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如何取舍罪业的轻重与有无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3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达真堪布:如何取舍罪业的轻重与有无

 

  我们都是凡夫,难免会有造业、犯戒的时候。我们造下的罪业有重有轻,犯的戒也是有重有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所造的罪、所犯的戒是重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所造的罪、所犯的戒是轻的,一定要弄明白。现在我们还做不到彻底不犯戒,也做不到彻底不造业,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到不犯重罪。

  第一、在贪嗔痴等烦恼、非理作意非常强烈、严重的情况下造下的业是重罪。

  第二、明知是犯戒、造业,还以轻视的态度去做,如“佛经是这样讲的,上师也是这样说的,不过没事吧,不会那么严重吧,可能是吓唬我们的吧?”然后去做,这也是重罪。

  第三、无论造什么业,若是对境、行为、动机和结果都具足了,也属于重罪。

  第四、若是对自己造业犯戒没有一点畏惧感、忏悔心,反而还把这些事当作功德,还认为自己很有本事,这也是重罪。如果造业犯戒了,但是心里挺惭愧的:“我是佛弟子,是居士,是比丘,是相续中有戒体的人,怎么还造业犯戒呢?佛菩萨、上师肯定知道!将来要堕落恶趣,承担果报啊。”内心非常恐惧、后悔,在这种心态下造的业、犯的戒是轻罪。

  第五、在精神很正常,能够控制的情况下,你随便地犯戒犯错,那也是重罪。在精神不正常、非常烦躁、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造业犯戒不是很严重。

  第六、造业犯戒了,没有及时忏悔,越时了,也是重罪。什么是越时?昼夜二十四小时分六个时间段落,即四个小时为一个时间段落。若是犯戒犯错了,没有对治、忏悔,超过了四个小时,就是越时,就是重罪。还有过夜、过月、过年。

  造业犯戒了,过夜了,却没有忏悔、对治,是违反誓言;过月了,还没有对治、忏悔,是失坏誓言;过一年了,一直没有忏悔、对治,是过越誓言;超过两年了,没有忏悔、对治,是毁坏誓言。犯戒时间越短罪越轻,越容易忏悔;时间越长罪越重,越不容易忏悔。

  犯戒造恶了,要立即忏悔。有的人觉得,忏悔的时候,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方便坐着念诵、观修怎么办?佛菩萨无处不在,只要知道自己犯错造业了,心里猛厉地忆念、忏悔就可以了,越快越好,不一定要坐着念诵、观修。

  如果过夜了没有忏悔,就要通过做会供这样殊胜的修法才能清净。

  如果过月了没有忏悔,自己内心的后悔程度和施舍心的程度,达到能将自己拥有的、最喜爱的都拿出来供养、布施,以这样的心态去发露忏悔,才能清净。

  如果过一年了还没有忏悔,自己内心的后悔程度和施舍心的程度,达到在众生需要自己最亲的人(如儿女)时都能够施舍,以这样的心态发露忏悔,才能清净。

  如果过了两年还没有忏悔,自己内心的后悔程度和施舍心的程度,达到在众生需要自己的血肉、生命时,也能施舍,以这种极度悔过的心态发露忏悔,才能清净。不是真要你舍弃生命,而是强调这样的后悔程度和施舍的心态,有非常强烈的后悔心,这样忏悔才能清净罪业。

  过了三年以后,很难清净,基本上就没有恢复誓言的机缘了。大家一定要明白、掌握这些,懂得如何取舍。

  明理、有智慧的人,即使犯了错误或戒律,恢复得也非常快。因为他知道自己犯了何种错误或戒律,知道应该如何忏悔。而一个愚者——不明理、没有智慧的人,虽然没有犯严重的过错或戒律,但是也很难恢复,很难从中解脱。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如何忏悔。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犯戒的,是无罪的呢?

  第一、患病。在患病的情况下,实在无法做到。尤其是有很多佛制罪在这种情况下是开许的,不犯戒。

  第二、不自主。在没有自由、自主权的情况下,有一些戒条犯了也不算犯戒,不会有罪。

  第三、有更大的利益。为了更大的利益,可以舍弃一些不允许的小利益。如为了守护戒律,暂时可以舍弃布施。

  第四、为了利益他人。如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是没有罪过的。

  第五、为了引导众生。比如家里人不信佛、不学佛,为了把他们引入佛门,可以先恒顺他们,跟他们一起吃喝,跟他们走几步,然后再把他们拉回来,这也不会犯戒。

  第六、证悟空性。在无缘的状态下,尤其是一些佛制罪、支分戒,看似犯了也不会有罪过。

  第七、亲见本尊,本尊开许。

  第八、上师吩咐的,让你做的。

  第九、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有些戒条是不能犯的,有些戒条是开许的。要到达彼岸,要成就,就不能轻易地失掉、毁坏人身。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身体,有些戒条是不允许犯的,有些戒条犯了也不会有罪过。

  什么样的情况下犯了是重罪?什么样的情况下犯了是无罪?都要明白、掌握,然后取舍。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