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察仁波切:如何修习金刚乘
嘉察仁波切:如何修习金刚乘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讲授
小乘、大乘与金刚乘
一般而言,流传在中国之佛法称大乘佛法,流传在西藏称金刚乘教法;但这只是一般人的称呼,事实上,二者在真正的修习上并无不同,在真正的修持上,并无上述称呼的存在。
有关出家人的衣著,及在家人、出家人的戒律都是依照小乘;同样地,在西藏僧侣的衣服及戒律也都是依照小乘而非金刚乘。因此大乘、小乘同时并存於西藏佛教之中,其不同点只是在於修持的方法。
西藏式的修行方法是首先领受菩萨戒,从中观、唯识中去学习;中国佛教亦是以接受菩萨戒为基础,进而修习不同经典,学习大乘的修法;基本上,西藏是建立在龙树、无著及六殊胜庄严:八位殊胜大师)教理的基础上,直接地来学习佛陀的教法;在西藏除了直接接受佛陀的教义之外,他们对於论藏、注释也相当重视,但中国佛教的传统通常只有研读佛陀的教义——经藏而已。
金刚乘传播在中国
西藏人相信金刚乘的教法也同样传播在中国,尤其行密、事密这两部份,在中国是流传下来的。大乘佛教强调素食,事实上此即为事密、行密之戒律的训练;但在西藏拥有四部瑜珈密法,尤其是无上瑜珈部份,特别受到重视及追随。
事实上修持密法的本身,就修持了小乘、大乘及金刚乘。例如修持上乐金刚必须从小乘、大乘起修。实际上,每个修持法之中都可以发现小乘、大乘的踪迹;因此,虽然中国佛教称为大乘佛教,西藏佛教称为金刚乘佛教,但在修法的本质上,我们是修习各种不同的传承。
不论我们修什么法,初发心和企图是最重要的,而且必须是正确的。所谓世俗和精神生活的差别在於世俗是重视外表,例如美丑、贫富;而精神生活在意的是心是否纯净、清净,而不在於外表情形,精神生活乃在一个人的心能否不要再执著、贪求世俗的一切。
初发心和企图最重要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佛陀数千位弟子之中,不乏有国王及王子,他们有的长得帅、很好看,穿著很好的衣服,但是佛陀有一位弟子——迦叶阿罗汉,他长得不怎么好看,但他的内在充满智慧毫无染污,并且能了解佛陀的许多教法,因此,佛陀有一次说法开示的时候,特别留了一半座椅给他,这是因为佛陀尊重有智慧的人。
同样的,一个人在供养佛陀时,最重要在纯净的发心,如果你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敬而做供养的话,事实上,你得不到什么功德。西藏有一个故事,有两兄弟在佛前点灯供佛,其中有一人发心不正确,死後即堕入畜生道,变成一只萤火虫。
如果你的企图和发心是正确的话,善行就一定有好的功德,在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尼向佛陀供了一小盏灯,由於他的发心正确,後来就转生为转轮圣王。西藏另有一个故事,有一乞丐在路上走,正好下起雨来,路旁有一佛像,他把鞋子放在佛像上,以免佛像被淋湿;将鞋子放於佛像上当然是不正确的行为,但由於他发心正确,後来转生为龙王,成为很有财富的人。
你的企图、发心,以及种种外在行为、供养及财富,都能同时圆满,这对一个修行者而言是最好的事情了。但真正的如法修持金刚乘被认为是很困难的事,即使是非常尊贵的人,各方面的因缘条件都非常的好,也很难精确地修习金刚乘,更何况是一般人要精确修习金刚乘,那是更难了。
灌顶的实相
我们所做的修持,包含观想以及完全虔敬地奉献,比如在修本尊法时,观想会得到极大的效果。为何一个人要接受灌顶呢?事实上在灌顶仪式之中,我们一般人无法了解灌顶的全部的意义,也无法得到全部的加持;实际上只有那些已成就的上师,他们可以真正得灌。一般人只是得到一些加持,以及积聚自己的福报。
佛教徒和非佛教徒之间的不同到底在那里呢?一般非佛教徒相信有一个永恒的「我」存在,甚而佛教徒则认为无「我」。相信有「我」存在的非佛教徒,他们相信有一位主宰的存在,至他们相信「我」之得到解脱,也是主宰早就安排好的。
佛教徒并不相信「我」的存在,例如出家人穿著法衣、守戒律,就是为了减少对衣服的执著、对自我的执著,此即为能减轻或转化不好、不对的动机及染污的方法。任何一种修法、学习,例如:对於五蕴、四谛、慈悲的了解,都是为了能够转化自我。
密宗的修持
密宗就是以持诵真言、咒语,以及做本尊的禅定来转化自己,为什么要做禅定、禅修呢?乃是为了消除无知、无明,以及真正了解自己的自性,并且体悟到「我」到底是什么。
小乘在修持「无我」上有不同於金刚乘的修法,小乘一般是对死做观察,而大乘是对现象做观察,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显教和密教都相信「无我」,但在技术上有种种不同。身为一个修行者,尤其是修金刚乘的人,不能因上述说法而感到骄傲,认为修金刚乘就比修小乘来得高超,因为这样是对於自己的执著及对自己的期望希冀,这些执著会让你堕入轮回的痛苦。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