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二十五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二十五天
现在大家发起清净的意乐心,为了证得无上的菩提,而希望听闻这样的大乘佛法。现在要讲授的是《入菩萨行论》的第五品:正知品。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一切的恶法、一切的恶业、一切的苦果都是由造恶的心而产生;而一切善法、六度的功德,也都是依靠内心安立。这样,对于内心的防护就变得非常重要。下面以五个颂文来说明:
是故我今于此心 应善执持善防护
若除防心真忏悔 别馀忏法多何益
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知,一切的善恶都是因内心而安立,所以自己应对内心严密防护、不要失坏,令其在善法上去用功、不去放逸。“真忏悔”,是指真正的修行、真正的难行——防护内心。倘若内心没有防护好,就算身语等念诵的善行再多,而内心处于很放逸、未能很好把持的状态,力量就非常微弱。身语善业的强弱,完全靠内心去安立。所以在修行过程中,对内心的防护非常重要。内心一旦把握住了,力量就极其强大。其他的如语言上的念诵、身体上的大礼拜,也均依内心去安立。这些都次要,最关键的是对于内心的防护。
如于取暖群居处 应须谨畏护创伤
如是居于恶人群 亦应常护自心疮
颂文中的“取暖”,改为“诳乱”更贴切一些。“诳乱的群居处”,指在狂欢玩耍的混乱人群中,自己身上若有创伤,便会极为谨慎地防护疮口,生怕别人不慎触碰。同样,“如是居于恶人群”,外在的恶人聚集之处,往往带给自己种种违缘,从而容易引起烦恼。在这样的环境中,亦应该防护自己内心的“疮口”,切勿让烦恼产生出来。我们理当审慎观察自己内心,不要让烦恼的疮口产生,反而对外人的缺点恶处反而不要太多在意。
若畏身疮轻微苦 尚需谨慎而将护
众合山压诸怖苦 如是心疮能不护
混迹于人群中时,害怕身上的小小疮口被人碰到、产生轻微的痛苦,这样我们都会去谨慎防护;而罪业烦恼这样的“心疮”一旦生出,则会令我们堕入众合地狱、黑绳地狱、等八大地狱、炎热的无间地狱……乃至于其他一切恶趣。没有谨慎防护内心,使自心产生贪嗔痴的罪堕,这些便成为我们心上的疮口。倘若不去防护,未来世恶趣的痛苦更加无边而剧烈。因此对内心的防护理当更去重视,否则就太不合理!
尤其和大众同处时,从陌生到渐渐熟悉,谈话时身语就应谨慎注意。过去噶当派的大德如是说:“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在人前,应谨慎防护语言不要造口业——有时不经意的几句话便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刺激和伤害。与每个人和睦相处,谈话时要加以注意,因为自己很可能有意无意地伤害对方,而对方也可能伤害到自己。总之,一定对于内心严密防护:不要怀着恶心去说别人,亦不要让他人的语言在自己内心搅起贪嗔,从而造下许多恶业。
若能安住如是行 任处恶人众会中
或复居于妇女内 坚勤护戒无坏失
“安住如是行”,就是对身语意三门,以正知、正念、不放逸的方式来守护。
正念,是对善法的忆念,当我们念佛、做事和行善时,心缘念在善法上;而正知则如侦查敌军的哨兵一般,警醒着心是否偏离了善法;让自己的心不放逸。倘若平时能做到这样小心谨慎,即使处于脾气暴躁的恶人群中,也不会生起诸多烦恼;而与女众杂处时,也不会贪著于世间外境。便是这样通过正知、正见来防护三门、严谨清净地守护别解脱戒与菩萨戒,无论是独处还是处于众中。
对于初发心修学的菩萨而言,心不可能非常坚稳,有时别人的几句讥讽自己便难以忍受,而遇到好的外境便生起贪著。初业有情许多都是如此。家庭与亲人是最容易让我们产生贪著的境,因此出家住在寺院会比较好一些——远离产生强烈贪嗔的境,安住在寺院中,能善以正知、正念经常返观自己,便可以渐渐趣入正道。往昔格鲁派的第七世法王格仓登巴,各方面的受用极名誉都极为善妙,种种方面都居于人上。但据他自己而言,虽然有这样的名誉地位,却丝毫没有产生贪著,而是对外界的这一切都淡然处之。
下面发起这样的誓愿:
宁失利养及恭敬 乃至身命亦可舍
亦宁失坏馀善法 唯此胜心勿失坏
