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36-137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36-13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卅六卷A面

  善知识,然后依止了善知识,照善知识所正确的引导行如理之行,那样你渐渐积累就对,所以它下面总集的又说

  【「总须多闻善辨菩萨学处取舍」】

  一句话,这个总集起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必须要做这个事情─多闻、多闻,要善巧的辨别,这个多闻不是说哎呀要看报纸要怎么样的,这个不、这个没有用,佛法里面的闻特质─什么?一定是如理的正法是对治烦恼的,所以要善巧的辨别,辨别的非常清楚,那一个是我们修学菩萨的人该学的、该取的?那一个是我们学会了以后不该做的该舍的?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如法行持所以说

  【「次于所知法义,一切威仪恒依正念发勤精进,」】

  啊你了解了那个时候下一步啊在任何状态当中一切威仪就是不管是行住坐卧任何时候一定把这个正念提出来了以后啊努力行持、努力行持,所以最后

  【「故于所精进处要无错误。」】

  啊!最后也特别告诉我们,说这个精进啊要不要错喔!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噢唷这个人好用功!噢唷这个人怎么样喔?耶没错,这个是好事情,可是他努力了半天,这个内涵有没有错啊?这还是个大问题喔!啊是不但你要努力,而且你努力对了没有?努力对了没有?啊所以啊当年有善知识提醒我,我现在也一直提在这个心里面,我们别以为我现在噢哟做了忙了很多喔!啊忙了很多有的时候是好的,有的时候却是坏的,你做对了是必须要的,做错了是不如不走,因为你忙了半天在这里原地踏步啊!是浪费时间,啊那些啊心思白消耗掉了,原地踏步还小事喔,你还站在那里踏踏喔,浪费你的精力了,结果你是越跑越远,你还作的很起劲,等到你发现了再回过头来的话,哎呀又不晓得那一年?然后呢你又赶得多生多劫再赶回来喔!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喔!啊所以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哎呀我们在那儿修行喔!第一个你要根本因啊有没有弄对啊?所以在这里啊很多经常大家说哎呀你有怎么样的好的这个大的希望摆在这里,我总是战战兢兢,啊今天不是说噢你这个名气很大,不是说你这个房子很大、地方很大,然后呢这个团体很大、事业很大,不单单是这个,先问你办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佛法事业,根本因是佛法,如果是佛法两个字错了话,对不起这个事业绝对不能要,我们现在一合不小心弄错了,事业是越办越大,佛法是越来越远,对外面是如此,对里边啊也是如此啊!这一点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事情啊,所以再说一遍故于所精进啊要无错误啊!要想无错误啊,记住前面这一段话呀!啊所以第一个要把正知相应的这个念提起来,一方面不要让烦恼所伤,还要进一步要克制这个烦恼,那么你能这样做的话

  【「身心由此堪能之理,」】

  对了,那个时候啊你要想做什么耶就能够像你这样做到了,现在我们哪有个情况,我们也未尝不想做,但是对不起我们这个身心无堪能性,说早晨起来了以后啊,耶早晨哪是打了板起来倒还可以,叫你上早殿的时候这个心里面要想能够专一这个很难,如果打坐的话啊要想啊或者把所观想的观的起来乃至于不要昏沉很难,要想这个也难,这身心的无有堪能,我们要的东西都得不到,呃为什么呢?就因为我们哪没有如理如法了解前面所说,你能够了解前面所说如理如法的话,那一定没问题,下面说:

  【「谓自在之力。」】

  啊那个所以身心堪能,就是你所想你希望的你能够做得到,

  【「如不放逸品说:『必须善学菩萨学处,及受已不学过患极重,当视烦恼犹如仇敌,于诸难行莫觉为儋,应发心力视为庄严。」】

  这个告诉哪,我们哪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我们哪善学菩萨学处,啊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苟且的内涵是什么?那么既然你了解了所以这么殊胜大的利益的话你必定要好好的去学,好好的学!啊所以大家再回忆一下,我前面讲过很多次的,大家不要学我啊!要学佛啊!我们表面上面人人说哎呀学佛、学佛,结果学了半天都在学我,学了半天因为学我,这我是越学越大,啊尽管你在经论当中转,尽管你在拜佛、念佛、打坐、参禅,然后呢持戒,对不起,实际上在学我,耶所以你第一个一定要根据这个善知识的教授,依据无垢的经论,这个里边辨别得清清楚楚以后,那时候你才晓得这个我跟佛之间的形相是非常细微非常细微,你这一点哪要学对了,所以叫善学,这个才是我们该学的,那个时候你精进时才不错误,然后呢这第一个,然后呢进一步啊要了解啊受了这个菩萨戒而不学的啊这个祸患是非常严重非常严重,对这个错误啊我们要把它看成功什么啊?耶这是才是我们啊要对治的,啊所以我们说要对治的是烦恼啊!要想对治烦恼,请问你不懂得烦恼你能对治吗?所以我们现啊特别重要的啊不要在文字上面转啊!啊不要大家争那个口头是非啊!一定要在自己内心上面去找啊!啊你能够有了这个认识以后啊,那个时候要去行,行的时候是苦的喔!是难的喔!可是这个难行啊是什么?是真正的庄严,所以对于这个难行啊不要觉得是个担子,啊应该了解,那时候你了解你自然觉得啊这才是我的庄严,庄严什么?庄严净土,庄严什么?庄严报身,这不是我们要求的吗?我们要求圆满的吗?这个才是真正耶!所以真正的这个圆满的庄严绝对不是坐在那里哎呀……样样现成,哎哟人家送红包来,还要跪在地方送给你,觉得喔哟这个出家好耶!这个出家,那是一点用场都没有啊!我们必定要了解这一点啊!所以我常常跟大家同修说,他跑着来啊送我红包,叩我个头,以前啊真是错误,总觉得嗯!这个出家很好,现在每碰到这种情况之后啊我心里面胆战心惊啊!受他这一文钱我不晓得怎么样才能够跟它相应啊?这样,如果说我不能跟它想应,真正在那烦恼上面对治的话,对不起那个是啊地狱的刀山油锅等在这个地方啊!这我们必定要知道,啊所以你啊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要什么?要努力啊!真正在这个烦恼上面啊对治,你能够对治如法了解了那时候你才可以告诉别人喏喏喏,修学的佛法是内容是这个啊!而懂得一点文字啊随便去讲讲的话我觉得我们不如一个麦克风,他这个喇只声音响的很耶!哦……我们又要把那个录音带放在那里的话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啊我们哪喊了个半天等一下还要嘴巴干喝茶,它什么都不要耶!啊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我倒不是说笑话耶!

  【「于未修业前先修此等,」】

  在我们没有正式修的时候啊先把这个道理啊了解了,

  【「破除身心于诸善事无堪能性,一切怯弱,学菩萨行令成轻利。」】

  因为我们这个道理如果不了解的话,一开始去做的话,喔这个修行啊很难哪!你了解了这个道理了以后啊觉得啊原来有这样殊胜的好处,不学有这样大的过患,然后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晓得喔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是要一点努力的,那个时候啊你碰见那个难事啊,就不怕,所以啊我们对于这个做很多善事啊,周怕、怯弱不能做的那种心情啊都扫除掉,因为这个扫除掉了所以我们行菩萨行的时候轻而易举的就做得起来。啊现在我们继续下去啊,说由于我们前面这样正确的认识,了解了这些道理啊破除我们身心于诸善事无堪能性,啊就是说不管是我们身体上面心理上面对于做这个佛法的事业啊心里面啊哎呀觉得不能做的这种情况以及心里面的害怕都一切拿掉了,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啊你能够这样善巧的这样学习了以后啊那时候就不怕、那时候就不怕了,啊真正修学佛的的确确最重要的关键在这个地方,这一点啊说,听起来很容易,大家有幸而听见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把握着这个机会啊,你能够在这一点上面认真的努力的话,我保证你这是最快最好的条路线,否则的话你做的话那都是啊哎走远路!记住啊!不是在不走喔,走远路、走远路,啊所以这一次时间还有的宽,我到最后定要把法华经跟大家呢念来提一下,你是自然而然那个大经大论下面啊每一个地方都有最正确的指导告诉我们,不管从刚开始阿含,然后呢中间像般若等等,勿至于大宝积经,乃至于法华、华严,说的道理绝对是完全一实的,我们必定要把握住修学佛法的特质,根本因在那里?然后呢如何去圆满它,圆满因是怎么样?

  【「如云:『定于修业前,令一切有力,忆不放逸,令自成轻利。」】

  啊!就像这么说,在你正式开始修这个善业的之前啊!怎么办啊?先啊在你心理上面哪要有这样正确的认识,然后呢经过这个认识加强产生了一个力量,啊这个力量怎么来的呀?忆不放逸论,耶告诉我们,我们真正要修学佛法有它修学的这样的内容在,详细的论说不可以放逸,因为你经过了这个有力的修习以后,经常提起这个正忆念的话,那时候身心啊自然做起轻轻松松,轻快而啊殊胜的利益来了,所以啊佛菩萨的的确确你叫他做一点世俗的事情啊他痛苦得很耶!叫我们恰恰相反哪!叫我们恰恰相反,现在我想在座的同学当中也有人有这个感受,有人有这个感受,以前哪这个世间难舍啊的事情啊,现在啊看见啊就厌恶就讨厌,这千真万确的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昨天下午还有一位同修来提起这个事情,哎呀他说看见啊以前的这种这个很美好的这种事情啊,现在看见的厌恶不堪,千真万确,反过来说以前觉得难行的事情啊现在做起来是轻而易举,而且觉得啊利益无比,你必定要这样的一步一步走上去,那个时候你才会啊像我们释迦世尊一样,啊、说为求一个偈,身上挖一千个洞,好!也干,啊然后呢看见饿虎啊身体舍给它也干,而且干得个起劲啊!哪千真万确!

