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空恩师讲《广论》73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73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73.20030520文字讲义
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做加行。(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学修听闻讲说中破除一切内外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
我们已经进入到《菩提道次第广论》正宗分的三恶趣苦,前面已经讲了地狱道、畜生道的苦。
畜生的类受,分类、受生分别为胎、卵、湿、化,形、寿、享千差万别,形就是形状,动物千姿百态、各式各样。寿命不等,有的活一天,有的活几十年,有的甚至活几万年。享也是指它们的福报各自不等,千差万别。这是它的类受来说。
畜生遭受的苦恶有苦役,什么叫苦役呢?就是跟奴隶是的,要受人差使――拉犁、耕种、鞭挞,还有充食――强凌弱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物降一物,还有人杀,它们劳碌为人服务,最后还要变成人的一道菜,被人所杀,有这个宰杀之苦,除了有宰杀之苦,还有互啖之苦――就是互相吞噬。畜生又名旁生,就是畜养的生类。一切的世人或者为了吃这些动物,或者为了驱使,蓄养旁生,也为旁行一类的众生。
三恶趣中的六道之一――畜生道,有畜生业因,死了以后,所趣的道途与畜生趣相同。旁生佛教的话就叫畜生,世间的话就叫旁生,分类上面到龙,龙都算畜生一类的,还有兽、畜、禽,下到水陆昆虫,皆是业果的轮回恶趣,非是人天的正道,故曰旁生。旁生分四生:胎、卵、湿、化。我们读早课都知道:“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1、胎生,就是四生之一,比方说人类,在母胎内完全身体长成,畜生一类也有胎生。
2、卵生,也是四生之一,比如说鸟、鸡、鹅、鹌鹑等等,在卵壳里成体,而后出生。
3、湿生,也是四生之一,又作寒热和合生,比如说虫子依湿气而受生的。
4、化生,四生之一,为依托无所,唯是依业力忽然生起来。比如诸天、诸地狱以及劫初所有的众生,刚开始是从化生来的,过去没有胎生,人是怎么来的?就是从化生演变的。飞蛾演变成蚕,这也属于化生。
四生同业相缠。胎因的情有,一念的爱情,十二因缘讲一念无明,见到父母交会、做房事,看到那淫光而投生父精母血之中,经三十八个七日形成初胎,凝华为出初生相。这是胎因的情有。胎因的有情见到父精母血这种光,产生爱恋的心一下子就受生,对父亲生贪爱,就转生为女孩,对母亲生贪著,就转生为男孩。这些以后在十二因缘里会讲。卵为想生,比方说雄鸣上风,雌鸣下风,随感,这样卵胞就为胎卵渐渐分相。前面两生是同业相缠,后面这两个是合离成化。合离成化有两点,湿以合感,比方说湿秽的地方暖气发起来,中阴以为胜处,即合而生,和这个因缘结合,就投生在这儿,软肉为出生相。化生以离应,比如鹰化为鸠,田鼠化为鴽,麻雀入大水为蛤,雉入大水为蜃。或者虫子翅膀落了以后为虫等等,这是出生坚肉为初生相、化生不同等类,这就是说通过细细地研究法相,才能明了这四生。
四生具缘而生,比方想生四缘生,情有三缘生,合感二缘生,离应一缘生。想生四缘生包含业、父、母和暖;情有三缘生是业、父、母;合感二缘生是业和湿;离应一缘生是业这一个。众生无始劫以来或为情变为想,想亦为情,合起来变成离,离亦为合等等,更相爱,相变化各各不同。胎生中的因,遇无缘处为主黑暗,有缘处见彼淫光,由爱念投胎,然后男见父而憎恨,女见母而憎恨,这样就形成了,男见母妄想为妻,这样一下投生了,女见父妄想为夫,这是投生的因缘,这样爱念留住,父精母血,纳为胎种。所以说:三界六道,唯有四生。
