而死;桂译师宣努贝所著的《青史》中有一页杂入的译成藏文的关于教法传承的记载,其中说释迦牟尼灭寂后三百年时,有名叫阿育王的国王去世,后两种记载一年不差,完全符合。总之,阿育王至迟也生于释迦灭寂以后的二百五十年以内,这些尚待以后考证。阿育王最先执外道自在派的见地,杀人伤生,杀牲祭祀,后因阿罗汉扎巴讲经而皈依佛教,建寺庙多处。据说他在南瞻部洲修建存放释迦牟尼的舍利的佛塔一千万座。记载他的事迹的藏文著作,除了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以外,其他的还没有见过。

  (60)第二次结集: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一十年(清辩论师所著《推理燃灯》和世友论师所著《分部论》中说是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六十年),在广严城的众比丘说既然吃饭发声、发笑等十种为合于戒律,那么释迦牟尼认为有罪过的事也可以变成没有罪过的事,于是把十不可为的律条从新更动,积存财物饮食,教律废弛。因此广严城的国王阿育王在他执政六十年时由他担任施主,迎请阿罗汉扎巴等阿罗汉七百人,对广严城众比丘建立的新教律加以斥责批驳,恢复戒律的原貌,这称为第二次结集,详情见于布顿仁钦朱所著的《教法史经典宝库》。

  (61)迦湿弥罗国:即通常所说的克什米尔,它东面与我国西藏阿里接境,南面与印度相连,西面和北面与巴基斯坦联接,人口大多数是迦湿弥罗族,信仰的宗教在释迦牟尼灭寂前是迦湿弥罗教,释迦牟尼灭寂以后不久,日中阿罗汉前来此地弘扬佛法,从此该地主要信奉佛教。例如,《唐三藏游记》中说,当时此地有一座有五千小乘比丘的大寺院,还有佛牙等物。唐三藏还曾听当地的高僧比丘讲说五明及大乘经典。从佛法在藏地初传到十二世纪末伊斯兰教的军队占领南印度以外的中印度和西印度以前,克什米尔地区主要信奉佛教,西藏许多著名的藏族大译师都曾到克什米尔学习佛法,这见于他们的传记和许多史籍的记载。此外,闻名西藏的克什米尔夏喀玛花 (即藏红花)的花瓣和叶子是藏医不可缺少的药物,此地还出产在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已闻名于世的迦尸迦布和称为透明天衣的纺绸。

  (62)迦腻色迦王:释迦牟尼灭寂后数百年时迦湿弥罗的一位强大的国王,见于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

  (63)第三次结集:关于这次结集,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布顿佛教史》中有记载。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的说法似较有根据,摘记如下:中印度的阿育王的重孙子(阿育王有十一个儿子,其中主要的有古那拉,古那拉未出家前生有一子无忧王,无忧王的儿子华波德)华波德王之时,在玛如达地方有一巨商的儿子叫拉钦波,曾杀害父、母、阿罗汉等三人,因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恐怖而到迦湿弥罗地方,隐 瞒自己的罪过当了比丘。因为他非常聪明,通晓了佛法。当他为赎救自己的罪过而坐关修定时,心被魔鬼迷乱,生出许多不符合佛教的见地。他死以后,有一个叫桑波的比丘传扬与此相符合的新见地,同时,由于众比丘在念《分别解脱律仪经》时因各地语言不同出现语句长短的差别和对文义的不同理解而分成各种派别。此后华波德王的儿子噶波执政二十九年时,又有一个叫鲁德的比丘出来宣扬比丘桑波的新见地,比丘中出现争论,分为四部,四部当中又分裂为十八部[这方面的情况见于世友论师著的《异部宗轮论》、律天论师所著的《分部简论》(藏文丹珠尔90函)、清辩沦师所著的《自续中观推理燃灯》(藏文丹珠尔19函及其摘本)、嘉木样一世活佛阿旺尊追著的《教派注疏》,请参阅。]在华波德国王的下半世、噶波王和白玛钦波王的一生、以及迦腻色迦王的上半世,总计四位国王的六十三年期间,比丘互相之间的歧见争论愈演愈烈,前后总计大小争论延续了近一百年。此时迦湿弥罗的迦腻色迦王在位时间已长,为了平息比丘们的争执,迎请比丘中获得阿罗汉果及获得成就者五百人、菩萨五百、以及未获成就各执已见的比丘多人至扎兰达惹寺集会,承认佛教不同的十八部的见地都符合佛的思想,以平息争执。又把以前没有写成文字的律藏、经藏、论藏都首次写成文字,对以前已写成文字的进行了校订,把释迦牟尼的教诫归纳到一起。这在历史上称为第三次结集。这里是简要叙述其过程,详细情况看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第十一、十二两节。

  (64)传法:按佛教说法,无论何种宗教,其创立者在临终时要从自己的门徒中选择一个具有功德、最得信任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叫传法。释迦牟尼临终时传法给迦叶波,迦叶波传给阿难,阿难传给麻衣,麻衣传给小护,小护传给有愧,有愧传给黑色,黑色传给大善见,以上合称为七代付法藏师。

  (65)龙树(怙主龙树):佛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师,为大乘佛教的两位开派大师之一。关于他出世的年代,按西藏许多历史学家的说法是在释迦牟尼灭寂以后四百年。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在谈到怙主龙树的事迹时说,大师在后半生前往印度南方弘传佛法时,托噶其国后面的移里噶国(似乎是指土耳其附近的叙利亚)蛮教开始创立,有一叫比康巴的弟子学成后到玛卡地方(似乎是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旧名)开始传播蛮荒大食的宗教。依此,龙树大师下半生到南印度时应当是公元一世纪初。比这更详细的记载至今还未见过。龙树大师生于南印度达巴哈地方的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观象算命的人说他最多只能活到七岁,父母因不忍在生前看见儿子的尸身,就把他托付给一个仆人,让仆人带他到其它地方去。他们到了中印度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见了婆罗门大师莎乐和,请他给以长寿灌顶,并跟他学习密集等众多密宗经籍,又从寺院的堪布罗桑波受比丘戒,起名为格隆贝丹。在他任寺院执事(负责僧人生活供应)期间遇上大饥荒,他从一座小寺学来变金术,用售黄金得来的钱供应比丘。当众比丘询问时,他告诉了真情。僧众以其未向僧团请示就以经商谋生而违犯了戒律,将其逐出僧团。他到别的地方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把金刚座的菩提树周围用石头窗网围起来,给吉祥米聚塔(印度东方靠近缅甸的林参城中心的一座大佛塔)修建了围墙,并在墙内修建了一百零八座佛殿。他后半生主要常住在印度南方边地的麒麟国的王宫附近的吉祥山上,弘传佛教的中观见地。有的说龙树大师活了三百年,有的说活了六百年,《印度教法史》中说第二种说法是把半年当作一年计算而得来的,无论如何龙树大师似乎寿命很长。他的著作在论的方面有《中观根本智论》、《正理六十论》、《空性七十论》、《破邪论》、《细研论》、《集经论》、《梦幻如意宝言论》等,在居士戒律方面有《诫王书》、《国王善行宝鬟》;在僧人戒律方面有《菩提资粮》;在概述密宗见修方面有《怛特罗总集》;在中观见地方面有《菩提心释》;在讲述密宗修习次第方面有《集论》、《杂论》、《二十曼奈罗仪轨》;在密宗完满次第方面有《五次第论》、《医方明论一百剂》;对众生教诫的有《规矩养生论》;对国王大臣教诫的有《一百智论》、《棋盘香论》;历算方面的有《顺缘起唯一经论》等。他的著作都译成了藏文,除个别的以外大部分是在赤松德赞王的时期翻译的,并收入了《丹珠尔》。他的事迹在藏文书籍中记载最详的是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的《七有缘传承传记》。

  (66)提婆:(提婆大师在藏文中又称为帕巴拉)是龙树大师后半生的门徒,被佛教徒当做与龙树大师无二的敬奉对象。他不仅精通佛教,对外道教派也很精通。按一些藏文史籍的记载,他是在僧伽罗(现在的斯里兰卡)国王的花园中的莲花上幻化出生的。按印度可信的历史记载,他是僧伽罗国的国王班扎室利甘的儿子,这见于多罗那它著的《印度教法史》中。他从堪布黑玛德哇出家,并受比丘戒。此后,他去朝拜印度大陆上的各寺院和佛塔,当时龙树大师正到南印度去,二人巧遇。他在龙树大师身边学通各种经典教法,龙树在临终前委派他为佛教教主,让他在南印度传扬佛教。他建立寺院神殿二十四处,并在各地建立法园(学习佛教的基地)。他驳倒号称辩论无敌的婆罗门图噶那波,并收其为自己的弟子,改名为巴俄大师。提婆在那烂陀寺住了很长时间,后半生住在印度南方并在那里去世。

  提婆大师的论著有:详述中观见地的《中观四百论》,略述中观论的《中观手量》,关于辩论方面的《破惑成就论》,讲述因明和密宗学派的《智藏集论》,讲述密宗见修的《修习灯论》,讲述推理的《除心障论》,讲述祈愿仪轨的《四金刚座坛轨》、讲述修行次第的《四金刚座修行法》等。在十一世纪中由西藏的译师巴曹尼玛扎等人译成藏文,收在那塘版《丹珠尔》的密宗部的22函和显宗部的17函中。提婆大师的详细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著《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著《印度教法史》中。

  (67)月称(月称大师):本书(红史)将他算入南瞻洲六庄严之中,但在通常的藏文史籍中只算提婆,而不把月称列入六庄严中。关于月称大师是不是龙树大师的亲传弟子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月称自己所著《密集本论注释明灯》中说他自己是龙树的亲传弟子,阿底峡尊者所著《菩提道灯论》中也说月称是龙树大师的亲传弟子,看来是不错的。月称大师的出生地是南印度的萨曼达拉,他小时候就精通各种学问,在南印度自行出家,向龙树、佛护、清辩论师的许多门徒学习各种经论教法,特别精通中观和密宗的教理。他曾长时期任那烂陀寺的堪布,后半生回到他的出生地南印度修建了许多寺院佛殿。据说他活了三百岁,不管是否正确,也说明他的寿命是较长的。他的弟子是大柔贝库优,大柔贝库优的弟子是小柔贝库优(强尊喇嘛的瑜伽师),小柔贝库优的弟子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于藏历铙迥记年前的水马年公元982年诞生,六十一岁时 (藏历第一铙迥的铁龙年公元1040年)的年底由印度经尼泊尔到达阿里,而怙主龙树的后半生是在公元一世纪的初期,从龙树到阿底峡出世之间相差九百余年,这是大家清楚的事实,因此尽管那些对佛教十分虔信的人对龙树到阿底峡之间的传承根本不去怀疑,然而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这正是佛教历史当中虚假之处。月称大师的论著有《中观根本论注释》、《中观大论入中论》及其注释、《入中论》,以及对龙树著作的注释《六十理论注释》、《菩萨瑜伽行四百论注释》、《中观五蕴》等。这些著作的大多数是在公元十一世纪由那措译师、巴曹译师等人译成藏文的,收入那塘版《丹珠尔》的显宗部的23 24两函。月称大师在密宗方面的两部著作《密集根本论注释明灯》、《密集六支瑜伽注释》,在公元十世纪末期由阿里的译师仁钦桑布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丹珠尔》密宗部的27函中,《六支瑜伽行注释》等两部是在公元十一世纪初由阿里的译师仁钦桑布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丹珠尔》密宗部的27函中。月称的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所著《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

  (68)无著(圣者无著大师):他是佛教四部中唯识派的创立者,为大乘佛教的两位开派大师之一。关于他生活的年代在藏文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说他和世友大师是同母兄弟,世友大师与吐蕃国王拉脱脱日同时,在朵麦巴根敦群培所著的《白史》中说世友大师的弟子陈那大师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在多罗那它的《印度教法史》中又说陈那大师的弟子是旺秋德,旺秋德大师的门徒是法称大师,而法称大师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根据这些说法看,无著大师大约是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末之间的人。无著的父亲是王族,母亲是婆罗门女查噶萨悉拉(光明持律女)。他在少年时期就精通五明,后遵母命出家,为亲教师和轨范师以及僧团当了一年的仆人,然后请求授比丘戒,学习佛法五年。他每年中能记住十万颂经文并了悟其意义。此后他多年修习密宗教法和学习大乘经典,中年时在印度西方的邬金国(现在的阿富汗)和南印度弘扬佛法,新建寺院、佛塔、法园一百多处。他的门徒有数万人,但与他常住在一起的只有二十五个比丘,都是在佛教中有一定地位的人物。他后半生的末期在中印度的那烂陀寺住了十二年。他活了一百五十岁,最后在王舍城涅槃。无著大师的论著有:阐发广中略三种般若论和现观庄严论的《自性真实论》,详述大乘三藏意义的《五部地论(瑜伽师地论:1.本地分,2.摄抉择分, 3.摄事分,4.摄异门分,5.摄释分)》,讲述三共乘内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这些都收入那塘版《丹珠尔》显宗部的49、 50、51、52、53、54、55等函中。此外还有:《经藏实意注的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34函;《大乘怛特罗上师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44函。这些著作中除《大乘怛特罗上师注释》是十一世纪初译成藏文外,其余的都是在八世纪中期赤松德赞在位时由译师尚益希德翻译成藏文的。无著大师的详细事迹记载在觉囊派多罗那它《印度教法史》第二十二章中。

  (69)世友(世友大师):他是无著大师的同母弟弟,父亲是婆罗门种姓。他生于无著大师出家后的第二年。他曾学习小乘全部三藏,又到迦湿弥罗国向根敦桑布大师学习小乘十八种部派以及六种外道的教法经典,全部学成后,又到中印度摩揭陀国听无著大师讲说大乘全部经典,他心中记住了当时人间所有的全部释迦牟尼的教诫大小乘经典总计五百部,并每年背诵一遍。由于世友大师从小乘转向大乘的影响,有五百名小乘学者转向大乘。此后他常住在摩揭陀国讲论经典,修复旧寺,新创大乘法园一百零八处。他曾有一次去东印度欧德毕夏,讲经三月,新建法园一百零八处。他虽然没有去过南印度,但是据说依照他的吩咐在南印度建立法园甚多,总计他所建立的法园达六百五十四处。世友大师在世时,在印度的东部、南部、中部各地总计有他的弟子大乘比丘六万人,与大师同住的比丘有一千人。他在后半生带领博学弟子五千人到尼泊尔讲经、建立法园。后来因看见一个比丘像出家时穿袈裟那样耕地,故世友大师死在尼泊尔。他活了不到一百岁,死后由弟子们建塔纪念。世友大师的论著很多,译成藏文的著名著作有《圣法六门陀罗尼论》、《四部经论》、《伽耶果日经论》、《十地经论》,都收入《丹珠尔》显宗部34函;《无漏智慧经论》,收入《丹珠尔》显宗部35函;《善行祈愿经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38函;《大乘庄严经论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44函;《中边论注释》、《法与法性论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45函;《唯识三十颂疏》、《唯识二十颂疏》及其注释、《三自性论》、《五蕴抉择论》、《注疏论》、《品类足论》、《大乘经一百明门论》,以上几种都收入《丹珠尔》显宗部57函中;《阿毗达磨俱舍本论》及其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63、64两函中。以上著作除个别者外,多数都是在吐蕃国王赤松德赞时期由译师尚益希德译成藏文的。世友大师的事迹记载在《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

  (70)陈那(陈那大师):他是世友大师的门徒,对佛教因明学特别精通。他诞生在南印度甘则附近的僧伽格达地方,出身于婆罗门种姓。关于陈那的生活年代要依前述的世友大师的生活年代来断定。他幼年时学习外道教派很有成绩,后随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朗波金大师出家,起名为陈那,学通小乘教法后,又跟随世友大师学习大小乘的多种经典。以后多年在东印度的欧德毕夏的岩洞中修定,有一次一位外道论师苏杜扎雅到那烂陀寺要求与佛教的学者们辩论,当时在那烂陀寺的所有的佛教学者都不能取得辩论的胜利,于是从东印度迎请陈那大师前来,陈那大师调伏外道,将其驳倒,并使他皈依佛教。次年陈那大师又回东印度欧德毕夏,并在那里一直住到去世。他有时讲经,有时和外道辩论、并著书立说。他还在当地修建了十六座大寺院,建立了十六个僧团,并建立法园多处。他的门徒众多,但没有随侍身边的弟子。他在严守戒律的情况下死在当地的一森林中。关于他活了多久,现在所见到的藏文史籍中没有记载。陈那大师的论著缺失很多,译成藏文的著名著作有:《因明总论》及其注释,《缘论》及其注释,《三时论》、《九宗法-轮》,以上都收入《丹珠尔》显宗部95函中。此外还有:《阿毗达磨俱舍论注释明灯》,收入《丹珠尔》显宗部69 70两函中;《无量功德颂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33函中。这些著作除个别的以外,大多数都是十一世纪中期由译师格微洛追等人译成藏文的。陈那大师的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第二十三章中。

  (71)法称(法称大师):他是陈那大师的门徒,旺秋德大师的亲传弟子。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说他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他生在南印度的支玛拉雅地方,父亲是婆罗门种姓,名叫外道若年那扎。他小时候学习五明和外道教法,十八岁时就很精通外道教法,后来读到佛教经籍,抛弃了外道教法,因而被父母亲和舅舅从家庭中驱逐出去。他到中印度依法护大师出家,学习各种佛教经典,他曾三次听旺秋德大师讲《因明总论》,先后驳倒前来那烂陀寺进行辩论的外道学者多人。后来他又到东印度和南印度调伏许多外道信徒,弘传佛法,新建寺院法园一百多处,他有门徒数万人,而随他同住的只有五人。他晚年住在南印度,最后在迦陵迦地方涅槃。法称大师的著作很多,译成藏文的著名作品有《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这三部著作在十一世纪末期由俄译师洛丹喜铙译成藏文,《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净理论》,这四部著作在八世纪中期由译师班第南喀等人译成藏文,并收入《丹珠尔》显宗部95函中。法称大师的详细事迹载于布顿仁波且《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印度教法史》中。

  (72)功德光(功德光大师):他是世友大师的门徒,特别精通戒律,出身于印度磨吐罗城一个婆罗门家庭。他小时候勤学外道教法和五明,后在该地出家当比丘,向世友大师学习大小乘经籍,并学习小乘十八部派所有的教法。功德光有门徒五千人,其中精通三藏经典的一藏或两藏者五百人。据说功德光活了四百岁,虽不可信,但他的寿命可能是比较长的。他最后在自己的出生地涅槃。功德光大师的论著很多,其中译成藏文的著名著作有:《菩萨九分地注释》、《菩萨地戒律章注释》,这二部典籍由那措译师和尚益希德二人分别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显宗部54函中;《戒律本论》及其注释、《持戒一百零一论》,这三部典籍是在八世纪末期赤松德赞王在位时由属庐译师和噶绒·楚臣迥乃二人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显宗部82、83、84三函中。功德光大师的事迹载于布顿仁波且《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印度教法史》第二十三章中。

  (73)释迦光(释迦光大师):他也特别精通戒律,他生活的年代不详,也没有见过他的事迹的明确记载。他的著作  《光明律》中说他是索南扎巴大师和喜瓦沃二人的门徒。他的著作译成藏文的有《戒律三百论》及其注释、《光明律》,这两部书在八世纪末期赤松德赞王在位时由译师藏德哇扎若支达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显宗部59函中。

  (74)国王恩扎布德:按佛教的说法,邬金国(现在的阿富汗)前后有两个叫恩扎布德的国王,后一个是在释迦牟尼灭寂后不久出世的。当时邬金国有五十万座城市,两位国王。在山巴拉城有恩扎布德王统治二十五万座城市,在芒噶拉城有扎兰扎王统治二十五万座城市。恩扎布德王崇信佛教,他有一个女儿名叫列曼噶惹,扎兰扎王崇信外道,有一个儿子。双方的父母从小为他们订了婚,后来当列曼噶惹出嫁到丈夫家去的时候,见到丈夫为举行婚礼而杀死许多野牲,心中十分懊悔,心想:“我父亲崇信佛教,是从不杀生的法王,却把我嫁到这样一个有罪过的外道国王家中当儿媳妇,可见父王对我并不慈爱。”于是将出嫁时陪送的黄金、白银、首饰、衣物等分给接送新娘的仆役等人,并且说:“我不愿当这有罪过的王子的妻子。”说完公主装作疯颠,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家庭只好让公主随意行动,不加管束。后来公主就白天装疯,晚上修行佛法。有一次扎兰扎王出去打猎时迷了路,走到公主修法的石窟中,见公主已获成就,于是听公主说法。后来扎兰扎王将国政赋予儿子,自己在公主处修法,并把这一情况写信告诉了公主的父母。公主的父亲恩布扎德王也把王位交给儿子,自己修法,历十二年获得成就。后来扎兰扎王经长期修法也获得了成就,并使自己的臣民都皈依了佛法,并在自己的国家中兴建寺院七百座。恩扎布德王的著作译成藏文的有讲述七种成就内容的《智慧成就》、《俱生成就》,于十世纪初期由译师仁钦桑布和没庐译师喜铙扎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密宗部46、47两函中,恩扎布德王的比较详细的事迹记载在印度的阿拔雅噶惹大师 (藏语称为晋美迥乃)所著《八十四成就者传记》(巴曹译师楚臣坚赞译成藏文)中,此书有德格木刻版。

  (75)莎乐和(莎乐和大师):亦称罗喉罗大师。因他是龙树大师的根本上师,故可能是公元一世纪前半期的人。关于他出生地,一些史籍中说是南印度的比达巴哈,一些史籍中说是东印度的惹达哈城。他的父母都是婆罗门教徒,而对佛教生起信仰,白天信奉婆罗门教,晚上信奉佛教,有时也喝酒,因此被众婆罗门以违犯教规控告到国王那里,国王把他驱逐出境。此后他按佛教规定出家,并到那烂陀寺,跟罗喉罗光等许多大师学者学习大小乘教法,特别是学习密宗教法。依密宗道获得证悟,又与一造箭者的女儿依手印法入菩萨行。他后半生到南方吉祥山,传授许多密宗教法,并收了龙树大师等几个弟子。关于他活了多久,至今未见史籍中有明确记载。莎乐和大师的论著译成藏文的有:《道情歌集》、《身业藏不坏金刚歌》、《语业藏文殊金刚歌》、《意业藏无生金刚歌》、《身语意大手印修法》、《密咒十二颂》、《自加持次第》等,是由译师毕若扎那和玛·班曲巴翻译的,收入《丹珠尔》显宗部 47函中。莎乐和大师的详细事迹载于觉囊派多罗那它的《七有缘传承传记》, 中。

  (76)比尔哇巴(大成就者比尔哇巴):他是印度著名的获成就者,他生活的年代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他虽出身于王族,但抛弃王位而在那烂陀寺出家,由堪布达磨米扎给他起名为室利达磨巴拉,(藏语称为吉祥护法),以堪布达磨米扎为亲教师学习显宗所有教法,成为一名学者。达磨米扎去世后,他任那烂陀寺堪布。此后不久,因他显露各种获成就之相,旁人见后诽谤之,他脱离寺院组织而修菩萨行。关于他的其它事迹的记载对不信仰佛教的人来说难以理解,故在此不记。若欲了解可看《道果喇嘛传承记》第三函(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77)获大成就者八十人:按佛教的说法,依密宗道修行,不论获得八种共同成就或即世成佛或不共成就中的任何一种,都可称为获成就者或获大成就者。在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说,在各个时期中获大成就的佛教大师有八十四人,其中一多半是在法称大师以后扎拉噶王执政以前的期间出世的,尤其是从郭巴拉王到惹玛巴拉王之间的七巴拉王的期间修密宗道获得成就者很多。依照这一说法,获大成就的八十四人大多数是藏历饶迥纪年前释迦灭寂(释迦灭寂的年代依喀切班钦释迦室利的算法)后1165年至藏历第三饶迥的末尾的 (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末)六百来年中出现的。现将这八十四人的名字列举如下:1.鲁衣巴,餐鱼行者;2.达日噶巴,妓女的仆人;3.郑噶比巴;4,黎拉巴;5.比尔哇巴,吉祥护法; 6.仲比巴;7.夏哇日巴,猎人;8.莎乐和,婆罗门莎乐和;9.郭噶黎哇,贪睡者;10.米那巴,渔人;11.郭若恰巴,无手脚者;12.扎邬喀巴,放牛者;13.比那巴,喜爱器乐者;14. 惹汉阿噶惹先达,仁钦迥乃喜哇; 15.多则巴,执锄者;16.汉志巴,织工;17.扎玛日巴,鞋匠;18.康噶巴,带剑者;19.龙树,龙树大师;20.格里巴,黑行者;21.噶那日巴,提婆大师;22.提格那巴,喜欢妄语者;23.德洛巴,榨油工人;24.那若巴,班钦那若巴;25.夏黎巴,打狼者;26.扎答巴,求法者;27.拔哈巴;28.多肯德巴;29.阿祖格,懒惰者;30.萨噶拉巴,疯人;31.佐比哇,沐浴者;32.梅郭巴,看守墓地者; 33.噶麻日巴,铁匠;34.扎兰达惹巴,持火炬者;35.惹胡拉,罗磨罗;36.达磨巴,讲经者;37.多噶日巴,背负口袋者;38.梅达里,农民;39.桑噶扎拉;40.智补巴;41.阿约格;42.扎洛格;43.古胡日巴,捕鸟者;44.路智噶,端坐者;45.甘噶拉,戴钏者;46.甘巴里,穿褐衣者;47.拔德巴;48.典达巴,赌徒;49.古古日巴,喜爱狗者;50.古贾里,后颈长瘤者;51.达玛巴,善听者;52.玛德拉,骄傲者; 53.阿仔达拉,木材商;54.拔拉哈;55.那黎巴,不染泥的莲花;56.布苏古巴,三想;57.恩扎布德,菩提主;58.列曼噶惹,其亲属(女);59.扎兰扎,火炬主;60.黎惹古那,无福份者;61.扎哇日巴,流动小贩;62.扎巴噶;63. 比卡拉;64.德冬巴;65.古玛日;66.都梅哇;67.玛尼巴哈扎 (女);68.瑜伽母梅喀拉;69.德古切(女);70.噶那噶巴,谎言者;71.乾达黎巴,裁缝;72.达布日巴,拧草绳者; 73.邬达日巴,能飞升者;74.噶巴黎巴,有头盖骨者;75.格惹巴,好战者;76.措吉多吉;77.萨拔巴噶拉,食见者;78.那噶波德,龙菩萨;79.库尔黎巴,执画像者;80.巴那哈,穿护毒靴者;81.郭噶黎巴,喜水鸭者;82.阿那噶,身材优美者;83. 沙曼扎,商人;84.嘉日巴,炼丹者。另外,据说仅在龙树大师的时期依密宗无上瑜伽部而获得成就者有五千余人之多,但通常说获成就者八十四人或八十人,是指在金刚座僧众的法会期间确实获得成就的八十人而言。这八十四名获得成就者的简略事迹见于印度阿巴稚噶惹大师所著《八十四名获成就者传记》中,此书由巴曹译师楚臣赞译成藏文,有德格木刻版。

  (78)成就时期:见前注(76)。

  (79)教显时期:见前注(76)。

  (80)教名时期: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的教法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为五千年。在最后的五百年中,出家僧人除了剃发、有出家的名义以外,不做佛教的功德、不懂佛教的经籍,甚至连出家的戒律也不存在,这一时期称为教名时期。

  (81)七赞扎王:印度历史记载,东印度的帖木噶拉(今指孟加拉)的赞扎部族中产生的十九位有名的国王(1.哈日赞扎王、2.阿嘎夏赞扎王、3.扎雅赞扎上、4.尼米赞扎王、5.帕尼赞扎王、6.隍萨赞扎王、7.萨拉赞扎王、8. 喀萨扎赞扎王、 9.室利赞扎王、10. 塔玛赞扎王、11.噶玛赞扎王、l2. 支嘎夏赞扎王、13.比喀玛赞扎王、14. 噶玛赞扎王、15. 宾喀赞扎王、 16.巴拉赞扎王、17.比玛拉赞扎王、18.阔比赞扎王、19.拉利达赞扎王),在这十九位赞扎王中,阿嘎夏赞扎王、扎雅赞扎王、塔玛赞扎王、噶玛赞扎王、比喀玛赞扎王、噶玛赞扎王、比玛拉赞扎王,此七位国王执政时间最长,他们对佛教的贡献也很大,故印度历史上称此七位囯王为七赞扎王。这些赞扎王何时开始执政,执政的年代记载至今未见到。根据《印度佛教史》记载赞扎部族中的第一位赞扎王哈日是和龙树大师的弟子扎木赛査坚增同时期的人,大概是公元前一百多年的人。赞扎族中最后一位赞扎王拉利达是比却杰巴大师稍晚时期的人。因此上述赞扎部族中的十九位赞扎王大概是公元前一百年至七世纪中期的人。详细历史记载至今还未见到,请参看觉囊派多罗那它用藏文撰写的《印度佛教史》第十四章至二十七章之间。

  (82)郭跋拉王:他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七跋拉王中的第一位国王,传说他是印度玛喀塔东方的利喀热星培森林中,由王族的一个女儿与树神交合而生。郭跋拉王生活的年代,我所见到的历史书籍中没有记载。郭跋拉至雅嘎夏跋拉之间十九位囯王执政的年代详细记载在《印度佛教史》中,阿底峡到西藏时,尼热跋拉王刚执政,这记载在阿底峡传记中。达磨跋拉王和藏王赤德松赞是同时期的人,此记载在噶迥寺的碑文中。与成就者邬坚巴的说法相对照,追溯计算年代,郭跋拉王执政时,西藏藏王是都松芒布杰,大约是在公元七世纪的685—— 729年间,共计四十五年,此时印度东方帕木喀拉的拉利达赞扎的王统断绝,所以就任命郭跋拉为王。在郭跋拉晚年时,中印度也隶属玛噶塔,此两地建了很多宫殿和寺庙。一些史书记载了有名的奥达那布日寺,此寺也是郭跋拉王所建。此寺的细详历史请参见下面的注释,郭跋拉王执政共计四十五年。

  (83)七跋拉王:东印度帕木噶拉的跋拉部族之王前后总计十四人,他们中1.郭跋拉、2.第哇跋拉、4.达玛跋拉、6.玛希跋拉、7.玛哈跋拉、10.尼热跋拉、13.热玛跋拉,他们七位执政时间最长,对佛教的贡献很大,故称为七跋拉王。下面详见跋拉王及其女婿、大臣、儿子、弟兄执政年表:

  雅噶夏跋拉以后大臣拉哇塞那纂夺王位就改为塞那王统。

  (84)四塞那王:上述跋拉王统的最后之王雅噶夏跋拉王执政不满一年,大臣拉哇塞那纂夺了王位,故出现了四塞那王。 1.拉哇塞那、2.拉哇塞那的儿子噶萨塞那、3.噶萨塞那的儿子牟尼扎塞那、4.牟尼扎塞那的儿子热第噶塞那王,在位共计不到