  【「如是励力能发何等精进耶。」】

  那么像这样的努力发起什么样的精进呢?

  【「谓如树棉去来飘动随风而转,自内身心于善勇悍,随勇悍转,」】

  就是这样的状态,就像那个树上的棉花一样,这棉花有两种,一种木棉、一种树棉,在它成熟了以后啊自己那个苞子就张开,软软的在那个地方,那个风怎么来它就这么飘、那么来这么飘,换句话说我们也看见的一个棉絮在随一点点的风,它就跟着风去了,那么现在我们依照这上面这样的如理修学以后,我们对于啊做这个善的事情啊那个心里面这种精进相啊也一样的你轻轻的一动,嗯!就来了,啊也能够对于这个精进啊随时提起来跟着它而转,

  【「此后精进能善成办,」】

  那么这样一来的话,你要精进的话那很容易就成功了。

  【「由生精进乃能成办一切资粮,」】

  你这个力量有了以后啊什么都做得到了,要不然我们现在碰到一点事情常常这样,噢哟噢哟做这个事情啊!哎呀事情还没做啊就像天塌下来了,唉实在是啊所以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有的人啊曾经哪说要修学佛法,我问他为什么?哎哟哎哟他看见修学佛法真好呀!然后呢打打坐,噢哟这个真轻松喔!反正吃饭人家烧好了我跑厨房里张开嘴巴那么,喔咕噜咕噜吃了两口,然后睡下来,睡一个午觉,喔在那里真轻松,这个不是学佛啊!大家千万注意啊!这是夙生自己的善业所感得的果报啊!这一生你这样浪费的结果的话,倒不如猪啊!这个千真万确喔!哦猪这样省事然后呢被了一刀它还给人家了,它不一定下地狱喔!我们现在披了这身衣服这样去做的话对不起这个果报是非常可怕非常可怕喔!啊猪只被杀一刀,我们这样下去的话到地狱里边去的话啊这个油锅刀山的话那个无边恐怖啊!啊在这个地方啊我们处处地方要提起自己来,它的过患是什么?它的胜利是什么?啊从这个上面哪你一步一步上来的话,耶到那个时候啊精进起来了,那办什么的难事啊你不但不觉的难,哦、这是我的庄严啊!那勇往直前,你看见它那个忍不住,哎、你必在后头啊我直高兴啊!哎一马当先你冲前去了把事情统统做好了,就这样啊!

  【「如云:『如树棉去来,随风飘动转,如是勇悍转,由是事皆成。」】

  就像这个棉花一样西餐着风啊这么轻轻的一来它就动了,现在呢我们也是一样由于把这个身心这样善巧的调柔了以后啊也跟着这个精进而转,嗯因为有这个精进啊,这么轻容易的你要怎么办它这个精进心就起来了,什么事件都成就。

  【「又诸难行唯应策励不应弃舍,」】

  嗯,这个地方就注意,啊这句话为什么要特别说一下呢?要晓得前面告诉我们修学佛法要积聚无边资粮,净治无边罪障啊!不是说你发了一个心就行哪!要去努力继续不断的啊!而且时间是无限的去做啊!所以啊碰见那个难行,能做的固然做,不能做的也绝对不弃舍啊!

  【「如吉祥敬母云:『不修难行业,不获难得位,故佛不自原,令精进增长。』」】

  不修这个难行的业是得不到这个难得的果位啊!所以佛之所以成佛他绝不自己顾虑这个顾虑那个,一天到晚这个增长,为了精进、为了精进,而世间也是这么样的说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天下的法则,法雨如是没有一个例外的,好那么前面那个啊、啊精进的正规已经有了。

  【「第四正修此时应如何行。」】

  正修的时候怎么办呢?

  【「应随发何精进,皆当具足六种殊胜及六波罗蜜多,」】

  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不管你做任何事情,这个大乘佛法的特质喔!注意喔,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不管你做任何一个小小的事情,行为的时候固然是如此,就是那怕你在这个心里的话,也一定要跟这个六种殊胜相应、要跟这个六波罗蜜相应,他先解释,

  【「精进施者,谓自住精进而安立他,余如前说。」】

  啊那个六波罗蜜多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啊那么你自己安住、自己精进,而要想办法使得别人也是这样那就是把这个精进布施给他吗!啊如是这般一一都是前面,啊关于这个虽然这种不讲,但是诸位的概念当中一定要清楚喔!这六个殊胜是什么?大家还记得不记?第一个什么?啊?耶对,没错一定要记住,他行这个法车的所依,可是根本在那里?菩提心,啊记住,然后呢行持的时候如何?所以那怕你做最小小的一点的事情,你如始终这个目的把握准,这是根本因一定要把握得住,我们修学佛法这是第一个要、第一个重要,所以啊大家、我们在这里特别注意的不要从事相上面看,噢哟看见人家做的这么好,我也要这么好,你错了!啊不管他人家做的好不好,我心里的这个东西摆在那里,我要这样去做,这个是你在自己内心上面就很清楚很明白,一切时处,人家好,你不是说哎呀我也要这么比他,人家好我在赞叹他、我就随喜他,这个就对了,人家不好,如果是该做的,人家再不好,我要去做,这个你内心当中有这样的一个正确的固定的知见,决不可以动摇,不要说别的,我们世间上常常说耶、这个人不踖,他做事情有原则,表示什么?他不是跟着别人随风飘动的,其实不要说是这个佛法耶!世间也是一样,有很多人哪,现在我们常常看喏我们这里好说一个话,一窝蜂,噢哟看见这个好大家也跟着来,对不起跟着来啊你多半都吃亏,因为你并不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成功?你只是从于形相上面去看,现在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也走上这一条路,那不是很可怜吗?所以说这个六种殊胜一定要把握得住,然后你行持的时候啊每一度啊它有这个六度当中在这个里头,最后:

  【「第五此等摄义。」】

  啊那么、然后呢总括起来再说一遍,

  【「应当随念,发菩提心为诸行依而勤修习,则于精进为欲安立诸有情故,策发修学渐令增长。」】

  我们任何一个行为,那个行为啊时时刻刻记住,啊记住就是刚才六种殊胜当中第一个,这是发了菩提心这个根因上面才有身口的行为,所以这个菩提心啊是诸行所依,那么现在这个地方呢修什么?精进,勤勤恳恳精是精纯、专精,一点都不夹杂!在质上面是一点都不夹杂,在量上面是一点都不马虎,这个才是精,啊前面这个精、啊精纯、精一、专精,干什么?向前菩提道上推进,于是啊那么然后呢以这个心是目的是为什么啊?为了使一切有清啊都安立在佛地上面,所以我行精进也使一切有情也要这样走,因为你要真正成佛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而努力策发,然后呢修学使得这个精进增长,这样。

  【「次于大地所发精进修为愿境,」】

  那么然后呢策发了以后,次一步说我们现在精进修持的内涵、修持的方法是什么?以大地菩萨的行为是我们愿境喔!这个地方很清楚很明白喔!所以在这个地方啊就说明了一件事情,我们常常说哎呀!我现在是凡夫啊!耶、污水错你是凡夫,所以这个地方告诉你,正因为你是凡夫啊所以你要努力啊!以大地菩萨的境界做为你的目标啊!你还没做就先说哎哟!这个是菩萨的做法哟我是个凡夫啊!你因地当中已经一刀两断,把你已经啊、什么?把他看成功唉!我原来啊就是啊像法华上面那个除粪人,这个是我们最大损失最大损失!明明我们是佛子,可是我们因地当中一个念起来说,哎哟我是个凡夫啊!我这一切忙是忙一日除粪之价,你完全错了,我们真正修学佛法的人要怎么办?耶!我就是佛子,所以我现在的行持的行为就是什么啊?就是佛子的行为乡力这个佛子的行为就是菩萨行啊!这个才是!所以你因地当中第一念正确了,将来才有圆满的果,所以昨天不是说的很清楚吗?大家还记得不记得?为了提醒大家,再说说一遍,下面这个话不要让我来提醒,要我们自己每一个人自己提醒,啊

  【「发心究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初心难,」】

  这是华严上面特别说明的,你发这个大菩提心跟究竟圆满这个大菩提心两样东西就它的个内涵、特质、心里来说淆差别、无二无别!但是这两样东西啊如是二心叫初心难喔!真正难的是刚开始第一个喔!也因为它难,所以它真正重要的也在这里喔!然后呢在华严上面善财里子示现的是修证的时候的境界,所以他叫十信满信,换句话说他那个净信心哪已经跟佛的菩提心的特质是无二无别,只是呢还没有圆满,所以这个初因最重要,有了这个因然后你继续不断的把它圆满圆满圆满到最后成佛,你有这个因,这个果是一定有的,如果是你没有这个因的话你怎么忙也没有用,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如是二心是初心难,但是退一步我们不要说退,在返回头来再找那个根由,那个根由在那里呀?耶,修的根据是唔,什么?思相应慧,耶思相应慧要看思,要想所以思的话一定要先闻相应慧,闻相应慧从那里来?多闻,多闻从那里?从善知识,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哪!要想生起有力最胜的正念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善友共住而多闻等因,就是从这个善知识多闻开始,当我们听见了以后,心里面就说对啊!现在就这个样,我要做的!正因为是我是凡夫所以我一定学这个,那个时候你当下的一念下去因就对了,你如果只有这么一念,将来就有一念成佛的因,但是呢你要真的感果的话单单一念不够,第二念你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对不起!那又跟着它散了,啊所以你假定说那个心心念念把这个念头一步不断地一直增长增长,因为你集的因都是集这个嘛,自然而然将来感的果非如此不可啊!修行没别的就这个啊!啊所以了解了这一点的话,我们一定会这样说,正因为我是凡夫所以我必须要这样做!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卅六卷B面

