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祈竹仁波切:《孝份无量》尽孝之道开示 报父母恩之方法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作者:祈竹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祈竹仁波切:《孝份无量》尽孝之道开示 报父母恩之方法

 

  不论父母是否依然健在,我们都应尽力报其恩德。如果父母健在,我们不尽孝道,却待他们身后才抚棺痛哭,把尸体供在最昂贵的棺木中,把花、及食品供在灵前,这样做毫无意义可言,而且死去的父母也受用不了这些供品。花是对眼根与视觉而供的,香乃对鼻根与嗅觉而供,食物则对舌根与味觉而供。死了的人不再有视觉、嗅觉或味觉,再供这些东西又有何意思呢?我们应该趁父母仍在生时,多加关心及常常侍奉。在他们过身后,我们亦宜以真正能利益他们的方法来尽孝。今天衲对这些方面欲作一点讲解,以免大家堕入民间习俗的误区。

  如何利益仍在生的父母

  如果父母仍然在生,我们除了在生活上尽力侍奉外,亦可以特别为他们的长寿而供一尊或多尊无量寿佛像(Amitayus)。供养这尊佛或白度母等其他延寿本尊之圣像或图片在佛坛上,配合每天虔心祈求,便有令父母长寿之缘起。不论是金属佛像或图片,必须先请有德大师开光,佛像更需如法装脏。至于佛坛上其他供养对象及供品要求等,衲早已说过多次了,今天不再重复(注:见于法师之【福慧明灯】等著作中)。

  我们亦可以代父母供僧、供灯、布施或作任何如法之修行,这样亦可利益父母。在各种修行中,尤以主要用身体进行的修持法门最能利益父母及先祖,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源自父精及母血,所以它其实正是父母乃至历代先祖之身体的延伸品,以这个来自他们身体的肉身作善业,由于这种特别密切的关联,便能为他们带来最大利益。可是,哪些才算是「用身体进行的修持法门」呢?我们供曼达(注:见法师著作【心生欢喜】)、守持大乘八关斋戒(注:见法师著作【福份无量】)、代他们朝圣及绕佛、作三十五佛忏等礼佛修持,这些全属主要以身体进行的修持法门。如果我们捐血救人,这亦算是利用此身体所作之善业类别,所以也必定会为他们带来很大的利益。

  如何利益已往生的父母

  如果父母刚刚过世,我们宜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其遗体。葬法主要分天葬、水葬、土葬及火葬这几种。天葬是最好的葬法,因为这类似大乘中的身布施,其功德十分大。佛陀在其前生中,便曾多次对有需要的众生布施头、身、手及血等。人的尸体如果葬在土中,其实最终亦会腐坏,倒不如用来作布施善行。可是,天葬在西藏以外的地区恐怕无法实行。

  水葬是次等的葬法,其正确做法是把尸身绑上大石,沉于无龙族居住的水域,否则会沾污了龙族之居处,反对后人不利。当然,这里只是略为介绍水葬方法而已,这葬法在香港及西方国家无法实行。

  土葬是第三等葬法。汉人习惯替先人挑选坟地,笃信风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坟地风水佳,对先人虽并无好处,但对后人却的确有某些利益。

  除却高僧及福报极大者之例外情况外,火葬是最下等的葬法。曾作很多恶业者,在火葬时的烟会令地区的世间神灵不高兴,所以这对任何人都没好处。若我们实在必须采用火葬,便应谨慎地处理骨灰。现在汉地流行把骨灰供奉在寺院中,但这并非佛教的传统,而且十分不好。把骨灰放在家中天天对其上香,同样亦违背佛教传统,而且这样做其实对先人不但不会带来利益,反而可能会对他们不利。如果能力所及,我们应把骨灰混以泥土,造成若干尊不动佛(Akshobya)的泥像,并请大德诵经开光,然后把佛像投放于海洋中。如果这样做,对先人的利益极大。如果我们无条件造佛像,便应请大德为骨灰诵经,然后把骨灰带往圣地朝礼,最后把它撒在干净的山上或海中。

  在父母或亲人死后四十九天中阴期中,我们应尽力多作供僧及延请僧众诵经,自己亦应不断祈愿他们能再次转生为人及遇上佛法,并早日脱离轮回。

  许多人把先人骨灰或照片供在家中,天天对它们供灯、上香及供奉饮食,这样做对先人并无好处,反而有可能带来伤害。先人的心识早已轮回在六道中的其中一道去了,所以根本无法受用我们的供奉。依佛教传统说,若受供养的人生前曾作许多恶业,现在投生地狱中,我们对他们前生的照片或遗灰上香及叩头,反而会令他们的痛苦增加。如果大家欲以照片纪念先人,在家中放一张小小的照片即可,不必对其上香或供奉。衲知道汉人向有追思祖先的传统,所以在此提一个折衷的建议:我们可把先人的照片放在佛像的下方,在供桌上放上供品或上香,为先人祈愿脱离轮回。在这样做时,我们其实是在为先人而供佛,而不是对先人上供。如果能这样做,便既纪念先人,又不违反佛法,且更为先人带来实际利益。不论先人现今投生在六道中的哪一道,如果我们这样地代他们供佛,他们都能得到利益。此外,如果我们代先人作熏烟供养(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亦可为他们带来大利益。

  最终来说,如果我们多多行善、戒作恶业,这样便是报父母及祖先恩德及利益他们的最有效方法。

----------------------------------------------------------------------------------------------------------------

更多祈竹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