  ┌──────────┬─────────┬───┬─────┬────────┐

  │                   │                 │  在  │          │                │

  │                   │                 │  位  │  饶  迥  │                │

  │    国  王  名  字 │    关    系      │  年  │          │  公  元        │

  │                   │                  │  数  │  (藏历)  │                │

  ├──────────┼────────   ┼───┼─────┼────────┤

  │  1.郭  跋  拉    │  树神的后代      │  45  │  前木鸡  │    685—720    │

  │  2.第哇跋拉      │  郭跋拉的儿子     │  48  │  前铁马  │    730—777    │

  │  3.热萨跋拉      │  第哇跋拉的儿子  │  12  │  前土马  │    778—789    │

  │  4.达玛跋拉      │  热萨跋拉的儿子  │  64  │  前铁马  │    790—853    │

  │  5. 玛苏热吉夏达   │  达玛的女婿      │   8  │  前木狗  │    854--861    │

  │  6.帕那跋拉      │  达玛的儿子      │  10  │  前水马  │    862—871    │

  │  7.玛希跋拉      │  帕那跋拉的儿子  │  52  │  前水龙  │    872—922    │

  │  8.玛哈跋拉      │  玛希跋拉的儿子  │  41  │  前水羊  │    923—962    │

  │  9.夏牟跋拉      │  玛哈跋拉的女婿  │  12  │  前水猪  │    963—974    │

  │  10.赛夏达跋拉   │  玛哈跋拉的儿子  │   3  │  前木猪  │    975—977    │

  │  11.扎  那  噶   │  国王的舅舅      │  29  │  前土虎  │    978一l009   │

  │  12.比哈热跋拉   │  玛哈跋拉的儿子  │  32  │  前铁狗  │  lOlO-—1039   │

  │  13.尼热跋拉     │  比哈热跋拉的儿子│  35  │(1)铁龙   │  1040——1074  │

  │  14,阿玛跋拉     │  尼热跋拉的儿子  │  13  │(1)木兔   │  1074——1082  │

  │  15.四  大  臣   │  阿玛的大臣      │   8  │(1)水猪   │  1083——1090  │

  │  16.哈底跋拉     │  阿玛跋拉的儿子  │  15  │(2)铁羊   │  1091——1105  │

  │  17.噶夏尼达跋拉 │  哈底的同母兄    │  14  │(2)火狗   │  1106——1119  │

  │  18.热玛跋拉     │  哈底跋拉的儿子  │  46  │(2)铁鸡   │  1120——1165  │

  │  19.雅噶夏跋拉   │  热玛跋拉的儿于  │   1  │(2)火狗   │  1166          │

  └──────────┴─────────┴───┴─────┴────────┘

  八十年,见《印度佛教史》。塞那王在位期间,伊斯兰教在中印度的玛喀塔有很大发展。

  (85)达玛跋拉:他是跋拉王族中第四位跋拉王,藏语称他为吉祥护法,在印度历史上他是一位著名的国王,他是热萨跋拉的儿子,达玛跋拉王在西藏饶迥记年前释迦灭寂1322年铁马年到灭寂1397年水鸡年之间(公元790——853年)执政,共计六十四年。根据《印度佛教史》记载:在雅隆陵墓的碑文中说,他和藏王赤松德赞是同时期的人。达玛跋拉王所管辖的地区东至大海边,西至第利地方,北至克什米尔地方,南至比切山。他在印度的玛喀塔北面的恒河边的一个小山顶上建了比扎玛拉室利拉寺,据说有一百零八间经堂。达玛跋拉王的事迹见

  觉囊派多罗那它著的《印度佛教史》第三十章。

  (86)大成就者邬金巴:他是西藏历史上很有名声的主巴噶举的一个喇嘛(藏历第四饶迥铁虎年公元1230年至第五饶迥土鸡年公元1369年)他的家庭是从康区流浪到西藏前藏的,其父名居蕴觉培,母名秋磨吐格玛,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为第三子。成年后父亲准备为他娶亲,他不娶,从其戚学习许多密法,成为一个学者,十六岁时来到博多艾寺却杰仁钦则莫身边听了上下对法、因明和中观,却杰郭昌巴贡布多杰给他授居士戒,二十岁时以博多却杰仁钦则莫为堪布,以香萨林巴为大师,以大师索南沃色为密法师,受比丘戒和具足戒,起法名为仁钦贝。此后十二年,静坐修行,禁绝肉食。依止却杰仁钦则莫、贡隆巴那嘎坚赞和时轮师桑杰多杰学习了时轮法的舞、弹、歌赞等修法,成为一个精通时轮和天文历算的学者。又依止却杰郭昌巴喇嘛听受了噶举教法。此后经芒域吉仲到达了克什米尔,在邬坚地方学了很多密宗教法。三十二岁(铁鸡年公元1261年)时前往印度金刚座寺修缮一座佛塔。六十三岁(藏历第五饶迥水龙年、公元l292年)受元朝皇帝忽必烈的邀请,到京城给皇帝和臣民们讲授佛法,皇帝赐给了无数财宝,他一点也没有拿,就返回西藏。八十岁(藏历第五饶迥土鸡年,公元1309年)去世。他的事迹参阅桂译师宣奴贝著的《青史》[8]函129叶7——132叶5和巴卧祖拉陈哇著的《贤者喜宴》[13]函30叶2——32叶6页。

  (87)雅隆赞普陵墓的碑文:吐蕃王塞那累江云(通常叫作牟笛赞布)的墓碑在雅隆地方,以前很多史历学家的传记都有记载。碑文的完整录文迄今还未见到。

  (88)萨迦班智达(萨迦班钦贡噶坚赞)(藏历第三饶迥水虎年、公元1182年——第四饶迥铁猪年、公元1251年):他在祖国内地历史和西藏历史上都很著名,正当藏族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他前往元朝皇帝住地,把藏族人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其父是萨迦杰尊扎巴坚赞的弟弟班钦沃波且,母亲名叫玛久迦普玛尼赤,幼名叫贝丹顿珠,以后由其伯父杰尊扎巴坚赞给他授居士戒,改名为贡噶坚赞。从小时候起,他就学习因明学、工艺学、星象学、声律学、医学、般若、中观学、戒律学、俱舍论等显宗经典和密宗四续部,成为淹贯三藏的学者。他的名声遍及印度,印度南方外道学者措谢嘎卧等六位大师来西藏批驳佛教,萨迦班智达也到了芒域吉仲的圣哇第桑波寺,在附近的集市开始辩论,结果印度外道失败,剪下发辫交萨班带回存在萨迦寺的旧护法殿中。二十三岁时(藏历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迦湿弥罗班钦释迦室利来到西藏,会见后为萨班授比丘戒。藏历第三饶迥土鸡年、公元1189年,蒙古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政权。接着领兵征服亚洲东部、欧洲东半部和北半部,后来又统一中国国内的金、宋、西夏,当时不分僧俗,皆出军差和乌拉。藏历第四饶迥木马年、公元1234年,元太宗窝阔台之幼子阔端即位,第六年(藏历第四饶迥的土猪年、公元1239年),西藏地方的萨迦、帕竹、止贡、蔡巴和达垄等头人纷纷请求归顺元朝皇帝和太子们。(萨迦哇和拉德雄巴二人归顺了阔端,止贡巴和藏古磨哇归顺太子蒙哥汗;蔡巴归顺薛禅汗;帕竹、雅桑和唐波且巴归顺旭烈兀;达垄巴归顺太子阿里不哥。)公元1240年阔端派大臣多达那波为首率领军队入藏,途经朵堆、朵麦、索曲等地方时,见居民皆杀,房屋皆焚,财物皆抢。此后又进军卫藏,烧毁澎波杰拉康寺,屠杀五百多僧人。热振寺也惨遭破坏,并宣告对不归顺的地方,要烧杀抢掠,洗劫一空。此时因西藏地方各派势力分裂,无力抵抗,所以陆续归附了蒙古皇帝及其皇子们。从公元 846年起共计三百九十三年的西藏割据混乱状态得以结束,元朝将西藏地方纳入治下,设官授职,建立了交纳贡赋的制度,并访求西藏精通佛教的喇嘛,当时,在西藏地方各教派中势力最大的是萨迦,学识渊博、名声远播的是萨迦班智达,所以阔端在萨迦班六十三岁时(藏历第四饶迥木龙年、公元1244年)派多尔斯衮和本觉达玛二人携带诏书进藏,邀请萨班到蒙古地方传教。(邀请信收录在《萨迦世系史》67叶2页)并附带五大锭银子、镶嵌有六千二百粒珍珠宝石的袈裟一件,硫黄色的长坎肩,靴子、二匹古钱花缎子、二匹彩缎、各种颜色的缎子二十匹等礼品。信中明确指出如若邀请不来,仍派兵入藏。为了藏区和各教派的安全,年迈的萨班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到蒙古地方,六十五岁(藏历第四饶迥火马年、公元1246年8月)到达了元朝皇帝住地凉洲,阔端从蒙古返回凉洲后,在火羊年一月会见了萨班,萨班为阔端治好了病,阔端赐给佛教徒居于其他宗教僧人之上的特殊权利。萨班为皇帝、大臣、百姓讲解佛法,使蒙古地方的佛教较前有了很大发展,此后又到五台山对很多修行者讲显宗教法,此时在西藏的喇嘛、弟子、学者们多次来信请求萨班返回西藏,故萨班写信给卫、藏、阿里等地的善知识施主大德,(此信收录在《萨迦世系史》中)信中明确写到:蒙古军队多、势力大,如果不归顺,即派兵征服,各地官员要由蒙古人自己委派。若自动归顺,各地官员可由本部族人中委派。蒙古王室的百姓税收和差役非常重,而对归顺的部族百姓们的税收和差役稍轻。对皇帝派往各地方的金字使者和官员如若不好好接待,所派去的人即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激怒皇帝,因此一定要很好地招待皇帝派去的金字使者和官员。皇帝所喜欢和需要的物品都写在信中。西藏的百姓由于见到了萨班的这封信,故对元朝的政策非常相信,支持和促进了元朝统一西藏的伟大事业。萨班在世的八年中,元朝没有向西藏地方进兵,西藏地方得到安定,所以萨班是为西藏地方和祖国统一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一位藏族佛教人士。他于藏历第四饶迥铁猪年、公元1251年死于凉洲,终年七十岁。萨班著作很多,著名的有:《极明能解论典》二十四页,《善说宝藏》(即有名的《萨迦格言》)二十三页,《法理善说论典》三十二页,《乐器的论典》八页,《贤者入门》五十八页,《声明学》二十八页,《修辞学》三十三页,《因明学》二十五页,他自己为这 些著作加的注释共计一百九十五页,《三部律学》四十六页这些著作,对研究西藏文化、因明学和宗教的学者们来说,都是重要的资料。关于萨班的事迹和传记,有众生怙主法王八思巴著的《萨迦班钦传》,萨班亲传弟子堪钦仁钦贝著的《萨迦班智达传》,阿美阿旺贡索南著的《萨迦世系史》47叶5——85叶6行。

  (89)吉祥时轮:此词有时指时轮密法的无上本尊,有时指《时轮根本续》及其注释。文中此处指《时轮根本续》及其注释。时轮教法起源于印度,此后传到西藏。关于时轮计算的起点,在印度佛教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释迦牟尼成佛的第二年三月十五日,另一种是释迦牟尼灭寂前的三月十五日,西藏大多数学者同意前一种说法。时轮学的内容是,联系自然界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和人体的五行和脉、气、穴位的情况讲述密宗修习之路。关于时轮教法何时传入西藏,有各种不同说法。按照西藏多数历史学家的观点,在西藏最初由觉泽师推广的喀且班钦的算法,把释迦灭寂1171年定为藏历的火兔年(公元1027年),消除了其他的算法,在这个问题上所取的称为“墨卡嘉措”的修正量,因此以这一火兔年作为藏历第一饶迥的开头。时轮教法的藏文译本,著名的有甘珠尔密宗部 [1]函中七种时轮根本论,丹珠尔密宗部的1、2、3、 4、5等五部中的四十八章时轮注释是由觉译师、卓译师和热译师等人译成藏文的。在西藏的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派中还有无数不论门户之见的学者写过关于时轮教法的著作,关于时轮教法的历史,请参阅布敦仁波且著的《时轮教法》四十六页,译师仁钦却杰著的《时轮教法如意禾穗》一百三十六叶,译师宣奴贝著的《青史》[7]函。

  (90)货币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中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各国历史上,牲畜、布帛、贵金属都曾充当过货币,最后逐渐固定在贵金属的金、银上。充当货币的金(或银)的使用价值是二重化的。它有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如金可镶牙或作奢侈品,又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能的使用价值,即可用来交换一切商品,直接体现社会劳动,是财富的一般代表。商品生产者通过货币相互交换劳动产品,建立联系,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91)新的货币商品:在市场商品交换中的一种新货币。

  (92)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周公东征后,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诸候。前771年申候联合犬戌攻杀周幽王。次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时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93)邬扎稚那王:在《律典》史籍记载中此国王是虔信佛教的印度边地国王。

  (94)目犍连子:按照佛教的说法,他是释迦牟尼的许多阿罗汉弟子中最有神通的一个。他的事迹详见《贤愚经》和《如意藤树》。

  (95)薛禅汗:即元世祖忽必烈,生于木猪年,于四十六岁的藏历第四饶迥铁猴年、公元1260年至藏历第五饶迥火猴年、公元1296年在位三十七年(《蒙古佛教史》说在位三十五年)。以噶玛拔希和八思巴为上师。薛禅汗在位第八年(藏历第五饶迥火兔年、公元1267年)柯尔克达蒙古军队进藏,杀了达日哇等人。藏历第五饶迥土蛇年、公元1269年蒙古在西藏设立驿站,藏历第五饶迥水猴年、公元1272年在西藏设立“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西藏地方成为元朝直接管辖的区域。接着,仿照宋朝时的机构设立台、院等行政机构。藏历第五饶迥火牛年,公元1277年,八思巴圆寂。奥鲁赤派兵进藏,攻打涅地方,杀了桑钦巴达玛索南。藏历第五饶迥土兔、公元1279年宋朝灭亡。藏历第五饶迥铁龙年、公元1280年萨迦本钦贡嘎桑波反叛,薛禅汗派兵进藏杀了贡嘎桑波。藏历第五饶迥木鸡年、公元 1285年,止贡巴的军队烧毁甲域寺,杀了藏敦,止贡巴带领西部蒙古王旭烈兀的军队攻打萨迦。薛禅汗的儿子铁穆耳别克的军队和萨迦本钦阿迦仑的军队联合打败止贡巴、藏历第五饶迥铁虎年、公元1290年,萨迦的军队打到止贡,烧毁止贡寺,杀了一万多人,从此卫藏两地之间就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薛禅汗在位期间,藏历第五饶迥水龙年、公元1292年,迎请成就者邬金巴仁钦,先后在大都(北京)、查涅(卡涅)、枯热(枯热叶吐)、吐浪城(浪停)建了四座大城。藏历第五饶迥木马年、公元1294年,薛禅汗让自己的孙子铁穆耳继位,过了二年,藏历第五饶迥火猴年、公元1296年薛禅汗去世。据说他的尸体放在北京北海的白塔里。薛禅汗时期,他所统治的地区,西北至托尔哥特以远,其地之人兰眼红发,称为昆恰人,夏天白昼很长,夜晚极短。东面和南面至高丽、女真及海中诸岛,西面占据印度之半,与大食接界。

  (96)旃檀觉卧像:用旃檀木雕成的释迦牟尼像,现放在北京故宫。按汉文佛教史籍的说法,释迦牟尼降生七天后其母摩耶夫人去世,释迦牟尼三十岁成佛,八年后,释迦牟尼为了报答母恩,上升天界,为母亲说法讲经,达数月之久。国王邬扎雅那非常想念释迦牟尼,即用旃檀木雕成释迦牟尼像,当释迦牟尼从天界返回时,佛像迈了几步前来迎接。此时,释迦牟尼用自己的右手抚摩旃檀木佛像,并且预言:“我圆寂一千年后,佛像即去中囯,为众生谋福。”从此佛像在印度受供奉一千二百五十年,此后又在库车地方六十八年,此时为中国北方前秦之时,第三任国王宣昭帝符坚派大将军吕光到印度,征服了印度的几个小王,迎请释迦牟尼像、佛祖舍利和班智达古玛热西(汉文记载班智达古玛热西叫做鸠摩罗什)。第二年,当来到酒泉时,羌族的首领姚苌把皇帝符坚杀掉,自己当了皇帝。在时局变乱之时,吕光领兵占领了凉洲城,自立一国,名叫后凉,国都也在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称义武帝吕公。他称王以后,按照以前班智达的预言,暂时把释迦牟尼的像迎请到国都,后秦姚兴三年,从吕光的后代手中把觉卧像,佛骨、班智达迎请到长安,并建新佛堂,把许多佛经翻译成汉文,并新建能容纳几千僧人的寺庙,觉卧像被湖南、江南等许多地方之王迎请朝拜。此后女真族的金朝中期,迎请到中部皇宫的宁钟寺,元朝迎请到兴安寺,此后明清二代未曾移动,康熙四年,在紫禁城西北附近新建大慈佛殿,并把此佛像迎请到此殿中。关于这些历史详见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乳必多吉著的《旃檀觉卧史》和蒙古译师公贡布杰著的《旃檀觉卧史》,萨迦法王班智达的亲炙弟子强俄堪布协尔益把它从汉文译成藏文。

  28.重要名词注释二  (97-240)

  (97)强俄堪布协尔益(即西饶益希):蒙古阔端王邀请萨迦班钦时,所建的强俄寺,堪布西饶益希是萨迦派中精通汉藏文的格西。

  (98)周朝有三十六个王:系指周朝的①周武王②周成王③周康王④周昭王⑤周穆王⑥周恭王⑦周懿王⑧周孝王⑨周夷王⑩周王(11)周宣王(12)周幽王(13)周平王(14)周桓王(15)周庄王(16)周釐王(17)周惠王(18)周襄王(19)周顷工(20)周匡王(21)周定王(22)周简王(23)周灵王(24)周景王(25)周敬王(26)周元王(27)周贞定王(28)周衮王(29)周思王(30)周考王(31)周威烈王(32)周安王(33)周烈王(34)周显王(35)周慎靓王(36)周赧王。共计三十六王,详细内容请参看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

  (99)秦始皇:即赢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 246——前210年在位。即位时年仅十三岁,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毒专权用事,前238年亲政后,镇压嫪毒叛乱。次年,免吕不韦相职,旋即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继续进行统一战争。由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间,消灭割据称雄的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并修建驰道,直道和在今云南、贵州地区通“五尺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又派兵北击匈奴贵族,筑长城,南定百越,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加强统治,他销毁民间兵器,焚烧过去各国的史书和民间所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杀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以连年用兵,广大人民痛苦不堪。

  尽管秦始皇是个暴君,但是,他建立地主政权代替领主政权,建立统一的大国代替割据的小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朝首尾仅十五年,秦始皇在帝位十二年,做成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详细内容见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

  (100)汉高祖:即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一作前247--前195),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任泅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率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约法三章,废除秦的严刑苛法。同年,项羽入关,大封清候王,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公元202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他在位七年期间,为贫民休息准备各种条件。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先后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以秦律为根据,制定《法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详细内容参见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

  (101)大臣王莽篡位:王莽(公元前45——公元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西汉末,以外戚掌握政权,成帝时封新侯。元始五年(公元五年)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次年立年仅二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儒子”,初始元年(公元八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命令全国民间的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都禁止买卖,还实行五均六管,企图以此欺骗人民,缓和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

  王莽在劳动人民中也有一些好的影响。比如他的第二子王获杀死奴隶,王莽痛责王获,令自杀偿命。公元二年,郡国发生旱灾蝗灾。王芥献出钱一百万,分配给贫民。有疫地区,腾出大房子给病人医治,又在长安城中造住宅二百区,让贫民居住。

  西汉后期,阶级矛盾愈来愈紧张愈尖锐。最基本的问题是在于土地无限制的集中和农民大量转化为奴隶。问题必须解决,是农民大起义呢,还是统治阶级自己提出办法来。统治阶级害怕农民大起义,曾经提出过一些办法,但是都不能解决问题。他们用欺骗的手段缓和农民的反抗,但反而使各种矛盾更加紧张起来。这时候代表上层豪强的王莽分两步提出他的办法,第一让汉朝皇帝退位,让别的贤人来做皇帝;第二要求地主对农民减轻田租。第一步实现了,第二步所行的办法都失败了。以后接二连三地暴发了农民大起义,公元八年,王莽乘机废西汉刘氏皇朝,建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王莽在位十五年,国都仍旧是长安。王莽统治期间,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上的混乱,法令苛细,赋役繁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待发已久的全国性大起义终于暴发了,当时农民起义遍及全囯。主要的起义军有四支:1.南方湖北地区的王匡和王凤领导的农民起义军,2.东方山东地区赤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3.北方黄河两岸大平原上铜马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还有汉宗室大豪强刘和刘秀领导的起义军。前三支是农民自己领导的起义军,后一支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刘秀领导的起义军。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终于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的四十二万精兵被消灭,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详细内容请看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

  (102)汉室后裔刘光武:即刘秀(前6——后57年),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 (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王莽末年农民大起义暴发,他和兄演乘机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秀到河北,巡行诸邵县,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西汉官名,官民送礼物,一概不收。他规定取天下的方针:军事上纪律严肃,赏罚分明;政治上招集人才,争取民心。他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部分官僚、地主的支持,镇压和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力量逐渐壮大。建武元年(公元25年)称帝。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废止地方兵役制,兴修水利,裁并了四百多个县,精简官吏,并在中央加重尚书职权,在地方废除掌管军权的都尉,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刘秀即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他是一个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

  (103)汉明帝(汉明帝刘庄):他是东汉第二任皇帝,汉光武帝之子。他执政的十八年中(公元58——75年),由于

  他一手执掌大权,所以致使一些大臣和宦官不能利用职权搞违犯制度的事情,因而当时社会很安定。刘庄在位期间,永平八年遗使蔡愔等赴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迦叶摩腾 (此人大概是龙树的弟子玛当格——编者注)和班智达法兰二人用一匹白马驮着一尊释迦牟尼像和一部分经典,蔡愔等人便把他二人迎入中国,宏扬佛教。故遭到外教道徒们的反对,经过辨论,最后外教失败。此后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建白马寺。从此中国就开始盛兴佛教。见米桑贡布杰着的《汉地佛教》。

  (104)见证悟空性:佛教认为能够证悟一切物和非物的教法即称为见谛,而且一切物和非物的法规除靠自身的内因和外缘外,根本再不会产生任何内因和外缘,这就是它的实质。能够正确证悟它的实质,即为见谛或叫做见谛之义。所谓空性,决不能理解为瓶中无水即为空要理解为非自然之空。

  (105)白马寺:在河南洛阳东十二公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遗使蔡愔等赴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迦叶摩腾和班智达法兰,便迎入洛阳,在雍门(北魏改称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创建此寺。名“白马”有二说:一说为“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高僧传}卷一);一说为汉明帝遗使西域求佛法及佛经,“时白马负经面来”,逐取以为寺名。(《洛阳伽篮记》卷四)。据传,寺式仿照印度祇园精舍,中有塔,殿内有壁画,迦叶摩腾曾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寺门两旁有传为迦叶摩腾和班智达法兰二僧的墓,建筑、雕塑、碑刻等多为明、清遗物,唯寺东之舍利砖塔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现设有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6)阿罗汉:梵文Arhat的音译,亦译“阿罗阿”,略称“罗汉”,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阿罗汉果也称“无极果”、“无学果”,据称是尽断三界见、修二惑所达到的果位,已至修学的顶端。有三义:(1)“杀贼”,意谓杀尽一切烦恼之贼;(2)“应供”,谓应受天人的供养;(3)“不生” (或“无生”),谓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阿罗汉分为大乘阿罗汉、独觉阿罗汉和声闻阿罗汉三种。大乘阿罗汉指众佛;独觉阿罗汉是指在佛还未降到世间时,独自修道后得到阿罗汉的地位;声闻阿罗汉指七代付法藏师和十六尊者。

  (107)灭定:佛教认为依靠自已的心力克制一切思想使之停止活动,而后使自己进入等持之中。每灭定一次需要很多劫,在此期间,如一个人杀过自已的父母和阿罗汉等,犯过十不善和五无间罪,此人死后,要在地狱中受苦很多亿年,从地狱中解脱后,才能得到人身。在多劫之中受难即为佛之考察期限。

  (108)弥勒出世时:按照布顿仁波且和廓诺宣奴贝的说法,从释迦牟尼圆寂到弥勒出世之间为五亿七千六百万年。

  (109)大海中的白高丽国(高丽国):即现在的朝鲜。朝鲜与中国有久远的关系。汉初,卫满在朝鲜立国,在大同江南岸的王险城建都,统治着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分。至卫右渠时,发动对卫氏王朝的战争。前109年,汉武帝遗荀操率陆军出辽东、杨仆率水军渡渤海攻卫氏王朝,公元前108年,在汉朝境外,原来卫氏的统治地区,设置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从此发展了中朝两国的关系。

  (110)汉朝第二十四代皇帝汉献帝:即刘协(181年—— 234年),东汉皇帝。公元190——220年在位。即位时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成为军阀董卓的傀儡。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被曹操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此后又成为曹操的傀儡。建安25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汉称帝,他被废为山阳公。《红史》记载汉献帝是汉朝第二十四代皇帝有误。汉朝不算第三代汉高后吕雉和第八代汉宣帝刘询的话,西汉十二代皇帝,东汉十四代皇帝,总计二十六代皇帝,《红史》大概是把东汉第十四代皇帝汉献帝误记载为汉朝第二十四代帝皇。

  (111)曹操:即魏武帝(公元155——220年)。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是曹嵩的儿子,出身在宦官家庭,不列于士族。起初做小官,汉灵帝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世族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遗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关于曹操的事迹请看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第二册。

  (112)武大臣:对此人《红史》六种不同的版本各自说法不同,汉文中囯历史和米桑贡布杰著的《中国佛教史》中根本没有记载夺取曹氏政权者是武大臣。汉文中国历史和米桑贡布杰著的《汉地佛教史》中记载夺取曹氏政权者是司马炎,司马炎之前的司马懿出身高级士族,他起初轻视曹操,不愿做曹家官吏,自称得风瘫病,拒绝征召。曹操派刺客去察验,司马懿在刀下坚卧不动,好象真风瘫,免被刺死。后来曹操又逼迫他做官,他怕被杀,不得不出来就职。

  公元220年,曹操死,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死后,魏明帝曹叡继位,此年司马懿第一次率大军对抗诸葛亮,此后又在公元229年、231年、234年前后共四次对抗诸葛亮,成为魏国最有声望的大臣。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从此汉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地衰退。魏国自曹操死后,汉国自诸葛亮死后,都失去进攻对方的力量。公元240年魏明帝曹叡临死,委托曹爽和司马懿同辅幼主曹芳,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公元249年,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曹氏政权转成司马氏政权。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魏帝。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为魏帝。公元263年,司马昭灭汉。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晋武帝用禅让方式灭魏,成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司马炎为帝,国都洛阳。晋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有四名皇帝: 1.晋武帝司马炎 2.晋惠帝司马衷 3.晋怀帝司马炽 4.晋愍帝司马邺,从公元265年至316年共执政51年。西晋十六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灭吴,统一了全中国。

  晋武帝执政二十六年,临死时,诏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之子)、杨骏辅助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杨皇后同惠帝妻贾皇后争夺政权。次年,贾皇后杀杨骏,逼死杨皇后,族灭杨氏并杀杨氏徒党数千人,夺得政权。贾皇后使沃南王司马亮辅政,使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贾皇后又杀司马玮,接着爆发了八王之乱。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杀贾皇后。公元301年,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称皇帝,大乱扩大成诸王间大混战,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颖、河间王司马颙各起兵反司马伦。司马伦战败被

  杀。晋惠帝复位,司马冏辅政。302年司马颙与长沙王司马义攻杀司马冏。303年至306年间东海王司马越、幽州都督王浚、匈奴左贤王刘渊相互残杀,混战十五年之久,而后晋惠帝被毒死。战争之间,广大人民群众和少数民族无不遭受灾难,很多人逃往异乡。司马氏集团的罪恶是无穷无尽的。

  (113)由西晋分裂出来的东晋和前秦两朝:详细内容见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第二册。

  (114)脱如,意为马驹。

  (115)四川:简称川或蜀。在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巴蜀等国地,秦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元置四川行中书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为四川省。

  (116)长安:我国古都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此后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五代、唐皆以此为陪都。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汉、唐时,又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人而设的居住区,唐侨居的外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大食,多时数以万计。

  (117)檀板:印度和西藏地方佛教僧人召集法会所用的一种发令工具。有八种样式,材料为担木,长短为一尺,两端粗中间细。

  (118)诵经大会:此处指中午吃饭的一种诵经大会。

  (119)洁净僧人:佛教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三条,同时不能犯有杀、盗、淫、妄四种罪行者为洁净僧人。

  (120)戒律不净的僧人:指犯有四种罪(杀、盗、淫、妄)的比丘和犯有四根本罪的沙弥。

  (121)意为夺之国王对后宫嫔妃的宠爱。

  (122)丞相的王统:西晋十六国中的后秦有三位皇帝①后秦姚苌②后秦姚兴③后秦姚泓,从公元387年——417年共执政三十四年。公元417年,东晋大将刘裕灭后秦。《红史》未记载南四朝和北三朝。关于遗缺部分简要概括如下:南四朝1.宋朝,刘裕恢复晋安帝的皇帝名义,自己在政治上和武功上积极准备。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帝,建立起宋朝(现在的南京宋朝八帝从公元420--479年共执政六十年。2.齐朝,宋明帝大杀宗室和文武大臣,以为自己的子孙可以保帝业,但恰恰为一个不甚被疑忌的普通镇将南兖州刺史萧道成开辟了帝业,在内乱中造成势力。公元479年,萧道成灭宋朝,建立齐朝,称齐高帝,国都南京,齐朝七帝从公元479--502年共执政二十三年。 3.梁朝,齐朝雍州刺史萧衍乘齐朝内乱,联合其它军事集团公元502年萧衍灭齐,建立梁朝。称梁武帝,国都南京,梁朝四帝从公元503年--556年共执政五十三年。4.陈朝,陈霸先开始当里司、油库吏、传令吏等微职,后来得到小军职,他平息了很多内战。公元557年,灭梁称帝(陈武帝),国都南京,陈朝五帝从公元557--589年共执政三十三年。上述四朝在历史上称为南朝。

  北朝,公元439年,鲜卑族的拓跋珪征服了许多游牧部落,相继组成巨大的军事行政的联合体,后在北方建都平城(山西大同市),改号称皇帝(魏道武帝),历史上称为北魏,北魏十一帝从公元386--534年共执政一百四十九年。