  这样说正因为我是凡夫,所以我必须要这样做,啊绝对不是哎呀我是凡夫呀,那是菩萨境界啊,就把自己啊,先啊排拒了,明明我们是长者唯一的儿子,长者是谁啊,佛吗,可是我们偏偏啊要去忙啊,忙这个打扫厕所,然后呢弄了半天,一个大饼哎呀吃饱了,安安心心,啊真是可怜是莫甚于此,所以真正修学佛法的最可怜可惜的地方,愚痴,然后自己还觉得,哎呀我一天拜多少佛,喔我一天念多少佛,我一再的说,拜佛绝对好,念佛绝对好,宏法利生绝对好,你根本因有没有把握住,根本因没有把握住的话,对不起,啊好可惜,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啊,

  【「大地精进愿境,」】

  嗯我要这样做,这个就是我们啊闻思相应的时候,等到你到后来的变成什么呢?啊佛!这是我的愿所在,然后呢在因地当中下这个相应的因,主要的因圆,喔果满,那自然有吗?所以说妙法莲华是因在果中,因即是果,千真万确。

  【「于初发业所行精进随力勤学,尤应断除精进不共所治诸怯弱等。」】

  那么在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啊,耶不是叫你啊像菩萨一样的这样做,而是要学菩萨作我们的愿,然后呢?根据这个愿随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做,所以叫随力勤学,然后这个随力勤学有种种前面的那些道理,特别告诉我们啊,我们真正做的时候啊,要想学什么?要想学这个忍,换句话说耶,那个龟兔赛跑当中啊,不要学那个兔子,趴趴一口气冲了个半天,哎呀然后停在那里,这个兔子倒是不是说,那个故事不是说啊它冲在那里冲累了,不是,啊我们啊不是说不顾一切的莽撞这样来,要如理如法的了解,这个道理啊在一开头的时候,还在道前基础当中的时候已经特别,大家还记得吧?如果忘记的,回过头去赶快仔细看一看,修的时候应该怎么样,一定要对我们所修的内容,这一个质正量足,次第无误,然后安排好了,自己相应的下脚之处,程序一步一步上来,那么特别呢,对于这个我们修学佛法必须要的精进啊妨碍我们精进的这一种老病,所以啊要把它对

  治,要把它对治,你能对治了,策发精进,能策发精进了,下面其它东西都来了,所以说这资粮善中啊最殊胜,最第一,而且只有依靠这个才能够真正圆满,继续下去。「又于所得菩提及为一切有情与乐拔若,经极长时,集无边资粮行无量难行,先当勇悍擐精进誓甲,那么最后又告诉我们,我们对于我们的要求的所谓什么?大菩提果,所以他开始是依的是菩提心,这个菩提心什么?啊使一切有情的若统统净除,乐是统统给他,为了要这样做,要积集无边资粮,行无量难行,要经过很长的时候,对于这一件事情啊,先要啊披这个、这个精进之甲,披精进之甲,所以瑜伽师地论上面,我在黑板上写的这个,第一个叫披甲精进,就是心理建设,心理建设,有了这个下面才是加行,啊那么加行的时候,真正行的时候啊,叫无下无退,乃至于无作,这个概念啊特别重要,特别重要,我还希望啊这个六波罗蜜讲完了以后啊,要总括起来关于这一点啊,要特别的还要说一说,啊不过特别说一说看看这次有没有时间啊,看看有没有时间。

  【「妙手问经说:『若略发此广大意乐,即已积集广大资粮。』故当勤学。」】

  经上面这样,你乃至于稍微启发一点这种意乐,啊就能够积集广大的资粮,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大家还记得吧,在下士的时候,这个业感缘起的最后告诉我们的八因三缘,这个三缘当中啊,第一个心清净,第二个加行清净,当你心清净、加行清净了,其实等于田清净,你样样东西都清净了,那有不能集无边资粮的,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这个,所以你那个心里面能够产生这样的大的跟法界相应的这种精进力量的话,乃至于发一念这个力量就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经常要提醒自己,喔像学那个小沙弥一样,一看看这个罗汉有这么了不起的圣人,那个小沙弥就一个念头,喔我要成佛,喔呀这个罗汉的圣者了不起,马上把那个小沙弥请到前面,很清楚很明白,那个小沙弥在駬边磕上一千个头,说不定这个罗汉理都不会理他,啊他在那念上一万声佛,说不定那个罗汉还告诉他,你错了,但是那个小沙弥脑筋一念这么一个转过来的话,喔这个罗汉马上,哗很恭敬的把他包袱统统拿下来,来来来我来拿,为什么?说明了这个千真万确的事实,真正的的智者,他了解这个事情的是非轻重,根本在哪里,所以说这一个地方特别告诉我们啊,我绝对不是说,啊我们单单学那个沙弥就发一个念头,不是啊,所以我们要分别的清楚,是非轻重,何在?然后呢在这个上面勤勤恳的努力,你一定先要如理,然后呢根据这个如理,再如量,所以质要对,然后呢量要足,次第要不错。

  【「若不学者,」】

  下面这一句话,啊我们要勤学,若不学者,

  【「不能增长重性堪能,恒为众的恶行染着,」】

  这是眼前的,假定说我们不学的话,对不起,你不学,这一个特质,这个种性,这个什么?菩提种性啊,你不增长,前面已经说了,啊在三慢当中,特别说,你不去对治它,你不去努力造,它烦恼不会说啊,哎呀我怜愍你呀,好了你不行啊,我自己去圆满,不可能,没有例外,绝无例外,你必须自己要如理如理的去啊修习,要想去如理如理修习,第一个就是照前面这个次第,所以说如果你不学,没办法增长,乃至于啊那个种子啊,都没有,当然现在在这个地方,既然已经讲到六度当中的波罗蜜多当中的精进的话,说菩提心已经有了,有了都不能增长,所以我们现在呢,耶还没有,要想办法把它从没有变成有,先下那个种,下了个种,然后把它增长,如果你不能这样做的话,我们忙些什么啊?这个才是真正两方面我们比较的,你不忙这个好的啊,对不起啊,一直啊为众多恶行染着啊,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啊,这个恶行,不是说你今天跑的去杀人放

  火就叫恶行呀,你坐在这地方,憧面没有把这个正念提起来,你那个时候就是恶行当中呀,这是我们真正应该了解的,不是说你在那哎呀动人家坏脑筋的时候就是呀,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啊,我们从长夜以来一直在无始无明当中啊,所以你在这地方呢,那一念不跟正念相应的时候,你就在痴相,大无明当中啊,那很清楚很明的摆在这里呀,所以为什么?修学佛法的人,不管他是禅净、律、密,啊学禅的人说暂时不在,那一念如果一下忘失掉的话,犹似死人啊,这样啊,念佛的人为什么必定要每一念啊,一念不能放松,为什么?因为你的一念一放松的时候,那个时候就跟痴无记,就是在轮回生死的业啊,是这么情况啊,所以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啊,于现生这个样,既然现生这样,那一直种的这个轮回生死之因,你能感的跳出轮回的果报吗?绝不可能啊,异熟是一直在生死轮回当中,等流呢?这种恶习继续不断的增长,这一生啊也就这么一生,哎呀轻轻松松,啊马马虎虎过去,到了下一世啊,还是这个样,要提啊提不起来,放啊又放不下,就这种味道,所以

  【「于余生中亦极难学诸菩萨行」】

  啊,将来也是,将来也是,这个习气养成功要改真改不过来,眼前非常简单的一个小事情,都改不过来,何况这么一件大事情,说到这个地方,我也想起了,前天我们这里有个同学跟我讲一个,喔我想起了真是觉得,这是个善知识,什么事情呢?就是一个罗汉菜那个事情,我想大家晓得,我是跑到那里,把那个罗汉菜带到那里,大家这个罗汉菜不是说,喔呀这个素菜馆里面,喔人家说,啊这个罗汉菜,喔唷这个罗汉菜要多少钱,要摆多少,哎完全错了错了,不是,我这个罗汉菜就是这样的,水啊盐啊油啊,白菜啊萝卜啊,什么放进去,和一点,就诏敕,哎结果啊,的的的确,凡是真正碰到了,能够有心来学的人,人人欢喜,那么在台北,那个地方啊,也是,就是前天我们这里有一位同学啊回去了,他就说哎呀现在发现这个罗汉菜真美,可是啊他头一年是一年什么啊,啊他头一年啊刚开始的真不习惯,啊一直经过一年以后啊,慢慢慢慢的环境就逼的是如此吗,那那那那这东西还不是不让他吃喔,还是给他吃喔,耶就是这样,为什么特别说这个事情呢?我希望大家啊每一个人自己反省反省,我们一个很小的小的习气,你这个习气养成功了以后要拿掉它,千难万难,反过来说一个好的习气,要想启发的话,同样的非常难啊,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啊,你如果这一生不努力学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是什么状态啊,什么状态啊,这叫以前的老习惯当中,而且这个习惯是无始以来的习惯,所以你如果说不从这个地方是懂的时候开始精进,还为自己找一点借口,哎呀说这个不行、那一个不行,对不起将来你更淆机会,因为为什么呢?我们现在因地当中种的什么因?很简单吗?你先在因地上面处处的保护这个烦恼,说哎呀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还自己觉得做得很得意,心里面啊,哎呀骗得人家,还觉得人家不知道,骗人家害不了人家啊,是害了自己啊,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你懂的了,你不会怕人家来骗,没关系,他是他骗他自己,啊这个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这样一来,有机会学的时候你都不学,造了恶业以后将来你堕落了,请问你没机会,你能学吗?再说就算你将来仍然有机会,这一生你都上不去,下一世你就上得去吗?恶习惯养成功了,一天比一天厉害的像病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治疗,到后来病到那时候啊,啊已经拖的,不晓得拖了几年,就四七得好吗?眼前没有一个事情例外的,所以我们懂得了这一点啊,为什么他前面告诉我们于微小罪啊,要把它看的很重,真正重要的就是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之刻就哎对不起,我就不让你,绝对要想种种办法,咬紧牙关站起来,要对治的这个,啊这个现在啊,啊说来说去啊最可怜的还是什么啊?无知啊,哎我们在那用心机,实际上呢正在烦恼当中转,还自己不知道,啊这个是世间人最可怜的事情,啊那么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了从这个地方的务必要认识。

