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开心钥匙(格桑道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来源:   作者:格桑道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开心钥匙(格桑道德)

 

  比丘·格桑道德译解于世界高等佛教学府

  由于未来佛陀弥勒尊者在《菩提心愿》中言:“对治诸恶业,胜指而善道,指引无生死,顶礼菩提心。”主要我们所有的众生就想受快乐,不想受苦。这一切都跟识有关。利乐有情与让别人受苦,这一切来自于人们的心,所以能生上流心者,本质上不会生起害别人之心,如果做出害别人的因则自己将要受苦恼之果的缘故,自己就不能生起此心。

  其次,所有的众生都是跟自己一样的,不想受苦。应该要生起悲悯心,有了悲悯心者,自然而然不会生起伤害别人的心。如果伤害众生的人就会生到恶趣以及我们亲自看到他们在生活中遭到苦恼之事,因此对治此心。不要让它生起,不过没有菩提心者,对治恶心的力量是非常小的,有了利乐有情之心者的对治力量是很大。有了慈悲心者,不但对治自己不会造生恶道之因,而且让他做对治不生恶道的好方法,故“对治诸恶业”“胜指而善道”,如果不信宗教的人也会有利乐别人,以及种福德资粮之因而投生到荣华富贵的家,这是很现实的,但这不是究竟的。如果有了菩提心,用菩提心来利乐有情确实是很大的力量,依此心在一刹那中可以种极大的福德资粮,而修成一切智的因亦是此心。依此心修行,顺利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行的目的是为利乐一切有情众生。有了如此的好机会,如此的暇满人身,依佛陀的胜法,“指引无生死,顶礼菩提心”所以一切众生受苦的原因是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无明,要对治无明就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不但对治诸恶业,而且彻底清除无明,亦消除粗细真实性烦恼的串习。因烦恼与无明生起的近取蕴,生与死等一切轮回相续不但断根,而且证得不可思议死(识流断绝,生死有把握)。所以断绝无明串习之蕴,而且证得不可思议命终,胜利粗细四烦恼,证得一切智的果位也是菩提心。

  所有的发心中清净菩提心是能顺利圆满福德二资粮,现实证得人天福报,究竟证得无上菩提及证得一切智的佛果。很容易完成自他二利之事,所以要对治凡夫众生的我执。

  其次,只想自己,不想别人,无法生起真正的慈悲心,亦无法利益别人。因此自他皆是不想受苦,只想快乐都是一样的,无有区别。如要净除自他的苦恼,要报如母一切有情的恩德,自己付出应有的能力解除他们的苦恼,这种心是太重要。生起清净此心者确实是上士众生(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人分三士道中之一)。不想别人,只想自己者实在是很可怜,所以我们现在难得的暇满人生今已得,难遇善知识今已遇,难闻大乘法今得闻。因此要发起清净菩提心,未生者令得生,今已生者令增长。提前为此心观察与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渐渐地生起,为了生起此心,修福德资粮,以及请求上师佛法僧三宝。无论我们在行、住、坐、卧中必须要不断的观想菩提心,未生者令得生,已生者令增长的愿心要在时时中生起,久而久之清除重视自己的自私心,逐渐地生起重视他的心,这是不可怀疑的,确实是如此。

  当上师要发菩提心,弟子亦要发菩提心故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发菩提心,生起菩提心者不分别大小,也不分男女、少老,出家与未出家,富与贫,生病与未患者、都要生起同样的心。为了生起此心乃至做梦以及时时中反复思考、观想是很重要。

  再次,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言:“世间诸苦恼,由来自重视,世间诸快乐,由重他为生”“不必多直言,凡夫自行事,佛陀为他行,凡圣区别故。所以我们所有的众生不想痛苦,只想快乐的都是一样。为此事在想一想,不要说更广的想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众生,可是为别人做出一些好事。因为我们会说话,所知好坏区别之意,此也称人的性相。我们所有的众生不喜欢痛苦,大家共同的想法是离苦得乐,但是苦恼不由自己而来受不同的苦,这一切痛苦的根本是无明与业力,因无明则重视自己故受不少的苦恼。

