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初仁波切: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附录:敦珠法王对六中有的开示
嘉初仁波切: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附录:敦珠法王对六中有的开示
中有教导:
佛陀曾说其教训可以总结为六个中有教法。佛法无边,各时期与各乘所转*轮中包含无量法门,对于那些希望能于一生中成就佛陀果位之众生,可以用六中有为纲要来说明其教法修行。
何谓中有?中有乃「非此亦非彼]之状态,是中间状态,处于两者之间者。
六中有是:
一、此生之自然中有;
二、梦中之虚幻中有;
三、禅定中有;
四、临终之痛苦中有;
五、胜义之光明中有;
六、投生中有。
一、此生之自然中有:
此生之自然中有涵盖由生至死之时期。故此,吾人皆在此生中有之时。正如教法所云:“奇异哉!吾现正于吾生命之中有,吾将遣除懈怠,因为此生实无余时!”此乃吾等现时之情况。请仔细思维此事,试问自出生至今己有多少年头而未来又尚有多少年华?生命根本无常,无任何事或人能够逃避死亡,无人可以永生不死。如是这样吾等毫无意义地浪费此生,在懒散与纷乱中丢弃时光。生命依循轨迹而行,当动力消耗殆尽之际,所有活动止息,无有可补救者。
故说吾人不应容许自己堕入懈怠与纷乱之权势中,应该修持佛法:此事于死亡时有帮助。吾等或未能修习所有法要,但应尽力为之。盖吾人明白此生中可对来生作出积极影响,要极力避免任何恶行,亦要成就任何极微之善行,因为事无必然。故此,要规范自己,吾人假若明日死亦毋使有所悔恨。如是正为首个中有—此生中有。
二、梦中之虚幻中有:
梦中中有涵盖由入睡一刻至醒来前之时间,此时段与死无异,唯一分别是为时甚短。当五种感觉:色、声、香、味、触收摄入阿赖耶识时吾人于此中失去知觉。当人入睡便与死无异,起初并无梦境,唯是黑沉,因睡者沉入阿赖耶而不省人事。
其后,因无明业风能力刺激,从而现起感受与情感相缠之情节。因此,生起了梦中感知对象(即色、声、香、味、触)之出现。梦中之主体当非真实存在于个体内者,所现之觉醒亦不能离开而于外物产生作用。彼存在于内,所感受者是虚幻不实,故称为虚幻中有。晚上梦境中之感受处于妄想力量之下,如在白天,被哄骗;意识包含色、声、香、味、触与白天所经历者一样,只是,如今更为虚幻,入睡者做梦所见乃幻觉及虚构之事物。
教法中言吾人亦如幻像与梦境。固然,相对于醒时之感受吾等说为真实,以梦为不真实。对佛陀而言,梦中所见与醒时之觉受同一层次,都不与真实相应,都是虚假、变化、无常、不可靠、此外无它。吾以为,倘若吾人反观自出生至今所作所为种种如今安在?能找到否?皆去矣,且流逝不停,所有这些显然真确,然而,有些事物会避过吾人掌握,常常会觉得此生之觉受为常。在想:“此为我自己”、“此乃我有”。教法所言,此认知错误。亦因此,吾等必堕轮回。
故此,不管如何,应对治梦幻觉受。日间,应向上师三宝祈请。晚上要努力去认知梦境实属虚幻。要转化梦境,于梦中修法,从中得到熟练,若能如是,则可以融合日间与梦中觉受(不生分别),修持便会大为增进。此修法对治世事无常与其他障碍极为有效。
三、禅定中有:
禅定中有是指入定等持之时直至出定时为止。称之为中有者在于它并不象日常妄念之流转,亦不像日常生活中吾人对现象之感受。是一种禅定安稳,一种清新有如无云晴天之专注,如静海无波。如果心里满是念头(有如盗贼)或有些微动态(如丝线交织)则不可能住于此专一心境。安稳之禅定于此情况下不能出现。如此,禅定者勿流浪于如盗贼之思念之威力下,要有不散乱之无念与勇猛精进以避免散失注意力。