  【「如是知已,虽尚未能如实修学,然心亦应趣向彼品,」】

  啊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啊,的确行为,是,还不一定能够做到,但是呢心里边啊一定这样,实际上做任何事情,一定从心里先建设起,譬如我们眼前做太多的事情,不一定是真正的你肯去做,但是觉得,哎呀这样做有好处喔,比如说我们吃东西,这东西有营养喔,哎因为有营养你就吃起来很起劲,这样,吃的嘴吧里不一定好吃啊,那么现在也是这样,佛法这东西也是这样,这东西真有营养喔,喔将来有这么殊胜的好处喔,你只要去做,做做习惯了就好了吗,就好了吗,啊所以能够心里面能够这样建设起来啦,

  【「随力随能发勤精进,如妙手问经说,」】

  能够这样做,哎下面就妙了,

  【「则于余生少以功力无诸苦难,速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哎他下一生啊,啊嘿你不要太努力,也淆太大的困苦啊,你就很快圆满,为什么啊?因为这一生你因地当中不断的集,不断的集,不断的集,你念念下那个因都是这样啊,既然你这一生念念下那个因,这样的话,将来感果的时候,哎如果说你这个业很重的话,将来自然感果的因,耶感果的时候,跟现在这个因相应的,于是在这种状态当中,当然容易,比如说我们眼前来说吧,说我们啊要想念书,要想作生意,不管作什么吗,耶今天我勤勤恳恳努力,尽管我很穷啊,可是好好的集,今天啊集他十块钱,集集集集了一年以后啊,耶到了年底结帐了,然后呢明年一开头的时候,喔那时候我就有很多钱了吧?是吗!就是这样吗,耶你这一生努力这样去集,而且一直这样去售的话,到下面来生,感得的异熟,感得的等流,自然而然都跟那个善法相应,你作起来自然就很容易,你个人是如此,而且你作的客观的环境自然而然也都是从善师善友啊,所以这一点是啊我们要很重视的,有一次有一个人啊问我一个问题,说哎呀现在这个时候啊,这无常很迅速很害怕啊,啊怎么办啊?这样,这个事情很简单吗,因为无常啊,所以呀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是一无可取这第一个,第二个因为无常啊,所以你不能等待赶快努力,还有因为无常啊,无常说明了很多殊胜的特质,浅的说明啊空无自性,没有特质的一样东西,那么眼前既然这样,时间这么快的快速的过去,还有一点呢,就是既然没有特质的,怎么办,一切法生起啊,都是因缘而生,所以华严上面说,啊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一切法本身是什么?没有本来如此的,从因缘而起,因为这样,所以啊你的因地当中啊,种下去的这个一乘佛因,将来自然感果,现在你了解了无常,只要你因当中每一个因种,种下去的跟正法相应的,那无常由它无常,正因为无常,所以我念念必然能够把这个眼前当下一念,如理掌握住了,种下这个正法相应之因,如果它是常的话,你就没有办法改变它,它天生就是如此,而且永远就是如此吗,对不对?这个才叫常啊,现在因为这是无常,一方面是时间迅速的过去,一方面呢并没有特质的如此,所以完全看你因地当中,那时候我就心心念念,你只要心心念念种下去的是正确相应的,你还愁没有好的果吗?如果你在这一个,这个无常当中下的是一心念佛求往生,感的果是一定往生,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求的是发大菩提心,下一生对不起那个菩萨的位置,生生增上,这个道理很简单啊,所以佛法里面说来说去,前面告诉我们的业感缘起,这个是一切白法的根本所在,不是不怕,要怕,要懂的善巧的怕,了解它,然后你把握住了特质,现在处处地方,说这个,那么最后一句话说这个,千千万万有一个毛病,要改掉它,不要说耳朵里听见,嘴吧上面讲出来,眼睛里看见,嘴吧里面讲出来,这个啊所以古德告诉我们啊,耳口之间,数寸耳,何以美堂堂七尺之躯,你听见了讲给吴郭鱼人听啊这么一点点,啊我现在啊,对这个真正的这个啊堂堂七尺之躯没有用场,那听见了要记在心里面,了解了特质,身体上面的如理去行持,然后呢?你所感得的什么?哎报身啊,这个是才是真正重要的,啊所以我们如果现生能作固然好,现生不能作不要怕,怎么?耶因果,业感缘起,法尔如是,我们要对于我们现在的状态感到庆幸,说尽管现在末法了啊,居然我们还能够听见这样圆满如法的教理啊,然后呢不要停在这里啊,要步步上进,所以你们特别记住,前面啊确随顺教,这是一个修学佛法最严重的一个关键,啊随顺于佛法的,很多我们修行的人,哎呀觉得修行了,结果忙了半天呢,学我,他那个真正的如理的教法没得到,学了以后呢最后呢?得微少善,碰到了一点点,哎呀觉得好的不得了,就停在那里了,不上去了,啊这个都是很可惜,这个都是很可惜,所以我们只要在这一个上面当中啊能够啊步步上升的话,以绝不停迟的话,是绝对没问题,绝对没问题,啊一生一生增上,这个很清楚很明白,啊佛他发的愿是什么?要济度一切众生,啊他悲心的量是什么?把所有众生就看成他最疼爱的独生子一样,他的智慧什么?了解一切真相,帮助人家怎么解决一切问题,还有他修持圆满的成就的力量是具足满两个愿的力量,他有不救我们的道理吗?不信佛的人不谈,信佛的人,你想想看,他会不救我们吗?我们现在举一个简单的比喻,不要说佛,说就像世间的一个慈母,然后呢?带一个最可爱的小孩,那个小孩尽管一点无知在地上爬,可是母亲看那个小孩看的清清楚楚,他会不会让那个小孩,啊把那个毒的东西吃到嘴吧里,会不会让那个小孩由于毒的东西伤周他,会不会啊?当然不会啊,你只要自己说能够信得过跟上这个母亲,哎那就对了,所以佛前面告诉我们清清楚楚啊,皈依内外两支,是外支是大士已成啊,不但是一个佛呀,有无量无边的佛呀,而佛之所以成佛啊,无住涅槃,尽未来际一直安住在他这个大智大悲大愿大行当中济度我们,就像母亲一天到晚在照顾这个小孩,我们就是这个小孩,所以这个道理一再清楚一再明白,他说千万这地方特别注意呀,不要说哎呀我不行啊,你这个一个念头来了以后啊,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同样刚才说那个比喻,现在那些孩子长大了,他不知道,他还满好,知道了以后啊,知见多得很,那相当于我们什么啊?我们在学结果学错了,学我,总是拿自己的概念去衡量这件事情,那么这个话在这个比喻当中是什么呢?就像眼前普通那个家庭当中,那个父母啊就告诉那个子女怎么作啊,啊那个子女就说,哎呀那些老人啊,这个他们那个时代啊,这没有用啊,这老朽了,这个概念是落伍了,你不能接受他,对不起那个父母拿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所以这个我们啊用最平铺直摇的话,无非提醒我们那那那,问题关键在那里,现在我们把这个精进波罗蜜多的讲完了,再下面呢学习静虑波罗蜜多,啊下面真正是定慧两样东西,这个真正的定慧,重要的概念啊,在最后别学,啊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因为没有基础的话,尽管懂了这个道理以后啊,他也不一定啊有真实很大的帮助,而眼前呢,我们把那个定慧两样东西的基本的重要的几个概念啊先了解就好了,现在看一看。分成功五项第一,

  【「静虑的自性,第二修彼方便,第三静虑差别,四正修彼时应如何行五此等摄义。」】

  这个也像前面一样的每一个项目的内涵,现在看第一个,啊他那个静虑的自性是什么?说。

  【「今初。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就这个,当我们的心啊安住在我们所缘的境界上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心识,他一定有一个所缘的对象,啊就像我们人,一定站在那里,坐在那里,这样,就是同样的我们的心一定有一个所缘的对象,那所缘的对象啊,啊心里边啊淆散乱,没有散乱,而且安住在这个善缘上面,这个心是始终相应的,或则叫等持,或则叫等智,为什么叫等持呢?平等的,保持了这个,达到这个境界不动的,我们的现在的心里状态不是,非常散乱,一下吗扬起来的东西,啊这样,一下呢低下去的时候这样,低下去的时候啊是惛沉睡眠,扬起来的时候啊,贪瞋等相,无时无刻不在这个,啊这定的特性,是上面所说的,

  【「如菩萨地云:『谓诸菩萨于菩萨藏闻思为先,所有妙善世出世间心一境性,心正安住或奢摩他品,或毗钵舍那品,或双运道俱通二品,当知即是菩萨静虑自性。』」】

  那么瑜伽师地论上面这么说,说我们修学菩萨的人,对于这菩萨藏,菩萨藏就是经,我们该学的,先闻思,别小看这两个字喔,这两个字是一个大学问,要作起来的话,要很长一段时候啊,现在我们动不动先学学定,学定,而这个里面的基础啊,这个闻思两样都没有的话,那个定是啊绝无可能,然后呢?以这个作为基础,然后行,妙的善的世间跟出世间的心一境性,这个定的确是有世间跟出世间不同的,啊那么那个时候心正安住或奢摩他品,或毗钵舍那品,奢摩他就是止,毗钵舍那就是观,或者呢双运道,或者是止观双运,啊这样,那个时候的心里边啊是宁静不动的,这一个叫做静虑的自性,关于这个奢摩他,毗钵舍那及双运的特质,留在下面就特别的去说明它,不过我这个地方就简单的说一下,所谓那个双运,跟那个止观的差别,简单的说一下,现在我们学定的时候啊,那个心宁静,定在这里的话,它就不能观,不能动,当你心里面要思惟观察的话心里就不能定,就这样,实际上呢?这个两样东西啊,单单一样不能成就,如果单单安住在那里,安住在那里不动的话,那个是世间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卅七卷A面