  六世纪中叶,在农民起义队伍的猛烈打击下,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东魏只有一帝,从公元534--550年共在位十七年。西魏国都是陕西西安,西魏三帝从公元535——557年共执政二十三年。此后不久,北齐

  取代东魏,国都仍是邺城,北齐六帝从公元550--577年共执政二十八年。与此同时,北周取代西魏,国都仍是西安,北周五帝从公元557--581年共执政二十五年,北周统一了北方各地。此后,周宣帝后父杨坚灭周国,公元581年,建立隋朝。

  (123)隋炀帝:即杨广(公元569--618年)隋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即位后营建东都洛阳,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西苑。并开掘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每项工程都迫使数十万至数百万人从事无偿劳役,严重破坏生产。再加上征敛苛虐,兵役繁重,人民受到深重灾难。隋炀帝凭借隋文帝积累的巨量民力和财富,得以无限止地行施暴政。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浪子,也是标准的暴君。他的奢侈生活和残虐政治愈来愈凶恶地驱迫民众陷入死地,从大业七年起各地农民不断起义,隋朝土崩瓦解,后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

  (124)唐高祖:即李渊(566--635年)唐王朝的建立者。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人;一说巨鹿郡人。贵族出身,袭封唐国公。唐高祖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只是凭借周、隋大贵族的身份,公元616年,得为太原留守。此时隋朝在农民大起义打击下土崩瓦解,他乘机起兵反隋,攻取长安,立炀帝子杨侑为帝。次年逼杨侑让位,建立唐朝。在位九年,传位次子世民,自称太上皇。

  (125)太原府留守:留守即官名,从隋唐起,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得便宜行事,称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则常设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隋唐时 (公元616年),唐高祖任太原府留守。

  (126)唐太宗:即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代皇帝。李渊次子,公元626--649年在位。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 (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继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他时常以“亡隋为戒”,较能任贤、纳谏。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被旧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还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亲密友谊。其后连年用兵,营建宫室,赋役苛重,加深了阶级矛盾。

  (127)唐三藏:即玄奘(公元602--664年)俗称唐僧。唐代僧人,旅行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据《续高僧传》卷四、《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载,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并取《十七地论》 (按即《瑜伽师地论》)以释众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遵求遗法”,未被允纳。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长安饥荒,朝廷令百姓可自行求生,他即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行,经姑臧(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历尽艰险,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学《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着重钻研《瑜伽师地论》,兼学梵书《声明记论》。不久,其名声仅次于戒贤。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该寺师子光根据《三论》,批驳《瑜伽师地论》;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融会空有二宗,批驳师子光的见解,受到戒贤的赏识。曾和“顺世论”者辩论获胜。戒日王于曲女城为玄奘设无遮大会,玄奘宜讲大乘教义,获得更大声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返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闻所履,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当时太宗住洛阳,玄奘东归,即受召见,请其回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解深密经》、《称赞净土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沦》、《俱舍论》等。还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把入印路途见闻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弟子几千人,著名的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清迈、慧立、玄悰、神昉等。中国民间从玄奘取经的经历中演绎创作出不少文艺作品,著名的有元代吴晶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

  (128)睡莲公主:即文成公主(?一680年),唐太宗养宗室女,文成公主精通文学、历算和相地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故各国使臣都想迎娶。松赞干布为了把汉族的文化、技术和教法等传入西藏,使藏族的政治和经济更加繁荣,因此也准备迎娶文成公主。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松赞干布派遣大臣噶尔东赞、吞米桑布扎和止塞如公东带着很多金银财宝,前往唐太宗住地迎娶文成公主,开始唐太宗不答应,以后松赞干布派兵攻打松州,经过几年交战后,松赞干布又派遣大臣噶尔东赞带着五千两金子及珍宝、铠甲迎娶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并派遣江夏王李道宗带着释迦牟尼的像和历史、历算、医药、四书、五经等书籍、数万匹绸缎及工匠技术人员、乐队前往送行。松赞干布并亲自前往青海柏海地方迎接。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当天,吐蕃王臣和百姓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此后,松赞干布修建拉萨大昭寺时,请文成公主察看地形,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各派一批工匠艺人帮助修建。文成公主在拉萨北郊建小昭寺,小昭寺的门面向内地。西藏人民中流传着很多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西藏史籍记载藏汉民族为甥舅关系,汉族称为舅舅;藏族称为外甥。汉藏之间虽然发生过一些冲突,但是丝毫没有动摇藏汉民族的团结。

  许多西藏历史著作记载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三人是同时逝世的。《新旧唐书》记载文成公主在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逝世。按照这种说法,从松赞干布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到文成公主死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之间共计三十一年。敦煌西藏历史文书记载在赤松德赞执政五年(羊年公元683年)为文成公主发丧。这二种记载只相差三年,这样也可能是文成公主死后,西藏马上派人到唐朝报丧,而西藏地方由于某种政治需要竟秘不发丧,三年后才举行吊祭仪式。

  (129)唐书吐蕃传:唐书吐蕃传分为《新唐书》和《旧唐书》二种,《旧唐书》全书分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共二百卷。吐蕃传在一百九十六卷中,分上下二部分,它是研究西藏历史的一部重要历史书籍。在后唐时期,就对《旧唐书》的修撰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直到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才正式开始编修,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修成,历时四年多。《旧唐书》原来是由宰相赵莹监修的。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提出了不少建议和规划。以后的宰相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而在具体编撰《旧唐书》时,出力最多的是张昭远、贾纬等人。但当《旧唐书》修成时,恰好是刘昫监修唐史,由他奏上,所以题“刘昫撰”。

  《新唐书》的编撰,大约开始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到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前后历时约十七年。《新唐书》是由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编撰的。全书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共二百二十五卷。书成,由欧阳修、宋祁分别署名。关于《吐蕃传》记载在二百一十六卷,分上下二部。《新唐书·吐蕃传》不同于《旧唐书·吐蕃传》,层次分明,简要概括。因此凡是从事西藏历史研究人员,必读此书。《新旧唐书》成书后,许多西藏历史学者都引用了此书的史料。如:萨迦瓦索南坚赞著的《西藏王统记》、廓诺·宣奴贝著的《青史》和蔡巴·贡嘎多杰著的《红史》都引用了此书。

  (130)秦王:唐太宗即帝位前被其父唐高宗李渊封为秦王。

  (131)突厥:中国古民族名。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各部落,狭义专指突厥。公元六世纪时,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首领阿史那。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西藏历史著作中所说的胡,意思不完全一样。此处的胡是指突厥,唐太宗贞观四年(铁虎年,公元630年)派兵征服了东突厥。

  (132)吐谷浑:亦作吐浑,古族名。原为鲜卑的一支,游牧于今辽宁锦县西北。西晋末(公元四世纪初),首领吐谷浑率所部西迁今甘肃、青海间。再传至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姓氏,从事游牧,用汉文。南北朝时,先后属宋、齐、北魏,其王夸吕始称可汗,居伏俟城(青海西岸西十五里)。隋开皇 (公元589—600年)中其王娶公主。唐代,王诺曷钵为驸马,封青海王,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后率所部迁灵州,任安东州刺史。八世纪中叶,其子孙徙朔方,部族分散,河东称之为退浑,五代时余部散处蔚州。

  (133)松州:州名,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治所在嘉诚(今四川松潘),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置都督府于此,统辖羌族部落的崌、懿、嵯等二十五羁縻州,后增至一百零四州。广德以后地属吐蕃。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置松州、潘州二卫,不久并为松潘卫。地处岷江上游,循江西北上有山道通青海,为四川西北门户。

  (134)大臣东赞(噶尔东赞):他出生于堆龙地方,是松赞干布得力的四位大臣之一。他虽然不识藏文,但聪明、多智,并精通政治和军事。故松赞干布前后数次派遣他到尼泊尔迎娶尼泊尔公主,到汉地唐太宗的住地迎娶文成公主。并在芒松芒赞在位九年(藏历土马年公元658年)前往唐高宗的住地。这样促进了藏汉之间、尼泊尔和藏族之间的团结。他为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和保卫边疆等诸方面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把吐蕃全境划分为四个如和六十四个千户府,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制度。他丈量土地,建立了赋税制度。把土地分为贫民所有、大臣所有和藏王所有等五个等级,初步确立封建社会制度。故噶尔东赞在西藏很有威望。因噶尔东赞聪明机智,所以唐太宗把琅邪公主孙女嫁给他为妻,并封他为右卫大将军。松赞干布死后,噶尔东赞为芒松芒赞辅政十五年。后半生噶尔东赞先后在吐谷浑住了六年,在突厥住了一年,担任守护大臣之职。唐高宗乾封二年(藏历火兔年公元667年)他从吐谷浑返往西藏的路途中得病死于森塔地方。西藏还流传着噶尔东赞晚年被松赞干布逮捕入狱,挖眼杀死。这一流传大概与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中记载的:“大臣噶尔东赞的亲属噶尔·赞辗恭顿叛离赞普都松芒布杰,赞普得知消息后,于木羊年(公元695年)下令杀噶尔·赞辗恭顿。”的事实相混淆。大臣噶尔东赞被逮捕入狱的事实史籍中根本没有记载。

  大臣噶尔东赞有五子(噶尔赞聂东普、噶尔赤振、赞琼、论斯多益、论贝龙),大儿子赞聂在其父噶尔东赞死后六年 (藏历水猴年公元672年)任大论,其他四子任军官。木鸡年 (公元695年)大论赞聂与芒辗达乍布二人不和,相互残杀,最后大论赞聂被杀。此后赤振任大论,十四年后(藏历土狗年公元798年),赞普都松芒布杰与赤振不和,故赞普派兵攻打赤振,赤振自杀。以后赞琼弟兄三人投奔唐朝。唐朝女皇武则天封赞琼为“归德郡王”,任大臣。封莽布支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

  (135)文成公主:详见注释(128)。

  (136)江夏王:唐太宗在位时,任命本家族的一名大臣为“江夏王”。

  (137)柏海:古湖泊名。近黄河源,今青海省鄂陵湖或扎陵湖。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松赞干布到此亲迎。

  (138)唐朝皇帝伐高丽:公元642年,高丽西部酋长泉 (姓)盖苏文(名)杀高丽大臣百余人,又杀国王高建武,高丽内部大乱。唐太宗觉得有隙可乘,公元644年,决定率兵往攻。唐太宗在战争中施行欺骗高丽军民的手段,用尽心计,但是他终于失败了。唐太宗当然不肯认输,公元647年又谋攻高丽。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去。战争暂时停止。公元660年,唐高宗派遣军队,联合新罗兵,威胁高丽南方。公元666年,高丽泉盖苏文死,其子泉男中、泉男建、泉男产争权,泉男生遣子泉献诚到唐求援。唐朝得到这个机会,以援救为名,派遣军队直攻高丽。公元668年,攻破平壤城。高丽全境被唐占领,分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行使唐朝的统治权。详见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第三分册。

  (139)金字使臣:皇帝的谕旨称为金字,意思是谕旨象金子一样的贵重。送发谕旨的人称为金字使臣。金字使臣有特殊的权力,因有时皇帝的命令直接面授于金字使臣,如果不很好地招待金字使臣,他就会到皇帝面前告状说坏话。故金字使臣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款待。

  (140)摩揭陀:印度中部的一古国名。

  (141)国王松赞干布:中国历史上和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松赞干布是一个眼界开阔、具有政治胆略和远见的赞普(王)。古藏文历史书中记载他为赞普赤松赞。关于他何时生于何地?何年在位?说法不一,故在此不多赘。下面简要概括地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主要事迹。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主要有五大功绩:第一,创制了藏文文字。第二,统一吐蕃各部族,制定法律。第三,建立了一整套军政合一制度。第四,为发展藏族的文化,向其他民族学习文化和技术。第五,加强了汉藏之间、尼藏之间的团结。

  第一,松赞干布清楚地看到有文字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很快,相反没有文字的民族就落后。因此他从自己的大臣中挑选出最有才能和聪明的吞米桑布扎和十六名青年,派遣他们到印度学习梵文和西域各国文字。学成后,再到西藏。每人都把自己所学到的语言进行分析比较,创制了我们现在使用的藏文。虽然从藏文的创制到现在共计一千三百二十八年了,但现在藏文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能阅读和理解最初翻译和论著。藏文创制后,赞普松赞干布亲自带头学习,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每个臣民都要学习藏文。

  第二,统一吐蕃各部族,制定法律。松赞干布执政前吐蕃

  有十八个部族,部族之间相互侵扰,没有安稳的生活秩序。此后,各部族的大部分首领和属民日益觉醒,要求统一。松赞干布执政后,根据大家的要求,首先平息了贵族勾结属部地方势力发动的战乱,统一了各部族集团。为巩固统治力量,松赞干布制定了六大法:

  1.在军事和行政制度上,松赞干布仿照唐朝的府兵制,在吐蕃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军事组织机构。①把吐蕃全境划分为五个如,每个如又分为十个千户府。每个千户府下设总管一人,老年和青年军官各一人。每个如的旗子呈不同颜色。②十八个部族划分土地,明确规定属私人占有。③在百姓中划分四小王、七品官、奴隶、皂隶、工匠、商人等几个不同等级。④设置了六大诏命、六个益仓、六文告手印、六缘、六豪杰等组织机构。

  2.规定统一了度量衡制。度量衡的统一,促进吐蕃农牧产品的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3.制定了三要、三不要、三赞颂、三鄙视、三不迫害等十五法,十善法和在家道德规范十六法。在社会中普遍提倡优良作风,反对不良的作风。

  4.对民事纠纷,要果断决出一方的正确,另一方的不正确。

  s.对高级官员犯了罪,要按他们各自阶级地位的高低判决其罪行。

  6.对臣民犯了罪,要根据他们的大小罪行分别给予不同的判决。

  第三,在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由三位大相总管王朝外部的政治事务,三位内相主管王朝内部事务,三位整事大相主管王朝的司法事务。

  第四,为发展藏族的文化,向其他民族学习文化和技术。松赞干布曾多次请求唐太宗把中原地区的养蚕、酿酒、工匠等技术人员派遣到了吐蕃。因此汉族的文化和技术陆续传到吐蕃。尼泊尔的雕塑、绘画和石刻等技术也陆续传到吐蕃。与此同时,吐蕃还不断派遣青年到唐朝长安读书,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来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在当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下,没有一定的政治胆略和远见,这些事情是难于做到的。

  第五,加强汉藏之间、尼藏之同的团结。松赞干布为在吐蕃弘扬佛教,把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技术引进吐蕃,他前后迎娶了泥婆罗(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与此同时,一大批工匠艺人也相继入藏。松赞干布为汉族和尼泊尔的文化技术在吐蕃的传播和发展打开了大门。使吐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更加发展。

  (142)驸马都尉和西海郡王:公元648年,唐朝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途中被劫,退入吐蕃境内。王玄策向吐蕃军队求援,松赞干布当即派兵协助王玄策击败天竺,并献礼于长安。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授给松赞干布“驸马都尉”的官职,封给他的爵位是“西海郡王”。

  (143)賨王:唐高宗第二次加封松赞干布为“賨王”,当使臣带着封诏到达拉萨时,松赞干布逝世。详见《唐书》。

  (144)裕固地方:今指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古藏文历史文书称此地方为“黎域”。裕固族历史记载,在松赞干布执政兴佛教之时,裕固地方的佛教被毁灭,故裕固地方的僧人都逃到西藏和印度。

  (145)大臣薛仁贵:(公元614--683年)唐朝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将军中郎将。后又率军在天山战胜九姓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乾封初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与吐蕃作战,大败。后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等职。详见《新唐书》。

  (146)大臣噶尔的大儿子:大臣噶尔的大儿子名叫噶尔·赞聂东普。

  (147)婆罗门地方:这里指尼泊尔。

  (148)和田:此地究竟在什么地方不详,大概在安西四镇附近(即今敦煌)。

  (149)指汉、魏、周三个朝代。

  (150)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唐高宗时,又被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次年废中宗,立睿宗。七年后(公元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她任用酷吏,屡兴大狱,宗室、朝臣被牵连冤杀者不少。晚年豪奢专断,颇多弊政。西藏历史上记载她是一名残暴的女皇。

  (151)向唐朝皇帝投降:这里的“皇帝”是指武则天。

  (152)意为悄悄地带去抚养。

  (153)金城公主(?一739),西藏历史记载,最初赞普赤德祖丹的儿子江查拉本迎娶金城公主,她未到西藏之前江查拉本逝世,故金城公主就和赞普赤德祖丹成亲,赞普赤松德赞是金城公主的儿子。金城公主是在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准备与吐蕃赞普赤德祖丹之子江查拉本联姻的。吐蕃派遣香多日拉金等人前往迎娶,唐中宗曾将数万匹绸缎及杂技、乐队、工匠、技人、医书、《左传》等汉籍送到吐蕃。并派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皇帝并亲自送到始平地方,在始平释放罪犯免除死罪,免除百姓赋税一年,详细内容见《贤者喜宴》和《西藏王臣记》。

  (154)西夏之地:西夏是宋朝对党项羌族所建大夏封建政权的称呼。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最盛时管辖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居民有党项羌、汉、蒙、回纥等族。从事农牧业,产青白盐、织毡毯。与宋经济文化联系极为密切,茶、马、盐、铁交易频繁。部分政治制度仿宋,有文字,汉文典籍也广为流传。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各地人民均受损害。西夏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政权自李元昊始,传十主,共计一百九十年。

  (155)蛮子河西:《新唐书》记载,在唐肃宗至德元年 (藏历火猴年公元756年),吐蕃军占领了廓、霸、岷等州及河源、莫门军。这些地方似为蛮子河西一带。

  (156)唐代宗:他为唐朝第十二世皇帝。

  (157)水阴兔年吐蕃军又来了:《旧唐书》记载,在唐代宗广德元年(藏历水兔年公元763年),吐蕃军率领吐谷浑和党项的二十万人的军队从陇山地方一直向东杀来。

  (158)唐代宗逃往陕州:陕州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 487年)置。治所在陕县。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及附近的地区。

  (159)改元:中国每当一新皇帝上台时,都要更换年号。吐蕃军队占领国都长安十五天,任命金城公主之兄广武王为皇帝,改换年号。详见《旧唐书·吐蕃传》。

  (160)大赦:从元代开始,皇帝对立功之臣颁发的封诏称为大赦。

  (161)唐德宗:即李适(公元742--805年),他是唐代宗之子。公元779--805年在位。在位期间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并征收间架税、茶税等,加强搜刮,以增加财政收入。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兵变,长安被朱泚占领,他一度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

  (162)西夏地方的哈拉山:似为贺兰山。

  (163)唐顺宗:即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之子。公元805年在位。在位期间因患风疾,行动不便,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大官僚及藩镇势力,改元永贞,迫其退位称太上皇,立太子纯为帝(即宪宗)。次年病死。

  (164)唐宪宗:即李纯(公元778--820年),公元805—— 820年在位。在位期间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利用藩镇间的矛盾,先后平定刘辟、李??锱、吴元济等藩镇的叛乱,其他藩镇也表示归附,形式上获得全国统一,但并未根除藩镇势力。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被宦官杀死。此后唐朝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165)唐穆宗:即李恒,公元821--824年在位。他是唐宪宗之子。

  (166)可黎可足:藏王赤热巴巾(又名赤德赞),汉文记载他为可黎可足。他的详细事迹见《贤者喜宴》的注释。

  (167)钵阐布念盟辞:钵阐布是吐蕃宫廷最高官员之名,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上有记载。石碑也称拉萨“长庆舅甥会盟碑”。此碑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实际为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唐蕃会盟于长安,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又会盟于逻些(拉萨),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树立此碑。此碑高4.78米、宽0.95米、厚0.50米。上有石帽覆盖。四面有字。正面汉藏两体对照:左半藏文,横书,七十七列,右半汉文,直书,六行。藏汉两体文义相同,大概是同一盟约,两种文本右面是吐蕃一方参与此次会盟的官员名单位次,共十七人。上为藏文,下为该员职衔姓氏的汉字译音,藏文四十列。对于研究吐蕃官制、姓氏及当时藏汉对音极为重要,尤其是文中清楚地标出钵阐布充任首席大论一事,为了解吐蕃的宗教、政治的变化与发展提供了真实的证据。左面为唐朝参与会盟官员名单位次,亦为藏汉两体对照,上为藏文,四十九列,下为汉文,共十八人。背面纯为藏文盟辞,七十八列。盟辞中记载汉藏之间虽经数次战争,但丝毫没有破坏藏汉民族的团结。唐蕃会盟碑对于研究唐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信实的证据。此碑现在还完整无缺地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此碑结尾中写道:“同一盟文之碑亦树于唐之京师。”

  (168)祝祷神灵:吐蕃王臣举行盟誓典礼时,每人都要祝祷自己所崇拜的神灵,以神灵为证。

  (169)立誓证盟:吐蕃王臣举行盟誓时,要向佛像敬献少量水和酒,称之为盟水。并杀牲畜,喝血或把血涂在嘴上。《新唐书》记载:“赞普与其臣岁一小盟,用羊、犬、猴为牲;三岁一大盟,夜肴诸坛,用人、马、牛、闾为牲。凡牲必折足裂肠陈于前,使巫告神曰:谕盟者有如牲”。

  (170)唐文宗:即李昂(公元809--840年)唐穆宗之子,敬宗弟。公元827--840年在位。宝历二年十二月(公元827年1月),为宦官王守澄等所拥立。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任李训、舒元舆等为宰相,郑注为风翔节度使,发动甘露之变,欲一举铲除宦官势力。事败,李训、郑注等均被杀害,他亦被仇士良等软禁至死。

  (171)达磨:即朗达玛。《新唐书》称他为达磨。公元 841--846年在位,他曾下令将各寺院的门关闭泥封,把佛教经典一部分烧毁、一部分抛入水中。大批僧人被杀,流放边地,脱下袈裟还俗回家。

  (172)碌曲: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部,洮河上游,邻接四川、青海两省。

  (173)唐桓(文)宗:唐朝第十八任皇帝。

  (174)唐宣宗:唐朝第二十任皇帝李忱。公元847--859年在位。

  (175)唐中宗:唐朝第四任皇帝李显。公元684年在位。

  (176)唐懿宗:唐朝第二十一任皇帝李漼。公元860年-- 874在位。

  (177)唐朝共有二十一个皇帝:汉文历史记载唐朝共有二十四个皇帝。《红史》记载只有二十一个皇帝,遗漏了三个皇帝。我们对原文未作任何改动。

  (178)梁朝改替朝代:唐朝末期分为五代十国,首先建立梁朝。公元907年,朱晃(朱全忠改名)用禅让形式即皇帝位(梁太祖),国号梁,建都汴州城,改称为开封府(东都),改唐东都洛阳为西都。

  (179)范祖禹:据《红史》记载,吐蕃传记由宋祁著,范祖禹收集成册。范祖禹的事迹不详,故不多赘。

  (180)临洮:此地离青海塔尔寺不远。据说八思巴到此地建临洮寺。

  (181)喇嘛仁钦扎国师:八思巴到蒙古地方时,有译师喇嘛仁钦扎精通汉、藏、蒙古三种语言,故忽必烈封他为“国师”。

  (182)其中记年中有几处错误:《新旧唐书》关于吐蕃传部分,在八思巴时,由汉族译师胡将祖译成藏文,其中记年 (木、火、土、铁、水)中有几处错误。《红史》的作者对其中几处错误做了修正,便于读者阅读。

  (183)与藏文史籍记载大致相符:《红史》的作者认为《新旧唐书》吐蕃传与藏文史籍记载的大致相符。特别是《新旧唐书》吐蕃传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史实相互得到印证。但是其中也有几处记载不相符,如:文成公主在吐蕃住了四十年,于赞普都松芒布杰在位的第二年(藏历铁龙年)去世,牟尼赞普以后为牟笛赞普(汉文记载为缩赤赞普),德松赞(又名赤德松赞)、可黎可足(又名热巴巾)等厉代赞普执政的年代不相符。经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一对照,才知道所记载的年代不相符。同时也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西藏历史文书的重要性。

  (184)唐书吐蕃传:见注释(131)。

  (185)黄巢: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乾符二年(公元815年)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因反对王仙芝接受唐朝招安,与王仙芝分兵,独立作战。五年王仙芝战死后,被推为领袖。公元881年打进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公元884年被唐军围攻追及,不屈自杀。

  (186)朱温;即后梁太祖(公元852—912年)。五代梁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07—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参加黄巢起义。黄巢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被封为梁王。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代唐称帝,改名晃,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被其子友珪所杀。

  (187)不同姓氏的五个朝代:唐末,分裂出不同姓氏的五个朝代①后梁②后唐③后晋④后汉⑤后周(公元907—960年)。详细内容请看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

  (188)宋太祖:即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宋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60—976年在位。涿州(治所在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公元 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宋朝从宋太祖公元960年执政到宋钦宗公元1127年共计一百六十八年。共有九位皇帝。宋朝时,除辽和西夏外,其他地区都被宋统一。

  (189)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二人:宋徽宗(公元1082——??年),即赵佶。北宋皇帝,公元1100—1125年在位。其子宋钦宗(公元1100---1156年)即赵桓。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底在金兵大举进攻中,接受其父徽宗的传位,在位一年四个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第二年,他和其父徽宗一同被俘,北宋灭亡。

  (190)契丹大辽:契丹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部族。唐时,散居今东北的南部和原热河一带,以牧、渔、猎为生。在宋朝和唐朝时期,契丹族就和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在汉族的影响下,契丹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唐末,迭刺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公元916年阿保机在契丹称王,建封建政权。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契丹国为辽。契丹大辽从公元916--1125年共立国二百一十年,共历九帝。北宋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联合金征服了契丹。此时贵族耶律大石率领部分契丹人西迁建立西辽,又称哈刺契丹。西辽从公元1124--1222年共立国九十八年,共历五帝。第五任王律耶直鲁古被金所灭。

  (191)康王:即宋高宗赵构,南宋皇帝。公元1127年—— 1162年在位。初封康王。宋徽宗和宋钦宗二人被俘后,他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任用黄潜善、汪伯彦为相,南迁扬州;继又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十一年(藏历铁鸡年公元1141年),向金投降。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传位于赵睿(孝宗)。

  (192)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西晋的晋愍帝司马邺于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改南京为建康。三国吴称建业。明为南京,清为江宁府治。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辛亥革命均建都于南京。今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193)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隋开皇中置州,自唐以来称为大州。五代时吴越建都于此,称为西府。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从南京迁都于此,称为临安府。元改为杭州路,明改为府。解放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此地也是生产丝织品的中心。

  (194)国号仍称为宋:从建业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至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元灭亡止,国号仍称为宋。

  (195)蛮子合尊:南宋国都南京和杭州被西藏历史家称为蛮子国都,南宋被称为蛮子王朝。南宋国都出产的丝织品在西藏很有名声,人们称为蛮子丝织品。南宋第九任皇帝宋帝昺从公元1278--1279年在位二年(红史记载为三年)后,被元兵征服,皇帝被活捉,并送到萨迦寺出家为僧,宋帝昺被称为蛮子合尊。以后蛮子合尊被格坚汗杀死。(应是宋恭帝??)