  我们看看世界上有很多人被恐怖分子的暴力而受到生命的危害以及受不同的痛苦。再看这个世上人与人之间爱恶、记仇(怀恨)、嫉妒以及傲慢等伤害众生的事情非常多,我们应该想这些众生都跟自己一样,不想受苦。这样下去这个世界上人类众生没有安宁的生活区域,有多少人现在遭受到恐怖分子的伤害,故这一切的根本是因业力所生,所以在《入行论》中言:“世间诸苦恼,由来自重视,世间诸快乐,由重他为生。”我们一切的苦乐因此而生。想想这个世上刚生下的婴儿无有父母及别人来照顾的话,她们就无法生存。又如得病的患者,没有医生来治疗,时时刻刻都有死亡可能,但抚养的这些人有了爱心的奉献,因此这些弱小的众生可以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例如自己有生命的危险以及非常困难之时,有人来帮助解脱(度脱),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所以爱心是自利利他的极大善心,我们应该从这样的基础上发展与培养此心。有了如此爱心的基础上逐渐的舍去十恶业,修持十善而精进不懈,得一切智的佛果上更加努力。修持十善业:不能杀生,不能偷盗等十种不良之事。修持这一切的境与对象是众生,依众生而行者可以成就,没有众生亦无有诸佛菩萨,在修行的途径中众生非常重要,有了众生而行者来观想及做利乐之事,才能证得无上菩提,故我们成就必依众生。

  如患者有了治疗自己病的良药,自己认为这个药很珍贵,丢掉一粒药感到很可惜。又如自己丢失金钱或者被别人偷走,这个金钱无论在谁的手中同样的珍贵,自己感到珍惜。因此我们和任何人都不能杀、盗、淫、妄和酒以及不嫉妒、傲慢、恶口等一切亦是依众生所生。有了众生之境,可以修现世人天福报,究竟无上菩提。修行的方法是提前要修三学,即戒、定、慧三学。戒学:即戒身口意三处、亦是依众生所生,故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言:“声闻缘觉由佛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悲性于佛广大果,初优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就,故我先赞大悲心。”修一切智的根本就是慈悲心,有了此心可以修成无上菩提。可是唯有菩提心未有方便智慧者,会落入轮回,所以要福慧双运的道理也在如此。

  众生想过快乐的生活,但很多人无法达到自己的愿望,而且往往受到很多的苦恼与痛苦,想起他们的那些不同的痛苦与所受苦恼的众生当成所观之境而修世间与出间法就很容易,因此在修行的途径中众生很重要。我们回顾观察自己,自己有很多的贪心、欲望等。确实想起来,那些乞丐少欲、少贪、少有嫉妒、竞争之心,只想添饱每天的肚子就满足了。另一方面,他们少造恶业,比常人想的更简单。

  再想想我们所吃的与所用的东西都来之不易。如粮食来自于农民的手中,古人说“粒粒皆辛苦”,确实那些农民们用多少的心血汗水,看他们手,辛苦劳累而裂开了手皮,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斗,哪里有今天我们吃的。如牧民,及打铁的铁匠、做石头的石匠等一切通过他们手中做成的器材,我们现在才能使用,既然他们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与温饱问题而艰苦奋斗,可是经过他们的辛辛苦苦才能成材,我们可以使用。无论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很多人的辛苦劳累,最后成材。所为言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言、耳听,再加上自己亲自经历或亲眼看见的成为喜讯。这一切由来于众生故,观修现世与究竟都是依众生而成就。一切理想也有众生的,因此自己为众生发起菩提心,所以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故“世间诸快乐,由重他为生。”总而言之,我们想脱离苦海,得到彻底快乐必须要发菩提心,如佛陀释迦牟尼初发菩提心,次(中)行三大阿僧祇劫,最终圆满自利利他之事,证得究竟涅槃。一切诸佛菩萨皆是为了众生发起菩提心,重视他人,不重视自己故他们都成为佛菩萨。凡夫往往有我执,如在做梦时也有强烈的我执,而生到轮回,受无量的苦。

  如何真正能生起菩提心?众生是我们平常多观修的对境,这可以使我们逐渐的生起菩提心,不是一刹那就会生起的。为了坚定此心,要反复观想而生起清净菩提心。对行菩萨道生起强烈的信心,然后真诚修菩提心。观修菩提心要提前授菩萨戒。菩萨戒依仪轨传授,分二:“愿”菩萨戒与“行”菩萨戒。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