  如果单单安住在那里,安住在那里不动的话,那个是世间道,得到了属于初禅、二禅、三禅乃至于呀,无色定,将来这一身报满了以后,你就生到那个天上去,多少大劫安住在那还一动都不动,哪然后呢,毗钵舍那品,是观,是观察,一定要用我们的思惟的这个观察,呀这个,或者是世间的是非,或者出世的呀,如理非理,就是这样,当你观的时候,你这个心呀,就不能集中起来,因为不能集中起来,所以你的观的力量呀也就不够,现在双运道呢是这样,嘿你呀定越强那个观力越强,反过来那个观越强呀那个定越强,或者说这两个东西有矛盾的呢?怎么可能碰在一块儿来,这个就须要如理的教授,它修学有一个次第,预先一定先得止,可是不必深的定,然后呢在这个止上面去练这个观,当你有了那个定了,一观的话,那个心散乱了,散乱了,然后你再把它放缓,再去止,止了以后呢然后再去观,不断的练习,练习到后来的话,当你这个定性跟止相应的时候,观力也跟着增长。反过来当你观的时候那个止也越来越呀深入,就因为这样呀,所以当他得到了这个双运以后呀,他要提起来,这个观察的时候呀那个定力非常的稳固,非常的呀坚固,而且因为定心坚固,所以他那个观力呀也敏锐,能够把世间一切的真相,才能够呀真正的看透,这是修学出世的这个不管三乘必须要的,必须要的,这个详细的在后面再说。

  【「入行论云:『既发精进已,意当住等持。』」】

  前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个是资粮,呀然后呢这是方便,后面真正重要的

  智慧资粮,呀然后呢就是定慧,换句话说三学当中前面属于戒,现在这个地方是真正的定慧。

  【「第二修彼方便。」】

  那么修学的方法是什么呢?

  【「谓当思维,修习静虑所有胜利及不修过患,奢摩他时兹当广说。」】

  就是这个呀!什么的修的方法呢,还是跟前面的一样,说修学这个的殊胜的利益以及不学的,它的缺陷,这个在后面的专门讲止那个时候呀详细说。

  【「第三静虑差别。如前所引就自性分二,谓世出世。」】

  如果求那个定的自己的特质来说世间定跟出世间定。

  【「就品有三,就作业分,谓身心现法乐住静虑,引发功德静虑,饶益有情静虑。」】

  然后呢有另外一种分类,分成共三类,怎么分法呢?就是看它的作用、功效,你为什么这样的?那么这样的话分成共三个,第一个呢就是身心现法乐住,这个定以后呀使得你身心呀眼前当下安住无边快乐,这是第一类;第二呢由于这个境,由于这个止,由于这个定呀能够引发种种功德,第三类呢在这个定当中能够饶益有情,可以从这样的分法,当然也可以各式各样的分,不过呢真正它分,总以它的特质我们不必,就是呀无意义的去分,不去管它:

  【「初谓住定即能引生身心轻安所有静虑。」】

  那这是现法乐住。

  【「二谓诸静虑能引神通解脱遍处及胜处等。」】

  啊!这个,这个都在后面那个奢摩他当中讲。

  【「共诸声闻所有功德。」呀这些。「三谓有静虑能引十一种饶益有情事。」】

  就这个三类。

  【「第四正修彼时应如何行。」】

  正修的时候怎么学呢?

  【「随修何善三摩地,皆当具足六种殊胜,六波罗蜜多,自住静虑亦安立他,是静虑施余如前说。」】

  这个第四跟前面的每一项的第四,一样。

  【「第五此等摄义。随念发心为行依而正修习。」】

  呀!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学的静虑波罗蜜多,有一个特质,什么特质呀?我们一定要了解,呀实际上呢不单单是了解,就是发了这个菩提心,由于这个心而随行,跟着这个心而来的这个行为,所以呀,你发了菩提心,这个作为依据,呀一切诸行的根本,现在学静虑也是如此。

  【「则于无漏静虑,为欲安立一切有情策励修学。」】.

  所以我现在自己学的是无漏,换句话说的出世的,同样呢不但是为了自己求出世,而且要使一切有情呀也同样的呀,得到这个无漏相应之定,无漏相应定这是出世间的,换句话说是解脱生死成佛作祖,乃至。

  【「此坚固增长已,以地上诸静虑作所愿境。」】

  那么把这个概念,这个发的心然后随分随力的能够发起了、坚固了、增长了,然后呢!正式学的时候呀,不是普通一般世间的,而是以大地菩萨所行的种种静虑呀,作为我们的愿望而去努力,所以在这个地方,这个华严呀,我们应该有机会必然要看,看看那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自从德云比丘第一个,一直到最后呀开弥勒楼阁,参那些大善知识,每一个善知识呀告诉他,我得到什么的三摩地,这种三摩地都不定哦,不是普通定,都是什么?无漏,而且大乘不共的,而且必定是定慧双运具转的,这个才是真正的特质,这一点我们必定要了解它,呀这个是我们现在的愿境,这个我们常常说我是凡夫,所以这个我要的目的,我要学这个呀,如果我是成佛的话,那我要救众生了,我不是去学了,这个要了解呀,呀那么以这个作为你的愿,因为这样的愿所以呀。

  【「虽未能生圆满静虑,亦应时时精进不舍,随力学习心一境性诸三摩地。」】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是的,我们在因地当中,所以并不是直正能够做到,所以说虽然没有能够真正圆满这个静虑波罗蜜多,但是要想学的时候呀,一定要精进,学定,那非精进不可,没有精进绝无可能,绝无可能,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唉啊学学定呀,嘿实在是我们的普通也只是说,看见他难得了有这个心给他种一个善根,好好好,教他一下,那呀都是跟小孩子一样,就像幼儿园小孩子来来来排排坐吃果果,大家这样唉高高兴兴,高兴完了以后回去了,就是如此而已,这是千真万确的,真正要学定的话,不要说这种殊胜的大乘的定呀,那没有精进是绝无可能,绝无可能的,呀那么有了这样的情况,那个时候时时精进呀,随分随力的学这个心一境性诸三摩地,在座上固然是,下了座何尝不然,这个千真万确的,千真万确的,现在我们不妨看看眼前的事实,那禅宗的祖师们那典型的就是这个样,呀上座的时候固然,下座的时候,你问他在干什么呀?对不起还在那里呀,千真万确的,所以一切时处都在那个地方,嘿就看一个呀曹州,有人问他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他说:无,当然当时曹州赵胡老人他没有说这个,一直到南宋道一嵩皋禅师以后才有学这个,因为那个时候呢人根性慢慢的钝,说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个地方,那后来呀又转了一个说参念佛是谁,那都没关系,那真正重要的,什么时候一切时处就摆在那个地方,呀呀呀,古来的人有各式各样的人呀形容这个东西,或者说呀如丧考妣,像父母死了以后全部的精神呀忧心愤愤,或者是说像欠了人万贯钱财,唉呀以前的万贯以现在来说欠人家几亿的财产,这样呀,呀那个心里那个债主逼在那个地方,呀或者呢像前面那个经上迦旃赞延罗指的因缘,呀那个刽子手在后头,你一心一意的摆在那个地方,吃饭你也不晓得吃些什么,睡觉也不晓得睡些什么,拜佛也不知道拜些什么,所以这个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很多古代的那个禅宗那个大德们,嘿现在都是如此,呀他想要上厕所,跑到厕所出来了以后呀,出来了嘿裤子忘记穿,绝对不是笑话呀,他全部精神摆在那个地方,这样,乃至于吃饭了,拿这个饭碗拿着个半天不知道干什么忘记掉了,精神一直住在住在这个地方,呀这样的。这个才是真正呀,真正学定的这个样子呀,呀你不要看这件事情很难呀,你得到善巧的话,这件事情还千真万确还不难啊,最最主要的还是什么呀?就是前面那个方便,所以一直说呀,你学这个东西呀闻思为先,一定要如理听闻了解了这种呀,这个开头一定是胜利过患,一定说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多大的好处,所以我们现在修学佛法总觉得,唉呀要放掉这个要这么难做,他不呀,修学佛法真善巧,就告诉你,你这样做对你有多少好处,千真万确,你把这个念头认识了,然后呢反过来说你不做有多大的祸害,这种心情提起来了以后呀,修学佛法的的确确并不难,呀这个就是什么呀?我们必然应该了解的次第,那么现在说好了,这个呀,有了以后呀,然后呢随力的去学所以。

  【「若不尔者。」】

  如果不这样的话呢?

  【「恒违学处罪所染着,于余生中亦极难学菩萨等持所有学处。」】

  你不这样努力的话,眼前也是在罪染当中,将来呢也很难学这个。

  【「若能学者,即于现法亦少散乱心,所修善行势力强盛。」】

  呀能够学的话,现在心就少散乱,而且呢修的势力越来越有力,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当然更好的将来,就像经上面说的。

  【「身心喜乐静虑波罗蜜多极易圆满。」】

  将来很容易,所以有很多人的的确确,我们往往看这个人一学就会了,不是这一生学会的呀,呀宿生就有了,念佛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现在常常呀说,我一再说,嘿不要说看见他念佛很容易,他宿生早就有过了,假定你看他这样容易你也学他的话,我始终觉得这太没出息,如果是现生可以看得见的话,我想一再说今天再说一遍,呀那些念佛一下就得到了,我觉得学这个好没出息,而这个人--六祖我也觉得好没息,我只要学一个人,学释迦世尊,然后呢跑到尼连河床河边上面,前面的那个六年苦行我觉得好没意思,我一定学最后那一晚,坐在那个河边上面,抬起头来看月亮,一看成了佛了,这个才是我们该学的呀。呀我们必定要了解,所以这个因果的关系在这个地方,你认识了这一点的话,你自然会了解了呀,他是他的,我现在看看我什么?你要了解这个,还什么,那这样前面的照着这个次第正确的,这个佛法的特质在这里。所以说:

  【「于奢摩他时当广解释,故此不说。」】

  呀那么你能够这样的话很容易圆满,关于这个详细的道理呀,在后面别学奢摩他的时候详细说,这个地方呀,暂时不提。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三百二十三页,呀那么这个我们发了菩提心,由愿心而进入行心,所谓行心就是有了这个愿要满这个愿。一定要跟着这个相应的因行呀,因行到了,果就圆满了,这个就是无上的佛果,那么前面的五度当中已经都讲完,讲到最后般若,呀现在我们看。

  【「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分五。」】

  呀学这个也分五部分,第一个:

  【「慧之自性。」】

  我们了解智慧的特征,呀说什么?然后呢?