  (196)阿拉坦汗(阿骨打):即金太祖,金王朝的建立者。金王朝最初的女真族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隋唐时期称女真为黑水靺鞨。五代时改称为女真。十一世纪女真族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十二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国都最初建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以后海陵王迁都于中都 (北京),此后宣宗完颜珣迁都河南开封。金共历十帝,从公元1115--1234年共历一百二十年。元太宗窝阔台于公元1235年灭金。

  (197)大金:即金王朝,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

  (198)金哀宗:即完颜守绪,公元1224--1232年在位。

  (199)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公元1162--1227年),名铁木真。古代蒙古首领,也是一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第三饶迥的水马年(公元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部毒死。铁木真在众富有家族的支持下,公元11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被选为合罕。他先后灭塔塔儿四部及札刺亦儿、乃蛮,不里(回族的一部),战败蔑儿乞惕等部落。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蒙古社会生产发展很快。并加强各部之间的经济联系,蒙古族人民倾向于统一。成吉思汗代表蒙古贵族的利益,统一蒙古诸部。公元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并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开始使用蒙文,从而改变了诸部之间长期混战的局面,加强了经济联系,促进蒙古社会生产向前发展。同时成吉思汗即位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公元1211年和1215年两次向金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北岸,占领金朝中都(今北京)。公元1219年带领蒙古军第一次西征,攻灭了花刺子模,在喀勒喀河打败了斡罗斯和钦察联军,版图扩至中亚地区和南俄,并把这些地区分封给其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公元1226年,率兵南下进攻西夏,次年于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200)窝阔台:即元太宗。蒙古大汗,又称合罕皇帝。成吉思汗第三子。他生于藏历第三饶迥火羊年(公元1187年),汉文记载为公元1186年。公元1229--1241年在位。成吉思汗二十年(公元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公元1229年被推为大汗。

  (201)薛禅汗:元代皇帝。名忽必烈。又称薛禅皇帝。蒙哥汗(宪宗)之弟。公元1260年——1294年在位。蒙哥汗三年,他率军攻云南,次年灭大理而归。蒙哥汗九年,攻宋鄂州 (今湖北武昌),得蒙哥汗死讯,决定北归。公元1260年(元中统元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帝位。即位后,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给八思巴象征权力的玉印。其幼弟阿里不哥联合漠北、中亚诸王,和他争位。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他取得全胜,自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迁都燕京后称大都(即今北京),同年,在中央设立了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关——总制院,忽必烈又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的院务。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随后发动对南宋的进攻,至元十六年灭宋,统一了全国。

  (202)至元十三年:即藏历第五饶迥的火鸡年(公元127年)。

  (203)蛮子地方的皇帝幼主:即南宋末代皇帝赵昺。见前注(195)。

  (204)蒙古之国称为大元: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伸张其势力于黄河流域。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在吐蕃建立行政机构,直接统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205)西夏地方:西夏是宋人对党项羌所建大夏封建政权(公元1038--1227年)的称呼。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最盛时辖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居民有党项羌、汉、藏、回纥等族。

  巴卧祖拉陈拉著的《贤者喜宴》(21)函中记载,东为中原,南为绛(纳西),西为吐蕃,北为蒙古,中为西夏。

  (206)北面都城:即北都和林。元末统一全国之前,蒙古窝阔台汗七年(公元1235年)建都于此,称为北都(故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忽必烈即汗位后首都南迁,改设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后改为和宁路总管府。自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后,又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元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又以此地为政治中心。

  (207)朶地方:历史上 西夏亦称朶地方。

  (208)格祖王:即李元昊(公元1003——1048年)。西夏囯主,又名曩霄,公元1032年——1048年在位,李继迁(即赵保吉)之孙。公元1038年称帝,囯号大夏。曾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创制西夏文字。击败吐蕃和回纥。对宋多次进行战争,至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公元1044年)与宋约和。庙号景宗。国都建于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率兵灭西夏。西夏立囯共计一百九十年。关于西夏的历史请看巴卧祖拉陈瓦著的《贤者喜宴》的(21)函。

  (209)迥乐山:译成藏语系黑心山之意。

  (210)蒙古王子阔端:他是元太宗窝阔台的第二子(公元1206—1251年)。公元1229年(绍定二年),窝阔台即汗位后,将甘、青和原来西夏的属区,作为封地划归他。嘉熙三年 (藏历土猪年公元1239年),萨迦、帕主、止贡、蔡巴、达垄先后归顺了蒙古王室。止贡巴和藏固尔莫瓦归顺蒙哥汗,帕主雅桑和唐波且巴归顺了旭烈兀,萨迦和拉弟宣巴归顺了阔端,蔡巴归顺了忽必烈,达旭归顺了阿里不哥。藏历第四饶迥铁鼠年(公元1240年)阔端从凉州(武威)派大将多达那波率领军队进入西藏,在多堆、多麦和索曲等地到处杀人放火,烧毁佛堂寺庙,热振寺亦遭严重损失。达垄乌云遮日,五百多僧人被杀。止贡京俄扎巴迥乃咒降冰雹,故止贡未受损失。多达纳波邀请京俄扎巴间乃到蒙古地方传教,他未亲自应邀,派遣萨迦派的萨班大师到凉州。藏历第四饶迥的木龙年(公元1244年)萨班六十三岁时,帯着他的两个侄子(即十岁的八思巴和六岁的恰那多杰)前往蒙古,藏历木蛇年(公元1245年)他们三人到达凉州,但这时阔端因蒙古选立大汗,已离开凉州前往蒙古地方去了。直到1247年阔端才从蒙古返回凉州,二人会见。据说萨班曾医好阔端的重病,阔端对萨班表示了殊胜的尊敬。第四饶迥铁猪年(公元1251年)萨班去世。同年阔端亦死于凉州。

  (211)贵由汗:即元定宗贵曲。公元1246--1248年在位。

  (212)蒙哥汗:即元宪宋(公元1208—1259年)。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公元1251—1259年在位。第四饶迥木兔年 (公元1255年)蒙哥汗邀请噶玛拔希到蒙古。第四饶迥土羊年 (公元1259年)蒙哥汗去世。

  (213)只必铁穆耳:元代皇帝,又称完泽笃皇帝(公元 1265—1307年)。公元1294—1307年在位。名元成宗铁穆耳。铁穆耳在位时,曾邀请贡钦却古沃色为以前萨迦班钦创制的蒙文増添了不少后加字母。铁穆耳还依止夏尔巴绛漾仁钦坚赞喇嘛获得不功金刚印。(应是阔端之子,与成宗不是一人——编者)

  (214)元贞二年:元贞是元成宗铁穆耳的年号。(汉文历史记载为元贞三年)。元贞元午正是藏历第五饶迥木羊年(公元1295年)。

  (215)大德十一年:大德为元成宗铁穆耳后期的年号。大德元年正是藏历第五饶迥火鸡年(公元1297年)。

  (216)海山曲律汗:即元武宗海山。公元1308—1311年在位。也称曲律汗。海山在位时,让萨迦却吉沃色把甘珠尔翻译成蒙文。海山三十一岁(藏历第五饶迥铁猪年公元1311年)去世。

  (217)至大四年:至大为元武宗海山的年号。

  (218)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即元仁宗。公元1312——1320年在位。号称普颜笃。元仁宗在位时,邀请绛嘎巴拔希,得到纳绛版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元仁宗普颜笃三十六岁去世。

  (219)皇庆二年:皇庆为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前期的年号。皇庆元年正是 藏历第五饶迥水鼠年1312年。

  (220)延祐七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后期的年号。从藏历第五饶迥木虎年(公元1314年)至第五饶迥铁猴年(公元1320年)。

  (221)硕德八刺英宗格坚汗:他十八岁时即位,在位三年(即藏历年第五饶迥的铁鸡年公元1321年——第五饶迥水猪年公元1323年)。号称格坚汗。他以前的皇帝穿蒙古服装,从他开始穿汉地之服装。他二十一岁去世。

  (222)至治三年:元英宗硕德八刺格坚汗的年号为至治。藏历第五饶迥铁鸡年(公元1321年)——第五饶迥水猪年(公元1323年)在位三年。

  (223)也孙铁木儿晋王:即元泰定帝。他二十二岁即位,在位五年,藏历第五饶迥木鼠年公元1324年——第六铙迥土龙年公元1328年(即泰定四年、致和元年)。二十六岁去世。

  (224)泰定四年: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前期的年号。即公元1324--1328年。

  (225)致和一年: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后期的年号。即第六饶迥土龙年(公元1328年)数月。

  (226)阿速吉八:也孙铁木儿之子,三十岁时(第六饶迥土蛇年公元1329年)即位,四十天后被月鲁帖木儿杀死。

  (227)和世??琼护都笃汗:即元明宗。二十五岁(第六饶迥土蛇年公元1329年)即位五十天。

  (228)图帖睦耳扎牙笃汗:即元文宗。藏历第六饶迥土龙年(公元1328年)——第六饶迥水猴年(公元1332年)在位五年,号称扎牙笃。他在位四年时,曾邀请噶m巴饶过多杰到蒙古地方。二十九岁去世。

  (229)天历三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前期的年号。公元 1328--1330年。

  (230)至顺二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后期的年号。公元 1330--1331年。

  (231)懿璘质班:即元宁宗。藏历第六饶迥水鸡年(公元1333年)即位一个月后去世。此后由阿铁木儿太师执政六个月。

  (232)阿铁木儿太师:元朝的一位大臣。懿璘质班去世后,由他执政六个月。

  (233)妥懽帖睦尔:即元顺帝,明宗之子(公元1320--1370年)。第六饶迥水鸡年(公元1333年)——第六饶迥土猴年 (公元1368年)在位。他于至元四年(藏历第六饶迥土兔年公元1339年)邀请萨加达钦贡嘎坚赞为上师。此后在藏历第六饶迥木马年(公元1354年)封大师绛秋坚赞为大司徒,并把西藏十三万户赐给绛秋坚赞。《蒙古政教史》记载,妥懽帖睦尔曾邀请过萨迦喇嘛帝师贡嘎罗追,帝师贡嘎罗追大概就是帝师贡嘎坚赞或贡嘎罗追坚赞。需与萨迦世系印证。此后在第六饶迥的土狗年(公元1358年)又邀请噶m巴乳贝多杰。(此时加鸠世族中生一子名朱格,此人狡诈阴险,妥懽帖睦尔毫无考察即任用了他,并封他为一大部族的首领,朱格曾征服了汉地的许多部族,并把妥懽帖眭尔的大部分大臣定为背叛皇帝之罪流放边远地方,同时还杀了主要大臣托塔和太子。)藏历第六饶迥土猴年(公元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妥懽帖眭尔北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二年后,铁狗年(公元1370年)去世。

  (234)大都城(即大都北京):以前称北京为中都,此后在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于金中都城东北另筑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 1283年)筑成。蒙古人称为汗八里克,意即汗城。此后明、清二代又陆续加以修建,成为现在的规模。

  (235)上都大殿:元世祖忽必烈未迁都北京前,元朝国都为上都,蒙古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忽必烈营建城廓宫室于滦水北(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南的一条河)。藏历第四饶迥铁猴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加号为上都。上都规模大于窝阔台汗时期的和林,而小于都城 (今北京城东北)。以前很有名声的那塘堪钦祁那喀扎等格西于上都撰写了许多典籍,详见每部典籍之跋。

  (236)帝师贡嘎坚赞:(藏历第五饶迥铁狗年公元1310年--第六饶迥土狗年公元1358年)。他二十二岁时(藏历第六饶迥铁羊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图帖睦尔邀请贡嘎坚赞,并封为帝师。此后到懿璘质班和妥懽帖眭尔的至元十八年(公元 1358年),一直任帝师。于公元1358年去世。其详细事迹见萨迦达钦阿美夏俄旺贡嘎索南著的《萨迦世系》200页至201页 2行。

  (237)此处为上都之意,详见注释(235)。

  (238)如来佛的佛牙舍利:释迦牟尼四大佛牙舍利之一。

  (239)佛教的死灰复燃:佛教的复兴是指从唐武宗的会昌元年、铁鸡年(公元841年)赞普朗达玛禁行佛法,到北宋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土虎年(公元978年)之间共计一百四十八年中,卫藏地区佛教全部禁废,以后有卫藏十位贤者从多麦地区迎回佛法,使佛教复兴。

  (240)葛禄逻:这大概是指勃律,待考。

  29.重要名词注释三  (241-418)

  (241)多麦(安多):多康六岗的下部三岗,称多麦,古名野摩塘,算作“康区”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的“安多”。这是由横越金沙江塞沃河谷的巴颜喀拉山东段的阿尼玛卿雪山北坡和路口结合起来的地名,它以下就叫“安多”。

  (242)安琼南木宗:现在的丹底寺所在的地方。

  (243)托林寺:西藏历史上有名的阿里古格托林黄金神殿,宋代宋太宗赵光义至道二年、火猴年(公元996),阿里古格王天喇嘛益希沃建的一个寺庙,阿底峡到此寺时,西藏译师仁钦桑布八十五岁,在此寺拜见了阿底峡,讲论很多显宗教法。阿底峡对译师仁钦桑布说:“有你这样的大班智达在西藏,我就没有必要来西藏。”阿里古格王朝历代国王在此寺中建了许多佛像。(此寺在今天阿里专区扎达县扎桑区)

  (244)大译师仁钦桑波:西藏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大译师,(后周周世宗显德五年土马年、公元958年——藏历第一饶迥木羊年公元1055年)他从幼时起即勤奋学习,阿里王派包括他的二十七人到克什米尔学习,他拜许多精通五明的学者为师,学习了全部显宗、密宗、声明学、因明学、医方学等返回西藏,阿里古格王天喇嘛益希沃提供条件让他翻译了许多密宗经典,《八支医疗术》等许多医方经典,他的弟子中精通医学的有九人,使藏族的医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他从印度文翻译成藏文的经典一直被西藏的大学者们奉为楷模。他九十八岁时去世。

  (245)小译师勒巴喜饶(俄·勒巴喜饶):他是阿里古格王选派到克什米尔学习佛教的二十七个青年中最博学的一个。他帮助大译师仁钦桑波翻译,被称为小译师。阿底峡到西藏后,他就成为阿底峡的弟子(他的生卒年未见记载)。通常称他为俄·勒巴喜饶,他于藏历第一饶迥木虎年、公元1074年建桑浦寺。

  (246)天喇嘛益希沃:他是阿里古格王扎西衮的小儿子,幼名“松艾”,继王位后改名为赤德松祖赞,后半生把王位交给他哥哥,自己出家为僧,改名为天喇嘛益希沃,他的事迹详见古格堪钦阿旺扎巴著的《阿里政教史》。

  (247)在佛像前自行出家:此时因西藏没有授比丘戒的僧人,所以就站在释迦牟尼的像前自行受戒出家。

  (248)班智达弥底(弥底扎涅那基第):印度著名的班智达,于十世纪末来到西藏,他的译师在途中患胃病死去,由于他不懂藏语,因此就在后藏达那地方一户人家放羊,以后他的弟子坚译师索南坚赞出黄金把他赎出,并邀请到多康丹玛地区,仲敦巴等几个弟子向他学习印度的声明学,流传至今的《语言的工具》,据说是他在当时著的。

  (249)拉尊巴绛曲沃:他是阿里王额达拉德三个儿子中的老二,名叫扎西沃,以后出家,改名为绛曲沃。他根据叔父益希沃的遗嘱,迎请阿底峡到西藏,阿底峡在他的劝请下,写了《菩提道炬论》,关于他的事迹详见古格堪钦阿旺扎巴著的《阿里政教史》。

  (250)觉卧阿底峡:于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七年水马年 (公元982年)至藏历第一饶迥木马年(公元1054年)在西藏新创噶当教派的大学者。出生在东印度帕哈喀拉(现在叫孟加拉),父亲是和堪钦希哇措(静命)同家族的挲霍尔国王格哇贝,母亲叫贝莫沃色。他排行第二,五岁时就会诵经,能够流利地背诵内容广泛的伽陀(颂),十岁时学习各种法术,以后十年中又学习外道和佛教的声明学和因明学。到二十岁时,父亲希望他继承王位,并从王族闺秀中挑选了很多美女,准备为其成婚,但他坚决不允。他二十九岁时,在印度金刚座的玛哈菩提寺出家,又重新深入地研习了声明学的八大经典,内外两教的因明学、医方学、星象学,佛教的法相学和显密经典等。获得了“大班智达”的学位,拜色林巴等三十四人为师。他不仅是印度著名的大学者,而且品德高尚,因此阿里古格王天喇嘛益希沃派译师嘉尊追森格献上大量黄金,邀请他到西藏,未能成功。天喇嘛没有灰心,到处搜寻黄金,结果被信奉外道的边地国王抓住,投入监牢,在火烧命门等酷刑下死去,根据天喇嘛益希沃的遗言,他的侄子绎曲沃又派那措译师楚臣杰波邀请阿底峡,印度国王和支噶玛拉西拉寺的堪布、僧人同意让他去西藏三年。尊者于五十九岁的藏历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1040年)经尼泊尔到达阿里,写作《菩提道炬论》,住了三年,此后,在藏历第一饶迥水马年(公元1042年),尊者准备返回印度时,尼泊尔边界上发生战乱,因而延误了时间,此时仲敦巴赶来,请求阿底峡到卫藏弘法,得到了尊者允许,最初到桑耶、雅隆,住了几个月,以后又由仲敦巴迎请到聂塘住了九年,此后又在盆波、叶尔巴、拉萨等地住了五年,共计在藏十七年,翻译和讲授许多佛经,例如《丹珠尔》的《观正理格拔哇》就是由阿底峡和那措译师翻译的,他们还翻译了不少《丹珠尔》中的名著,《丹珠尔》显宗部[31]、[32]、[33]三函中的一百多篇著作。阿底峡在西藏期间收了库敦尊追雍仲、俄译师勒贝西饶、格西仲敦巴、桂译师枯巴拉哉等很多贤慧弟子。

  尊者享年七十三岁,木马年九月十日日在涅塘圆寂。遗体安放在涅塘的那莫且地方,在涅塘俄尔尊者灵塔处建了佛殿。详见仲敦巴著《上师功德教法源流》、勒钦贡噶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的意乐》和巴俄祖拉陈瓦著的《贤者喜宴》 [11]函。

  (251)库、俄、仲三人:阿底峡到西藏后,所收众多弟子中最著名三人,即:库敦尊追雍仲、俄·勒贝西饶、仲敦巴杰哇迥乃。

  (252)额洛丹喜饶(俄译师洛丹喜饶):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大译师,(藏历第一饶迥土猪年公元1059年——第二饶迥土牛年公元1109年),额是家族名,他是额译师勒贝西饶弟兄四人中的老三却吉的儿子,幼时贫寒,十七岁时就逃往他伯父俄译师勒贝西饶处住了一年多。第二年伯父收其为弟子,送他经阿里到印度学习,同路去印度学习的还有译师赞喀沃且、穹波却尊、热译师、年译师等。他到中印度和克什米尔,留学十七年中学习了显宗、密宗、声明学、因明学等,学习勤苦,博闻强记。三十五岁的藏历第一饶迥水猴年(公元1092)返回西藏。把因明学和般若等几千种书籍从印度文译成藏文,他是西藏译师中翻译书籍最多的一位译师。但是他非常谦虚地说:“如果以前的译师是太阳和月亮,那我只不过是他们身边的一颗小星星。”他最善于讲经,他每次讲经时,听众多达万余人,最少也不下千人,身边能协助讲经的弟子也有一千八百多人。他享年五十二岁,他的详细事迹见于尼塘活佛阿旺宣奴著的《桑浦寺目录》。

  (253)印度金刚座:据从汉文翻译成藏文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说法,在中印度甘达城的西南方。按照佛教的说法,此地是释迦牟尼最初成佛之地,有菩提树和佛塔。

  (254)《甘珠尔》:释迦牟尼所说的教法很多,译成藏文的这些经教汇集起来称为《甘珠尔》。按照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世时,把他所说教义用文字记录下来后,供国王、大臣、居士们晚上在灯光下阅读,但是这些佛经还没有统一整理。释迦灭寂四百多年后,由迦腻色迦王任施主,召集菩萨、阿罗汉、班智达等一万七千人集会,调解十八部弟子关于佛经的争论,把留传在世间的佛经统一搜集编成卷帙。这些佛经,大部分在三次灭佛中失传。剩余下来的有一部份译成了藏文,称为“甘珠尔”。翻译的译师在前宏期(从藏王松赞干布到朗达玛灭佛前的二百年中)从译师吞米桑布扎到南喀迥总共有五十一位译师。从后宏期到蒙古准噶尔部统治西藏前的七百一十八年中从译师仁钦桑波到敏珠林罗钦达玛室利总共有一百七十一位译师,他们把很多佛经和论著从梵文、汉文、象雄文、于阗文翻译成藏文。

  藏王赤松德赞在位时,译师噶哇贝寨和款鲁易旺波松把丹噶宫所有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统一整理,编为《丹噶目录》,这是西藏编定《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开端。以后在藏王赤德松赞塞那累江云在位时由噶哇贝寨、却杰宁波,德哇纳扎、白杰论波等译师把青浦宫所有的经典统一整理,编成《青浦目录》。此后又把旁塘宫的一部分《甘珠尔》整理编成《旁塘目录》。从藏历第五饶迥水鸡年(公元1312年)到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在位的九年期间,迎请纳塘寺的格西嘉喀巴拔希喇嘛到朝廷,他把汉地的一箱墨和很多纸张、毛笔献给他的上师觉丹日贝热智,因此觉丹日贝热智、卫巴罗赛绛曲益喜、译师索南沃色和江若绛曲本等人得以把卫藏、阿里等地所有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底本收集、校对、编订。觉丹日贝热智编了《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目录,其中的《甘珠尔》部分称为《甘珠尔目录太阳的光辉》。觉丹日贝热智和嘉喀拔希二人的弟子巴罗赛绛曲益喜编了《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目录概要》。嘉喀拔希又从蒙古地方寄来大批墨和纸张,要求按编订的目录抄写整套《甘珠尔》和《丹珠尔》,在西藏这是第一次抄写整套藏文大藏经。后来用这套大藏经为蓝本,由布敦仁波且校订,写成蔡贡塘的《甘珠尔》和夏鲁寺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又由它们转抄成仁蚌、泽当、贡嘎、丹萨替等地的写本,江孜第悉热丹贡桑帕巴以纳塘的《甘珠尔》为底本,由洛钦士杰贝校订,抄写成江孜本《甘珠尔》。直到十五世纪初,藏文大藏经只有抄写本,没有木刻本。藏历第七饶迥土鸡年(公元1408年),明朝永乐帝召请宗喀巴,宗喀巴派弟子绛钦却杰释迦也失为代表到北京,住了较长时间。永乐帝下令在南京刻藏文板《甘珠尔》,这是藏文《甘珠尔》第一次刻板印刷。到藏历第十一饶迥水马年(公元1642年)固始汗消灭第悉藏巴,建立了西藏地方政权,粗朴寺噶m巴第十世活佛却英多杰经过康区逃到云南,住了多年。云南纳西族木土司索南热丹刻了一套完整的《甘珠尔》经板。固始汗死后,木土司喀竹反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战乱被平息,这套《甘珠尔》经板搬到里塘寺,称为里塘硃印版。藏历第十二饶迥铁牛年(公元1721年),由卓尼军事首领索尔贡布任施主,以里塘版、南京版和卫地手抄《甘珠尔》本为底本,刻印了一整套《甘珠尔》,放在卓尼大寺中,因此就叫卓尼版《甘珠尔》。藏历第十二饶迥铁狗年(公元1730年),由摄政颇拉哇索南多杰任施主,以蔡巴《甘珠尔》为底本刻印了一整套《甘珠尔》,存放在纳塘寺,因此叫做纳塘版《甘珠尔》。与此同时,由德格土司丹巴次仁任施主,刻印了一整套甘珠尔,存放在德格印经院,因此叫做德格硃印本。十三世DL喇嘛临终时,由于止贡廓觉活佛奉献助缘和提出要求,原西藏地方政府刻印了一套《甘珠尔》存放在布达拉宫下面的印经院,因此就叫布达拉本。此外还有元代和清代的汉文和满文的甘珠尔。关于这些《甘珠尔》手抄本和刻印本的内容、部数、刻版人员数、工时和校正者的情况详见各自的目录,不在此赘述。

  (255)给拉萨大昭寺贡献金顶:以前拉萨大昭寺屋顶是瓦铺的,是阿里古格王日乌美为安放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换上鎏金铜瓦的屋顶。

  (256)东方宗喀:依据黄河的流势,黄河流域分成南北两部分。黄河以北,西面是青海湖,东面称为宗喀。从青海源头的察罕托罗海流出的各条河流中,左面的河流入塘麻若湖中,又从俄若水峡流出,汇流后称为宗曲河(湟水)。湟水南北岸地方总称为宗喀,山脉称为宗拉山亦宗喀杰日吞布山。详见《安多政教史》第一函。

  (257)多麦王系(青海王系):藏王贝考赞执政的第十一年,木兔年(唐昭宋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农民起义军首领苏布达则聂杀死藏王贝考赞,贝考赞的长子吉德尼玛衮和次子赤扎西则巴贝二人被迫逃往阿里,吉德尼玛衮之后裔在阿里建立了拉达克和古格王朝,赤扎西则巴贝有三个儿子,次子沃德有四个儿子,沃德的次子赤德到了多麦地方,由此传出多麦王系,称“唃厮部落”,此系与宋朝建立了友好的互市关系。

  (258)绛吉顿巴:关于他的详细记载,迄今未见到。《红史》中说他在《红史》成书前六十一年的火狗年(藏历第五饶迥火狗年公元1286年)著有《王统如意宝树史》。

  (259)《王统如意宝树史》:绛吉顿巴西饶本著的一本西藏历史书籍,此书多方搜寻来获。在《西藏王统世系明鉴》德格版28页中说:“该书记载从藏王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的父亲南日松赞的历史,因和佛教没有关系,所以没有收录,如愿意看请参阅该书。”因此估计《王统如意宝树史》中有许多重要资料。

  (260)帕托巴仁多:《红史》记载,他是《阿里拉达克王统记》的作者,该书与现在流传的《拉达克王统记》不同,是另一部书,值得研究。

  (261)萨迦世系:萨迦教派的教法史和历史有多种,详细叙述昆氏家族世系,详见于达钦阿美阿旺贡嘎索南著的《萨迦世系史》。其中记载的世系如下表:款·官却杰波以后的世系表。

  (262)坚守梵净行(守居士戒):指戒杀、戒盗、戒邪淫、戒谎言、戒酒。守此五戒者为居士。

  (263)官却杰布(款·官却杰布):藏历第一饶迥木狗年(公元1034年)——第二饶迥水马年(公元1102年),款释迦洛追的两个儿子中的次子,开始学旧密宗,以后学新密宗。他拜玛译师、梅译师、巴日译师、布让译师和南库巴等很多贤者为师。因见温波地方形如大象卧地,腰部右边土白地肥,又有河流右旋等吉相,欲在此建一寺庙,向该地总领主觉卧冬那巴请求,并将白色的骡马一匹、珍宝念珠、一件女装赠给该地领主象雄库热哇、四部僧众和寺属七村,买到土地后,在藏历第一饶迥水牛年(公元1073年)倡建萨迦寺。他娶有两个妻。

  (261)萨迦世系:萨迦教派的教法史和历史有多种,详细叙述款氏家族世系,详见于达钦阿美阿旺贡嘎索南著的《萨迦世系史》。其中记载的世系如下表:??

  子,长妻未生子,又娶玛久尚莫为妻,生子萨钦贡噶宁布。官却杰布六十九岁逝于郭如木,关于他的历史详见达钦阿美夏著的《萨迦世系史》德格版9页6行--13页3行。

  (264)萨钦贡噶宁布:藏历第二饶迥水猴年(公元1092)——第三饶迥土虎年(公元1158年)莫生于其父款·却杰布五十九岁时,其母玛久尚瑛。他不到十一岁就随父亲学习读写并听文章讲经。其父逝后,其母将住持职位交给喇嘛巴日译师,他拜章德达玛宁波、穹仁钦扎和巴日译师等贤者为师,学习了论藏、般若、因明和新密宗,八年后喇嘛巴日译师把寺主职务交给他。此后他又以很多格西和高僧为师,主要学习密宗。二十岁至六十七岁之间任萨迦寺的住持,六十七岁时死于迦沃喀当地方。萨钦所有的著作收入他的全集中,分两函。德格印经院有此书。他的事迹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13页 3行——30页4行。

  (265)索南孜摩大师(杰尊索南孜摩):藏历第二饶迥水狗年(公元1142年)——第三饶迥水虎年(公元1182年),其父萨钦贡噶宁布前后娶两妻,他是次妻玛久沃珍所生的长子,幼时其父教给他萨迦祖传教法。他十七岁时,让自己十三岁的弟弟杰尊扎巴坚赞住持,自己到了前藏,从恰巴却吉森格学习佛教哲学十一年,二十六岁时,著了一部《佛教入门》的论著。关于他是否担任过萨迦住持曾有两种说法,认为他没有当过萨迦住持的说法较为可信,请参阅《萨迦世系史》德格版 236页5行——329页6行的辨析。索南孜摩大师的著作编为全集,计三函,德格印经院有此版本。其详细事迹请阅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34页5行——37页6行。

  (266)杰尊扎巴坚赞:藏历第三饶迥火兔年(公元1147年至第四饶迥火鸡年(公元1216年),他是杰尊索南孜摩之弟。生于其父萨钦贡噶宁布五十六岁之时,八岁至十二岁跟着父亲学习,十三岁时父亲去逝,其兄索南孜摩让他当萨迦住持,直到七十岁,共任住持五十七年,他主持建萨迦旧寺大屋顶佛殿及金汁书写甘珠尔。并将别人布施的财物全都用于造佛像、佛塔或布施给穷人等善事,临死时他除了一个坐垫、一套袈裟外别无他物。享年七十岁,他的著作编为全集,计四函,有德格印经院印本,其事迹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的《萨迦世系史》37页5行——461行。

  (267)贝钦沃波(见钦沃波且):藏历第三饶迥铁马年 (公元1150年)——第三饶迥水猪年(公元1203年),他是萨钦贡噶宁布最小的儿子,生于其父五十九岁时。他精通萨迦教法,尤精医学,一生行医,著有《医方学八小论典——太阳光辉》,享年五十四岁。

  (268)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见注(88)。

  (269)桑察索坚(桑察索南坚赞):藏历第三饶迥木龙年(公元1184年)——第四饶迥土猪年(公元1239年),他是贝钦沃波且的幼子,萨迦班钦之弟。生于其父三十五岁时,精通萨迦教法,他首建萨迦寺围墙,在斯塘等地开辟了集巿和村庄。倡建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事业。享年五十六岁。

  (270)众生怙主八思巴洛追坚赞(怙主法王八思巴):藏历第四饶迥木羊年(公元1235年)——第五饶迥铁龙年(公元1280年,他是桑 察索南坚赞的五位, 妻子中的玛久贡, 嘎吉的长子,生于其父五十二岁时,幼时 起就能读写并自然懂得五明,八岁时就能讲经,十岁时元朝皇子阔端邀请其伯父杰尊萨迦班智达,他作为伯父的随从一起到内地。十七岁时(铁猪年),萨迦班智达在临终前任命他继承自己的法位,当萨迦教主。十九岁时(水牛年)应忽必烈薛禅汗的邀请前去会见,该年按照忽必烈的要求为忽必烈为  首的二十五人第一次灌密宗顶。忽必烈奉献给他西藏十三万户(关于西藏十三万户的算法,详见《颇罗鼐传的注释》。)帝师的职位、玉印、镶嵌珍珠的袈裟、法衣等,作为灌顶的供养。第二年又奉献了藏文《优礼僧人诏书》(详见达钦阿美夏著的《萨迦世系史》95页5行—— 98页5行)、五十六大升白银、二百块大砖茶、八十匹缎子、一千一百匹绸子。此时,依照八思巴向皇帝提出的请求,下诏不准金字使者借宿僧房,僧人不交捐税,不支乌拉差役。一次皇帝对上师说:“我想在西藏只准弘扬萨迦教法,禁止其它各派教法。”上师回答说:“这样做对陛下社稷和我们萨迦教法都无好处,不如让各派依其自愿修法为好。”皇帝同意了八思巴的意见,依此下达了命令。如果八思巴是门户之见很深的僧人,对皇帝的这个打算就不仅不会劝阻,而且会极力鼓动皇帝,把这当作消灭其它教派的大好机会。虽然八思巴那时还不满二十岁,但他不仅精通教法,而且在政治上提出了这样有远见的建议,这有利于元朝的国政和萨迦教派稳定发展,声望提高。皇帝为第二次密宗灌顶所献的供养是把西藏三区(详见《古代历史文书的注释》)的政权全部交给八思巴,任命他为西藏地方政教的首领。皇帝为第三次灌顶所献的供养是大白法螺及废除汉地以人填河的制度(详见《古代历史文书的注释》)。藏历第四饶迥木兔年(公元1255年),他到康区迎请纳塘堪钦扎巴森格受比丘戒后又回到朝廷。按照皇帝的命令,到上都的宫殿与道教道士辩论,驳倒道士。藏历第四饶迥木鼠年(公元 1252年)八思巴准备返回西藏时,皇帝又重新颁发了任命他为西藏政教首领的珍珠敕书(完整抄件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94页3行——95页5行),第二年他回到了萨迦,新建有石佛像置于扎西果芒佛塔之中、前七位萨迦喇嘛的塑像的伞盖和法-轮,金汁书写的二百多函甘珠尔经。他这次留居西藏的三年中,向克什米尔大学者西达塔喀达帕扎、洛沃译师西饶仁钦。纳塘堪钦琛南喀扎等二十多名学者,学习五明,佛教哲学、显密经论。以后皇帝又下诏迎请,他在十三种侍从官员簇拥下到达蒙古地方,向皇帝呈献创制的新蒙文(现在叫八思巴字,实际上是仿藏文字母而造的蒙文字母),以后的官印用这种文字刻字。三十六岁的藏历第五饶迥铁马年(公元1270年),又重新为皇帝授密宗灌顶,皇帝改西夏甲郭王的六棱玉印奉献,并封他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赐白银一千大升、绸缎五万九千匹等,以后八思巴要求返回西藏,忽必烈赐给他很多财物,请其留下,但他坚决不从。因此皇帝派兵数万沿路护送数月,于藏历第五饶迥火鼠年(公元 1270年)回到萨迦。此年在后藏曲弥仁摩地方召集七万多僧人举行法会,史称“曲弥法会。”以后任萨迦寺住持五年,四十六岁时在拉康拉章圆寂(一些历史书籍记载,他的一名近侍招引蒙古军队到西藏,怕八思巴发觉,因此在蒙古军队到达前,暗杀了八思巴)。他的著作收入全集中,共三函,有德格印经院印本,并有几种传记,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86页5行——141页2行。