“利养”,即别人对自己的衣食供养,乃至于顶礼、种种承侍恭敬。这些自己均可失去,甚至于生命亦可舍弃。他人的利养恭敬,往往会转成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碍:产生贪心、和他人攀比竞争的心。所以,在修行路上宁可舍弃这些利养恭敬乃至生命,也可以失去“馀善法”——这是为一己之利而成办的善法,如天人为追求利益会修少许法来利益自己,于广大菩萨行却没有兴趣。这样的善法是微小的。什么不能失坏?唯有菩提心!对内在菩提心生长的守护永远不能失坏,其余都是小事,一旦失坏反而对我们修行有利,唯有菩提心必须好好把握;图谋自利的一些善法也可以失去,但利他的广大善法却应尽力地保护。
想要防护自心,最好的方便无过于正知、正念。此处分二:一,简单地说明;二,详细解说如何发起正知、正念。
先一,简单说明,有一个颂文:
诸欲守护心者前 我今合掌虔诚请
愿于正念及正知 励力常时勤护守
“守护心”,即不要让心趋于外境、将心从颠倒的外境上拉回来,安住于内心所缘的善法上。此处,寂天菩萨恭敬合掌、发自内心地劝勉初发心的菩萨,应恒常守护自己的心。“正念”,即对于善法的所缘行相、缘哪种善法、如何去缘,如此种种念念不忘,便是正念。如念佛时便一心念佛,不要念成米则玛。“正知”,即自心缘于善法时,分出一分细微的心念来观察:是否一直缘于善法,心是不是散乱的?有没有开小差?如警惕的哨兵般返观着内心。宁舍身命,也要对身语意三门的善法,以正知、正念来勉力地守护。
有时我们要念诵的功课很多,能将内容背下来当然最好,一般来说,早晚课都要背诵。这样在念诵时,我们便可以简单思维一下其中的内涵、意义,或者随文入观。对于内涵稍微思维着去念诵,内心就不容易散乱,否则有时嘴里念得很熟,心却不知野到了哪里。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所以应对内容多少有些了解,再去念诵,继而思维,这样比较好。在念诵之前,我们若稍微矫正自己的动机,思维暇满人身难得、恶趣苦、对三宝的信心等道理,思维自己能将念诵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这样策励自己,强烈的好乐心就会生发出来。以强烈的心力来念诵,念诵后再发广大清净的美好誓愿。如此功德便会非常殊胜。
其二,详细解说如何发起正知、正念。中又分二:一,讲授没有正知的过患;二,如何依止正念。
其一,讲授没有正知的过患。有五个颂文:
世人若为病所缠 于诸事业无能力
如是愚昧所缠心 于诸事业亦无力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身体为种种疾病所缠缚时,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心力,而身体上动不动就很累。世间人种庄稼,身体有疾病便根本无法做到。同样,倘若我们的内心为愚昧所缠——愚昧,即对于善恶取舍的不正知——造善、造恶自己根本不清楚,又怎可能在善法上专一地精进?心在善法上根本起不了作用!
若时心不具正知 虽有闻思修等善
宛如罅漏瓶中水 空穷汲引难贮积
内心不具正知,便对自己的心究竟缘于善法、还是缘于恶法,一片模糊。倘若如此,尽管曾对佛法做了一些闻思修上的努力,所积累的些许善法由于缺乏正知也往往渐渐衰败、直至消亡。正如一个底部穿漏的瓶子,尽管往里面注入再多的水,最后也还是漏尽,不可能存住。这里面还有一层意思,是指正念也一同失去。因为正念是安住于善法上,以正知去观察。如果不知正知,正念也就自然消失了。
虽具多闻及净信 常时奋勉勤精进
由不正知之过患 终为罪堕所染污
虽然对于佛法多闻善解,也对佛法有着清净的信心,对于善法也奋力精进,乃至于种种苦行都堪以承受;但由于缺乏正知,对于善恶法、自己的身心根本不去返观;由于缺乏正知,不知违背了多少戒律,而违犯种种戒律的结果便是产生很多罪堕。我们的内心一旦为罪堕所染污,便会渐渐为罪恶所充满。
对于所学的善法、所学的论典,都应经常阅读、反复思维后用以返观内心。这样对于所受持的戒律学处就可令其清净,而戒律一旦清净了,无论来世想得到人天的果报,或解脱,或成佛,都可以成办。因此需要正知、正念的力量,来返观善法,返观自己身语的行为,才可以达成我们的愿望。否则一旦戒律不能清净,种种善法也没有生起,就比较困难。
不正知如诸窃盗 随于坏失正念起
虽勤积集诸福德 如被盗劫趋恶趣
对于不具正知的人来说,正念也会消失,而正念一旦消失,烦恼便会生起。正念需要正知的保护。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烦恼正如盗贼一般,将我们过去曾经很用功修行才积累的许多福德都给盗走了。“火烧功德林”,一旦生起烦恼,嗔心便烧毁非常多的福德;而一旦自己从前积累的善法为烦恼破坏,剩下的恶法就只会让我们堕入恶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