三界也名叫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四生,这里面有天――色界、无色界都属于天道。欲界里面最多,比方说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中阴都属于欲界。人就属于胎生,也有卵生的,湿生的也有,化生的也有。修罗也有胎生的,也有卵生的,也有湿生和化生的。鬼就是胎生和化生。畜生为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地狱当中就是化生。中阴身也是化生。
偈说:“欲有盖诸趣,色无色为天。”天和地狱、中有这三个为化生,修罗和人并畜生各个具有四生――胎卵湿化都有,鬼通过胎、化二名三界四生,依壳而起曰卵生,含藏而出曰胎生,假润而兴曰湿生,无而忽有曰化生。《楞严经》云:“卵因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三界六道,唯是四生。”四生完全把六道涵盖了。
三界六道的四生、畜生的分类细说就这么多,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
今天我们讲的就是饿鬼道,三趣里的最后一个趣。畜生的苦我们要细细地思维一下,假如我们不好好用功,驳无因果,将来投生到畜生道那是非常可怕的,畜生被宰杀、鞭挞、强凌弱食等等种种的苦。依照这些道理,我们可以数数思维一下,了知三恶趣中,不管是前面讲过的,还是没讲过的,没有一个地方是快乐的,现在我们要讲的,就是饿鬼道了,我们看原文,《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
壬三 饿鬼所有众苦
思惟饿鬼苦者,谓诸习近上品悭者,生饿鬼中,彼复常与饿渴相应(投生到饿鬼中,和它相应的就是饿和渴),皮及血肉悉皆枯槁,犹如火炭,(形象是)散发覆面,口极干焦,舌常舐略。此中有三。于诸饮食有外障者,(饮食的外障是什么呢?),谓彼若趣泉海池沼,(他要想到有泉、海、池沼的地方),即于其处(到这个地方以后),为余有情持剑枪矛,(被其他的有情拿着剑、抢和矛),遮其泉等不令趣近(不叫它靠近),及见其水变为脓血,自不乐饮。(由于他业障深呀),于诸饮食有内障者,(刚才是外障,还有内障),谓有其口细如针孔,口或如炬(炬――火炬一样),或有颈瘿,或腹广大,(肚大如鼓,声噤偃语。)纵得饮食无他障碍,自然不能若食若饮。(就是没有外障,光自己的内障也没办法吃),于诸饮食自有障者(就是外边不障碍你,狱卒不驱赶他,自有障者就是自己身体里面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所有一切若饮若食,悉皆燃烧(所有的一切,不管是吃的还是喝的,只要一吃就着火,这都是悭贪所致,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悭贪。嗔恨心、无明烦恼就堕地狱。邪见、驳无因果、毁谤三宝就堕畜生。悭贪吝啬不舍,没有布施之心就堕饿鬼。想想苦不堪言啊!),有名食秽,食粪饮溺(专门吃粪、吃尿,所以说厕所里都有鬼神,我们入厕为什么要弹指、诵咒、诵偈啊,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只能吃这些赃东西,这是恶鬼道呀,苦呀。),及有惟能饮食不净,生熟臭秽,有损可厌(这种脏东西能吃到的还是有福报的,没有福报的连这种脏东西也吃不到),或有惟能割食自肉,不能受用净妙饮食(或者有的只能割自己的肉吃,干净、美妙的饮食、好的东西吃不到)。
是等处所如《俱舍释》云:“诸饿鬼王名为琰魔,诸鬼本处琰魔王国(住的地方叫琰魔王国),于此赡部洲下过五百逾缮那而有,从此展转散居余处。(从这个地方辗转散居各处,什么地方都有)”《亲友书》亦云:“于饿鬼中须依近(依近――依,依止、离不开,近,切身,接近),欲乏所生相续苦(欲乏――愿望不遂),无治饥渴寒热劳(没办法对治饥、渴、寒、热、劳困),怖畏所生极暴苦(恐惧、畏惧这些苦)。或有口细如针孔,腹等山量为饥逼(腹象山一样大,为饥渴所逼迫),下劣捐弃不净物,尚不具足寻求力。有存皮骨裸形体,如枯枝叶多罗树,有于夜分口炽然,受用口中烧然食(一吃东西,口里就冒火,把食物就烧了)。有下种类诸不净(有下列各类的饿鬼,下列不净的东西他都吃不到),脓粪血等亦无得,面互相冲有受用,颈瘿成熟所生脓,诸饿鬼中于夏季,月炎冬季日亦寒,令树无果诸饿鬼,略视江河亦当干(稍微看一下江河、有水的地方马上就干了,业力多厉害啊!)