梦中中有与禅定中有是此生中有部分之分支。此生中有自然涵盖吾等修行。纵然后者有间断,在此生中必须为之,亦只能于此中修禅定。
四、临终之痛苦中有:
此乃完全会发生之事:明日吾人或会死于患病。当所有祭祀祈祷长寿均无效时,死亡必然来临。显然此生所作对吾等毫无用处,亦不能随我而去。就算拥有财富高如须弥山,一针一线亦不能取走。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去,甚至宝贵身体亦不能要,还可以带走何物?只有吾人累积之黑白业将会伴随着,而并非别的。
吾人当按照教授而修行,训练成能转化心识。如果能熟习此法,又如果死时无一丝后悔,则甚好,如有人云:“吾将会去某某佛土”而又事实上能达成者,是圆满成就之修行人,确实而言,修法是为临死时之需要。因此教法侧重于令吾人理解死时会发生何事。
纵是一凡人,死时一刻亦十分重要。此刻应该向上师三宝祈求,应该切断所拥有之财物、居所及种种有关连之事—因此等皆能牵引吾等进入轮回。财富应奉献给三宝,祈求不用经历痛苦死亡过程与落入三恶道。
如在生命历程中,能对心识作有效转化训练,加上如于死时能加以运用,把神识送到佛土,实乃最好之情况。如若不成,神识迁转可由喇嘛或一位金刚眷属代行,彼等恰好与彼同在而又知道当做之法,便会于汝气息停止时把汝之神识转移到佛土去。在任何情况下,为此作出计划十分重要,而又需要加以训练。于是在那决定时刻来临时不致惊慌失措。当然,这些准备练习是此生中首要完成之事。
死时会经历何事?在受生之时,就是父母交合之际,身体由五大元素精华组合而成,乃元素、灵热、能量、脉道等等之组合。死时,五大逐渐分离互相分解,当分解完成,外气呼吸便停息。然后,当内脉动停止,白菩提(位于脑部的父分)与红菩提(位于肚脐的母分)两者便会于心间相遇融合,在此际神识便离开身体。没有修习此一经验者,此时会长时间不省人事。而有成就的大师、神识会在两分钟后,融入虚空,由虚空而入光明境。对吾等修行人而言,禅定之成果为何?便正是融入光明,纯净与无污,一如虚空。其出现在于内脉停止之际,如在禅定之际能证了光明而等持之,则在体验无暇之虚空出现之时,便会出现「母子光明会、空与觉会」。此即为解脱。实则此即为吾等喇嘛与禅修者所修之「真如休息法」或于死亡时之「禅定」。「真如」是除此以外没有别者。子母光明会合,在生起之相中稳定着,得到圆满,便是解脱。
五、胜义之光明中有:
如无修行,当黑暗经历出现,便会昏晕,醒时,几乎立即进入恐怖觉受,是所谓第五中有——胜义之光明中有。此乃当暗存于吾人心识中诸寂忿尊(自普贤王如来下至五佛部及莲师八变化身),以惊人之声音光线展现。对禅定不熟习者便为之惊倒,当被恐怖所掌握此心识之展现便会消融。
今综谈临死中有与胜义中有。在五大元素分离或融合后,神识融入虚空,昏晕入阿赖耶境界,接着便见到光明有如纯净无暇之虚空。如果此人不熟习禅定,便不能认知此光明。由于光明不被认知,便不持久。如若人久久修习摄心,母子光明便能相会。
如今,在死亡时各元素相互融合之前,最重要要做者是完全醒悟知道死亡已届,要切断与此生相关连所有事情。除三宝以外别无希望,要向根本上师三宝祈求,要知道上师是吾人最易接触者,亦是三宝总集。在中有危险道路上向上师、汝之本尊祈请。坦承表露此生中所犯所有不善之业,一心祈请能引领吾人于死后立即去到佛刹。如云,如此一心祈祷、如此恒存心中之渴望乃引领我等到净土之必须条件。