  【「第二生慧的方便。」】

  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启发智慧。

  【「第三慧之差别。」】

  那么要启发那个智慧,这个智慧有什么样的不同,呀每一种有它何等功效?这个功效对治是什么毛病?然后呢产生圆满什么功德?呀了解了这个,下面正修是这样修法?呀那么还有最后一点重要的关键性,再总结起来说明一下。

  【「今初」】

  说慧的自性。

  【「慧谓于所观事能拣择法。」】

  唔一句话,智慧是什么?就是对于我们所看的事情,能够选择如理非理,呀能够晓得这件事情,如是因感如是果,呀这个中间的种种必然的关系,事理之间的所有正确的、真实的内涵,你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的话,那么自然你呀,做起事情来会一点都不错,因此你得到的结果能圆满无缺,这个完全靠智慧来辨别。所以做事情尽管是手脚去做,可是判别告诉你是非应取舍却不是手脚的能力,呀就像我们前面常常说的,「五度如盲,六度如导」,是,五度就是呀相当于手脚去做,但是做的好不好,怎么做法等等,那须引导者。

  【「此处是说通达五明处等慧。」】

  那么现在这地方呢总说把五明,呀这个五样,我们应该了解的,能够呀完全的了解,实际上这个五明包含了我们眼前所对的一切内容,一切内容,你对这个有了正确的了解,自然你处理任何事情的结果得到圆满,呀修行更是如此,你对你修行的方法,如果没有正确了解,尽管我们有很好的心很想去学,却是盲修瞎练。

  【「如菩萨地云:『谓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拣择诸法,普缘一切五明处转,一内明二因明三医方明四声明五工巧明,当知即是菩萨慧之自性。』」】

  呀!那么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嘿印证瑜珈师地论菩萨地所说的,就是说嘿慧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凭这个东西,能够由此而了解悟是正确的、如实的了解,我们所对的一切所应该所知道的一切,以及已经由此而步步上升,已经所了解一切,呀这个一切的法是非,是的该取,非的该舍,呀这个都要用智慧辨别知所取舍,然后我们的行持跟着去做,那么就得到圆满的结果,呀这个是它的内容。那么至于说能悟入一切跟已悟入两个什么差别呢?一个是还没有真正见到实相的时候,通常我们说,地前呀或者另外一个名词,就是闻思相应之慧,已悟入了是地后呀登地以上,登地以后,嘿经过前面由于闻思,把握住了解了修行的法则,照着这个次第如法修持,而得到实际上的验证,彻底见到一切事相的真相,包括真俗二谛,呀在这个不管是真俗当中,它的内涵你能够彻底圆满,圆满的了解,辨别它是非,所以这个就是慧,那么,而这个智慧,它的所观照的对象是普遍一切,把这个一切总摄起来,说五种明处,呀那是在这个里面,所以呀这个智慧是普缘一切我们所对的这些事情,这个分成功五个内涵,呀这个我们该明白的。呀说内明就是说佛法,佛法这个我们了解的,那它为什么叫内明呢?就是平常我们观察世间都是观察外面,我们现在非常简单的说明,也不必用佛法的定义,实际上呢应该说,那这个佛法本来就是说世间现象,我们就用佛法以世间的名词来说明,这个大家就很容易了解,比如我们现在讲科学,大家就赞叹科学,科学的确也对世间有相当的贡献,但是他所明的绝不是内明,只明外面不明里面,呀这个我们大家都了解了,说宇宙的一切万物什么等等,那么拿什么东西来观察呢?每一个人都是拿我,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他却不一定真的知道,实际上我这个东西,我们现在也不必深深去说它,呀通常我们指的就是从透过我们眼睛所看,耳朵所听,身体感受,以后呢,然后这个真正的领纳,换句话说,我们拿世间来说这是我们的知识知见,说拿这个东西去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可是我们平常世间万事万物来看,你的眼睛这个样,我的眼睛不一样,耳朵,各人等等,标准不一样,所以科学家很精釆,他想出一个办法来,说现在不是用你的眼睛,我的眼睛看,我们共同定一个标准,共同定一个尺度,于是在这个世间的衡准的当中他就定了几个标准,所谓时空,呀你的时间也许讲一天,什么呀一天分成共啊昼三时夜三时,现在他共同的标准这个叫做二十四小时,一小时多少分多少秒,这个时间的标准,一个客观的标准,呀那个空间,我们也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然后呢所衡量的客观的东西是物质也有个客观的标准,不管是英制或公制,乃至于大家彼此互通的,这个制度建立起来,换句话说共同的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上面去衡量这个事物的内容的话,你才能够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有共同的公式,在这个里边呀,你就能够认识它的内涵,这个所以科学之比平常来得正确的原因,就是平常常常说很主观的,现在我们把那个主观的因素把它拿掉。对呀,所以它发现了很多真相,以前所不了解,以前人因为凭着自己的眼睛来看,所以觉得啊地呀是不动的,太阳在转的,这个现在发现不对,太阳不动的地在转,呀以前人发现呀说呀,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现在也觉得不对,天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地却是圆的,呀那是凭什么呢?因为它有这么一个客观的标准,先把那个标准确立了,拿这个标准去衡量所衡量的,他拿这个标准去观察所观察的,那个时候就可以观察得出一个共同客观的标准来。可是里边有一样东西它遗漏掉了,我们每一个人拿我来去看,那么刚才说的不管我是眼睛耳朵,我的身体,各人的确能力不一样,然后呢你的概念也不一样,这个东西什么?谁也不知道,结果拿这个东西去看的话,这个里面就问题来了,呀实际上科学家的的确确拿他的方法去找的话,没办法去找,而且绝对没办法找到。现在这个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佛法里面常说呀,「指不自触,火不自烧」,那个手指你摆在这里,它手指摸摸一样东西,可以摸到这个什么感觉,可是它手指摸别的,它不能摸自己,所以你两个手指摸摸到了,那个是什么,这个手指摸到了它,这个手指摸到它,对不对?不是说我自己那个手指摸到我自己,同样的我坐在那个桌子上连我一体的话,我就没办法搬那个桌子,我坐在椅子上我没办法把那个椅子搬动,现在我这个东西本身是什么东西,我自己没有办法来找到它,结果呢,这个东西本身是不是一个可靠的标准呀,那有问题,所以我们最常用的一个比喻是说,你现在衡量一样东西,呀我们大家说,呀我们要去买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多少钱,呀三块钱,呀我们当中大家说三块的话,那大家没有什么争论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当然大家用的那个新台币,结果呀偏偏我们的心识却不是有这样的共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相当于说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法国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一个香港人,一个什么日本人,然后呢各人跑到来,他说的一块是一个法郎,他说的一块是一个英磅,你说的一块是港币,我说的一块是台币,他说的是日圆,那这个比例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你就没有办法大家来衡量,那是各是各的,对不对?这是很明白的事实,那么所以我们从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呀尽管客观的东西有共同的标准,但是对这个共同承认的客观的标准,当中却还有各人各人的想法。说你看这样也是桌子,我看这张也是桌子,可是你看这张桌子的话,你会有你的想法,我看有我的想法,这个想法绝不统一的,那是第一个,要说我们各同各人不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在不同的时候,去看他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同样进一步用一个譬喻,此如说我们刚才说要衡量任何一样东西,你说我坐在那个桌子上面,这个桌子有多长多宽,呀拿这个尺量量它,呀那个尺本身是固定的,你说你用台尺也好,台尺呀我们中国已经叫老尺,现在呢叫市尺,这是公尺,那没关系呀,你总是这么一个单位是固定的,那么壹尺、两尺、两尺半或两尺三寸五,那没关系,现在量的东西呀,不是那个固定的东西,拿个牛皮筋,然后呢你绷么,它也就这么,什么你说它一个单位长度呀,绷得这样紧也叫一个长度,绷得这样紧也叫一个长度,这么松也叫一个长度,结果呢你这个时候你绷得松一点,一量量量这张长度呀,呀有几个呀有二十几个单位,然后你拉得紧一点这个桌子还不到一个单位,为什么原因呀,这个桌子没变,这就是你自己那个牛皮筋拉得紧一点松一点,是不是这样?对嘛!然后我们不检查则已,看看我们这个心,今天很高兴心里面欢喜的很,好象要放得松松的,今天心里面不高兴,拉得紧紧的,绷得紧紧的,这样呀!那么这个时候,你对这件事情的衡量又完全不一样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卅七卷B面