。”其中初颂显示总苦,所余诸颂显示别苦。劳为食故(为了寻找食物受困劳之苦),遍处驰求(到处去寻找)。畏谓由见,执剑杵索诸士夫故,而起畏怖(看到拿剑杵索的这些狱卒,不敢接近,没有接近就赶跑,就是接近了,由于内障,一吃就变成火炭)。下劣捐弃,谓随意弃。夜分者,谓至夜间其口烧然(到了晚上口就开始燃烧)。口中烧然者,谓随所食皆烧其口(不管吃什么东西都烧你的口)。受用谓食。眼如恶毒之然烧,甘凉泉河悉当枯竭。又于一类显似猛焰,火炭充满。又于一类显为脓河,(在这个浓血河里面),种种秽虫弥满流注,是释中说。《弟子书》亦云:“猛渴遥见无垢河(非常猛烈的欲望心求饮食和水,远远看见干净的河),欲饮驰趣彼即变(到了跟前想吃了,这东西马上变了,水就变成脓血或者干枯了),杂发青污及烂脓,臭泥血粪充满水,风扬浪洒山清凉,檀树青荫末拉耶(末拉耶,就是末拉耶山,香山,产名药的地方),彼趣猛焰遍烧林,(到这个地方以后马上遍烧林,什么受用也得不到),无量株杌(杌wù<名>砍树剩余的桩子),乱杂倒。若奔畏浪高翻滚,泡沫充溢大水藏,彼于此见热沙雾,红风猛乱大旷野。此住其中望云雨(在这个地方住着想看到云彩和下雨),云降铁箭具炭烟,流飞炽炎金刚石,金色电闪降于身。热逼雪纷亦炎热(雪都变成热的了),寒迫虽火亦令寒(寒逼迫虽然是火也令冷),猛业成熟所愚蒙,于此种种皆颠倒。针口无量由旬腹,苦者虽饮大海水,未至宽广咽喉内,口毒滴水悉干销。”(毒就是毒火的意思,要知道,饿鬼的总苦和别苦甚恐惧,畏惧这些苦,要数数串习和思维。恶鬼受的苦我们没有细说,只是从文字上大概了知一下。)
其寿量者,《本地分》及《俱舍论》说,(他们的寿命有多少呢?),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人间一月是恶鬼的一天),乘此自年能至五百。《亲友书》云:“常无间息受众苦(没有间断休息地受众苦),由其恶行坚业索,系缚一类有情寿,五千及万终不死。”(有的能活五千甚至上万岁终不死),其释说为一类饿鬼寿量五千,或有一类寿量万岁。《本地分》说,三恶趣中身量无定,由其不善增上力故,大小非一。(三恶道不管是那一道的众生,他们的身量都不定),若思如是,应作是念(如果你思维三恶趣的众苦,应该思维忆念),现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昼夜(假如你到地狱中住一昼夜),或于严冬极寒冰窟裸而无衣,住尔许时,或数日中不用饮食(几天不吃不喝),或蚊虻等哳(哳zhā)咬其身,尚且难忍,何况寒热诸那落迦(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恶趣中,你想想更是苦的不得了。),饿鬼旁生互相吞啖,是等众苦,我何能忍?度现在心,乃至未能转变心意,起大怖畏,应勤修习。(开示修行之量),若虽知解,或未修习,或少修习,悉皆无益(虽然你对三恶趣明白这个道理,但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身语意,一点也不在乎,没有修习善业,一点不知道遮止自己身口意,自己起心动念在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你想想将来三恶道的苦,多么可怕啊!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就是不修或者修一点点,对自己来说,想脱离三恶趣,没门!修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今天修一点,明天念一点,就想从六道恶趣中出离,恐怕不容易,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事阿笈摩》说(就是《律经本释》),庆喜妹家二甥出家(庆喜――阿难),教其读诵,彼读数日,懈怠不读(读了几天,慢慢慢慢他不读了),附与目犍连子,仍如前行(把他交与目犍连,还是读几天,就懈怠了,不读了)。庆喜嘱曰:应令此二意发厌离。