  (271)忽必烈:略去。

  (272)凉州大王蒙哥都:元代皇帝忽必烈定都北京前,国都是上都,见前面注释(235),管辖该地的国王就叫凉州大王蒙哥都。(蒙哥都系阔端之子,封地在凉州,故称凉州大王。——编者)

  (273)国师:元代、清代对藏族喇嘛、格西和译师等高僧所加的一种封号。国师是蒙语,意为“学者”,见土观却吉尼玛所著《章嘉乳必多杰传》。

  (274)帝师:帝师是元、明、清以来皇帝对藏族大喇嘛所加的一种封号。以后西藏的历史学家们把曾在西藏地方当过执政、噶伦的喇嘛也加上一个帝师的名号。(皇帝封藏族佛教领袖为帝师,只有元朝。——编者)

  (275)额达恰那多吉(怙主恰那):(藏历第四饶迥土猪年公元1239年——第五饶迥火兔年公元1267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141页2行——142页3行。

  (276)达钦达玛八刺若支达:(藏历第五饶迥土龙年公元1268年——第五饶迥火猪年]287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143页2行——144页6行。

  (277)哲明达地方:多康一带的一个地方,在何处不详。

  (278)仁钦坚赞(藏历第四饶迥土狗年公元1238年——第五饶迥土兔年公元1279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 142页4行至背面1行。

  (279)意希迥乃大师:(藏历第四饶迥土狗年公元1238年——第五饶迥木狗年公元1274年)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143页3行至背面2行。

  (280)达尼钦波桑波贝(达钦桑波贝):(藏历第四饶迥水狗年公元1262年——第五饶迥木鸡年公元1324年——关于他的事迹见《萨迦世系史》144页3行——149页4行。

  (281甲)喇嘛贡噶洛追(帝师贡噶洛追):(藏历第五饶迥土猪年公元1299年——第六饶迥火兔年公元1327年)元代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封他为帝师。详见《萨迦世系史》 151页4行-153页6行。

  (281乙)喇嘛贡噶勒贝迥乃帝师贡噶勒贝迥乃:(藏历第五饶迥土猴年(公元1308年——?)萨迦四个拉章中的拉康拉章的第一代,他当过元朝也孙铁木儿和图帖睦尔两位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关于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200页。

  (282)喇嘛贡噶坚赞(帝师萨迦贡噶坚赞):藏历第五饶迥铁狗年(公元1310年)——第六饶迥土狗年(公元1358年),在任萨迦寺住持期间,声誉很高,元朝皇帝图帖睦尔封他为靖国公,并赐金印。以后受图帖睦尔迎靖,任图帖睦尔、懿璘质班和妥欢贴木儿三位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200页——201页。

  (283)靖国公:元、明时代对西藏高僧的一种封号。

  (284)都科哇:指能够解释不同于其它密宗经咒的《时轮根本续》并精通历算的高僧和格西。

  (285)五台山:又名清凉梵净山,是全国的名山。佛教徒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驻地。山高海拔二千八百九十米,山顶分五个高台,中台金山象狮子逞威,东台水晶山象大象逞威,南台阿州山象骏马躺卧,西台红宝石山象孔雀开屏,北台蓝宝石山象共命乌交错。五台山有很多寺庙、佛堂、石窟、佛塔等古迹文物。见五台山堪布贝丹扎巴、章嘉乳必多吉、蒙古贡布杰所著《五台山目录》。

  (286)降漾仁钦坚赞(夏尔巴降漾仁钦坚赞):藏历第四饶迥土马年(公元1258年)——-第五饶迥火马年(公元1306年),他是八思巴的亲炙弟子夏尔巴西饶迥乃未出家前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虽不是萨迦款氏族裔,但担任了萨迦住持,是卓有成就的著名高僧。怙主恰那的儿子达玛巴拉去世前称达钦桑波贝哇不是萨迦款氏后裔,皇帝将达钦桑波贝流放到汉地东海一小岛上。不久达玛巴拉去世,萨迦后裔断绝,很多年都由降漾仁钦坚赞讲经说法,修缮各个旧佛殿,并于藏历第五饶迥木蛇年(公元1305年5月)开始修建了大佛堂楼上围廊的瑜伽部以下的一百四十八个大坛城,密集部的六百三十九个坛城,总计七百八十七个坛城。每个坛城的图案都是由绛漾仁钦坚赞画的,留存至今。总之,从达玛巴拉逝世到达钦桑波贝哇回西藏的十二年再加达钦桑波贝哇回到西藏后没有任住持的十八年,总共三十年中由他担任萨迦寺的住持,使萨迦教派较前有很大发展。藏历第五饶迥火马年(公元1306年初),他把住持移交给达钦桑波贝哇,元朝皇帝完泽笃派人迎请,他于此年年终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他的事迹详见《萨迦世系史》145页4行——146页6行。

  (287)本勤贡噶桑波:他是萨迦第二任本勤,初任内侍,本勤释迦桑波死后,任命他为萨迦本勤。六年中他继续完成释迦桑波没完成的大佛堂上下层、侧房、围墙、屋顶以及仁钦岗拉章、拉康拉章、北面的大屋顶殿。据说八思巴第二次回西藏时,他与八思巴意见不合,一名近侍官员在八思巴和本勤之间拨弄是非,后来又向薛禅皇帝进馋言,说本钦不听上师吩咐,所以薛禅皇帝下令撤去他的本钦职务,任命他为甲绒宗的宗本。此后,八思巴的弟子又向薛禅皇帝说了很多挑拨的话,因此在藏历第五饶迥铁龙年(公元1280年),忽必烈派米钦桑哥带领几万蒙古军包围甲绒宗(娘堆芒热),逮捕贡噶桑波,处以死刑。他的事迹见达仓巴班觉桑波所著《汉藏史集》下集,是参照《八思巴传》写成的。

  (288)喇嘛扎巴沃色(帝师扎巴沃色):八思巴的却本,堪布扎巴沃色是松巴扎巴坚赞之子,以后作为达玛巴拉的侍从到西藏。喇嘛都科哇益希仁钦圆寂后,他被薛禅皇帝迎请去担任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

  (289)喇嘛桑结贝(帝师桑结贝):帝师扎巴沃色之弟,任康赛拉章住持,后任元朝完泽笃、曲律、普颜笃三位皇帝的上师,受封为帝师。

  (290)萨迦派首任本钦释迦桑波:萨迦班智达受元朝皇子阔端迎请,临行前任命释迦桑波为本钦,忽必烈皇帝赐给他卫藏三路管民万户的印信。萨迦班钦受阔端迎请的时间是藏历第四饶迥水兔年(公元1244年),至第五饶迥木猪年(公元 1270年)的二十八年间,他担任萨迦本钦。于藏历第四饶迥木牛年(公元1265年)倡建萨迦大佛殿,还未完工,他就于藏历第五饶迥铁马年(公元1270年)去世。其事迹见达仓巴班觉桑波所著《汉藏史集》。

  (291)三路管民万户:元代地方的各级官员,最低的是管理二十五小户组成的一个大户,称十户长。两个大户组成一个达果(马头),有五十小户,其官称五十户长。一百小户组成一个甲郭(百户),其官称百户长。一千小户组成一个东郭 (千户),其官称千户长。一万小户组成一个墀郭(万户),其官称万户长。十个万户组成一个路,其官为路的达鲁花赤。管辖三路的官员称三路管民万户,授水晶印。卫藏人口虽不足三十万户,但特授本钦释迦桑波与三路万户相等的官职,一般的本钦仅授职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赐给银印。见《汉藏史集》。

  (292)萨迦大殿: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萨迦大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殿系藏历第四饶迥木牛年(公元 1265年),八思巴从元朝都城第一次返回西藏时,命萨迦本钦释迦桑波集中西藏十三万户的民工动工兴建的。过了六年,木料运来还未上底层房梁时,本钦释迦桑波去世了。贡噶桑波继任本钦,他任本钦的六年间继续修建了大殿的上层楼房、侧房、屋顶房檐、大殿围墙的壁画等。其后,由第九任本钦阿迦仑修建了屋顶女墙和外围墙。其后,夏尔巴绛漾仁钦坚赞在任萨迦住持的三十年中,修缮各佛殿,并在任住持的最后一年,即第五饶迥木蛇年(公元1305年),从五月开始,用三个月修建了大殿露台的八根柱子和走廊周围的密宗四部的瑜伽部以下的一百四十八个坛城,密集部的六百三十九个坛城,总计七百八十七个坛城,每个坛城的图案都是由他画的,留存至今。这些坛城和殿中的三座塔是从八思巴开始,历任萨迦住持修建的。他们修造了无数佛经、佛像、佛塔,详见达钦阿美夏阿旺贡嘎索南所著《萨迦世系史》,恕不赘述。

  (293)仁钦岗:萨迦派四大拉章之一,由第二任本钦贡噶桑波修建,达钦桑波贝哇去世后,其子众多,由帝师贡噶洛迫把达钦桑波贝哇的儿子们分为四个拉章,并把仁钦拉岗拉章和水晶印交给降漾顿月坚赞。由此传出仁钦岗拉章的传承。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158页6行——199页4行。

  (294)拉康拉章:与仁钦岗拉章一样,系第二任本钦贡噶桑波修建,达钦桑波贝哇去世后,帝师贡噶洛追把达钦的儿子们分成为四个拉章,并把拉康拉章和金印交给帝师贡噶勒贝迥乃兄弟,由此传出拉康拉章传承。详见达钦阿美夏所著《萨迦世系史》。

  (295)宣慰使:元代忽必烈薛禅汗在至元九年藏历第五饶迥水猴年(公元1272年),建立了管理西藏地区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主管官员为“宣慰使”和“都元帅”官职(元朝在藏族地区设有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即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甘青藏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甘孜昌都一带,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前后藏及阿里地区)。

  (296)大清查:萨迦派第二任本钦贡噶桑波时,元朝为征派军差和赋税,划分各级驿站,并根据地方的好坏和人口的多少决定征派差税的多少。

  (297)卫藏的详细法律:元代西藏执行的法律实际是元朝的法律,元朝法律因未见资料,不在此叙述。

  (298)宣政院:元朝设立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关。

  (299)教法传承:按佛教说法,自释迎牟尼任命他的弟子迦叶为教主后,历任教主都从自己的弟子中择优秀者继承教主职位,称为教法传承。

  (300)戒师传承:(1)授比丘戒的堪布传承,西藏后宏期最早的传承是从喇嘛贡巴饶色到卫藏的十位贤者,他们的传承叫“喇钦传承”。(2)藏历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到西藏后,给很多人授比丘戒,此后分成了四部传承,称为“班钦传承”。(3)有时也指掌管西藏各个寺庙政教大权的堪布的传承,此处系指前二者。

  (301)因明传承:一般指《根本续》和《注释续》,此处应理解为教授佛经五部大论中的因明论的传承。

  (302)《楞伽经注释》:《楞伽经》是在公元八世纪由西藏译师桂·却祖从汉文和梵文本翻译成藏文的,《楞伽经注释》是由印度的桑波大师写的,《楞伽经》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42]函中。《楞伽经注释》由桂·却祖翻译,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43]函中。

  (303)上部戒律传承:十世纪末,阿里古格王天喇嘛意希沃迎请东印度班智达达玛巴拉,在阿里建立僧伽和戒律讲习院,由其弟子三巴拉等人发展为“上部戒律传承”。

  (304)戒律典籍传承:十世纪中叶,西藏佛教“后宏”时,由喇钦贡巴饶色的弟子卢梅楚臣喜饶和松巴意希洛追等人在西藏建立多部僧伽,大大发展了戒律的讲习。参见《青史》 [2]函和《贤者喜宴》[8]函。

  (305)恰都传承:格西恰都哇贞巴尊追拔的戒律口头传承,见《青史》[2]函8页5行——9页7行。《贤者喜宴》 [8]12页7行——13页6行。

  (306)班钦释迦室利(喀且班钦):藏历第二饶迥火羊年 (公元1127年)——第四饶迥木鸡年(公元1225年),享年九十九岁。出生于西印度的喀且地方(现在的克什米尔)查哇苏热城,父亲是大商人萨玛扎雅。他从十岁起刻苦学习五明,二十三岁出家,此后到东印度。三十岁学习佛教哲学,又受比丘戒学习密宗。他是举世闻名的一位大学者,藏历第一饶迥末、十三世纪初,阿拉伯大食军队攻占除东印度、南印度以外的西印度、北印度、和中印度。因此,很多佛教学者和僧人都逃到印度以东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喀且班钦等少部分人跑到印度北方离西藏亚东地区不远的比达乌热的集市。在此居住一年多,藏历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西藏的绰浦译师强巴贝迎请他经亚东到西藏,此时喀且班钦已七十八岁,而绰浦译师还不到三十岁,他本想讲授一些佛经后就返回印度,后来偶然听到学生中几位班智达讲论经典,非常高兴,他说:“在西藏有这样年青的大译师、大学者,真是奇迹。”他又讲了很多佛经,让译师们翻译成藏文。他将手中财物悉数赠给译师们。他在藏十年弘扬佛教,于八十八岁的藏历第四饶迥木狗年 (公元1214年)从西藏回到克什米尔。他将在藏期间所得的群众和富有的施主奉献给他的物资全部献给当地的寺庙建造佛像,自己一无所取。他回印度后又传教十二年,九十九岁时圆寂。其事迹详见《青史》[15]函从开头至5页背面6行和《贤者喜宴》[8]函的13页6行——20页背面6行。

  (307)曲水的卓玛寺:以前在拉萨河下游曲水地区的一座寺庙,此寺的历史未见记载。

  (308)磋钦巴: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到西藏后,传出很多比丘戒律传承,由此分出四派即:①磋钦巴派,②切章派,③僧伽岗巴派,④却龙巴派。磋钦巴派是班钦的弟子藏巴多杰贝所传的一派。

  (309)切章派:如上所述,四部律传承中的磋钦巴派的堪布桑杰贝(第一任堪布多杰贝的弟子)在尼磨秀的切章地方发展的传承,称为切章派。

  (310)噶当派:该派把释迦牟尼的教导一字不漏地承认为对自己学佛的指示和教导。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1040年),阿底峡到西藏,十七年中,曾到阿里、拉萨涅塘、彭波等地弘扬佛教。第一饶迥火鸡年(公元1057年),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甲瓦穷乃倡建热振寺为据地。由此发展的教法传承叫做噶当派。到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整饬佛教,从而使噶当派的教法重新得到发展,噶当派和格鲁派的教法传承合为一体,因而噶当派也就不单独存在了。

  (311)挲霍尔国王(帕哈喀拉国王):藏族历史上有时称挲霍尔国王,有时称帕哈喀拉国王,实际都是指现在的孟加拉。

  (312)比丘大众部:佛教中因执行戒律和授戒的堪布传承的不同,分为四大部。其中大众部的堪布是声闻饮光尊者 (即迦叶)僧衣为二十三至二十七幅之间,该部标志是法螺,用巴利语诵分别解脱律,碗中盛上饭食,放到自己面前立即取食,碗底不留饭,认为如比丘和沙弥同睡在一间房子,只要用帷幔隔开,就不算违戒。该部又可分成五部,1.东山住部,2.西山住部,3.雪山住部,4.说出世部,5.说常见部。他们各自的观点有微小区别。详见导师世友所著《异部宗轮论》和导师堆哇拉所著《分部经典概论》,收入丹珠尔显宗[90]函中,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尊追所著《宗派论》[2]函。

  (313)觉卧第蚌噶热(即阿底峡):见注释(250)。

  (314)仲敦巴·甲瓦穷乃(格西敦巴):据赖钦贡嘎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记载,他生于第一饶迥前最后十二年的木龙年(即公元1004),卒于第一饶迥木龙年 (公元1064年),享年六十一岁。其生卒年有四种不同说法,不在此例举。他生于藏北念青唐古拉沃扎吉莫地方,属羊协氏族,其父名达松古辛,其母名枯沃萨兰久,幼时母亲就去世,其父续娶。因继母经常打骂,他就逃到康区,投奔喇嘛赛尊,白天干家务活,即饲养牲畜、磨面等,附带学习一些知识,晚上为喇嘛看守田地。他不管是伺候喇嘛,还是学习都从来没有耽误过,在空闲时间还向班智达弥底学习了声明学和桑支达语。后来听说阿底峡到了阿里,他就徒步从康区勿匆赶到阿里,阿底峡准备动身回印度的前两三天,在普兰的吉兴村见到了阿底峡。象阿底峡这样的大师从印度到藏区还是第一次,因此卫藏地区的格西、学者们亲笔写信,让仲敦巴一定要把阿底峡请到卫藏。阿底峡到卫藏后,除了他在枯尊追雍仲处住留的三个月外,始终由仲敦巴充当主要侍从,空闲时间他就向阿底峡请教佛法。阿底峡圆寂后,其遗体和遗书都留交给弟子们,仲敦巴带领阿底峡传授的一些弟子,携带阿底峡的遗体和本尊佛像到热振。于第一饶迥火鸡年(公元1057年)修建热振寺,并把阿底峡的遗体安放在一座银塔里。其后阿底峡的弟子们就由仲敦巴负责学佛和生活。虽然仲敦巴一生只受过居士戒,没有受比丘戒出家,是个居士,但持守戒律比僧人还严,最后于六十一岁在热振圆寂。其详细事迹载于赖钦贡嘎坚赞所著《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和类乌齐本仓次旺嘉所著《洛绒佛教史》的14页正面5行开始的十多页,《贤者喜宴》[8]函14页4行——30页1行。

  (315)居士:自己信奉佛教而又不具备出家的条件、不能守持比丘戒律的人,可以断离五恶守持居土戒,五恶即: 1.杀生,2.偷盗,3.谎言,4.邪淫,以上为四根本罪恶,再加5.饮酒。能够断除五恶的居家佛教徒称居士。

  (316)热振寺:第一饶迥火鸡年(公元1057年),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甲瓦穷乃倡建的一座寺院(在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境内),仲敦巴以该寺为据点发展的教法传承即为噶当派。原西藏地方政府建立后,该寺为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寺庙之一,第五十四任甘丹赤巴阿旺曲德长期担任七世DL格桑嘉措的老师,他生前曾要求将热振寺拨给他个人,因此第七世DL喇嘛于第十二饶迥土羊年(公元1739年)将热振寺献给他个人管辖。他死后的转世是赤钦丹巴饶杰,淸朝嘉庆二十年第十四饶迥木猪年(公元1865年)嘉庆皇帝又下令将热振寺交历代热振呼图克图个人管辖,从此热振寺历代赤钦被称为热振活佛。此寺里有阿底峡在世时画的他的画像,以及格西纳描译师所著八十部阿底峡传,还有著名的歪脖颈卷轴画(据说阿底峡是歪脖子,此像画成后,阿底峡本人看过,说画的很象。——编者),阿底峡的本尊密集文殊金刚像等许多珍贵古文物。以前,热振寺有一千间僧舍,五十尊铸造的佛像,三千六百多幅唐噶,一千万函佛经,七百七十五座灵塔。详见《热振寺史》。

  (317)普穷哇·宣奴坚赞(格西普穷哇):藏历第一饶迥铁羊年(公元1031年)——第二饶迥火狗年(公元1106年),其事迹详见《青史》[5]函13页正面3行——14页正面3行,赖钦贡嘎坚赞所著《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18)博多哇仁钦色(格西博多哇):藏历第一饶迥火兔年(公元1027年)——第二饶迥木鸡年(公元1105年),他是噶当派喇嘛中善于讲经的一位大学者。其事迹详见赖钦贡嘎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19)京俄·楚臣拔(格西京俄哇):藏历第一饶迥土虎年(公元1038年)——第二饶迥水羊年(公元1103年),享年七十六岁。五十八岁的第二饶迥木猪年(公元1095年)倡建洛寺。其事迹详见赖钦贡嘎坚赞所著《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20)康巴龙巴(格西康龙巴岗巴释迦云丹):藏史第一饶迥木牛年(公元1085)——第二饶迥木羊年(公元1115年),其详细事迹见赖钦贡嘎坚赞著的《噶当佛教史——贤者意乐》。

  (321)那塘寺:西藏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噶当派寺院,(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县曲美区)藏历第三饶迥水鸡年(公元 1153年)由格西夏热哇的弟子董敦罗追扎巴倡建。此寺曾出过琛·南喀扎巴等大学者,十二世纪初迥丹日贝热智和卫巴罗色桑杰恰等把散在西藏各地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底本收集整理为一套完整的大藏经。第十二饶迥铁猪年(公元1731年)由颇拉索南多杰(即颇罗鼐)任施主,刻了甘珠尔一百函的印板,此后继续刻了丹珠尔二百二十五函的印板,以及释迦牟尼生平卷轴画二十五幅的印板,还刻了一整套宗喀巴生平卷轴画共十五块印板等很多木刻印板。该寺还有其它很多古文物。

  (322)贝丹卓达尼(卓敦东仔扎):董敦罗追扎的弟子,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23)十六尊者:按佛教说法,释迦牟尼圆寂时对罗喉罗等十六尊者说:“我的教法在赡部洲消亡前,你们也不会入灭,须护持我的教法。”因而十六尊者在赡部洲十六个地方弘扬佛教。汉地佛教十八罗汉中的和尚尊者是唐太宗迎请十六尊者到国都长安时,负责招待十六尊者的人,以后成为皇帝供养的对象,当了八个皇子的老师。十八罗汉中的居士达哈达拉的来历是,十一世纪初,阿底峡到了西藏,住在扎叶巴寺时,一天十六尊者来到阿底峡的面前,仲敦巴招待十六尊者,因而他被列入罗汉之中。西藏十六尊者的画像和塑像,最先是在十世纪末,喇钦贡巴饶色的弟子鲁麦仲穷到了长安后,临摹了唐太宗迎请十六罗汉时所造的塑像,回到拉萨后,照此摹本在扎叶巴的十圣地佛殿中塑造了十六尊者的塑像,此后流行于西藏各寺院。虽然十六尊音都是印度的阿罗汉,但通常西藏寺院中他们的画像上的衣着与汉地的和尚相同,原因即在于此。十六尊者的事迹详见策却林喇嘛容增仁波且意希坚赞所著《十六尊者的传记》[10]函。

  (324)成就者娘日措巴:领主娘尼玛沃色是著名的旧密宗喇钦,藏历第二饶迥木龙年(公元1124年)——第三饶迥木鸡年(公元1204)年,享年八十一岁。其详细历史见《伏藏珍宝集》第一部《一百位伏藏师根本传记》。

  (325)法相院:主要学习佛教法相学的五部大论的大寺院就叫法相院。在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修建前,西藏大法相院是卫地方的六大寺庙即1桑浦、2德哇坚热哇堆,3蔡公塘 4噶东、5觉摩隆、6苏浦。在后期,除格鲁派的拉萨三大寺甘丹、哲蚌、色拉外,也有的人把扎什伦布、塔尔寺、拉卜楞寺列入大法相院一类。格鲁派的大寺院虽然是以学习法相学为主,也另辟有学习密宗经咒的扎仓。

  (326)迥丹惹迟(迥丹日贝惹迟):十二世纪初西藏的一位大学者,幼时在那塘寺勤奋学习法相学,后来和卫巴罗色桑杰布一起校勘了那塘的丹珠尔和甘珠尔,并写了《大藏经目录——太阳的光辉》,另外还有因明注释、医方明论等十六部著作,其事迹见《青史》[7]函5页7行——6页背面1行。

  (327)南喀扎(琛嘉贝央):迥丹惹迟的弟子,一次上师深夜读书,他假装鬼神惊吓了上师,因而被赶走。其后,他在萨迦时,受元朝皇帝普颜笃的迎请为受供喇嘛,在上都时写了《俱舍论注释》通常称为《琛氏论藏》,他还做了《因明注释》的再注工作。其事迹载于《青史》[7]函5页[背面]4行——6行。

  (328)曲弥大法-轮会:藏历等五饶迥火牛年(公元1277年),八思巴第二次回到西藏,在后藏曲弥仁磨地方发起有七万僧众参加的大法会,西藏历史上称为曲弥大法-轮会。

  (329)则本:僧众聚会时,站在队列最前面,负责清点人数及诵经事宜的喇嘛。

  (330)教规:释迦牟尼根据比丘、沙弥和僧人各自的思想水平制定的戒律条例就叫教规。僧众如违犯教规,应在第二天天亮前,向自己的教友或守同一戒律的人承认自己所犯错误,非在数月内承担五种贱活,只要改正错误即可,不必驱除出僧伽。如果犯戒者犯戒一天之后,仍不承认所犯错误,就会受到开除出僧伽等轻重不同的处罚,但不用体罚、逮捕、监禁等办法。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确立后,上述关于在寺僧人的教规并不能很好坚持,而且各寺院还拥有奴隶、属民和寺院庄园,对他们一样实行封建制度的法律,对寺庙里违犯戒规僧人也实行肉刑和监禁等刑罚,寺院里执行的法规和封建法律没有区别。

  (331)噶当教典派:从仲敦巴甲瓦穷乃的亲炙弟子格西博多哇到格西夏拉哇,又到涅扎果堪钦却加桑波之间逐步形成的传承,称为噶当教典派。因有噶当六论,即《本生三十四论》,《法句经论》,《集学论》,《入行论》,《菩萨地论》,《庄严经论》,该派根据这六论传授教法,因而得名为噶当教典派。

  (332)冲协钦波:格西冲协哇仁钦森格,藏历第三饶迥水羊年(公元1163年)——藏历第四饶迥铁龙年(公元1220年),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33)岗岗寺:拉萨河下游的一座寺院。

  (334)东普日寺:拉萨附近嘉玛赤岗地方的一座噶当派寺庙。

  (335)绒巴甲索巴:他是仲敦巴和那措译师的弟子,其事迹记载在《青史》[5]函35页[背面]7行——36页[正面]5行。

  (336)调和内讧:略。

  (337)旁听讲经者:不是正式老师,而是站在旁边帮助释难和辅导的人。

  (338)《教法次第》:俄译师罗丹西饶的弟子卓龙巴罗追迥乃所著《教法次第》是噶当派重要经典著作,因此宗喀巴派人借《教法次第》时,携带了很多线香到很远的地方迎接。

  (339)桑普内邬托寺:藏历第一饶迥水牛年(公元1073年),阿底峡的亲炙弟子俄译师勒贝西饶创建桑普内邬托寺。他在建寺前曾请阿底峡到该地传授佛教,并要求对建寺的事保密,因而得名为桑普寺。该寺开初招收了五百多僧人,由俄译师讲经,后来分成十一个扎仓,1.白赛,2.尼玛塘,3.达波扎仓、4.南杰赛康、5.枯贝,称五个上岭扎仓、6.卓宁哇、7.希哇、8.娘绒、9.内廓哇、10.卓萨哇、11.热哇堆麦,称六个下岭扎仓。详见上岭罗桑坚赞的转世尼唐阿旺宣奴丹贝尼玛所著《桑普寺堪布、活佛世系传承的传记》。

  (340)旧密:西藏最初发展的密宗教法称旧密。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大师到西藏,对藏王和部分大臣、百姓传授了很多密宗教法,称为获成就君臣二十五弟子 (详见《古代历史文献名词解释》)。此外,在赤松德赞时,咒师达玛吉第和班钦毕玛拉米扎等很多印度班智达到西藏,翻译了很多密宗经咒。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僧伽不复存在,但有桑杰益西大师在一百一十三年中传扬密法,此后,有素尔钦、素尔穷等人发展了密宗教法。关于旧密,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传承即:1.远传经典部,2.近传伏藏部,3.密意净相传承,简介如下:

  1.远传的经典部。在赤松德赞时期,班钦毕玛拉米扎到西藏后,对玛仁钦乔和涅扎那古玛拉二人传授了幻化密咒,其后又传授了很多弟子。在后藏的芒噶尔、拉堆洛降、金沙江流域、绷波冈等地区盛行。又有大师达那若支达给尼泊尔达玛波德传授了根本续和注释,他又传授给勃律的措如且赞吉,并翻译成藏文。涅扎那古玛拉给译师毕若扎那和玉扎宁波二人传授了大圆满心要,从他们传下来的称为心部。其后译师毕若扎那又给旺米盘贡布传授了空行母金刚乘教法,由此传下来的传承叫空界部。大师毕玛拉米扎对藏王赤松德赞和娘定埃增桑布二人传授了《大园满心要》其后,贡钦龙钦又发展了此传承,称为龙钦(大空界)精义部。大师噶饶多杰对仁增室利赛哈传授了《空行心要》,从此就传出另一种不同的心部传承。

  2.近传伏藏部。莲花生大师等传法师将一批经籍埋在山岗岩石中,并把这些伏藏掘出的时间,掘出前之征兆,掘出伏藏者的姓氏家族、出生地、属相、身体特征等详细记在伏藏的封面上,以后掘出伏藏的时间、人员等一切条件具备的话,就开始掘,掘出的伏藏分散传给众弟子。对此称为伏藏秘籍。掘出伏藏的喇嘛称为伏藏师。伏藏师有真的,也有假的。总之无论是否符合莲花生大师的授记,共计有一百多位伏藏师。(五世DL喇嘛所著《强达仁增阿吉旺波传》中记载共有一百一十七位伏藏师的名单,各个伏藏师的事迹记载在《伏藏珍宝集》的第一部中。)

  3.密意净相传承:一部分喇嘛以净相谒见自己的上师和本尊,并把上师和本尊传授的教法秘密地传授给一小部分弟子。此种传授方法称为密意净相传承。

  关于宁玛教法,详见土丹沃色丹贝尼玛所著《大光明密传佛教史》和《土观宗派源流》第二章。

  (341)格西多杰宣奴:其事迹不详。

  (342)指授于弘扬佛教教法的继承人的称号。

  (343)经典:对佛教经典和古代学者们撰写的论著,上师一字不差地诵读,弟子们专心地聆听。

  (344)论理:对照因明学者的说法,依照事物的种类和可信的理由去理解经义。

  (345)显密口授:按释迦牟尼所说的,显宗部分称为经,密宗部分称为续。

  (346)注释:包括三种注释法。

  ①释字,对经文词语所加的注释。

  ②释义,开始按照经书中的内容分成段落,此后对难题和有疑问之处加以注解,最后把所叙述的主要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说明。

