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天
“暇满”的内涵,大家过去可能已有了很清楚的了解。但在格鲁巴的传承中,有课前加以讲述的习惯。如果只是在文字方面稍作解释,这样讲得很快,利益却不甚大。所以,虽然我讲得并不怎样,却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去详细说一下。
《亲友书》中有许多比喻来说明暇满人身的难得,如盲龟浮木的故事。在轮回的大海中,佛法正如那块浮木一般,此处兴起彼处消亡,并非恒久地兴盛下去。我们这些无明众生想要值遇佛法,正如盲龟要穿入浮木一般,是何等之难!大家理应好好去想一想这个比喻的目的何在?即是让我们内心产生很大变动,更去珍惜暇满人身的难得,从而更好地发起学修佛法之心。若仅止是比喻,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内心生起觉受,在佛法上更为精进。
不要说地狱有情的无量无边,就是我们平日见到的每种动物,如山林中的蚂蚁、飞蚊、蝴蝶之类,其每个种类的数量便超过整个人类的数量。三恶趣中畜生之数已是最少,以此类推,我们能得到人身继而出家精勤修行,当真是万万亿分之一地从无暇中脱离出来!
为什么一再说这样的人身难得?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人身成办很大的事业。如果只是为了吃喝,与一般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作为一个有智慧、有福德的人,着眼之处理应更远大一些,而不是只贪著于今生的一点享受。应以解脱成佛为目标,这样才不至于浪费暇满;最低限度也应是发起菩提心,哪怕是造作的菩提心也要尽自己力量清净地发起。依此力量,福德是无量无边的。昨日所讲的四句颂文主要便说我们依靠什么样的身体发起菩提心?答案便是依靠暇满人身。
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 刹那电闪万象暂显明
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 世人福慧万一须臾生
此四句颂文主要是讲依靠怎样的行持来发起菩提心。条件分为两种:身的条件与心的条件。身的条件,即我们之前所述之暇满人身。
《入行论》分为十品,前三品是讲如何受持菩提心,即是如何让菩提心生起;中间三品是讲如何坚持菩提心,令它不衰退;后三品是讲不仅不令它衰退,还要令它辗转增长,力量越来越强大;最后的回向品则是将这一切的善法回向。
前三品中,第一品主要讲菩提心的功德——当我们一旦看到菩提心有这样的功德利益时,内心自然发起“我也要好好修学菩提心”的强烈意乐心,这样便很容易进入对菩提心的修学中。所以第一品主要讲菩提心的利益与功德;第二品即忏悔罪障。我们在受戒之前,都要磕头忏悔罪障,这样才能生起清净的戒体;第三品则是正式受持菩提心。生起菩提心需要两个条件,身的条件是暇满人身;那么心的条件是什么呢?
“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刹那电闪万象暂显明”。此二句描述阴云密布深夜一片黑暗,在暗夜风雨中行路时,唯有依靠刹那闪电的光才能看到一点路。以此比喻什么呢?即是说在轮回的长河中,黑暗劫犹如浓云密布一般,没有佛陀出世;佛陀出世的时候非常少,犹如刹那划破长夜的闪电一般,极偶然才出现一次。“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世人福慧万一须臾生”,在世间,一般的凡夫毫无修福的智慧,只知造恶而不知何为善法。只有仰仗佛陀慈悲、智慧的加持力,世人的福慧才能难得地生起一点点,正如在暗夜中借闪电之光能看到一点前路一般。
具足修福的智慧和修习善法的意乐心,这便是“心的条件”。一般世间人修福的智慧、对善法的修行均可谓非常难得,偶尔产生一点点也是极短暂的。对于在座各位来说,能出家,深信佛法并在善法上用功,修福的智慧会更长远一些。这是我们的福德因缘积聚得非常圆满,才能有条件在佛力加持下生起这样的智慧。观察我们自身,“身的条件”即暇满人身已具足;“心的条件”,即修习善法的意乐心亦已具备,因此应发起好乐之心来修学菩提心的修持。《入行论》后面也说道,诸佛观察无量劫来最能利益有情的是什么?正是菩提心!如今发起菩提心的两种条件都具足了,我们便应尽自己力量发起誓愿,愿成为一个菩萨!
在身心条件都具足的情况下,我们开始讲菩提心的利益。此中分为三方面,一是讲述总的发菩提心的利益;二是讲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各自的利益;三则是发起菩提心的有情会怎样殊胜,得到怎样的益处。通过这三方面来阐述菩提心的利益。
总的发心利益又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菩提心超胜于其它一切善法;第二,一旦生起菩提心,有情的功德内涵就变了;第三,通过比喻来赞叹菩提心的利益。
其中,菩提心超胜一切善法又分三方面:第一,能摧灭极大的罪业,一切恶业均可以被菩提心灭除。如颂文中所说:
“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极难对抗罪障大势力。
是时若无圆满菩提心,余善威力何能遮彼罪。”
如是,就是说“以那样的因缘”。我们前面讲过要生出修习善法的意乐心是如此困难,善法力量特别薄弱,而我们微弱的善根又怎能抵抗强大的恶业呢?极大的罪障,如五无间罪自然会引发未来堕入恶趣的痛苦,而我们内心善法上的力量总是那么微弱,又如何遮除这样的极大恶业呢?尽管我们不知道过去造过多大的恶业,但通过对业果及轮回的认知,应了知自己于无始劫来造下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以微小的善法如何能忏除、压服掉诸多恶业?在敌强我弱的状况他下,若无圆满的菩提心的力量,其它善法的威力是无法忏除如五无间罪那样的极重恶业的。只有菩提心的力量所发出的威光能破除五无间罪!