目犍连子引至昼日所经处所,化为有情大那落迦,(这就是讲了一段故事,我们先把原文讲完了,在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彼等闻其斫截等声,遂往观视(他们听到砍斩的声音,就去看了),观见斫截所有众苦,(看见被割截身体等各个部位的苦),又见彼处有二大镬(鑊huò<名>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涌沸腾然。问云:此中全无入者耶?(看到两个大锅在煮、开了,问:为什么这里面没人啊?)报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废时,死后当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设若知者,现或置入,次返目犍连子处,详白所见。
这个故事讲了,阿难陀有两个外甥,出家了,但是修行经教、读诵,几天就懈怠不读了,后来交给目犍连教化他们,然后仍如前面,读几天就懈怠了,庆喜说:应该叫他们发厌离。为了叫他们发厌离,目犍连就引他们到昼日所经处所,化为有情大那落迦――地狱当中,到地狱当中后,他们听到砍斩的声音,就去看,看到这些苦就生大畏惧,又看到两个大锅在煮开着呢,可是没人受苦,就问狱卒:这里头为什么没人呢?就告诉他们:阿难陀有两个外甥,出了家,一天到晚懈怠、荒废时间,死后当生此中,将来就在这里头煮了。这两个听了马上慌恐害怕,作如是念:设若知者,现或置入,马上返回目犍连子处,详细禀白所看见的。
目犍连子告云:二求寂,若此过患,若余过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当发精进(这个过患也好,其余过患也好,不管什么过患,都是由懈怠懒惰所生。对修行来说,我们不上道、不能用功、不能发猛利的心,就是因为不畏惧三恶趣,你要畏惧三恶趣的苦,一天到晚就不会去说闲话、去聊天、去摆龙门阵、去吃喝玩乐,一天到晚消磨时间、浪费光阴。只要你想想三恶趣就是你去的地方,你还能懈怠下去吗?仔细思维一下,不要想三恶趣不是你去的地方,就是你去的地方,去了去不了不是谁说了算,而完全是自己的业力牵引。作为我们得到暇满难得的人身,也知道寿命无常,很快就失掉了这个人身,如果不畏惧三恶趣的苦,还贪著人间的亲情、六亲眷属的感情、世间的名闻利养等等,就会把修行的道业荒废了,可怕啊!)。彼二遂发精进,若未食前,忆念地狱,则不饮食(没有吃饭之前,一忆念地狱,就不吃饭了,看到饥吞铁丸,渴饮铁汁,八寒八热一思维就不敢吃了);若于食后而忆念者,即便呕吐(吃完饭后,一想地狱的苦,马上就想吐)。
又引至余昼经行处,于余一处,化为诸天,彼由闻其琵琶等声,遂往观视,见有天宫,天女充满而无天子,问其无有天子因缘,答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发勤精进,彼二死后,当生此中(他们精进修行用功,将来他们要生到天上。)。彼二欢喜,还白目犍连子。教曰:二求寂,若此胜利,若余胜利(不管现前的胜利、究竟的胜利――增上生、决定胜),悉从勤发精进而生,应发精进。次发精进受圣教时,见如前引,真实相应经中宣说,从诸善趣而生恶趣。问云:圣者,我等若从人天之中死后复生三恶趣耶?告云:二贤首,乃至未能断诸烦恼,尔时于其五趣生死,如轳辘理,应须轮转(只要你未修行解脱,没有断尽烦恼,就如同轳辘(井上绞机之器)理,应须轮转)。彼二厌离,作是白云:今后不行诸烦恼行,惟愿为说如是正法(人天的福报也非究竟,享受完了还是要入恶趣、要入其他五趣,只要烦恼不断、无明不除,生死不能出离,永远会受苦。所以就发愿今后不做对于修行有违背的身语意,能使我们造烦恼业的行为)。目犍连子为说法已,证阿罗汉。(目犍连子为说佛法,听闻了以后马上证入阿罗汉。现在人说了这么多法,教导了这么多道理,还是开不了悟,更别说证阿罗汉果了。越不叫造恶,偏偏要造恶;越说三恶道苦,越是不相信,我非要下去看一看、尝一尝。这就是凡夫众生,没有办法啊!所以我们要深思熟虑,仔细想一想三恶趣的苦,我们还能懈怠得了吗?还能对身口意造作恶行吗?别人损害一下还能起烦恼吗?这比三恶趣的苦我们都是人间天堂啊!仔细想一想,如果人人都这样思维,世间哪还会有斗争啊?还会有不和合、生气、烦恼啊?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啊!)