  ⑧释解,对文章中所叙述内容的难题部分加以说明。

  (347)秘决:实践经义时的重要体验。

  (348)尚蔡邦却杰喇嘛:俄译师罗丹西饶的弟子,他对因明学做了部分注释。

  (349)尚卓龙巴罗追迥乃:俄译师罗丹西饶的弟子。他著有《道法次第》、《教法次第》、《因明小注》等,其事迹详见赖钦贡嘎坚赞撰写的《噶当政教史一一贤者之明珠》。

  (350)恰巴却吉森格:桑普寺格西中最精通中观和因明的一位学者。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在第三饶迥初至末尾。他把因明学经籍划分专题,并创立辨理经院的学习制度,同时把学法相学的学生分成班次,让学生们每天轮流立宗辩难,反复问答。辩论时,辩论者要站在经堂中间,开始对立宗者要放下披单致礼。当主持者高声宣布问难开始后,问难者将披单缠在腰上,引经据典进行提问,提问时可以揶揄、击掌、转到旁观者周围询问理由、绕三圈等。由于创立了辩难学习经典的方法,当时各大寺院掀起了学习法相学的高潮。恰巴却吉森格的弟子中有称为八大森格(即八大自在狮子)的,即:1.藏那巴尊追森格。2.丹帕玛哇森格。3.祖夏索南森格。4.玛甲卓巴森格。 5.则旺秋森格。6.娘赞却杰森格。7.丹玛官却森格。8.涅巴云丹森格。据说这八大森格皆为卓越的宗教理论家。恰巴却吉森格吸收了说一切有部经论的教义,对月称大师的教法进行了很多反驳。恰巴却吉森格的著作有《慈氏五论注》,并对《定量论》,《中观二谛》、《中观修饰》、《中观明论》、《入行论》等典籍作了注释,还有详略《因明除障论》两种版本。其事迹见于《青史》[6]函3页[背面]5—4页[正面]3行和恰巴的亲炙弟子藏那巴尊追森格著的《恰巴却吉森格传》。

  (351)断除戏论:除佛教善业外,中止其它一切活动。

  (352)唐波且寺:卫藏十人中的祖美楚臣迥乃于饶迥记年前的最后六十年的火蛇年(公元1017年)修建的寺院,此后库敦尊追雍仲扩建了此寺。

  (353)阿尔降曲益希:阿尔降曲益希亦称卫巴罗色降益希。那塘版大藏经最初整理时,是由阿尔降曲益希,迥丹热智和江若桑杰本三人校定的。

  (354)那寨顶:十三世纪末,格西阿尔钦波降曲益希所建的寺庙,位于拉萨附近堆龙河谷中。

  (355)秀公嘎热哇:十世纪末,俄·降曲迥乃在尼木秀中所建的寺庙。

  (356)大砖茶:一块大砖茶由四块小砖茶组成。

  (357)《业镜》:论述业果的一部典籍。

  (358)此处指不看书本讲经。

  (359)涅巴希波:亦称涅希恰贝多杰。他是恰巴却杰森格的弟子。其事迹迄今未见。

  (360)蔡公塘:即蔡寺和贡塘二寺的总名。藏历第三饶迥木羊年(公元1175年),贡塘地方的喇嘛尚·尊追扎巴创建蔡寺。十三年后的火羊年(公元1187年)又建贡塘寺。喇嘛尚死后,由侍从达玛宣奴担任部落庶民和寺院之主,此后完成了贡塘寺的全部工程。其后历经数任领主。领主仁钦坚赞朝见了皇帝忽必烈,此后忽必烈把蔡巴万户的百姓、寺庙以及一个佛殿作为施主的顺缘赐给仁钦坚赞,并封他为蔡巴万户长。仁钦坚赞之子噶德贝哇倡建曲科林扎仓,讲习法相学,后又在卫林建密宗扎仓。此后蔡巴万户长贡噶多杰迎请布敦仁波且,并整理出西藏全体学者承认为范本的蔡巴甘珠尔。详见觉日阿旺单增著的《蔡贡塘目录》。

  (361)讲经寺院:此类寺院主要是学习法相学五部大论。

  (362)讲、论、著三业:藏族的每一位贤者都必须精通讲、论、著三业,才算一位真正的学者。如果不具备讲论,也要善于讲经。论比讲难,著又比讲、论难。讲论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不一定讲的自己的真正观点,而著者就必须在遗词用字、词义、理论等方面都需要有较高的水平。故讲、论两方面的贤者较多,而论著方面的贤者相应比前两者少。

  (363)措普噶举:第三饶迥铁兔年(公元1171年)帕木竹巴的弟子嘉察仁钦贡倡建措普寺,并担任住持。因此发展为措普噶举。此后,措普译师降巴贝用黄铜铸了弥勒佛像,高为八十肘。措普噶举的历史详见类乌齐本仓次旺杰著的《洛绒教法史》和《贤者喜宴》的[12]函54页[正面]6行——55页[正面]4行。

  (364)布敦喀且(布敦仁波且仁钦朱):藏历第五饶迥铁马年(公元1290年)——第六饶迥木龙年(公元1364年),享年七十五岁。他虽未到过印度,但随从塔尔译师尼玛坚赞学习了声明学,把以前西藏没有翻译的部分典籍译成藏文。成为一名显密皆通的学者。所有的西藏学者一致称颂他为“遍知一切的布敦仁波且”,宗喀巴亦曾把布敦仁波且校订的经论和典籍作为学习的范本。其著作有历史、戒律、论典、般若、中观、因明、声明、历算、密宗等方面的论著共计二十六大函,木刻版本存放在布达拉宫下面的印经院。其事迹详见措普哇·索南森格著的《布敦论著二十一种》、喇嘛贡布贝哇著的《布敦仁波且传》和策却林容真益希坚赞著的《布敦仁波且全集目录》。

  (365)拉哇巴:他系印度八十个获大成就者中的甘巴李秀哇,其简明事迹见印度班钦阿扎噶热所著《八十四名大成就者传》,该书由巴曹·楚臣坚赞译成藏文,德格印经院印刷。

  (366)那波决巴:他系印度八十个获大成就者中的噶那巴秀哇,其事迹见上述《八十四名大成就者传》。

  (367)四大传授:指大成就者德洛巴的四种传授,1.父续密集,2.母续胜乐轮,3.梦观及中阴,4.转生与夺舍。

  (368)父续:对此有不同说法,按宗喀巴解释,它是密宗无上续部中以显示幻身为主的教法,如密集根本续。

  (369)母续:对此有不同说法,按宗喀巴解释,是密宗无上续部中以显现光明为主的教法,如胜乐根本续。

  (370)德洛·喜饶桑波:大约是公元九世纪中期人,其事迹见《贤者喜宴》[12]函9页5行至12页7行。

  (371)十二难事:指那若巴按其师之命完成的有生命危险的十二件难事,即:1.由十三层高的楼房上跳下,2.用竹签插入身体肾下,3.在满是水蛭的烂泥中用自己身体作桥等,详见《贤者喜宴》[12]15页4行至17页2行。

  (372)尊胜及共同成就:入密宗无上道后,上等获尊胜成就成佛,中等能获注(446)中所说的八共同成就中任何一种。

  (373)觉卧那若巴意希欧珠(即那若巴大师):大约是公元十世纪时期人,当译师甲·尊追僧格去印度迎请阿底峡时,据说那若巴还住在毕扎玛希拉寺。详见《贤者喜宴》 [12]函12页7行至18页3行。

  (374)玛尔巴译师却吉洛追:(饶迥纪年前最后一个六十年的水鼠年公元1012年——第二饶迥火牛年公元1097年,此处按《青史》记载,享年八十六),藏族历史上很有名的译师,生于洛扎曲其普地方,父名玛尔巴旺秋俄色,母名杰莫俄色,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十五岁时从卓弥译师释迦意希学习梵语及声明学。此后回到家乡携黄金十五两前往尼泊尔,又同喀热娘译师一起前往印度。玛尔巴为适应水土,在尼泊尔住了三年,这期间他从尼泊尔吉太哇听习许多密宗教法。此后又去那若巴大师处,又由此到西印度从意希宁波大师学习密集,又回尼泊尔从那若巴大师学密集和玛哈玛亚教法。为筹集黄金返回西藏,当他得到许多黄金再去印度时,那若巴已外出云游,他克服许多艰难前去找寻,最后在森林中见到那若巴。

  四十二岁时又返回西藏,娶无常母为妻,过了几年又筹集黄金前去印度,遇到上师梅智巴,从其学习许多密宗教法。他先后多次来往西藏与印度、尼泊尔,背着行李步行穿过毒蛇林、沙漠、毒水河,经历无数艰难,回西藏时带回许多密宗经籍,译成藏文。他八十六岁时去世,其详细事迹虽不见于一般藏文史籍,但可看郭仓巴那措让卓所著《玛尔巴传》,以其记述最详。

  (375)卓弥·释迦意希(即卓弥译师):(饶迥纪年前最后一个六十年的水蛇年公元990年——第一饶迥木虎年公元 1074年,享年八十二),其简明事迹见《青史》[4]函2页1行至2页4行。

  (376)桂译师:桂译师枯巴拉哉是西藏十分著名的译师,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但他系阿底峡的弟子,故应为十一世纪时人。他生于后藏达纳普枯巴地方,家族为桂氏,幼时经尼泊尔去印度学法,依止七十多位班智达,显密经籍几乎无所不学,回藏后讲说及翻译许多新密宗经典,尤其是密集方面的经典。记载其详细事迹之文献至今未见。

  (377)佛子梅智巴(额达梅智巴):他是精通内外道 (佛教及非佛教)各教派的一名大学者,他的教法经玛尔巴传扬于西藏,噶举教派的大手印教法即来源于他。

  (378)阿格旺秋扎巴:他是守护印度吉祥那烂陀寺西门的大学者,因其每日能念偈一千颂并解其意,且理解后从不忘记,故得名阿格旺秋(意为语自在),其事迹详见多罗那它所著《印度佛教史》99页6行至117页1行。

  (379)日日巴:印度一获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80)噶索日巴:印度一获大成就者,其事迹迄今未见记载。

  (381)阿哇都底巴:系阿底峡的上师,亦称强巴南交巴,其事迹见策觉林容真坚赞所著《道次上师传承》。

  (382)亲炙上师:指自己直接请教过教法的上师,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对他象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并直接请教过教法的,才算是自己的亲炙上师。

  (383)无二尊胜大续:部分藏族学者承认它是密宗真实经典,一些人认为是伪经。大无二尊胜续有七十七章,无翻译成藏文的,小无二尊胜续有布顿大师的译本,二十二章,收入那塘版甘珠尔密宗部(5)函。

  (384)九层城堡: 玛尔巴译师命弟子米拉日巴所建的玛尔巴之子达玛多德住的九层城堡。

  (385)空行净土:密宗经籍所说有一名空行净土的佛陀居处,依密宗道修习今生成佛之众生不舍凡身即可转生该处。

  (386)夺舍:按密宗无上续部说法,修习密宗无上瑜伽道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气脉和心获得自由,此时,如自己现有的身躯不能完成大事业,可在自己死前离开现有的躯体,转移到青年的尸体中去,如不能找到青年的尸体,可找一无伤病的洁净的生物的尸体,把自己的灵魂转移到那里而使自己获得复活的一种方法。例如,玛尔巴译师之子达玛多德坠马受重伤不能生存之时,即欲寻找一青年之尸体,但只找到一鸽子的尸体,于是将魂魄转移其中前往印度坟场,适有一个十六岁的男孩的尸体正被运往坟场,于是将魂魄又转移其中,成为一个大学者,得名底浦密宗之柱,日琼巴曾前往拜见并从其学法。与此相同,据说东科尔活佛索南嘉措也是前一世活佛朵居嘉措死后未经父母生养而夺舍于一名八岁男孩之尸体而转世的。

  (387)传法弟子:指上师在其众弟子中选择一名能继承自己教法的弟子,将自己的显密教法全部传授给他,并象对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他,这样的弟子称为传法弟子。

  (388)朵地方的粗敦·旺艾:据注释者所见到的十余种红史抄本中对这位上师的记载都已缺失,本书出版时仍保存底本原样,未能增补。欲知其详,可看《青史》[8]函7页5行——8页1行。

  (389)雄地方的俄敦·却多:玛尔巴的主要弟子之一,继承教诫传承。他的生卒年有三种不同说法(按《青史》记载为第一饶迥火鼠年公元1036年——第二饶迥水马年公元1102年,享年六十七岁)。其事迹详见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37页等,《青史》[8]函3页3行,《贤者喜宴》[12]函20页5行-21页7行。

  (390)藏绒地方的梅敦·村波:即梅敦·村波索南坚赞,玛尔巴之弟子,继承光净传承,其详细事迹迄今未见。

  (391)贡塘地方的米拉日巴:(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 1040年——第二饶迥水鬼年公元1123年,享年八十四),其事迹遍传全藏区,不在此赘述。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中,有许多普遍流传的《米拉日巴传》中未记载的内容。

  (392)修持传授:只向别人传授教法,不著论典,以在僻静处修持为主的上师及其弟子传承等。

  (393)恰译师(即恰译师却杰贝):(第三饶迥火蛇年公元1197年——第四饶迥木鼠年公元1264年,享年六十八),其简略事迹见《青史》[14]函23页6行——24页1行。

  (394)巴日译师:即巴日译师仁钦扎(第一饶迥铁龙年公元1040年——第二饶迥铁免年公元1111年,享年七十二),其详细事迹迄今未见。

  (395)桑噶译师:即桑噶译师帕巴喜饶,与玛尔巴同时代人。他曾修缮拉萨大昭寺,并为拉萨城里的乞丐修建乞丐房。其详细事迹见类乌齐土官才旺嘉所著《洛绒教法史》11页。

  (396)玛译师:即玛译师格微洛追(第一饶迥木猴年公元1044年——第一饶迥土蛇年公元1089年,享年四十六,据说是被毒死的),其详细事迹见《青史》[12]函3页l行——4页2行。

  (397)涅莫菊:该地必在玛尔巴的住地洛扎曲恰普之附近,现在叫什么名字不详。

  (398)大圆满:即旧密宗法要大圆满经咒,其内容分为三条:①心部,②法界部,⑧经咒部。

  ①心部:有母子十八部,其中前五部为毕若扎那所译,后十三部为班钦毕玛拉所传。大圆满心部教法为毕若扎那和宇扎宁波二人传给涅·扎拉古玛拉,他又传出四支,有殊胜弟子十人,下传给索波桑结意希等传承。毕若扎拉的弟子邦·桑结官布传给巴·热支达,他又传给雅司达玛喜饶等传承,又有毕若扎那传给觉莫则莫等传承。

  ②法界部:由班钦毕玛拉传出,他依《吉祥等虚空本续》所定九界之义及《智密》等密典,将金刚乘深密经咒等由毕若扎那传给邦·米旁官布等,后依次传至章玛俄提等,逐步弘传开来。

  此外,尚有深密大圆满法要(宁提),由班钦毕玛拉弥扎初次入藏时传给赞普赤松德赞和娘定埃增桑布二人,娘定埃增桑布将其经咒埋藏在谐拉康寺,口传经咒传给仲·仁钦拔,依次传至杰尊僧格旺秋,他将经咒埋藏三处,后由绒朗达地方的杰官那波、墨竹恰巴达地方的香门巴、羊卓雍湖边出生的尚扎西多吉等人掘出。各部经咒至贡钦隆钦巴时依次传出,贡钦隆钦巴弘传大圆满宁提教法之各种经咒,故被称为隆钦宁提。

  又,空行宁提教法,由上师噶绕多吉传给仁增室利僧哈,莲花生大师从其处学得,在西藏传给空行意希错杰。意希错杰将其埋藏。伏藏师白玛因具业缘而掘出,传至甲色勒巴坚赞

  等,逐步弘传开来,详见土丹俄塞丹贝尼玛所著《旧译甚深密法史》、南巴喀觉所著《伏藏师教法史》、工珠云丹嘉措所著《百名伏藏师传》。

  (399)玛尔巴曾三次去印度:中间一次为第一饶迥水马年公元1042年,据说与阿里到卫藏的阿底峡在途中相遇。

  (400)断除尘世:指与世俗家庭等根本断绝联系。

  (401)宗楚:米拉日巴修行的地方有内外六座秘密堡寨,见《米拉日巴传》。

  (402)拉齐雪山:今称珠穆朗玛峰,藏文史籍中称为“岗杰莫佟唐”的五峰雪山。

  (403)曲巴尔:后藏的拉齐曲巴尔,据《米拉日巴传》说,在“岗杰莫佟唐”的附近。

  (404)一境瑜伽:噶举派教法的大手印法的修习次第中,有不同程度的四种瑜伽(1.一境,2.离戏论,3.一味,4.离心或无定),第一种为一境瑜伽,即将已心专注于一境(此与三摩地修定有无区别待查)。据郭仓巴说,此为显宗的资粮道和加行道的相当部分。

  (405)离戏论:上述四种瑜伽之第二种,即使已心离生,阻、滞三戏论,郭仓巴说这相当于显宗的见道和十地中的第一地极喜。

  (406)一味:上述四种瑜伽之第三种,即将外境之显象与己心合为一体,即证悟心境为一,郭仓巴说这相当于显宗第二地无垢至第七地远离。

  (407)摄伏:对身形不定的鬼神说法,使其听从自己差遣。

  (408)长寿仙女五姐妹:1.吉祥长寿仙女,2.翠颜仙女, 3.贞慧仙女,4.冠咏仙女,5. 仁惠仙女,为噶举派的主要护法神之一种。

  (409)无修瑜伽:上述四种瑜伽之第四种,即对外境离持景相之意而修定自心,郭仓巴说它相当于显宗十地的第八地至第十地。

  (410)丹巴甲噶:即帕当巴桑结,有的藏文史籍说他活了五百岁,他最早把希解派的教法传入西藏,其简明事迹见《青史》[12]函l页——3页3行。

  (411)上首弟子:指众弟子中能够传承教法的。

  (412)无比的达波拉杰(即达波仁波且):(第一饶迥土羊年公元1079年——第三饶迥水鸡年公元1153年,享年七十五),幼年时即精于医学及密咒,长期行医,生有子女各一,不久夭逝,其妻亦亡,故厌倦俗世,于二十六岁时出家,一次受沙弥戒和比丘戒,起法名为索南仁钦。此后依噶当派大师多人学习噶当派各种教法。他三十一岁的土牛年时拜见米拉日巴,从米拉日巴学习密宗六年。四十三岁时(第二饶迥铁牛年公元1121年)建达拉岗巴寺,驻锡该处,由此发展起来的教法传承称为达波噶举。除香巴噶举外其余噶举教派都是由它直接或间接分出。温波达俄坚赞为他写有详细传记,各噶举教派多以其为始祖,都为他写有传记。

  (413)无身空行九法:智著空行以无形语教授给印度大成就者德洛巴喜绕桑波的教法有:1.成熟解脱心之花结,2.修习水中之剑,3.誓言自心镜,4.法器证悟之太阳,5.平持总镜,6.极乐语宝,7.风脉网轮,8.大手印解脱,9.聪慧明灯。

  (414)违背教诫:向上师学习密法后,改变信仰,以至诋毁或违犯教法。

  (415)不舍肉身升入空行净土:按佛教密宗经典的说法,自身的脉、风、穴等经过修炼后风和心二者获得自由,自身血肉之躯不必抛弃即能成佛。

  (416)《等持王经》:此书有十五函九章,赞普赤德松赞时由班智达室利林扎波底和译师曲尼楚臣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尔》显宗部[11]函。

  (417)《大悲白莲华经》:本书有六函及十五函两种本子。六函本由班智达止那里扎和译师意希德二人译成藏文,十五函本由班智达止那里扎、苏仁扎、扎查涅哇玛、藏族译师尚意希德等人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尔》[6]函。

  (418)破离对一切法性的戏论的等持:明确理解诸法的空性,即远离对空性的八戏论,即理解:1.无生、2.无阻、3.无常论、4.离断论、5.无行、6.无来、7.自离数论、8.离持相戏论。这方面的著作有龙树大师所著《中论》,月称大师所著《中论词语注释》宗喀巴大师所著《中观论注释》。

  30.重要名词注释四  (419-679)

  (419)坐功法:按密宗无上瑜伽部的说法,如能对自己身体的风脉随意控制,自己的心也就能随意收聚。

  (420)获得十地的前兆:有知自他前世一百代,后世一百代,见百佛面,入百佛田等,载《入中论》十愿心部。

  (421)方便道:为将己身所有风脉聚于丹田,而将丹田之结解开之法,详见密宗典籍。

  (422)殊胜境界及感受:如上所述,将自身所有风脉摄入丹田,经摄入、止住、融合三个阶段,就得到殊胜境界及感受,有外八性、内八性等,详见密宗典籍。

  (423)报身:具有五种殊胜之佛陀:1.身相,具有三十二相好、八十庄严。2.随侍,坐于诸菩萨之中。3.住地,仅住于佛刹之色究竟天。4.教法,只讲大乘经典。5.时间,轮回未竟之时作利益众生之事。详见月称所著《入中论》十愿心部,印度和西藏学者对其作过许多注释。

  (424)化身:即三身佛陀中的化身,诸佛成佛之后为利益众生而化现的诸种身像。

  (425)明解真实法性:即明解空性,因性空是诸法的真谛,故明解空性即明解真实法性。

  (426)胜伏三昧之修定:按密宗说法,自身之四昧修炼成功后,外界之四昧不能加害,自身四昧也能实现幻化。

  (427)心境归一:外界之境与自心合为一体。

  (428)达波拉杰三兄弟:即无比的达波拉杰,其兄达官楚臣宁波、其弟达波官穷。

  (429)任命法座:即指寺院的住持委任自己的继承人。

  (430)扎西果芒塔:为纪念释加牟尼从降生到圆寂前的一生,共建八主塔。每个时辰分别建一塔,即所谓的八善逝塔。其中在释加牟尼最初讲法到圆满成佛之圣地哇热那思建的纪念塔称为扎西果芒塔。扎西果芒塔的造形为从塔底至塔尖,从瓶莲花至花与菩堤塔相同。从塔至瓶座莲花间共有四层,样式为四棱形,每层四面均设有围墙,据说有小门一百零八,中门五十六,大门十六。

  (431)修复:即修复被毁坏的寺院。

  (432)巴章之争:使西藏佛教重新宏扬的卫藏十人中的卫地五人的巴楚臣罗追于彭波地方创建兰巴机普寺,并任住持。此后发展为巴措(即巴派)。卫地五人中的章·益喜云丹于彭波地方创建艾拉几磨寺,并任住持。此后发展为章措(即章派)。此两寺的力量发展很快。在十一世纪中到十二世纪初双方不仅屡次发生抢劫寺院财产,而且在藏历第三饶迥铁龙年(公元1160年)拉萨地方的巴、热二派亦发生长期混战。因而使拉萨大昭寺和小昭寺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达贡楚臣宁布亲自出面调解,并分别给了双方一大批财物,从而结束了混战。此后修复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在修复寺庙中,拉萨、山南地方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的贡塘喇嘛香仁波且也给予很大支持。详见《贤者喜宴》[19]函和[12]函,类乌齐本仓次旺杰所著《洛绒政教史》。

  (433)香仁波且:即贡塘喇嘛香宗祖扎巴,见注释(582)。

  (434)二圣庙:即拉萨大昭寺和小昭寺。

  (435)无比的塔布仁波且的大弟子:塔布噶举的创始人,因他是塔布拉杰的主要弟子,故称其为“大弟子”。

  (436)杰都松钦巴(噶m巴都松钦巴):他为第一世楚普噶m巴(第二饶迥的铁虎年、公元110——第三饶迥的水牛年、公元1193年),他出生于多康哲宣地方,父亲贡巴多杰衮布,母亲拉托萨帮加明寨。十六岁时,在却果噶扎寺庙从大师恰森格扎出家(起法名为却杰扎巴 )。二十岁时,到卫地学习佛教的五部法相学大典,后由堪布麦都增授比丘戒,重学戒律经典,还依止很多喇嘛堪布学习了很多显密教法,三十岁时,拜无比的塔布拉杰为师,学习佛教三年,其后,足迹遍于卫、门、山南、康区各个圣地,并在各处修行悟证。第三饶迥土鸡年 (公元1189年),他八十岁之时,在堆龙地方倡建楚普寺,并任住持,由此发展起来的教派为楚普噶举,亦称噶玛噶举。他八十四岁圆寂。

  此后,噶玛噶举历代世系为,第二世噶玛拔希却吉喇嘛 (第三饶迥木鼠年、公元1204年——第五饶迥水羊年、公元 1283年)终年七十四岁。第三世噶m巴让多杰(第五饶迥木猴年、公元1284年——第六饶迥的土兔年,公元1339年)终年五十六岁。第四世噶m巴乳必多杰(第六饶迥的铁龙年、公元 1340——第六饶迥水猪年、公元1383年)终年四十四岁。第五世噶m巴得银协巴(第六饶迥的木鼠年、公年1384年——第七饶迥的木羊年、公元1415年)终年三十二岁。第六世噶m巴佟哇顿丹(第七饶迥的火猴年、公元1416年——第八饶迥的水鸡年、公元1453年)终年三十八岁。第七世噶m巴却扎嘉措(第八饶迥木狗年、公元1454年——第八饶迥火虎年、公元1506年)终年五十三岁。第八世噶m巴米觉多杰(第九饶迥火兔年、公元1507年——第九饶迥的木虎年、公元1554年)终年四十八岁。第九世噶m巴旺秋多杰(第九饶迥的火龙年、公元1556年——第十饶迥水兔年、公元1603年)终年四十八岁。第十世噶m巴却英多杰(第十饶迥木龙年、公元1604年——第十一饶迥木虎年、公元1674年)终年七十一岁。第十一世噶m巴益喜多杰(第十一饶迥的火蛇年、公元1677年——第十二饶迥的铁蛇年、公年1701年)终年二十五岁。第十二世噶m巴绛秋多杰 (第十二饶迥的水马年、公元1702年——第十二饶迥的水鼠年、公元1732年)终年三十一岁。第十三世噶m巴堆督多杰 (第十二饶迥的水牛年、公元1733年--?)终年?第十四噶m巴太却多杰(十三饶迥的火蛇年、公元1797年——?)终年?

  上述历代噶m巴的事迹详见《青史》[8]函31页5行——50页7行。从噶m巴都松钦巴至佟哇顿丹历代噶m巴的事迹记载在《贤者喜宴》[13]函噶玛嘎仓政教史中。从噶m巴都松钦巴至米觉多杰历代噶m巴的事迹除上述诸书较详外,还记载于比译师次旺贡切著的《噶玛嘎仓教派历史——浩瀚之宝》中。从噶m巴都松钦巴至噶m巴太却多杰的详细事迹亦见于上述典籍。

  (437)证悟拙火定:佛教之证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身体的四元素(地、水、火、风)就会相应地得到发展,亦使得各自身心自由地获得许多内外印证,不修密宗即不能得此印证。

  (438)成就者贝真(止贡成就者贝真):亦称贝真尼沃桑波嘉措(具云中雷电者),又名贝真玛黑郭坚(意为具水牛头)。西藏知名学者之一,他到印度路途中受到国王的罚惩,被杀头。复活时,末找到活人的头,当地刚杀了一头水牛,他立即把水牛头按上去,故得复活。详见觉囊多罗那它所著《妙吉祥阎罗主之历史》。

  (439)贝喀罗(吉祥喀译师):西藏的一位译师,关于他的事迹记载在觉囊多罗那它著的《妙吉祥阎罗之历史》。

  (440)噶玛拔希:第二世噶m巴(第三饶迥的木鼠年、公元1204年——第五饶迥的水羊年、公元1283年)生于多康地方,父亲名加旺楚查,母亲名森萨芒吉。五岁至十岁期间能够熟练地书写和朗读,十一岁时出家为僧,起法名为却杰喇嘛,到年龄后受比丘戒(佛教以二十岁为受比丘戒之年龄),在第四饶迥的木兔年、公元1255年五十二岁时受元朝忽必烈之邀请,此年,噶玛拔希到绒域色都会见忽必烈,并到元朝宫廷住了八年,对忽必烈讲了许多佛经,而后返回西藏。在第四饶迥的木兔年、公元1264年为楚普大殿塑造十三庹高的金铜大佛像,此像周围还有弥勒佛、观世音菩萨、五种佛之像,其它还有很多金银佛像、佛经和佛塔。七十四岁时圆寂。他的事迹详见《贤者喜宴》[13]函12页背面7行——30页背面2行和比译师次旺贡切著的《噶玛嘎仓教派历史——浩瀚之宝》。

  (441)成就者米扎卓吉:此人是印度的一大学者,他曾到过西藏,生于贝拿勒斯地方,是国王之子,名扎喀萨阿难达,译成藏语为杰卓嘎(意为众生欢喜),幼年他郑重地向父母提出出家学佛,此后跑到金刚座大师杰瓦拉身边出家,并受比丘戒,成为一名大学者。在邬金地方(现阿富汗境)修行多年。西藏绰浦译师降贝白二十六岁(即第三饶迥的土马年、公元 1198年)在尼泊尔时,藏历六月,绰浦译师降贝白会见了成就者米扎吉,并邀请成就者到西藏,在绰浦地方的六个多月的时间中,成就者对众生讲了皈依发愿等共乘教法,同时对少部分弟子传授了密宗教法。他把人们送给他的所有财物都敬献给佛塔、礼佛供神、布施僧众。每遇战争之时,即派他去调解,他丝毫不偏袒一方。按照佛教的说法,此大师一生中护持教法,在瞻部洲佛法消失之前,他不弃凡身住在南印度的吉祥山上,每年到西藏一次,同众僧见面。他的事迹详见《贤者喜宴》 [9]函4页正面2行——8页正面4行。

  (442)使发菩提心:使僧人取得发心之戒律,此戒律中包含有持愿心仪轨和得戒仪轨两部分。一般来说,它是授予佛法水平低的僧人的初步传授,第二阶段不实行这种传授。

  (443)驳倒诘难:指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某种观点进行反驳或辩论者。

  (444)灵州:系一地名,《班智达米底传记》中记载,此地建有丹却果寺和龙唐卓玛寺。今指宁夏灵武。

  (445)念青唐拉:系一地名,念青唐拉山神是以前西藏道歌赞颂的对象,是藏地十三种地方神之一。

  (446)共通悉地:按照佛教密宗的说法,逐步修行完无上密宗道,即可得到八种共通悉地的表征(或其中的几种),即:①妙丹悉地,②美目悉地,③土行悉地,④宝剑悉地,⑤速行悉地,⑥隐身悉地,⑦不死悉地,⑧除病悉地。或者得到八种眼力的成就,即:①看没成熟的水果,水果就会落地。②看倒长的杂树,树就会倒下。③看距离遥远的花果,花果即可来到身旁。④看猛兽毒蛇,猛兽毒蛇就会被自己驯服。⑤重新看以前被自己目视而掉在地上的水果,水果又会回到树上。⑥重新看以前因自己目视而倒下的树木,树木又会长起来。⑦重新看以前因自己目视而到跟前的花果,花果又会回到原处。⑧重新看以前因自己目视而杀死的猛兽毒蛇,它们又能复活。据说这在无上密法的六级成就中为第一级。