我们知道,菩提心分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是证入空性的智慧,能断除烦恼障。而我们此处所讲的“圆满的菩提心”则是说世俗菩提心,不是证入空性的智慧。单讲世俗的菩提心,它的威力已超过世间一切的善法。若想证得佛果,必须两种菩提心一起修行。胜义菩提心若无世俗菩提心辅助,也没法断尽二障与习气。如小乘阿罗汉也可证得空性,但没有世俗菩提心的帮助,所以无法断尽二障乃至习气,不能成佛。这便是说明世俗菩提心的重要性。
下面的颂文即是说,通过菩提心,我们可以得到殊胜的安乐。
“于多劫中恒时作护念 诸能仁主观见此利益
无量士夫多资粮所成 胜乐由斯不难安隐得”
此是说一切诸佛起初为利益有情,不分远近、亲疏,对一切有情都平等地发起菩提心,继而学修为利众生的菩萨道,最后成就佛陀果位。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从初发心起,多劫之中考虑的总是一个问题:要怎样才能利益众生?诸佛观见,只有菩提心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最有利益的。
“无量士夫多资粮所成”。殊胜的安乐需要很多的资粮与因缘,无量士夫想要得到胜乐的话,依靠此菩提心“不难安隐得”。我们昨天讲了“善逝”的意思,即是从圆满的因到圆满的果,中间非常顺利,不像外道受了无边的苦行最终仍然无法得到安乐。通过菩提心,即能非常顺利地让无边有情都得到胜乐。
下面即是“心想事成”——自己的任何善愿均可依靠菩提心的力量来成就。
“百千生死苦痛欲摧坏,有情忧恼不安欲遣除。
众多百千妙乐欲受享,菩提心体常应不舍离。”
“百千生死苦痛”,是指轮回中的三苦、六苦与八苦。整句意为,自己想彻底摧灭轮回中的一切痛苦,想追求解脱的意乐。“有情忧恼不安欲遣除”,这一句奠定了大乘的基调——不仅自己想解脱轮回,亦希望替无边有情遣除他们的忧恼不安。如果希望自身解脱、永离生死痛苦,菩提心能为你成办;如果希望利益有情,令他们远离忧恼不安,菩提心亦能为之成办。倘若想要享受,“百千妙乐”——无论人天果报,乃至大乘的五道、十地的功德,解脱的功德、世间出世间清净的安乐——如果你想要享受,依靠菩提心也能成办。“菩提心体常应不舍离”,既然菩提心让以上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便应将菩提心当作生命中最主要的支柱来受持。
下面讲一旦发起菩提心有什么利益?得到什么样的名字?
“若发菩提心者刹那间,生死囹圄坚牢苦逼身。
即名一切如来殊胜子,世间天人悉皆应恭敬。”
“若发菩提心刹那间”:无论是发起愿菩提心或是行菩提心,只要发起其中任意一种,即使你是深陷牢狱的有情,为无边的烦恼、恶业所束缚,没有一点世出世间的功德,就依靠生起菩提心的这点功德,当下就是当之无愧的菩萨、佛子,一切世间天人都应向你顶礼。
下面即用比喻来赞叹菩提心的功德:其一,“如丹点金转成殊胜相”,以点金技来赞叹菩提心;其二,“众生唯一道师无量慧”,以稀有的珍宝、摩尼宝来赞叹菩提心;其三,“一切余善不久如芭蕉”,以如意树来赞叹菩提心的利益;其四,以勇士来赞叹菩提心;其五,以劫末火来赞叹菩提心的功德;其六,以其它的经教来赞叹菩提心的功德。一共从六个方面来赞叹菩提心之利益。
“如丹点金转成殊胜相,将此不净之身能转成。
稀有无价大宝如来身,是故于菩提心应坚持。”
此句以点金技的比喻来赞叹菩提心。“丹”是传说中一种类似于水银的液体,仅一两“丹”即可将一千两铁转为黄金。在龙树菩萨的传记中,即记载有用这种方法点铁成金供养寺院。我们的身体是在烦恼和业障的驱使下投生的,极为不净,如果依靠菩提心这个点金技,就可以转为无价的大宝如来身。以此赞叹菩提心的利益,能让一个烦恼众生变为无上正觉大士,因此应坚持修持菩提心。
众生唯一道师无量慧 善巧普观见为极珍奇
五趣众生欲求出离者 大宝菩提妙心应坚持
此是以稀有难得的珍宝来赞叹菩提心。我们曾在经文中看到,有商主到大海中去寻宝,必须具备有善巧方便将大家引到宝洲的舵手;如果找错人,就非常危险。同样,佛陀是众生唯一的导师,用无量的智慧与善巧方便来引导我们从各方面详细观察,菩提心是最为稀有难得的。正如商主寻觅的摩尼宝能扫除众生的贫穷和痛苦,菩提心也像摩尼宝一样稀有珍贵,能让众生远离痛苦。我们在摩尼宝前祈祷,它能降下我们希愿的东西;菩提心也是如此,我们向它祈求加持,也能得到无边的利益。
一切余善不久如芭蕉 一次生果凋谢不再生
菩提妙心嘉树常茂密 与果恒时无尽辗转增
此是以如意树来比喻菩提心的功德。倘若没有受持菩提心,我们行持的一切世间善法就如芭蕉树一般。芭蕉树是怎样的呢?它是很容易烂的植物,一般生长一年后就从中间烂了,不可能长久生长。然而如意树不一样,你向它祈求任何东西、无论祈求多少都可以得到,对它没有一点损害,反而更加茂盛,果实一年比一年更多。如意树便有这样的功德,菩提心也是如此,在菩提心摄持下所行的善法,能令你永远享受乐果。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