  所以平常的时候,譬如说嘿这张桌子蛮好摆在这里,无关紧要,你经常走过去,今天呀你正好急急忙忙心里面绷得很紧的时候,跑过去的时候呀,你就嫌了摆在那里真讨厌,呀偏偏它又撞了你一下,你又觉得呀这张桌子不对,一定要把它搬走它。过了一天,你心情比较放宽了心情了跑到来看,唉呀这个地方,真好,然后呢你还嫌呢!这个桌子还少了一点,嘿心里面就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原因?这个说明了这是我们里面这个心本身,我到底是什么?对不起一向不知道,也没办法知道,就算你真的要去找它的话,你也无法找到,那么对这个事情呀却不是世间人一般人能够真正了解,佛法的真正高明的地方,就高明这个。所以它叫内明呀,这是我没有正式的说呀,我是只用世间我们共同的常理体会到,只是让我们作一个最粗浅的说明,至于其它的因明、医方明、声明、工巧明,那世间我们共同了解的,呀说因明呀,凡是世间一切呀说如是因有如是果,换句话说这个因明倒不一定要佛法的因果呀,对这个此间说明一件事情有一个原则,呀有一个原则,呀所以一定讲呀你这样的说为什么原因?你的理由是什么?呀属于理则学,这个在我们做学问过程当中,讨论问题当中,那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呀非常重要的,在西方在印度都很重视,其实我们中国也有,嘿也有,这一个基础,这个是一个衡准事情的标准。那么下面的医方明这个我们了解了,呀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里面,这个是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呀然后声明呢就是语言、文字、音韵等等,呀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东西内涵,呀不但要表达意义而且要表达那个情绪,呀!各式各样的。呀再说工巧是对于我们呀所处理的一切事情容易明白。那么实际上呢就是佛之所以成佛,他是一切法成最正觉,这是要把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点遗漏的彻底正确的了解,所以他的的确确他的根本的立场,以及根本的认知的方式是完全科学,也可以说真正的科学只有在佛法里面,它没有一点遗漏,那么为什么说只有在佛法里面呢?刚才说科学尽管要想对客观的事情作认识,可是它很不幸的是里边那衡准的标准,本身没有把握住,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衡准出来的东西呀,永远呀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它现在不,从这个地方开始,然后呢去衡准世间的一切,这样嘿所以我们真正呀学佛的人,这个就是菩萨,那这个我们现在学菩萨的人,要想正确的了知一切的内涵,要学的就是这个,呀要学的就要这个,所用的就是这个,这是智慧,能辨别事情如理非理的。

  【「第二生慧方便。」】

  怎么样才能够启发这个智慧呢?这个太重要了。

  【「谓当思惟生慧功德及未生之过失。」】

  呀!处处地方都是这个,你有了这个智慧的殊胜的功德,及没有这个的过失、祸害。现在处处地方提醒我们自己,我们跑到这里来干什么的?我们要想避苦,换句话说避免过失,呀看见呀世间真痛苦呀,从我自己开始呀一切人,对呀,为什么有痛苦呢?就是你有这个过失,那么你要去掉过失,要凭什么呢?说那个时候晓得,唉呀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做法,靠什么呀?智慧,反过来你要得到圆满的快乐功德靠什么呢?还是这个,所以如果这两点你能够不断的深入的话,那个会导至必然的结果,会策励我们,现在呢!我们未尝不求去苦,未尝不求快乐,可是因为对这个苦乐之间的真正的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是耳濡目染,道听涂说乃至于,或者随便呀稍稍碰到一点,唉呀说佛法就是这样,于是马上进来了,进来了以后,那时候真正的佛法的内涵了解了没有?没有,既然没有了解,你的的确确没有办法去除这个过患,没办法得到功德,那个时候说修,那修些什么?现在从这地方我们必定要知道,说这个要想满我们的愿,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智慧,有了智慧的以后呀,你要的东西呀,无有不满足,无有不圆满,要去苦要得乐。那么这里面分两部份,下面说。

  【「其有无通达如实无我性慧之功德过失,毗钵舍那时兹当广说。」】

  呀!而我们在佛法当中最重要的中心是什么?就是呀如实的了解,对这件事情呀一点不含糊,确确实实百分之一百像它真实的内涵那样了解,了解个什么?无我,无我性,平常我们说业感缘起空,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呀从我开始到所有的万事万物,呀有情无情,都不是天生有真实自性的,都是因缘条件,条件而生起,所以由于这样,所以这样的业因感这样的果报,拿世间来说,因果报应,呀这样。而它的本质本身呢?就是空性,佛法就是讲这个,那么这个道理,呀你有了通达了,就有何等殊胜的利益,不了解有什么大的祸患,这个在后面必学这个毗钵舍那的时候说,因为这个道理本身呀,非常深广,这也是三乘最重要的所谓般若,是什么呀?三乘之母,三乘之母,呀我们修学声闻、缘觉尚且要,何况是佛、菩萨,更是深远,这里暂时不谈,这里暂时不谈。现在呢先把其它的。

  【「今当略说所余德失。」】

  现在简单的说明一下,除了这个最核心问题以外的其它的,别看啊,嘿你把其余的这些能够慢慢的有一个认识了以后,那个时候才会启发我们一心一意学这个中心的,为什么?因为那个中心的本身非常的深奥,非常的难懂,呀我们呀一时不容易体会得到,呀所以别的地方讲的时候,先从根本上讲起,这个地方却先不讲根本,是有它的原因,呀先把那个其余的枝枝叶叶这个好处说出来了,然后你觉得唉呀这个枝枝叶叶都有这么的好处呀,呀启发我们这种好乐羡慕之心,反过来说,这个地方枝枝末末的如果把握不住的话,这个祸患你了解了以后呀,那时你会进一步了解,呀根本的过患更是厉害的不得了,所以前面呀,先把其余的,次要的,一步一步真正说起来,呀也不是次要的,就是说暂时不把根本的说明,有它这样的一个特别的理由在。呀所以现在这个呀,嘿其余的方面的功德跟过失呀,下面也说:

  【「先说功德。」】

  部分,说通达了这个智慧以后有什么好处?而这个功德还不是如实了知人我二法空性这个智慧,呀!

  【「此中慧是现后一切功德根本者。」】

  一句话,这个是最重要的,要晓得这个智慧是什么呀?哪!眼前的现世的以及后世的将来的永远的所有的好处,一切两字没有一点遗漏,包含了一切好处的根本就在这个上头,这句话牢牢记住呀,这地方先标宗也可以说,把那个整个的大题目摆在这个地方,呀我们一直学习的都是这个一直体会的就是这个,一直应用就是这个,你能够学习多深广,体会多深广,那么将来你的行持就跟它相应,行持跟它相应,你自然而然功德就相应,功德相应,你的痛苦就相对的减少多少,得到的功德圆满的功德就相对的相应的得到多少,不要说身心里的、生理的,乃至于平常我们眼前看见的这一切千真万确的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在我们看,首先引。

  【「如龙猛菩萨云:」】

  呀!来告诉我们的,龙猛菩萨是传性宗的一个大宗师,大宗师,这个是佛所悬记的,以及我们所有佛弟子的人,真正成就的而共同推扬接受,不管你从那一个立场来说,他是最能够如理抉择佛的深义的。嘿智慧的呀现代一个代表者可以说,现在先引他的话说:

  【「慧为见不见,一切功德本。」】

  哪!就是这句话,什么智慧?你是能不能见到功德的根本,就是这个。

  【「为辨此二故,应当摄受慧。」】

  现在呢我们要辨别,唉这个对,这个不对,这个该要的,这个不该要的,那你如果要想辨别,那么你就应该在这地方呀,好好的努力,摄取受持,这样。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停下来,问一下自己说我跑到这里是来要自讨苦吃,那不必到这里来,说我要到这里来求真正快乐,就在这里,我在这里不怕苦造苦当然,我现在怕苦去掉苦,就在这里,苦乐的根本原因在那里,就在这个上头,你能够见到了,然后呢从这个上面深入,就像我们看病一样,你病得难受,呀不是说躺在那里,没有用呀,你先要找这个病因在那里,如何去对治它,一切一切都是这样的呀,所以说这个地方我们真正的佛法的中心--智慧。

  【「明是求法义,及大解脱本,故应先敬持,大般若佛母。」】

  呀!那么所以这个了解了,那个是为什么要生生去追求去努力去学习,这个佛法的真正重要的,这个我们要从中心思想摆在这里的,所以大家说修行修行连这一点不了解,那修行真可怜呀,你修些什么行呀,嘿呀所以说为什么说越修越错的原因这样呀,呀这一点总必须要了解的,呀所以这个不但是浅近的地方呀,你了解了而且也晓得呀大解脱的根本,呀这个大解脱是什么呀?彻底圆满的解决,通常我们呀在这个传承当中说,有一种呀解脱是叫二乘的,然后呢觉菩提觉无上菩提,这是佛果的,大解脱是彻底的就是指无上,无上菩提的,那根本也在这里,所以我们呀应该

  首先呀以最恭敬的心情去受持摄持这个,这是什么呀?大般若--智慧。这个智慧呀是佛之母,佛就从这个地方出生的,佛就是从这个地方出生的,呀这个地方告诉我们,然后呢,说了这句话,现在又可以再回过头来,刚才说它先把那个无我真实慧,如实通达摆在后面讲,而前面先讲余德,也的确如此,在我们还没有如理修学之前呀,这个余德确是我们先应该了解的,一了解了以后,然后呢会推动我们说啊原来我们要的这些内涵呀,原来都在这里呀,然后你肯步步照着去深入,步步去深入,然后呢你的罪障渐渐净除,资粮功德渐渐积累了,一步一步深入,那个时候你才能够彻底,如实了解的那个无我真实之慧,继续下去。

  【「慧如施等五度之眼者,如摄颂云:『若时为慧所摄持,尔时获眼得此名,如画事毕若无眼,未画眼来不得值。』」】

  呀!我们平常说呀,呀五度如盲,五度,六度如导,六度就是智慧,所以这个智慧呀就像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眼睛,呀那呀下面引这个论上面说,那个时候,你做任何事情呀,由慧来摄持,呀就得到了什么?得到了眼睛,就好象我们现在画一个人一样,你别的都画好了,没眼睛,这算什么呀?嘿对不起你没画眼睛的话,这张画嘿没有用,呀画完了眼睛这张画应该有的价值显出来了,呀反过来,你说画一个简单的轮廓,有一个眼睛,大家一看,看了差不多,当然轮廓没有是不行的呀,所以我们以前说过那个譬喻呀,这个轮廓本身就像五度呀这一样的,所以你轮廓不要呀,这个譬喻当中说这个菜当中加的盐一样,这个盐应该加在菜里吃的,你不能单吃盐的呀,呀这个彼此间有这样的一个关系,所以说方便摄慧慧摄方便。