  (447)也里可温教徒:蒙古地方在佛法未传入之前盛行的一种苯教,这种苯教和西藏的黑苯教相同,每当人得了病或死了人都要杀死成千上万的羊、牛、马,用肉和血祭神。关于蒙古的这种苯教来源于何地及观点,史籍中没有记载。(也里可温教是元代对传入中国的基督教的称呼,亦称景教——编者注)

  (448)十忿怒王:密宗经典说:护门十忿怒王为①大威德王,②无敌王,③马头明王,④甘露漩明王,⑤不动王,⑥欲界明王,⑦持青杵王,⑧大力王,⑨顶髻转轮明王,⑩碍美明王。他们守护四面、四界、天地等,防止灾祸。这是按密集教法的说法,大威德本尊金刚教法的十忿怒王与之略有差别。

  (449)灌顶:佛教密宗经典中说,无论信仰哪一种本尊神,皆要由上师授以对此神像的修习、诵咒、礼拜和观察神像手势的权力,这就是灌顶。这是一种简明方便的说法。

  (450)月内四吉辰:藏历每月的八日为药师佛的吉日,十日为空行会集的吉日,十五日为释迦牟尼的吉日,每月最末一日为无量光佛的吉日。

  (451)银锭:西藏衡量黄金重量单位(即商业上作为货币的单位)时,以两粒大青稞、两粒中等青稞、两粒小青稞共六粒青稞的重量相当于一厘黄金的重量、八厘为一钱、八钱为一两,四两黄金等于一锭银子,十六两黄金为一锭金子,一锭银子为三十二两银子,这些计量单位在大部分戒律论的注释中都有记载。

  (452)大赦:意为释放一切囚犯。

  (453)释迦牟尼像及随从九尊之像:在楚普寺大殿中安放着以释迦牟尼为首的九尊佛像即中间为释迦牟尼,左右为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及五部佛。

  (454)三百六十种不同语言:从印度文译成藏文的《阿毗达磨俱舍论注释》中说:“以前印度佛教初兴时,赡部洲共有三百六十种不同的语言。”

  (455)囯王升天:按照汉地初期宗教的说法,国王是由天意安排的天子,在西藏古代文献中也有“天降之主”的记载,这也是西藏苯教传统的一种说法。

  (456)蒙哥汗兄弟:成吉思汗的大皇后生有四子。其第四子拖雷也有四子,即:蒙哥汗、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曾发生过以忽必烈为一方,其他弟兄三人为一方,争夺王位的斗争。见于《贤者喜宴》[13]函噶玛拔希的传记中。

  (457)外界一切刑罚:指外界所有的一切刑罚。

  (458)二十四圣地:很多佛教密宗经典中只记载其地名,根据布敦仁波且著的《佛教史》和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班丹益希著的《持乐国广说》中所记载的地名排列如下:①布里热玛拉雅(东印度孟加拉南部玛拉雅河流域),②扎兰达拉(恒河从玛盘木措湖流向阿里,再经数日折向南方,至德里以北哈日达瓦尔地方折向东方,河北有扎拉穆,亦名扎拉穆克地方,即是此处,该地有石头燃烧。),③俄废雅拉(即前述邬仗那,亦名邬金地方),④阿布达(南印度中央高原地势低平、状如心房处),⑤郭达哇山(据说是尼泊尔北部的喜冈拉大雪山,地近我国聂拉木县。据此,似为现今地图上的果沙漠田山,即通常所说的希夏邦玛峰,确否待考。《米拉日巴传》中说上部聂拉木有拉齐雪山,拉齐雪山为喜马拉雅山的支系之一,地图上记为果沙莫田山,现今汉语通称为希夏邦玛山,当即此处。不然,亦当在拉齐雪山一带,待考。),(6)罗摩衍那山(印度形如三角,此山在其南端指向海洋处。由此向东行船至楞伽城即锡兰岛。古印度史诗所说罗摩衍那进军魔地即是此岛,现在称锡兰或斯里兰卡国。),⑦德卫郭止,藏语称天女城,其位置有两种不同说法之一说在工布、达布与珞瑜三地交界处,一说为甲噶阿山东部岗察让噶?--德拉河谷之山。),⑧马拉瓦 (据说系西印度海中一座岛屿),⑨伽玛如巴(接近尼泊尔的岗杰莫峰流出的河流,印度语称洛黑达,汉语、藏浯称马泉河,至日喀则与年楚河汇流,自拉萨以南曲水地方与拉萨河汇流,由此至雅隆地方的一段称雅鲁藏布江。由工布折向南流至东印度,经雅山地区至夏巴格斯田以北折向南流入海,这一段印度人称为布拉马普德拉河),⑩俄止(据说在南印度十车王之地,究在何处不详),(11)止复古尼(西印度的恒河与甘底、如巴三河汇流处),(12)果萨拉(中印度年约地方),(13)噶楞伽(南印度海边有止楞伽等有楞伽之名的地方八处,此为其中之一),(14)南拔噶(据说在邬仗那国东部),(15)噶厘扎(据说即南印度中部的止楞伽),(16)喜马拉雅(藏语称日沃岗坚,为印度以北的一大山脉之名),(17)折达(在阿里古格地方),(18)止哈德哇达(在于阗江那穆波,即今新疆西部。),(19)索那夏扎 (藏语称桑波坚,把说在西印度某地,我国出版的地图西印度海边有索那岛,似即此处。),(20)苏瓦那底巴(藏语称赛林,意为金岛,即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西北有一大岛,名苏门达腊,此系几位汉族学者所说。),(21)那噶拉(北印度接近尼泊尔的恒河边上一城市,名巴巴扎厘布扎[藏语称迦哇布],亦名巴坦城,据说那噶拉文即起源于此处),(22)信度(冈底斯山北坡流出之河名信度河,先经阿里,再由巴里加斯之南急转向正西,入克什米尔东部,再转向西北,再经巴基斯坦东北和中部至旧都卡拉奇附近入阿拉伯海,据说此地在卡拉奇附近。),(23)马茹(据说克什米尔北部扎兰达拉附近),(24)古曾达(据说在克什米尔北部边区,地近阿里,阿里人称其为娘达)。

  (459)秋玛城:系一地名,在何处不详。

  (460)兴贡(临洮大寺):系一地名,此地距塔尔寺不远,详见扎贡巴格西丹巴饶杰著的《安多政教史》。

  (461)为乞丐施食的资金:即为乞丐每天早晨能唱一顿粥而积累的资金。

  (462)却杰仁波且饶回多杰:即第三世噶m巴饶迥多杰 (第五饶迥的木猴年、公元1284年——第六饶迥的土兔年、公元1339年),出生于阿里芒域贡塘抗秀磨边上的扎普龙雪地方,父亲阿强却贝是一名旧密学者,饶迥多杰五岁时(第五饶迥的土鼠年、公元1288年),成就者奥坚巴仁钦贝都把他认定为噶玛拔希的转世,这是西藏活佛转世制度的开始。七岁时随从堪布贡丹西饶出家,起法名为饶迥多杰,十八岁时由堪布宣奴降曲和赖·格顿仁钦大师授比丘戒,依止尼多贡嘎顿珠等众喇嘛、格西和学者。学习佛教的法相学和许多密宗教法。第六饶迥的铁羊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邀请他进京,由于路途遥远,到达北京时元文宗已死,第二年皇帝懿麟质班又邀请他进京,他到达皇宫,对皇帝传授佛法,不久皇帝懿麟质班亦死。元顺帝即位,封他为国师。一年之后,第六饶迥的木狗年、公元1334年,在他将返回西藏之前,皇帝赐予他“遍通教法噶m巴”之诏书、国师之印和金册等,此年他返回西藏。两年后,又受皇帝之邀请,对皇帝及大臣讲了许多教法,并在北京倡建噶m巴的寺庙,在京住了三年,五十六岁死于上都。著有《历算论典集要》和《空性赞注疏》等许多论著,但注释者迄今未见。其事迹详见《贤者喜宴》的[13]函36页正面2行——47页背面4行和比译师才旺贡吉著的《噶m巴教法史》。

  (463)以制做陶器为生:指生活贫困者。

  (464)朗科法会:拉堆定日地方把以珍贵之牛祭神的节日称为朗科法会。

  (465)圣像:杰尊米拉日巴在堆地方时,把佛教大成就者先师之像从印度迎请到西藏。

  (466)吉仲观世音像:据西藏历史记载,以前藏王松赞干布派遣一个幻化比丘到尼泊尔劈开一株旃檀树,得到四尊自成旃檀观世音像,一尊在尼泊尔,一尊在尼泊尔与西藏交界处,一尊在吉仲,一尊在拉萨。安放在吉仲的观世音像称为“圣者瓦第”。

  (467)使其产生愿心:见注释(442)。

  (468)俱生圣智:佛教密宗经典中说,修习密宗教法达到一定程度后,当得到第一级圆满次第时,身体中脉里的风、穴、关三者即会得到喜乐,此喜乐能证悟空性,故称之为“俱生圣智”。

  (469)生合:按塔布噶举之教法,有大手印俱生生合、四先前生合、二根本介绍、三后验印象护持等传授法。

  (470)解身之脉结:佛教密宗经典中说,从人体的头到脐有三根主脉,四轮中的三根主脉为右脉、左脉和中脉。此三主脉从头到脖子、心、脐由左右脉抱着中脉结成上下各二结。心的左右二脉从左到右轮流系成三结共为六结。

  (471)连胎中和闰月共计二十岁:佛教戒律经典中说,七岁小孩出家后,开始受近事戒和沙弥戒,此后如不到二十岁时,不准受比丘戒。当到十九岁时,加上在母亲胎中的九个月十天,再加上从七岁到十九岁共十二年的三个闰月,实际上已经到了二十岁。

  (472)受戒律:指听讲律典和受具体指导实践之戒律。

  (473)佛教法相学五部大典,即(1)因明,(2)般若, (3)中观,(4)俱舍,(5)律藏。

  (474)尼多巴钦波贡嘎顿珠:第五饶迥的土龙年公元1285年——第五饶迥的火龙年公元1316年,其历史不详。

  (475)贡仓巴(即贡仓巴贡布多杰):第三饶迥的土鸡年公元1189年——第四饶迥的土马年公元1258年,享年七十岁。他是主巴噶举喇嘛怙主藏巴嘉热巴的主要弟子。传说怙主藏巴嘉热巴有“罗、贡”两大弟子,其中“贡”就是指贡仓巴贡布多杰,其事迹见《青史》[12]函58页正面——59页背面 1行。

  (476)本尊:即为自己信奉之神、应皈依之神(不包括六趣之神),此为佛陀幻化的各种和平、忿怒之本尊。在西藏有各教派一致承认的本尊,也有各教派自己的本尊。

  (477)前往皇帝驾前:略。

  (478)脉、风、穴位:佛教经典中说,人体由静脉、动风、菩提心组成,此外还有三主脉、四轮、七万二千支脉、五主风、五支风、二万一千六百风及四类穴位,这些详细解释见密宗经典,此处不赘述。

  (479)外空星辰之择期:计算九金山和二十七星共同交结期限为多少小时和时刻之择期,一昼夜为二十四择期,每个择期为七曜和九曜。

  (480)果昌:系一地名,以前工布香喀宗所属的一个地方。

  (481)东方业缘阎王之地:位于工布下部名为“加拉森达”的地方,现指墨脱县一山,此地方称为“阎王之地”。

  (482)索曲:从索拉加卧地方流出的水,今在索县境内。

  (483)东方皇帝图帖睦尔:元代第十世皇帝,从第六饶迥土龙年公元1328年——第六饶迥铁龙年公元1331年共执政五年之久。

  (484)日蚀:按照佛教教法的说法,日蚀是九大曜星“劫火”在右轮旋转,太阳在左轮旋转,当二者相遇时,“劫火”不论头尾遮住太阳,即出现日蚀。这方面将在别处详述。

  (485)超荐亡灵:此系佛教仪式的一种,人死后要清除尘障和指明来世之路。

  (486)王子热达那室利:即皇帝懿璘质班,元代第十一世皇帝,第六饶迥的水猴年(公元1332年)执政三个月逝世。

  (487)皇后的王族:同皇后血缘相同的王族。

  (488)影堂:记录当时真实情况的彩画。

  (489)丹珠尔:佛教学者为解释释迦牟尼的教义而写的书通称为论,其中印度和汉地的学者写的论著译成藏文总称为丹珠尔 (丹珠尔即翻译的论),但是在丹珠尔的后半部分也收有藏族学者们写的一些论著,除前宏期藏族学者写的外,没有收入后宏期的论著。为不使西藏学者所造的一些假论著掺杂在丹珠尔中,以前西藏的译师们曾进行了厘定。当初印度并没有“丹珠尔”这一词语,最初是汉地和西藏开始使用。在西藏编著甘珠尔目录和丹珠尔目录的情形见注释(254),最初编制藏文的全套丹珠尔与编制甘珠尔是同时进行的,即在藏历第六饶迥木狗年(公元1334年),由夏鲁古尚贡嘎顿珠任施主,由布敦仁波且邀请的校订者整理了全套丹珠尔,存放于夏鲁的金殿之中。丹珠尔的目录也是由布敦仁波且所著,即《丹珠尔目录——国王之如意宝鬟》,收藏在布敦仁波且全集的[13]函中。此后大部分丹珠尔都是以那塘和夏鲁寺的丹珠尔为蓝本刻印的。第五世DL喇嘛圆寂后,第巴桑杰嘉措召集卫藏所有的学者抄写了全套丹珠尔,放在布达拉红宫措钦颇章中。此后,在藏历第十二饶迥火蛇年(公元1737年)德格土司丹巴次仁刻印了一套丹珠尔,放在德格印经院称为德格丹珠尔。此后又在藏历第十二饶迥铁鸡年(公元1741年),颇罗鼐索南多杰刻印了一套丹珠尔,放在那王寺称为那塘丹珠尔。与此同时,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在北京会聚了汉、藏、蒙三个民族的学者编印甘珠尔,并翻泽成满文。此后,在藏历十三饶迥初(十八世纪中叶)卓尼(甘肃省甘南州的一个县)土司刻印了一套丹珠尔,放在卓尼寺称为卓尼丹珠尔,其目录在第二世嘉木样活佛晋美旺波所著《解释教义的论著目录》中,收入其全集[5]函中。各种丹珠尔的部数、内容、页数详见各部的目录,在此不赘述。

  (490)时轮大灌顶:密宗无上密部之时轮灌顶为幼年时七灌顶,即前三灌顶,最先四灌顶。密宗大师达波钦波的灌顶可细分为十六次,若不细分,前述幼年时七灌顶加上三次(即前三宝瓶灌顶和前二宝瓶灌顶合为一次,二秘密灌顶合为一次,二智慧灌顶合为一次)共计十次,再加上前第四次灌顶的句义灌顶总计十一次。

  (491)五部空行佛:即五部佛(1.毗卢佛,2.宝生佛、 3.无量光佛、4.不空成就佛、5.不动佛)和五空行母(1.南王空行母、2.大宝空行母,3.莲花空行母、4.业缘空行母,5.智慧圆满空行母)。

  (492)无门洞宫:此地为宫中的法庭,详见《贤者喜宴》 45页背面2行。

  (493)噶尔寺:噶m巴教派掌管的寺庙组织。

  (494)立体坛城:此为佛教密宗四部本尊之坛城,有彩色细砂画、布面画和立体坛城三种。如无量宫中的诸本尊所住的凸起的坛城,有各种泥塑、木雕塑、金银塑像等。现存完整无缺的是布达拉红宫顶端东南方的立体坛城。它是第十三饶迥的火鼠年(公元1756年)按照七世DL喇嘛的旨令,用各种金铜宝贝装饰了三十二尊密集神像、六十二尊胜乐拉乌义巴神像、十三尊大威德金刚神像的标准大立体坛城。第五世DL喇嘛圆寂后,第巴桑杰加措按照后藏昂仁寺和觉囊派达丹彭措林寺中的时轮立体坛城的形式用金铜合金铸造了标准的时轮立体坛城存放于现在布达拉红宫东面第二层时轮佛堂中。色拉寺的阿巴扎仓和哲蚌寺的阿巴扎仓有各自用泥土塑的“密集胜乐大威德”的立体坛城。

  (495)第四世转世(即第四世噶m巴乳必多杰):第六饶迥的铁龙年(公元1340年)——第六饶迥的水猪年(公元 1383年),生于堆阿拉扎热那宗,父亲名索南顿珠,母亲名宗追坚。幼年从多丹贡杰瓦等众学者,学习了许多显密经典和语诀。七岁时,随从措格顿岗巴堪钦顿珠贝巴和索南大师二人出家,起法名为却吉扎巴。此后,多年学习法相学和密宗教法,十八岁时,从以前的亲教师受比丘戒,此后受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之邀请,于第六饶迥土狗年(公元1358年)经北路到北京,因调解沿途部落之间的战争,故在路途拖延了很久,于第六饶迥铁鼠年(公元1360年)冬末才到达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年多时间,给王臣们传授了佛教教法,于藏历水虎年(公元1362年)经北路返回卫藏。四十四岁圆寂。其事迹详见《贤者喜宴》[13]函49页背面4行——61页正面5行和比译师次旺贡杰著的《噶m巴教法史》。

  (496)邬金之成就:指成就者邬金巴传出的三金刚念修。

  (497)三角图案:无上密宗经典所说的三角图案或凸起的图案系表示三解脱门。

  (498)却科林:系蔡贡塘寺的一扎仓名。见《贤者喜宴》中噶m巴传记。

  (499)三想:指除了吃饭、睡觉、大小便以外,其它什么事也不干的僧人。

  (500)容顿多杰贝:他系旧密宗的一位著名大师,第五饶迥木猴年(公元1284年)——第六饶迥木蛇年(公元1365年)享年八十二岁。他善知新旧密宗,尤为善知旧密和时轮。二十七岁时,第五饶迥土狗年(公元1298年)受元文宗图帖睦尔之邀请赴京,在皇宫一住十年,皇帝死后,他才返回西藏。其事迹见他本人著的《珍奇传记——大海浪涛之声》,《青史》第 3函22页背面1行至23页正面2行,《贤者喜宴》第13字函48页正面7行——48页背面4行。

  (501)俄阿拉绒吉扎热:系一地名,今在昌都边坝县热域区阿拉多。

  (502)三涧湖水:即工布江达县三涧湖。

  (503)情投意合:略。

  (504)新旧密宗:八世纪中叶,西藏赤松德赞执政时,莲花生大师被邀清到西藏,讲授了很多密宗教法,这是密宗教法最初传入西藏。此后在九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到十世纪末叶,阿里仁钦桑波译师译出以前西藏未曾翻译过的很多新密宗教法,从此密宗教法重新得到宏扬。人们把佛教前宏期的密宗教法称为旧密,把仁钦桑波译师宏扬的密宗教法称为新密。

  (505)止贡巴进军觉摩隆巴地方:《红史》记载此次战斗是在噶m巴乳必多杰十二岁时(即第六饶迥水蛇年公元135年)发生的,《贤者喜宴》的第13函52页7行记载是乳必多杰十八岁时(即第六饶迥火鸡年公元1357年)发生的,是止贡巴派侦探部队到达觉摩隆巴地方之事件。

  (506)昂雪:拉萨附近止贡派的一地名称为“昂雪”,详见噶当派格西拉竹瓦贡布写的传记。

  (507)相互叩头致礼:佛教礼法规定,学者们之间如有上师与弟子的关系,会见时要互相叩头致礼问讯。

  (508)蔡巴司徒:蔡巴司徒前后有数名,此处指的是司徒贡嘎多杰,详见《红史》介绍作者部分。

  (509)金锭:见注释(451)条。

  (510)银锭:见注释(451)条。

  (511)盖加尔:系一地名。

  (512)保镖和仆人:这里指皇帝的保镖和仆人。

  (513)拉顶寺:在巴尔康地方的噶玛拉顶寺。

  (514)丹龙塘:系巴尔康地方一平坝名。

  (515)金沙江:金沙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长江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五千五百多公里,金沙江从北流向南,从青海和四川的西部,经过高山峻岭,故流量和流速最大最快,后从四川省的东部穿过巫山,经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很多高低不平的地方,汇集了很多支流,最后注入东海。

  (516)河州:系一地名,即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

  (517)驿路信使:原西藏地方规定驿路信使差有二种①大的为“宗吉”(意为把信送到宗里),即为把信从一个宗送到另一个宗。②驿站差不需要送往宗里,而是把信件从一个驿站送到另一个驿站。

  (518)帝师的尸体被反叛者劫走:帝师贡嘎坚赞死在北京,后将其死体运往西藏的途中,被农民起义队伍劫走。

  (519)王妃内热吐宾强:王妃是皇后的意思,内热吐宾强是皇后的真实名字。(应是王傅——编者)

  (520)慈氏(即慈氏五论):(1)杰尊绛巴贡布著的《现观庄严论》八函是在十一世纪中叶由西藏译师罗丹喜饶从梵文译成藏文的,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宗部[1]函中。(2)杰尊绛巴贡布著的《庄严经论》三函是在八世纪末叶由西藏译师噶瓦贝寨由梵文译成藏文的,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部[44]函中。(3)杰尊降巴贡布著的《辨中边论》是在八世纪末叶由西藏译师香益希丹由梵文译成藏文的。(4)杰尊降巴贡布著的《辨法法性论》是在十一世纪初由那措译师楚臣结瓦翻译的,此外还有译师夏玛森杰翻译的不同版本。(5)本尊降巴贡布著的《宝性论》是在十一世纪中叶由西藏译师罗丹喜铙从梵文译成藏文的。上述后四部论典皆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部 [14]函中,关于此五部论典印度学者们著有不同版本的三十多种注疏,皆收入丹珠尔中。

  (521)本生:巴卧大师著的《佛陀三十四本生》共计十二函是在赤德松赞在位时,由译师妙吉祥瓦玛翻译的。达哈玛吉底并著了《佛陀三十四本生注疏》,在十一世纪初由西藏译师释迦罗追翻译的。此二部经典收入纳塘版丹珠尔[1]函和德格版丹珠尔[33]函中。

  (522)告天祝祷:蒙古语把告天祝祷称为祭天或祭天神,这是沿用苯波教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因国王是天神降临到人世间当人主的,故国王一定要祭天神。

  (523)意思为获得私人占有的权力。

  (524)国公:历代蒙古王朝按惯例把王族出身的官吏加封为“国公”。

  (525)三路都元帅:见注释(291)条。

  (526)路达鲁花赤:见注释(291)条。

  (527)乔道:此为蒙古语,是一种低级的官衔。

  (528)善逝:即逝于善道和善果间,也就是成佛。

  (529)帕莫竹巴:即怙主帕莫竹巴,第二饶迥铁虎年(公元1110年)——第三饶迥铁虎年(公元1170年),享年六十一岁。他生于康区金沙江流域的美雪吉达俄塞康,属韦氏家族,父亲名韦那阿塔尔,母亲名宗尼。幼年时,父母相继而死,他九岁时从甲奇寺的堪布核艾瓦楚臣拔尔和沃色坚赞二人出家,起法名多吉杰波。他在康区二十多年中随从十六位老师学习了很多显密教法,二十二岁到达前藏,随从噶当派的许多格西学习了噶当教法,二十五岁时,由甲堆瓦寨贝为堪布,格西加玛哇为业师授比丘戒,他还随从其他老师学习了密宗教法。此后,于四十一岁(藏历铁羊年)他和香喇嘛一同拜见塔布拉杰,跟塔布拉杰学法三年,得到不少教法。四十九岁(第三饶迥土虎年公元1158年)倡建帕竹寺,任住持。从此发展为帕竹噶举。噶举教派有很多组织,曾有“四大八小”的说法,“八小”指①止贡噶举、②达垄噶举、③绰浦噶举、④主巴噶举、⑤玛瓦噶举、⑥叶巴噶举、⑦雅桑噶举,⑧修赛噶举。此“八小”都是从帕竹噶举中分出的。关于帕竹噶举的详细情况见《古代历史文献注疏》。帕莫竹巴的论著有四部,其事迹详见类乌齐苯仓次旺杰著的《洛绒政教史》241页背面3行和《贤者喜宴》[12]函38页背面4行——42页2行。

  (530)甲堆哇:即甲堆哇寨巴宗祖拔尔,第一饶迥土羊年(公元1079年)——第二饶迥木狗年(公元1154年)享年七十六岁,其事迹详见《青史》第2字函8页背面5行——9页正面 2行。

  (531)降秋赛巴达瓦坚赞:系噶当派一格西,其事迹见策决林容增益希坚赞著的《禁食斋喇嘛派之传记》。

  (532)格西香松托巴:系噶当派一格西。

  (533)马年十月:即为藏历十月。

  (534)止贡巴:即觉巴久典贡布,第二饶迥水猪年(公元1143年)——第四饶迥火牛年(公元1217年),享年七十五岁。籍贯为多康地区支龙邓巴却穷吉玉扎热堆庸龙村,父亲名阿江多杰,母亲名宗玛。从六岁起即善知文字,二十五岁(藏历火猪年)随从帕莫竹巴学习了不少教法。三十五岁时,由贡塘香喇嘛为堪布、寨龙巴大师为业师授比丘戒。三十七岁(第三饶迥土猪年公元1179午)倡建止贡替寺并任住持,从此发展为止贡噶举。其论著共有五部,其事迹详见类乌齐苯仓次旺杰著的《洛绒政教史》282页2行和《贤者喜宴》13函4页5行——7页背面7行。

  (535)达垄巴:即达垄塘巴仁波且扎西贝,第二饶迥水猪年(公元1143年)——第四饶迥土蛇年(公元1209年),享年六十七岁。籍贯为多康区洋雪崩热顶,父亲名培垄拔波,母亲名寨西萨盖松措姆。他于十八岁时,他跑到塘加寺,随从堪布拉岗巴喜饶多杰和大师查敦巴二人出家为僧。此后,又偷跑到卫地方,跟随怙主帕莫竹巴学习教法六年。帕莫竹巴死后不久,由香宣玛热巴为堪布,玛尔巴京塘巴为业师二人授比丘戒。此后无依止而独自苦修。三十九岁(第二饶迥铁鼠年公元 1180年),达寨绒松和博多瓦邀请他到达垄地方,并赐拉章那波甲哇和杨贡二地为其住地,他在此地倡建寺庙,从此发展成达垄噶举。他有一部论著,其事迹详见《洛绒政教史》368页背面2行、《青史》8函91页5行——95页2行和达垄夏宗阿旺那杰著的《达垄政教史》。

  (536)那普瓦(祖钦林日巴白玛多杰):第二饶迥土猴年(公元1128年)——第三饶迥土猴年(公元1188年),享年六十一岁。籍贯为娘堆日巴迥乃(及江孜)的朗波那林麦,父亲名杰波加,母亲名随姆达穷。幼年善知学识,又依止麦巴地方的一名学者学医,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十七岁时大师授比丘戒,此后,多年依止上师学习密宗教法,三十八岁时随从帕莫竹巴学习了不少教法,晚年建那普寺,并任住持,故得名为大成就那普瓦。其事迹在大部分噶举教法史都有记载。

  (537)甘丹益喜森格(萨热瓦甘丹益喜森格):其生年不详。《青史》记载,稚桑巴三十八岁(藏历火虎年)倡建雅桑寺,第二年(第四饶迥火兔年公元1207年,萨热瓦格丹益喜森格圆寂。他是帕莫竹巴的弟子,他倡建萨热寺,其事迹见《青史》第8函110页背面1行——111页正面1行。

  (538)贡丹藏巴热穷巴(贡丹热巴):第二饶迥土龙年 (公元1158年)——第四饶迥火牛年(公元1217年),享年七十岁,其事迹详见类乌齐苯仓次旺杰著的《洛绒政教史》260背面6行。

  (539)多丹米涅贡仁:他系怙主帕莫竹巴的弟子,传说他不识字,但因有利众之心,故善于传授教法,其事迹不详。

  (540)成就者涅日寨卧:他是怙主帕莫竹巴的弟子,其历史不详。

  (541)坚查仁钦(坚查仁钦贡):第二饶迥土狗年(公元1118年)——第三饶迥木免年(公元1195年),享年七十八岁。他是怙主帕莫竹巴的亲炙弟子,五十四岁(第三饶迥铁兔年公元1171年),他在绰浦地方买了一块称为“香京翁穷”的地方,召集二十多僧人建寺为住地,从此发展了绰浦噶举,其事迹见《洛绒政教史》133页背面2行--134页背面2行。

  (542)德谢仁波且(意为大宝善逝):即怙主帕莫竹巴,见注释(529)条。

  (543)止贡却杰:即觉巴久典贡布,见注释(534)条。

  (544)司膳者:指掌管喇嘛上师饮食之人,即司膳堪布 (亦译索本堪布)。

  (545)京俄仁波且:即京俄扎巴穷乃,第三饶迥木羊年 (公元1175年)——第四饶迥木兔年(公元1255年),享年八十一岁。因长期做止贡觉巴仁波且的近持,故得名为“京俄” (意为眼前)。其事迹详见《洛绒政教史》296页6行和《青史》8函74页6行——77页背面6行。

  (546)杰瓦托杜巴(杰瓦仁波且扎巴宗祖):第三饶迥的水猪年(公元1203年)——第五饶迥的火兔年(公元1267年),享年六十五岁。其事迹详见《洛绒政教史》和《青史》 8函77页正面5行——78页4行。

  (547)旭烈兀:拖雷四个儿子(蒙哥汗、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中的老三,旭烈兀是止贡巴的施主,曾派兵攻打萨迦。

  (548)仁波且居尼巴(意为十二大宝):即居尼宁玛仁钦多杰,第四饶迥土虎年(公元1218年)——第五饶迥铁龙年 (公元1280年),享年六十一岁。其事迹详见《洛绒政教史》和《青史》8函78页正面4行——背面6行。

  (549)坚·扎巴益喜:即大宝扎巴益喜,第四饶迥铁鼠年(公元1300年)——第五饶迥土鼠年(公元1348年),享年四十九岁。其事迹详见《洛绒政教史》和《青史》8函78页背面5行——79页正面2行。

  (550)峻加卧:即尼却巴扎巴仁钦,第四饶迥铁狗年(公元1250年)——第五饶迥铁狗年(公元1310年)享年六十一岁。其事迹见《洛绒政教史》306页4行和《青史》第8函79页正面2行。

  (551)扎赖瓦的官司:第五饶迥铁蛇年(公元1291年),止贡巴京俄仁钦多杰遗言说,他死后由京俄仁波且扎巴益喜继位,同时京俄仁钦多杰把自己的侄子那查扎赖瓦送到萨迦派喇嘛益希仁钦处,因此萨迦派准备让那查扎赖瓦继任止贡住持时,京俄仁钦多杰的弟弟峻加卧扎巴仁钦杀了那查扎赖瓦。故萨迦派准备和止贡派打官司,实际加卧扎巴仁钦的支持者为止贡派,从此萨迦派和止派之间发生了纠纷。见《洛绒政教史》 306页正面4行。