是故能灭懈怠(能思维三恶道的苦,就能灭懈怠,我们这只是粗讲三恶道的苦,细讲那是无穷无尽。为什么要讲呢?就是让我们生起畏惧的心,畏惧三恶趣的苦,然后灭除懈怠的心。知道人身难得了,也知道生命无常了,但是我们精进的心提不起来,为什么?三恶趣的苦不畏惧,你如果畏惧三恶趣的苦,你根本不会懈怠),能发精进,勤修正道,策发其意,令希解脱,及证解脱(这就是念三恶趣苦的殊胜功德)。其根本因者,谓赞修苦(赞修苦――赞叹修苦是无上的法,知道三恶趣的苦就会生出离,就会遮止恶业,就会不懈怠,会精进,所以是无上法。三层修法皆是地基于此,三层修法地基皆在念三恶趣的苦)。纵有大师现住世间(即便有佛住在世间教法),于此教授,更无过上而可宣说(没有比这更殊胜的法了),即于此中,发生下中士夫意乐,次第极显。净修心量(心量,就是程度的意思),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乐以来(如是意乐――如是的厌离的意乐,出离心的意乐),应须恒常励力修习。内邬嗉巴亦云:应观能生彼中之因(彼中――三恶道的苦),先作未作,现作未作,为念不念,当来应作,若先已作,或现正作,或念后时,而当作者,则当生彼。若生彼中,尔时我当何所作耶,我能忍乎?
假如现在有这个人身修行,该做不做,该思维不思维,已经明白了不去做,做了一点点或者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懈怠地推下去,然后才想着去做、去修行,这样你想想,假若你当生三恶趣当中,你能忍受三恶趣的苦吗?世间这种人我是非,给你点烦恼,给你点境界你都过不去,那么想想三恶趣的苦你能过去吗?你能不能忍?人世间谁给你点烦恼马上就忍不了了,谁给点脸色,马上就心里头承受不了了,谁给点打击、挫折就要回家,谁给点烦恼我就不学佛了回家。你想想三恶趣的苦你受不受得了,这比三恶趣的苦哪头轻哪头沉,你自己思维一下。所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有是非、就有斗争,为什么呢?就因为不畏惧三恶趣的苦。人人不懂得修行,不懂得遮止身语意三业,更不明白三恶趣苦的可怕、严重。虽然天天读《地藏经》这些经典,不管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也好,在家人每天路过市场上,才能看到鱼啊等等的畜生被宰杀、鞭挞,但是不能畏惧。如果我们畏惧了,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多大的挫折、多大的魔障和障碍,都不能侵扰我们的道行。为什么?因为我们想到这比三恶趣的苦好多了,现在给我们这点境、这点挫折,这种境界现前了,就是在消我们三恶趣的业,让我们在世间就把三恶趣的苦受完了,这种业了清了,将来好往生净土啊!应该感恩啊!应该生欢喜啊!不要谁给点境界一现前了,马上受不了。大家听了百遍千遍了,就是做不到,一到境界现前了,马上就忘了。
所以我建议你们啊,对三恶趣的苦包括前面的道前基础,每天吃饭之前、早晨起来之前好好思维,尤其是你在烦恼的时候时,你在造业上不去的时候,给自己点烦恼、给自己点境界忍辱不了的时候,多思维一下三恶趣的苦,你看看三恶趣的苦你能不能忍?