再者,当病人弥留之际,其上师或三昧耶不坏之法侣,与亡者有和谐之关系者便应该提醒其已进入诸元素融入之过程。纵然此过程经已开始亦要如是解说。并祈祷唱诵,祈求上师加持,此等正愿有大利益、能解救中有道中之种种危险。如一病人跌倒,他人可以扶起,同理,法侣能向弥留者作指引帮助,为之祈祷,如是有大利益。
如是我闻,诸佛具有大悲心,如有人呼其名而祈请(无瑕南方宝生佛,保佑者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等),便能因呼名而得免堕三恶道。同理,如果弥留者能好好祈请诸佛,只因其名号被称呼便能免去亡者堕入较低下道中,最是有用。祈祷有如吾人助手,死时之保护者,能予最大利益实最重要。死时亡者首先失去知觉,然后醒来,如果亡者不能认证光明,光明便会褪失,胜义真实中有便随而出现。
至于寂忿本尊等之出现,伴随可怖音声光线及可怖深渊峭壁之印象,如亡者不能认知此无尽声音光线只是自己心意投影,别无他物,否则便会生起极度恐惧感受。此等影事出现,恐怖生起,然后此等事物逝去,之后神识离体,由适当之出口离去。
六、投生中有:
于此,心识与身体分离,由于心识已在体外,没有物质支持,粗色身己无,只有一(微细)光蕴身、缺乏父母精华之支持。故此亡者不能感到日月之光。尽管如是,仍有一种光亮,是心意能量,从光体中放出使亡者有印象,于是能见其途。加上在来生中有界流浪之所有众生能互相看见及互相听闻对方,于此时,心思某地,即时到达,只有未来母亲的子宫与有佛陀之圣地金刚王座除外。「中有」身是一个「意」,故此,当它一想到某地,便能到达某地。
再者,亡者之意拥有一些神通力,纵然此等神通仍稍有染污。故亡者能知他人想法,观见别人如何使用其一生所累积财物,这些人想些什么,和准备为彼作些什么法事。生存者不能睹见亡者、亡者却能见生存者。亡者们一起,为饥渴冷热等感受折磨,于中流浪,经历之折磨甚为剧烈。
汝等实际于中有中流浪者乃生前未能行善亦无极恶之人,犯大恶事众生绝不会经历来生中有,彼等死时一合眼便化生于下等恶道中。反之,广积善行者便即生佛土。一般而言,吾人并非大善大恶,便会经历来生中有。来生中有舍折磨痛苦外别无所有。但如亡者曾成就许多善行,供奉三宝,布施贫者等等,又如他人设置寂忿本尊坛城、修持仪轨、焚烧与加持亡者牌位(此法使亡者神识提升到较高境地),亡者便得保护,免于中有之可怖,得到解脱。比如众人合力抢救某人免于堕入悬崖,由是说要为亡者多行善事。
在死后的第一个二十一日,亡者觉受有如生前,仿如拥有躯体与相若之意识,观见周围环境有如在生时。其后,其觉受便近于来生处所,故说四十九天之前三周最重要,如于此时间内有人能为亡者广修善行,则原应堕恶趣者能因三宝悲悯力而提升至善趣中。逾时则此人业力已推之入恶趣中,三宝悲悯力虽不变,亦无法引入善趣,直至亡者恶业消尽。
故此要为亡者积累大量善行,修行人熟习并了知彼在来生中有时为己死,便知自己流浪于投生中有,忆起上师本尊,向彼专一祈请,便能转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妙药刹土或光明铜色山等净土。
一成就之喇嘛能召来亡者神识使进入写了亡者名字的牌位,在加以教导及灌顶后,向彼启示真实之道理。能向亡者示以佛道,起码亦能令亡者神识再取得人身。一切视乎其业力、渴望与虔诚。吾人可见,就各中有而言,此生中有最为重要。因为,它就是现在。于此生中有,吾人必须好好修行,使吾人不必流浪于其他中有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