  (552)萨迦派和止贡派之间的纠纷:萨迦达玛巴拉合吉塔任萨迦住持五年(第五饶迥木鸡年,公元1285年)时,止贡官巴贡多仁钦带领蒙古旭烈兀的九万军队攻打萨迦。此后又过了五年到第五饶迥铁虎年(公元1290年萨迦降漾仁钦坚赞在位四年),萨迦本钦阿迦仑请来忽必烈的军队和萨迦大军一起进兵止贡,止贡替寺被焚毁,杀死僧人和百姓一万多人。把止贡派所属的庄园和百姓夺去属萨迦派所有。西藏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林变”,从此卫藏两地藏族内部发生了很大的纠纷。

  (553)仁波且扎巴坚赞:即次细宁玛扎巴坚赞,第五饶迥水蛇年(公元1293年)——第六饶迥铁鼠午(公元1360年),享年六十八岁。其事迹详见《洛绒政教史》301页背面1行和《青史》8函79页正面5行——背面5行。

  (554)官巴夏仁:即官巴释迦仁钦,止贡噶举主持行政事务的人(相当于萨迦派的本钦),称为“止贡官巴”。官巴释迦仁钦(夏仁的全名)是第二任止贡官巴。

  (555)帕竹万户:最初止贡巴和帕莫竹巴二派都属于一个寺庙组织,官巴夏仁任总管。此后,历任万户长的有近侍丹玛岗京、京俄扎巴迥乃的司膳堪布仁杰瓦。此后近侍多杰贝瓦从多康地方来到西藏,任京俄扎巴迥乃的司膳官。近侍多杰贝瓦善于做一切事情,后到达汉地,在皇帝面前能说会道,故得到了世代管辖“帕竹万户止贡巴”的封书和印章。从第四饶迥木虎年(公元1254年)一直任了十三年万户长,在此期间,他曾建乃东、哈拉岗、那姆、桑日波章岗、村都扎喀、塘波且林麦、强细噶,孟噶扎西洞,杰塘、江孜止库、却丹林、切噶尔等十二个庄园。此后为多杰贝瓦的弟弟宣奴坚赞、降宣及宣奴坚赞的侄子宣奴云丹任万户长。此后帝师扎巴俄色请求皇帝敕封仁波且的弟弟加卧为万户长,加卧死后,由仁波且扎巴坚赞的哥哥坚赞贝任万户长。此后扎巴桑波、宣奴坚赞的儿子坚赞吉,一直到大司徒降曲坚赞任万户长。帕竹万户的详细情况见《洛绒政教史》、达仓巴班觉桑波著的《汉藏史集》和京俄索南坚赞著的《佛教史开眼之光》。

  (556)虎头牌:元代赐给帕竹万户长的印,印把上有虎头之形。

  (557)万户长:第五饶迥土龙年(公元1268年),元代皇帝忽必烈遣金字使臣阿贡和米林二人到卫藏清查户籍。五年后(第五饶迥水猴年公元1272年),结合清查户籍划分了卫藏十三万,并设立了“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行政管理机构,同时还委任了各万户的万户长。关于十三万户的情况见《西藏古代历史文献注疏》。

  (558)乃东:止贡官巴多杰贝任万户长时,最初建的庄园之一。此后大司徒降曲坚赞任万户长后,扩大了乃东庄园的面积。此后大司徒执掌全藏大权后,乃东即成为全藏的中心城市。乃东即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

  (559)皇子铁穆尔不花:西藏历史中记载他是忽必烈的儿子。

  (560)喇嘛扎沃巴:即帝师扎巴沃色。见注释(288)条。

  (561)仁波且扎巴坚赞:即次细宁玛扎巴坚赞。见注释 (553)条。

  (562)降曲坚赞(大司徒降曲坚赞):《洛绒政教史》记载,他是帕竹派的第一任第悉(第五饶迥水虎年,公元1302年——第六饶迥木龙年,公元1364年)。他父亲止贡巴本仁钦加娶有二妻,他是第二个妻子查莫布吉三子中的长子。从七岁起,他就跟随次细宁玛扎巴坚赞受居士戒,起法名为降曲坚赞。九岁时随从堪钦楚达瓦和布森巴大师出家,十四岁任萨达钦桑波贝的侍从,二十岁(第五饶迥铁鸡年,公元1321年)时,萨迦帝师贡嘎罗追任命他为帕竹万户长。元英宗硕德八刺给他镶有三颗宝石的马头印和“大司徒”的封诏。他修建了乃东城堡以及城堡前面河流上的桥。他坚守出家戒律,戒除了酒和晚饭。此后不久,他和雅桑巴之间发生了纠纷,几次同雅桑巴交战,最初他失败了。此后止贡巴、雅桑巴和蔡巴私下一致同意把“雅帕”纠纷拿到萨迦本钦面前诉讼,结果大司徒又失败了。但是大司徒拒不交出万户长的封诏和大印,因而本钦杰瓦桑波带领卫藏十三万户的军队打到雅隆地方,此后佯装与大司徒议和,把大司徒抓进监狱,多次毒打,他仍不交出万户长的封诏和大印,后被关押在监狱中。以后萨迦本钦杰瓦桑波和本钦旺宗之间发生了矛盾,萨迦大部分后代都支持本钦旺宗,因此元代皇帝赐给本钦旺宗担任本钦的敕书,此时本钦杰瓦桑波假借大司徒越狱,而偷偷地放走了大司徒。此后本钦旺宗和萨迦帝师贡嘎坚赞二人于第六饶迥水猴年(公元1332年)把本钦杰瓦桑波抓到拉孜监狱中,并带领十三万户的军队打到雅隆。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最后大司徒终于取得了胜利。在第六饶迥土牛年(公元1349年)大司徒统治全藏,以后大司徒带领大军包围了萨迦,释放了本钦杰瓦桑波,惩办罪犯,夺取了萨迦的

  大权,帕莫竹巴开始统治全藏。他从第六饶迥木龙年(公元 1364年)起执政十六年之久。在第六饶迥火猴年(公元1357年)建江孜止贡宗、沃喀达孜宗、贡噶宗、内邬宗等,第三年 (藏历火鸡年)又建溪卡扎噶宗,此外还建了溪卡桑珠孜宗、仁蚌宗等十三大宗,并任命了各宗的宗本,建立了宗本三年一任,每年考察各宗政绩的制度。五十九岁(第六饶迥铁牛年 (公元1361年)时,他写了《大司徒遗命集》。第二年,他邀请布敦仁波且的上首弟子仁钦那杰译师等许多格西,校订了泽当寺金计书写的全套甘珠尔和丹珠尔。六十三岁(第六饶迥木龙年)时,他请求退位,让降漾国师释迦坚赞继位。其后不久。大司徒逝世。其事迹详见他写的《大司徒遗命集》和《洛绒政教史》。

  喇嘛达尼钦波,即达钦桑波贝瓦。见注释(439)条。

  (563)喇钦贡罗:即帝师贡嘎罗追,见注释(281甲)条。

  (564)晋王: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见注释(223)。

  (565)密集益喜夏修法:印度大师桑杰益喜夏说:“密集文殊金刚十九佛,即红黄色身三头六臂,中间五佛,四母、六金刚母、四忿怒母、共计十九佛。”详细情况见《无上珍宝念珠》。

  (566)勒卡采修法:意为祈雨、防杀、防小偷和防猛兽之危害,征服人和非人等各种行动的总名称。

  (567)黑阎罗修法:黑阎罗有十三尊,其大部分与金刚大威德佛相同。

  (568)护持修行法:各教派都有自己不同的一个护法神。但是也有不同教派共同信仰的护法神如:六臂护法、金刚护轮、四面佛和吉祥神兵等护法神。

  (569)大威德:本尊金刚大威德有十三尊,其中主要有佛父佛母、四面有四大威德、四守门佛、四界四渡母。

  (570)律·回乃喜饶:是否指律译师,待考。

  (571)父续三部:帕里达阿扎热对喀热律译师传授了父续三部,即1.佛智密集,2.黑阎摩敌,3.金刚大威德。

  (572)胜乐:胜乐有1.胜乐陆益巴六十二尊,2.胜乐黑护法六十二尊,3.胜乐中身铃六尊,4.胜乐或宗年派。

  (573甲)律·拉囊巴:即律·杰哇巴拉囊巴,他是止贡觉巴久典贡布的亲炙弟子,(第三饶迥木猴年,公元1114年——第四饶迥木猴年,公元1224年)享年六十一岁。其事迹详见《青史》8函87页背面2行——7行。

  (573乙)那波觉巴穷瓦: 印度前后有二名称为大成就者那波觉巴的人,他是第二名那波觉巴。

  (574)桑杰日穷:即桑杰涅日,他是怙主帕莫竹巴的弟子。

  (575)超荐法会:人死之后,以死者身边的遗留物祭神,作为对死者的纪念。

  (576)那若巴的教诫:那若巴的教诫共有六法,即三主法和三分法,三主法即1.母续金刚和胜乐说的脐火,2.父续密集说的幻身,3.父续密集说的光明。三分法即1.母续四住地说的往生,2.母续四住地说的夺舍,3.中有语诀。

  噶举派的先辈喇嘛们对此起名为:1.脐火乐热自然,2.幻身贪嗔自解,3.梦中之错自正,4.光明自除暗障,5.转生不修成佛,6.中有界得佛之极身。

  (577)护持僧众:对寺庙和僧团大师的敬称。

  (578)短期内任职:略。

  (579)觉摩隆寺:为噶当派格西贝底扎迥巴所创建,此后在宗喀巴时代变成了格鲁派的寺院(今在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境内),在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未建之前,此寺是卫地方的大寺之一。

  (580)犯了王法:随心所欲,不遵守法度,犯了王法。

  (581)吉麦:指拉萨河下游地区。

  (582)吉日寺:最初由止贡觉巴仁波且的亲炙弟子律·杰瓦拉囊巴的叔叔拉巴旺吉杰波创建,此后,吉日寺堪布桑杰旺秋拜宗喀巴为师后,改此寺教法为格鲁派教法。

  (583)香卓微官布仁波且(即贡塘喇嘛香宗祖隆巴):第二饶迥水虎年(公元1122年)——第三饶迥水牛年(公元 1193年),享年七十一岁,籍贯为阿宣查帕楚,父亲名阿强多多杰寨巴,母亲名莽吉。七岁时由母亲和哥哥教读写藏文,二十四岁依止许多大师学习了般若、论藏、因明、密宗等教法。二十六岁时,随从大师扎喀瓦等受比丘戒,法名为尊追扎巴。后又依止喀译师等众密宗喇嘛学习密宗教法。三十二岁时,从塔工楚臣宁波学习塔布噶举的教法。以后多年在山中独自修习。此后他带兵先后征服了山南、止贡、沃喀地方的许多贵族,使之统属于他的管辖之下。晚年根据噶m巴都松钦巴的请求,停止了战争。第三饶迥木羊年(公元1175年)他建蔡巴扬贡寺,十三年后的第三饶迥火羊年(公元1187年)又建贡塘寺,并塑拉钦贝拔之像。从此发展了蔡巴噶举教派,亦称塔布噶举。他共有五部论著。其事迹详见《青史》8函126页正面l行138页 [正面]l行,《贤者喜晏》12函35页背面7行37页7行和漾蔡巴贡嘎多杰著的《香喇嘛传记》。

  (584)《文殊根本续》:此书共有三十六章,十一世纪初,译师释迦罗追从梵文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尔11函中。《文殊根本续》的一部分内容同多麦巴根敦群培的一些说法一致,在此不多赘述。

  (585)《大云经》:此书共有十部分三十七章。在赤热巴巾时期,由译师香益喜丹从梵文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甘珠尔20函。

  (586)吉雪查帕楚:系拉萨东面沃卡地方的一个地名。

  (587)根本喇嘛:1.随从喇嘛学习三种律仪(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密宗律仪),则此喇嘛为自己的根本喇嘛。2.僧人们称自己曾经随其学习佛教的喇嘛为根本喇嘛。

  (588)咱米桑杰扎巴:即咱米译师桑杰扎巴,因贡塘香喇嘛的传记中记载了此人,所以大概他和香喇嘛是同时期的人。他生于多康米涅咱米地方,善于翻译,精通显密教法,曾任印度金刚座寺的堪布。其事迹不详。

  (589)斑钦喀罗(即喀译师宣奴贝):香喇嘛传说记中记载,斑钦喀罗和律塘香喇嘛是同时期的人,籍贯为康丹玛乃地方。其事迹详见觉囊巴多罗那塔著的《大威德教史》和《贤者喜宴》8函12页背面l行——7行。

  (590)麦叶尔巴:据说他是香喇嘛的六根本喇嘛之一,其历史不详。

  (591)排除业障:按照佛教的传说,脉风修习到一定程度的话,必然会出现许多脉障和风障,此时不必排除业障,要按自己的进度继续修习。

  (592甲)世俗菩提心:对自己和他人相换的菩提心,不执受空性之观点。

  (592乙)献宝:修行密宗之道时,对不能很快提高的人介绍修习的经验。

  (593)达波贡巴(即塔贡楚臣宁波):第二饶迥火猴年 (公元1116年)——第三饶迥土牛年(公元1169年),享年五十二岁,他是无比的塔布拉杰之兄加瓦寨日的长子。其事迹见《青史》8函27页正面2行——28页正面5行和《贤者喜宴》12函33页正面4行。

  (594)真谛菩提心:对自他相换之菩提心,得性空见地。

  (595)比若扎那:他不是赤松德赞时期的罗钦比若扎那,而是噶举教派的喇嘛比若扎那,他们俩的名字相同。其事迹不详。

  (596)萨迦巴钦波:即萨钦贡嘎宁波,见注释(264)条。

  (597)生起次第:依凭修习时之生、死、中有三身的修定法,从三力门庸俗贪知中皈依到密宗之路上来。详见无上密乘典籍。

  (598)圆满次第:获得圆满生起次第或者曾有体验的众生,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关穴加以修炼,使得风驻于头顶三穴的密宗之道。详见无上密乘典籍。

  (599)了义:对一切真实和不实之教法,依止自己的修法组织,除词义外,自己并能对教法有真实了解,对教法知究竟决定不变之真谛。

  (600)拉萨二寺:指拉萨大昭寺和小昭寺。

  (601)蔡寺(即蔡扬贡寺):第三饶迥木羊年(公元1175年)由贡塘香喇嘛创建的一座寺院,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蔡公塘。

  (602)班拔尔大佛:即释迦牟尼之佛像。

  (603)征服其它部落:略。

  (604)大佛塔:略。

  (605)大成就者林钦日巴:详见注释(536)条。

  (606)怙主藏巴加日:即藏巴加日巴益喜多杰,第三饶迥铁蛇年(公元1161年)——第四饶迥铁羊年(公元1211年),享年五十一岁。籍贯为娘堆库赖地方,父亲嘉树婆查贝,母亲玛萨达吉,他是七子中的最小的一子。八岁时母亲逝世,十二岁至二十二岁期间学习了不少新旧密宗教法,此后随从大成就者林日巴学习教法,五年掌握了全部语诀。三十三岁出家并受比丘戒,此后不久,倡建主托寺。从此主巴噶举教法遍及全藏,传出了“世人半是主巴,主巴半是乞丐,乞丐半是成就者”的谚语。他的事迹详见《青史》8函115页背面7行——118页正面4行、《贤者喜宴》12函56页正面3行——57页正面7行和主巴贡钦斑玛噶波著的《教史论典》。

  (607)大成就者帝师日巴: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其历史不详。

  (608)多日巴:他也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其历史不详。

  (609)细波堆寨:他是旧密宗最著名的喇嘛,第三饶迥土蛇年(公元1149年)——第三饶迥土羊年(公元1199年),享年五十一岁。其事迹详见《密宗前宏期演变史》和《青史》 3字函14页背面2行——19页正面2行。

  (610)却吉杰曹:系一喇嘛的名字,意为上师委任的自己的继承教法的人。

  (611)涅麦释迦益喜:他系贡塘香喇嘛的弟子,第三饶迥火兔年(公元1147)——第四饶迥火兔年(公元1207年),享年六十一岁。其事迹见本书。

  (612)喀热·扎巴钦波堆哇沃:又名喀巴热巴堆哇沃,他为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 生于喀热地方,故得, 名为喀热·扎巴钦波堆哇沃。其事迹除《红史》记载外,未见记载于它书。

  (613)拉秋喀巴尼达沃: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创建了拉秋喀吉日措寺,故得名为拉秋喀巴尼达沃。他的事迹记载于《红史》中,其它传记中未见记载。

  (614)拉日瓦钦波那喀沃:他也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他创建拉日喀瓦寺,故得名为拉日瓦。其事迹见于《红史》,其它书未见记载。

  (615)诺噶巴罗贡尼玛喜饶: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因建诺贡寺,故得名诺贡巴,其事迹不详。

  (616)本达玛宣奴:初为贡塘香喇嘛的近侍弟子,后来因他办事精明能干,因而任命他为教民的长官,称为本达玛宣奴。其历史不详。

  (617)羊卓达垄:系一地名,元代羊卓达垄地方为一万户,萨迦本钦阿迦仑为羊卓达垄万户的后代。

  (618)俗名:已入教门,但未出家之前的名字。

  (619)成就者乌寨:又名噶m巴都松钦巴,见注释(484)条。

  (620)止贡却杰:即止贡觉巴久典贡布,见注释(534)条。

  (621)达垄塘巴:即达垄巴仁波且扎西贝,见注释(53 5)条。

  (622)具缘之大师指导:请求出家及受比丘戒僧人们的的大师和请求佛法僧人们的旁教师指教。

  (623)哺育弟子:即对弟子讲法、训诲和释疑。

  (624)藏巴敦库瓦:又称藏巴敦库瓦旺秋扎西,他是贡塘香喇嘛的弟子,最初受西夏的邀清,为西夏王的上师,并在西夏宏杨了蔡巴噶举的教法。此后成吉思汗征服了西夏,并邀请他到蒙古地方,他对成吉思汗讲授教法,并在蒙古地方宏杨蔡巴噶举的教法,他生卒年不详。

  (625)未能胜任:因过失不能守护戒律。

  (626)桑本:又称怙主桑杰本,关于他的事迹见《红史》和觉日阿旺丹增著的《蔡贡塘目录》。

  (627)争执住持:由于未委任新的住持,故在愿意任住持者的人们中间发生了争执住持的事件。

  (628)仁波且桑杰宁波:他的事迹见《红史》和《蔡贡塘目录》。

  (629)娘堆吉朗垄寺:系娘堆杰寨地方噶当派的一寺庙。

  (630)寨钦波喜饶拔:他是额译师罗丹喜饶的主要四弟子之一,他精通佛教因明学,尤为精通般若学。他著有《慧渡之释论》、《二万颂之释论》和《集经之释论》,其详细事迹不清楚。参见《青史》6函202页。

  (631)发心:即发菩提心之教诫。

  (632)修心:即大乘教法之修心,指从喇嘛寨林巴传给觉卧杰的修习七业果语诀之菩提心和从喇嘛降贝内觉传给觉卧杰的修习自他交换。宗喀巴合二为一。

  (633)麦敦所传教法:按金刚经注疏的说法,此教法为玛尔巴译师的弟子麦敦钦波的教法。

  (634)蔡教法:贡塘香喇嘛之教法。

  (635)钦波噶丹父子:他们是蔡巴本钦噶麦贝瓦及噶丹贝瓦的长子本仁钦森格、次子摩拉多杰,他们三人的事迹见《蔡贡塘目录》。

  (68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为世友大师的弟子成为精通毗奈耶的学者,云丹沃大师为其著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这部典籍为佛教四部律典的集要,分为二十章九函。赤德松赞时,印度的班智达支那米札和西藏译师觉诺垄坚赞从梵文译成藏文,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宗部[22]函中。其中大师本人著的论著由班智达阿拉噶第瓦和西藏译师顶巴楚臣迥乃从梵文译成藏文,全部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宗部[83]、 [84]二函中,此外还收入丹珠尔显部[85]、[86]、[87l四函中。十三世纪中叶由噶当派的格西措那瓦著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之释要》遍及西藏,以前有拉萨木刻本。

  (637)《入行论》又称《入菩萨行略论》:此书由印度细瓦拉大师所著,从头到尾易读易记,主要内容是大乘菩提心之语诀,共分十章。最初在赤德松赞时,由译师萨帕扎涅第瓦和西藏译师噶瓦贝寨译成藏文,先后修改过二次。收入纳塘版丹珠尔显部[16]函中,印度不少学者都为此书做了注释,其中十三篇注释收在纳塘版丹珠尔显宗部[27]函中。西藏许多不同教派的学者对此书做了各种不同的注疏,在此不详述。此外西藏许多学者都能背诵《入行论》。

  (638)毗奈耶方面的论典和注疏:为解释毗奈耶的原文而写的论典和注疏,这方面的实践为(戒律、允渡、还戒、三本、施舍资具、弃堕正持护灭余之力。)

  (639)祖玛日贡巴教法:属于香巴噶举教法之一。

  (640)鄂巴教法:玛尔巴译师的弟子鄂却顾多杰有七种不同密宗的传承教法语诀,其中玛尔巴译师对他讲授了六种: 1.九喜金刚母、2.十五尊无主母、3.四金刚持佛、4.智慧自在母、5.五尊玛哈玛雅佛、6.宝帐怙主,7.唐巴喜饶多杰对他讲授了一种。总称为“七文殊密法”。

  (641)《二品麦教法》:见注释(633)条。

  (642)文集:西藏学者们把自己所有的论著编辑在一起称为“噶本”和“桑本”(意为文集),而一般僧人编辑的论著称为“藏却”(意为宗教著作),不能称为“噶本”和“桑本”。

  (643)叶巴噶丹静修地:此为蔡巴噶举的一寺,此寺在杰寨第悉饶丹贡桑巴所建的杰寨班却寺附近的山中。

  (644)修行帽:在山中静修地修行者所戴的帽子之一,因各教派喇嘛的帽式不同,所以各教派的喇嘛在集会朝拜佛时,根据不同的帽式,即能区分其所属的教派。

  (645)本钦波莫拉木巴:又称宗钦莫拉木多杰,他是蔡巴本钦噶丹贝瓦的小儿子,其事迹见《蔡公塘目录》。

  (646)涂泥封门修行三年:即把门用泥封起来,不见人修行三年。这是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

  (647)信仰之僧:当出家人到二十岁受比丘戒时,需要请求证人和授戒人共十比丘高僧、五比丘低僧,称这些僧人为“信仰之僧”,因而这些僧人也获得“传授戒律仪轨之堪布、业缘大师和授戒之僧”的称号。

  (648)屋脊宝瓶:西藏地方每个经堂和寺庙屋顶的柽柳女墙和汉式屋顶上都有屋脊宝瓶,此屋脊宝瓶上的五种标志象征着五种姓佛,其形状为钟形屋脊宝瓶,莲座上的法-轮象征着明照佛,法-轮上的铃象征着不空成就佛,铃上的八瓣莲花象征着无量光佛,八瓣莲花上的瓶象征着不动金刚佛,瓶上的宝莲花象征着宝生佛。简略的屋脊宝瓶没有铃和法-轮,其形状为莲座上的瓶象征着明照佛,瓶上的八瓣莲花象征着无量光佛,八瓣莲花上的宝莲花象征着不动金刚佛,此三种标志象征着三种姓佛,故称之为“瓶形屋脊宝瓶”。

  (649)坐静:僧人终日足不出户独坐山中修行的宗教活动。

  (650)春堆古尔莫:十世纪中叶,卫藏的十名贤者到达多麦地方,请求拉钦贡巴饶色的弟子祖益喜坚赞授比丘戒,数年后他们准备回卫藏。他们十人中的罗敦多杰旺秋生于后藏古尔莫饶喀地方,因此他对同伴们说:“你们暂时不要返回卫藏,住在多康地方,我先和商人一块到卫藏地方,如能兴教的话,我住在卫藏不回来了,这样你们即可回来。如在卫藏不能兴教的话,我就和商人一同返回多麦地方”。此后,他和商人一块来到卫藏,当他们到达松昌(意为三叉险道)地方,商人就在此地经商,后准备返回多麦地方时,罗敦对商人说:“你们不要回去,到后藏地方去。到了古尔莫饶喀地方,请告诉我父亲罗奈祖那,说我在卫地方。”商人们根据他的指示到达后藏地方,买卖非常兴隆。从此把后藏古尔莫饶喀地方的集巿称为“古尔莫集市”(在今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玛尔江区)。从此根据西藏的金银重量价值或古尔莫集市贸易价格标准以及古尔莫的金银和粮食的比价制定瞭教规龢政府法律的盗窃追赔律。详见古代学者们著的《毗奈耶之释论》、《藏王之法律》和第巴桑杰嘉措著的《古代法律三十条》,关于古尔莫集市的情况见《贤者喜宴》[8]函5页背面7行——6页正面2行。

  (651)六样粥:即糌粑里放入骨头、肉块等六种食物的糊羹。

  (652)施粥:建立“经常能喝上糌粑羹”的基金。

  (653)诵“嘛呢”六字真言:经常不断地念诵观世音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即陀罗尼咒)。

  (654)强增寺:松赞干布未建大昭寺之前,曾在阿里芒域地方修建了强增格吉寺,据说这是为镇压风魔而建的。

  (655)通夜诵“嘛呢”六字真言经:喇嘛有通夜经常不断地念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经的习惯。

  (656)《广中略三种般若经》:在赤松德赞时期,由译师朗康巴阔恰、毗诺札那、坚吉祖和香益喜丹等人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广般若经》,收入纳塘版甘珠尔[1]——[12]函,共计十二部。《中般若经》又分为广中略三种,《中般若经》的广本有《二万颂》,还附有译跋,收入纳塘版甘珠尔[1]、 [2]、[3]三函中;《中般若经》的中本有《一万八千颂》,由译师香益喜丹等人翻译,收入纳塘版甘珠尔[1]、 [2]、[3]三函中;《中般若经》的略本有《一万颂般若》,由译师香益喜丹等人翻译,收入纳塘版甘珠尔经一函中。《略般若经》的略本有《八千颂》,曾有多种不同的译本,多次校订过。《广般若经》有十二部,《中般若经》有七部,《略般若经》有一部,共计二十部,总名为《广中略三种般若经》。详见每部甘珠尔之目录。

  (657)《发菩提心经》:即四皈依和四无限发菩提心。

  (658)《百字颂》:即为一百字的陀罗尼咒,包括百字金刚心经和百字大威德经。

  (659)通夜诵“嘛呢”六字真言经:见注释(655)。

  (660)通宵诵经:见注释(655)条。

  (661)噶尼大佛塔:指底部为四方形或四面开有门的佛塔。

  (662)走廊:即屋檐下的走道。

  (663)查查:用干净的土放在模型中印造的泥塔和泥佛,称为“查查”。

  (664)积大德:略。

  (665)尼婆罗:指今尼泊尔国。

  (666)帕巴兴贡:指在尼泊尔的一佛塔中存放有释迦牟尼舍利,称为“帕巴兴贡”其历史不详。

  (667)布让王:管辖阿里布让地方的土王。

  (668)内应供喇嘛:指请求教法的主要喇嘛和供施处。

  (669)古格王:即统治阿里古格地方之王,关于古格王的事迹未见记载。古格堪钦阿旺扎巴著的《阿里政教史》中亦有记载此王,详情待考。

  (670)中书省:中书省是元代中央管理行政的机关,地方上各省管理行政的机关叫行中书省。

  (671)枢密院官人:即管理地方头人的管员。

  (672)御史台:即负责监察和检举官员违法行为的机关。

  (673)班第:修行佛教教法的各类僧人被称为“班第德”。

  (674)三种差役:即赋税、军差、乌拉差。

  (675)三宝:皈依佛教之三宝,即1.佛、2.法、3.僧,这三者是极珍贵之宝和最殊胜之福田,故亦称为“至宝”。

  (676)反复下诏:即指皇帝反复下达圣旨。

  (677)即管理部落之官员。

  (678)以手犯西僧:俗人挥手欧打僧人。

  (679)至元二十三年: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位的前三年为“元统”,此后改年号为“至元”,过了六年,又改年号为“至正”,有二十八年。此处记年似为至正二十三年重抄元成宗的圣旨。

  汉藏人名对照表(略)

  31.译后记

  对《红史》的作者及整理校勘注释的情况,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已有介绍和说明,对《红史》本身的学术价值及海外学者翻译、研究的情况也有专家撰文作过论述,故勿需在此重复。但是,在根据民族出版社的校勘注释本译完《红史》之后,感到仍有两点需要在此提及:

  1.民族出版社的校勘注释本在内容和质量上都超出国外翻译出版的版本。《红史》的重要性不仅在对吐蕃王朝及唐蕃关系的记述,更主要的是在于它成书于元末,作者本人即长期担任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的蔡巴万户的万户长,因而,他记载的元朝与西藏佛教各教派和地方势力的关系,成为研究元代西藏历史的重要资料。元朝与西藏的关系,前期是以扶植萨迦教派为主,后期与噶玛噶举帕竹噶举的关系也很密切,因此这次整理中增补的噶玛噶举和蔡巴噶举的历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由于《红史》叙述简略,又多宗教用语及古词,所以在理解上往往容易产生歧义。东嘎·洛桑赤列为此作了大量的注释,不仅解释了历史事件,提出了其它藏文史料对这些事件的记载的出处,便利读者进一步检索,而且对一些宗教术语及典故加以说明,使读者不仅明了《红史》本身的内容,而且得到对整个藏族文化和宗教、历史方面的知识。东嘎·洛桑赤列的这一工作,对于后人学习和研究藏族历史,是有重要作用的。

  2.《红史》的整理、注释者东嘎·洛桑赤列,1927年生于西藏工布地区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七岁时被认定为扎西曲林寺活佛的转世灵童,后入拉萨格鲁派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攻读佛教典籍,二十三岁在拉萨考取西藏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又入拉萨上密院学习密宗,二十八岁时考取密宗“昂然巴格西”的密宗学位,以后在中央民族学院长期任教,曾任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藏族研究所副所长。(现任西藏大学教授、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编者)他学识广博,对藏族文学历史造诣很深,尤其致力于整理校勘藏文古典名著的工作,为国内外知名的藏族学者。他的著作有:《诗学明鉴》、《藏文发展问题初探》、《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藏文文法教学参考资料》、《贤者喜宴注释》、《颇罗鼐传注释》、《藏族历史世系传承表》等。对《红史》的整理和注释是他多年辛勤工作而取得的重要成果。

  《红史》的翻译工作,先是由王尧老师倡导,准备由几位同志合作翻译,但后来适逢王尧老师外出讲学,故只能由我们勉力进行。翻译过程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得到东嘎·洛桑赤列和洛桑群觉老师的指教,但是由于我们的水平很低,老师们又忙于别的工作,无暇细顾,因此我们的译文中错误之处一定还不少,与能够对学术研究起参考作用的本子的要求还距离甚远。真诚希望这方面的专家和读者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修改。

  陈庆英  周润年

  1984年12月于中央民族学院藏族研究所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