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须令其脑浆炎热,起坐慞慌(慞慌――彷徨的意思,怀疑、疑惧的意思),无宁方便(没有安宁的方便),随力令发畏怖之心(随力就令自己发畏惧恐怖的心,所以在世间修行才能上道、才能上进啊!否则的话,有的人就说了:在哪修行都一样。怎么能一样啊?就是你要对三恶趣的苦畏惧了,修行就上道了,要不然的话,你走到哪儿也修不上去)。此是切要,现得善身,若如是思(现在你得到了善身――圆满的人身,能如是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三恶趣的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能净先作(能忏除先前作的罪,不再造作,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未来减少。先所作善,由猛欲乐(出离心、菩提心),发愿令转增长繁多(增上,使自己更好地作善、十善业)。诸当新作堪能趣入(做不了的马上就能做,马上趋入),则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义利(这样的话,每一天、每一秒能使自己有暇的人身具足义利,不唐捐)。若于现在不思彼等堕恶趣时,虽求从彼畏怖之中,救护依处,然不能得(在三恶趣中,你求三宝、念三宝也出离不了啊,况且那会你只有苦,你求救、忆念这种心就发不起来)。尔时于其应不应作,无慧力故,不能取舍。如《入行论》(《入行论》不放逸品卷四)云:“若时能行善,然我未作善(这个时候我能行善,但是我没有作善),恶趣苦蒙蔽,尔时我何为?(堕到三恶趣,被世间的五欲、名闻利养、世间八风遮止我们的身心、蒙蔽了,我们堕入恶趣,那我们怎么办啊?)”又云(详见《入行论》忏悔品卷二):“谁从此大畏,能善救护我,睁其恐惧眼,四方觅归依(睁开恐惧的眼,四方到处寻找归依的对象来救护),见四方无依,次乃遍迷闷(见到四方到处都没有依靠的,到处都是迷闷),彼处非有依,尔时我何为?(没有能救护自己的、可以依靠的,到了三恶趣时,我毫无办法啊!)故自今归依,诸佛众生怙(所以自今天皈依了,幸好我还没到三恶趣,还得到圆满的人身修行,遇到善知识,听到佛法,你是何等的福报啊!天天守着善知识,天天受着善法甘露的滋润,醍醐(“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灌顶就是浇不醒自己,是何等的愚痴啊!唯一能救护自己的就是佛法僧三宝、善知识。只有佛是众生的依怙,你不成佛,我们想救谁啊?我们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所以只有成佛才能救度众生,没有佛的神通和成就的能力,如何做成就众生、救度众生的事情?即便是成佛,救度众生的事情也是给他说法、开示,也不是一成了佛,看到众生在地狱受苦,就能把他拉上来,不行啊!业力、因果不虚啊!我们前面《广论》讲过:佛不以水洗众生的罪,不以手除众生的苦,不以自己证悟的给你,只有示法性者令解脱啊!给你开示法,你依教修行才能得解脱啊!),勤救众生事,大力除诸畏。(只有具足大力才能除诸畏,大力――只有成佛,具足十力、三身五智,五眼六通,具足种种佛的十力、十八不共法,才能除畏惧啊!生死有把握,才不畏惧轮回苦。现在还没有点修行的功夫呢,就一天到晚懒惰懈怠,觉得我生死有保证了,肯定能往生,那你不知道,你往生就是三恶趣,那就是你去的地方。)”此仅粗分,广如念住经说(广的要了知这些道理、法意,看《念住经》,念住就是四念住,就是苦谛真实的内涵)。定须观阅,数数观阅,于所观阅,应当思惟(对于观察、阅读、了解的,应当思维如是法意,对治身心,破除习气、烦恼、毛病,这就是整个畏惧三恶趣的苦的法意)。
我们好好想一想,我们现在不好好修行,生死轮回就是难免,知苦没有修或者少修,都没有利。懂得这个道理了,自己不用功修,那么自己如何度脱三恶趣的苦呢?了知三恶趣的苦都是真实的,不去修习用功就没有用,即便是修了,量不够还是没有用。修习的内容要正确、要有传承、要有体系、量有足够,除了这之外,依止善知识要把握正确的方法,如果只是依照自己的方法盲修瞎练,不依照善知识的指导,或者依止善知识只是盲目地崇拜,不去观察,那就坏了,等到恶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了。所以千万不要说找不到善知识,而是我们不具足跟善知识相应的量才遇不到善知识,找不到好的导师。