  【「于余功德皆须慧者,譬如妙金所作庄严虽已殊妙,若更嵌饰帝青等宝,尤为可意。」】

  那么其它的功德都须要慧来摄持的,譬如说我们有一个最好的金做的庄严的东西,拿做好了帝青宝,帝青宝就是宝贝,我们做如意宝呀什么最了不起的这种,一放上去,呀!那觉得锦上添花,就像古代的帝王,那个那个皇冠用金子做的,金子做了以后上面呀嵌一个宝石,呀金刚钻,呀就是这样。

  【「如是从施乃至静虑,五种金庄严具,若以拣择理非理慧钿宝嵌饰,更为希有。」】

  那么我们同样的道理呀前面那个五度呀,能够由智慧去拣去选择如理非理,这样的宝贝,这个钿呀是金做的花,呀实际上那个钿字,还有其它的意义,金子把那个钿金做的花,还有譬如说,我们这个那个高贵的这个东西上面呀,有一个庄饰的特别的东西,就是这样以这个钿宝。以现在这个智慧的钿宝来庄饰呀那更是希有,你一定要拿这个智慧来摄持来摄受,那个时候你行的布施等等呀,才真正是如理非理,所以我们常常说的呀,修福不修慧,虽然你呀,福是修了,因为你这个福没有智慧摄持,结果呢?畜生戴璎珞,嘿畜生唉那个戴了璎珞有什么用呢?我们人看起来,看得很好,这个道理就是这样的,举个简单的譬喻,你把那个小鸟捉在个笼里面,然后你把这个笼装饰得非常好,我们人看起来呀觉得非常好,这个小鸟痛苦不堪,对不对?嘿这个畜生戴了个璎珞,实际上不是戴给畜生看的呀,是戴给我们人看的呀,那个这个畜生,它虽然戴了璎珞呀,呀苦不堪言呀,是不是这个样,嘿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呀,所以呀真正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拿智慧来摄持,呀当然这个畜生什么心情我们不知道,我们不妨说现在呢,呀让那个奴隶呀然后让那个奴隶去扮那个帝王相,帝王相,把那个帝王的衣服穿在身上,呀然后叫他这样,叫他这样,叫他做傀儡,你说这个奴隶舒服不舒服,开心不开心呀?那我想我们也感受得到,对不对?呀然后叫你做一个政治傀儡,你在那个地方呀,苦不堪言,不是说站在那个地方,人家向你磕头,人家给你钱,你就快乐的,为什么?没有慧摄持,呀这是这样,呀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如此。呀昨天又有一个同修跑到来问我,说这个大宝积经上面前面呀曾经有两句话,它说那个持戒呀如果是执着那个戒相的话,对不对?对不起那个持戒根本呀不清净,他问我,是的,其实这个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他提出问题来很好呀,表示我们的的确确对于佛法的中心思想不了解,不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没有慧来摄持的话,那做这些东西都是呀没有太大意义没有太大意义,那么说到这里我也不妨,因为这个问题呀是对我们眼前比较重要的,不妨再解释一下,我们大家说很重视戒,这个为什么你持戒而执着这个戒的话,这个戒不清净,那么该怎么办?该怎么办?那个说你不要不要执持,不要也不行,要嘛执着了又不行,到底怎么办?那个问题就来了,嘿不执着这个戒有很多人说,嘿嘿这个不要执着呀,要你自在,所以他觉得要这样就这样,我早上要九点钟起来,那就几点钟起来,晚上睡呢不着,睡不着呢,就叮呤匡啷大家闹一闹,就闹它一闹,你何必执着呀,嘿你说这个对吗?又不可以,那反过来说的话,你这样的持戒执着嘛,嘿又不对,那怎么办?这个里面的的确确的,我们呀不必很深的地方去,这个后面它会告诉我们,后面说你没有智慧摄持的时候呀,你处处觉得矛盾,你有了智慧摄持的话,所有的矛盾,在以前看起来像矛盾的,到那时候呀,不但不矛盾呀,而且确确是相辅相成,互相扶顺,嘿没有这样还不行呢。眼前随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譬如我们坐在那个教室里面呀,当然我们要上课的时候呀,嘿一定要造一个房子,否则的话在那个地方外面风吹雨打太阳晒,嘿那个不行呀,所以你把那个房子造起来,墙壁砌起来,那个把它墙壁砌起来,下面嘛地板,上面天花板,通通盖起来,这个地方就好象说我们佛法上面时别不妨说有,当然要围起来,可是偏偏围起来的时候呀,嘿就这个地方还要挖两个洞,把那个有的地方拿掉,你说这个一个要砌起来,一个要把它挖掉它,这个不一样吗?你说我们造了这个房子能不能这个把墙把所有的把它挡得死死的行不行呀?这个造起来的房子有没有用呀,如果你在里边把它造起来了以后,然后呢这个变成了你的棺材,嘿死路一条,如果在外面造起来了以后,唉这个房子对你毫无价值,嘿嘿妙呢,这个地方要挖几个洞,明明要弄起来的东西,你把它拿掉,说一个是有一个是空,所以你不懂之前的话,觉得两个一个有空相反呀,呀懂得以后晓得呀,你要这个房子的配合,还非要把这两样东西恰到好处的配合,那个才能够派上用场,反过来,嘿不要反过来,另外一点来说,那我晓得要配合了,这个配合还要恰得好处呀,嘿这个门一定要开在这里,我说把那个门开在上头行不行呀,开在屋顶上,那当然不行,地下挖一个洞也不行呀,嘿它还要恰当的位置,它说还一定要在四边的墙壁上面,嘿墙壁上面还不一定行呀,呀那个门一定要开在那个地方,然后呢,这边一个,那边一个你不能乱开,门是门,窗是窗,呀所以这一切一切,所以你有了智慧的话,你就会了解,平常我们看起来好象很矛盾的事情呀,那个地方确确相反,不但不矛盾,而是必须要如此互相配合的,对不对?所以原则说明了一下,现在我们进一步刚才谈的持戒,那么这个戒假定说你不了解的时候,你讲戒就好象就在戒上面,现在我进一步你为什么要持戒呀?哦对呀我们为什么要持戒呀,我们跑的来修学佛法,没错这个佛法不管你是自求解脱也好,乃至于啊究竟圆满解决一切众生而发大菩提心也好,目的是共同的,两个字解脱,这是说解脱的量,小大不同,所以就这一点来说大小乘完全一样的,那么为谁绑着你呀--烦恼,现在了解了痛苦呀,但是痛苦的根本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是业,业的主导这是惑,那么惑的恰恰相反,正对治是什么?是明,明是对治无明的,所以那个时候你要来对治它,所以当我们得到了智慧的以后的话,问题都解决,可是你要得到智慧,要有得到智慧的方便,换句话说要有这样的因,才感得这样的果,那么这个因,这个方便是什么?一定前面那个戒定慧,对了,如果你把握住这个原则,然后去走上来的话,你就对了,所以说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第一步你要持戒,千真万确,为什么呀?那么我们退一步来说,是既然如此,说我现在了解了,呀那么为什么了解呢?以前对事实的真相为什么不懂呢,呀就是说我没有辨别的能力,而这个辨别能力确是要有人来教导的,世间嘿世间人教导,然后呢出世要出世的教导,这个我们大家都了解,所以教导我们出世间的是佛陀,所以在还没有跟他学的相应之前,我们是浑身错误,无始无明所惑的凡夫,我们一切的认识,一切的行为,呀从知见开始到行为开始都在错的当中,你只有依靠他,听他的,目的不是为了他,目的还是为了我自己,因为他知道的,就像我们念书一样,嘿我们付了学费跑到学校里不是为了老师为了自己,听老师的话不是为老师为自己,这个很正确很简单的事情。那么既然如此,所以他就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你有好处,这样做没有好处,所以我们要持戒,可是我们持戒的目的干什么?反过来想,要想持戒的目的是要得到这个,因为要得到这个,所以跟这个老师学,因为跟这个老师学所以要做这个,做那个做这个,而做这个的目的究竟意义是什么呀?解脱一切烦恼,找到了最后,对吧!一步一步的推究,这个烦恼的最终究最究竟圆满的是什么相?就是呀不了解世间真相而又起了执着,这个执着分两部分,人我执、法我执,你学了半天以后,你如果说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忙了半天,你执着的话,请问你学了什么呀?你不是完全学错了吗?嘿但是呢的确学上去是要那个方法,所以择善固执,是不是?所以它你了解了,一点都不矛盾。所以金刚经上面很多地方都告诉我们,这个譬喻,嘿现在我们在这个生死苦海当中,或者此岸呀,那个时候恐怖无比呀,要渡过这个轮回生死大海到彼岸去呀,须要这个方便舟,然后呢你必定要,在你没有去的之前,是战战兢兢造那个舟划那个船渡过去,那不能让它一点漏洞,所以呀这个持戒的时候呀,所以说如浮囊喻,嘿那个罗剎来跟你要那个浮囊,整个固然不可以,半个也不可以,乃至于说一个小洞不可以,因为那个浮囊有一个洞漏了气了你就送了命了,那个执持得非常厉害。嘿等到你一旦过了岸,请问你那个船是扛在肩膀上呀,当然不会,你到了那边的话,你不会坐在船上,好了我到了,你到了没有,还在苦海当中,你一定舍舟而去。请问那时候你还能执吗?所以这个次第很清楚很明白,你了解它有它必然次第。

返回目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