修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净化自己,没有宿生的善根、过去生中的福报因缘、特别的善业,绝不可能听闻到佛法,更不用说出家了,能出家遇到善知识,听闻到佛法、听到经教,听到了还不好好去修,浪费暇满,非常可惜啊!这是修学的人必须把握的关键。由知道生死轮回,如理思维,就可以生厌离,没有这种厌离之心,自己修行不能上道。所以就象刚才讲的三恶趣苦一样,《事阿笈摩经》上有一段公案对我们有很大的策励作用:阿难有两个外甥,出了家,却懈怠不肯修行,目犍连尊者示现神通,让他们见到地狱的恐怖,因而生起精进的心。后来又引导他们到天上看到生为天子的好处,然后再次策发更强的精进心,以前懈怠、马虎,修行的事情样样都不肯去修,什么都懂,我就是不会做,啥道理都明白,事事都懂,讲的头头都是道,但是样样都做不到,现在肯去修,又肯去读诵修行。有一次看到《真实相应经》上面提及的道理:上了天以后还会堕落,只要烦恼未断,永远在六道轮回中转,苦受不断。两个人因而生起了厌离心,于天上的快乐也不生贪著,于是请求目犍连尊者为他们说正法,因而证得了阿罗汉果。
精进之因,修苦为根本。我们都想得到快乐,却不了解快乐的真相,不知道追求快乐的方法。一天到晚忙着跟善法不相应的事情,每天在造作恶业,你说说你怎么能上道?所以说,这样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受了大苦。要想真正去掉大苦、得到快乐、离苦得乐,必须修行。修行最大的障碍是懈怠,消除懈怠、策发精进才能勤修正法,为什么一天到晚自己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好吃懒做?就是不明白修行的内涵,光想坐着就成佛,睡觉、啥也不干就成佛,没有这么便宜的事。连佛都要三大阿僧祇劫、六年苦行,看看祖师、大德密勒日巴还要修十二年苦行,清定上师还要住二十年监狱,哪个修行简单?要想讲享受,要想讲舒服,那成就不了。只有这样才能对治自己的懈怠心,这样才能策发精进,才能勤修正道,进一步证得正果。策发精进修行的因,除了思维暇满人身义大、难得以外,善知识的重要和念死无常之外,根本的因,就是修苦,想到死了以后,会堕落到三恶道受苦,必须修行才能跳出轮回、解脱生死,这个时候死也不怕了,反而能策发自己勤修正法,纵使佛陀再来,也以修苦为最重要的教授,要明白这个道理。
恒常修苦起厌离,苦是修学佛法最主要的根本的因,每个人对于苦的内涵所能观察到深广的程度不同,修行次第也因此有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个层次。一开始就要把握根本的重点,以这个为共同的基础努力地修行,眼前太多的人总觉得我不行、我很差,我的根器行不行啊?我上去上不去啊?一上来就说这话,这都是自己伤害自己,因为怕一点点小苦,却受了无尽的大苦,那是划不来的。你想想,一说叫你修或者让你办点事,你就:我做不到、我干不成,但是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损害,难道你就不怕三恶趣的苦吗?哪个划算啊?比起来难,哪个难?你到了那里万劫不复出不来,哪个更划算?对它贪著,造了种种的恶业,这种贪著的心相是染污的。了解了苦然后思维观察,对它生正确的认识,一遇到苦了就生厌离心了,知道三界轮回六道也是苦,我一定要出离它,生起与苦相应的心,恒常策励修行来净化自己,不是口上来说一说就行了,应该知道生起大厌离心。不要自己劝自己一天到晚盲修瞎练、不上道,那就麻烦了。
修善应该及时,勇断恶趣的苦,要努力发心。我们往往随顺着无明,别人一给烦恼境、逆缘、逆境或者一给什么障碍,马上就随着这个无明起烦恼,一点忍辱也修不好,马上就发火,脾气就发起来了、烦恼就起来了、火就着了。只是想一想,而不修应该修的事情,这些都是下地狱的因,学佛不是学“我”,应该先认识自己的无明,听从佛的正知见,想想以前、现在或者未来,有没有造作到三恶道的因?如果造了,一定不了三恶趣,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能忍受得了吗?有了这个认识,不断地思维、观察,就象见到绝对恐怖的事情,汗毛直竖、坐立不安,这样生起怖畏的心,这样一心一意地厌离眼前这些放不下的事情、挂碍的事情,这样毫不懈怠地拼命精进修学佛法,这样才能上道。否则的话,你对什么都贪著,对什么都挂碍,你怎么样解脱啊?佛法里讲一句话:该修的上不去,该堕落的一大堆。就是说,论修行你不行,论造业往前冲,这就是世间的凡夫众生的习气毛病。我们现在得到这个圆满贤善具足的暇满人身,应该赶快把以前造的恶业忏悔净除,不可懈怠懒惰、混光阴啊!混来混去就混到三恶道了,一天一天我们寿命在减少啊!未来的也从此减少,不再造作新的恶业,善业也将随着现在的因、猛利的意乐心回向增长。如果造了很多的善因,过去造作了很多的恶因,一旦堕落,受苦、懊恼、愚痴、蒙蔽的心,没有能力辨别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也找不到可以依怙救护的对象。所以趁早还来得及的时候好好修行,现在还有人身、还能上道、对三宝还有点信心,还有这么殊胜的法可学,有这么具足的人身可以依靠,我们要不掌握,那苦不堪言啊!将来如何掌握生死、出离轮回啊?
对以上这些法意,我们要深思熟虑,认真串习。对恶趣的苦不断地思维、不断地忆念,尤其象我们今天讲的饿鬼道的苦一样,不管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要反复思维。
饿鬼道的苦,我们再简单说一说。
饿鬼分二点:第一点、又分三点:(一)外障。百千万年不闻浆水之名,饥渴特别厉害,裸露无衣,偶而见到河流,想喝这个水,因腹大如山,手足细如竹子一样,举步艰难,至则变为热沙。又见花果,近成枯枝,或遇饮食,至则甲士围逐,就是被周围厉害的鬼神或者狱卒驱逐,不得受用,此是过去贪业所招感。又夏见月如日,冬见日如月,转变受苦。贪堕饿鬼道,嗔堕地狱道,痴堕畜生道,三恶道就是贪嗔痴的因所致。(二)内障。腹山喉针,本不能食,纵得食下咽变火,七孔生烟,返成众苦。格西登巴云:“若故以陈腐物或酸奶等供佛者,必堕此道。”贪心重,而对三宝无舍心者,亦感此报。有好的东西不供养,供养不好的东西,悭贪吝啬不舍,或者拿不好的东西去供养、布施别人,那都是堕饿鬼道。(三)特取。略似孤独地狱,如:“卓引姐至一方城,见饿鬼四人甚苦,怜而食之,初变麦壳,再变火,再变脓血,再变自身肉,终不得食。”此因自受美食,以劣者施嘎打雅那罗汉也。又:“某大德见一饿鬼在广场,独目头小,云:'十二年只见一清净比丘之口唾。”足见求食甚难也。试思吾人早餐至午方食,或盛夏半日不得水,能忍受否?十二年乃至百千年不闻水名,应当作何感想?当思饿鬼道业重在贪,或无舍心,感此大苦。修行人初发心的要发心不贪,中发心的人思其苦恼,后当思彼等为过去父母发愿尽度,并以功德回向也。所以我们晚课放蒙山,中午或者早晨吃饭要施食,都是为他们发愿功德回向,叫他们减轻饿鬼道的痛苦,这是修我们的慈悲心啊!
二、空中精怪妖魔,亦此类摄,由烦恼三毒炽盛,故感此报。亦或因故惨死,七日后复现恶相,欲寻替身,不知自苦不能替脱,且加罪也。于此类鬼有用恶咒,或烧金刚火坛降伏之,则头裂身碎,夏月冬日,亦随业变,好花异食,见必转坏更变为雀犬猛兽,长受众苦,故不宜修降伏法制伏,当以慈悲心度脱也。所以对附体非人这一类的鬼,不能以降伏法来降伏他,当以慈悲心来度化他,不要以降伏恶咒来对付他,它本来就够苦了。象有的人附体了,我们这个时代看到一些大仙用什么东西给他整整、降一降,那不行。你该用慈悲心来度化他、教化他,回向功德,不能以咒术来降伏他,那他是很苦的。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好好地串习和思维,这就是整个三恶道的苦的法意,我们就说完了,今天由于时间关系,科判和思考题就不总结了,就讲到这里。
(回向……)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